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卜算子苏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卜算子苏轼范文1
初识《定风波》
第一次接触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到,选修教学是要有别于必修教学的,至于区别点在哪,当时的认识就是选修当然侧重与“选”,所以在唐诗宋词的教学上,主要凭个人喜好筛选相关篇目。在“新天下耳目”这一板块就选了《定风波》《江城子》《卜算子》,预计两课时。
从诗词教学的常规角度考虑,初定《定风波》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学习本词的表达技巧;
2.感悟苏轼达观的处世态度。
教学重点是理解内容,感悟形象,熟读成诵。教学难点是理解“归”向何处,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
教学过程中首先围绕文本研习: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体现出怎样的性情?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竹杖芒鞋诚然轻巧、轻便,然而在雨中行走用它,怎么能比“骑马”还“轻”?
3.“一蓑烟雨任平生”“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一个“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春风是“料峭”的,而作者却是“微冷”,怎么理解?此词是不是他酒后的自我宽慰?
最后重点探讨:“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归去”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归去”是否相同?他要归向何处?从三个方面加以探究:1.归朝廷。儒家的入世和有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因此在苏轼的一生中,都信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归田园。他自己比较喜欢老庄的作品,不自觉也会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的无为非凡,又使他淡泊名利。所以他每到一处,都能敞开胸怀,尽情走进深山,寻找一种解脱,在山水间淡泊名利,皈依心灵。3.归佛门。自己取名东坡居士,和佛印等人的交往较密,可以看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也非常大,佛家的静达圆通,启迪他走向圆融和通达。最后加以总结“归去”——回归自我精神家园。
知人论世论
课后加以反思,虽然课堂能紧紧结合文本内容,从练字的技巧出发,结合词人形象来体悟其中的情感,但实际上对课文难点的处理上,学生关于儒释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一无所知,问题的设计完全是教师为了设置难点而设置,因此,大多数是教师的说教或者说是灌输,学生对情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阔达、旷达、乐观等字面上,无从深入实际上也无法深入。这种为了解决难点而故意设置难点的教学,看似重难点突出,教学相对完整,实际上已经完全违背了学情。
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对苏轼本人缺乏应有的了解,由此看来“知人论世”很有必要,这是探究的基础,是观察和思维的基石。当然,我在课前已经补充了“乌台诗案”的相关资料,现在看来,这一材料有其相对独立性,案例处在特定历史的特定阶段,这一事件也是苏轼人生某一阶段的案例,可以说这一案例只是苏轼宦海中的一滴,撷取这一滴何以认识苏轼人生的大海。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得补充苏轼一生的宦海浮沉,了解了其一生的遭遇,方可知苏轼的旷达乐观的积极处世态度的渊源。
专题教学论
真正对《定风波》这首词有新感悟是在完成对《江城子》《卜算子》的教学后,教完这两首词,突然冒出来的想法是,《江城子》沉挚深永、悲凉婉切,《卜算子》隐约高远、冷寂执着,那么,《定风波》中苏轼的阔达与淡定的身影又在哪里?不同时期个人词风变化为何如此之大?它们之间又有何联系?
带着这些问题,开始细心观察文中的注释并结合苏轼的人生履历,发现《江城子》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是苏轼丧妻十年后人生的又一次低谷,此时的苏轼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卜算子》写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是苏轼刚刚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也曾涉及此事,说苏轼在涉案的当天,曾经推知自己小命难保,吓得瘫软在地,但即使这样,在幸免于难被贬黄州后,仍然“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而《定风波》是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此时的他已经被贬黄州三年,可谓历经人生的大风大浪。
笔者想到此,才真正认识到选修教学不只是“选”这么简单,或者说“选”已经是已知命题,未知命题在于“修”。苏教版选修教材应将其专题化,备课也应该是专题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材这种“专题”的设计,从实践背景上看,它顺应了新课程理念;从性质上看,它具有凝聚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特点。“专题”的凝聚性是建立所选文本的内在逻辑联系、逻辑分类基础上的。“专题”开放性要求教师从整体考虑,大胆调整、整合。“专题”的探究性要求应改变过去学生依赖教师学习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再识《定风波》
鉴于此,第二年,苏轼词的教学首先着眼于专题教案,确定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苏轼词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2、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苏轼豪放派词风的特点及其形成。教学重点是《江城子》《卜算子》《定风波》中情感的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是《定风波》中“归去”的理解。教学过程中,重新调整三篇课文的教学次序,依次是《江城子》《卜算子》一课时,《定风波》一课时。
卜算子苏轼范文2
No.1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No.2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No.3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留别妻》
No.4 别后不知君远近。——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No.5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No.6 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No.7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No.8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No.9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春景》
No.10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圞月。——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No.11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No.12 自君之出矣,宝镜为谁明?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辛弘智《自君之出矣》
No.13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 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No.14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No.15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其三》
No.16 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No.17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
No.18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曹植《明月上高楼》
No.19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No.20 当初不合种相思。——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No.21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No.22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No.23 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
No.24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留别妻》
No.25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No.26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No.27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No.28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武则天《如意娘》
No.29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
No.30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No.31 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牛峤《忆江南·红绣被》
No.32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No.33 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
No.34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明月上高楼》
No.35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No.36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西宫秋怨》
No.37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答施》
No.38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欧阳修《诉衷情·眉意》
No.39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No.40 琵琶弦上说相思。——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No.41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No.42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No.43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 来生愿。——乐婉《卜算子·答施》
No.44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李白《长相思·其一》
No.45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李白《长相思·其二》
No.46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No.47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No.48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No.49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No.50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No.51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No.52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No.53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No.54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No.55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No.56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白头吟》
No.57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曹丕《燕歌行》
No.58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薛逢《宫词》
No.59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No.60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朱庆馀《宫词》
No.61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王维《伊州歌》
No.62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No.63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
No.64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No.65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No.66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李白《怨情》
No.67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No.68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郑谷《淮上渔者》
No.69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No.70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李白《杨叛儿》
No.71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春恨》
No.72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No.73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No.74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No.75 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 工夫咒你。——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No.76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No.77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No.78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卜算子苏轼范文3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____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____郑思肖《画菊》
6、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____黄巢《不第后赋菊》
7、桃之夭夭,灼灼其华。____佚名《桃夭》
8、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____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9、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____陆凯《赠范晔诗》
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____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1、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____刘方平《春怨》
1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1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____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15、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____黄巢《题》
16、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____刘彻《秋风辞》
17、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____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8、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____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____杨万里《小池》
21、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____王冕《白梅》
2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____王安石《梅花 / 梅》
2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____晏殊《破阵子·春景》
25、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26、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____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27、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____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2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____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29、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____朱庭玉《天净沙·秋》
30、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____王昌龄《采莲曲》
3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____黄巢《不第后赋菊》
3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33、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____苏轼《东栏梨花》
3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____元稹《》
35、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____李白《山中问答》
36、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37、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____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38、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____卢仝《有所思》
39、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____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40、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____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
41、尘世难逢开口笑,须插满头归。____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2、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____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43、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
4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____张谓《早梅》
45、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4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47、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8、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____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49、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____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50、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____王冕《墨梅》
51、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____李商隐《赠荷花》
卜算子苏轼范文4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4、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5、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7、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佚名《上邪》
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9、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卜算子苏轼范文5
2、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轼 (一说秦观)
3、杜甫 (春夜喜雨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陆游(秋波媚 )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5、卜算子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6、表达心情愉悦的句子:
(1)黄颜色,使人陶醉其中,有风的时候,更是阵阵清香扑面而来,在花的清香中似乎夹杂着泥土味。也就是这种味道让我记忆深刻的。到处都是鸟雨花香让人心旷神怡,四周阴沉沉的花给人一种恐惧,天空中的白云使人心晴舒畅。
(2)快乐并不需要下流或。往昔的智者们都认为只有智性的快乐最令人满足而且最能持久。
(3)老去心情随日减,远来书信隔年间。
(4)人的心念意境,如能保持开朗清明,则所见,都是美而善的。
卜算子苏轼范文6
一、补充资料,扫清阅读障碍
古诗词语言优美、含蓄,信息量大。由于创作年代久远,造成学生阅读难。仅依靠教师课堂讲授,难把诗词知识最大限度传授给学生。因此,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弥补讲授的不足。课前,我展示学习资料,包括作者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创作风格、艺术成就等,拓展学生知识范围,达到“知人论世”的目标。课堂上,我根据教学的需要,穿插补充,比如讲授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学生不理解“三秦”“五津”的含义。我用多媒体课件补充:“三秦”是指古时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分别是雍、塞、翟三个王国;“五津”指岷江上的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和江南津五个大渡口。然后我再用古地图展示,及时消除学生阅读疑惑。课后我还利用多媒体及时拓展,通过探讨问题、交流反馈,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我运用多媒体推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比如,布置任务,指明方向,引导查找资料。小组学习,分工合作,再把资料汇总,并用多媒体集中展示自学成果。比如,学习王维《山居秋暝》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围绕某一个主题开展合作学习,学生探究较深入。比如“王维山水诗的美境”“王维诗中的‘空’”“王维的禅宗思想”等等,通过多媒体集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得到交流,有利于整体发展。
二、营造气氛,渲染烘托情感
古诗词情感丰富,字里行间散发勃勃生命力,给人以强烈感染。课堂上,想让学生充分领略诗词魅力、体会蕴含情感,仅仅靠教师的讲授难以实现。
多媒体的优势还在于它能同时把声音、图画、文字展示出来,瞬间再现生活情景,使描述更直观、立体,从而营造氛围、渲染情感。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是一首抒发亡国之痛的哀歌。课前,我播放邓丽君的同名歌曲,哀怨凄婉的歌声,触动学生情愫,为词作学习打下情感基础。然后再深入课堂教学,学生容易把握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还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我在课前展示赤壁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体会“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情怀,然后补充介绍苏轼被贬黄州的背景资料,使之理解作者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的原因。我争取在每一节古诗词的教学中,找到相关的音乐、图片、动画等资料,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及时补充、完善教学。此举能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景之中。
我还组织学生进行配乐朗读。有了背景音乐的烘托,学生不由自主进入创设的情境中,拉近与作者的时空距离,更容易了解诗人的创作心境。在此基础上再深入学习诗歌,更充分、更高效。
三、构建平台,深入学习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流传至今的古诗词浩如烟海、但中学课文收录的古诗词只有80首左右,不够全面。范文只是打开一扇窗,没能把古诗词全部魅力展示出来。因此,要想学生充分了解古诗词,并培养人文素养,教师有必要运用多媒体构建学习平台,积极拓展学习。
开展比较学习活动。诗词创作中,诗人不同,对相同题材的创作也不同。在拓展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同题作品,让学生对比鉴赏。比如陆游《卜算子・咏梅》和《卜算子・咏梅》,陆词悲伤,毛词豪放;陆词消极,毛词积极。两者对比,词人精神境界全出。还有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别董大》,同是送别诗,王维诗表达对朋友的留恋,哀惋忧伤;高适诗表达对朋友的勉励,积极豪迈。王诗悲伤,高诗乐观,对比阅读,加深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