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白居易诗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白居易诗集

白居易诗集范文1

原文:

《仙城寒食歌四章 其二 刘主冢》朝代:清    作者:成鹫

亭山山下守陵户,日久都忘陵下住。

新蒲细柳掩松楸,绿墅青苗改封树。

春犁耕破垄头云,梓宫弃掷由童竖。

玉鱼金盌出人间,白璧明珠委行路。

自从众宝尽输官,剩有阴房穴狐兔。

山前啼鸟不知名,相呼相唤归何处。

流花桥下水声哀,素馨冢畔春光妒。

白居易诗集范文2

[关键词]《李尔王》;文艺复兴;基督教悲剧

对于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历来的学者和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相比国内单一的文本解读研究方式而言,西方莎剧学者从多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以宗教、存在主义、历史与政治、意象与象征、语言和神话原型等角度为出发点,试图超越各种批评方法局限,力图对该戏剧进行综合性研究,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研究策略是自20世纪初兴起的从基督教文化角度进行的研究。其中最早的研究者是A・C・布雷德利,他在《莎士比亚悲剧》(1904)中讨论过《李尔王》,强调苦难与救赎的主题,指出入所经受的苦难具有净化人灵魂与赎罪的作用。他的阐释所表现的倾向为以后该剧研究开辟了新思路,例如海伦,加德纳干脆称《李尔王》是一出“基督教悲剧”。

一、《李尔王》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困境

文艺复兴后期的西欧人文主义思想家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人如何解决欲望和理性之间的矛盾。早期的人文主义者肯定人的欲望的合理性,并以此来反对基督教神学教条。但是,在后期的人文主义者看来,人的欲望是人自身的产物,无视这种欲望的合理性是错误的。当然,人的欲望也有“恶”的特性,对这种欲望上的“恶”必须要加以限制否定。在这一潜在理念下,莎士比亚通过《李尔王》,表现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世俗生活场景,在这个场景里每个人殊途同归,尽管选择不同,却都面临着被历史灭的命运。

从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关系瓦解、资本主义关系萌发的过渡时期性质来看,当时社会资产阶级并未定型,也决定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本来就有内在的矛盾。作为先行者,它最初的发展必然具有两面性的特征,首先是有反封建的一面,毕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要求必然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相冲突,但是必然又要与上层的封建贵族集团相投和;其次有与下层平民接近的历史要求,又不可能没有阶级差异和矛盾。前者显然是以爱德蒙为显著代表,后者是以爱德伽和考狄利娅为代表。在这种过渡性质的特定时期,它在否定封建主义的同时,也有可能上承封建社会原有的两相对立的传统。这可以说是正反两个方面。两方面的矛盾表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初步危机。

在这一特定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过渡时期,多重矛盾斗争的双方交相辉映,显示出了当时万花筒般的复杂现实。李尔和葛罗斯特一登场,他们的子女都成了正反对立的两个方面,他们关系矛盾的焦点就是对钱、权、欲望截然相反的态度,传统的是非观念为新的是非所取代。在历史前进的道路上,李尔和葛罗斯特是典型的封建阶级的代表,最终因倒行逆施而自食其果――李尔疯了,却清醒了;葛罗斯特瞎了,倒开了眼。在流浪的痛苦中似乎想靠民,但是却来不及挽回地成为社会新贵们的绊脚石,被历史扫地出门。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封建关系作为旧的剥削关系固然要被资本主义关系所取代,但是莎士比亚通过《李尔王》,显然是预示,要彻底反对普遍的是非颠倒的社会现象,非当时这些芸芸之辈所能做到。

人类的困境在《李尔王》的戏剧寓言中获得了成功的表达。我们不能把这个故事仅仅看做是一个子女忘恩负义的故事,它的深刻性在于这部悲剧中包括了父放逐女,女驱逐父,兄弟仇杀,姊妹相残的各种悲剧冲突。既包括政治悲剧成分,也包括正义同邪恶斗争的社会悲剧成分;既包括权力导致偏执的家庭悲剧成分。也包括人性异化的道德悲剧成分。莎士比亚从一系列的社会悲剧冲突中,向人们揭示了人性善恶的深刻命题,李尔和葛罗斯特在自我解剖中,认识自己过去的罪恶或过错,他们已经变成道德完善的新人。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转变,他们所经受的磨难,所经历的人生角色的转Q,由极权的国王降为流浪疯汉,由一个权臣变为瞎子,他们的悔悟,他们的呼唤,正是他们自己的灵魂在命运的观念里颤抖,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李尔等人的自我谴责,显示了人类的自省精神,在人类追求真、善、美,抛开假、丑、恶的发展进步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基督教的悲剧与莎士比亚的困惑

我们在考察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因素之后,最终要考虑一个问题:这场悲剧和灾难背后支配的力量是什么?莎士比亚是如何潜在的表述这一力量的?本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天文地理的发现,知识、文化上的发现,“人的发现”,开始走向以“人”为中心,相信人可以像“神”,也可以像“兽”――事在人为。表面上看,似乎旧的势力是兽性的表现,新的倾向就是神性的表现。整个剧的后半部中,善良的人物都在思索这主宰世界的根本力量,而都迫不及待地按各自的见解表示,如果没有这股力量,他们将会陷入怎样的绝望境地,这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危机所在。对于两姊妹,莎士比亚曾借助剧中人物言道,“如果她活得长,还能太平无事的活到老死,女人都要变怪物了。”对于爱德蒙,他指使人去绞杀考狄利娅,那军官却说出了:“我不会拖车子,也不会吃干麦;只要是男子汉干的事,我就会干”(第5幕第3场),他不甘于贫贱,不愿过贫困生活,但是又不能面对现实无动于衷。旧的社会上层,貌似神实是曾,新的社会上层也是貌似神实是兽,新旧合流,是非颠倒,变本加厉。面对这样的现实,关于这股主宰命运的力量的本质。不得不让莎士比亚也无可奈何。

莎士比亚是以基督教的秩序和善与恶的鲜明对照为参照物,来解析当时社会关系中的潜在规则和现实风险,并展现当时现实困境下人类面临的自身无法解答的问题的。《李尔王》这部剧中,不同的人物时不时就要提到基督教信仰的字眼和情感,在不断暗示基督教的价值观念。然而事实上,神明既不“保佑”他们摆脱悲剧的命运,也不赐予他们报复的力量。相反,似乎不存在任何支配性的力量。所有的人物都在现实的艰难困境中,求助于神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过来意味着,莎士比亚也在依据基督教价值观来评判人的行为。这就导致了莎翁一方面对宗教道德的不信任,另外一方面由于他还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观,所以,他只好通过对传统的基督教的改造来实现自己的主张。

总体上看,一方面,由于伊丽莎白时代戏剧的世俗性,即剧作家们无需致力于阐释神圣教义这一事实,使得悲剧作家在表达对事物本质的理解时,能够像没有正规神学束缚的希腊人一样,自由地想象某些事情。他们所用的术语和概念,他们从事创作所置于其中的知识结构,以及他们借助形成戏剧的情节及其所表现的伦理观和宗教观,是为当时的人们,特e是基督教徒所熟悉的。晚近西方批评界大都同意说《李尔王》是“一出关于基督教的戏剧”。虽然也有人还重提“莎士比亚恰好不是一位宗教戏剧家”这种已成常识的看法,说《李尔王》老剧本的调子显然是“基督教虔诚”的调子,然而相形之下,莎士比亚在他的《李尔王》悲剧里更显出存心回避基督教背景或色彩的意思。《李尔王》是以“基督教信仰的框架”表现出“世俗的想象”,但是实际上这无非更进一步说明,莎士比亚在这种摆脱成见的挖掘里,还是发扬了基督教精神。

从时代背景来看,莎士比亚生活在基督教习俗里,不可能不沿用基督教套路。但是他的《李尔王》作品,从爱憎分明的戏剧里体现出来的,是不断向前突进的时代精神,并不符合维护传统的基督教蒙昧精神的取向。毕竟,莎士比亚以作品表明,在世俗方面,他不可能不受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双重影响。

白居易诗集范文3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依托于智能手机的相关商业链布局是正确的,但在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如果我们还是禁锢于传统的思维,继续围绕着当前这种形态的智能手机进行布局,必然会陷入困局。那么,物联网时代的布局核心到底在哪里?答案剑指智能穿戴,物联网的核心载体。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企业在布局物联网时都出现了偏差,把焦点投射在了智能手机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核心之上。

看国内巨头的物联网布局

360:今年3月份,360掌门人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我认为在人类发明的所有产品里,手机可以说是人类的一个器官,所以我觉得未来做智能硬件、家居、可穿戴设备,甚至汽车,手机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接口。”

长虹:今天4月份,长虹董事长在接受《中国经营报》的采访时介绍了长虹对于物联网与手机的布局,“在物联网环境下重新定义手机,即‘以传感器为主体的物联网控制、交互和协同中心’,实现手机与其他智能终端的广泛连接、控制、协同、交互、共享,率先将手机带入物联网时代。”

海尔:今年年初,海尔宣布其智能家居平台U+向魅族开放SDK,使用魅族手机即可控制所有海尔智能家居产品,而魅族也向海尔开放apps系统级别的权限。

格力:不久前,在中山大学大讲堂上,董明珠宣布:“格力手机已经做好并正在使用了,不强调智能化,做‘物联网’概念,用手机控制家居电器、调控生活环境。”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大巨头与非巨头也都还在照着移动互联网的这个路径挺进。不论是什么产品,好像不加点“智能”就不叫产品,不加个APP都不是智能产品了。不论是冰箱、空调、洗衣机,还是电视、窗帘、加湿器,但凡加了个APP,就把遥控器融入到了智能手机,成了物联网的智能产品。于是,大家就都打着物联网的旗号,围绕着智能手机忙得不亦乐乎。

手机为中心的物联网必将陷入迷途

一个现实的问题,就如当前的可穿戴设备监测数据不准一样,大部分的智能产品并不智能。也就是说当前围绕着智能手机为控制中心的各种物联网布局,其产品并不是让用户更简单,反而是让用户更麻烦、更复杂了。我们估且就以海尔那款号称具有物联网功能的洗衣机为列,来阐述一下这个问题吧。

这洗衣机乍一看,可以说特有科技感,通过手机就能遥控搞定。在安卓市场中搜索“海尔智能全自动”,下载手机APP,通过注册即可使手机和洗衣机进行互联。APP主页面上会显示洗衣机的洗涤程序、预约、风干、洗衣液和柔顺剂的智能添加等功能。

仔细一琢磨,我们会发现这洗衣机可能并没有给用户带来多少方便。对于用户来说,当把衣服放到洗衣机里的时候,如何直接、省时、便捷地完成洗衣诉求,这才是刚需。或许有些特别有情调的用户会将衣服放入洗衣机之后,然后再回到客厅或者卧室躺在沙发上,拿出口袋里的手机开始对洗衣机进行一系统的洗衣操作。这样的物联网时代“智能”,反而带来了更多的麻烦步骤。因为在当下的非物联网时代,我们洗衣服还只需要把衣服放入洗衣机,按下相关洗涤功能键就可以完成洗涤工作了。

或许有人会说,那个在手机上提醒洗涤液不足的功能应该是个人性化的设计。其实不然。按照目前洗衣机对于洗涤容量的设计,每个月用户的手机上总会有那么几次相关提醒。那么问题来了,这条信息是显示还是不显示呢?如果用户屏蔽提醒,那么这一功能又有何意义?如果不能采取屏蔽功能,那么经常收到提醒通知挂在手机上,不碍眼也烦心。

在今天,很多人连短信、微信都已经懒得去看了;再加上那么多APP,更是懒得每天打开去使用。而这个洗涤液不足的提示功能,完全可以在洗衣机上加个触摸液晶屏,在用户操作洗衣机的时候直接给予提示即可。这对于用户来说岂不是更人性、便捷吗?

物联网的控制中心在可穿戴设备

物联网时代的生活,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在万物相连、万物数据化;借助于可穿戴设备将人与整个智能穿戴设备连接起来,由此构建起一张庞大的物联网。在这张网中,智慧、智能是非常关键的要素,也就是说如何将人从庞大的数据“黑洞”中解放出来,让科技真正有智慧地服务于人类,而非“绑架”,这才是物联网时代的核心魅力所在。基于这个角度考虑,当前这种智能手机搭载APP的物联网控制中心布局显然是个误区。

在物联网时代,万物相连,以及人与物之间的链接将通过可穿戴设备实现。我们通过穿戴于身上的可穿戴设备与穿戴在其他“物”上的智能穿戴设备进行联接,由此基于设备进行人机之间的对话和事件处理。所以,智能手机要想继续在物联网时挥强大的价值,其形态必然将随着可穿戴设备而改变,换而言之,未来的智能手机将会进化成可穿戴手机,并且融入人体生物识别技术,建立人与设备之间的唯一身份识别关系。而从当前智能手机的产业链技术发展方向来看,也已经出现了可穿戴手机方向发展的趋势,比如柔性屏幕、柔性电池等方面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在这样的生活场景下,我们回到刚才所举的例子,也就是智能洗衣机应该是一台怎么样的洗衣机?首先,它一定不是搭载手机APP的“智能洗衣机”,而是连接着可穿戴设备的智能洗衣机。用户将衣服丢进洗衣机之后,只需要对着穿戴在身上的可穿戴设备说一声自己的洗衣想法,程序就会自动来完成。其次,在常规的情况下洗衣机还会通过与电网的连接,自动为我们选择一个最为合适、省钱的时间段来完成它的洗衣工作。

白居易诗集范文4

11月24日,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先后召开股东会,就旱前提出的合并两家公司的计划进行投票。如市场预期,股东会现场反对声音强烈,最终因近50%的电能实业高票反对,令李嘉诚今年的收宫之作就宣告失败。

市场曾预计,如果两家公司能够成功合并,新公司市值将超2000亿港元,又将是香港.资本市场的一家巨无霸公司。

但这笔巨无霸交易实在“命途多舛”,从交易宣布之日起,就不断遭遇巨大阻力。9月9日公布的第一版方案提出,1股电能实业的股份可换取1.04股长江基建股份,并派特e股息每股5港元。但因股东强烈不满,李嘉诚家族10月给出第二版方案,将换股比例提升至1.066,特e股息调高至每股75港元。

新方案仍然不能令股东满意。两周前,独立投票顾问ISS和Glass Lewis发出报告,一致建议股东拒绝目前的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合并方案。

ISS和Glass Lewis同是美国的独立顾问公司,主要职责是给上市公司的重大的交易计算合理价值,为股东利益发生,他们的意见常常左右股东的取态,也是一笔交易的成败的风向标。

电能实业目前坐拥678亿港元现金,且持有不少欧洲基建项目,属优质公司,而长江基建与电能实业能否成功合并主要取决于电能实业小股东的态度。但据参加电能实业股东会的小股东透露,现场气氛十分紧张,不少股东都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两家公司合并计划侵犯了自身利益。而管理层的消极回应,进一步股东激化小股东的不满情绪,甚至有人在会议期间愤愤离场。

有一名外籍人士离开电能实业的股东会高调表示,他持有不少电能实业的股份,但不满这次合并计划,投了反对票。更有老年股东现场激动指出,长江基建缺钱,这种情况下合并两家公司是欺负电能实业的小股东。

白居易诗集范文5

1、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

2、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名新乐府。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

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来源:文章屋网 )

白居易诗集范文6

摘要:白居易作为中晚唐一位杰出的诗人,一生创作了82首咏史怀古诗,然而学界对其咏史怀古诗研究较少。笔者拟在整理白居易的咏史怀古诗的基础上,根据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诗风的变化来对其咏史怀古诗做分期研究。

关键词 :白居易 咏史怀古 风格 分期

白居易现存诗2740首,其咏史怀古诗共82首(笔者据《白居易全集》统计,丁如明、聂世美校点,上海古籍出社1999年版)。历来对白居易其人其事曾有许多分期研究,而且观点多有不同,曹磊在《白居易创作心态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中,详细综述了各种分期情况,此处不再赘述。笔者综合各种资料研究发现,曹磊将诗人的思想分为前中后三期是很有道理的,故笔者亦从此说法,将白居易的咏史怀古诗分成前中后三个阶段来研究。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生活和社会背景下,白居易有着不同的思想和创作心态,因此在咏史怀古诗中所传达的思想也会不同,有必要对其咏史怀古诗做分期研究。

一、白居易前期的咏史怀古诗——沉郁雄劲的忧患之歌

白居易前期的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从贞元四年(788)《王昭君二首》的创作开始,时年17岁。德宗建中四年两河兵乱,白居易几经战乱而离家远游,年少的他耳闻目睹天下丧乱,从小便励志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王昭君二首》其一),借王昭君被胡沙摧残以至于面目全非的典故来表达诗人对百姓所遭罹难的感慨,昭君如此姣好的容颜尚且如此,更何况天下苍生呢!“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知宫里时”(《王昭君二首》其二),诗歌继续深入,传达了诗人渴望大唐中兴的美好夙愿。

《渭上偶钓》作于元和六年(811),时白居易四十岁,母陈氏卒,丁忧退居。诗人于渭水垂钓,记起昔年太公望,“昔有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渭上偶钓》),从而感慨自身,希望早日回归朝廷,为皇帝建言。此时的白居易虽情不得已,也还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诗人仍然自言“兴尽钓亦罢,归来饮我觞”(《渭上偶钓》)。

在退居下邽期间,白居易创作了著名的《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写出了对人生的思考。其效法陶渊明,在山村中饮酒闲乐,“吾闻浔阳郡,昔有陶徵君。……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字里行间也夹杂着诗人的无奈,只好饮酒聊以度日。“楚王疑忠臣,江南放屈平。……兀傲瓮间卧,憔悴泽畔行”(《效陶潜体诗十六首》),想到屈原被楚王放逐,刘伶被弃于山林,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刘伶买醉竹林,屈原却是“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这让诗人更加矛盾,虽然明白“彼忧而此乐,道理甚分明”(《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但是他还是不肯放弃仕进之心。

前期的咏史怀古诗主要还是期望着积极用世,而笔者在此从咏史怀古诗中所探究的诗人当时之思想,并非全如前人所说的理想丰满、斗志昂扬,而是我们恰可以看到诗人内心的另一面。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前期白居易的咏史怀古诗风格应该是沉郁雄劲、满怀激情而关心民生疾苦的。

二、白居易中期的咏史怀古诗——矛盾彷徨的悲慨之音

中期以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直至大和三年自请外放为止,《读史五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深刻反映了白居易中期屡遭贬黜、心境沉浮、徘徊矛盾的心态。

元和十三年迁忠州刺史,白居易心中又重新燃起希望。然而险恶的仕途再次挫伤了白居易的希望,希望的产生和破灭不过一瞬间,诗人内心更加挣扎与绝望,曾经的壮志在几度仕宦浮沉中消磨殆尽。“楚怀放灵均,国政亦荒。彷徨未忍决,绕泽行悲吟。汉文疑贾生,谪置湘之阴。是时刑方措,此去难为心。士生一代间,谁不有浮沉。良时真可惜,乱世何足钦。乃知汨罗恨,未抵长沙深。”(《读史五首》其一)诗人再次想起屈原和贾谊,先贤的境遇比自己更加悲惨,一方面是对屈子、贾生的同情以及与他们同病相怜的无奈;另一方面也借古抒怀,感慨自己身世之悲。屈原作《离骚》,徘徊江畔,正与此时的白居易相似。面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自己是该继续曾经的济世之志还是就此退隐,仍然无所适从。《读史五首》其二则以司马迁和嵇康身陷囹圄作比:“马迁下蚕室,嵇康就囹圄。抱冤志气屈,忍耻形神沮。当彼戮辱时,奋飞无翅羽。”喻自己想要奋进却苦于“无翅羽”,诗人通过对历史的深刻沉思,想到黄绮、巢许等隐士,不禁萌生退意。当然此时的白居易内心仍然在挣扎。

可以说此时白居易仍然怀着报国救世的志向,只是心境有所变化,体现在咏史怀古诗中,则是诗人的自我解脱。因此,这一阶段的咏史怀古诗总体风格是悲慨彷徨的,诗中增加了更多对古人的追忆,更深切地透漏了诗人的身世遭际之悲,以及在悲慨中蕴含的人世和出世的矛盾心态。

三、白居易后期的咏史怀古诗——超然闲适的退隐之思

后期是从大和三年白居易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到会昌六年诗人逝世为止的十七年时间。大和三年,诗人五十八岁,可以说已近花甲之年。白居易罢刑部侍郎,迁往东都洛阳,从此过着半隐半仕的生活。此时,白居易已然看透了世间百态,最终转向独善其身。大和四年所作《思往喜今》:“忆除司马向江州,及此凡经十五秋。虽在簪裾从俗累,半寻山水是闲游。谪居终带乡关思,领郡犹分邦国忧。争似如今作宾客,都无一念到心头。”可以说这是诗人对人生的阶段性总结,从此以后,终于可以打开心扉与山水相伴。世事依然纷乱,诗人仍然关心着民生,却已不再掺杂自己的人生之悲。从诗中可以看出,此时的诗风已经趋向闲适,初期那种沉郁雄劲的风格逐渐消弭。自大和七年到会昌元年,白居易长期居于洛阳,诗人的心境也在品读书籍中逐渐豁然开朗,开始接受老庄等逍遥隐逸的思想。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读老子》)“去国辞家谪异方,中心自怪少忧伤。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读庄子》)此时诗人终于闲暇,不只是职务的空闲,更在于内心的幽静,故而于闲适之中读书品茗,享受天伦之乐,读读老子和庄子,开始理解道家的逍遥隐逸思想。

大和九年,白居易作《咏史》:“秦磨利刀斩李斯,齐烧沸鼎烹郦其。可怜黄绮人商洛,闲卧白云歌紫芝。彼为菹醢机上尽,此作鸾凰天外飞。去者逍遥来者死,乃知祸福非天为。”诗人将李斯与黄绮作比,李斯兢兢业业为大秦帝国之基业奋斗终生,终了却晚节不保;而黄绮闲云野鹤,歌舞逍遥一生。白居易此时更希望能做鸾凰翱翔天外,认清了现实,祸福由天。正如大唐王朝日渐衰微,地方割据势力日渐做大,自己却无法挽回;好友相继离世,而自己只能在梦中惊醒,空自嗟叹。看破红尘凡事,白居易也就不再做王朝中兴之梦,而是面对现实,面对自身,曾经为黎民为天下而四处奔走的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不如以乐观的心态静观其变。

可见,白居易晚年的咏史怀古诗在诸多的人生磨砺中转向了超然闲适。诸多学者一贯喜欢把白居易这个时期的思想和诗歌向消极靠拢,笔者以为不然。这并不是一种消极避世的心态,他并没有放弃对民生的关怀,也没有放弃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只是以另一种超然闲适的心态来创作诗文,来面对一切。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咏史怀古诗更多的是反映自身心境的变化,前期诗风以沉郁雄劲为主,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和仕途的沉浮,诗风又由悲慨彷徨转向超然闲适,风格的转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变化,以及人生态度的转化。白居易咏史怀古诗在其诗歌全集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创作艺术成就颇高。笔者学识有限,谨以自己所学所思整理出白居易所有咏史怀古诗82首并进行简单的分析赏析,当然其中难免有误。笔者将白居易的咏史怀古诗兹列附录于文后,还望诸君批评指正。圈

参考文献:

【1】王拾遗.白居易生活系年【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

【2】朱金城.白居易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3】(唐)白居易.白居易全集【M】,丁如明、聂世美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社,1999.

【4】池万兴,刘怀荣.梦逝难寻——唐代文人心态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5】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附录:白居易咏史怀古诗

《长恨歌》、《杂感》、《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一、其十二、其十三、其十四、其十五、其十六>、《咏怀》<冉牛与颜渊>、《咏怀》<自从委顺任浮沉>、《题灵岩寺》、《昭君怨》、《缭绫》、《读史五首》、《杭州春望》、《杂兴三首》、《八骏图》、《放言五首》<其三、其五>、《李夫人》、《隋堤柳》、《访陶公旧宅》、《答<四皓庙>》、《哭王质夫》、《骊宫高》、《立碑》、《读<汉书>》、《过昭君村》、《李都尉古剑》、《叹鲁二首》、《读邓鲂诗》、《登乐游原望》、《读谢灵运诗》、《偶然二首》<其一>、《题浔阳楼》、《冀城北原作》、《读老子》、《竞渡》、《七德舞》、《题四皓庙》、《青冢》、《李白墓》、《题故曹王宅》、《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读庄子》<去国辞家谪异方>、《读庄子》<庄生齐物同归一>、《题谢公东山障子》、《读道德经》、《采诗官》、《过颜处士墓》、《王昭君二首》、《渭上偶钓》、《吴官辞》、《闲卧有所思二首》<其二>、《咏史》<九年十一月作>、《经溱洧》、《寄卢少卿》、《梨园弟子》、《游襄阳怀孟浩然》、《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海漫漫一戒求仙也》、《池上闲吟二首》<其一>、《奉和晋公侍中蒙除留守行及洛师感悦发中斐然》、《书事咏怀》、《毛公坛》、《采石墓》、《读鄂公传》、《题岐王旧山池石壁》、《晚归香山寺因咏所怀》、《王子晋庙》、《二王后一明祖宗之意也》、《蜀路石妇》、《胡旋女一戒近习也》、《司天台一引古以儆今也》、《罗敷水》、《游石门涧》、《登城东古台》、《春题华阳观》、《和李势女》、《过故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