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丽大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丽大脚范文1
故事发生在荒凉的西部,这,干涸的土地,一望无际的山峦,“绿色”显得那么的贫乏,会让人打心眼儿里感到凄凉。生活在这里的主人公——张美丽,她是一名农村教师,唯出众的地方就是那双能穿43码鞋的大脚,也许,你听到这个数字会不免一笑,甚至会含有讽刺的意义,但她悲苦的命运却会让你情不自禁的留下伤感的泪水。张老师的丈夫因为贫困,没有文化,偷拔了几棵铁路道针,致使一列火车出轨,就因为这个而被判了死刑。张老师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也像他父亲那样因没有文化而犯罪,就教他识字,讲道理,可是,不幸的是,孩子7岁那年就死了,这是一个多么残酷的现实啊,但张美丽毅然挺了过来,走向了教育事业,她把全村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教他们读书、识字。有人问她:“你的志向是什么?”张老师说:“让孩子们别再种毛芋了!”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张老师多么热切的期望啊!山里人穷,除了毛芋,连水都没有。
后来,在北京过腻了养尊处优生活的夏雨报名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来到了这个穷苦的山村当老师,张美丽老师用多日积攒下的水让她洗了洗脸。洗完后,水已经发黑了,张老师还用它给孩子们洗脸,最后再去给骡子喝。一盆水如此反复利用,怎不令人感动呢?在我们生活的地方,能看到几个这样动人的场景,即使看到了,也不过是眼中的笑柄罢了。
“雨”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甚至有时会厌倦雨声,可是,在西部,即使是毛毛细雨,也是百年难遇 ,希世之珍 。一次,孩子们正在上课的时候,忽然,一声雷响,孩子们都立刻冲了出教室,当时放这幕时,我的眼前闪出了一个问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实在难以理解——“雷声”与“上课”有什么内在联系,但后来我明白了,我的心同时也被刺痛了。干涸的黄土地、已常年没有水洗脸的孩子们、到北京来的夏雨老师想要半途而废回去的理由,就是这个问号的答案——这里的水太浑了。可是当那一张张充满乞求、充满天真的笑脸望着天空,渴望下场大雨时,那无情的阳光却把孩子们心中的这一点点的希望都给粉碎了。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真的不知道,我是否还可以安安稳稳的坐在那里,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有那么一天,水资源枯竭了,我们该怎么办?如果有那么一天,世界沙漠化了,我们该怎么办?如果有那么一天,天空不再下雨了,我们又该怎么办?或许,我所说的会让你觉得害怕,担忧,那么就让我们化眼泪为动力,珍惜身边的一切一切,从此,发愤图强,合理利用每一份资源,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吧!
美丽大脚范文2
这部影片让我感慨万千,也勾起了我对教师角色形象的再思考。教师在传统主流意识形态下所塑造出来的多是“奉献者”形象,如: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教师是蜡烛、春蚕。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这无疑是社会对教师精神的普遍认同和真诚礼赞,教师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赢得了这些当之无愧的称号。但我认为,作为“奉献者”的教师更应有自己的生命价值和尊严,不应该只去扮演牺牲的角色。
反思之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吗?
从职业的角度看,教师只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比其他职业更特殊的地方。从职业规范来看,所有正当职业都要遵循一定的职业操守,如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等等,教师当然也不例外。社会上那么多职业,彼此无贵贱之分,为何把教师职业说成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其中不乏夸大之嫌,甚至可以说是个美丽的谎言。现代社会正蓬勃发展,而一旦出现了问题,人们往往会归因于教育,认为是教育出现了问题,社会的各个方面会立刻把矛头指向教师。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对教师提出超乎许多教师职业本身的要求,把教师比作是天下最光辉的职业,不知人们内心真的是对教师职业抱有尊崇之意,还是为了让教师朝大家期待的方向努力而设的一个限定框?
反思之二:教师是“蜡烛”“春蚕”吗?
人们给教师冠以“蜡烛”“春蚕”的美称,这虽然肯定了教师的奉献与给予精神,彰显了教师职业的神圣,但却忽视了教师自身的可持续学习、发展与成长的需要。
一方面,这在教学方面严重违背了教学的最优原则。现在提倡一种高效、优质、有效的教育。根据有效教学原则,教学效率等于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之比。也就是说,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是反比例关系,即教学产出越多,投入越少的话,教学效率越高;反之,则教学效率越低下,有时甚至是无效的。把教师看做“蜡烛”“春蚕”,这是一种“毁灭自我”式的高投入的教育,无疑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也是低效的,不仅违反了教学的最优原则,而且教师自我也不会得到发展,不会幸福,更不会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影片中的张美丽为了给学生配置电脑,找有关部门跑路子时,在暴发户的威逼之下,不惜自己“作践”自己的身体,毅然喝下一瓶白酒,无论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有时候,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做出如此的举动,我想,或许只有信仰吧!在道德的层面上,不要说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了,就是做出多么高的道德评价都不为过。
另一方面,人们把老师比作“蜡烛”“春蚕”,这在赠与教师美丽光环的同时,也给教师带上了一个紧箍咒。你就意味着,无论是职业的要求还是人们的期望,教师都被推置为道德的崇高者,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必须这样去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否则,就会遭到来自全社会的指责和唾弃。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就提出“教学相长”的原则,所以教师在被标榜为“蜡烛”“春蚕”的奉献者的同时,不能放弃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只去扮演牺牲者的角色。
反思之三:教师是辛勤劳作的“园丁”吗?
1. 园丁寻求的是人工的雕饰和整齐划一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时常能见到拿着剪刀修剪花圃的园丁,园丁的任务就是将那些花花草草进行人工的雕饰,使其整齐划一。园丁越是辛勤,花草越不能自由生长。而将教师喻为园丁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将教师和学生对立起来。园丁面对的是没有情感的物,可以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任意去裁剪;而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主体的人。在影片中张美丽让学生造句的场景让人记忆犹新,充分展现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不能被忽略的个体。学校教育不能看成是植物栽培或者是动物饲养那样的工作,更不能看成是作为物的商品生产的过程。学生被隐喻为花草以后,意味着课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课程蜕变为教师像园丁般的修剪活动,而学生的权利诸如自由、天性、自身的发展等问题将被漠视和剥夺,学生很难体验到由课程本身带来的生长和求知的快乐。这并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而是对人性进行压制和抹杀。“在不断的颂扬园丁隐喻的进步、优点时,它的现代性的‘缺陷’不应该被遮蔽。”[1]
2. 教师可以教条武断地去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求异个性和批判精神吗
我们整个教育的理念中存在着一种把孩子当物看待的物性思维。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被当做产品一样在“学校工厂”里被高效的、批量“生产”出来。学习内容是统一的,对于学什么,学生没有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基本丧失了作为独立自主个体的地位和意识。在应试教育面前学生原本丰富多彩的生活却都被全国统一的管理模式、课程、标准答案等给“统一”掉了,单纯地处于接受者和被塑造者的客体地位。教育中的霸权以及教师对学生权利的压制等等诸多规范的存在,哪还有学生创造力、求异思维和批判精神发挥的余地!这种情况在影片中也有所体现,也还是影片中造句的场景,可以看得出教师霸权的存在,学生造的句子与老师所期待的不一致时,老师急忙制止其行为的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教师利用了自己的权威地位却彰显出了霸权的存在。原本的教育目的是使“人”成为“社会人”,并且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现在的教育却是把“人”变成了“非人”。而导致这一过程的直接实施者却正是被称作“园丁”的教师。
反思之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吗?
1. 把工程师作为教师的上位概念,实际上贬低了教师的价值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比喻说法最早由苏联教育家加里宁于1937年提出。多年来,这句话很受人追捧,现在回过头来重新审思一下会发现一些问题。工程师面对的是没有生命的“物”,只需要把那些材料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蓝图去塑造即可,而教师面对的却是具有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不是一块可以任人摆布的木头。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更为重要的天职是育人。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知识、技能,更需要艺术和创造性。教师与学生双方在相互作用时存在着不确定性、无边际性和复杂性,就像影片中的张美丽不仅仅担当教师这一个角色,同时她还承担着母亲的角色,给学生以母爱,滋润着他们成长。所以教育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不是简单的程序化操作。将教师比作工程师,实质上是贬低了教师的价值。
2. 反映了教师中心论的思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反映了教师的中心论思想,教师是教学主宰者,学生是配角,这过分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互动的,有信息的交流与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不妥之处,从而使学生进步,教师也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倘若教师真的以“工程师”自居,教师必然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教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按信息的流动方向看,这种教学活动必然是单向的过程,教育则简化为“教师”的信息输出和“学生”的信息录入过程。在这种单向的信息输出录入过程中,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全由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主体和主体的关系――交互主体的关系。[2]学生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主体参与的教学活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3]
3. 反映了唯科学主义的倾向
工业革命的一声迅雷,给我们开启了科学的春天。从此,科学也便成了衡量学科的标准。在这种科学倾向性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大背景下,每当科学与社会人文主义发生碰撞时,人们往往只认同科学的价值,而社会人文主义价值却受到了忽略,继而科学沦为了新的“宗教”。“教育活动是实现价值关涉的活动,教育应关怀人的当下的生活,关怀此时此刻在此的人的‘在’,教育应当成为此时此刻的个体的可能的生活价值完满的一种特殊方式”,[4]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现代科学知识、身体健康、心智健全、具备理性分析能力、能够正常有效地与人进行交流和交际、每个人都得以充分发挥自我价值的人。然而,整个教育界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把学生当物看待的物性思维的教育理念,将教师比喻为“工程师”,是推崇科学的结果,也是惯用的科学思维侵占他域的表现。
反思之五:教师必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吗?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要求,将教师近乎抽象成了圣人,对教师如此的高期望,无形中也给教师缚上了一条精神锁链。在影视作品里面所刻画出来的教师的形象一般都带有很强的粉饰性,主流媒体往往带有一定的价值导向的倾向性,作为舆论的宣传工具,常常在道德上占领制高点,以便为特定的阶层服务。若在现实生活中都一味地要求教师去无私的奉献,也是不太现实的事情。按照人性假设学说来看,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暂且不去管人性假设理论是对还是错,至少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个人都会像要求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般的高尚。汶川地震中出现的“范跑跑”事件,就是典型的一例,这也让人们将目光再次聚焦到教师的师德问题上。在很多时候教师在师德选择方面是极为尴尬的,诸如影片中张美丽所经历的婚姻是不幸的,但她也很渴望爱情,可当爱情真的来临时,为了那群孩子,也是为了教师的那点尊严,为了避免被别人说闲话,她却不敢面对,最终还是放弃了个人幸福,这是一个悲剧。
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并非道德圣贤。教师也有各种精神、物质等方面的需求,教师也要生存,也要生活,也食人间烟火,不可能只是一味地奉献、给予,而不索取。我常想:倘若没有人达到那个水平,那么谁来做教师呢?那些要求别人奉献的人能做到吗?教师不应该只去扮演世人所期待的“完人”的角色,而一味地委屈自己。教师应该有自己的价值选择,过多地用世人的价值判断来衡量、指导自己的行为,往往会使身心疲惫,仿佛自己只是为别人而存在,活在别人的阴影里,自己却苦不堪言。
不是所有教师在人生境界和道德上都能达到至善的境界,所以说不要无端地、轻易地将教师标榜至圣贤行列,对他们还是多一点宽容和理解。教师只是众多岗位中的很平凡的一分子,没有理由对教师提出过多的要求。
总而言之,从人们给予教师种种不同的称谓来看,不可否认这是对教师伟大贡献的肯定与赞誉。但与此同时它也给教师预设了一个社会舆论与压力的包围圈,在重重包围下,教师体会到更多的是压力和内心矛盾的冲突,而不是那个闪耀的光环。
参考文献:
[1]曹永国.论园丁――对现代教育教师隐喻的反思[J].社会科学论坛,2004(2).
[2]顾建军.浅析教育的双主体特征[J].教育科学,2000(1).
[3]许丽萍,杨德伍.“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育价值观反思[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美丽大脚范文3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8―0066―01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使者,是学生人生的导师。要使儿童的世界富有情趣,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是不断创新且活力四射的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魅力教师,使教学活动富有吸引力,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 时常面带微笑
有人赞美:世界上有种东西,比磁石更有魔力,比冬日更加温暖。付出它的人不会一贫如洗,得到它的人却能瞬间富足。这种奇妙的东西就是微笑。微笑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不仅能沟通和谐的人际关系,还是树立信心的催化剂。因此,教师要时常面带微笑。
二、 适时幽默善调控
为了避免课堂气氛的沉闷,教师应常有小插曲播放。比如,对低头玩弄东西的学生说:“我们彼此都是光明磊落的人,你怎么搞起地下活动来了呢?”对考了满分的学生说:“可惜太高了,别人没法超越了!”有时开一个小玩笑,有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或者一条新闻,把学生的情绪调控到最佳状态。
三、 创立学习纪念日
学习生活的表面看起来是单调的,内容却是极其丰富的。教师可以倡导班级每位学生都来创立属于自己的学习纪念日。它的名目繁多,只要努力得第一都能获得命名。如10月3日,小耿无错题日;11月4 日,小闫书写最整洁日;12月9日,小左发言最踊跃日;3月4日,小冯解题方法最独特日等。平凡的日子成为学生学习中最有意义的一天,使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四、 偶尔带给新惊喜
假如教师今天用与昨天不一样的方式来表扬学生,学生肯定能获得不一样的感受。教师如果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偶尔带来一点惊喜,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高涨。如,给获得满分的学生写一首赞美诗,给家庭作业做得好的学生送一幅自己绘制的图画,给认真思考的学生奖励一朵红花,给发现规律的学生表演一个即兴魔术等。
五、 热忱坦诚话最爱
教师应该敞开心扉,让学生了解自己平时的工作和学习,并主动谈到生活,同时还应该坦诚地谈到自己最喜欢的学生,其中也包括学困生,并把对每位学生的期待巧妙地流露出来。
六、 上好单元第一课
经验丰富的教师都知道,每单元新授的第一课时最难,因此教师应该精心准备这一节课。因为初步接触新知识时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起始点,只有点燃兴趣的火花才能使他们激情迸发,所以找准“引爆点”非常关键。
七、 变换教法常改进
长期带一个班,学生对教师的教法非常熟悉,甚至一举手一投足都知晓教师的意思。因此,教师要注意教法的变换,每次都采用全新的方式,使之常改常新,用自己的改变来影响学生,使学生发现崭新的东西。比如,这周用主题教学法,下周改为重点段落研读法;上周注重的是朗读指导,下周专攻的是习作练笔。
八、定期测评设目标
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单元学习完成后最好搞个小测试。教师对整体学情心中有数的同时,让学生为自己设定下一个奋斗目标,一般以5分为提高线。当然,教师不能以成绩定终身,但是这样教学会给学生动力,让他们明白教师的期望,同时也让他们知道,通过努力自己可以做到,进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九、 永远奖励进步者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该设上线,但要有底线。无论学习的起点怎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学生总会有一定的进步。教师设立的进步奖项永远不要空缺,要及时奖给勤奋、刻苦的学生。设置奖项的真正意图在于:激励学生再接再厉,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美丽大脚范文4
关键词:大学;舞蹈;美育教育;审美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3-0193-01
我们知道每个人所追求的美的标准不同,同样对一个舞蹈的表演美的评价也不同,大学舞蹈中的美也就是舞蹈演绎中的美和丑,优秀的舞蹈表演者能够将舞蹈中的美诠释出来,引起观众的好评,其中的美可以打动观众的心。因此,大学舞蹈美育教育的审美理念,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一、大学舞蹈美育教育的审美理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审美有了更高的认识。在大学舞蹈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舞蹈教师将美作为舞蹈表演者追求的标准,认为学生只要将优美的舞蹈动作表演出来,引起观众的喜爱和赞扬,就达到了舞蹈表演的最高境界,之所以人们追求美,将舞蹈的美作为对舞蹈表演好坏的标准,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一味地重视舞蹈表演的每一个过程,比如说舞蹈表演中涉及到柔和的、欢快的、冷漠的、低沉的,所表现出来的并不一定是人们口中说出来的美,然而每一个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不仅仅是美能够概括的,舞蹈的美里面蕴含着很多的意味,只有真正的拥有审美理念的人才能真正的挖掘其中美的内涵。
总之,大学舞蹈美育教育的审美理念,需要大学舞蹈教师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利用正确的态度去评价舞蹈的艺术美,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出大学舞蹈教学的实效性。
二、增强学生审美理念的策略
大学舞蹈不仅仅需要将形体体现出来,而且里面所蕴含的感情都是活生生的生活写照。舞蹈表演者在表演时利用自己身处的场景然后将感情传递给每一位观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舞蹈的内涵,在大学舞蹈美育教育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将很多时间都花费在舞蹈形体的练习上面,在情感渗透方面知识将知识进行意味地灌输,其训练的结果也是起不到作用,这样学生只能进行盲目的练习,并不理解舞蹈动作练习对于自身,对于美有什么价值。在这样一个没有学习目的性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失去了方向,而且思想和行为很容易会受到左右,当教师对学生说舞蹈形体美非常重要时,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就偏向教师说的话,然而并没有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思想已经陷入了误区,为了扭转这种现象,作为大学教师必须首先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点,教师应该让给学生知道什么是舞蹈的本质,让学生自身懂得舞蹈的基本内涵,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知道什么样的标准符合舞蹈的审美。当学生意识到了审美理念的重要性,在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不会单一的思考问题,而是从各个角度对舞蹈美进行评价,然后增强自身的审美理念。
在大学舞蹈教学中,教师想要在美育教育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更加细腻和丰富,就应该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舞蹈学习功底,并且在表演时引导学生将内心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要想将学生舞蹈水平进一步提高,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入音乐故事,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进行换位思考,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表演和体验,就能够将舞蹈动作和音乐结合在一起,运用恰当的面部表情,来充实舞蹈的基本内容。
大学舞蹈美育教育,对于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生来说,其中的审美情趣是非常大的,而且审美理念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也是最明显的。大学舞蹈美育教育的根本目标并不是将每个学生都能培养成为国家比较专业的舞蹈演员标准,而是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下不断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是让学生感悟到舞蹈中蕴含着的美。对于专业性很强的学生来说,舞蹈不仅能充实他们的生活,而且还是学生未来为之努力和发展的方向。所以增强舞者的审美理念,将会对学生的一生带来巨大影响。
学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将美蕴含其中,或者是对他人的舞姿进行评价,也是不断完善舞蹈动作的一个标准,当今大学生应该在美育教育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审美理念,并且陶冶情操,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价值。
美丽大脚范文5
关键词: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188-02
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和转化规律的科学。在其发展中所形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实验手段,几乎应用于自然科学的每一个领域。同时对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起到很大作用。目前许多高校的理工科专业开设了大学物理课程,而有的文科或管理学科以及一些医学院校等也开设此课程。为深化大学物理教学,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但同时也有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客观地分析并研究了大学物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以及认识多媒体技术的不足,克服目前多媒体教学中在认识、方法和技术上存在的不足,使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质量。
一、大学物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一)具有直观化、形象化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强调以现代电教媒体为中心的多媒体群的作用,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1]。而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其教学过程也将物理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首先要依靠对物理现象的感知。传统教学手段是黑板加粉笔的以教师灌输为主的“填鸭式”传教法,在此过程中不能把物理实验拿到课堂上演示给学生看,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展示物理过程并给学生讲解。得到结果的是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并且学习效果一般。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模拟各种物理实验和现象,利用直观的、形象的画面来呈现所学内容,使学生在视觉上接受更多的信息,学习主动性会有所提高;同时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能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板书、绘图相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大大节省板书及绘图的时间,给教师留下大量的讲解时间,增加课堂传递的信息量。同时还避免出错,有利于教师把每个知识点准确、严谨、形象、精彩地表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及时正确地理解及掌握学习内容。多媒体教学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与“看”相结合,学习效率大幅提高。如在讲授等厚干涉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讲解什么是等厚干涉,并区分与等倾干涉的不同,教学效果比在黑板上板书好得多。
另外,重复性好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计算机可以进行若干次重复,还可以随意地进行插入图片、录像、文字等控制,有利于教师的讲解。同时多媒体课件可以在课后随时修正、及时更新,更好地完善多媒体课件。此外,教师可以把课件的有关内容交给学生,以备课后复习。
二、大学物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弊端
(一)不利于教师主导课堂教学
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角是教师,教师应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直接面对学生,教师的形体语言、面部表情、板书文字、手势引导、讲解语气和即兴发挥,组成了丰富的教学信息,这是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优势。而目前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采用的课件是事先准备好的,从而使教师授课思路总是随着课件走,教师在授课中的临场发挥受到一定的束缚。同时由于多媒体讲台的位置,教师站在教室的某一位置不动,学生面对的只是投影屏幕,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充当课程讲解工作者,教师的肢体语言几乎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更是没有眼神的沟通与交流,课堂教学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体现。
(二)缺乏灵活性、同步性
在传统教学手段中,教师利用粉笔和黑板可以边写、边画、边讲,对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学内容中的公式、定理可以在黑板上长时间保留。而多媒体教学虽然具有音像和动画方面的优势,但教学的灵活性却不如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只能放映事先制作的课件,在授课过程中只能逐页显示,教师最多只能通过控制放映速度来掌握上课节奏,新的一页出现了,旧的一页上所有信息都将消失,这不利于学生对前面内容的回忆,也不利于学生记笔记,其灵活性和同步性显然要差。另外,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板面的大小、公式书写的烦琐等诸多限制,使得它无法像传统模式教学那样对整个的推导过程作详尽的描述,不能更好地加深学生的思考、理解与记忆。
(三)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限
理论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讲解其速度快并且表达清晰,避免了大量而繁杂的板书,教师只须点击鼠标,即可演示出需要的定理、定律及公式,因此能够节省出大量的时间,最大化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事实上,多媒体教学只是在复习课中提高教学效率较为明显,在平时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有限度的。因为借助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授课内容,教师授课不是简单地讲解,而是让学生们掌握知识,需要学生消化和理解所学内容,这一部分是无法用多媒体去提高的。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除了对教师的要求,要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否则多媒体手段对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是很有限度的。
三、大学物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
(一)合理规划哪些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欠缺的部分,弥补传统教学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习效果达到最好,同时思维能够拓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选择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富有代表性,科学准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与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相适应。若课堂讲授中图像较多时,或者用多媒体动画能够很好表达物理定义时,我们采用多媒体效果要好一些。同时要对整个大学物理课程有个规划,哪些章节需要用到多媒体,可以根据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等因素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这些都需要从实际的教学经验中去总结,力求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当”[2],并能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所涉及的实际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二)多媒体教学方式同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一种工具,从教育生理学的角度,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只和一种媒体打交道,哪怕是最先进的媒体,也容易诱发生理疲劳,对传统媒体是这样,对多媒体教学也是这样,因此两种媒体交替使用,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课件应起到利用黑板、粉笔和教具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而对于逻辑思维较强的内容,教师的解题思路、解题过程需要用板书一步步地呈现给学生,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只有将两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相互补充,才能发挥两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课堂教学的主角是教师,应该处于主导地位。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却被削弱了。如果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在多媒体教学中得到坚持,那么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就都会被降低。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坚持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而多媒体技术只是发挥辅助作用,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教师主动性,直接面对学生,能够自如地使用肢体语言,生动地讲解知识,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调整自己的课件的播放节奏、讲授方法等。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得到广大老师的使用,我们应该努力认识这种教学方法,发挥其优势,提高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同时改变存在的问题,发挥主动性吸引学生学学物理。
参考文献:
[1]李海辉.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与运用[J].江南大学学报,2008,28,(1):92-94.
[2]胡南,李蕊.再谈提高大学物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质量[J].中国西部科技,2009,8,(12):97-98.
[3]陆文庆,金惠强.如何搞好大学物理的多媒体教学[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9,(2):92-94.
A analysis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College Physics Multimedia
LI Yu-cai
(Department of Preparatory Courses,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henyang 110136,China)
美丽大脚范文6
关键词:物理实验;美国大学;教学模式
一、教学理念
美国大学十分重视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很活。这与美国教育中鼓励冒尖、创新、标新立异是分不开的。教师主要是提出问题、启发思路和引导争论,绝不“抱”着学生走。物理实验的目的不只是教学生使用各种仪器设备,也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一些实验的方法与手段,而是让学生在实验中既动手又动脑,通过实践真正掌握物理规律的真谛,学会用实验方法去检验理论。美国大学为学生开设实验课的目的十分明确。在斯坦福大学,DouglasD,Osheroff教授特意在黑板上写下“GOAL:Learn how to do Physics,not specifictechnique,”意思是说要通过物理实验使学生懂得如何去研究物理问题,而不是只局限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范围内。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应该更加充分地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和性质,在实验教学中树立更高的目标。在我国部分高校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其实验仪器往往由实验室技术人员提前备好,实验时由学生被动地按照规定好的步骤与方法进行,然后计算结果。学生往往进行的是美国人称之为“COOK”实验,即像照着菜单煮饭一样,学生按照老师安排好的程序和结构进行实验,为了使实验具有精确性,学生不能过于随意,不能有创造性。可见,我们对于学生独立探索的训练有欠缺,学生只是简单模仿,真正自己动脑动手较少,这样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
美国学生的实验动手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强。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过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基础训练阶段,学生主要进行基本实验技能、基础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仪器使用的学习和训练,该阶段主要由助教和工程技术人员来指导;第二是教师指导性阶段,主要由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基础阶段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和掌握一些高一层次的物理思想、物理模型、物理方法和物理实验。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具体的物理实验来学会如何剖析实验问题、如何制定最佳实验方案,并给学生留下了很多启发性和能够开阔视野的思路和问题:第三是学生的设计性实验阶段。学生需要独立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仪器的选配、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对实验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有些实验专题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或是由几个学生组成小组来完成的,整个实验阶段学生是主角。
我国高校的物理教学已经初步建立起从易到难、从简单到综合、从注重传授知识到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循序渐进、逐级提高的物理实验三级教学课程体系。一级实验为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和基本仪器的使用,主要为预备性、基础性实验。二级实验为实验测量方法和常用物理量的测量,主要内容为提高性实验。三级实验为实验技术和实验规律的学习,主要内容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尽管在体系建立方面我国高校已经初现规模,但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仍然过分重视实验认知性结果的正确性,常常忽略学生的过程性体验,而这正是美国高校实验教学所推崇的。我们要善于将这些所谓的“正确方法”用“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等进行设问,从中创设实验方法的问题情景,启发探究欲望。甚至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制造错误,让学生在师生共同探索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
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的实验内容,美国大学实验项目比国内综合性大学的普通物理实验要少。哈佛大学将这部分实验中的一些实验项目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带回家去完成。他们发给学生一个实验箱,里面装有各类工具及一些简单实验部件,如万用电表、电阻、电感、电容、米尺、激光笔等,还有一张附有实验指导资料的CD盘,学生可在家中完成一些简单实验。针对三、四年级学生的实验内容,每个学校各有特色,这与学校的科研方向密切相关。如麻省理工学院的高级实验课程中的实验项目,一个实验学生要做2~3周,每周6小时。对于这些较复杂的实验,实验报告要求也很严格。斯坦福大学三年级学生做的光学实验,要求学生按的格式写实验报告。这部分的实验内容比国内高校的近代物理实验内容要深,有很多反映学科前沿的实验。美国高校物理实验选修内容十分丰富,类型变化较多,涉及面较宽,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可选择的学习机会。学生可根据专业需要和个人兴趣来选修物理实验。在美国,学校与教师都十分重视把最新的实验方法、测试技术和仪器设备引进实验教学之中,让学生及时地了解、接触和掌握新事物,并从低年级就开始接触到先进设备和技术,使学生体会到科技的进步和竞争。同时,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训练奠定了较高的起点和宽厚的基础。实验内容除了基本的力、光、电实验外,还有与专业相关的基础实验,例如:霍耳效应:麦克尔逊干涉仪;塞曼效应:光电效应;偏振光;衍射光栅;气体中的声速:带电耦合装置;介电常数:粘滞度测量;串联和并联谐振电路:Meade望远镜的组装和使用;类星体的发现;人造变星的光度测定;利用Starlink软件的CCD图像数字压缩技术:利用Starlink包对简单光谱进行分析等。这些设计实验使我们强烈感受到了科技发展跳动的脉搏。在麻省理工学院的“量子信息处理”实验, 斯坦福大学的“超流”实验,哥伦比亚大学的“混沌实验”、“镊子”实验和UCLA的一系列核物理实验对比之下,我们真正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设计新实验的还比较少,因而各校的实验内容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不够新颖。这些内容可以启示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大学物理实验的近物化和科研化进程。
美国大学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自编教材实验来体现的。内容中的实验操作步骤被有意识地粗略化,但是留给学生许多结合实验的思考题,目的是促使学生在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进行思考与创造。实验过程中有不清楚之处时,可以随时查阅实验室中仪器资料和实验设备说明书等参考文献。实验教材基本是自编的讲义,这与我国目前实验教材大多采用正式出版的书籍大不相同。究其原因, 是因为他们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年年都改,因而不必要也不可能用正式出版的书籍。他们追求的是新颖、现代、有特色, 而不追求完整、系统、规范化。这种教学思想与我们有较大的差异。许多学校都强调教材不应像烹调书那样一步一步写得很清楚, 让学生按部就班去做, 这种培养操作工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人才的成长。我国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陈旧,传统、经典的实验多,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实验少;内容单一的实验多,
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少,且多为验证性实验。并且教材改革滞后于当今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诸如以信息技术、数控技术、遥感技术等高端科技已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而且进入家庭,但有些高校的物理实验课程仍然开设黑白影像、电子管晶体管电路等。古老的传统教育要培养能适应自主创新形式下的创新型人才,必须更新实验内容,既要关注科技发展的前沿,又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实际,充实一些与现代生产联系密切的实用性实验,并且有一定比例的设计性和综合实验项目。即使学生开阔眼界,又能将物理理论与现代技术和生活融合起来,因此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四、现代化教学手段
计算机在美国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中使用十分广泛。美国大学的近代物理实验中几乎100%都用计算机,而普通物理实验中约1/3使用计算机。有的学校写实验报告、批阅报告也都用计算机。大学中有许多为教学服务的CAI软件,质量很高,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校园网络,提前进行实验预习;学生在实验学习中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仪器设备的控制、数据采集和处理等工作。实验报告也基本上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并通过校园网络传递给教师;利用计算机模拟,开发高新科技相关的物理实验,进行仿真实验教学,开阔学生的眼界:用CAI介绍和模拟更新的实验方法、技能和实验应用等。从美国高校中可以体会到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程度之高,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显然,我国高校物理实验的计算机使用比例远远偏低,这不能满足学生适应今后在信息社会的工作要求。可喜的是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例如建立了仿真物理实验室,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实验设备、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和学生的操作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一部活的、可操作的物理实验教科书;将多媒体、CCD和录像等手段引入实验教学:建立物理实验教学网站,实行网络化教学。例如同济大学物理CAI中心就是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的结合产物,在实验教学中,中心以网络为载体,积极开发网络资源,使得网络这一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在实验室的管理、实验室的开放式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和能力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计算机并非越多越好,因为许多基本的物理思想的掌握、物理现象的观察、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基本的数据处理的思路与能力等,都不能也不应由计算机来完全代替。美国各实验室的计算机使用十分方便,但他们也认为只有用了计算机能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对实验方法的掌握和对测量精度的提高时才用计算机,而让学生实际动手去观察真实的现象,学会基本的操作,仍然是十分必要的手段。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