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范文1

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暇”指的是( )。

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 )之手。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一事。

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 ),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

7,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

(1) 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2) 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 ),这部作品是《 》。

9,“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 )。

10,《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

1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____。

1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例:舌战群儒。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14,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空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15,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

16,《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

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

17,《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颂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1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名著《 》的开篇词。

19,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

20,“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_____ 、_______、_______三国。

21,《曹操煮酒论英雄》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 体小说《三国演义》。

22,“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 )(人名)之口。

23,《西游记》中的“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是( )。

24,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 (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25,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

(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故事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

26,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27,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

作者:

印象最深的人物: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 。

28,你在阅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 。

参考答案:

1,曹雪芹

2,(1)鲁智深(2)曹操

3,林黛玉 贾宝玉

4,林黛玉

5,赤壁之战 失街亭

6,吴用 智取生辰纲

7,林教头 曹操

8,吴用 水浒传

9,武松

10,关羽 大意失荆州(温酒斩华雄)

11,青梅煮酒论英雄

12,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七纵等

13,六出祈山、东和孙吴、收取东川西川、七擒孟获、北拒曹魏、摆设八阵图。

14,c

15,大闹天空

16,示例:(1)武松打虎(花和尚倒拔垂杨柳)(2)鼓上蚤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

17,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空(或与各种恶势力坚决斗争的精神,如三大白骨精)

18,三国演义

19,红楼梦

20,“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

21,章回

22,曹操

23,孙悟空。

24,赤壁之战。

25,略。

26,(1)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2)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3)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范文2

暑假那么漫长,如果不好好利用这段空闲时间读书的话,就只是白白浪费掉而已。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就让我好好拟定一份读书计划吧!

由于读书分为很多种,因此不单单只上图书馆看书而以。首先呢,我要先好好温习语文学中的历史才行,因此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是少不了的。再来就是到住家环境好好阅读夏天,边观察小动物们,边寻找科展的题目。当然还有网络,网络上的线上资料库及电子报,实在是增进知识的一大方法。

不过呢,一下就阅读一大堆书,要是到时候忘记就不好了。所以,我决定效法课本教的方法:做一本属于自己的读书笔记。做一本笔记,看到佳句就记录下来,分门别类,随身携带,到时候写作文时,如果找不到适当的语词,笔记本就是你最好的朋友。相信开学后,我的作文技巧一定会更进步的!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可以是各种形式,一但你深入了解,就能够找到黄金,也就是学问以及知识。大家一起在暑假读书,过着充实的暑假吧!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范文3

一、因课前演讲而读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多年来,不管教学任务有多么紧张,我都始终培养让学生演讲的习惯。根据需要,有时是课前3分钟,有时是利用阅读课进行演讲比赛。讲什么呢?讲国内外名著。如四大名著中,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按《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的顺序,一学期至少“讲”一本。先讲其中的故事,再评书中的人物,最后进行简单赏析。讲之前,抓阄确定演讲顺序。这样,每节课之前的三分钟,都有人脱稿演讲。讲后师生集体打分。一轮后集体评议,选出最佳演讲者。利用两节阅读课进行集中演讲时,一次就能基本完成平时一轮的内容。怎样才能讲得好?除了认真阅读外别无良策。自己找时间,挤时间。读了写,写了背,背了讲。有的学生非常懒惰,他认为看几集热闹的电视剧就是看了一部名著;他会去书店买一些小画书;为了解除文字障碍,他还会买少儿版的读物;甚至有的到网上直接抄一段背背完事。一般情况下,这些做法都禁不住“追问”的考验――提几个书中细节让学生回答。

二、因写作积累而读

一年中的两个假期不能忽视!尤其是暑假。两个月的漫长时间如能利用,就是一个绝好的读书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

为此,我布置写读书笔记作业。如读《三国演义》,可以表格形式把120回安排到八个周里,规定每周至少阅读的内容和要求。为防止学生因偷懒而到处抄袭,在落实到读书笔记上时,既有故事梗概,又有人物分析,还有自己的体会。到开学后利用试卷或演讲形式再进行落实检测。如有偷懒者,限定时间予以弥补。

三、因参与竞赛而读

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没有这样的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

比如有一个学期,我们教研组发起了一次大型的名著阅读竞赛活动。由学校提供奖品,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组织。具体过程为发动、阅读、检查、测试四个阶段。所读篇目除四大名著以外,还包括课文后面所附的名著内容,还有其他的推荐篇目。这项活动初中学生全员参加,分年级段安排阅读内容。学生踊跃参与,争分夺秒挤时间,认真阅读,积极准备,最后以两轮考试(初试和复试)和学校举行盛大颁奖会而结束。历时一个多月的这项活动取得了很大成绩。另外还有讲名著故事比赛、读书同题作文比赛等。

四、因完善人格而读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范文4

最近一段时间,就中学生古典文学的阅读状况,本人对我校高中一、二年级24个班级共1293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书面问卷、座谈、采访、个案分析。调查结果令人吃惊,中学生对古典文学极其陌生!由此,让古典文学走进学生刻不容缓。

一、四大名著阅读状况分析

(一)名著“寂寞”

在四大名著中,对其一无所知的学生人数比例分别是:《三国演义》7.4%;《水浒传》7.4%;《西游记》7.6%;《红楼梦》竟达16.7%。

虽然大部分同学知道四大名著,但“知梗概”的远多于“知全文”:《三国演义》“知梗概”占72.9%,“知全文”19.4%;《水浒传》“知梗概”占73.1%,“知全文”19.5%;《西游记》“知梗概”占30.6%,“知全文”61.8%;《红楼梦》“知梗概”60.7%,“知全文”22.6%。

“知道四部小说”的信息来源,“听来的”和“来自影视媒介”的占了绝大部分:《三国演义》86.8%,《水浒传》84.1%,《西游记》86.7%,《红楼梦》74.8%。

不少同学阅读名著方式是“看连环画”:《三国演义》7.1%,《水浒传》7.2%,《西游记》13.3%,《红楼梦》3.4%。阅读原著的同学却少得可怜:《三国演义》13.29%,《水浒传》7.4%,《西游记》5.8%,《红楼梦》4.5%。

不知名著,已经令人遗憾;知名著却知“梗概”,就难免有些尴尬了;而 “知梗概”,却是绝大部分来自 “快餐”式的图文加工品,这就让语文教师感到无奈了。 “知识爆炸”时代,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通过阅读名著夯实文化“底子”的意义,却被人们忽略了。于是,名著寂寞了!

(二)看热闹

知道四大名著的学生中,喜欢故事情节的占绝大部分:《三国演义》50.9%,《水浒传》49.7%,《西游记》67.9%,《红楼梦》38.8%。喜欢艺术技巧的很少:《三国演义》6.4%,《水浒传》5.9%,《西游记》6.3%,《红楼梦》13.9%。

这一组数据表明,高中生欣赏名著的水平仍然停留在“故事”的浅层次上。情节曲折、生动固然吸引人,但四大名著可看的东西远远不只这些!高中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只是 “看热闹”,水准明显偏低。在这个问题上,为师者应该负很大一部分责任。毕竟,“知道名著”的学生中,喜欢名著的人数占了大多数。这是值得欣慰的“大多数”,说明名著对学生还有一定的“亲和力”。老师是否充分利用、发挥了这种“亲和力”呢?

(三)雾里看花

同学们对名著的“主要体会”是怎样的呢?体会深刻:《三国演义》18.4%,《水浒传》16.6%,《西游记》43.0%,《红楼梦》19.6%。体会一般:《三国演义》57.2%,《水浒传》61.6%,《西游记》42.4%,《红楼梦》41.4%。没有体会:《三国演义》17.5%,《水浒传》14.4%,《西游记》7.0%,《红楼梦》23.4%。

不难看出,名著在学生面前实际上是“无名”的。四大名著是古典文学的四朵奇葩,但在中学生审美世界里,只是四朵消了颜色、散了芬芳的“无名花”!尽管有些同学也读了原著,却体会一般,甚至没有体会,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交流心得体会时吱吱唔唔,哼哼哈哈,说不出所以然来。尽管大部分中学生能列举小说中5位人物姓名,但分析人物形象,绝大多数学生不能胜任,分析的结果有的只是“贴标签”,甚至有些人物形象张冠李戴,令人啼笑皆非。

(四)“动力”不足

阅读名著是否能提高语文成绩?对这个问题,44.1%的同学说不清(认为“与成绩有关”的占24.5%,“与成绩无关”的占21.9%)。阅读名著与成绩关系真的微妙难说吗?这表明学生阅读名著的动力不足。实际上,那些语文成绩能保持稳定良好的同学大多读过原著,且都有较广泛的阅读面。应当想办法使学生阅读名著变得“有效”,增加学生阅读名著的动力。在中、高考的试卷中设置适量的名著类试题,也不失为一个较现实的办法。当然,可喜是今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中已经很好的关注这个问题,话题作文中两组人物中“曹操”“宋江”“薛宝钗”等均是四大名著中人物。这个高考指挥棒对中学语文教学无疑起推动作用。

二、古典诗歌阅读状况分析

(一)读过篇数和背诵篇数

读过篇目不少于16篇的学生为38.6%,不少于80篇的为39.9%,不少于160篇的有21.4%。能背诵篇目不少于24篇的为69.6%,不少于120篇的有25.1%,不少于240篇的仅5.3%。

【简评】仅5.3%的人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可见学生阅读量和记忆量之低。

(二)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兴趣状况:(1)喜欢39.3%;(2)不喜欢6.5%;(3)谈不上喜欢与否54.2%;对古典诗歌的体会:(1)体会深刻22.7%;(2)体会一般68.8%;(3)没有体会8.4%。

对唐诗宋词元曲的了解:(1)很熟悉8.9%;(2)了解一些79.6%;(3)不熟悉11.5%。

对李白、杜甫的了解:(1)很熟悉26.2%;(2)了解一些66.9%;(3)不熟悉6.54%。

【简评】许多同学在古典诗歌面前,或熟视无睹,或敬而远之,或望而却步,或茫然不知所云,或胡乱曲解诗意……甚至有6.54%的学生连李白、杜甫都不知道。这些现象的根源,就是没有形成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得不到美感,当然就不会乐在其中了。

(三)与语文成绩关系

(1)认为与成绩有关的,占67.1%;(2)认为与成绩无关的,为9.4%;(3)请不清楚的,占23.5%。

简评:中学语文教师几乎没有不重视古典诗歌教学的,原因是中、高考那分值不低的试题。于是普遍存在只“治标”不“治本”的现象。治标者的拿手戏就是模仿中、高考题型,编选大量标准化试题将学生捺入题海泡浸。这对于培养真正意义的审美素质毫无裨益,反而降低了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阅读兴趣。新编高中语文课本有多个诗歌单元,我们应充分利用课本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学生品味古典诗词的能力,提升素质,才能真正应对考试。

三、问题与建议

结合座谈和访问的印象,本人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一)狭隘的学习功利主义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习辅导书”就成了学生课外书的代名词,家长、学生、学校都不约而同地“爱”上了一本又一本的辅导资料书。不少家长推崇“非辅导不看,非习题不做,非英语不听”的三不规则。毕业班学生为攀登升学的金字塔,一头扎进题山题海,更与经典无缘。尽管高二学生大多数都知道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是什么,但真正读过的没有几个。为什么不读?回答很简单:“因为我们还在分数的压力下苦苦挣扎,哪里还有时间去看这些与考试无多大关系的书呢?”

(二)图视 “驱逐”文字

图视类传媒高速发展:各类影碟铺天盖地,互联网与数码影像接踵而至,再接着是摄影图片类书籍及卡通画异军突起……校园周围小书店及市区几家书店这两年最热销的是文娱和足球类画报、绘画本中外名著、卡通等等,而文学名著销量一直不太好。图视传媒的好处显而易见,但也要警惕“读图时代的阅读危机”。今天的学生大多通过影视录像了解古典名著的原因很简单:读文学作品吃力。然而学生一旦养成阅读图视作品的习惯,今后进入大学、进入社会后也很难改变。

(三)敬畏“经典”与否认“经典”

在繁重的学习负担下,长篇的语言和结构因素成了学生“亲近名著”的又一个障碍。许多学生表示,有时也翻翻名著,只觉眼花缭乱,没看出什么又放下了。一些学生说,现在大部分名著已拍成电视剧或电影,看过后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没有耐心再去看原著。有的学生说自己也知道母语作品重要,但不如影视、数码影像的虚拟世界吸引人。言语之间,他们对名著不敢亵慢,只是“敬而远之”。

另一方面,对名著“不喜欢”的同学也大有人在(《三国演义》6.4%,《水浒传》5.3%,《西游记》5.6%,《红楼梦》14.6%)。这些学生否认“经典”,认为名著部头巨大,情节冗长,描写拖沓,节奏缓慢,书中所写时代距今遥远,时代背景、人物关系难理解,不如读现代武侠、言情、侦探推理小说以及卡通连环画来得轻松。他们对名著了解的微乎其微,却对一个个大碗明星的生肖、爱好甚至婚变的次数能娓娓而谈,如数家珍。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否应该自问:怎样才能带领学生进入古典文学的殿堂,领略其中的奥妙,使他们读古典文学也会产生像读流行书、畅销书一样的审美愉悦?

(四)家庭普遍缺少浓厚的文化气氛

父母的文化层次较低,是农村家庭文化意识淡薄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学生档案资料统计,父母务农的占45%,职工13.3%,半农半商的11.67%,个体经营的占12.52%,其余有少量的干部、教师。父母是文盲初小、高小文化的占多数,少数是初高中文化程度,因此在营造家庭文化氛围方面几乎无能为力。多数父母虽然重视儿女的读书,但仅限于关心学习成绩,看重分数,因此反对儿女看课外书,认为这些“闲书”会影响学习,有的父母则忙于生计而放任不管。

多数学生家庭中最有文化气息的活动仅限于看电视。调查中,回答“经常看影视片”的学生占了大多数。近半数的学生是在没有任何一本课外书和报刊杂志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们从小学到高中唯一的“文学读物”就是一本语文书。

语文素质是要从小培养熏陶的,在这样缺乏文化氛围中读到高中的学生,要在高三一年中突然提高语文素质是不太可能的,即使在高中三年中要大踏步提高也是要付出相当艰辛劳动的。

课外阅读历来被不少人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君不见父母谈“课外书”色变,不少班主任(非语文老师)明确规定“不准把课外书带回课室,一经发现,全部没收,还要在班上检讨……”

一个人在中学阶段没有阅读十本八本中外名著,背诵200首以上的古典诗词,那实在是整个人生的一大憾事!学生对古典文学的“远离”,必然导致精神“钙质”的缺少和欣赏层次的低下,导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浅薄。这种“后天不足”对一生的成长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缺陷。这是有识之士的共同的看法,也是实际生活业已证明了的事实。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中学生课外阅读近乎空白的情况呢?本人认为:

第一,学校、家长和社会都要达成这样的共识;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素质。要培养良好的素质,不读书怎么行?我国当代语文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书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海洋,奋斗的向导,成功的阶梯,学文,学做人,求大发展,大成就,离开读书,不过是缘木求鱼。”而读古典文学应是读之基本!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范文5

一、我的读书目标:

1、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以更加适应景小发展的需要。

2、通过读书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提高自己运用科学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

3、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让自己与好书作伴,与大师对话,在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我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二、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方案,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每天要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真正做到静心静神,沉溺于书中,读出意味、读出情趣。

3、读书要与思考有机结合。要能边读边想,紧密联系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做到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批注、摘录优秀语段,提出质疑,积极思考,及时写下心得体会,努力寻求读书成效的最大化,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与综合能力。

4、将读书活动与当前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与自己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反思中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运用理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5、积极和组内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并参与网络论坛交流。借此,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使自己不断成长,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6、每学期末认真撰写一份读书心得或经验总结。

三、我的读书内容和具体时间安排:

5月份:阅读《新课程怎样教》(历史)

6月份:阅读《史海拾珍》

7-8月份:阅读《三国演义》

9月份:阅读《爱的教育》

10月份:阅读《教育从爱开始》

三国演义的读书笔记范文6

首先,用渊博的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

学生对老师天生就有一种崇拜感和神秘感,因而也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对老师的言行、举止进行模仿、学习。我们就要善用这个机会,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将老师的渊博知识和语文的无穷魅力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老师的敬佩和羡慕,感受到课外阅读的无穷魅力。我在课堂上就经常看是无意,实则是经过精心安排地结合教学内容引出许多经典的故事、成语典故、诗词歌赋等。

其次,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诱导学生。

我的学生在课堂上和我讨论、交流时,会经常向我提出各种各样“特别”的问题,如《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与曹操究竟谁是好人?《将相和》中的齐王真的是软弱无能,秦王真的是那么让人反感,甚至是憎恨吗?《水浒传》里的宋江为什么想方设法要去接受招安呢?对这样的问题,我往往不正面回答他们,而是告诉学生:好人与坏人是没有绝对标准的;看待人物要从其所处的环境、历史背景等方面去综合考虑;《三国演义》里写的有些是事实,有些不是事实,陈寿写过一本《三国志》,如果你们读了以后,可能会更加明白某些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被吊足胃口,迫不及待地去阅读一本又一本的课外读物。时间久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见解也更有个性和深度了。

再次,用适时的指导去帮助学生。

很多学生虽然有了阅读的兴趣,但往往是拿起一本书就开始读,结果也是事倍功半。这时,就需要老师适时、恰当地指导。如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就经常有意无意地告诉他们:老师与你们一样,很喜欢读书,也读了很多书,但有的读得比较仔细,有的读得就比较粗略,我们读文章就应该这样:对短小精悍的文章,对文章精彩片段的描写,要精读,详读,熟练成诵。对篇幅较长的文章,对故事性较强的文章进行泛读,使读有重点。通过泛读扩大知识面,通过精读汲取精华。在平时的阅读中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甚至是边读边印证的习惯;更应该要学会将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感触随时写下来。

最后,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去鼓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