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标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闻稿标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闻稿标题

新闻稿标题范文1

关键词 新课标;教学;效果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近来老感觉自己的一片苦心学生未必就懂;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备写教案,未必就值得,关于诸如此类问题,提出来和同行探讨。

问题一: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才有效果?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尽管很多时候绞尽脑汁、煞费苦心,精心设计,希望能取得好的效果,但是又往往“热脸贴个冷屁股”,学生并不买账。究其原因,是教师的前期设计缺乏对学生心理认知、心理需求的研究,一厢情愿的成分过多,付出多、收效少,是必然的。教育教学的成功首先来自于对教育规律的遵循,今后要多学习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多基于对学生心理的准确把握和分析进行教育教学预设,才可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

问题二:全面详实的教案究竟值不值得提倡?以前有这样一种认识,就是课前尤其是上公开课前的教案设计,一定要充分详实,甚至把学生出现的错误都写好,并想好应对方法。本人曾是这类教案设计的实践者,并一直引以为自豪。那么,这种做法到底值不值得提倡呢?经过学习和思考,我认识到一种教案形式直接决定了其教学方式。预设过多的教案设计,可能会产生以下弊端:

首先,预设过分会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现实的课堂中,遇到学生答不上来或答错的情况,很多老师就会根据事先预设想尽办法把学生引导到老师的预设答案中,并美其名曰是点拨能力的体现。但是这种教学做法实质上依然是围绕着教师如何教展开的,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种预设过分是一种貌似民主的灌输式教育。虽然教学中教师也可能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但因为教师是学生发言直接的、绝对的评判者,所以学生常常不是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而是在猜测教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会越来越淡薄,分析能力会越来越浅薄。

其次,预设过分会障碍教师的专业发展。注重预设的课堂有时会给人一种“作戏”的感觉,学生似乎都被提前训练成了群众演员。还记得多年前,去市素质教育大赛现场听的一节课,教师刚抛出一个问题,一名学生就踊跃回答,而且回答得相当圆满,定睛一看,学生是照着贴在书上的答案念的。类似这样的现象在很多教学比赛和公开课上层出不穷,实在令人很无奈。其实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提高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教师自身,正所谓“教学相长”。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是提高教师能力,或是激发教师教育智慧的很好的契机。课前备课中的预设过多,就很容易造成教师眼中只有预设目标,而忽视了自身能力的发挥和提升。久而久之,如果课堂中真的出现了超出预设的突发事件,教师就会手足无措。

其实一堂真正的好课,一定是以对学生的研究为设计原则,是开放的,是多元的,是生成的,是尊重并允许学生阐述错误观点的,是教师发自内心与学生探讨和分享学习成果的课。 问题三:高中语文课到底怎么教?连续在高三实践了三年,一个最大的发现是,高三的课比高一高二好教。因为进入高三,师生每天面对的都是应试的东西,实事求是讲,这张高考考卷很大程度上可以依靠技巧、套路解决大部分问题,但这些终归是皮毛的东西,一张语文卷想得低分不容易,但是要想拿高分恐怕单纯靠技巧、套路也是实现不了的。这就需要学生凭借语文功底和文学素养来实现。而高一高二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这些做起来并不容易。进入高三,学生会暴露出很多能力上的问题,诸如,正确分析、合理理解、准确概括、恰当表达等等。那么,学生的这些能力来自于哪里,个人认为来自于学生的一定量的阅读和独立的思考习惯。基于此,今后的语文课要在这两方面下功夫,原来的语文教学模式必须改。

问题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新闻稿标题范文2

一、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探寻语文魅力

在新课程的教学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如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分析文章的独到之处,增进对同类文章的理解。以《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三篇文章为例,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在作者遭遇贬谪、仕途不顺时所作,作者在文章中都没有提到自己遭贬谪,都把自己的不得志寄寓于山水之中,有着同样的豁达。然而三篇同样都是借景抒情的文章,对景物的描写却是各有侧重,《岳阳楼记》写相反相成的自然美景,《记承天寺夜游》则通过对月光形成的物影的描写,用影子来衬托月光的皎洁,《醉翁亭记》则表现风光秀美,与民同乐。语文教学中要寻找新角度,创新思路,篇目越经典越不容易发现新的教学角度,然而从另辟蹊径的新角度讲解,却能给经典篇目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孔乙己》一文大部分教师对其讲解都是抓住“笑”,其实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不难发现,可以分析“半”,孔乙己说话半懂半不懂、做事做一半、被打断腿成为半个人、死后留下了一半的账等等。通过新的教学角度,逐步深入地分析孔乙己,体会其人性中可悲的一面,挖掘其思想灵魂,让学生对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能有更深刻的把握。

二、培养学生学会品位语文情感

每篇文章都有作者情感的蕴含,我们要体会其中的情感,需要深入背景慢慢品味。古人云:“入境始于亲。”要想更近距离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世界,就必须先让学生身入其境,如此才能激发他们对于文本的求知欲。为了使得学生能够进入文本意境中,教师首先得自己理解作品的意境并且挖掘其深邃之处,运用一切因素为学生塑造出一个良好的意境,诱发其内心的情感世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散文及诗歌中那些难以理解的、超时空的、极其细腻的部分表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充分通透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揣摩当时作者的内心情感。无论是一个生动的故事、一副简单的图画,抑或是一件真实的物品等等都能在不同层次和角度上给学生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并引其进入到一个心旷神怡的曼妙境界,促进他们对于作品内容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

三、构建高效教学,有效引导学生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构建和谐高效的对话教学方式,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教师要处于师生对话中的平等首席。比如,在一次课上一位教师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有效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优美的意境,感悟作者高洁的志趣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又让学生从网上下载相关信息,进行辩论等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学生独立的学习意识。在语文对话教学中,师生是头羊和羊群的关系,教师应当如同篮球队的场上队长,既是队员中平等的伙伴,又起着独特的引导、调控作用,是师生对话中的引导者,师生在教学中的平等有助于营造民主和谐、真诚互信的课堂氛围。过分强调老师的“伙伴”身份而不敢讲解、分析、训练,其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审美愉悦的获得只能是水中捞月。在学生和老师的对话中,教师不是观众和信口开河的评说者。在对话之始,教师要提供背景材料等必要的课程资源,预设能帮助其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的启发性话题;在“对话”中要像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积极介入,巧妙地化解“对话”中的卡壳、冷场、分歧、跑题,应该尊重和倾听学生的发言;还要帮助他们梳理思路、修正错误。当然,教师的点拨要点到为止,切忌越俎代庖,更不能回到“满堂灌”的老路上去。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新闻稿标题范文3

关键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新课改的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举措。教学质量被视为教师的生命,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新课标,优化教学策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呢?

1.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学是师生信息、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围绕着教学课题进行互动。假如学生在课堂上内心感到很紧张,就会思维僵化,缺少学习的主动性,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就不高。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总是担心学生不认真听讲,怕他们学习不认真,总是压着他们听课、做笔记,使学生像接受知识的容器,坐在课堂上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得很被动,不能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也不会自主学习。根据新课改精神,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学生学会的作用远不如教他们会学习,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才能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形成终身再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亲近学生,与学生平等地相处,有了问题就一起探索,一起讨论,做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与合作者,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平时要放下架子,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学生的好朋友,这样,学生会更加爱戴老师,有什么问题就会主动地与老师交流,愿意听老师的话,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事实表明,学习是一项思维性很强的活动,学生的思维也只有在轻松的环境里才能活起来,那种严肃过度的课堂,学生的思维常常被束缚,思考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学效率很难提高。

2.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学生才有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有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从而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就不会把学习当成苦差事,而是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去做。因此,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的激发,要重视课堂的导入。良好的开端等于是成功的一半,假如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开始阶段就感兴趣,那么,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会明显的好。因此,在进行教学导入的时候,要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比如,在进行《黄山奇松》的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你们去过黄山吗?黄山上的奇松、怪石是什么样子的呢?”接着,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黄山风景的视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被激发了,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了。

3.备课要关注学生

备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是进行文本的设计,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不多。有时候,老师也会针对学生备课,但很少真正地关注学生的成长,主要是分析学生的学情,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知识、技能灌输给学生。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的学习能力与素质得到同步的提高。比如,在进行《草船借箭》教学备课时,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设计阅读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感知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备课的时候,要设计好问题,利用问题做导向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如,文中是怎样说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逐渐理解全文,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4.教学要体现师生合作

教师要改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这样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比如,在进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时,要把学生的默读、朗读以及多媒体视频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这篇课文不仅讲述了德国的风景与民俗,还蕴含了生活的哲理,只有让学生通过阅读才能慢慢地体会出来。假如教师包办学生的学习,利用讲解的方法,是无法让学生得到真情感受的。

总之,要想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立足新课标,在新课改精神的引领下,优化教学设计,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抓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踏踏实实地做好课堂教学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新闻稿标题范文4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是很重视培养和训练语感能力的。贯彻新课标和传统教学并不矛盾,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把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视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新课标已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提出来。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面对全体学生,让他们把课堂作为自己活动的平台.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自我组织作用主要表现在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驾驭课堂的艺术.善于因势利导.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为使学生会学习的过程,以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一、兴趣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教学能刺激学生积极去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参与实践的能力。现代初中生,充满活力,涉猎面也广,思想活跃,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因此,对初中生语文兴趣的激发是一重要的工作,它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2.魅力激趣法新课标中提到“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素养”。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被教师所忽视。而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喜欢哪位老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他(她)所教的那门课,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给他们留下的印象。

二、让学生自由发展自己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针对不同个体。语文科具有独特的T具性、基础性及人文特征,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意教育艺术的科学性。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方式方法,使课堂教学讲科学、高质量地良性运行,从而综合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等个性品质:要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挖掘个性发展的渠道:要强化写作训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要丰富课外生活,让学生自由发展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因材施教。

三、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要创设学习情境。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是教师培养出来的。培养学生评论家的眼光,学生才会质疑。目前课堂形成封闭式、接受式和分析式等陈旧教法的原阂,一是学生长期受传统语文教法的束缚,没有养成课堂积极主动、大胆质疑的习惯:二是有的老师本想引导学生思考质疑,但做起来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方法失去信心。

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的是着手培养学生评论家的眼光,学生才会质疑。明白了这一点,既能摆正教材的位置.又能确立自己的位置.范文不过是个例子罢了。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发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四、培养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懂得)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恩,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

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的学生,也要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

五、善于架梯。展现过程

所渭“架梯”,指的是教师要积极、有效地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乐学教育”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分析学生回答的思维出发点.然后相机引导。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比如阅读教学要重视通过变式训练来抓语言理解、积累、运用.引导学生不断向新思维广度发展。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发展相结合。展现训练过程。教师要加强反馈与校正。教师自始至终要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进行监控、调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仔细认真地听,不仅要评价内容是否正确、完整,而且要注意语言是否规范,有无语病。为展现训练过程.教师应保证学生的思考时间和训练时间。

六、注重教学方法。指导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双边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I.日J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不可或缺的闪素,在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语文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单一的教学方法只能遏制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七、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新闻稿标题范文5

一、挖掘优势,提高实效

1.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多媒体教学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在愉快的状态下感知意,领悟理,利于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课堂气氛和谐愉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动探究精神。

如在讲授《长江三峡》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对三峡产生具体可感的形象,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以“我眼中的三峡”为线索,收集有关三峡的图片,然后将学生从不同角度收集的三峡图片整理制成幻灯片。教师准备介绍三峡的视频,并配以绘声绘色的朗读,课堂上,随着画面的不断转换,展现给学生的有远景,有近景,还有特写,这样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对三峡的特点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轻松地感知了课文内容,使干巴巴的课文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说明的顺序也逐渐变得明朗,学生的兴趣很自然被激发起来,从而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增进交流,实现合作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来进行合作学习和协同作业,从而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在讲授《滕王阁序》一文时,利用多媒体和校园网络建立“滕王阁”网页,搜集有关滕王阁的图片,知道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的杰出代表,象征着中国五千年积淀的文化、艺术和传统。还让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王勃的文字材料,了解有关《滕王阁序》的一些小故事和写作背景,以及有关文章字词句的内容。

3.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多媒体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设置教学情景,营造和谐而精彩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得到优化。如在讲授《春江花月夜》这一课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教学情景。在通读诗文之后,一曲古筝《春江花月夜》在教室里响起,随着典雅、流畅的音乐声,屏幕上出现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清新画面,声画将学生导入了一种新鲜而又充满情感的氛围,然后是配乐朗诵诗文,这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对全文进行了赏析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两个话题:一是谈谈自己对故乡春天月夜的一些印象。二是在这样的月夜你会有怎样的思绪。在通过激烈的讨论后,以一曲徐小凤的《明月千里寄相思》结束本节课,歌词“人隔千里路悠悠,未曾遥问星已稀,请明月带问候,思念的人儿泪长流”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对学习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以境燃情,以情入境,从而使枯燥的学习变得人性化、情感化,使语文课堂更为精彩。

二、分清利弊,合理使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客观地分析,它还只能是语文教学的辅助工具,在进行多媒体演示教学时,必须注意多媒体演示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运用的过程中要认清利弊,抓住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抓住时机,合理使用

多媒体使用要符合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在一堂课中是否要使用多媒体,应该如何使用,这是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确定。千万不要像有的教师,只要一备课就上网找课件,盲目照搬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课件与所教授内容相脱节。还有的教师单纯为了课堂热闹,搞成了“满堂放”的状况,在教授内容时不讲解,不引导,一味向学生播放影像与音乐,忘记了教师作为合作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其结果是热热闹闹一节课,课后学生毫无收获,结果是学生对课文不能进行很好的领悟与把握。

2.尊重个性,灵活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是需要艺术的,语文课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丰富内涵不是几张图片、几段视频、几首歌曲能解决的,而感受语文内涵必须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和富含情感的教学方式。如果课件运用或者制作不恰当,会影响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制约学生的想象力和多向性,从而使学生个性发展受到约束,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相悖的。

新闻稿标题范文6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在一次次的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中表明,大学生已成为一个心理弱势群体,一个又一个的血一样的教训,在不断的告诫我们,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

1 、大学生的适应问题

环境适应问题:刚入校的新生,他们离开家乡和父母需要独立生活,但又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各种角色的转换以及学习要求的改变,都会使新生入校后出现各种不适应问题,如不能及时跟他们进行心理沟通和疏导,很容易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其次是毕业生问题,毕业生即将离校,离校前会出现对应聘单位的恐慌,对社会需求人才的恐慌,主要表现在将要踏入社会前的各种不安,各种不知所措,对将要从事的工作彷徨,同学离别造成的伤感等等。

生活适应问题: 对大多数新生来说,第一次离开家乡和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 。大部分学生最开始都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进入大学之前的生活主要是家庭生活,未离开父母家长的关怀;由于风土人情,饮食习惯的改变,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某些生活及身体不适感。这种不适应容易引发新生对身体健康的担忧。此外,90 年以后出生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强烈,适应能力差,他们在家中过惯了舒适生活,自理能力差。离开了父母的照顾,部分学生生活上不能自理,表现为:部分学生没有住校经历,不能很好处理与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习惯了事事父母照顾的生活,认为学校生活太苦、集体宿舍没有独立的空间、寝室阴暗老旧等无法适应。这种生活环境的改变,对他们是一次严重的考验。

学习问题: 学习上的压力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重要。一是不思进取、厌学严重。高职生自身学习基础不稳定不牢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积累断层,学习困难,加上学生自己约束力不强,随着学习知识面的扩大,很多学生无法很好的融入学习中去,导致渐渐的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厌学情绪严重,时间长了学习主动性降低。二是没有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多数高职生是因为没有考上如意的本科院校而选择了高职院校,加上对自己选择的专业不感兴趣或了解甚少、学习只是敷衍了事,混日子成了他们的日常习惯。一部分来对自己的专业不够热爱,使得他们长期处于抑郁之中;课程内容复杂,学习的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专升本所带来的压力等等,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疾病。

2 、人际关系造成的心理问题

进入大学前,多数学生没有过过真正的集体生活,从未考虑过处理人际关系问题。进入大学后,新生首先会面对新的老师、同学,还有复杂的宿舍关系。在新的环境下,他们希望得到认可、融入大学生活、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当对方没有第一时间给予回馈后,他们往往就会产生负面情绪,不能正常沟通与交流,严重影响同学、老师等之间的关系,导致人际关系无法很好处理与适应。

人际关系交往中,有的同学性格内向,心理打不开,不善与人交往,本想与人建立友好关系,但往往结果不善其美,经常埋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受自己,产生较大的负面情绪,导致自己不愿与人交流,时间长了,会造成人际关系不协调,精神压力过大,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职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发展看似成熟其实并不成熟,心理状态极其敏感懦弱。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处理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不够成熟,再加上长期生活中教育缺失,这样就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设置了一些障碍,不能够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记得我班一名来自枣庄的女生,进入大学后自己独来独往,从来不与班级同学相处,宿舍人多次跟她沟通交流她都不会敞开心扉的与人交谈,经过我多次跟她谈心,发现这个女孩说话时很胆怯,沟通时都有戒备心理,问一句答一句,自己从来不去主动跟您多说一句话,根据这种情况,我及时跟她家人取得联系,了解了学生的情况,从小就是村里的唯一一个女孩,一直都是独来独往,家里还有个一个弟弟体弱多病,父母过多的照顾弟弟而忽略了对她的成长,导致她对父母也有很大的意见,觉得父母偏爱弟弟不爱她,父母对她的关注太少,村里也没有跟她一起成长的小伙伴,导致这个女孩也不接受别人对她的关心和爱护。了解这种情况后,我跟父母双管齐下,从她的内心深处出发,打开她的心扉,多次找她谈心,多关心她的成长、学习、生活,宿舍舍友也一次次不厌其烦的跟她沟通,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她现在已经能在宿舍里很愉快的跟舍友谈心聊天,父母一次次的电话关怀也觉得她比以前开朗了很多。

4 、就业压力问题

就业问题是当今大学生最关心的主要问题,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大,就业前景不景气,大学生无法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学生就业压力大,主要是择业方向、家庭经济条件、择偶选择、专升本等事件的冲突。这些问题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失去安全感,随之产生许多心理问题。面对就业压力的过度紧张,始终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没有自信心。但很多学生在白我认识上存在误区与不足,一是过度负面地评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好,什么都比别人差,觉得自己毫无是处,总想着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怎么办,从而导致出现心理障碍。

5 、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气氛和谐关系着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困难家庭、单亲家庭问题等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不当也会给一些自私、任性的学生带来不好的负面影响。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形成一些错误行为,而这些错误行为则有可能会养成许多不良习性,进而引发心理疾病。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需要解决的对策

1 、学生自身提高。一是进入学校后要有一个正确的职业指导规划,规划好自己在学校里要做什么,学什么,怎么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要有一个明确的职业方向,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积极向上的学习,和同学们愉快的相处。当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找自己的家长、老师、好朋友倾诉,及时帮助他们解开困惑;积极参加学院里的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塑造自己。

2 、家庭的努力与配合。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孩子成长的观念、要科学的、理性的对待自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打开生活中的困惑,要让孩子有正确的责任感、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去锻炼自己。

3 、学校的努力与配合。学校是学生成才的关键,一个学生能否在学校中更好的成长成才,顺利毕业,找到好的企业,是学校培养的重点。首先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们敞开心扉的畅谈自己,过程中老师要侧重点的去关注心理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其次要帮助学生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端正思想,让他们知道来大学的目的是干什么,想干什么,怎么干好,尽快的让他们融入的大学生活中去;建立好贫困生扶贫体系,积极的帮助贫困生走出困境,多帮他们去争取一些奖助学金来帮助他们能顺利的完成学业;加强就业心理指导工作,督促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帮助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单位供他们去选择,有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

结束语:由于市场竞争力加剧、生活节奏加快等众多因素使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情感、就业的压力,如果这种压力不能得到及时引导沟通,会影响学生成才甚至会造成学生的心理扭曲使学生前途毁于一旦。所以如何使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辞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