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狼的传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狼的传说范文1
晚上12:00,我进了游戏。我在一个宫殿前,我走了进去,里面有一个女人。她笑着说:“请取名字。”“刑天。”我脱口而出。“请选择职业,有弓箭手、法师、斧士、剑客、战士、骑士、盗贼、术士。”我想了想说:“法师。”“您拥有35个属性点,请自由分配。”我把35个属性点,全加的智力。“请选择出生地。”“逍遥城。”这是我们事先商量好的。
白光一闪,我出生在新手村里。白梦迪在游戏里叫不败骄龙,职业是神射手(弓箭手的隐藏职业);白梦迁叫闪电猎豹,职业是神骑士(骑士的隐藏职业);刘星阳叫傲天玉麟,职业是刺客(盗贼的隐藏职业);尹子佳叫猛虎下山,职业是剑圣(剑客的隐藏职业)。呜呜,呜呜,的衰,就我一个人不是隐藏职业。我告诉了他们我的坐标,他们很快就赶到了。我们组好队,决定去杀苍狼(7~11级)。
到了苍狼的地区,他们大显神威,杀的苍狼鬼哭狼嚎。就我一个人被他们包围在里面,白拿经验。他们大骂我不讲义气,我却耸耸肩膀说:“谁叫法师一转以前没技能呢,你总不能让我拿着法杖敲苍狼的脑袋啊。”一句话说得他们四人无言以对。他们只好接着杀苍狼。
苍狼给的经验很多。半天,他们都升了10级,就我一个人升了8级。没办法,谁叫我是吃干饭的呢。
狼的传说范文2
我认为,牛郎织女的传说之所以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乃至
成为古今文人墨客笔下的钟爱题材之一,其根本原因就是它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并且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众所周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起始于先秦时代,到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的历史,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按照自己的爱情观,婚姻观和社会理想来完善这段传说,情节形式不断丰富,内容更多的增加个人色彩,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充分体现出了民间故事传说时空的广泛性、内涵的多重性及其结构的开放性。
中国古代是农耕经济社会,牛郎织女体现着男耕女织的的生产方式,牛郎负责“耕”,女负责“织”,而牛则是耕作的协作“工具”,这是古代小农经济的耕作特点,也是古代社会家庭的分工方式。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告别了了小农经济,向社会经济招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存在了,但是由于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男耕”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着主要地位,我们骨子里的那种传统观念根本就无法彻底消除。当今社会,男人在家庭生活中仍然占据经济收入的主要地位 ,无论社会怎么在进步,科技怎么在发达,中国人在思想上还是需要改变,那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需要我们一点点的去改变,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这个言论自由的年代,我们的呼声,口号一浪比一浪高,但是真正能够落实改变的真正的又有几个呢,男女平等的呼声口号从未停止过,然而,女织的生产合作方式正在逐步退化。
在当时的小农经济社会,牛郎织女的美满结合体现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在我看来,牛郎和织女各自代表着我们国古代勤劳的男性女性,他们用他们勤劳的双手丰衣足食,自给自足,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勤劳朴实,踏实肯干的精神。男耕女织的生产合作方式,牛郎和织女通过一起努力,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牛郎靠辛苦的劳作来挣钱生活,在当时的社会这也是千百万农民的生活方式。织女则是在家养蚕纺织,代表着古代勤劳女性。用他们勤劳刻苦,踏实肯干,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构建美好生活,并孕育一儿一女,一家人其乐融融。这也是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极其愿望,人们借助牛郎织女来达成他们心里的强烈愿望,把自己的美好向往加到牛郎织女的传说里。
牛郎织女的传说中,天庭制度造成了俩人的分离,织女是天帝的女儿,在和姐妹们下凡的途中和牛郎相爱了。显而易见,两人的地位悬殊,怎么可能得到祝福。织女是天帝之女,财富,地位,容貌都堪称上流;而牛郎则是民间一穷二白的贫穷小子,地位金钱势力一无所有,这根本得不到别人的赞同,这样的婚姻在别人眼里是不可能幸福的。因此,王母天帝知道后,极力阻止,拆散他们,导致相爱的两个人不能厮守,妻离子散,痛不欲生。但是,牛郎为了追求爱情,冲破重重阻力,在带着儿女就要追到织女的时候,却被王母用一玉簪隔成了一道银河,从此,每年七夕只能在鹊桥边见一次面。这个传说体现出了到时封建社会制度,“父母之言,媒妁之命”是古代女子出嫁的命运,自己没有追逐爱情的权利,只能听从家族的安排,失去人身自由。在婚姻面前,只有门当户对,没有自由与爱情,王母以一个古代封建家长的态度出现在相爱的两个人的面前,一只玉簪就轻易的摧毁了他们的爱情。但是他们是坚强的,就算有人阻止,不被人祝福,他们还是要力争为自己争取机会,追求爱情与自由,追求幸福生活。尽管不能天天见面,但是每年的七夕是他们全家的幸福之日,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倾注了从古至今多少人的愿望理想,封建礼教摧毁了他们的美好生活,只能将这种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放到自己所喜爱的故事里。体现了当时的封建社会,人们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民间传说源于人们的口头,他们同情牛郎织女,不想以痛苦凄惨的结局收尾,因此,他们决定把每年七夕定为牛郎织女鹊桥相见,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民族文化就此传承下去,七夕已经是家喻户晓,众所周知,七夕是牛郎织女见面之日,由此,七夕演变成当今的情人节,相爱到人在这天浪漫约会,吃情人大餐,感受这爱的气氛。这已经是一种风气习惯了。每年的七夕,天河山的人络绎不绝,许多人纷纷来到这里,来感受这对有情人的的爱情,中国民俗协会已经将天河山命名为“七夕文化基地”,加强了对七夕文化的了解,也促进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七夕节已经广为流传了上千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应该继续传承下去,不要懈怠它。我们不仅仅要把七夕节看成一个节日,一个纪念爱情的日子,我们更应该把七夕节当成中华民族的文化,不要曲解它的真正意义。我们要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让它源远流长,而不是盲目崇洋,追捧外国文化,忽略自己民族的文化。做到积极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
狼的传说范文3
两人好不容易回到了幽坛林,还没停下来,韩夕明就非常着急地问师父:“师父有没有听说过犯罪的群狼之传说?”
师父还是半眯着眼睛看向天空:“如果是传说的话,你二姨的信上应该都有写啊。”
没错,韩夕明和韩洛培的二姨就是关于各种传说的专家。
“可是上面记载的并不完全,我们想问问师父曾未有闻这传说?”
白岩睁开了眼睛,皱紧了眉头,似乎有什么大难似的:“哼,犯罪的群狼?简直是胡来!那可是恶魔创造的陷阱阿!几百年前就有人为了这个传说而一一丧命的,到现在究竟有多少人变成了犯罪的狼啊!”
“几,几百年前?”
“对呀,这个传说不是黑衣族的秘密吗?”
“什么秘密!这早就流传开了!不过在27年前,这个传说就已经没有人再提了,所以你们都不知道……”
“该死,居然敢骗我们!”韩夕明咬牙切齿地狠狠地骂道。
韩洛培却一副大不了的样子,只是在旁目中无人地思索着。“算了,他不说我们也还不知道呢。这个传说既然死了很多人,那一定有危险,不过这么说起来,七叔好像也是为这么个传说而去世的。他死前一直在嘟囔着什么罪恶和神圣,是不是和这个传说有关呢?”
“姐姐,难道,你,你想吃下七个黑摩莲!?”韩夕明瞪大了眼睛,盯着眼前的这个十分可怕的女人。
韩洛培深叹了一口气,二话不说,走向了篾竹,坐在落在地上的竹叶上,耳边的风“刷刷”地掠过,又深吸一口气,似乎是想把篾竹的灵气统统吸入体内,让风的灵魂卷入脑海。对于习武之人,篾竹是崇高的,风是纯洁的。韩洛培从小就爱篾竹,她头上的发拴就是用篾竹编的。
经过篾竹的洗礼,韩洛培头脑清醒了许多,开始整理这些事情。她早已把必岁谷的事忘了个九霄云外。
犯罪的群狼之传说,犯罪的群狼之传说,犯罪的群狼之传说,犯罪的群狼之传说,犯罪的群狼之传说,天哪,到底怎么搞得?
“莫不是……”白岩垂着头,忽然冒出一句。
“是什么,师父?”急性子的韩夕明那个着急着急啊。
“这个传说还有一种说法叫罪恶的金子。”
韩洛培突然脱口而出:“这个传说我知道。”
白岩抚抚胡须道:“罪恶的金子是可能实现的。据说如果找齐7颗神珠,就可得到封赏。把封赏印交给七灵老人,便能得到指示,拿到恶魔之宝。恶魔之宝是放在恶魔洞里的灵石,有了它,就不会被恶魔惩罚了。”
“哈?”韩夕明听得满头雾水。
“简单地说,只要找到7颗神珠,再找到七灵老人,这个传说就实现了。”韩洛培在韩夕明身后指点,“恶魔不惩罚你,应该就能向恶魔诉说自己的10个愿望,恶魔会选择其中一个对他有利的愿望帮你实现。”
韩夕明更是听得云里雾里,迷茫地看着他老姐:“不是说要吞下七个黑摩莲吗?怎么搞成7颗神珠了?”
韩洛培突然非常坚定,说:“我也不清楚,但这事我想弄个明白!你可能有所不知,在这个林子里,有着许多关于这个传闻的线索。或许黑衣族想灭了我们白会帮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为什么,我怎么不知道?”
“因为你笨呀!那个带头的不是说这是他们的秘密吗?也许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传说很早就流传开了,但他们有这个行动,可能是他们老板告诉他们这是个秘密。其实,近年来,我发现许多和这个传说有关的线索,但我不知道到底有什么意图。”
“那你就去实现这个传说吧,去钻研,去猜测,去揭开秘密。”
“师父?”
狼的传说范文4
在雨件镇安村低矮的雨山上住着一群可爱的野兔。低矮的雨山上绿草如茵,山脚下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四季不断流淌着甘甜的泉水,真可胃山清水秀。野图们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的日子。因为,地上的狼和天上鹰对它们来说是个传说。它们中间最老的那只叫巴彦淖尔盟的野兔也只是从它爷爷那儿才知道狼的模样。就这一点就足够巴彦淖尔盟骄傲的了。它的可爱的孙子——那只最小的灰的野兔,大家都叫它奇奇——天天缠着它要讲狼的故事。至于天上的鹰,据说巴彦淖尔盟的爷爷也没见过。
在公元1999年的深秋,在一个月光明媚,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巴彦淖尔盟正得意的向它的小孙子奇奇讲叙着它的太爷爷太太爷爷们怎么巧妙的躲开狼的追捕,正当巴彦淖尔盟讲的眉飞色舞时,屋外突然传来了一声凄惨叫喊。这声凄惨叫喊犹如一把锋利的剑插到了巴彦的心口,巴彦淖尔盟的心一阵紧缩。正听的津津有味的奇奇,被这突然传来的一声凄惨叫喊,吓的直往巴彦淖尔盟怀里钻。凭着一辈的经验,巴彦淖尔盟知道出事了。巴彦淖尔盟赶紧带着奇奇窜出屋子,敲响了集合钟声。
出事了,真的出事了,巴彦淖尔盟一连查点了三遍,发现乌乌不见了。乌乌是巴彦淖尔盟的第十三个孙子,它是个老实的孩子。平常总跟在它的父母身边,很少乱走。它回去哪儿呢?巴彦淖尔盟让大家赶紧去找。但是,大家几乎把低矮的雨山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乌乌的影子。天都快亮了,大家也折腾的筋疲力尽了,依然一无所获。
第二天,依旧没有找到乌乌。乌乌上哪儿去了呢?那么乖的一个孩子,怎么可能出门两天都不跟家里通个气呢?还有那声凄惨叫喊又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传说中的狼来啦?巴彦淖尔盟心情沉重起来。它再次敲响了集合的钟声。
狼的传说范文5
关键词 怪物 “原型” 异化
从早期好莱坞电影开始,怪物就成为炙手可热的宠儿。以早期的环球公司为例,就创作了大量的经典怪物:《科学怪人》(Frankenstein,1931)、《木乃伊》(Mummy,The,1932)、《科学怪人的新娘》(Bride of Frankenstein,The,1935)、《狼人》(The Wolfman,1941)、《黑湖妖潭》(Creaturefrom the Black Lagon,The,1954)。怪物逐渐成为好莱坞电影中为不可小觑的另类群体。
一、怪物――“原型”本质
怪物的本质是什么?怪物――非人的异化实体,是产生于人类对自然世界、科学技术、神秘未知世界的一种原始恐惧的具象。是社会多种文化要素创造出来的集体想象原型。
怪物植根于神话传说、民间文化,其中蕴藏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丰厚的文化内涵。从古代神话到现代小说,从文学作品到影视作品,怪物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将神话传说中的原始意象称为“原型”。他认为,“原始意象”(原型)可以被设想为一种记忆蕴藏,一种记忆痕迹,它来源于同一种经验的无数过程的凝结。即这种记忆是某些不断发生的心理体验的沉淀。并因而是他们的典型的基本形式。怪物,作为恐惧情愫的具象,一直存在人类的记忆中,已成为人类情感经验的积淀物。荣格还阐述了“原型”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是时代相袭。是一个民族和集体的共同记忆,积淀埋藏在人们心底。因此,怪物作为一种几千年生存斗争和适应经验的积淀物,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各异的样貌、独特的性格不断重现于历史舞台上。每一次怪物的登台,都是一次重新唤起记忆沉淀。而出现在不同时期电影中的怪物,都是人类当代生活对远古以来内心经验积淀的复活,是个人心理与集体心理在当代社会中的一个交叉点,是当代生活经验与过去已经沉入潜意识的心理内容的混合叠加的重现。以狼人为例,16世纪时狼人的传说就传遍欧洲,各种传说、神话广泛流传于民间。狼人的第一次银幕秀,可以推算到亨利・马克瑞所拍摄的18分钟的默片《狼人》(1913年),虽然狼人只是作为结尾出现,但狼人的舞台生涯却就此拉开序幕。乔治・瓦格纳导演的《狼人》(The Wolfman,1941),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1956年的B级片导演萨姆・卡兹曼拍摄的《狼人》,成为此类影片的早期经典模型。其后《美国狼人在伦敦》(An American Werewolf in London,1981年),杰克・尼科尔森主演的《狼人生死恋》(Wolf,1994),以及《美国狼人在巴黎》(AnAmerican Werewolf in Paris,1997年)等等都继续了狼人在银幕上的故事。在进入新世纪,狼人的银幕生涯也步入到一个新的纪元,《黑夜传说》(Underworld)系列、《浓血巧克力》等影片的上映,继续了狼人的神话。通过在时间长河中的发展和演变。怪物的形象、性格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从一种单一的、嗜血的、残暴的危害人类的怪物。发展到个性鲜明、多重性格维、与人类一争高下的电影角色。
二、怪物――百变魅影
从第一次的银幕秀。到如今具有丰满性格的电影角色,怪物这一“原型”在每个历史阶段都得到了一次新的演变和新的内涵的赋予。“原型”具有现代性,是指要与当下的社会、现实发生冲突,产生出具有时代气息的演变物。这种演变与社会变迁是息息相关的,不同怪物的出现。都隐射了不同的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忧患和焦虑《指环王》三部曲、《龙骑士》(Eragon,2006)、《哈利・波特》系列、《潘神迷宫》(Laberinto del Fauno,EI,2006)等魔幻片中的神魔怪物,大多是出自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神话传说和消失的原始生物,拥有悠久的民间文化历史,是民间意象空间所生长的最奇异的奇葩。此类怪物带有浓浓的民间文化意象和怀旧情绪,成为现代神话的继承者。《黑衣人》、《星球大战》等科幻片中的外太空生物,在表现人类对于无限宇宙向往的同时,也隐含了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存在的宇宙中的局限性、孤独感和畏惧感。而《变蝇人》(The Fly,1986)、《隔山有眼》(The HillsHave Eyes,2006)、《科学怪人之再生情迷》(Frankenstein,1994)等影片中出现的科技怪物,都是在讲述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可怕梦魇。核武器、克隆技术、移植技术这些代表高级文明的技术。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将人类带入到一个黑暗深渊,造就了一个又一个人类欲望的牺牲品――畸形人、克隆物、实验品《冰冻蜘蛛》(Ice Spiders,2007)、《吸血蝙蝠》(Varnpire Bats,2005)影片中的怪物也都是环境污染后的变异体。上述怪物的诞生,都标志着人类对科技文明从崇拜到质疑的一个态度转折。
狼的传说范文6
关键词:艾特玛托夫;纳博科夫;神话;神话创作的背景
艾特玛托夫・钦・托(Айтматов・Чингиэ・Торекулович, 1928-2008)是前苏联著名的吉尔吉斯族作家,用吉尔吉斯语和俄语进行创作。艾特玛托夫认为“每个作家都应与自己的土地相连接”;[1]“从两种民族文化中吸取养分”[2],由此可见,艾特玛托夫的创作吸收了俄罗斯、吉尔吉斯两种文化传统。弗・弗・纳博科夫(ВладимирВладимировичНабоков, 1899-1977)俄裔美籍作,用俄语和英语进行文学创作。通过阅读两位作家的作品,本文笔者发现两位作家笔下的神话特点十分突出,那么,两人神话创作有何异同之处呢?本文主要从神话创作的背景及作品的分类进行分析。
一、神话创作的背景
艾特玛托夫的早期文学创作皆用吉尔吉斯语写成,1966年,他的首部俄语中篇小说《永别了,古利萨雷》出版,由此,开始了他的俄语文学创作,学界通常认为这是他中期创作的开始,艾氏先后写出了《白轮船》、《花狗崖》等小说。这与纳博科夫的创作历程有所不同,纳氏早期以俄语创作为主,但在1940年,开始停止用俄语进行创作。所以,艾特玛托夫的神话创作开始于中期,而纳氏则始于早期。
艾特玛托夫认为:“传说和神话是人民的记忆,是他们生活的结晶,是用神话―幻想形式表达出来的哲学和历史的结晶,是人们对后代的遗训”[3]196神传达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人们生活经验的写照。吉尔吉斯的神话历史传说是其创作的源泉,如《白轮船》(Белый пароход, 1970)中,有关长角鹿妈妈的传说,这是典型的吉尔吉斯神话,小说主要讲述了布古族(吉尔吉斯的一个民族分支)起源的故事,长角鹿妈妈是该族的救主与圣母,她孕育着这个民族的发展。长颈鹿救了两个濒临死亡的布古族孩子,并用自己的乳汁将其喂养长大,自此,该族又开始繁衍生息。“布古族人将长颈鹿妈妈尊为圣母,布古人的帐篷门口上方都有鹿角的标志”。[4]然而,人类的贪欲与虚荣心促使人们背弃了长角鹿,开始肆意地捕杀鹿群,故事到这里并未戛然而止,作者将神话与现实结合起来,以一个小男孩的自杀,说明了人类背弃自然,必然受其惩罚,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具有一定的生态文学意义。
纳博科夫的神话创作又具有怎样的背景呢?纳氏善于综合运用世界各国的神话,在其笔下,既有对本民族斯拉夫神话、古希腊罗马神话的描写,又有对日耳曼、挪威等神话的描写。如短篇小说《雷神》就是取材于斯拉夫的传统神话,雷神是众多神话中的重要形象之一,笔者在本文主要分析斯拉夫神话中的雷神形象,斯拉夫神话中的雷神就是先知伊利亚,他代表着丰收之意,是人们的保护神,保护人们一切平安,远离疾病与灾难。与艾氏不同,纳博科夫并未直接引用雷神的神话故事,而是对其进行变形,创造出一个新的雷神形象。
通过对上述两位作家神话创作背景的简要分析,笔者认为,纳氏的神话创作先于艾特玛托夫,而后者的神话世界更倾向于传统的神话,纳博科夫则的创作是倾向于新神话。
二、神话作品的分类
“古老的神话和传说帮助我们用现代的眼光去看我们遥远的祖先……传说、神话、民歌,所有它们的结构都在帮助我这种多层次、多节奏的表现方式”[5]146艾特玛托夫不仅善于运用吉尔吉斯族的传统神话,也通过寓言、民歌、图腾崇拜、宗教神话等来构建自己的神话世界,而纳博科夫笔下的神话世界也是丰富多彩,既有民间传说,又有基督教神话。两位作家笔下的神话世界是包罗万象的,笔者主要从图腾崇拜和宗教神话两大方面进行概述,以描述二人作品中的神话特点。
(一)图腾崇拜
图腾,代表着某个原始部落群体的标记。弗雷泽写到:“图腾崇拜是半社会半迷信的一种制度,它在古代和现代的野蛮人中最为普遍。根据这种制度,部落或公社被分成若干群体和氏族,每一个成员都认为自己与共同尊崇的某种自然物象―通常是动物或植物存在血缘亲属关系。这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被称为氏族的图腾,每个氏族成员都以不危害图腾的方式来表示对图腾的崇敬。”[6]在两位作者的笔下,图腾崇拜在其神话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两者的图腾崇拜有何特点呢?
吉尔吉斯族(突厥人)是典型的游牧民族,狼是该民族最为崇拜的动物之一,狼本性凶残,喜欢群居生活,它们之间配合默契,这些都是人类对其有着敬畏之心。自古以来,突厥人都将狼视为荣誉与权力的象征,将狼作为自己的族徽标志。艾特玛托夫的小说《断头台》,通过对母狼阿克巴拉及其家庭被人类所猎杀,草原狼开始了对人类的报复,而这实质上是人类自食恶果,一切都源于人们自私、贪婪的本性。与此同时,小说细致的描写了母狼对于小狼的那种母性情怀,这在小说的结尾描写的淋淋尽致,当小狼在河边饮水,不小心失足落水时,母狼奋不顾身地跳进河里,这种狼之母爱的伟大,亦如人类一般,这是人与狼的相通之处,也是二者能够和谐相处的契合点。有学者认为,《断头台》是前苏联生态文学的经典之多,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人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如对大自然过分地索取,终将自食恶果。
纳博科夫的短篇小说《龙》(Дракон,1924)讲述的是一条近千岁的龙爬出洞穴来到现代社会因不能适应现代生活而回到洞穴中,最终暴毙身亡的故事。纳氏在小说中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龙形象:既有斯拉夫民间传说中的恶龙形象,又有呆板稚气的龙形象。
小说中的龙形象与原始社会的龙图腾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龙能够兴云布雨、腾云驾雾,化身为具有人形的龙王,为人们施雨造福,受到人们的尊崇。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文明的进步,龙身上的王权和神性逐渐弱化,而演变为一种具有祥瑞之兆的象征。总体来说,我国的龙形象体现了天人合一、阴阳交合、多元文化并行的文化观,是民族文化的象征。而在西方的神话重,龙通常都是形如蟒蛇、力大无穷、残害人类的恶神,由此,在西方人眼中龙象征着邪恶,这都是东西方文化对龙图腾的不同见解。
本文笔者通过对《断头台》和《龙》中图腾崇拜的分析,可以发现,两篇小说都具有人文思想,注重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图腾崇拜并不只限于动物,也包括植物,如纳博科夫的小说《小鬼》,描写的就是树之崇拜。
(二)宗教神话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宗教神话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圣经》中的创世纪、伊甸园等都是耳熟能详的神话。本文以艾特玛托夫的《花狗崖》(Пегий пес,бегущий краем моря,1977)和纳博科夫的《词语》(Слово, 1923)为例,分析其宗教神话特点。
“从地下写到天上,从现今写到远古和未来,从人类写到宇宙,多层次结构与象征、意识流等手法相融合,现实线索、神话线索、幻想线索相交织”[7]415艾特玛托夫的艺术手法是多样的,结构是多重的,如在《花狗崖》中,既有对渔女故事的描写,又有对野鸭造陆地故事的叙述,后者与《圣经》中的创世纪神话颇为相似。在《创世纪》中,上帝耶和华为了惩戒作恶多端的人类,计划用洪水消灭坏人,但他发现,一个叫诺亚的好人,于是他让其造了一艘方舟,ё偶揖臁⒛窭嗟榷物带入方舟,当洪水退去之后,诺亚一家人与动物们走出方舟,如此,一个新的世界便诞生了。《花狗崖》中野鸭用自己的羽毛建成了一个窝,在水上一直漂浮,直到他到达新的陆地,而这个小窝就如同诺亚方舟,带着人们的希望,迎接新的生活。
《圣经》中对天堂即耶路撒冷城的描写不胜枚举,如“城市四方的,长宽一样,墙是碧玉造的,城是精金的,”[8]而《词语》的天堂却更像一个世外桃源:“明镜的天空,不寻常的山区里完全是金黄色……大簇的花朵像装满阳光会飞的酒杯从树上落下,鸟儿们怡然自得地发出尖细金属般的叫声。”[9]主人公在睡梦中来到这里,正巧看见一群正准备参加天堂节日的天使,他想向天使诉说:曾经最美丽的祖国已淹没在黑暗之中,这实际上正是作者本人想说的话语,与其流亡经历密切相关:虽漂泊于德国,但心中仍不舍祖国,自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国经济、社会等方面都陷入了困境之中,作者认为这是祖国的黑暗时期,而此时的欧洲宗教文学十分繁荣,众多作家都借助天堂等宗教形象来开导人们,如但丁的《神曲》等,纳博科夫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一思想的影响,来表达其内心的感受。
笔者通过对上述两篇小说的分析,艾特玛托夫与纳博科夫笔下的宗教神话主要以基督教神话为主,特写是对《圣经》中的诺亚方舟、天堂意象的描写,但两位作家有所不同的是,艾氏的方舟是对诺亚的变形,而纳氏则是直接运用了圣经中的天堂形象,这是表现手法的不同之处。
三、小结
本文主要选取了《白轮船》、《雷神》、《断头台》、《龙》、《花狗崖》、《词语》六篇小说,从神话创作背景和分类对艾特玛托夫和纳博科夫的神话创作特点进行分析。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同时受到两种文化的影响,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不同之处主要是第一,创作阶段的差异,艾氏的神话创作始于中期阶段,而纳氏始于早期;第二,神话创作手法的不同,艾氏善于直接运用神话、民间传说,即直接性,而纳氏则对传统神话进行变形,是新神话;第三,神话作品的体裁不同,艾氏倾向于中篇小说,而纳氏则偏爱短篇小说。
由此,可以大致两位作家笔下的神话世界。
参考文献:
[1]Точка присоединения.Чингиэ Айтматова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в трёх томах.М.1984.с.400.
[2]Взаимосвязь традиций.Чингиэ Айтматова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в трёх томах.М.1984.с.392.
[3]史锦秀.艾特玛托夫在中国[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4]艾特玛托夫,力冈译.艾特玛托夫小说集(中卷)[M].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
[5]艾特玛托夫,陈学迅译.精神之柱:对文学与艺术的思考[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87.
[6]海通.图腾崇拜[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李毓榛主编.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圣经[M].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