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公共事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突发性公共事件

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1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处置我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依法规范的应急处置体系,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有效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山东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区应急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

Ⅰ级(特别重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全区甚至全市、全省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省、市、区各级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区域内各方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事件。

Ⅱ级(重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全区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全市、全区和相关单位力量和资源进行联合处置的紧急事件。

Ⅲ级(较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辖区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较多部门、办(镇)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处置的紧急事件。

Ⅳ级(一般):是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只需要调度较少部门或办(镇)的力量和资源就能够处置的事件。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指导预防和处置发生在我区行政区域内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五)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增强居安思危的意识,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2.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科学决策、防灾救灾和恢复重建体系。加强公共安全的科学研究,组织攻关,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报告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

3.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分级设定和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处置主体和处置责任。

4.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坚持条块结合、资源共享,利用社会资源,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建立健全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形成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合力。

(六)应急预案体系

全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区总体应急预案。区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区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由区政府制定,报市政府备案。

2.专项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区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各自职责,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是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装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各项应急处理措施的具体化。专项预案是区政府总体预案的组成部分。

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2

关键词:突发性灾难事件;公益性出版;传播

一、引 言

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拉开了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大幕。该方案的具体落实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根据“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提出了对实行事业体制的公益性出版单位和转企改制的经营性出版单位的改革目标和根本任务[1]。它要求实行事业体制的出版单位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益性出版服务,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出版需求。在突发性灾难事件中,我国公益性出版的功能和作用得到了最大规模的体现。本文截取5.12汶川大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这两个时间节点,着重分析突发性灾难事件中的公益性出版,并就我国公益性的发展路径与困局破解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二、关于公益性出版

何为公益性出版?业界对此并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定义。有研究人员认为,公益性出版至少要具有以下两个性质:

1.它是由合法的出版机构自身出资或其他组织资助进行的,且不以营利为目标的出版行为。

2.它的传播应具有有益的社会效益[2]。也有研究人员认为,公益性出版物有两个要求,一是内容健康,为党和政府、广大读者所需要,主要体现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服务民生等方面;二是免费或低价提供给读者[3]。笔者认为,公益出版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它由政府或者非营利性机构向社会提供一种公共服务,以满足公众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和谐发展为目标。公益性出版的基本目标是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共同文化需要而提供基本的出版物和出版服务,因此,公益性出版物的生产和出版服务提供不以营利为目的。在某些情况下,社会成员在享用公益性出版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时是无偿的,如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

当前,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版单位已经逐步走向市场化、企业化道路,在转企改制后所面临的强大生存压力下,不少出版社对公益性出版日渐淡漠,承担社会公益出版的责任也逐步削弱。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2006年,中央率先确定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和中国藏学出版社四家出版社为公益性出版单位,突出强化公益性出版职能。

三、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公益出版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如何满足公民最大限度的知情权,如何在第一时间给公民提供灾难逃生和震后自救的相关信息,公益性出版作为一种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文化事业职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截取了2008年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两个时间节点,这一时期我国公益性出版在传播地震灾后重建信息,分析文学纪实类、灾难知识类和心里辅导类等公益性出版物出版情况。

汶川地震期间,我国出版界和各级出版人在抗震救灾行动中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心血,一大批公益性出版物纷纷出版。其中,人民文学出版社《有爱相伴—致2008汶川》、新华出版社《中国汶川抗震救灾纪实》、上海文艺出版社《与汶川人民同在》、上海大学出版社《生死不离—汶川抗震救灾纪实》、四川文艺出版社《我们在一起—四川汶川大地震纪实》等文学纪实类作品纷纷运往灾区,给灾区人民带来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各出版社的抗争纪实书籍大多是免费运往灾区,其余都进行义卖活动,并将这部分收益捐赠给灾区人民。如何进行灾后的救助?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抗震救灾自助手册》并将首印2万册全部捐献给灾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地震灾害自救互救防疫》,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地震灾区卫生防病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抗震减灾急救手册》,地震出版社出版了《地震来了怎么办》,这些图书在第一时间送往灾区,同时也给普通社会公众上了一堂生动的防灾救灾课。在心理辅导方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灾后心理援助100问》,三联书店出版《心理救援》,天地出版社出版《震后儿童心理救助手册》等[4]。毋庸置疑,这一大批公益性出版物的出版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短时间内集中大批优质的出版资源,对于灾区群众的地震救助和心理辅导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青海玉树地震期间,由于玉树地区的藏族同胞所占比例很大,这些藏族群众讲康巴方言,所以民族出版社充分利用民族文字出版的行业优势,积极响应新闻出版总署号召,迅速行动,尽全力为灾区同胞提供智力支援,一批藏文版及藏汉对照版抗震救灾出版物火速出版。地震当天,民族出版社立刻行动起来,紧急调拨藏文版《急症与意外伤害救治问答》等4种藏文图书,火速送往玉树地震灾区。地震和灾后援助期间,民族出版社通过与人民军医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科普出版社等多家专业出版社合作,翻译出版了一批科学、实用的藏汉对照版及藏文版抗震救灾图书,内容涉及避灾防灾知识、灾后传染病防治、震后心灵抚慰等多个方面。这其中,民族出版社与人民军医出版社合作,翻译出版了藏汉对照版《灾后传染病防控须知》手册,以帮助灾区同胞抵御高原震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疫病蔓延等情况。民族出版社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了藏汉对照版图书《玉树——我们与你们在一起》。接力出版社为汶川地震中的少年儿童打造了一本心理疏导、心灵抚慰指导的高品质彩绘读本《抱抱你 抱抱我》[5]。

四、从突发公共事件看公益性出版的发展与困局

在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各级出版机构发挥自身的职能需要,公益性出版在满足广大受众的知情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版物信息传播的功能等方面,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益性出版产品成为出版显性产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

转贴于 近年来,我国为公益性出版的发展也创造出得天独厚的条件,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各项出版基金,给予公益性出版资金上的支持,作为公益出版传播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少数民族出版“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在保障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出版发展模式往往体现出巨大的向心力,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集聚大量的优质出版资源,发挥出巨大的传播效益。但是,这毕竟不是公益性出版的一个常态模式,就长期而言,国家给予公益出版的资金投入仍然太少,投入渠道也过于狭窄;公益性出版主要集中于政府的组织行为,规模较小,导致公益性出版的传播效果也较弱;当前,尚且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公益性出版的法律法规,虽然政府出台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但其在内容上对于公益性出版的鼓励条款还尚不明确。

此外,公益性出版机构的运作模式也比较模糊,虽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了对实行事业体制的公益性出版单位和转企改制的经营性出版单位的改革目标和根本任务,明确规定了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和藏学出版社和盲文出版社四家出版机构为公益性出版机构,但是诸如民族出版社和盲文出版社因为受众面很狭窄,如果没有国家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很难最大化地发挥公益性出版机构的传播效益。

五、我国公益性出版的未来走向

我国公益性出版未来的发展,要加快助推社会公共服务的发展,紧紧抓住国家对新闻出版事业投入的契机,借助数字出版技术的革新与改进打造服务社会公众的公益性出版传播平台[6]。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意识形态安全、抢险救灾、重大疫情病情、突发事件等公益和产品的扶持力度,可以用项目支持的方式进行;要以政府采购方式扩大公益和产品的受众面。如大型的政治类出版物,各类政治学习材料、宣传读物等可以用政府采购的形式,让出版社得到一定的补偿。对某些需要特定推广的公益和产品,如《中国家庭应急手册》、《农家书屋管理员实用手册》等,可采用政府加工订货形式,低价出售或免费向公众赠送[7]。

其次,各级出版社要紧抓政策先机,积极促进公益性出版事业的发展。要积极政府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结合我国公益性出版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的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各项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国家出版基金、民文出版专项基金、农家书屋工程专项基金、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等。

再次,要发挥各自在专业领域的特色,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强化服务,努力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方略。要根据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公益性出版要改变过去选题较为宽泛、重点不够突出的业务方向,加强公益性读物的选题、策划、出版和发行,为构建我国公共出版服务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重点加强以网络出版为代表的数字化出版工作,整合各种公益性出版资源,努力打造一个协作和资源共享的公益性出版传播平台,形成一个立体化的公益性出版服务体系。让高新技术支持的公益性出版传播及早走进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进一步推动公益性出版传播向纵深领域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闻出版总署出台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实施方案[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6-08-01.

[2] 王炎龙,易薇.公益性出版发展研究[J].新闻界,2011(1).

[3] 黄书元.加大对公益出版的支持[EB/OL].人民网,2012-03-10.

[4] 王炎龙,易薇.公益性出版发展研究[J].新闻界,2011(1).

[5] 用知识凝聚力量 以图书抚慰伤痛[N].中国民族报,2010-05-07.

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3

1 资料与方法

1.1 应急预案的要素齐全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参考国外预案制定法规,如美国的《州公共卫生法案》、《州紧急事件卫生授权法案》,结合我区基层卫生防疫机构的情况,对我中心制定的38个应急预案内容的完整性进行分析。依据拟定的标准,预案中应包括介绍、总则(总体目标、工作原则、编织依据和适用范围)、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应急处置操作流程、具体责任方、后期处置(事件解除与应急措施效果评估)、后勤保障措施(物资储备、技术储备、人员储备)、预案管理与更新、附件(包括应急人员通讯录等)9个大方面,15个小方面。

1.2 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在对历年我区突发事件发生率了解的基础上,对发生率较高的3种事件进行了预案的应急演练。演练采取桌面模拟的形式进行,内容涉及不明原因肺炎、食源性疾病及急性职业中毒相关事件的接报后处置、个人防护等应急处置程序。在应急预案演练后,针对预案的实施效果以及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对其可操作性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应急预案的基本特征

2.1.2 预案分级 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以及反应级别,预案可分为县(区)级、地市级、省级和国家级4类。按照这种分类标准,我中心的38项预案属于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其所针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局限于一个区内,凭借该县(区)的力量能够将其控制。

2.1.3 预案种类 按预案的适用对象范围进行分类,应急预案可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预案。按照这种标准,我中心的38项预案中包括1项综合预案,37项专项预案;按所针对突发事件的种类的不同,37项单项预案包含20个传染病预案,9个与环境职业相关的预案,5个消毒预案,3个检验相关的预案。

2.2 应急预案内容齐全性

大部分预案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要素缺失,且缺失情况不容乐观。38个预案中均有应急处置操作流程,而预案管理与更新部分有缺失。缺失较多的项目是应急措施效果评估,有34个,占总预案数的89.5%;其次为人员储备缺失,有33个,占86.8%;适用范围缺失的有31个,占81.6%。在15项内容中,有10项内容缺失率达到一半以上。38个预案的内容缺失情况见表1。

2.3 应急预案可操作性

目前很多文献中都提到采用演练的方式来评估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2,3]。这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4],同时能找出预案的不足,为应急预案的改进与完善提出建议,使之在突发事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本次整个演练过程中,演练人员基本完成了各自的应急演练任务,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根据参演人员和专家评估小组的反馈,总结出预案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2.3.1 预案中对事故现场情景考虑不全面 预案中对事故现场情景设置过于简单,不够全面,没有考虑到突发事件的不确定因素。应急预案应对的是非常规的紧急情况,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事先难以预料。因此对事故现场正确全面的考虑是预案制定的关键环节之一。如果在预案制定时,未能对事故现场的各种情景考虑周到,就会使得应急现场的操作出现困难,对平时的应急救援训练工作的指导意义也就不强。

2.3.2 预案中对具体操作内容的规定不够详细

预案大多是原则性的条款,内容不详细,仅以简单的条条框框为主,难于实际操作。部分预案仅是以上级部门或其他部门应急预案为模板,作了一些改动,未能把握该类突发事件预案的核心内容和注意事项。对于各种类型事件特征性的操作步骤一笔简单带过,细节没有详细而具体的内容,这对于有经验的应急人员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新人或临时的操作人员来说就显得指导性不强,给实际操作来困难。

2.3.3 预案的指导性没有充分发挥 在演练中,存在着应急人员普遍不参照预案而是凭自己的经验执行操作步骤的现象。比如在演练过程中,需要联系时大部分演练人员凭借自己的记忆、手机中的储存信息来进行联系,而不是查找附件中的通讯录。目前疾病变化速度很快,同时新的情况又不断出现,仅凭经验作出判断和执行操作,有时会导致严重的错误。这同时也反映出工作人员对预案编制的认识不足,把应急预案视为领导布置的任务,没有充分的理解和领会预案的重要作用。因此,其在演练中的指导作用难以发挥,导致某些步骤缺失,执行不到位,甚至错误实施。

3 讨论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者方案[5],同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是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突发事件预警、预测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保障[6]。为完善我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高我中心及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预案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下述意见与建议。

3.1 完整预案应有项目

预案制定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预案内容的构成要素。一份完整的应急预案包括主体部分和附件部分。应急预案的主体部分应根据相关法规标准,同时考虑预案的不同类型,以及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容。应急预案的附件部分应提供与主体部分相对应的相关附属资料,不应有遗漏,如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等资料性内容。如果主体中提到的要素没有具体的附件作支撑,会影响预案的可操作性。此外,应急预案还应配有封面和目次,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每一章的编号等内容。

3.2 细化具体操作步骤

对具体操作步骤有了详细的规定,预案在实施中才会有可操作性。而要制订出一个可操作性强、切合实际的应急预案,必须对该类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因此预案编制人员首先应通过搜集本单位( 系统) 技术资料或国内外该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资料,以及调查研究,对该类事件的情况以及操作流程中的细节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其次,对于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预案,可结合单位中各部门和科室的职能分工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派,尽可能保证每个成员所承担编制的应急预案类型与其日常工作职能保持一致,充分利用其对日常工作中细节的熟悉程度以及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使得预案有关现场操作的内容能更具体,更符合实际情况需要。

3.3 充分考虑突发事件中的不确定性环节

实际现场因素通常非常复杂,尽管应急预案在制定过程中对事件发展过程和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假设,但不可能与事件实际发展状况完全相符。因此通过实际演练,就能暴露出预案中未能涉及的情况,对现有预案的处置方法进行改进,尽力涵盖现场的各种情况。同时在预案的制定过程中,必须根据已有经验、以往案例等资料对事件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地考虑,充分考虑到具体应急处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此外,每个人在制定预案过程中,思维都会受到自己所学专业的限制,对其他的突况就难以考虑周全。因此,一个预案的制定应集合多位工作人员的意见,用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丰富和完善预案内容。

3.4 提高相关人员对预案的认识和应用意识

坚持不懈地对预案的重要性进行宣传教育, 让工作人员能更好地重视和领会应急预案内容,提高其应用预案的意识,强化工作人员对突发事件的灵活应对和处理能力。其次可以把应急预案纳入考核体系,把应急预案纳入考核内容[7],有助于从思想上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应重视演练,增加应急演练的真实性、随机性和突发性,能促进人员对预案内容的了解,以及对预案的重视程度。

3.5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管理工作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涉及面广,同时已制定预案也可能存在各种问题, 加强对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务院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视,每年都将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实施培训及演练列入其年度工作计划。只有加强各级政府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真正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要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保持预案的持续改进并及时更新,提出预案的实施、维护、培训和演练计划,为预案的有效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参考文献

[1]龚卫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评估及预警警示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14(6):41-43.

[2]刘功智,刘铁民.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J].劳动保护,2004,4:25-26.

[3]Ramabrahmam BV,Swaminathan G.Disaster management plan for chemical process industries.Case study:investigation of release of chlorine to atmosphere[J].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2005,13(1):57-62.

[4]李亦纲,尹光辉,黄建发,等.应急演练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应急救援,2007,3:33-34.

[5]计雷.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邸泽青.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400.

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4

为了有效预防和消除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现结合我局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人社局辖区范围内所涉及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救治和应急处理工作。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成立预防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人社局局长)

副组长:(人社局副局长)

成员:(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

主要负责信息的收集和保存,参与控制,及时将事件情况向上级报告。

三、预案的应急准备

(一)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内容:包括突发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组成和相关职责,突发性事件的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理、包括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的储备与调度,以及法律责任等。

(二)做好传染病预防和其他公共卫生工作,防范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三)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监测和预警工作,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设备,提高救治能力,充分做好应急准备。

四、责任报告人与报告程序

责任报告人:每位在岗职工均为责任报告人,谁发现谁都有义务及时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不得瞒报、谎报和迟报。

报告程序:即可向市疾控中心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为:发生事件的详细地址、时间、人员伤亡情况,属中毒事件应说明中毒后的主要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原因等。并协助即赶赴现场调查核实。

以下几种情况为报告内容:

1.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性事件,不可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5、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突发性事件的隐患,有权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情况。

五、应急处理

(一)领导小组接到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应及时报告上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

(二)应急议案的启动,领导小组必须报请上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批准。

(三)应急议案启动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启动必要的应急措施。

(四)应急议案启动后,应根据议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统一指挥,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通盘考虑应急处理的技术工作。

(五)领导小组有权紧急调集人员、运用储备物资、相关设施、设备,报请上一级政府批准后,对人员进行疏散或隔离,依法对传染病疫区进行封锁。

(六)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在处理突发性卫生事件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予配合,不得拒绝。

(七)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镇政府应组织力量,团结协件,配合做好各项工作。

六、法律责任

(一)各单位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职责,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对人民群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或对突发性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报请上级有关部门,区别不同情节,予以处分,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在突发事性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隐瞒、缓报或谎报,阻碍应急处理人员执行职务或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散布谣言,哄抬物价,欺骗消费者,扰乱社会秩序,市场秩序的,由公安机关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和传染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卫生主管部门或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时,应予以配合。

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5

【关键词】 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81.37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3)10-1224-03

由于学生群体聚集性强,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学校极易成为传染病等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的高发场所。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不仅直接影响师生身心健康和学校教学秩序,还会间接影响到学生家庭,及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对广州市2006—2012年学校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以进一步掌握广州市学校突发事件发生特点和流行规律,为制定和调整学校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事件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学校数量资料来自广州市统计年鉴和广州市教育局年度教育事业报告。

1.2 判定标准 以卫生部2005年制订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判定标准。2009年所报告甲型H1N1流感相关信息中,病例达到10例及以上的暴发疫情直接纳入统计分析;个案报告和散发疫情则按要求以区县为单位进行归并处理。

1.3 统计分析使用Exeel 2007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年平均事件发生率(年平均报告事件数/学校平均数),用以比较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学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罹患率和年平均事件发生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2006—2012年,广州市共报告学校突发事件461起,占全市同期事件总起数(592起)的77.87%;发病17 996例,无死亡病例,共波及615747人,平均罹患率为2.92%。见表1。

2.2 事件等级未报告特别重大事件(Ⅰ级)和重大事件(Ⅱ级);报告较大事件(Ⅲ级)3起,占学校突发事件总起数的0.65%;一般事件(Ⅳ级)137起(29.72%);未分级事件321起(69.63%)。较大事件的平均罹患率为6.90%(396/5735),一般事件为3.23%(6 785/210 248),未分级事件为2.71%(10815/399 764),不同等级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80,P

2.3 事件分类学校突发事件以传染病类为主,占学校突发事件总起数的83.51%;其余依次为流感样病例暴发、食物中毒、其他化学中毒和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主要病种为水痘、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见表2。

传染病类事件中,以丙类传染病(49.09%)和其他类传染病(39.48%)为主,乙类传染病次之(11.17%),甲类传染病仅1起;呼吸道传染病所致事件达301起,占78.18%。见表3。

传染病类事件中,以丙类传染病(49.09%)和其他类传染病(39.48%)为主,乙类传染病次之(11.17%),甲类传染病仅1起;呼吸道传染病所致事件达301起,占78.18%。见表3。

2.4 流行特征

2.4.1 时间分布全年各月均有报告,3,4,6,9,12月高发,共报告290起,占总数的62.91%;5,10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回落;2,7,8月报告的事件数最少,共报告15起,占3.25%。其中3—6月主要报告水痘、流感、手足口病类事件,9月主要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月和12月主要为水痘、流感;食物中毒则多在6,7,9月。

2.4.2 学校分布报告事件数最多的是小学,尤以乡小学最为突出(123起,占26.68%);其次为托幼机构和中学,3种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累计报告突发事件421起,占91.32%。普通高校和中专技校报告事件最少,仅占8.68%。不同类型学校的年平均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94,P

2.4.3 地区分布全市12个区县均有学校突发事件报告,报告较多的为越秀(74起)、天河(72起)和黄埔(71起),合计占47.07%;报告较少的是萝岗区(19起)、荔湾区(13起)和增城市(8起)。结合教育部门提供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资料发现,黄埔区的年平均事件发生率最高,达10.35%(71/7/98);其次是越秀区,为5.26%(74/7/201);增城最低,仅为0.45%(8/7/253),各区县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53,P

2.4.4 致病因素分布 托幼机构突发事件的致病因素中,手足口病占首位(45起,59.21%),其次是水痘(22起,28.95%);小学主要为水痘(113起,39.79%),其次是流感(55起,19.37%);中学阶段以水痘(17起,27.87%)和甲型H1N1流感(13起,21.31%)为主;中专技校主要为食物中毒(9起,47.37%)和甲型H1N1流感(4起,21.05%);普通高校主要为食物中毒(8起,34.78%)和流感(7起,30.43%)。

3 讨论

研究发现,广州市学校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有:(1)事件多发生在正常教学月份,寒暑假期间大幅减少;提示学校突发事件与学校教学周期密切相关。(2)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中小学和托幼机构)突发事件多发,尤其是乡级小学;从年平均事件发生率看,普通高校和小学相对高发。提示多发和高发学校均应作为防控重点对象。(3)地区分布上,突发事件主要集中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密集及民办学校较多的区县;个别区县年平均事件发生率较高,提示学校卫生工作尚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4)不同类型学校突发事件的构成特征不尽相同。中小学和托幼机构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中专技校和普通高校则以食物中毒为主。

研究显示,传染病暴发疫情是导致学校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居各类事件首位;病种分类上以丙类和其他传染病为主,其中又以呼吸道传染病为最多;位居前3位的重点传染病为水痘、流感和手足口病。此外,流感样病例暴发事件也占据了一定比例,提示应尽可能通过流行病学调查、采样监测来核实是否为流感疫情。

分析发现,与广州市以往研究相比,7a中传染病类事件的疾病顺位在不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自2010年开始,手足口病在学校突发事件中所占比例大幅增长并成为最近3 a的主要传染病;水痘则出现下降趋势,特别是在2012年仅报告5起事件(12.50%),远低于前6a水平(147起),可能与广州从2012年开始启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水痘疫苗应急接种有关。

接种疫苗是公认的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水痘和流感疫苗尽管上市多年,但因未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尚需自愿自费接种,且价格偏高,导致实际接种率不高;手足口病疫苗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上市后短期内难以纳入免疫规划,其保护效果也有待观察。因此,现阶段学校突发事件防控过程中,位居前3位的重点传染病均缺少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手段。提示应以加强疫情监测和采取隔离病例等常规防控措施为主,同时尽可能提高疫苗接种率或适时开展应急接种,以建立起有效的免疫防护屏障。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近年来,广州市不断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结果也显示学校突发事件总体呈下降趋势(2009年除外,因流感大流行导致事件数增多),学校卫生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尽管如此,广州市学校突发事件所占比例一直居高不下,2009,2011,2012年甚至超过85%,且高于全国。和周边城市水平。提示仍需加大力度,进一步做好学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以确保广大师生健康。建议:继续深化教育与卫生部门合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根据防控对象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继续强化落实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措施。

4 参考文献

[1]韩俊锋,王子军.我国2006—2008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l(4):463-465.

[2]张颖,曾光.2004年全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1-82.

[3]顾昉,章荣华,陈卫平,等.2004-2010年浙江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疾病监测,20ll,26(5):383-385.

[4]李铁钢,杨智聪,王玉林,等.广州市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0):940-941.

[5]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2年版)的通知[EB/OL].[2013-5-12].http:∥moh.gov.on/toohjbyrfkzj/s3577/2012/11/56264.shtml.

[6]肖新才,许信红,蔡文锋,等.广州市2001-200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7,7(12):1204-1205.

[7]马蕊,孙美平,孙木,等.北京市小学生水痘疫苗应急接种效果及影响因素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6):559-563.

[8]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15.

[9]FU C,WANG M,HANG J,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varicella vaccine in China[J].Pediatr Infect Dis J.2010,29(8):690-693.

[10]李铁钢,刘维斯,杨智聪,等。广州市2007年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3):2540-2542.

[11]李欢,李薇.肠道病毒71型疫苗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2,40(2):89-94.

[12]李铁钢,王鸣,杨智聪,等.广州市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3):281-282.

[13]许建雄,陈健,平,等.2001-2010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J].热带医学杂志,2012,12(7):881-883.

[14]方艳,宋铁,代吉亚,等.2009年广东省流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监测质量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1,37(2):25-28.

[15]梁浩,刘建平,李思果.深圳市2010-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813-1814.

[16]陈茂余,杨玉芳,王立华,等.2005-2011年广东省江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学校事件分析[J].疾病监测,2012,27(12):1003-1006.

[17]杜琳.实用学校公共卫生指南[M].广州: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6-7.

突发性公共事件范文6

Abstract: The lack of an ope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reats to the contaction between multiparty rescuers for mass public emergency. The rescue forces cannot timely participate in the rescue job, and will also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rescue for the mass public emergency. Therefo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mass emergencies, and gives a multi-level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 for the emergency system.

关键词: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急系统

Key words: emergencies;emergency management;emergency inform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007-03

0 引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在应对突发事件尤其是非常规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时,世界各国的决策者往往需要依赖过往经验或专家知识以完成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决策[1]。

在这一时期,受限于应急管理理论和相关系统开发技术的不足,经验型的突发事件处理方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经验型的处理方法在应对现代复杂的突发事件时也存在明显不足:①救援成功率过分依赖于决策者的主观判定效果,若决策者缺少遇危机冷静分析的能力,则很容易造成应急管理工作被动,甚至对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生命财产损失;②与应急救援、危机处置相关的应急管理信息采集能力薄弱,不利于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突发事件的救援代价;③缺少对大规模应急管理信息的处理能力,无法保证在短期内调动跨级别、跨部门、跨区域的应急力量以完成社会救援工作,容易贻误战机,也会不利于危机下的社会稳定保障[2]。在发生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时,政府决策者、一般应急管理人员、多方救援力量都需要使用应急管理系统辅助完成危机处理与应急救援的相关工作[3]。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少合适的应急管理系统,使得面向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决策经常通常并不顺利,不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会造成各方救援力量曲解决策层意图,甚至做出不利于救援工作开展的错误行为[4]。因此,迫切需要研究相关的应急管理系统设计方法。

1 应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架构设计

互联网的普及以及B/S开发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基于Internet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开发成为主流。面向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环境下Web应用系统,不仅可以具有易扩展、通讯便捷、集中维护等优点,还能够支持分布异地甚至跨国的专家学者进行协同研讨与综合决策,有利于保证应急救援方案制定的最优化。在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系统中,除了用户层和基础设施层为系统运行的外部支撑环境,GUI层、系统层和数据层是应急管理系统主要模块的逻辑分层结构,具体如图1所示。

1.1 应急管理系统的GUI层 GUI层是向决策者、一般应急管理人员和多方救援力量等多类型用户提供Web应用的图形用户接口,在获取用户输入的同时提供系统反馈,并采用Web浏览器向用户展现各类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类应急管理数据,其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系统层的数据分析和仿真计算以及数据层的数据采集、分析及处理。此外,得益于B/S模式的灵活应用架构,GUI层还可以在感知底层数据更新时,以触发事件的形式进行同步更新。

1.2 应急管理系统的系统层 系统层又可分为核心业务实现层和扩展业务实现层。核心业务实现层将面向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任务进行逻辑划分,如应急决策、多方通讯、数据展现、案例管理、虚拟现实等,并使用多个功能模块分别实现,在保证功能模块间的高内聚,又需要以松耦合的形式与扩展业务实现层保持数据交互,从而满足决策者、一般应急管理人员和多方救援力量等多类型用户的访问需求。扩展业务实现层则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扩展已有的国内外研究工作,初步实现应急预测、应急预警、案例重演、规则更新、系统后评估等高级功能。依据在系统架构中的总体布局与模块间依赖关系,将功能模块划分为L1、L2和L3,L1表示与GUI层直接关联且有信息交互的模块,L3表示与数据层直接关联且有信息交互的模块,L2表示L1和L3之间的中间支持模块。

1.2.1 核心业务实现层 应急决策方案生成和决策算法模块的实现需要依赖于面向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模型构建及算法实现,在获得动态变化的现场信息和救援力量信息后,可以动态自主调整推救援方案;多方通讯提供了视频会议、网络电话、邮件系统等三种通讯模式,其Web应用实现离不开协议管理、帐号管理和安全认证等模块的支撑,通讯链路管理主要解决应急管理过程中多方参与人员的通讯链接、中断、恢复、灾备等具体任务;数据展现模块主要满足用户的数据多模式展现需要;案例管理模块则是对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中的诱因、事态演变、应急处置和救援相关信息、结果等进行系统性记录,还将采取人机智能问答、人机分工计算等形式获取决策者提供的应急管理信息;虚拟现实模块调用市场化的虚拟现实工具,完成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虚拟现实信息表达与分析,以增强应急管理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可追溯性。(见图2)

1.2.2 扩展业务实现层 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扩展业务实现层逻辑结构具体如图3所示。应急预测模块为用户提供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的事件态势预测和介入救援力量规模预测功能,通常情况下使用多种数学模型进行组合预测,将获得更好的预测效果;应急预警则是在城市物联网、交通监控等多类型城市监管方式的基础上,调用事态分析模块和历史案例数据比对,获得当前城市发生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概率;案例重演则是为培训应急管理人员单独设计的模块,同样采取虚拟现实方式对应急管理人员的相关科目进行系统培训,有利于增强其在发生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的处置效率;规则更新模块是在案例库框架上进行智能化的信息获取与分析,通过分析决策者参与过程和具体实施方案,获取并更新面向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规则,从而丰富案例库;系统后评估则是基于预定义的指标系统,获取指标间主观指标权重,从而在评估证据和评估模型模块的基础上自动收集评估数据。

1.3 应急管理系统的数据层 应急管理系统的数据层是对与应急管理过程中所有相关的信息进行集中化管理,从功能上划分为:数据存储、数据备份、数据更新、数据维护四个功能模块;从业务分类上分为:决策数据管理、预测数据管理、预警数据管理、评估数据管理和案例数据管理。数据存储、数据备份、数据更新、数据维护等功能模块分别为与数据管理相关的业务功能模块提供支持,保证数据管理的流畅性和独立性,其逻辑结构具体如图4所示。

在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系统中,案例库的构建关系到未来应急管理决策方案制定的有效性,其案例框架设计与规则制定主要是基于多Agent技术,将相关模型框架与规则框架定制为相对独立的Agent,每一个Agent是拥有独立目标、知识和能力的实体,并可进行应急管理相关知识的获取与应急事务处理。在实际系统开发中,与案例库管理相关的Agent采用.DLL动态链接库、ActiveX控件或.EXE可执行文件等形式存储,从而为系统中相关模块的调用提供便捷。

2 结论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沟通方式的便捷化、多样化和自由化,我国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复杂性显著增强,并对社会和谐、经济稳定具有重大影响[3]。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系统是提高政府有效应对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提升应急管理效能、增强应急救援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本文重点研究了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作,从群体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特点分析入手,给出了由GUI层、系统层和数据层组成的应急管理系统逻辑层次结构,并着重分析了每一逻辑层的核心模块与具体功能划分。

参考文献:

[1]Guth DW. Organizational crisis experience and public relations roles [J]. Public Relations Review,1995,21(2):123-136.

[2]赵成根.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