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杜甫的诗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杜甫的诗歌

杜甫的诗歌范文1

关键词:中学语文;杜甫诗歌;儒家精神

一、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字子美,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受儒家传统思想的熏陶很深。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为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现实,所以他的诗歌被后人称之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后人尊称为“诗圣”。杜甫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读书与壮游期、困居长安十年、陷身安史叛军和奔赴凤翔以及漂泊西南这四个时期。本人在此探讨的主要是安史之乱时期杜甫对待官军和叛军的态度,以及从中表现出来的对于人民的态度。

二、相关史实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次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奔蜀,长安被叛军攻破。同年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即唐肃宗。这是大唐帝国由胜转衰的转折点,是天下大乱,人民茹苦的剧变时代。变乱发生时,杜甫正在奉先,随即经白水向陕北流亡,将家眷安置在州羌村。杜甫听到肃宗新立的消息,他即奔赴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虏解至长安。至德二年四月,杜甫从长安逃出谒见肃宗与凤翔,官拜左拾遗。不久因营救房,触怒肃宗,闰八月放还州省家。这年两京收复,十一月杜甫扈从换京。乾元元年六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是年岁末由华州望洛阳理事,遇上相州会战、九节度兵溃。乾元二年春,又折回华州。这一时期的作品凝聚着作者和广大人民的血泪,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高度的统一,也是杜诗现实主义发展的最高峰。

三、杜甫诗歌儒家精神之体现

从杜甫经历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杜甫对于官军的态度是复杂的。对和安史叛军作战时的失败有“哀其不争、怒其不幸”的味道,诗人对他们的为国奋战是大加赞扬的,对他们的无辜遭遇是深表同情的,但对他们仗势欺人和蛮横无理进行了无情的鞭策。他亲眼看到那些腰间溅满鲜血的叛军得胜归来,在长安酒肆里纵饮狂歌的疯狂样子,以及长安人民愁眉苦脸的情景时,内心的痛苦与愤怒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心中澎涌的感情不可遏止,倾吐于笔尖,写出了诗人真实的感受。

四、杜甫的民本思想

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孟子曾经说过:“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可以说孟子的这种思想倾向直接启迪了“奉儒守官”的杜甫的思想,关心民生疾苦、同情下层百姓成了他的主要思想。杜诗被后人称为“诗史”,自然有其感人的力量,这主要来源于他深厚的爱国思想。诗人的喜怒哀乐和祖国命运胜衰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他的心情随着时代脉搏的跳动而起伏。在安史之乱中,诗人为祖国而忧虑,为战况而失眠;同样,当他听到平乱的战报时,又高兴得热泪盈眶,从这一点上来看,杜甫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爱国主义诗人。

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深厚同情,贯穿在诗人的整个创作过程中,这类作品在杜诗中占据着最大的比重。天宝后期,他预感到国家将发生变乱,人民将蒙受灾难,因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和广大人民一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共同经受了乱离的痛苦,使得他更加深了对人民的了解与同情,从而写出了更多反映人民疾苦的名篇。甚至在他贫病交加的晚年,仍然用他那现实主义诗笔,表达着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切。

杜诗对人民的同情,往往从诗人亲身的感受、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联想中表现了出来,读起来使人感到非常的亲切。在“三吏”、“三别”组诗中,他一方面描写了“急应河阳役”的老妇、“暮婚晨告别”的丈夫,以及“子孙阵亡尽”的老翁被强拉上前线的凄惨画面,指责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不幸;另一方面又描写了新娘劝勉丈夫“勿为新婚念,努力行戎事”,以及诗人自己出来安慰人民“仆射如父兄”,说明保卫国家人人有责,鼓励人民为国效力,所有这些,都是杜甫对人民深切同情的具体体现。

杜甫的诗歌范文2

关键词:杜甫诗歌;酒文化意蕴;分析

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盛产名酒的古国,诗与酒交织形成了中国的诗酒文化。诗歌依托文学而生,用语言表现出人们的精神劳动生活,通过优美的文学形式将人内心与真情进行展现。古代的灿烂文化被泛称为诗,提及民族与国家的辉煌历史,就被称为史诗,整个大自然中的事物、语言、情怀以及品行道德也都被冠之以诗。关于酒,传说是舜的女儿,是某种物质在大自然的运行中,因为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酿成了酒。古代皇帝祭祀、举行朝廷大典,就会把诗和酒交织在一起,奉酒诵诗,从上至民间百姓,都把诗与酒看作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需要,同时也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的需要。在古代,酒能够活跃诗人的思维,帮助人们打开更多的想象意识,丰富人们对于生活中的审美,促使诗人产生更多的创作灵感,直抒胸臆,创造出更加浪漫,更加奇特的诗篇。酒香诗美,诗与酒有着不解之缘,当人们饮酒时就会想起诗,当人们赋诗时就会想起酒,诗酒交融,酒中有诗,诗中有酒,酒更香,诗更美。

一、诗与杜甫

杜甫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饮酒,在杜甫仕途失意之时,认识了对诗歌、书法、画、音乐以及医药等都知晓熟知的郑虔,当时的杜甫与郑虔生活都一样困顿,也因为酒使两人结为好友。杜甫曾经在《醉时歌》中回忆与郑虔一起饮酒的情形:“得钱即相觅”,他们两人只要其中一个有钱就会买上酒,找到对方,“痛饮真吾师”,两个人一起痛饮,从来不会迟疑,喝酒喝到忘乎所有。正因为酒杜甫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两人一起饮酒,相互交谈,不仅使自己的在生活中遇到的不愉快得到发泄,同时也给杜甫积累了一些诗歌的素材,将他与好友的友情写入诗歌中,将饮酒的情形用诗歌记录下来永留存。在唐肃宗时期,杜甫没有因为居官而停止饮酒,反而加倍的饮酒。在杜甫的《曲江二首》中写到:“每日江头尽醉归”,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杜甫每天都喝到江头喝酒,喝到尽兴,喝醉以后才回去,“朝回日日典春衣”,“酒债寻常行出有”,当没有衣服典当换酒时就赊账买酒,所以到处都有酒债,“人生七十古来稀”,从少年到老年,从老年到临终都喜爱饮酒,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这份热爱。“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杜甫对大自然中美丽的花朵的怜惜,当一片花叶落下的时候就要喝一杯酒,那当所有的花落尽之时,每一片落花他都能看到,他要喝多少酒才能将自己的情感得以释放啊,然而他说他不怕伤酒,为了这一份春愁,愿意并且能够滴滴入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一片落花杜甫用一杯酒来计算,那么还有多少春天的风光残留?“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这是杜甫《绝句漫兴》中所提到的,不要想身边的无穷无尽的事情,在我们还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要尽情的享受有限的酒,我们足以看出杜甫对于饮酒的热爱,在他的诗歌中,一字一句的表现出对于酒的热爱,将他内心的情感通过诗歌,通过饮酒尽情的表达。同时也激发了杜甫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在饮酒的过程中文思泉涌,于是杜甫抓住了在饮酒过程中的情形,形成了伟大的诗篇。

二、诗人与酒

在古代还有很多诗人也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酒,高兴的、悲伤的、都寄托诗篇中,在饮酒的过程中可以不受限制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美好的,想象自己所想要的生活,把所有悲伤的难过的都忘乎所以,所以魏晋时期的陶渊明、唐代诗人李白、宋代诗人苏轼、南宋诗人陆游都挚爱酒,苏轼在晚年与杜甫一样是酒如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百岁光阴半归酒”;“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从这一系列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诗人对于酒的热爱,整个生命中一半归于岁月,一半归于酒,对喝酒的欲望就像要吞掉整个大海的海水一样,对于诗歌的欲望就像想上天一样,我们也能够感受到诗人们把诗与酒紧密的联系起来。随着时间流逝,时代的发展,酒虽然被人们当作释放自己内心情感,缓解内心紧张的工具和手段,但也成了人们追求一种内心安宁舒适以及审美愉悦的清雅之饮。也正是因为诗人爱酒、饮酒、咏酒,将诗人与酒联系交融起来,并使我国的诗酒文化得以源远流长。

酒能够为诗人的创作助兴,所以诗人爱酒、饮酒、咏酒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而不是偶然。在我国的诗歌史上有很多关于咏酒以及涉及酒的诗歌,酒成为了文学史,成为了诗歌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古代的祭祀,宴请以及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酒,至现代,酒文化也离不开我们的生活,酒能够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作用与特点。诗与酒的融合丰富美化了我们人类的感情世界,诗是水中的酒,酒是文中的诗。

参考文献:

[1] 李思涯.论明代复古派对杜诗的态度[J].文学遗产.2010(03).

[2] 林继中.杜诗的张力――忠君爱民思想在杜诗中的表现形式[J].文学遗产.2009(03).

杜甫的诗歌范文3

[关键词]杜甫诗;女性题材;女性观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4-0073-02

中国古典诗歌从最早的《易》爻辞中妇女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屯》上六)的悲叹和《诗经》中有关“弄璋”、“弄瓦”(《小雅・斯干》)的男女判别起,几千年男女不平等的历史演化,谱成一曲曲女性命运的悲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其诗中多面展示了女性的命运,虽然男权的阴影并没有消失殆尽,但他所表现出的具有积极价值的女性观念,无疑显示出诗圣的过人之处。

一、痛怜怨妇哀情,关注人生权利

征妇历来是苦难妇女的代表,杜甫诗中的征妇概念突破了原有的内涵:一是征人之妇,即传统意义上的征妇。《新婚别》中塑造的虽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然而,新婚之夜的肺腑之言中,我们感到的是她对夫君前往“死地”的绝望,是“嫁女与征夫,不如弃旁路”的凄惨。仇兆鳌注云:“此诗君字凡七见,君妻君床,聚之暂也。君行军往,别之速也。随君,意之伤也。与君永望,志之贞且坚也。频频呼君,几于一声一泪。”?q?生离死别,令人怆然泣下。二是征男之母。母爱相比夫妇之爱更为博大、无私,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儿子诀别赴征,而且他们还是弱冠的“中男”。《新安吏》中,杜甫描写了这样凄惨的一幕:“中男绝短小,何为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中男年幼,当然不可能有妻子,但为什么父亲不来送呢?“县小更无丁”,有父还用抓孩子吗?“有母”之言外,正可见另一番惨景。真所谓“天地终无情”。再看《垂老别》:“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明知老伴一去不回,还在哑声叮咛,自我保重,努力加餐。字字血泪,读之让人肝肠寸断。家庭的支柱被抓走,希望不复存在,走了的、留下的,生命是否还能延续?留给妇人的只有恐惧、悲怆、愤恨、绝望。三是妇为征人。一首《石壕吏》道出史上鲜见的悲惨一幕――老妪赴征。当她哆哆嗦嗦地诉说:“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的那“一何苦”时,内心潜藏着多少老来失子的悲惨,可现实又何至于此呢?被逼无奈的她只能“请从吏夜归”。仇兆鳌注云:“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子孙、姑媳残至如此,民不聊生极矣。”?r?诗人的视角,不再关注她们作为女性的需求与缺憾,而更关注的是她们作为一个活生生的脆弱生命如何生存的问题,诗中就黑暗社会对人性、人格、人的生存权摧残的控诉可谓入木三分,而这一切,都发生在脆弱的女性身上。

由于大部分男子在战争中死亡,于是,社会上便出现了 “丈夫死百役”(《遣遇》)、“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的畸形社会现实。“千家今有百家存”,但见“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白帝》)。连寡妇都被剥削得精光,岂不可哀,秋天收获的季节尚且恸哭,则冬春可知。《又呈吴郎》中,诗人描写了一位被残酷的剥削压榨逼向了啼饥号寒之境的老妇,为了生存,他迫不得已扑枣于邻。诗人禁不住为之恻隐,为之落泪。诗人不仅同情她,还劝告别人善待她。这种思想感情浇注在诗歌中,呈现出一种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感染力。“穷年忧黎元, 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爱,是杜甫诗歌人民性的一个主要特征。

现实生活中女性的苦难是广泛而深远的,除征妇和寡妇之外,还有众多的女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负薪行》中,诗人为“一生抱恨常咨嗟”的老处女抱打不平,提出了值得注意的社会问题:“四十五十无夫家”的畸形社会到底是何原因?难道是“巫山女粗丑”吗?不是,这里也曾出现过王昭君那样的美女。从诗人对“土风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的男女不平等现象的批判中折射出了男女平等的一线曙光。今人张锡厚评此诗云:“《负薪行》是一首值得注意的以妇女问题为题材的诗篇……这里反映出来的妇女观带有民主色彩,他的认识已经靠近妇女解放问题的边缘,这是他比同时代诗人高明的地方。”?s?此诗也表现出作者对传统落后思想的摒弃。

二、礼赞巾帼风采,反思历史现实

现实生活中女性有悲苦而令人同情的一面,但更有其欢乐而值得礼赞的一面,在她们身上,不乏积极健康、值得称颂的闪光点和人格魅力。杜甫在讴歌这些光辉女性形象的同时,总会发出感伤时事、慨叹古今的慷概之气。诗人将浪漫情怀渗透于对沉痛的历史现实的反思之中,他的感慨和心思,总是在一咏三叹中流露出来。《琴台》诗中,诗人从“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凌空写起,短短两句,如仇兆鳌言:“病后犹爱,言钟情之至。”?t?暗点他们琴心相结的爱情美好,并对卓文君蔑视世俗礼法的气概给予由衷赞叹。她那“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的光彩照人形象,既浪漫而已飘然逝去,诗人凭吊琴台,流露出对相如、文君反抗世俗礼法,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无以为继的悲伤。《佳人》中,杜甫刻画了一位冰清玉洁的佳人,也抒发了一介书生在风云际变中坚持节操的人生感喟。《听杨氏歌》中,诗从“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的赞美写起,以“老夫悲暮年,壮士泪如雨”的愁绪结束,道出世无知音之感慨。仇兆鳌云:“前以佳人起,后以杰士收,感慨无限。”?u?诗人把对女性的赞美渐渐化为“民胞物与”的博爱情怀,女性意象渐次淡化。在诗《〈剑行器〉并序》中,诗人由李十二娘的舞剑勾起对昔日公孙氏的回忆,想当年公孙氏是何等的英姿飒爽,并表达了对世事沧桑的感叹。“由此可知,杜甫对擅长舞蹈和音乐的妇女的态度是同情和歌颂的。”?v?诚如王嗣云:“此诗见剑器而伤往事,所谓慷慨也,故咏李氏,却思孙氏,咏公孙,却思先帝,全为开元天宝五十年治乱兴衰而发。”?w?

三、劝惩狎妓世风,寄托规讽意旨

唐代社会世风开放,士子狎妓冶游成为风尚。宴会上,歌伎奏乐歌舞,劝客饮酒,赋诗助兴。士子异地为官,远离亲人,身边往往有陪伴以填补心灵的空虚。然而,唐朝还远没有开放到社会各阶级平等的地步,歌伎、仍然在这个等级分明的社会中处于最下层,生活在如此背景中的杜甫,自然也与她们有接触,且留下了有关携妓的动人诗篇。在他为数不多的有关携妓的诗中,诗人有艳羡情绪的表达:“上客回空骑,佳人满近船,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玉袖凌风并,金壶隐浪偏。竞将明媚色,偷眼艳阳天。”(《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其一)然而,杜甫的诗言在此而意在彼,诗的结韵曰:“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这里表现的是诗人惯用的艺术手法――欲擒故纵,先敷衍词章,再下点睛讽喻劝惩之笔。同样,《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诗云:“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座从歌妓密,乐任主人为。”依浦起龙说:“所谓‘发兴寄’也。”?x?表达出的是“楼高欲愁思”的意旨。从《陪贵公子携妓丈八沟纳凉遇雨二首》之二“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等诗句看来,“诗人已发现了受侮辱、受损害妇女精神上的痛苦”。?y?《陪王侍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诗中虽也写到“复携美人登彩舟”,但诗人亦不忘“人生欢会岂有极,无使霜露沾人衣”的规劝,仇兆鳌说:“从乐极生悲,结出规讽之意。”???无疑显示出杜甫出淤泥而不染、卓尔不群的高贵之处,也是他老老实实做人的一贯作风。

四、爱怜糟糠之妻,谱写人间真情

杜诗中有30余次咏及其糟糠之妻,这在一个诗人的创作生涯中,是具足够份量的。日本学者笕久美子认为,在关于夫妻情思的诗登上公众之堂的过程中,李白、杜甫无疑是属于开时代之先河的人物。???

读这些诗,其糟糠之妻的形象便浮现于眼前。如:“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G,幼子饿已卒。”(《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去年潼关破,妻子久隔绝,今夏草木长,脱衣得走西。”(《述怀》)“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百忧集行》)“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北征》)诗中描绘的是一个确确实实存在于杜甫的物质与精神世界中的,任何人无法替代的、与自己在凄风苦雨中相依为命的人生伴侣式的妻子形象。他笔下的妻子衣着朴素,质朴自然。她独撑门户,任劳任怨,在诗句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是一个普通男人的真情,爱怜、愧疚、欣慰、感激……此外,其诗中也抒写了妻子雅致闲适的一面:“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昼引老妻乘小艇,睛看稚子浴清江。”(《进艇》)自然流露出对妻子的欣赏与赞美,使妻子的形象更加饱满真实。可见,杜甫与妻子的关系是与支配关系无缘的,他们有着真切而牢固的感情基础,他对妻子的知疼、知爱与他诚实做人、正直做事的一生相连,也是杜甫今天信受崇敬的原因之一。

总之,杜甫真诚地为女性唱出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赞歌,他那怀物博爱之心,不但为生活在那个血腥苦难的社会中的人们所需要,而且永远是我们不朽的民族精神,属于任何时代。然而,他那“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北征》)的“女祸”论调,作为其时代与阶级局限的反映,无须讳言,必须摒弃。

[注 释]

?q??r??t??u??w????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33页、第530页、第808页、第1481页、第1818页、第1948页。

?s?张锡厚:《关于杜甫世界观中的几个问题》,《文学评论丛刊》(第三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v??y?马锡鉴:《杜甫的妇女观》,《温州师院学报》,1990年第1期。

杜甫的诗歌范文4

顾客就是上帝?

我们的很多企业,在销售一线贯彻“委屈奖”、“微笑奖”,在公司内部推行“顾客就是一切”的方针策略,却经常遇到“上帝”的冷遇,甚至是无理取闹。史玉柱就曾认为,民营企业的一大死法,就是遇见了“刁民”,活活被缠死……

事实上,拜顾客为上帝,却走入泥淖的企业不在少数。远的,有美国希捷公司,听信顾客意见而放弃了3.5英寸硬盘驱动器的开发,错失便捷式个人计算机的广阔市场;近的,有一些日本一线企业,盲目地变成了“想为顾客做一切事情的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在经济“寒冬”中丧失了活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信仰顾客这个“上帝”似乎并不划算。而从经济学角度进行思考,二者事实上也并不存在仰视或俯视的关系。因为,企业为顾客创造以商品为载体的价值,顾客用金钱作为酬劳来交换这种价值,二者的关系无论如何也上升不到人与上帝的关系。而且,从本质上来看,顾客并不需要一个虔诚的信徒,他所需要的,只是一个能为其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人。

那么,顾客不是上帝,又是什么?我认为,随着今天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思想文化的日趋多元化,顾客的结构、特征和思想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我们可以改变以往仰视顾客的心态,从六个俯视的角度,以发现的目光,重新定义顾客的身份。

1 唯利是图者

这里所说的唯利是图并不是贬义词,只是描述顾客的消费立场与消费特征。顾客付出了金钱、时间和购买风险等各种成本,目的当然是要换取自己期待的利益。顾客并不想做上帝,他们只想合理地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你能提供,顾客自然忠诚于你;你的对手若能提供更有价值的东西,其自然也会毫不犹豫地离开你。所谓顾客的满意与忠诚,是建立在满足了顾客利益需求的基础之上的。

MP3播放器的行业领导者,拥有大量高满意度、忠诚度的顾客,但当其对手推出MP4的时候,这些高忠诚度的消费者并没有等待这家企业生产出MP4后再购买,而是马上把消费转移到那家最先推出MP4的企业上。可见,顾客的满意与忠诚是在动态变化之中的,其核心就在于谁能提供更大的价值。

因此,面对这些“唯利是图”的“上帝”们,企业仅仅做一个虔诚的信徒明显不够。只有当企业持续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消费者没有比选你的商品更好的选择时,“上帝”才会对你青睐,也许,你还会成为顾客的上帝。比如,消费者对微软操作系统高度依赖,当微软宣布停止生产Windows XP时,成千上万的消费者出来劝阻、抢购。这时,谁又是谁的上帝?

2 朋友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虚其心,实其腹。”这句话放在企业与顾客的身上,便是企业让顾客得到实惠,继而也会让其对企业形成依赖。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就是“将顾客视为朋友,顾客视其为朋友”的典型。当企业为顾客提供保姆式的服务,让他们慢慢懒得或失去选择和思考的能力,只知道出现问题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这个朋友时,市场便唾手可得。

IBM虽然是生产型企业,却定位于服务业,以服务来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顾客提供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IBM员工的上班地点并不是在IBM的公司,而是在客户的企业,工作就是为客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IBM不仅销售他们的产品,还提供战略建议、管理指导、产品维护、使用培训等服务。当顾客需要一些IBM没有的产品时,IBM甚至会帮助客户以最低价格采购竞争对手的产品。为什么?因为客户的所有需求IBM都帮其做到了,客户必然对其形成依赖,有什么事自然会先想到这个“朋友”。到了这个时候,IBM再向其销售产品,自然是一帆风顺。

从本质上来说,顾客非常愿意结交一个强大、体贴、靠得住的,愿意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的朋友。如果你的企业做到了,顾客的忠诚自然就会产生。

3 学生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调查:学生对老师的信任超过对父母的信任,年纪越小的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越高。事实上,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行业而言,顾客就等于是一个小学生,企业这时正应该发挥师长的特殊身份与作用,来教育、引导顾客,而不仅仅是只用周到的服务来等着顾客做出购买决策。

在金融界,类似招商银行、安信期货这样的公司,其网站或是宣传资料,与其说是公司广告,不如说是一套面向普通投资者的教育手册。很多金融类公司不仅每周提供免费的专家讲座和理财指导,还想着办法地挤上媒体,借助全国性或者区域性的平台,对广大公众进行投资分析服务。而一些证券公司,更是要求旗下的研究员,每周必须在一线媒体上发表多少篇文章,露多少次脸……而当投资者将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视为“带头大哥”的时候,开户、实际交易、进行收费咨询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在一些医疗保健行业里,顾客是学生,企业是老师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只不过,很多老师都被指责为“江湖骗子”、“医托”。一般而言,将顾客视为学生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成功的老师都讲诚信。这也是学生信任老师的基础。

4 追星族

我们大多数企业每天追着顾客跑,疲惫不堪却还业绩不佳;但有很多企业却高高在上,等着顾客挤破门槛进来消费。比如Google曾经推出一批gmail邮箱,但是不公开发行,只有接到Google公司邀请函的人才有资格拥有;或是老用户进行推荐,审核通过了才可以获得。这么高的门槛造成了一种稀缺效应,引得大家纷纷想拥有这个邮箱。有一段时间,在美国非常流行这样的话:“你有Google的邀请函吗?”“你有gmail吗?”

劳斯莱斯汽车也是采用这种策略,使顾客趋之若鹜。一方面,劳斯莱斯的昂贵价格已经让其高高在上,绝大多数消费者只能望车兴叹;另一方面,劳斯莱斯对车主身份有着严格的限制,如果你不符合身份要求,即使出双倍的价钱也得不到车子。而越是这样,顾客越是搅尽脑汁地想尽各种办法来得到这款天价轿车。

由此看来,很多行业其实都可以将顾客定位于“追星族”。如果行业或产品适合,企业不妨换一种角度,让顾客追着你跑。

5 戏弄的对象

戏弄顾客显然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不过,这里所说的戏弄,是一种善意的娱乐性方式。比如,通过独特的、具有稀缺性的新闻及事件激发顾客猎奇的兴趣;又或是以一些幽默的手段,让顾客心甘情愿地被你“愚弄”,并为你掏出钱包。

《哈利•波特》的经营者就是其中的高手。首先,他们将作者塑造为贫困潦倒的单亲妈妈,其手稿又是在废弃书稿中找到的,增加了传奇色彩;接着,他们又一反营销规律,不足量供货,造成该书的稀缺,引起市场抢购;最后,他们又劲爆书稿丢失,《哈里•波特》第五部面临夭折危险,引起读者、媒体的极大关注……于是,这本从来没有经过正规渠道宣传的书,至今依然是全球最畅销的书籍之一。

《哈里•波特》的营销案例告诉我们,今天的很多顾客,都是一群满足了温饱需求之后,即而追求更高精神需求的人们。他们喜欢新奇、刺激,甚至是一些意外。恰当地把顾客当作娱乐与戏弄的对象,他们便会乐颠颠地把商品买回家。

6 魔鬼

依据80/20法则,80%的顾客只能带来一个企业20%的业绩,其余80%的业绩却是由20%的优质顾客带来的。而很多劣质顾客甚至会创造负价值,即所谓的“魔鬼顾客”,我们应该向这些顾客说不。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管理者认为,宁愿得罪那些无理的顾客,也要支持和尊敬一线员工的工作,以换得员工对公司的高度认可和组织强大的凝聚力。其总裁赫伯•克勒赫甚至对“魔鬼顾客”宣战:“你永远也不要再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航班了,因为你竟然那样对待我们的员工。”

事实上,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之所以这么做,在于其将优势资源投放在价值量更大,更有消费潜力的“白金消费者”身上,而不是在“魔鬼顾客”上大费脑筋。基于此,他们把顾客划分出等级,越高级别的顾客,提供越优质的服务。慢慢地,能产生高价值的顾客越来越多,而低价值或负价值的顾客因为不受到重视而慢慢离去。这样的结果促使了经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效益却明显提高。看来,在当下这个完全的买方市场环境下,学会说不也是一种经营策略,同样会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业绩。

杜甫的诗歌范文5

关键词:读经典;重实践;幸福;教师;精神贵族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77-01

一、 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

求知的目的是追求真理,教师传道授业也就是在播洒真理的种子。但悲哀的是,有的人把求知作为追逐功利的跳板,有的教师把解惑作为解决物欲满足的手段。可以想见,一个没有精神追求和涵养的教师,他的弟子们将会以怎样的人生哲学来看待眼前的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呢?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我们需要在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鉴于此,作为教师,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修养,读书,则是提高自己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拓展着一个人的人生宽度,涵养着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论语》第八篇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就是说,作为知识分子,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我们不仅要有,而且要加以弘扬,让我们的学生也像我们一样,而要做到这一切,我们任重而道远。

我在1991年就来到了目前所在的这所偏远的农村中学,安贫乐道、光阴荏苒,教书伴随着读书,一晃的功夫,二十年就快过去了,但我并没觉得有多苦,也没觉得有什么可以抱怨的。每当花落了又开,燕子去了又飞回来的时候,每当一茬一茬的学生离开了学校,一批一批的新生又涌进校园的时候,我就在自己那间简陋的办公室里,面对着熠熠闪光的奖杯,面对迎风飘展的锦旗,以及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声声亲切的呼唤……我一边构思着新学期的蓝图,一边又会感到无比的满足,无比的成就感。而这,或许就是读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吧。

二、让自己做一个精神贵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读书,的确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让人在精神上成为一个贵族。我一直也很欣赏工作中能坚持读书的老师,爱读书的人生是诗意的人生,让我感佩。读书,可以使人人格健全、乐观向上、自强不息。好学的定义是什么?好学就是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取,并最终获得人生幸福。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以文化人”,文化一旦在心灵安顿,就成为人的一生幸福的储蓄。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老师,因为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我的富有不仅表现在我是一个有知识的人,还是一个传播知识的人,用读书和思考来实现自己的文化升值,“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我为此感到快乐和幸福。

读书,可以丰富业余生活。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读书当成一种需要,做起来,其实并不难,而且很快乐。读书的取向,原则是“取法乎上”,也就是说要选取有价值的书来读。如果把读书当作择师求教,就应该像《学记》中所说:“择师不可不慎也”。读《论语》《礼记》等经典,仿佛与先哲对话;读散文诗歌,一样感觉甘之如饴。以前有一个词语叫“苦读”,让人望而生畏。其实,读书也可以不苦。我们可以临时读不懂,但我们最终会苦尽甜来。这就好比下棋,你与高手过招,往往屡战屡败,但棋艺增进。如果和一个棋艺水平低下的人过招,自己棋艺不仅不会长进,反而会越来越差。

真正的阅读,是一种内在的需求,这种需求和食物、水一样,一生不可或缺。读经典,就像吃大餐,不仅色鲜味美,而且营养全面。当然,偶尔读读《读者》、《意林》等也未尝不可,权当是换换口味。

读书,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德不孤,必有邻”,说的是追求道德的人永远不会孤独,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通过读书,我们也足以结识新朋老友。“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读书就像交朋友,读好的书,就会交到好的朋友。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志趣高雅的人,对待朋友也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交,鄙之而无憾”。通过读书,让我与朋友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也算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吧。

三、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

《道德经》我也曾拜读过,感觉比较深奥,但我赞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做人做事,要符合规律,要遵循法则。漫漫人生路,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自强不息,又要随遇而安;既要目标远大,又要脚踏实地;既要追求完美,又不要苛求完美;既要感受成功,更要接受失败。只有保持了平和的心态,才能淡泊宁静。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就算我们工作繁忙,就算我们还有很多的困惑甚至无奈,也“不抛弃不放弃”。即使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遇到阻力,我们也要乐观地面对,勇敢地追求,像朱永新先生说的“带着镣铐舞蹈”。

杜甫的诗歌范文6

也有意想不到的荆棘刺伤

人生就是在矛盾中历练成长

站在围城外的向往城堡内

走进围城内的又想逃离

那怕觅到吸一口新鲜空气

的自由也是一种奢望

那就让我们到虚幻的网络世界玩吧

寻个读懂你的人互诉衷肠

也是一种幸福安然

是寄托情感的心灵驿站

我们不为柴米油盐惆怅

不为生活的琐事争吵到互相戳伤

只是觅得一份潇洒悠闲

找一个快乐的空间玩玩

倾诉内心的忧伤

倾听对方的彷徨

像知己朋友一样劝说着对方

这不正是找到了心灵相交的知音吗

默契的闲聊有利身心健康

这种纯真的友情胜过名医良方

把精神依托在没有烦恼异国他乡

即便沉沦在飘渺虚幻的情感世界里

不能自跋也心甘情愿这样守望

思念了互相敲开窗户留下墨香

也不破坏对方即成的生活轨迹

上一篇圣诞节诗歌

下一篇诗歌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