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1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处置我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依法规范的应急处置体系,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有效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山东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区应急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
Ⅰ级(特别重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全区甚至全市、全省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省、市、区各级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区域内各方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事件。
Ⅱ级(重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全区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全市、全区和相关单位力量和资源进行联合处置的紧急事件。
Ⅲ级(较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辖区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较多部门、办(镇)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处置的紧急事件。
Ⅳ级(一般):是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只需要调度较少部门或办(镇)的力量和资源就能够处置的事件。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指导预防和处置发生在我区行政区域内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五)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增强居安思危的意识,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2.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科学决策、防灾救灾和恢复重建体系。加强公共安全的科学研究,组织攻关,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报告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
3.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分级设定和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处置主体和处置责任。
4.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坚持条块结合、资源共享,利用社会资源,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建立健全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形成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合力。
(六)应急预案体系
全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区总体应急预案。区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区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由区政府制定,报市政府备案。
2.专项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区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各自职责,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是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装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各项应急处理措施的具体化。专项预案是区政府总体预案的组成部分。
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2
关键词:突发性灾难事件;公益性出版;传播
一、引 言
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拉开了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大幕。该方案的具体落实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根据“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提出了对实行事业体制的公益性出版单位和转企改制的经营性出版单位的改革目标和根本任务[1]。它要求实行事业体制的出版单位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益性出版服务,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出版需求。在突发性灾难事件中,我国公益性出版的功能和作用得到了最大规模的体现。本文截取5.12汶川大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这两个时间节点,着重分析突发性灾难事件中的公益性出版,并就我国公益性的发展路径与困局破解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二、关于公益性出版
何为公益性出版?业界对此并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定义。有研究人员认为,公益性出版至少要具有以下两个性质:
1.它是由合法的出版机构自身出资或其他组织资助进行的,且不以营利为目标的出版行为。
2.它的传播应具有有益的社会效益[2]。也有研究人员认为,公益性出版物有两个要求,一是内容健康,为党和政府、广大读者所需要,主要体现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服务民生等方面;二是免费或低价提供给读者[3]。笔者认为,公益出版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它由政府或者非营利性机构向社会提供一种公共服务,以满足公众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和谐发展为目标。公益性出版的基本目标是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共同文化需要而提供基本的出版物和出版服务,因此,公益性出版物的生产和出版服务提供不以营利为目的。在某些情况下,社会成员在享用公益性出版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时是无偿的,如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
当前,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版单位已经逐步走向市场化、企业化道路,在转企改制后所面临的强大生存压力下,不少出版社对公益性出版日渐淡漠,承担社会公益出版的责任也逐步削弱。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2006年,中央率先确定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和中国藏学出版社四家出版社为公益性出版单位,突出强化公益性出版职能。
三、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公益出版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如何满足公民最大限度的知情权,如何在第一时间给公民提供灾难逃生和震后自救的相关信息,公益性出版作为一种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文化事业职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截取了2008年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两个时间节点,这一时期我国公益性出版在传播地震灾后重建信息,分析文学纪实类、灾难知识类和心里辅导类等公益性出版物出版情况。
汶川地震期间,我国出版界和各级出版人在抗震救灾行动中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心血,一大批公益性出版物纷纷出版。其中,人民文学出版社《有爱相伴—致2008汶川》、新华出版社《中国汶川抗震救灾纪实》、上海文艺出版社《与汶川人民同在》、上海大学出版社《生死不离—汶川抗震救灾纪实》、四川文艺出版社《我们在一起—四川汶川大地震纪实》等文学纪实类作品纷纷运往灾区,给灾区人民带来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各出版社的抗争纪实书籍大多是免费运往灾区,其余都进行义卖活动,并将这部分收益捐赠给灾区人民。如何进行灾后的救助?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抗震救灾自助手册》并将首印2万册全部捐献给灾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地震灾害自救互救防疫》,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地震灾区卫生防病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抗震减灾急救手册》,地震出版社出版了《地震来了怎么办》,这些图书在第一时间送往灾区,同时也给普通社会公众上了一堂生动的防灾救灾课。在心理辅导方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灾后心理援助100问》,三联书店出版《心理救援》,天地出版社出版《震后儿童心理救助手册》等[4]。毋庸置疑,这一大批公益性出版物的出版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短时间内集中大批优质的出版资源,对于灾区群众的地震救助和心理辅导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青海玉树地震期间,由于玉树地区的藏族同胞所占比例很大,这些藏族群众讲康巴方言,所以民族出版社充分利用民族文字出版的行业优势,积极响应新闻出版总署号召,迅速行动,尽全力为灾区同胞提供智力支援,一批藏文版及藏汉对照版抗震救灾出版物火速出版。地震当天,民族出版社立刻行动起来,紧急调拨藏文版《急症与意外伤害救治问答》等4种藏文图书,火速送往玉树地震灾区。地震和灾后援助期间,民族出版社通过与人民军医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科普出版社等多家专业出版社合作,翻译出版了一批科学、实用的藏汉对照版及藏文版抗震救灾图书,内容涉及避灾防灾知识、灾后传染病防治、震后心灵抚慰等多个方面。这其中,民族出版社与人民军医出版社合作,翻译出版了藏汉对照版《灾后传染病防控须知》手册,以帮助灾区同胞抵御高原震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疫病蔓延等情况。民族出版社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了藏汉对照版图书《玉树——我们与你们在一起》。接力出版社为汶川地震中的少年儿童打造了一本心理疏导、心灵抚慰指导的高品质彩绘读本《抱抱你 抱抱我》[5]。
四、从突发公共事件看公益性出版的发展与困局
在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各级出版机构发挥自身的职能需要,公益性出版在满足广大受众的知情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版物信息传播的功能等方面,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益性出版产品成为出版显性产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
转贴于 近年来,我国为公益性出版的发展也创造出得天独厚的条件,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各项出版基金,给予公益性出版资金上的支持,作为公益出版传播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少数民族出版“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在保障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出版发展模式往往体现出巨大的向心力,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集聚大量的优质出版资源,发挥出巨大的传播效益。但是,这毕竟不是公益性出版的一个常态模式,就长期而言,国家给予公益出版的资金投入仍然太少,投入渠道也过于狭窄;公益性出版主要集中于政府的组织行为,规模较小,导致公益性出版的传播效果也较弱;当前,尚且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公益性出版的法律法规,虽然政府出台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但其在内容上对于公益性出版的鼓励条款还尚不明确。
此外,公益性出版机构的运作模式也比较模糊,虽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了对实行事业体制的公益性出版单位和转企改制的经营性出版单位的改革目标和根本任务,明确规定了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和藏学出版社和盲文出版社四家出版机构为公益性出版机构,但是诸如民族出版社和盲文出版社因为受众面很狭窄,如果没有国家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很难最大化地发挥公益性出版机构的传播效益。
五、我国公益性出版的未来走向
我国公益性出版未来的发展,要加快助推社会公共服务的发展,紧紧抓住国家对新闻出版事业投入的契机,借助数字出版技术的革新与改进打造服务社会公众的公益性出版传播平台[6]。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意识形态安全、抢险救灾、重大疫情病情、突发事件等公益和产品的扶持力度,可以用项目支持的方式进行;要以政府采购方式扩大公益和产品的受众面。如大型的政治类出版物,各类政治学习材料、宣传读物等可以用政府采购的形式,让出版社得到一定的补偿。对某些需要特定推广的公益和产品,如《中国家庭应急手册》、《农家书屋管理员实用手册》等,可采用政府加工订货形式,低价出售或免费向公众赠送[7]。
其次,各级出版社要紧抓政策先机,积极促进公益性出版事业的发展。要积极政府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结合我国公益性出版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的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各项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国家出版基金、民文出版专项基金、农家书屋工程专项基金、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等。
再次,要发挥各自在专业领域的特色,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强化服务,努力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方略。要根据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公益性出版要改变过去选题较为宽泛、重点不够突出的业务方向,加强公益性读物的选题、策划、出版和发行,为构建我国公共出版服务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重点加强以网络出版为代表的数字化出版工作,整合各种公益性出版资源,努力打造一个协作和资源共享的公益性出版传播平台,形成一个立体化的公益性出版服务体系。让高新技术支持的公益性出版传播及早走进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进一步推动公益性出版传播向纵深领域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闻出版总署出台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实施方案[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6-08-01.
[2] 王炎龙,易薇.公益性出版发展研究[J].新闻界,2011(1).
[3] 黄书元.加大对公益出版的支持[EB/OL].人民网,2012-03-10.
[4] 王炎龙,易薇.公益性出版发展研究[J].新闻界,2011(1).
[5] 用知识凝聚力量 以图书抚慰伤痛[N].中国民族报,2010-05-07.
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3
1 资料与方法
1.1 应急预案的要素齐全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参考国外预案制定法规,如美国的《州公共卫生法案》、《州紧急事件卫生授权法案》,结合我区基层卫生防疫机构的情况,对我中心制定的38个应急预案内容的完整性进行分析。依据拟定的标准,预案中应包括介绍、总则(总体目标、工作原则、编织依据和适用范围)、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应急处置操作流程、具体责任方、后期处置(事件解除与应急措施效果评估)、后勤保障措施(物资储备、技术储备、人员储备)、预案管理与更新、附件(包括应急人员通讯录等)9个大方面,15个小方面。
1.2 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在对历年我区突发事件发生率了解的基础上,对发生率较高的3种事件进行了预案的应急演练。演练采取桌面模拟的形式进行,内容涉及不明原因肺炎、食源性疾病及急性职业中毒相关事件的接报后处置、个人防护等应急处置程序。在应急预案演练后,针对预案的实施效果以及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对其可操作性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应急预案的基本特征
2.1.2 预案分级 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以及反应级别,预案可分为县(区)级、地市级、省级和国家级4类。按照这种分类标准,我中心的38项预案属于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其所针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局限于一个区内,凭借该县(区)的力量能够将其控制。
2.1.3 预案种类 按预案的适用对象范围进行分类,应急预案可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预案。按照这种标准,我中心的38项预案中包括1项综合预案,37项专项预案;按所针对突发事件的种类的不同,37项单项预案包含20个传染病预案,9个与环境职业相关的预案,5个消毒预案,3个检验相关的预案。
2.2 应急预案内容齐全性
大部分预案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要素缺失,且缺失情况不容乐观。38个预案中均有应急处置操作流程,而预案管理与更新部分有缺失。缺失较多的项目是应急措施效果评估,有34个,占总预案数的89.5%;其次为人员储备缺失,有33个,占86.8%;适用范围缺失的有31个,占81.6%。在15项内容中,有10项内容缺失率达到一半以上。38个预案的内容缺失情况见表1。
2.3 应急预案可操作性
目前很多文献中都提到采用演练的方式来评估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2,3]。这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4],同时能找出预案的不足,为应急预案的改进与完善提出建议,使之在突发事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本次整个演练过程中,演练人员基本完成了各自的应急演练任务,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根据参演人员和专家评估小组的反馈,总结出预案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2.3.1 预案中对事故现场情景考虑不全面 预案中对事故现场情景设置过于简单,不够全面,没有考虑到突发事件的不确定因素。应急预案应对的是非常规的紧急情况,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事先难以预料。因此对事故现场正确全面的考虑是预案制定的关键环节之一。如果在预案制定时,未能对事故现场的各种情景考虑周到,就会使得应急现场的操作出现困难,对平时的应急救援训练工作的指导意义也就不强。
2.3.2 预案中对具体操作内容的规定不够详细
预案大多是原则性的条款,内容不详细,仅以简单的条条框框为主,难于实际操作。部分预案仅是以上级部门或其他部门应急预案为模板,作了一些改动,未能把握该类突发事件预案的核心内容和注意事项。对于各种类型事件特征性的操作步骤一笔简单带过,细节没有详细而具体的内容,这对于有经验的应急人员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新人或临时的操作人员来说就显得指导性不强,给实际操作来困难。
2.3.3 预案的指导性没有充分发挥 在演练中,存在着应急人员普遍不参照预案而是凭自己的经验执行操作步骤的现象。比如在演练过程中,需要联系时大部分演练人员凭借自己的记忆、手机中的储存信息来进行联系,而不是查找附件中的通讯录。目前疾病变化速度很快,同时新的情况又不断出现,仅凭经验作出判断和执行操作,有时会导致严重的错误。这同时也反映出工作人员对预案编制的认识不足,把应急预案视为领导布置的任务,没有充分的理解和领会预案的重要作用。因此,其在演练中的指导作用难以发挥,导致某些步骤缺失,执行不到位,甚至错误实施。
3 讨论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者方案[5],同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是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突发事件预警、预测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保障[6]。为完善我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高我中心及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预案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下述意见与建议。
3.1 完整预案应有项目
预案制定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预案内容的构成要素。一份完整的应急预案包括主体部分和附件部分。应急预案的主体部分应根据相关法规标准,同时考虑预案的不同类型,以及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容。应急预案的附件部分应提供与主体部分相对应的相关附属资料,不应有遗漏,如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等资料性内容。如果主体中提到的要素没有具体的附件作支撑,会影响预案的可操作性。此外,应急预案还应配有封面和目次,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每一章的编号等内容。
3.2 细化具体操作步骤
对具体操作步骤有了详细的规定,预案在实施中才会有可操作性。而要制订出一个可操作性强、切合实际的应急预案,必须对该类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因此预案编制人员首先应通过搜集本单位( 系统) 技术资料或国内外该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资料,以及调查研究,对该类事件的情况以及操作流程中的细节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其次,对于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预案,可结合单位中各部门和科室的职能分工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派,尽可能保证每个成员所承担编制的应急预案类型与其日常工作职能保持一致,充分利用其对日常工作中细节的熟悉程度以及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使得预案有关现场操作的内容能更具体,更符合实际情况需要。
3.3 充分考虑突发事件中的不确定性环节
实际现场因素通常非常复杂,尽管应急预案在制定过程中对事件发展过程和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假设,但不可能与事件实际发展状况完全相符。因此通过实际演练,就能暴露出预案中未能涉及的情况,对现有预案的处置方法进行改进,尽力涵盖现场的各种情况。同时在预案的制定过程中,必须根据已有经验、以往案例等资料对事件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地考虑,充分考虑到具体应急处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此外,每个人在制定预案过程中,思维都会受到自己所学专业的限制,对其他的突况就难以考虑周全。因此,一个预案的制定应集合多位工作人员的意见,用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丰富和完善预案内容。
3.4 提高相关人员对预案的认识和应用意识
坚持不懈地对预案的重要性进行宣传教育, 让工作人员能更好地重视和领会应急预案内容,提高其应用预案的意识,强化工作人员对突发事件的灵活应对和处理能力。其次可以把应急预案纳入考核体系,把应急预案纳入考核内容[7],有助于从思想上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应重视演练,增加应急演练的真实性、随机性和突发性,能促进人员对预案内容的了解,以及对预案的重视程度。
3.5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管理工作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涉及面广,同时已制定预案也可能存在各种问题, 加强对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务院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视,每年都将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实施培训及演练列入其年度工作计划。只有加强各级政府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真正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要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保持预案的持续改进并及时更新,提出预案的实施、维护、培训和演练计划,为预案的有效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参考文献
[1]龚卫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评估及预警警示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14(6):41-43.
[2]刘功智,刘铁民.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J].劳动保护,2004,4:25-26.
[3]Ramabrahmam BV,Swaminathan G.Disaster management plan for chemical process industries.Case study:investigation of release of chlorine to atmosphere[J].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2005,13(1):57-62.
[4]李亦纲,尹光辉,黄建发,等.应急演练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应急救援,2007,3:33-34.
[5]计雷.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邸泽青.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400.
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4
为了有效预防和消除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现结合我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人社局辖区范围内所涉及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救治和应急处理工作。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成立预防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人社局局长)
副组长:(人社局副局长)
成员:(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
主要负责信息的收集和保存,参与控制,及时将事件情况向上级报告。
三、预案的应急准备
(一)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内容:包括突发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组成和相关职责,突发性事件的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理、包括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的储备与调度,以及法律责任等。
(二)做好传染病预防和其他公共卫生工作,防范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三)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监测和预警工作,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设备,提高救治能力,充分做好应急准备。
四、责任报告人与报告程序
责任报告人:每位在岗职工均为责任报告人,谁发现谁都有义务及时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不得瞒报、谎报和迟报。
报告程序:即可向市疾控中心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为:发生事件的详细地址、时间、人员伤亡情况,属中毒事件应说明中毒后的主要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原因等。并协助即赶赴现场调查核实。
以下几种情况为报告内容:
1.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性事件,不可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5、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突发性事件的隐患,有权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情况。
五、应急处理
(一)领导小组接到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应及时报告上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
(二)应急议案的启动,领导小组必须报请上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批准。
(三)应急议案启动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启动必要的应急措施。
(四)应急议案启动后,应根据议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统一指挥,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通盘考虑应急处理的技术工作。
(五)领导小组有权紧急调集人员、运用储备物资、相关设施、设备,报请上一级政府批准后,对人员进行疏散或隔离,依法对传染病疫区进行封锁。
(六)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在处理突发性卫生事件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予配合,不得拒绝。
(七)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镇政府应组织力量,团结协件,配合做好各项工作。
六、法律责任
(一)各单位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职责,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或对突发性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报请上级有关部门,区别不同情节,予以处分,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在突发事性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隐瞒、缓报或谎报,阻碍应急处理人员执行职务或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散布谣言,哄抬物价,欺骗消费者,扰乱社会秩序,市场秩序的,由公安机关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和传染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卫生主管部门或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时,应予以配合。
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5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相关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2004--2008年报告的台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04--2008年台州市及所辖9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资料。
1.2分级分类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类标准参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1.3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报告与分级情况
2004--2008年共收到9个县(市、区)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7起,报告病例3762人,死亡6人。其中一般事件报告76起,占总起数的87.36%,报告病例3507人,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3.22%;较大事件6起,占总数的6.90%,报告病例233例,占总病例数的6.19%;未分级的5起,病例22人,分别占总起数、总病例数的5.75%、0.58%(表1)。
2.2地区分布
各县(市、区)均有报告,报告最多的是椒江区,共18起(20.69%),报告最少的是仙居县,仅2起(2.29%)。东南沿海3县市报告29起,占总起数的33.33%。报告病例1146例,罹患率为3.89%。市内3区报告34起,占总数的39.08%,发病1358例,罹患率为0.62%。西北山区3县市报告24起,占27.59%,发病1258例,罹患率为0.09%。三区域间罹患率差异十分明显。
2.3时间分布
2004--2008年各年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分别占总起数的33.33%、10.34%、29.89%、21.84%和4.60%(表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上看发生高峰为3-6月,占总起数的60.92%,各年2月份没有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月份除2006年外也未报告,基本上与学校的寒假、暑假时间相一致(表2)。
2.4发生场所和人群发病情况
87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生在学校、幼托机构的57起,占总起数的65.52%,各类学生发病2880人,罹患率为4.57%,幼托儿童发病70人,罹患率为13.21%,乡中学、小学发生起数占学校、幼托机构总起数的70.18%(40/57)。呼吸道传染病占乡中、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80.00%(32/40),传染病事件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82.46%(47/57)。农村居民发生17起,占总起数的19.54%,报告病例548例,罹患率为O.05%;城关居民发生5起,占总起数的5.75%,报告病例111例,罹患率为0.05%;农村、城镇中肠道传染病占72.72%(16/22)。厂矿工人发生8起,占总起数的9.20%,发病153例,罹患率为O.12%。各人群罹患率有明显的差异。
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别及病种
甲类传染病6起均为霍乱疫情;乙类传染病17起中,伤寒副伤寒12起,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麻疹各1起;丙类传染病中流行性腮腺炎12起,流行性感冒8起,风疹3起,其他感染性腹泻1起;其他传染病中水痘18起,病毒性脑炎2起,合胞病毒肺炎1起。甲乙类传统病中肠道传染病占86.95%;丙类传染病中呼吸道传染病占95.83%;其他传染病基本上为呼吸道传染病。8起食物中毒中,动物性的、植物性的各1起,不明的、其他的各3起(表3)。
2.6死亡分析
87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死亡6例,76件一般事件无死亡病例,6起较大事件死亡4例,5起未分级死亡2例。6例死亡病例中,2005年椒江不明原因食物中毒事件死亡1例,2006年黄岩硫化氢中毒事件死亡3例,2007年温岭大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天台石梁出血热病人各死亡1例。
3 讨论
5年发生的87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以一般事件为主,占总起数的87.36%,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3.22%,与广西南宁报道基本一致。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负责规定,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县(市、区)级负责调查处理。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尤其是加强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要从体制、机制、法制和预案四个方面,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专项预案,建立应急保障机制,设立应急专项经费,对应急处置专业人员进行相关理论的培训,并定期演练,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传染病爆发疫情,占总起数的78.16%(68/87),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85.62%(3221/3762),和北京市、湖南衡阳市和本省瑞安市报道相一致。甲乙类传染病中肠道传染病占86.95%.丙类传染病中呼吸道传染病占95.83%,其他传染病基本上为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爆发疫情是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成因,传染病仍是全球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和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挑战。
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6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调查兰州大学和甘肃中医学院09级的学生500人,共9个专业,回收问卷470份,最终保留有效问卷451份,有效率为90.20%。
(二)研究工具。采用医学生应急能力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学生应急能力评估、医学生突发事件现状、医学生对应急能力教育政策评估三部分。
(三)数据处理。采用Epidat 3.1录入,spss 16.0处理数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医学生突发事件认知及应急能力自评
1、调查结果显示,有37.69%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对自己的影响程度一般,仅有45.45%认为影响程度在较大以上,另有16.85%认为较小或无影响。
2、有28.16%自评对突发事件的了解程度为一般(了解的比较少),60.53%自评对突发事件比较了解,另有10.86%认为自己对突发事件非常了解。
3、对于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41.68%认为自己能力在比较强以上,能够大部分或全部自己解决,有16.19%认为自己的应急能力比较弱或弱,只有小部分认为不能自己解决。
(二)医学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现状
1、在自评可以正确处理的突发事件中,出血事件能处理的人最多,达68.51%。能处理骨折、昏迷、气道梗阻的人分别只占19.51%、16.41%、9.53%。
2、只有8.65%的被调查者认真留意过宿舍里的灭火器类型及其使用方法,51.45%不曾留意或者认为使用时再看也不迟。
3、有34.81%的被调查者不清楚哪些灭火器不能用来扑灭初起火灾。
4、当人群突然开始惊慌跑动时,有228人会随着人群方向加快速度,并观察情况,占50.55%;另有183人会停下来观察情况,40人会快速跑到人群的最前方。
(三)医学生对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教育的看法及意向
1、对于突发事件的宣传方式,教育类电视、参观科普教育类基地、讲座、有奖竞答等形式受到欢迎,分别占42.57%、36.36%、35.25%、31.26%。
2、有45.84%认为出现自救能力低的原因是因为灾害离我们很远,不必杞人忧天,另有30.23%和22.06%认为是由于没机会接受这方面训练和社会、学校不够重视。
3、有86%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学校很有必要开设自然灾害教育选修课的必要。
三、讨论和建议
(一)医学生忧患意识低,医学生应急能力需提高
本次调查表明,医学生对自己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自评很高,但是实际能力薄弱,对于灭火器类型使用方法及人群骚乱等基本常识掌握程度不很令人满意,有一半左右的人注意过宿舍的灭火器的使用。另外,有45.84%的被调查者认为灾害离自己很远,甚至存在被调查者认为灭火器等应急器材使用时再看也不迟。医学生的忧患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作为医学生,对于脚腕拉伤、骨折、出血、触电、食物中毒、烧伤等急救能力相对不足,而且煤气中毒、气道梗阻、昏迷等危重体征急救方法掌握更加不足,关于急救能力医学生应该进一步加强,才能做好未来现场医疗急救人员的优秀生力军。
(二)当前高校灾害教育有一定收效,教育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教育方式应趋于多样化
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对于医学生的应急能力教育起到了一定收效,但是仍不能满足学生的应急知识需求,86%的同学认为目前学校在不影响其学习的情况下,很有必要开设自然灾害的选修课,而对于突发事件的期望宣传方式的选择中,则展现出了多样化,教育类电视、参观科普教育类基地、讲座、有奖竞答等形式均受到被调查者的普遍欢迎,提示我们以后对于灾害教育的方式应趋于多样化。在灾害教育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