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劳动的名言名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劳动的名言名句范文1
1、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
2、民齐者强。
3、三人省力,四人更轻松,众人团结紧,百事能成功。
4、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5、单丝不成线,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6、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7、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
8、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9、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10、人多好办事。
11、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12、不怕巨浪高,只怕桨不齐。
13、妥协对任何友谊都不是坚固的基础。
14、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关于劳动的名言名句范文2
只有当一种思想是追循逻辑顺序并且把一种决定的后果考虑在内时,这种思想才可称之为反思性的。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回顾反思的名言,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回顾反思的名言精选1.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2.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
3.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
——叶芝
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
——园斯金
5.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亚里士多德
6.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
——R.M.H.
7.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
——哈钦斯
8.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9.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尔巴特
10.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
11.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
12.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
13.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
——贺拉斯
15.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欧文
有关回顾反思的名言1.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
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3.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4.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苏霍姆林斯基
5.理性和真理是人所共具的,属于那先说出来的人并不多于那引用的人。
也不是根据柏拉图多于根据我自己,既然他和我一样看见和了解它。蜜蜂到处掠取各种花朵,但后来酿成蜜糖,便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了;已经不再是百里香或仙唇花了。同样,人们属于他自己的作品。他的教育、工作和研究没有别的目的,只是要培养他的这种消化能力。——蒙田
6.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
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
7.可是最糟糕的还是你们男人家不愿意让女子受到能有所作为的教育,不愿意让她们凭自己的努力赚到堂堂正正的生活。
她们所受的教育只是为了装装门面,好像她们一辈子只应该受人爱怜,靠男人吃饭,永远不会遭到不幸似的。——马克吐温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
9.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
10.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1.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
——爱迪生
13.教育植根于爱。
——鲁迅
14.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
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15.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
16.警察最不怕的人是被判了死刑的人,最害怕的是内人。
警察最哭笑不得的事是,他刚刚批评教育释放的小偷把他的自行车给偷走了。——墨白
17.决定经济向前发展的并不是财富强,他们只决定媒体、报纸、电视的头条,真正在GDP中占百分比最大的还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创新的中小企业;
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也不是少数几个明星式的CEO,而是更多默默工作着的人,这些人也同样是名不见经传,甚至文化程度教育背景都不高,这些人中,有经理人、企业家,还有创业者。——彼得·德鲁克
1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19.科学书籍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
对真正的教育和对人们的幸福来说,二者同样的有益和必要。——车尔尼雪夫斯基
20.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陶行知
关于回顾反思的名言1.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法)爱尔维修
2.如果我们对于教师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一点估计不足,那也是错误的。
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教师才有可能把教材变成学生的真正财富。 ——(前苏联)赞科夫
3.我相信,不论孩子将来从事哪一种事业,都应当从小做起。
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够认识到他们给予孩子们的所谓“教育”,只会迫使子女陷于平庸,剥夺他们创造美好事物的任何机会。 ——(美)邓肯
4.只要在我国存在文盲现象,那就很难谈得上政治教育……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
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 ——(前苏联)列宁
5.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法)卢梭
6.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
——(美)赫钦斯
7.教育的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
——(法)卢梭
8.学校是个应用心理学的实验室。
——(美)杜威
9.你如果想要儿童变成顺从并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取压服的教育方法;
而如果你让他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 ——陶行知
10.只有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生气蓬勃的生活,才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开花结果的条件。
如果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个别工作就能使他得到多方面的发展,那是一种很大的误解。 ——(前苏联)赞科夫
11.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
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英)洛克
12.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
——(奥地利)布贝尔45,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英)欧文
13.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卢梭
14.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
——蒙田
15.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关于劳动的名言名句范文3
关键词:作业有效性 布置作业 实践 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广大教师把课程理解为课堂,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令人耳目一新。但是,我作为一线教师却发现,作为教学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多年前就喊的“减负”口号仍然流于形式,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
一、学生作业现状分析
首先,作者关于柏果镇中学学生作业内容所作的统计如下:
其次,师生状况分析:
1.老师的状况:一位语文老师教两个班(许多教师还兼班主任,琐事多多),这么多作业批改下来,工作量之大是惊人的。老师全凭一枝笔,要“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拖上几天,对对答案,甚至毁尸灭迹的情况也会出现。
2.学生的状况:老师要批改、要检查的作业才算是“硬作业”,一般要认真对待;老师不批改、不好查的作业是“软作业”,常常会敷衍了事,作业书写马虎,作业本脏、乱、差。因此,常常有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受监督状态。但硬作业比软作业多得多,占绝大部分。面对现实,我们应该承认,喊了多年的减负,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
二、对提高初中生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思考和实践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我认为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除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要从提高语文作业的实效性着手,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批阅及时并有效反馈。具体的措施,我认为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作业的布置要遵循系统性原则。语文教师要站在一个高度,高屋建瓴地研究新课标,了解初中六册课本教材安排的系统性,整体把握知识点的设制、能力点的安排、相互间的衔接过渡,避免作业布置的随意性、重复性,注重训练的有效性。如自主积累式作业的设计,让学生积累课内知识时,每人准备一本本子,在每一单元的学习中积累一些雅词,积累一批优美语句并说出理由,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能给自己启发的哲理性句子或名人名言,积累常规的文言文词句,积累古诗词名句,积累写作的知识。以后每册书、每个单元的积累中,发现相同的知识点,就避免掉。三年下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板块。
2.作业的布置要遵循梯度性和层次性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他们在个性和能力上存在着差异性,所以作业的布置不可以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难度上要有梯度,由易到难,逐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的布置要体现难易的不同、量的不同,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
3.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师生共同参与的原则。学生有选择作业内容的优先权。作业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去布置,学生需要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学生需要他们很欠缺的知识,与学生商讨之后再布置作业,会减少盲目性和很多无效劳动。另外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同步作业,以身作则,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自身能力,也可以进一步和学生产生共鸣。
4.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原则。生活处处有语文,要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以生活中的人和事及种种现象,引起自己的关注,引发自己的思考,可以写杂记,写调查报告。生活是鲜活的,这样的作业也是鲜活的,鲜活的作业才可以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情感投入进来,这比单纯从课本中布置的作业意义要深远得多。
5.教师批改作业要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原则。作业批改要精,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批阅。字词作业可调动学生互批互改,随时订正。教师独立批阅与学生互改相结合,抽查与全查相结合,面批与整体批阅相结合,课堂反馈与课下巩固相结合。
关于劳动的名言名句范文4
一、返本溯源,领略数学的精彩世界
陶先生一贯主张“活”教育。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反对“死”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知识的来源和生长过程就不能被压缩,不能把知识的探究获取变成枯燥的演练。曾获全国赛课一等奖的无锡市优秀青年教师强震球执教《角的度量》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反常态,打破了以往由直观认识——操作应用——熟练掌握的知识结构,而是引导学生经历量角器的设计与制作过程。首先教师出示两个相差不大的角,让学生先估计哪个角大?然后出示活动角,让学生来比较出角的大小。接着出示一些小角,进一步让学生来比较,学生感受到用小角来量角的大小主要是看里边含有几个小角,比起活动角来量要精确一些了。教师再让学生进行练习,他们在练习中遇到了问题,有的是比两个小角要多一些,有的是感受到用小角来度量还不是很精确,说要让小角分得再小一点、细一点。教师出示课件,把小角再平均分成10等份,让学生量角,要边量边数,虽然能数出有几度,但还是有点麻烦,然后就想到要标上数字,教师顺势把里边的刻度标上。接着教师出示几个角让学生进行练习,当出示一个方向相反的角时,有些同学说是150O,有些说是30O。然后教师问学生你怎么看,到底哪个正确,并引导学生用什么办法解决,能从图上直接读出刻度来呢?学生自然想到在外面再标上一圈刻度。整个一节课,学生经历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感受了用量角器量角的过程,在一步一步的操作中自主掌握了正确的量角方法,并通过判断、比较、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这样的课堂来自对角的度量的自我需求,将其产生的最原始的过程展现给孩子,非常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认识深刻,这样的展现,正是数学课堂教学“返本溯源”的最好体现。
数学知识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地、充分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笔者教学“统计”(苏教版国标教材四年级下册)一课,在全课小结后,对学生说:“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运用统计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统计’这个奇妙的世界吧!”然后笔者利用电脑课件展示一幅统计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随即动态演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并向学生介绍说:“有时为了能更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或者数量之间的增减变化,还需要制作统计图。”随后,在单式条形图和单式折线图的基础上,再利用电脑课件动态演示画出直条和折线,形成复式统计图,并向学生说明:“有时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还需要把几个有联系的统计图合并成复式统计图。”这一个课外知识拓展延伸的小环节,借助电脑动态展示统计图表的演变过程,将教学内容置于其自身发展的脉络中,目的就是想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态地展现给学生,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对学生的数学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知识拓展,唤起数学的人文精神
钱学森说:“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曾几何时,我们的数学教育过分注重理性和求实的价值观,忽略了对数学学习审美化、艺术化的价值导向,令数学乏味,缺少情趣。学生在严肃的“真实性”面前倍感枯燥,缺少数学内在美的感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兼顾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人文思想熏陶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中,在课接近尾声时引导学生就“我国人口占全世界的2l%、我国耕地面积占全世界的5%”两条信息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充分调用自己的数学和人文知识,各抒己见。教师在不经意间升腾起学生的爱国豪情,更激起学生对地球资源的珍视。一种关注地球未来命运的崇高精神随着百分数的认识得以滋养和生发,这也许正是人文化数学课程的独特魅力。
数学教材中充满着人文精神,我们在强调数学教材的工具性时,首先要有效地开发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追求“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强调人的个性发展。曾听过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的《认识钟表》这一课时,在课的结尾不是问“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如何认钟表的?”,而是介绍有关“钟表”的数学背景知识,欣赏惜时的名言警句。教师说:“现在,人们想知道什么时间,只要看一下表,很方便。那在古代还没有表时,人们怎么知道时间呢?你知道有哪些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把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拿来交流,可以用实物投影展示图片,并加以文字叙述。接着教师又说:“时间是多么重要。因此,从古到今,流传下来许多有关时间的名言名句。你知道哪些,大声地朗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不假思索,“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一环节,汇报交流古代计时方法,使学生开阔眼界。惜时名言欣赏,更让学生在浓浓的古诗意境中感受时间的宝贵。将数学知识教学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数学教学就是要挖掘蕴藏在数学之中的丰富的人文资源,以此去唤起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去完善人的心智,净化人的灵魂。
三、关注内涵,体验数学的本质力量
目前有不少数学教师开始关注“数学文化”这一课改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的课题。被誉为“数学王子”的我省著名数学教师张齐华,他总能独辟蹊径找到与教材相关的数学文化,巧妙地融合在数学课堂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数学思考的乐趣和数学文化的魅力。如在《因数和倍数》一课的教学中,他引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概念——完美数,在引领学生寻找“完美数”的过程中,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家们苦苦求索的艰辛,又充分体验了数学的文化美,这就是数学精神引领!课末,又让学生欣赏了一座座古希腊著名的建筑,聆听了一件件乐器奏出的美妙乐曲,让学生了解因数与倍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因数与倍数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整堂课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味,时时彰显着数学的本质和文化的内涵。又如《圆的认识》一课,在学生经历一番探究活动,初步掌握圆的特征之后,教师巧妙地将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学生在了解祖国源远流长的数学文化史,感受人类祖先智慧的结晶,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学生发现自己的研究成果与科学家的发现完全一致时,内心产生了“我们也能研究数学”的自信。数学正因为有了文化的浸润,课堂才会如此生机勃勃,因而学生才会如此地喜欢数学,才会始终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
具有数学文化气息的课堂充满了智慧和情趣,是精彩的。因此,在课堂实践中,我也大胆地去追求着文化数学的教学理想,和孩子们一起探寻数学的源头、数学的历史和数学的精神。如在教学《十进制计数法》时,课前收集了大量的史料、文献,将蕴藏在这个知识点中的数学资源(如数的起源、古代各国的数的各异形态、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历史等)充分地挖掘了出来,然后利用电脑把这些素材制作成一个具有古代神韵的“数的产生”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渲染呈现。没想到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触非常丰富,“我突然发现数学这么有趣,好像把我带到了神秘的古国!”“数学真是太神奇了!我想以后我会更加喜欢数学的!”“真没想到数学知识如此丰富多彩和有意思!原来我一直认为数学就是枯燥乏味地写写算算,这节课改变了我的想法!”……将教学内容融入“数学文化”的范畴,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这样既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又增加了学生的数学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文化教育,对学生的数学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于劳动的名言名句范文5
教师岗前培训心得
为期一周的新任教师跟岗培训即将落下帷幕。在xx中学的这几天内,无论在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都得到黄进生导师和同事们的周密照顾,每一天都过得很愉快充实,颇有收获。
这次培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xx中学在新课改上做出的努力。虽说新课程实施已经有好几年了,“更新教学理念”“注重以学生为本”更是教育者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号。然而很多教师仍然固守教师本位的观念,教学的内容、方法等都是由教师预设好的,很多人还偏爱“满堂灌”的方式。但事实上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师如果只立足于自己的教的过程,关注的就是自己的讲授,不管或少管学生的学情。学生不是等待填塞的机器,他们需要什么,想学什么,应该由他们说了算。所以自己亟待改变的就是观念,要大胆放心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他们,树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理念。
但是,xx中学在教学改革这方面有着大胆的尝试,尤其是以高一年级的改革力度最大,在教学模式上,采取了“学案制导学”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新课前会将科组精心设计的导学学案发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充分预习。上课的时候也是以学生自主展示为主,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在必要时候进行点评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我们这几天的观摩学习来看,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来极高的调动了课堂气氛,所有的同学都勇于乐于展示自己。二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将时间放在难学难懂的知识点上而不是浪费在一些极易理解的基础概念上。
并且,xx中学的“学案制导学”教学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这一点。课下学生通过学案预习所学知识并总结归纳出不懂的地方。课上学生先展示学案并通过组内讨论解决一些问题。当有些问题实在是超出所有学生的能力范围内时,教师才进行点评指引。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减轻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负担。使得一节40分钟的课堂在高效有序中进行。
教师岗前培训心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把责任心体现到工作中去。一切工作都需要实践来证明,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本次培训精神作为指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自身价值。
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快完成从学生到一名合格的新教师的转变,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努力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和完善自己。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工作,向老教师学习,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想我们也许不会再信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既然身处新时代,就得与时俱进,应当有新的信念,新的做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校注入新的血液,才能让自己不落后!作为一名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教师,初上讲台,已深感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理解的欠缺。因此十分注重这次培训,通过聆听各位培训老师的精深讲解,课下的认真思考和及时的总结,使我对教育的内涵,教育心理学的理念,教师职业道德及教育法规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学校组织这次岗前培训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不仅让我们在理论和意识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学校教学、人事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也了解了不少。在思想、行动和实践工作上给了我切实指导。通过参加培训,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提高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而且增强了政治思想觉悟,提高了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总之,通过参加这次短期培训,让我开了眼界,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自己的任务及肩负的使命,更加坚定了我搞好教学、科研工作的信心。并利用此次培训所学理论和方法,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素质,处理好与同事以及学生们的关系,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授课教师的精彩讲解、闪光的个人魅力,使我受益匪浅。
教师岗前培训心得
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也曾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前苏联教育家娜·康·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以前,我只是略微知晓这些名言名句。但是现在,当我真正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我才懂得了其中的深意与内涵。
20xx年7月19日至7月21日,新余市20xx年新教师入职培训在新余四中开班,来自新余市的新教师集聚于此,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经过3天的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在本次培训中,听了有关教师职业专题报告后,使我对教师作的基本内涵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认识到了教师责任的重大艰巨,要做一名好教师必须要具备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含辛茹苦,默默耕耘."要爱生如子",时时为学生着想,以学生的利益为重,处处用真情去打动学生.新时代的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先进的理念,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夫和业务水平,有敏捷的思维和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召力.对学生要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开导的话,实在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冷淡的话,伤人的话,威胁的话.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关于劳动的名言名句范文6
一、先个性,后共性
1.个性化写作是作文教学的基石
“先个性”就是要求新材料作文教学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特殊性。新材料作文教学和命题贴近中学生的学校和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命成长历程和思想体验。例如:2012年全国卷作文题“甩掉多余的顾虑”,直接取材于学生假期参加生产劳动的场景和体验,学生可以紧扣个人经历、体验和理解,多角度入手,通过以小见大,感悟材料背后的“放下顾虑”、“轻装致远”的深刻含义。能力是最具个性特征的主观条件,“先个性”正是高考能力考查的需要和体现。高考新材料作文就是要让考生说出“我的独特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是什么”“我独立的思考和独特的感情、价值取向如何”。例如:2012年浙江省作文题“成为英雄PK坐在路边鼓掌”,考生可以从“在路上跑”、“坐在路边鼓掌”或“同时对两者加以肯定”三者之中任选一种看法或讲故事、或发议论。再如,2011年北京市作文题:“如何看待乒乓球赛中国包揽金牌”;2011年重庆市作文题:“情有独钟”和2008年全国卷Ⅰ作文题:“四川汶川地震: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等等,都要求考生写出个性化的认识和见解。因此,新材料作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辩真理,达到“心出于吾之口,意出于吾之心”的境界。
承载新材料作文感受力、想像力和创造力这三大基础的就是个性化的语言和思维。例如:2009年上海市作文题:“‘板桥体’书法的感悟”,如果离开了个性化的语言和思维,你永远无法想像、感受这种“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的“板桥体”的精妙和独特之处;更难以讲清这种兼融百家之长、“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创新性书体的价值和给你的启发。个性化语言和思维是新材料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新材料作文教学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话语权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的个性语言倾向和特长。一些高考作文,将个性化写作能力考查和对语文、对母语的认识结合起来,例如:2007年江西省作文题(二选一):⑴“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⑵“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和同年湖北省作文题“关于母语理解和体会”等,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很值得借鉴。另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导和发展学生不落俗套、不随波逐流的读书性格,以利语言和思维的个性化发展。
总之,“先个性”是对“人化”、“生命化”和语言与思维独特性的呼应,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要求。
2.反映本质、揭示共性是基本任务
“后共性”是指新材料作文教学在崇尚、促进个性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共性本质的揭示和规律的反映。高考新材料作文也都体现了这样的要求,例如:2012年全国课标卷作文题“修船工补漏行善与船主知恩图报”;北京市作文题“责任坚守与爱岗敬业”;2010年浙江省作文题:“角色转换之间”;2005年上海市作文题:“当今的文化生活审视和影响”等等。据统计,近三年新材料作文已占86%,成为主流题型。跟踪、分析已有的70多个高考新材料作文题,无一例外的体现对共性本质的揭示和对规律的反映的重视。
新材料作文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本质、把握共性必须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把握新材料作文考场写作的基本共性:⑴读懂题目、材料与说明,了解限制、许可范围和写作要求;⑵准确把握题旨和材料含意的四个角度,确认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⑶定向:确定立意、取材方向、思考文体和拟定题目;⑷细化整体构思,形成具体写作方案和动笔写作成文。其次,把握新材料作文考查的共同趋势:一是理想、信念的确立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导向;二是以隐形的方式考查社会热点,强调热点冷思考、强调智性、理性和反省力;三是励志,鼓励考生积极向上的社会认识、责任和道德意识。再次,切实提高新材料作文教学为揭示本质、反映共的能力。
总之,新材料作文教学要创新策略,坚持读、写、思有机结合,学、练、考三者统筹,课内与课外、必修与选修、教学与应试的融通,着力培养学生揭示本质、把握共性的能力。
3.在发展个性和揭示共性之间求得平衡
个性与共性的关系,犹如串珠的单珠与红线的关系:个性就是一个个闪闪发光、凝聚价值的单珠,共性就是导引、贯穿每一颗宝珠的红线。个性是共性的价值基础,没有一颗颗魅力四射的单珠,共性便失去了光芒;共性是个性的价值依托,单珠只有在共性红线轨道中,才能汇聚光芒,倍增价值。例如:2010年四川省作文题:“几何学上的无数个点构成线面体的联想”,试题就是个性与共性关系的最好诠释。写作必须首先认清点、线、平面、立体的象征义;其次,还要在阐释“点”的基础性、重要性的同时,厘清点与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第三,以辩证和“向前看”的态度阐明现实意义,导正人生态度。
最好的教育就是个性化的,它既适合每个生命个体,又能有效发掘潜能、彰显特长;既着力塑造优良人格品性和培养语言、思维的独特性,又能引导学生把握共性、揭示本质和规律。例如:2011年江西省作文题:“孟子三乐”,虽然每个人认识、崇尚和追求、选择的“乐”不同,但对“乐”的乐己乐人、宜家益国要求和“乐”有个人与家庭“小乐”和邦国兴盛“大乐”本质之分,却是必须明确的。从这点出发,就容易抓住了“乐”的共性本质,也就不难写出具有个性特征的好文章。
总之,将个性的砝码放在共性的天枰上,方能准确显示分量;在发展个性和揭示共性之间求得平衡,才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先增趣,后增效
1.兴趣是创新之母,也是写作之母
“先增趣”是指新材料作文教学必须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在首位,并不断的提升兴趣的层级。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兴趣既源自于对生活的热爱与进取、源自于探究的冲动与责任的自觉,又为热情、专注、勤奋和成功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新材料作文教学应该具有激励性、启发性,不断地提高和发展兴趣层级。兴趣一般经历了由“无趣有趣乐趣志趣”的发展过程。从“无趣”到“有趣”是第一步,它标志着新材料作文教学已经被学生接受,写作开始走向主动;从“有趣”到“乐趣”是第二步,它标志着恐惧与畏难情绪的破除、具备了自信、自强和自觉的意识;从“乐趣”到“志趣”是第三步,它标志着写作已经不再是应试与“任务”,而是生命成长的有机组成和理想实现的阶梯。有了“志趣”,才有舍得花苦工夫、笨功夫的志气;才有承受失败、愈挫愈奋的毅力;才有了精益求精、不断跨越的动力。
总之,面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智慧的倾听、适时的激发、积极的引领都可以成为新材料作文课堂教学亮丽的风景线。
2.把握三个关键,突破两种文体
“后增效”是指新材料作文教学在发展学生兴趣的同时,必须重视实际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必须“把握三个关键”:一是借助于范文模仿、借鉴。虽然这通常只是起步和初级阶段的做法,但应试状态下的许多高中生经常依赖于这种方式提高写作能力。模仿、借鉴的核心是改造、借鉴和反思,为此,教师应该在选择素材和消化吸收方面予以指导。二是以形似为主要特征的写真、写实。这种写作有助于厚实基础,促进能力多向、多元发展。为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计划、选择内容、指导方法并及时提供建议。三是以动态神似为主要特征的重组、原创。这是自觉、独立的、高层次的写作阶段与方式,教师应在提高想像、联想和辩证思维能力,提高文采亮色和促进写作水平稳定提升方面提供帮助。在三个关键阶段的教学与指导中,教师可以有计划、针对性的选择一些高考成题和范文,经过改造、处理后提供给学生,作为“分类推进、分层达标”训练的内容,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2012年江苏省作文题:“忧与爱”;2011年浙江省作文题:“我的时间”;2010年安徽省作文题:读:《吴兴杂诗》有感;2008年全国卷Ⅱ作文题:“老鹰、幼龟与游客”和2008年湖南省作文题:“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007年北京市作文题:“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等,都是很好的素材。
其次,教学还要“突破两种文体”:一是指导学生按照试题允许的文体进行写作并突出文体特征。“表达”评分项目就有“文体符合要求,特征突出”的明确规定。二是以记叙、议论为训练重点,兼顾其它各种文体,在掌握文体特征、结构模式、表达方式与手法、语言特色和写作规范等方面下足功夫。三是全力突破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瓶颈”。记叙文写作的要点是:记好一件事,重在设计情节线索;写活一个人,注意把握好性格特征和刻画形象;学会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和表达方式。议论文写作的要点是:在提供充实的、足以支撑观点的论据的同时,正确选择论证方法,有效展示逻辑关系,要有智性高度,学会辩证思维,运用想像联想进行剖析论证、立论驳论。例如:2012年福建卷作文题“运动中和人生中的赛跑”,关键是辩证看待人生要义:既要求快、求远,求胜,也要看清道路、方向和遵规守则;既要论输赢和勇夺标,还要讲求合作、和谐和共赢;既想着不断的“赛与跑”,还要记得“人在旅途,起风了,就要靠港避险;困倦了,就该回家歇歇”的叮咛等。
总之,新材料作文教学“增效”必须把握三个关键,突破两种文体。
3.把增趣与增效贯穿于写作知情意行的全过程
新材料作文教学是“增趣”与“增效”的统一。倡导“增趣”旨在活化思想,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不竭的动力源泉。“增效”,就是重视能力发展、目标达成和成果转化。近年来的许多高考新材料作文题,例如:2012年广东省作文题:“我想生活在那个时代”,那种“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或飞向未来”抑或是“立足现实,活在当下”的抉择;又如:2011年新课标卷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那些表征中国巨大变化的选项,如:“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等;再如:2006年全国卷Ⅱ作文题:对“读书人数与方式变化的调查”,其中“传统纸读”和“新兴机读”的数据等,都能很好地激发兴趣、拓展思维,体现了“增趣”与“增效”的和谐统一,是值得效法的。
新材料作文教学必须在提倡“有趣”的同时追求“有效”,把“增趣”与“增效”和谐统一于学生知、情、意、行的各个环节。学生基本学习过程是:先由知识的学习和对象的感知、知觉;发展为体验、感悟和情绪、情感;再发展为理性、智慧和意识、意志;最终通过实践和行动印证思想、完善理论。新材料作文也是如此,例如:2009年全国卷Ⅲ的作文题“关于乞讨救助与否的讨论”,“知”表现为读懂试题材料,了解供材与设题方式,明确写作限制和要求。“情”即是通过审题,理解材料情感倾向、含意中心角度及其呈现方式与特点。“意”就是在定向的基础上把握试题题旨,确定立意、取材方向,思考文体和拟定题目。材料中赵、钱、孙、李、周、吴等人的言行、表现各异,但小吴的话:“不管这个女孩儿说的是真是假,我们都得做些什么”却暗示了中心角度。“行”即细化整体构思,形成行文方案,动笔写作成文。
总之,必须以“增趣”为抓手,以“增效”为目标,把能力发展均衡而全面的落实于写作知、情、意、行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
三、先基础,后发展
1.“基础等级”概说与细化能力目标
“先基础”有两层含意:一是要研究、了解新材料作文“基础等级”评价要求;二是必须夯实作文基础,细化能力训练目标,均衡发展基础能力,确保写作基本分不失。“基础等级”评分标准包括2个方面9个项目,其中,“内容”包括:题意、中心、内容、思想、感情等5个项目;“表达”包括:文体、结构、语言、字迹等4个项目。9个项目的赋分权重不尽相同,“内容”方面的“题意”、“中心”、“内容”和“表达”方面以“文体”、“语言”是评价重点。阅卷评分时,对每个方面在四个等级中确定一个等级,再对照具体评分项目和等级做全面衡量,最后“综合入等、等内量分、打出分数”。2009年考试中心首次提出“选准角度”的评分标准,强调必须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突出了角度选择的层级性和审题、定向的重要性,一改过去角度不分主次、沾边即可的状况。
根据评分标准项目和能力要素特点,新材料作文教学必须相应细化能力目标和技能训练项目。譬如,我们可以按纵向将写作过程分解为:读懂题目、材料与说明明确写作要求、限制与许可提取信息推敲题意与中心角度确定立意、取材方向思考文体、拟定题目细化构思、谋篇布局、过渡照应选择语言和表达方式动笔行文、润色成文等方面,然后分项训练过关。从横向将文体分解为: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或按内容分解为:写人、写事、写景、写物、写情、写理,简单写作、复杂写作等;还可以按表达手法分解为:文体特征、篇章结构、描写论证、语言文采、表达方式、字迹卷面等,再按需搭配,交叉训练。细化能力目标、分解专项训练科目的意义在于重视过程、夯实基础,强化项目过关和分层推进、分类达标,以提高教学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明确评价要求,夯实基础和均衡发展各项能力,方能确保作文基本分不失。
2.“发展等级”概说与高分作文研究
“后发展”有两层含意:一是全面把握“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评价要求和高分、满分作文的特征;二是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找准学生的创新点和增长点,促进能力发展与特长提升。“发展等级”包括“特征”方面的4个项目,具体细化为16个评分点,依次从⑴~⒃排列。第一项“深刻”有3个评分点: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⑵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⑶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第二项“丰富”有4个评分点:⑷材料丰富;⑸论据充足;⑹形象丰满;⑺意境深远。第三项“有文采”有4个评分点:⑻用词贴切;⑼句式灵活;⑽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⑾文句有表现力。第四项“有创意”有5个评分点:⑿见解新颖;⒀材料新鲜;⒁构思新巧;⒂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⒃有个性特征。“发展等级”一般只在一、二等内才给分,且赋分不必16个评分点全部优秀才给加分,而是对照若干个突出的评分点按等酌情给分。
获得新材料作文“发展等级”全部4个项目“一等”加分的作文,俗称“高分作文”甚或为“满分作文”。其主要特征和教学对策是:一是立意必须是新颖的、独特的,非一般考生所共有的。为此,必须重视思想和主题深刻性,就是要“以智性统领情感”(孙绍振先生语),防止滥情。二是材料必须是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事例。如:记叙类必须有精彩的细节描绘、生动的形象刻画;议论类必须论据新鲜、逻辑严密、富有说服力等。为此,要善于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和分析、综合、比较、联想和想像等表达方式、方法,为表现主题、丰富内容和突出文体特征服务。三是作者的感情必须是真挚、饱满和强烈的;语言富有文采、个性特征鲜明、且极具表现力。为此,要在语言“规范、准确、连贯、得体”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精彩的描写、巧妙的抒情、精当的议论等,并恰当使用名言名句、长短句、排比句等,戒除“痞子腔调”。四是有创意、有亮点。或立意、构思精巧;或想像丰富、联想奇特;或视角独特、观点鲜明;或语言精彩、表达方式新颖等。为此,要培养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提炼主题、发掘题材、锤炼语言、精巧构思、出奇出新的非凡能力。
总之,“后发展”就是要准确把握加分项目的内涵和赋分要求,增强教学和备考的针对性、有效性,增加高分人数。
3.把握特征,均衡“基础”;突出能力,助力“发展”
高考新材料作文目的单纯,就是千方百计写出高水平、拿到高分数。同时,它是在封闭状态下由阅卷教师依据评分标准作出的个人裁决(即使“一卷两评”也是“背对背”,多人合议裁决的事例极少)。史绍典先生曾经形象的指出:“高考作文,又本身先天不足,其实它是很尴尬的一件事情,要做好它,殊属不易。这皆因高考作文只是:①命运攸关的敲门砖;②三限规定的急就章;③学考疏离的模糊文;④主观判卷的误差分。” [1 ]有鉴于此,新材料作文教学必须及时调整对策,切实落实“五要”:一要“让人好懂”:要求把字写得端正易认、字色要稍微深一点、段落不要太长和标点符号要规范等,让阅卷老师能快速阅读你的文章。二要“思路明晰”:通过用小标题、用排比段、采用串联句和使用对比法等,让阅卷老师能迅速把握住你的思路。三要“呼应点题”:在文章的末尾、开头,段落的首尾和过渡的部位使用“点题句”,让阅卷老师能经常看到你点题的句子。四要“有文采”:要通过恰当引用诗文名句、运用排比句议论抒情、选用新颖事例和把道理讲透彻等,让阅卷老师感觉到你有文采。五要“会创新”:要通过文体色彩创新、语言风格创新、构思手法创新和有效进行创新风险控制,让阅卷老师既感觉到你颇有创新意识且臻于中正。[2 ]“五要”的本质,就是拉近教学、命题、写作与阅卷的距离,形成有效沟通,确保新材料作文能够适应和满足阅卷场和评分细则的要求。
其次,要均衡夯实各种基础能力,全力提升核心写作能力。新材料作文教学不能简单“炒冷饭”或紧盯应试,一味的出奇求新,而应紧紧围绕写作综合能力这一核心,包括:⑴准确读题、提取信息的审题的能力;⑵讲述说理、论证阐释和个性表达的能力;⑶审视社会热点、回归现实生活、揭示本质规律的能力;⑷智性表达思想高度、个性思考深度和体现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能力;⑸准确判断、随机应变和快速反应的能力;⑹纠偏导正、规避风险、直达目标的能力等,组织扎实的训练。经验告诉我们,评分等级、项目和评分点是有机联系的整体,高分作文只是比较均衡地达到了13个评分项目和16加分点的较高要求,而且在立意、构思和语言等方面更突出一些而已。因此,必须厚实基础、均衡发展能力,避免“能力短板、发展乏力”。只有基础牢靠稳固、切实保障了,发展和高分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综上,个性是基石,共性显本质;兴趣是起点,求效重能力;“发展”有前提,“基础”先夯实;教学有先后,得法加练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