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现代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春天的现代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春天的现代诗

春天的现代诗范文1

“我打开春天的窗”,春天在他眼里不是虚的,已是实体。“大街上,许多只清新的耳朵在行走/太阳活蹦乱跳/像孩子手中红色的气球”……这种唯有孩子才可能有的活灵活现的感觉和想象,将孩子的视觉、心理、奇妙感受,表现得非常充分,可以说淋漓尽致。没有想象力很难成为诗人。但如果一个成年人将太阳比喻活蹦乱跳的气球,一定会觉得荒诞,有神经病了。

我们这辈人,读诗的审美习惯,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多元。诗的欣赏,不必拘泥于文法的通顺,不必逐词逐句解读,必欲求出每个词句每个意象后面作者赋予的隐喻,寻找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而应解读整首诗歌,能否对读者情绪感染,心灵共鸣。《我打开春天的窗》这首诗,我们不是完全能感受到小诗人迎春的欢快雀跃之情和蓬勃生机的盎然春意。在作者眼里,在“春天的窗”外,一切自然景物都有了生命,牵牛花吹着喇叭来了,蜗牛背着房子来了,小草牵着绿色来了,连南方的鸟群也飞回来了,“一股暖流与我握手/春在荡漾,我们的目光对接”,这些诗句都非常口语,非常生动,很有感染力。最后一节,可以看作是主题的升华,“我打开春天的窗,就像/打开我的思想,呼吸和言语/解冻的冰凌倒挂在我的窗檐/滴滴答答,那是一种声音的光芒。”

不要因为应用了一些变异的表现手法就认定这是现代诗。当然,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大幅度的跳跃、通感、倒置、错觉,变形等。其实我国三十年代就有现代主义,古典诗词中更是不乏先例。如杜甫的《秋兴八首》中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两句诗正常解读肯定认为文理不通,绝难读出诗中匠心独运的奇峭生动和悠长韵味的。

我坚持诗必须是可解的,可解方能与读者沟通。凡百思不得其解的分行艰涩文字,是不是诗得打一个问号,打着现代主义旗号的非诗、伪诗实在太多了。我不反对现代主义,但务求诗有意味,不缺诗美。现在现代诗已发展到没有诗味的口水诗、废话诗,看来很有必要再有一次传统诗学的启蒙,界定什么是诗。

春天的现代诗范文2

那暖日 和风

我们陶醉无语

坐在杨柳树下

看着杨柳像秋千荡在深院中

童年如那深院锈锁

时间流水般消逝

年幼的我们以为长大很快乐

任着春风摆弄

伙伴

请记住

当春天刮起杨柳风

那是我在摩天轮下给你真诚的祝福

伙伴

请记住

当你在落日残霞中无奈

不要忘记

在杨柳树下有我的等候

春天的现代诗范文3

关键词诗歌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

提起现代诗歌教学,大家普遍感觉难熬。笔者就这几个月的诗歌教学经验,班门弄斧,结合郑愁予的《错误》谈一谈对现代诗歌教学的一点看法。

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相比古典诗歌而言,现代新诗似乎更难理解,也更难讲解。所以“读不懂”,“讲不好”的问题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也成为很多教师颇感棘手的教学难题。再加上高考指挥大棒的“高抬贵手”,现代诗歌也就逐渐沦为“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境地。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们先从诗歌这种文体的特点来看,诗歌是一种非实用非功力展示人类心灵世界的文学样式,这就造成了诗歌意象中的复杂性语言的跳跃性,我们处在成长阶段的学生在理解上就“先天性”的落后了一步。其次,由于诗歌是一种主观情绪非常浓厚的文体,就其解读可能有多种解释也可以从多个不同角度分析。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也给我们的诗歌教学带了来很大的困难,如何在“可能性”解读中挑出最符合原意靠近式的解读,成为了诗歌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去教?如何把诗这种最精炼的语言艺术滴水不漏地呈现给我们的学生?诗歌的意蕴只有在读中去品味,不读永远不能得其神韵。多在阅读中去品味,把握诗的韵味和意趣,不能机械化,不能死板。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是这个道理,可见人们早已认识到读的重要性了。其实整个语文教学的根本也是一个“读”字。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根据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熟练程度,我把“读”分为了三个阶段――诵读,解读,透读。

1 诵读,注意对语感的整体把握

对于一首新诗,能让学生们最快进入角色的莫过于诵读。在诵读中,学生的头脑会初步形成感性印象。随着诵读的次数增多,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歌的意象情景,在一句一读中慢慢品析,体会诗歌的独有芬芳,最终形成对诗歌整体的感知。一旦让学生好似在云里雾里抓住了诗歌的“尾巴”,这也为日后深一步的解读做出了铺垫。

诗歌在语言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跳跃性特别强,这就需要在初读时就引起注意。老师做出诵读提示,学生们在一句一读中分出语气的轻重缓急。如在《错误》的教学中,我就充分发挥了听读的作用,让学生们听着古典配乐的朗诵磁带,在“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中提示学生注意字音和句子的节拍。接着,我就让全班同学跟着录音齐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主动性(仿佛置身那种“三月柳絮”漫天飞扬的情景),这样学生就好似主观能动性地“创造诗歌”。然后再次重听录音带,提示他们注意诗歌的韵脚,对学生自己的“创造诗歌”做出必要的“修改”,“还原”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这样通过“创作―修改―回归”的朗诵方法,能最大限度让学生参与到诗歌教学中,不再是被动的“诵读”。

2 解读,寻找突破口,解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所谓“解读”,就是能够解析诗歌的内容、意象,能够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寻找分析诗歌情感的突破口,以此作为入口,理清作者情感文化发展的过程,最后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错误》的学习中,通过引导提示,同学们紧紧抓住“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一突破口,由此开始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正因为“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漫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把握诗中的突破口,学生就不难理解诗中女子日夜期盼“我”回来的心情,以及那些痴痴的深情换来的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接着顺着闺怨这一类诗歌的传统,同学们就能体会出诗尾那种含蓄不露又悠长深远的意境了。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女主人公无疑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美丽的错误”作弄了她一把。学生们了解到“容颜的变化”也就了解到作者情感意味变化的缘由。同时在教学中结合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诗歌的传统手法。例如刘禹锡《春词》中的“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张诂《赠内人》中的“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等等。学生们在这类诗的大环境下再看《错误》这首小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可以“既可意会,又可言传”了。

3 透读,领悟作者的艺术手法及其诗面下的情感本质

通过这一层次的诵读,要求学生要准确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物象与情感的结合关系,以及结合点,较为深刻地理解意象的深刻内涵和从中更为真切地体会诗人的情感。《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诗不足百余字篇幅不长,可为什么留给读者的印象和意境如此之强?这就是给学生在诵读之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之余思索其表现感情的艺术手法。然后引导学生从诗篇的结构,字句的锤炼,写作的时代背景进行探索性学习。不难发现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到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宁静的马蹄声。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明显可发现的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再与柳宗元《江雪》中“千山鸟非绝”的大景,最后落在渔翁独钓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写法作比较性学习,不难发现这种从大景到小景的写法都是将诗情层层推向的艺术手段。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个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那诗人为什么要进行倒装呢?不妨引导学生对其两者进行阅读的比较,到底是“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动人还是“我不是个归人,是个过客。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顺理成章?经过学生们的反复诵读,其“义”也就自现了。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出动人光彩。

再从语言的锤炼上看,挑出“莲花”,“柳絮”,“马蹄”,“春帏”,“东风”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古典诗歌意象的词汇让学生们做自主性探索联想,如“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这样学生就可以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多角度透读《错误》这首小诗,体会诗歌意境之美。

春天的现代诗范文4

这一切的诗意盛事,离不开“汴京诗群”的悄然崛起,因了她,曾经辉煌的宋都,才有了今天迷人的诗情画意,才能让人处处感悟诗词的美好与风韵。

开封,八朝古都。千年帝王气,万代文脉传。自宋朝起兴,社会空前繁荣,以150万人口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大批文人汇聚,大量佳作问世,宋词在此诞生。诗歌塑造了这座城市特异的精神和灵魂。而当今开封诗歌成绩斐然,特别是以“汴京诗群”为核心的诗歌创作,正以精粹而高端的诗歌艺术追求和持续不断的集体成果,日益引起诗歌界的特别关注。

那是2013年8月,开封市诗歌学会悄然成立。他们坚持现代诗创作,极具探索精神和前卫素质,突破思想的和创作的传统,掀起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浪潮。通过自我审视与批判,通过对民族意识和世界意识、传统意识和当代意识的思考,并致力开封诗歌创作向着纵深的开掘。开封市诗歌学会的成立直接奠定了“汴京诗群”的诗学理论基础和实现自我价值维护独立写作的思想基础。“汴京诗群”是一个以开封籍或在开封工作、生活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的群体。弘扬“宋词”精神,即继承传统,力求革新,以相同或相似的现代诗歌创作理念为支撑,以创作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的优秀作品为目标,以构建开封诗歌生态的良性建构承担必须的责任和义务。诗群团结、和谐、向上,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在当代河南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艺评论家耿占春、肖开愚、郭伟、纪梅、邦吉梅朵等从文艺理论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给予诗群强大的诗歌艺术支撑力,助推了诗群向着更高层次的攀升。

开封市诗歌学会会长刘海潮说,放眼诗歌的当下,随着对古今中外大量优秀诗歌文本的精约博读,对登临诗歌高峰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对诗歌审美的吁请十分强烈,诗群成员日益迫切地从精神需要出发,对“旧我”进行不间断地创新和否定,表达内心深处期盼的光芒与拯救、赎罪与救赎,让诗歌带来精神上的辨认和明亮,化育人类精神的内在诉求,创作出有棱角、有锐气、有理想、有真理、有智慧、有温度的优秀诗歌文本。为此,“汴京诗群”自形成之日起,便倡导博览广取,撮要经典,坚持创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利用搭建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提升诗群成员的思想高度,是他们自始至终的追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他们开展了一系列推进诗歌创作的活动:围绕2013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和文化节,《东京文学》推出“文学汴军”专号和中国(开封)文化节“百人写”专号。举办“公仆心,情”诗歌散文大赛。参与主办“诗兴开封”国际诗歌大赛,两年内邀请国内外50余名著名诗人来开封采风,增进交流。2015年6月,举办“宋风词韵,诗意传承”开封诗歌创作研讨会。策划、举办河南省第四届散文诗年会,省内外70多位诗人参加,出版年会作品集《千年咸平》。2015年11月组织20名开封诗人参加在开封举办的第20届黄河诗会。主编出版一套《汴京诗丛》(10本)。举行首届中国诗歌春晚开封分会场、2015年开封市元宵节诗会等以及一些诗集出版研讨会。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他们还与时俱进,建立了“汴京诗群”“开封诗歌学会”等微信群,互相交流,切磋诗艺,共同提高。通过新媒体,他们不遗余力推出诗歌新人,培养诗歌创作后备力量。2015年第4期《河南诗人》用40多个页码集中推出了“汴京诗群”26位作者的组诗。如今,“汴京诗群”已经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三级梯队,在《诗刊》《星星》《诗选刊》《诗歌月刊》等省级以上专业文学期刊发表了数量较大、质量较高、影响较强的诗歌作品,并频频在全国性文学评比和大赛中获奖,作品大量入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年度散文诗》等年度选本。

作为汴京诗群的领军人物,刘海潮相继在《人民日报》《诗刊》《星星》《散文诗》《中国诗人》等多家报刊发表作品,出版《黑里河》《黄河最后那道湾》等诗集,在《星星》诗刊社举办的全国散文诗大赛中获优秀奖;张孝杰,致力于“大视野,无功利”的诗歌创作,2013年9月《诗刊》头题“发现”栏目重点推出了其组诗《搏击》后,《星星》《扬子江》《诗歌月刊》《绿风》《诗林》先后在重点栏目推出其组诗;纳兰,在《诗刊》《青年文学》《中国诗歌》《诗选刊》等刊物发表组诗,《美的判决》在《诗刊》2015年8期的“双子星座”栏目推出;智啊威,作品在《诗刊》《诗林》《散文诗》《诗歌月刊》《天涯》等发表;安子,在《诗刊》《星星》《中国诗歌》《诗选刊》等发表组诗;李俊功,相继在《诗刊》《扬子江》《星星》《中国诗歌》《延河》《诗歌月刊》《诗选刊》等多家报刊发表作品,以头题出现《散文诗》《中国年度散文诗》等杂志和选本。出版诗集《弹响大地风声》《长昼》等,获第7届中国天马散文诗奖,并在《诗刊》《星星》等刊举办的全国散文诗大赛中多次获奖。樊城、岳杰、张晓亮、秦彩霞、汪燃、李东红、柳喜长等20多位诗人相继出版了颇具影响力的诗集。

春天的现代诗范文5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贵州诗歌处于多样化发展态势,各个群落均有一批实力诗人。就我本人的理解,贵州诗歌创作呈现五个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路径:

一、坚守现实主义诗歌精神

注重诗性追求和内涵融注

坚守现实主义诗歌精神,是新世纪以来提倡重建新诗精神的核心内容。它是指增添诗的社会含量和时代含量,是指歌唱人类的灵魂、揭示人类的命运,是指抒发对生命本真的关怀、体现对良知与责任承担,是指注重对生活的诗性表达、力求意蕴内涵的丰富和饱满。当然,现实主义精神不等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大家知道,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曾经使文学陷入一个误区,因为它过分强调观念的表达和政治功能,从而使文学变成阶级斗争的工具,使文学遭受灾难性的打击和严重的损失。这一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的作家都记忆犹新。我们现在不愿再看到这个局面出现,而且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也十分忌讳这一点,以免重蹈覆辙。

贵州诗界创作风气的转变,与重建新诗精神的提倡有关。重建新诗精神是有时代背景的,它是从2006年连续发生的“中青报诗歌事件”、“赵丽华诗歌事件”、“韩寒诗歌事件”之后兴起的。从侧面来看这些诗歌事件,它是中国诗歌从强调意识形态的一个极端,走向反意象、反意义、反崇高之后的另一个极端的表现。于是,以良知与责任、以现实主义精神为核心内容的新诗重建的倡导和行动,就在全国诗歌界开展起来。其中包括贵州诗界100多名诗人于当年11月11日率先在修文县王阳明纪念馆签名通过《中国修文诗歌宣言》的重拾诗歌精神的活动。应该说,自那次活动以后,贵州诗界的创作风气有明显转变。

从这本《诗歌精选》来看,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占据较大比重。包括李发模、黄健勇、王蔚桦、程显谟、徐必常、赵雪峰、张景、杨启刚、刘毅、文城、彭殿基等具有主旋律特征的作品,也包括一部分现代性诗人和以地域诗歌写作为主的诗人的作品。李发模至今仍没有停止叙事诗创作,当年以《呼声》等叙事诗名扬诗坛,2008年又出版了叙事长诗《呵嗬》,成为贵州新世纪叙事长诗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他的叙事诗通常反映时代变革与现实生活,题材宏大而角度独特,情感充沛而内涵深厚,故事曲折而形象鲜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化的语言,增加其诗歌艺术的表现力。收入《诗歌精选》中的则是他的抒情诗,看得出,仍得力于叙事诗的深厚底蕴和真实情感,同时注入了现代性表现手法,语言更富想象力和形象化,并善于从生活中提炼诗的内涵,时代气息浓厚,充满思想光辉。李发模在坚守现实主义诗歌精神方面作出了表率。黄健勇入选的是一组散文诗,他在上世纪出版的散文诗集《东方之门》奠定了他在贵州诗歌界的地位,而这一组散文诗比他过去的作品显得沉静而朴实,增加了写实性和叙事性成分,题材取自现实生活,关注人生命运,影射社会问题,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和寓意色彩。这也是他坚守现实主义诗歌精神所取得的新成果。王蔚桦的诗以抗冰救灾为题材,现实性更强,他在诗意的呈现、形象的塑造上力求完美,通过语言的调度把情感抒发到了极致。其他如程显谟的诗,注重生活的体验和内涵的提升,注重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运用,体现对诗歌艺术的执著追求;徐必常和杨启刚的诗,写时序的变换、对节令的感悟,从而进行人生和理想的思考;赵雪峰、刘毅、彭殿基的诗,以自然、风物为题材,通过状物与抒情,追求古典主义诗美创造;张景和文城,一个写,一个写黄河,在激情和诗意中,融入大量的历史、宗教、文化、意志、命运、理想等极具现实主义精神的内容,使诗歌充满厚重感和可读性。

以上这些诗人诗作,从创作的精神和态度来看是严谨的,让人感觉到一种力度和使命的存在;从艺术品质来看,大部分能开放性地吸收现代性创作元素,使现实主义光辉更加眩目。因此,当前的现实主义诗歌已并非以往人们从教科书上获知的那种脱离文学本体的政治宣传工具的诗歌了,它不是单纯的观念表达的东西,而是注重诗性追求和多样化呈现,饱含社会关注、民生体恤、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命运感的厚重作品。这一点,在贵州新世纪诗歌创作中,表现得比较突出。

二、延续现代性诗歌自我审视与

批判精神的品质

现代性诗歌的最大特色,是强调终极关怀、主体体验和审思意识,突出个性、反叛和批判精神。因此,大量的现代性诗歌表现出自我审视、心灵解剖、生命关注、价值追求,以及对传统的反叛和对现实的批判。梳理贵州现代性诗歌创作,期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批极具探索精神和前卫素质的诗人,敢于突破思想的和创作的传统,以诗歌去反映转型的社会和表达觉醒的自我,去批判现实的不合理和揭示人类精神的危机,于是出现了贵州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浪潮。在这股浪潮中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引人注目的优秀诗人。这场现代主义诗歌运动把落后的贵州从诗歌方面一下子推向了全国的前台,一批优秀诗人的作品至今还影响着贵州诗歌的创作,这对于贵州诗歌话语权的建立、对外诗歌交流平台的搭建和交流资格的形成,对于贵州诗歌多样性发展、纵深的开掘和进程的推进,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这本《诗歌精选》可以看出,贵州现代性诗歌的创作仍然比较活跃,也逐渐走向成熟。入选这本书的诗人,包括上世纪80年代参与贵州现代主义诗歌实践的唐亚平、南鸥、谢迎旭、彭天朗、王付等,也包括后起的李寂荡、赵卫峰、黑黑、白沙、天空、孙捷、西楚、青红、牧之、吴治由、阿诺阿布、祝发能、尹嘉雄、袁伟等。

唐亚平最初以地域特色鲜明的高原诗展示她的诗歌才华,至“黑色”系列出现后,强烈的现代意识和生命关怀、潜意识展现和内心自白,将现代诗写作推向高峰。她的诗不完全是人们说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展示,其实这只是一个由头和引子,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以深刻的思想内涵揭示转型期现代中国人的内心冲突,把现实与理想的交锋,灵与肉的搏杀进行了诗性的呈现,成为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缩影。她的诗拓展了诗歌话语的空间,是贵州现代诗发展的一个标志。“黑色”系列之后,她的创作随着阅历的增长,多元文化的吸纳与融会,以及对生命、时代、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入,其情感显得包容、平静,而思想更加隐晦、深沉,把一个醒悟了的人生、淡泊的生活和智性的思考融入诗歌。以诗集《月亮的表情》为代表,通过一系列心灵的“风景”,展示内心苦痛后的安抚和自疗。这种对情感和语言的节制,对诗性的把握,体现出她现代性诗歌创作的成熟。唐亚平的诗歌以风骨取胜,所以她放弃常规诗歌写作的意象罗列、各种花样手法的使用、语言的刻意雕琢,而保留诗性的纯正和真实,这是她的诗歌走得远、影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南鸥一直从事现代性诗歌写作,近年出版的《春天的裂缝》代表他新时期的诗歌成就。南鸥的诗,以人的存在、价值、意志、信仰、尊严、情感、死亡等生命意识与终极关怀为核心内容,对生命本源进行探索,对人性和命运予以体察,具有一种纵深的历史感和使命感。他对诗歌艺术的探求,对文字的崇敬,对诗歌品质的坚守,几乎做到一丝不苟、竭尽全力。他以一种心灵的力量直追诗歌精神,以捍卫生命的方式捍卫诗歌理想,所以他的现代诗,内涵深厚,语言精准,想象奇崛,意象繁富,抒情才华得到尽情的发挥,为贵州现代诗创作增添了活力和色彩。李寂荡的现代诗又是另外一种风格,如《铁炉子》、《隔壁邻居》、《水洞》等诗,其触角直抵日常生活和社会底层,力图从普通经历与物事人情中挖掘意义和价值,文字细腻有质感,善于控制节奏和情绪,在平静的叙述中渗透出人性的力量和情感的深度,通过冷抒情的方式赋予人生的思考与智性的光辉。

贵州民族学院走出来的诗坛“三剑客”――赵卫峰、黑黑、西楚,他们的现代诗,将生命的思考和存在的观照融入地域、历史、文化,使诗歌显得厚重、大气。在创作思路上,赵卫峰善于揭示事物矛盾二元的统一性,写出了生存的苦恼与必然,世界的陌生与熟悉,内心的矛盾与和谐;黑黑则驰骋在旷野、峡谷、群山、高原之上,面对大自然的无限、自由与永恒,引发出人生之困惑、生命之渺茫、时间之易逝,将现代人的焦虑与犹疑、压力与疲惫、伤害与恐惧、失落与无助、迷失与遗忘等情绪和处境揭示出来;西楚却以超现实的思维,放大想象空间,使其诗歌意象纷呈,富含寓意和象征,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不可捉摸和人性的变异。在语言和风格上,我与王蔚桦先生有同感:赵卫峰充满“激烈、峭刻”,黑黑带着“感伤、冷静”,西楚富有“激情、灵气”。贵州诗坛“三剑客”,以他们的创作理念和实践,把新世纪贵州现代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其他诗人以各自不同的取材视角、艺术准则和创作个性把握现代性诗歌的创作要领,如白沙注重日常感悟、谢迎旭注重意境营造、天空注重想象扩张、孙捷注重意蕴提炼、彭天朗注重都市体悟、王付注重意象空灵、青红注重流利自然、牧之注重诗意锤炼、吴治由注重物我感应、阿诺阿布注重语感流动、祝发能注重乡土体验、尹嘉雄注重情境发现、袁伟注重心灵传达。他们致力于现代诗的内涵挖掘和艺术探索,作品颇丰,传播范围较广,从整体上凸显了贵州新世纪诗歌创作的实力和成果。

三、地域性写作成为贵州诗歌的亮点

“地域”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它除了指区域范围这层外在意义外,更重要的内涵是指某一人类群体在这个区域长期生存生活及发展演变所形成的时空环境、心理环境和具有独特根性的文化体系。因此,地域性诗歌写作贯穿的是独立意识、驻守意识、血缘意识、大地意识、底层意识、审思意识。从题材内容上看,地域性诗歌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对地域民族的风情、风物、风俗的融入与感悟,对地域民族的生存、生产、生活和创造的认同与赞美,对地域文化和民族性格、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坚守与弘扬,对民族的历史轨迹、文化身份、发展现状和未来命运的关注与思考,对落后、蛮昧、狭隘等民族缺陷和弱点的审视、反思与批判,对乡土的感恩、对大地的依归、对民族的忠诚等精神品质的崇敬与书写,对人性复苏和生命意识、忧患意识觉醒的昭示与表现,对责任意识、对现实和命运的集体性抗争意识形成的肯定与评述,等等。从本质上看,地域性诗歌写作属于一种现代性写作,它与乡土文学、民间文学有着完全本质的不同,这里所指的“民族”也不完全等同于少数民族。正如张嘉谚所说,它超越了“乡土”写作、“少数民族”写作、“行政区划”写作。它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朝向厚重、大气的地域写作,产生辐射整个人类心灵的伟大作品。

贵州诗人的地域性诗歌写作一直没有停歇,而且一直融会于现代性诗歌创作的足迹之中。它与现代性诗歌的探索与发展遥相呼应、同频共振,只不过它的触角伸向人类的家园,深入人类心灵的根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贵州现代主义诗歌运动中涌现出来的“高原诗”,曾把贵州地域性诗歌写作推向一个高峰。诗人们在正视、感受和慨叹自己所处偏僻地域及人文的蛮荒粗野、犷朴强悍、神幻浑茫、独特纯真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地域与人、地域与世界、地域与文化的关系,思考民族意识和世界意识、传统意识和当代意识的冲突与和谐,并致力于跨文化交流和跨文类写作,使地域性诗歌充满原始诗性,充满个性内涵,充满文化张力,呈现出贵州诗歌的独异、厚重与大气。

收入《诗歌精选》中的作品,是新世纪以来在贵州地域诗歌写作中比较有成就的作者,包括姚辉、喻子涵、陈春琼、赵俊涛、空空、王鹏翔、鲁弘阿立等诗人的作品。

遵义诗人姚辉和陈春琼,包括前面讲到的李发模,立足黔北地域,从大地和家园、从历史和文化、从生存和活动中寻找诗歌元素,使原本具有历史渊源的黔北诗歌在新世纪里得以延续和光大,成为贵州诗歌不可缺少的成分。尤其是姚辉的诗,注重历史意象与地域声音的捕捉,从地域、民族、历史中溶炼和提取现代意蕴。正如他在《变奏曲》中说:“在此之前,我是一群奔走的岩石/尘土是一大堆即将成形的山色”,揭示出人与地域的关联和宿命意识;“我就是那条辽远的长途来自往昔/……但此刻我终于想静下来/与其他土石一起/站成一种穿越苦痛的巍峨――”,写出了对地域和命运的深思与认同。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诗人的宿命,因此他在《歌唱》中写道:“一个反复歌唱的人又忆起遥远的故乡/那里炊烟浮动/泥筑的房舍被牲畜之声蒙住/黄土蜿蜒藏着千年的张望”。当然故乡也有让人疼痛的时候,因此带来追问与反思:“我想把所有岩石高擎成闪烁的灯盏/让光芒覆盖往事让山的疼痛/进入我们坚守年年的饥渴……”(《在群山之上》)诗人与地域的喜忧恩怨,便构成了敏锐深沉、意蕴悠远的地域诗歌。在审美生成上,姚辉的诗注重感情与理智的互渗交融,注重地域性和现代性完美契合,因而诗意隽永,境界辽阔,风格沉稳,其诗歌品质较一般地域诗歌要高出一筹。

喻子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散文诗集《孤独的太阳》悄入诗坛,获全国“骏马奖”后才渐渐为人所知。耿林莽评论其早期的作品时说:“以一种孤傲、坚韧和孕于其中的对于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沉思,为我们提供了充满激情、力度和现代气质的新型散文诗。”其实,这也是基于地域、民族、历史、文化之上的人类反思与生命关注的作品。新世纪以后,以《南长城》、《喀斯特之诗》和《河山系列》为代表,转向地域性诗歌写作,力求使现代诗注入厚重的人文内涵和原始诗性,其中代表地域文化含义的核心意象“石头”,从当初一直贯穿到现在,成为喻子涵诗歌中具有生命感和象征性力量的符号。

赵俊涛入选的是一组反映地域风情、风物、风景、风俗的诗歌,地域色彩明显,并予以现代性、当下性观照。从创作手法上看,这组作品是他的散文诗集《阳光的碎片》的延续与发展,当然力度有所不及。《阳光的碎片》虽然是一个具有多元性内涵的诗歌文本,但地域性特征也十分突出,它以洪荒宇宙、烈火飓风、大漠极地、战马铠甲、界碑墓志、岩画死湖、疆场远征、山地厚土、石头沼泽、山民纤夫作为写作对象,以一种粗犷宏阔的气概统摄天地万物,以一种大恨大爱的胸怀舒卷古朴情感,提供给人无尽的想象和思想情感的升华。

空空、王鹏翔、鲁弘阿立,他们是贵州西部的多情歌者和地域诗歌写作的代表诗人。空空善于将地域性意象作现代性转换,将悠悠的乡情、严肃的民族精神和心中的理想锤炼成诗意;尤其是他的新诗集《人之高原》,将地域风情、民族风俗、寓言传说以及民间生存境况融入当下的情思,写得大气磅礴、摇曳多姿。王鹏翔入选的几章散文诗,以土地为背景,通过历史遗物叙写土地经历的沧桑以及大地上发生的悲壮故事;以风景名胜为抒写对象,揭示自然与人生关系,写出了地域的灵动与色彩。鲁弘阿立的诗,有着浓厚的人类学背景,他写祖宗开疆拓土、苦难与迁徙,写边缘民族繁衍生息及其心路历程,展示了一个民族的强大生命力和厚重的历史感;他的诗歌意象纷呈而野味十足,充满激情、率性与浩气,通过土地、洋芋、荞麦、火焰、炊烟、瓦板屋、图腾柱、雄鹰、族徽、节日、仪式等极富地域特征和象征意义的若干物象的陈列,传达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个性,并使诗的意境深邃悠远。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喻子涵、陈春琼、王鹏翔是用散文诗的形式来表现地域的,其实,姚辉、赵俊涛、空空、鲁弘阿立也写过不少散文诗,只不过收入本书的是他们的分行诗。这就给人以启示,不管什么诗歌类型,只要得体,就不会影响地域性诗歌的抒写与表达,同时这也恰恰体现地域性诗歌写作的包容性、灵活性与多样性。

此外,让人遗憾的是,提倡并实践地域诗歌写作的黔南地域的一批诗人的作品没有收入本书,如梦亦非、黄漠沙、湄子、熊盛荣等人的作品。他们倡导“厚重大气,有本土特征,神性和人性、经验、体验和超验能够合一,属于有根性写作、可持续性写作,气象大、格调高”的西部地域诗歌理念,并付诸创作实践,成为贵州地域诗歌创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引起关注。

四、后现作注重诗歌品位的提升

中国后现代诗歌起源于“朦胧诗”后的“第三代”诗歌实验,到2000年“下半身”诗歌团体诞生发展至高

峰。后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是:主体消失,深度消失,历史感消失,个性消失,无中心意义,无完整结构,提倡更开放自由的诗歌形式;创作上强调直接性、即时性和表演效果,无须预定设想,追随多变的想象力进行自发的随机写作;语言以日常口语和民间俚语入诗,喜欢语言游戏与语言实验;风格上有散文化、叙事化、非诗化倾向,打破诗美与诗丑、结构与非结构、神圣与世俗的界限,揉不调和的因素于一体,追求文本原创和生理心理的欲望,注重在场表达的“快乐”。后现代诗歌这种无确定的内涵和意义,强调此时此刻的感觉和兴趣,甚至把肉身和本能欲望当作写作资源,而把知识、文化、诗意、抒情、哲理等所有诗歌传统一网打尽,这就带来了太多的质疑和争议,无助于诗歌建设和优秀诗歌文本的产生。当然,后现代诗歌提出对陈规陋习的反叛,对文本的原创,吸纳多种维度、声音和价值体系,超越“抒情诗的绝境”,解放诗歌语言,拓宽诗歌书写题材,冲破写作惯性和陈旧方式,强调民间立场和独立品质,解除等级制度,以推举新人为己任,等等,又增强了诗歌创作的活力,具有它的先进性和存在合理性。

贵州的后现代诗歌创作,由于不处于后现代诗歌运动中心,加上地域、民族、经济、文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心理、性格等因素制约,因而总体来看热情不是很高、规模不是很大;同时,贵州的现代性和民族地域性诗歌的创作仍占主体地位,在被遮盖的情况下,后现代诗歌创作场子不大、势头不旺。因此,贵州的“后现代”诗歌特征不明显,“先锋”不彻底,还保留一些“前现代”的创作方式。并且,在不断的质疑和反思中,放弃后现代诗歌的一些极端主张,转而注重诗意、品味、语言等审美内质和外观的构建,注重艺术的相对恒定性和诗歌文本建设,这样就形成了贵州特色的后现代诗歌。

在《诗歌精选》中,收入了钟硕、邓红(青石的小城)、季节、末未、朵孩、非飞马、任敬伟、王兴伟、贺建飞等诗人的作品。他们的诗具有后现代倾向,然而他们吸收了“后现代”和“现代”诗歌中的优秀品质,便成为贵州新世纪诗歌中具有特殊味道的作品。

女诗人钟硕,相对来说,是后现代诗歌写作较为明显者,成就也较突出。她的诗歌追求当下性和平民化,提倡日常和随意写作,大量运用口语和生活语言,主张消除构思与技术痕迹。但同时她又提出“人本主义关怀与真实”,追求“智性与感性都在场”。因而她的诗,与严格意义上的后现代诗歌是有本质区别的。当然,追溯她的诗歌创作源头,一方面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女性主义诗歌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黑色意识”创作;另一方面又有“下半身”的影子,从女性意识转为对人体自身的观照。因此,她的诗歌题材带有明显的性别痕迹。但是,作为对“女性意识”、“下半身”、“后现代”有着清醒认识并持独立见解的诗人,她坚称“对口语风格的诗歌及种种所谓的先锋、试验和探索持有足够的尊重”,但又“对某些与之有关的伪命题和噱头、炒作,以及平面化、口水化的泛滥保持一贯的距离”,提出要“有效摆脱口水化的泛滥”,让诗歌“回到人性,回到存在的本真,回到当下”。所以她的诗,口语气息很浓,日常性的语感和场面比较突出,但又充满人文关怀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实际上她已超越了“女性意识”,超越了“下半身”和“后现代”。她没有放弃对诗意的追求,没有放弃对价值的思考,也没有放弃对语言精准的把握,因而成为后现代诗歌中保持诗歌艺术纯正的少数者,使她的诗歌比受到置疑而影响渐弱的“后现代”要走得更远。

另外两个女诗人邓红、季节,其诗的风格与钟硕有些近似,善于从女性视角写作,但女性意识和后现代诗风要稍淡一些。虽然在题材的平民化、生活化,语言的口语化、随意化,情感的零度化等方面,有后现代的影子,但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入诗,物我互为观照,重感悟、重哲理,增加象征效果和寓言色彩,因而也是吸收了后现代和现代诗中的优秀成分,成为比较新异、独特的诗歌。

“印江四诗人”之一的末未,收入本书的诗来自他的第二本诗集《似悟非悟》。他的第一本诗集叫《后现代的香蕉》,受后现代诗风影响较大;而《似悟非悟》则向现代禅诗方向发展,在真与幻之间、醒与醉之间、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他体悟着人们未能体悟的事象。末未的诗,是他基于对后现代诗潮的认识而创作的,注重在场即兴写作和生活语言表达,诗句信手拈来而又具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但从题材选取和内涵表现来看,似乎都摆脱不了乡土情怀和地域因素。因此他的诗是在吸收了后现代创作技巧和选题的现代性审思之后,从而创造出的具有自己个性的诗歌。他的诗注重意象的萃取和诗意的提炼,语言幽默并富有感染力,善于制造悬念,哲思性也较强,而且富有乡土情怀、人生意味、命运思考。这就完全融合了现代诗和后现代诗的优势,外观上适合于后现代诗歌讲究感性的、享受的阅读口味,而内容又不失现代性诗歌的内涵融注与个性张扬,应该说这是先锋诗歌的成功探索。同一地区的朵孩、非飞马、任敬伟,受末未影响驰骋在贵州诗坛。朵孩的诗注重情节和叙事,注重对话和倾诉,注重生活细节的观察并构成对时代的反讽,注重口语运用并富于动感和形象化;非飞马、任敬伟的诗,善于关注当下,注重意象和象征。但他们的诗,内涵稍显单调,功力弱于末未。

王兴伟和贺建飞,也有后现作倾向。他们的诗,看似无意义,但诗的意义出没在字里行间,在阅读体验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意义的存在。

由此看来,后现代诗歌有它的弊端,但也有它的积极意义。如果年轻诗人能像以上诗人一样,敢于去探索与实践,敢于去质疑和创新,就能创立自己的诗歌天地。

五、坚持古典主义写作并获得当代

性超越

这里说的古典主义,是指诗歌创作的一种风格和方法,十七世纪盛行于欧洲,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被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人提倡并推向,至九十年代在“纯文学”呼声中再度掀起古典主义诗歌创作热。古典主义诗歌的特征表现在遵循古典诗歌美学传统,注重情感纯净、意境优美、想象丰富、风格清新、格调典雅,语言上要求准确、精练、华丽,结构要求精致,强调诗、画、乐、舞的完美统一,在思想倾向、诗歌意象、美学追求及语言特色等方面突出古典情怀和唯美趣味。

古典主义诗歌的创作方法一直延续至今,它本是诗人基本的创作方法,但由于五花八门的现代、后现代诗歌使人们厌倦,于是古典主义诗歌反而使人青睐,不仅有一批人坚持写作,而且也有一定数量的读者。在这本《诗歌精选》中,禄琴、罗莲、伍小华、施波等诗人就采用的是古典主义诗歌的创作方法。

彝族女诗人禄琴的诗,善于表达小资时代的日常生活及高雅情趣,如《品茗》中写道:“玻璃杯握在手中,那念佛经的女子/及手中念珠,让喧嚣静止下来/风拂过,光线变暗”,当然这也是对生活的敏捷感悟和一种心情的细腻表达。她的诗注重意象的提取和诗意的营造,如“有静心的女子拈花一笑”,“清露在红尘中绽开”,“听清晨鸟语鸣啭”,“只一低头,石缝里的小花就开了”,“美好的面容带着迷惘的微笑”,等等,清新优雅,明朗简洁,充满浓厚的古典美,读后给人以纯净、安宁的感觉。禄琴出版过《面向阳光》、《三色梦境》等诗集,他把这种写作优势曾用于民族地域题材,抒写彝家风情,探寻生命奥秘,张扬民族之魂,在彝人诗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罗莲的诗取材于佛教体验,以佛教文化作为写作背景,这本身就充满古典色彩。在她的诗中常见各种花的意象――莲、梅、菊、桃、桔、水仙、昙花、草莓、樱花等,充满清雅的古典情趣。她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感悟比较细敏,试图把心性融入自然,又从自然中找到自己的心性,从而达到一种禅悟。这种禅悟,既是人生的,又是诗歌的,使古典诗歌美学在她这里得到弘扬和延伸。“我将从花朵即将消失的地方/把她带回来/……把身边相仿的花朵一一点燃”(《我将再次亲近这些花朵》),诗情细腻,诗意凝练,意象鲜明,安宁纯净的禅意使诗歌富有空灵色彩。“我听见人群内心隐秘的花朵/在秋风上粲然开放/简单而不重复……金子般干净”(《手执莲花的女子》)。她反复描写花朵,以花喻人,表达一种高洁清贵的人格寄托和超凡脱俗的理想追求。罗莲出版有诗集《另一种禅悟》,我想,她的悟,既包括对自然、生命的悟,也包括对古典诗歌精神的悟。这种悟,既使人生境界得到超越,体现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也使诗歌创作走出狭隘境况,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层次的文化特征。

伍小华善于写作清新简洁的抒情小品,并赋予一定的寓意和哲理;施波的诗以理想和爱情为抒写对象,讲究韵律和节奏,诗意浓郁,格调典雅。他们的诗写得比较纯粹,富有古典主义的诗美特征。

以上是我对新世纪以来贵州诗歌创作状况所进行的粗略评析。当然,未收入《诗歌精选》的诗人诗作还有很多,据我目力所及还有哑默、吴若海、隐石、彭澎、王家洋、陈灼、郑望春、冉光跃、郭思思、吴国清、冰木草、吴英文、拾荒者、庞非、惠子、罗树、宋冬游、刘馨泉、哑木、马也、马晓鸣、姜静玮、朱良德、杨光焕、刘燕成、朱朝访、陆大庆、曾雁平、张野等,包括前面提到的梦亦非、黄漠沙、湄子、熊盛荣,他们都是新世纪贵州诗歌创作的主干力量。

如果要说贵州诗歌存在的问题,从更宽远的视野来看,存在着五个方面的缺失:一是个人化的小情小调较多,缺少大气和风骨;二是疏离社会生活,缺少强烈的现实关注、生存思考与人文关怀;三是题材陈旧、写法雷同,缺少艺术探索和创新;四是受平面写作、随意写作的误导,缺少深度体验和思想深度;五是存在零散写作和隐态写作,忽略交流和地域文化的挖掘与整合,未能形成“贵州气派”和“贵州风格”。

不过,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更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改善,需要整个文化氛围的形成。同时这里必须要指出的是,诗歌的发展不好说问题。从文学发展的角度和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看,不是我说的问题就是问题,我现在指出的问题说不定它本身就存在问题,或许它甚至是以后诗歌发展的障碍。因为诗歌始终走在文学艺术的前面,我们要善于看清事物发展的一面,相信它发展的一面,那么也就要有热情和良好心态鼓励新生事物的成长。当然,艺术的本质是不能忽视的,诗歌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始终要保持它的独立形态和艺术特征,不能因为“先锋”和“主义”把它毁灭掉。新的文化思潮再怎么消解诗歌元素,也不能把诗这种艺术类型本身消解掉了。诗都不存在了,还有什么诗先锋、诗革命呢?

因此,作为艺术前卫的诗人,要有两个意识:一是自省,二是自觉。“自省”是自我反思,自我清理,自我输血,自我整合。“自觉”是需要保持清醒和独立,需要具有现实批判的勇气和自觉,其目的是自觉维护和捍卫诗歌精神。虽然诗歌不再是神话,但诗歌随时都有可能产生神话。可是,随波逐流产生不了神话,自我放纵也产生不了神话,降格以求更产生不了神话。时代千变万变,诗歌千变万变,但是艺术良知和诗歌本质始终不变。只有始终把握诗歌精神,才能使贵州诗歌走向健康大道。

春天的现代诗范文6

一、瞄准时代,关注热点

“文章合为时而著”,只有敏感地抓住时代的脉搏,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才有可能驾驭材料。如十召开,提出了要建成小康社会的构想,围绕这个主题让同学们分析建成小康社会现实性与可能性。有位学生就写了他身边的故事来加以说明,很有现实意义。

该同学选取了三个片断说明了我们祖国的变化:

片断1:电视——昨天的叹息。在这个故事里,他讲了那台老式电视机了,三天两头“发脾气”,要么不听使唤,要么干脆罢工,有时还飘起漫天雪花,发出不满的“哧哧”声。可不,有天晚上,我们一家正兴致勃勃地看“快乐驿站”,屏幕突然一下子黑了,机身还冒出了火花……爸爸抽着闷烟,眼睛死死盯着那台彻底“死去”的电视。我知道,他是在为钱发愁,一台新电视要花不少钱呢!

片断2:电脑——今天的欢笑。星期天回家,一台崭新的“清华同方”立在桌上,这可把我乐坏了,我摸摸鼠标,又摸摸屏幕,高兴得直喊:“太好了!太好了!我可以上网了,我可以查资料了!”一天晚饭桌上,爸爸破例打开了一瓶红葡萄酒,笑眯眯地倒了一杯,神秘地说:“小雨,我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你猜猜看,是什么?”爸爸美美地呷了一口酒,神采飞扬地说:“你老爸在网上做成了一笔大买卖。”

片断3:新房——明天的希望。爸爸请来邻村的一位大学生,为我们家设计新房。我的眼前仿佛矗立起一座漂亮的白色楼房,阳台上,鲜花怒放,洒满阳光。这是梦吗?美好的明天已经向我发出了盛情邀请……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把自己的直接经历和见闻,家事、国事通过观察聚焦时代,这样写作时才容易找到与当今时代的结合点。提倡学生从电视和影视作品中去了解充满时代气息的素材,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观察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

二、独辟蹊径,凝练语言

如果文章主题一般化,不新颖,大家都雷同,就难以写出好文章,所以立意要新颖。立意的独创性并非凭空而来,也不可随意杜撰。它来自于生活。学生平时应注意观察和体验周围的生活。

如:初中课本中有许多现代诗,学了现代诗以后,根据我班情况,我让学生分析在现代诗的一些特点后试着自己去创作现代诗,有的同学独辟蹊径,写出了与众不同的诗来。

如吴同学的《春雨沙沙》中的部分内容:“小燕子,剪一把,/剪得桃花满天笑,/剪碎雪花春雨下,/沙沙沙,沙沙沙,/淋醒春姑娘小脑瓜。/春姑娘,垂钓线,/它把小草钓地面,/大地绿,花儿艳,/剪去寒冬迎春天。”

“学而不思则罔”,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认识到新的东西,领略到新的含义,写文章就能出新意。要在观察和研究生活现象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要在生活的激流中汲取新思想,获得新感受,可以将这些想法通过小诗来表达,语言更加凝练。

三、力求深刻,入木三分

我们要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本质,思考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东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并给人以启迪。要深入思考,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只有发掘深刻的意蕴和哲理,才能具有充满震撼人心的力量;许多人的写作经验告诉我们:主题的提炼过程,应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显微镜和望远镜深入“开发”和“挖掘”出事物所蕴涵的本质的意义,这样才能“凿开顽璞,方始见玉”,写出主题深刻、入木三分的文章。

如:李同学写的《穿越蓝天》片断:

开头:寂静的夜,我凝视着家乡的天,数着上空的星,回忆着港城的昨天,品味今日,憧憬未来。

中间:一条条大路,宽敞明亮,笔直地伸向前方,伸向富裕生活的希望。而原来狭窄拥挤的街道,没了;肮脏污浊的路面,消失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像利剑刺破苍穹,高高地挺起骄傲的胸膛。而过去低矮破旧的院落,没了;黑暗狭窄的平房,消失了。

家乡的夜晚,是灯的海洋:高楼上闪烁着七彩霓虹,家乡河飘动着彩色光带,马路上流淌着灯的河流,窗口里荡漾着光的温馨。这样的夜晚,多么宁静而祥和。

……

昨天,你是否还记得,你的家,穿过千万条小巷,你是否还记得,你的家,只有简陋的厨房,你是否还记得,你的家……回顾过去,成就斐然;展望未来,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任重而道远。

结尾:我的家乡,是我温暖的爱的被窝,那属于我的一角天空,依旧是我的天堂,回忆的天堂,它依旧是我心的归宿,我的家,我记忆里永远的家乡,我内心深处暖暖的情意。

立意关乎文章水平,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找准事物的特征。记叙文要有健康的思想,议论的文章要有正确的观点,写文章要有深度,尽量不要重复别人说的话,要力求深刻,入木三分。

四、横向拓展,柳暗花明

为了形成新颖的立意,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横向拓展,发现新意。《爱莲说》就是一个横向拓展的好例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是莲花,作者拓展到洁身自好的君子,让文章“柳暗花明”。运用类比联想横向拓展,关键是由某种生活现象与感悟,联系现实生活做多角度的联想类比,然后从各种启迪中选择新颖而富有时代气息的立意。

如张同学写的《幸福是什么?》,他先从“我的幸福是妈妈的怀抱……大地的幸福来自灿烂的花朵……天空的幸福来自如雪的白云……幸福是来自心灵中脉脉的温情……”几个方面展开,最后写道:“幸福照亮了我的人生。让我的人生拥有如水月华。穿越时间与光阴,幸福永远是最真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