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故事

小学教育故事范文1

[关键词] 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故事教学

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为了帮助因故缺课跟不上进度的学生,利用录屏软件将上课课件制作成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以便学生在家中通过视频及时补课。令人意外的是,其他学生也开始观看这些视频,用于巩固复习课堂内容,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概念由此提出。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自出现以来便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并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其“用视频再造教育”的崭新理念翻转了传统的学习过程,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

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英语课堂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1]。本文以建设个性化小学英语课堂为契机,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出发,构建基于故事教学的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期有效促进翻转课堂在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小学英语翻转课堂实践的可行性

1.符合小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小学生往往性格开朗活泼、好奇心强,无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上课很容易遗漏知识点而导致无法顺利进行语言操练。课后,由于大部分家长缺乏相关的英语知识,很难提供有效的课外辅导。翻转课堂通过微视频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进度预习和巩固课堂主要内容,从而扎实、深入地掌握所学。融入了动画、趣味游戏等元素的微视频,消除了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弊端,更容易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自,满足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2.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课堂活动对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基于任务的教学模式和游戏化学习的设计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课堂任务,从而进一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翻转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有效提高了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3.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反馈评价是翻转课堂的另一重要环节,教师根据学生个人表现和小组合作给出多维度的形成性评价,在注重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和以激励为主的教师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并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我国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翻转课堂真正落实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这一教学目标。

二、基于故事教学的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越来越重视故事作为完整意义的语篇对学生兴趣培养、理解语言意义、体会语言运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基于故事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将英语学习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英语故事中,在课前感知故事和课堂重现故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有效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1.课前活动:游戏化学习,感知故事

翻转课堂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新范式,通过课前微视频的自主学习实现了传统课堂内的“知识传递”。教师自行录制的微视频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针对小学生活泼爱玩、好奇心强的性格特点,视频可以用游戏闯关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确保10分钟的有效学习。

游戏第一关:激活已知图示

以与故事有关的内容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的个人经历,激发学生与之相关的已知图式,让他们形成用英语做事和表达想法的习惯。《有趣的字母》中的The Ostrich讲的是一只贪吃的鸵鸟吃了各种食物的故事。以该故事为例,教师可以用食物作为切入点,设置这样两个问题作为游戏的第一关: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Can you name three kinds of food?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第一关任务,教师可以给出自己的答案,让学生跟着相应的句型进行操练:I like hamburger, ice cream and chips. How about you? 在第一关任务完成时,可以试着给出另外一个问题引出故事,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好奇心:Can you guess how much food the ostrich eats in the story?

游戏第二关:多维度感知故事

利用英语故事配套的动画,让学生从画面、声音和有趣的故事情节等多方位感知故事。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跟着微视频的动画进行故事的跟读与模仿。富有感情的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故事朗读的次数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而定。

游戏第三关:新词汇和重点句型的挑战

在感知故事环节,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新单词和重点句型表达。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新词汇和重点句型,教师可以在这一关设计不同的游戏挑战:可以用实物或图片,直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愿望。如给出一张鸵鸟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赋予它身份和性格特点。根据图片和文字提示,学生不难给出这样的答案:I’m an ostrich. I eat too much cheese. I eat too many chips. I eat too many peaches. I really eat too much. 给出三张大小不等的桃子图片,让学生根据桃子的大小表达:This is a small peach. This is a big peach. This is a very very big peach.

游戏化的微视频学习需要家长的监督和参与,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可以到家长处领取一定的游戏积分,积分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在老师那里换取奖励和徽章。当孩子学习遇到问题时,家长可以尝试着给予一定的帮助。对于自制力较弱的学生,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完成任务,不断地鼓励孩子,以确保游戏任务的顺利完成。

2.课堂活动:多环节互动,重现故事

课前的微视频学习将英语教师的作用提升到了更具价值的事情上:教师不用再花费大量时间在语法和词汇的讲解和传授上,可以在课堂上更多地与学生互动,指导和激励学生自己掌握学习进度,从而实现“学生为主”的互动式课堂。

环节一:学生提问

学生在自学微视频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存在一些疑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视频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运用同伴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解答。一问一答间,拉近了师生、生生彼此间的距离,也营造出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环节二:开展协作探究活动

根据故事内容,教师把学生分为3-5人一组的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故事配音、故事表演和改编故事等都是深受学生喜欢的小组合作任务。以《有趣的字母》中Make a call为例,故事中有Mr. Tall和Mr. Small两个角色。可以让学生三人一组,一位同学扮演Mr. Tall,另一位同学扮演Mr. Small,第三位同学则负责故事解说。在学习完Wait! Wait! Wait! 两只小蜗牛一路寻找各种交通工具去西班牙的故事之后,可以鼓励同学们相互协助改编故事,将故事主角换成其他动物,寻找不一样的交通工具去一个新的地方。学生在热闹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相互交流,主动探索,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学习的乐趣。

环节三:成果展示和教师评价

学生经过小组协作活动之后,将小组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生动的成果展示,无疑让学生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在展示Make a call故事表演的过程中,表演Mr. Tall的同学尽量踮起脚,显出Mr. Tall的高大,而Mr. Small则蹲下身子,与Mr. Tall形成了身高反差。Mr. Tall和Mr. Small因为身高的差距,无法正常沟通,闹出了很多笑话。同学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让英语课堂充满了欢快的笑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立“最佳表演奖”“最佳语言奖”“最佳剧组奖”等各种奖项,对同学们的小组合作成果加以肯定和鼓励。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问、小组合作和成果展示各个环节的表现给出及时的反馈,并形成相应的过程性评价。

三、实施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所面临的挑战

小学英语翻转课堂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和顾问”的教育理念,有效提升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为我国基础英语教育信息化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实施小学英语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1.优质教学资源有待开发

要实现小学英语翻转课堂常态化,必须开发和研制更多优质视频。然而,优质视频的开发和研制不是一两位老师所能完成的,需要一支优秀、专业的教学团队。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为了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牵头成立了慕课联盟,60多所中小学加入了这一教学改革。[3]这将更好地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全民共享。然而,进一步建立小学英语优质教学资源库,仍需广大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

2.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翻转课堂所采用的“混合式”学习方式除了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是一个挑战。一方面,教学视频的制作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视觉效果、互动性、主题要点融入到短小精悍的视频中,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前“知识传递”的关键。另一方面,教师还需掌握建设网络课程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建设课程资源,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借用技术手段实现课程效果最大化。[4]

3.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

无论是课前教学视频的自主学习还是课堂各个环节的互动,都需建立在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监控、引导和激励,如何与家长保持沟通,促进家长的有效监督和干预,都是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需要面对的新挑战。

在小学英语课堂实施过程中,笔者针对小学生活泼爱玩、好奇心强、爱模仿等性格特点,引入了基于故事教学的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融入了动画、游戏、故事等元素的翻转课堂,通过游戏化的视频学习和多环节的课堂互动,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基础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的今天,构建基于故事教学的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随着对翻转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实践,我国基础英语教学也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范慧玉.基于语篇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思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5):48-51.

小学教育故事范文2

【关键词】古诗教学 新思路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悠久历史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常吟古诗,可以陶;台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小学语文教材中就选编了数十首古诗,由此可见,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更应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

一、情感引领,架起文学桥梁,教师是关键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力戒刻板。在进行每课古诗教学时,都应批准激情点,以此做契机。如《赠汪伦》是挚友篇;《静夜思》是思乡的主题曲;《登鹳雀楼》则既抒发志向又蕴涵哲理,每首诗作都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从中汲取文学营养。

二、巧用媒体,情景结合,进行审美教育

多媒体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同一界面,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得到美的感染,情的陶;台。如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然后播放瀑布奔流的视频;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此时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淡化诗意,晶析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

有位哲人说: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即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那么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但是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等,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思乡情,学生通过品读理解,进一步体会到诗人思乡心切的心情。此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这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则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精华,受到熏陶感染。

四、启发想象,升华主题,感悟诗的意境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造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因为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在古诗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续讲故事,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如《寻隐者不遇》一诗的教学中让学生续讲故事,他们的故事给了我意外的惊喜。生A讲:诗人兴致勃勃来游园,主人不在,万般失望,抬头看见盛开的红杏,没想到红杏开口说话,向诗人介绍了园中美景……生B讲:看到诗人即将扫兴而归,便主动招呼诗人,告诉诗人它们的烦恼,它们被关在园中只能看到头顶上的天空,它们多么渴望外界的自由……看,学生也能发散思维,大胆想象,他们的思维被激活了,心灵的火花得以进发。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使他们在诗中的意境中遨游,真正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意。在教学“遗民泪尽胡尘里”诗句时,我播放了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并从旁低沉解说,让学生闭目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借此激活学生脑中相关表象,缩短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心灵差距。比如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金兵正押着遗民修筑城墙。"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金兵挥着皮鞭抽打着移民,生活多么痛苦啊!"

五、拓展阅读,培养诗趣,课外延伸,积淀文化底蕴

我们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另外,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由此及彼地进行相关链接。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沧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小学教育故事范文3

【关键词】师范院校 儿童故事教学 全面化 多样化

儿童故事是我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儿童故事一般篇幅比较短小,情节紧凑而生动,语言通俗易懂,比较符合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因而,儿童故事历来被他们所喜爱。在小学教学中,儿童故事自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师范院校是未来小学教师的摇篮,对师范生进行儿童故事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现结合小学教学,对师范院校儿童故事教学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如下思考。

一、师范院校中儿童故事教学对象应全面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儿童故事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相比较其他儿童文学体裁来讲,它在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甚至是集体活动中都有着较强的应用性。它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教学方法,广为众多小学教师所喜爱。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收录了大量的儿童故事,尤其在低、中年级,儿童故事占的分量最重。作为小学教师,不了解儿童故事的文体特点。不掌握儿童故事的艺术特征,不懂得如何讲、编儿童故事等相关知识,就无法从容熟练地来讲好这些课文,更无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因而,师范院校中的儿童故事教学首先要关注文科方向的学生。

其次,在小学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虽然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大量的儿童故事作品。但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经常要运用“故事法”来形象生动地对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内容和思想。

“故事法”就是借用讲故事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早就被世界上许多伟大教育家所使用,并成为了现代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法的重要依托就是儿童故事。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枯燥无味的知识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很多小学老师通过编故事、讲故事,甚至是演故事的方式来把桔燥无味的知识作形象化的处理,融故事与知识于一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也善于用儿童故事的形式表现一些英语单词、短语、句子等,让学生在参与故事表演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英语知识。厦门大学的纪玉华教授为此提出了“三文治故事教学法”,提倡让儿童在故事的体验过程中进行有效地学习。毕竟,英语是外来语种,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陌生和无味,“三文治故事教学法”把母语汉语与英语联系起来共同演绎一个儿童故事,既降低了英语学习的难度,同时,又让英语学习变得情景化、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英语更加轻松。

从以上来看,在小学各科教学中,儿童故事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一种充满趣味性的氛围中进行,适合了小学生的接受心理。为此。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的师范生,不仅是文科方向的学生需要儿童故事的学习,理科、英语等众多方向都需要进行儿童故事的熏陶。可以说,在师范院校中,对各种方向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进行儿童故事的教学势在必行。

二、儿童故事教学内容不应忽视数量庞大的儿童民间故事资源

儿童故事从作者角度分可以分为儿童民间故事和创作儿童故事。儿童民间故事是集体的创作,它的主人公多是成人,创作儿童故事是为儿童写的,现实针对性较强。为此,后者自然成了师范院校儿童故事教学的重中之重。但事实上,从艺术角度看,儿童民间故事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无数人的锤炼最终形成的,它们在结构安排、情节设置、语言运用等方面都相对来说更加成熟,更值得我们细致推敲和研究。

首先,儿童民间故事的结构往往比较程式化。或者采用“单纯式”按时间顺序单纯地叙述事件发生的开端、发展、、结局,线索比较清晰;或者采用“三段式”的叙事结构,写主人公经历三次考验或三次历险等。前者往往运用于短小简单的故事。后者则多见于一些情节比较曲折离奇的。如《狼外婆》的故事中,狼吃了外婆扮演成外婆的样子来敲三个孩子家的门,老大老二老三三次考验狼外婆是不是真的外婆。不管是“单纯式”还是“三段式”的叙事结构,儿童在接受过程中都能够一目了然,很快掌握理解故事的发生发展变化。

其次,儿童民间故事情节更富于传奇性和意外性。

好奇心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年龄越小,儿童的好奇心越强。柏拉图说:“好奇心是知识之母。”喜欢猎奇的心理实际上代表着儿童对知识的一种渴望。儿童由于对周围世界缺少认知,这便决定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寻觅探索,越是不知道的,他反而越喜欢。儿童民间故事在情节设置上恰恰适合了儿童猎奇的阅读心理,很善于制造传奇、制造意外。很多故事往往借用夸张、变形、巧合等艺术手法,使情节发展离奇曲折,富有怪异性、巧合性,既符合了生活规律,又超乎人的想象。如《吝啬鬼的故事》讲三个吝啬小气的人林先生、石大先生、石二先生之间发生的事情,林先生去拜访石大先生,见面礼是“空蛋壳和一束稻草”,石二先生款待客人林先生用“望梅止渴”,用手指蘸涂抹在盘里画饼“画饼充饥”,石大先生回家后提议“圈饼充饥”。三个人通过各自的言谈举止,非常鲜明地表现出了各自的吝啬水平。故事构思绝妙无比,极尽夸张和对比。而《巧媳妇的故事》中公爹考验四个儿媳妇:“用两种料的菜做出来十种料的菜,用两种粮食蒸出来七种粮食的饭。”结果,巧媳妇做出了“韭菜炒鸡蛋”和“绿豆蒸米饭”。故事情节在有意识地借用变形制造矛盾,但矛盾的解决却又出乎人们的意料。让人感觉意外,却又合乎情理。谐音手法恰当地连接了矛盾和结局,可谓精妙!

在儿童故事教学中,儿童民间故事的情节设置之巧妙绝伦一方面让学生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编故事的技巧和方法。怎么样让自己编出的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更吸引儿童?儿童民间故事在故事开端、发展、结局上的处理着实可以让学生得到不少实惠。

最后,儿童民间故事的语言更符合儿童口语表达的习惯。儿童故事的接受对象是年龄较小的儿童。他们正处于学习语言阶段,本身掌握的词汇量又不多,而且往往是口头语言,另一方面,儿童故事是要讲述的,这就决定了儿童故事必须呈现出强烈的口语性。而儿童民间故事自古以来就是在民间流传的,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大量的拟声词、歇后语、俗语、谚语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这足以给我们当前的创作儿童故事提供了大量鲜活、丰满的语言素材。

综上所述,儿童民间故事虽然产生于古代,但并不代表它们已经变成历史,失去了现实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相反,儿童民间故事以其成熟完善的艺术性仍可以在我们的儿童文学教学中发挥它的功能,实现它独有的一片天空。

三儿童故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制定的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在高校中,每

门课程的教学方法都不会是完全一样的。对于儿童故事教学而言,因为我们把教学目标定为“要让学生具有分析鉴赏儿童故事的能力,并且要学会生动形象地讲儿童故事,熟练地为学生编儿童故事。”它的教学明显地具有实践性和特殊性,这就使得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其他文学课的教学方法有着极大的差异,它不能再习惯性地借用其他课程单一的教学方法,而要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在儿童故事的教学中,中国现代大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完全可以作为我们的教育指南。他认为教育方法要遵循生活的实际需要,理论和实践不能脱节,不能为了理论而理论,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自己的行动。儿童故事教学不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讲故事、编故事甚至是演故事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教学。这是一种融理论与技能于一体的训练。为此,我们主张儿童故事教学方法应更加多元化、多样化。

1.精心为学生选择高质量的儿童故事,通过情景熏陶让学生充分体味儿童故事独特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说以人物为主,故事以情节取胜。在儿童故事教学中,选择构思巧妙,情节生动、内容有趣的作品至关重要。这一方面可以改变一些学生认为儿童故事很“小儿科”,“是写给儿童的”,“没意思”等不良的观念,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到教师有意创造的故事情境中去,真正感受儿童故事情节的巧妙、迷人之处,从而得到美的陶冶,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

2.通过理性分析和学生讨论,使学生掌握儿童故事的基本理论知识。

儿童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往往构思巧妙。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文本,学生讲或教师讲之后,提出一些问题,如“这个儿童故事很可笑。它的趣味性表现在什么地方?”“作者是怎么制造这种效果的?”“它借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等等,让学生理性地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主动地掌握知识。

3.给学生提供平台,通过亲身体验,训练讲故事、演故事的能力

小学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并且也要具备指导小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因此,在儿童故事教学中,我们要提前给学生提供一些讲故事的技巧,然后让他们在课下自选儿童故事,进行充分的准备,可以自己讲,也可以几个学生合作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故事给大家。教师提供课堂时间给他们展示,而班级内部由部分学生组成评委,给他们打分。教师也可以作适当评价。在体验中,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小学教育故事范文4

它也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他们生活阅历的不同、掌握语言的能力不同,教会他们不同的阅读的学习策略。阅读学习策略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在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1956)提出“认知策略”以后出现的。O’Malley和Chamot(1990)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其中,“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实施管理时采取的种种方法,主要与外语学习的过程有关,涉及学习目标的制订、学习进程的规划、学习时间的安排、具体策略的选择、学习状况的评估以及根据检查与评估所进行的调整;“认知策略”直接作用于学习的具体任务,用于对语言材料的分析、归纳和转换,通常称为语言学习策略;“社会/情意策略”即运用所学的语言与人交往,这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及不同风格的作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1、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利于师生共同参与。它的过程是:教师导入学生意知、精读教师讲解巩固操练,最后学生内化语言。操作过程:

(1)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

(2)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questions或简单的Choice。这一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

(3)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

2、主动参与型策略。它的基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点是:自读理解交流讨论小结巩固。这种教学策略比较适合与中高年级,一般选择的阅读材料语言难度不大,接近他们PEP教材中所学的内容,并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以上两种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第三种则适用于课外阅读。

小学教育故事范文5

关键词古诗教学;阅读记诵;还原现场;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古诗不仅反映不同时代人们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古诗,小学生受到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熏陶,感受古诗词中蕴藏的智慧,增强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对古诗的学习,领悟到古诗的美并从中受到祖国悠久传统文化的熏陶呢?

一、阅读记诵明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在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一段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工具书理解诗的大意,而不是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表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要以阅读记诵为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句话不正说明了通过反复诵读,把别人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吗?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吟诵,借助书中的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只有经过充分、反复的诵读,进入诗的境界,细致地感受诗的形象美,学生才能深入领悟作品中的情致与趣味,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面对不同的古诗词,要求学生首要的还是要诵读到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读,永远不能触及心灵的深处。

二、指导朗读悟诗情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抓住朗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品味诗的意境,感受诗的语言美。古诗的语言极富韵律美,它合仄押韵,本身的节奏和音律就给人以美感。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正确朗读,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所表达的意境。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注意掌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古诗千百年来吟诵不衰,是因汉语之美形式多样。古诗内容有歌江山美、吟边塞情的,感情基调或清新明丽,或缠绵婉转,或悲凉慷慨、或豪放豁达等。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朗读古诗的技巧和方法,如重音、语速、停顿等。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以各种方式朗读,自己练读、全班试读、同学间互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句的音律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

教师在课堂上要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能够透彻地理解古诗内容,感悟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还原现场入诗境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学生入“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距离我们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民俗、情感以及社会、人文、地理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储备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要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或让学生穿越时空,还原现场,拉近距离。不能够实景实物进行观察,可借助多媒体、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动态演示,让学生描述自己在诗中所看到的画面,使学生置身于其中,目视其文,耳悦其声,心醉其情。通过把诗描述成散文等方法,唤起学生心中的意象,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美。教学时还应指导学生想象诗的情节、场景。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引导学生从诗文入手,借助视频资料或图片,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和画面,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顺理而下,学生自然就领悟诗中的意味:晴空万里,一叶孤舟于浩荡的江面上而去。站在黄鹤楼上的送行人李白,目送这只小舟驶向天水相接的地方,他的心和眼都系在这片帆上,直到望不到帆影。通过想象画面,还原场景,学生在一句“唯见长江天际流”中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感。教学实践表明,借助多媒体手段还原现场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例如曹植写的《七步诗》,据古书记载曹丕因嫉妒弟弟曹植的才华,害怕他与自己争夺王位,就命令其弟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来,否则就要用刑罚来处治他。七步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诗人发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愤责问。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还原历史,把一行行的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让作品在想象中得到复活,让学生置身于作品中获得美的享受和人生的感悟。

四、情感体验品诗韵

古诗在表达上多是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无论是写人、记事、绘景还是状物、抒情的诗,无一不是语言的精练浓缩和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和诗人思想感情的升华,于短短数语中表达无尽的意韵。如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例,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一个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走进这首诗的意境中,进行情感体验。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诗歌的韵味十足。教学时要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量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入手,进行点拨、启发,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走进诗歌的意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记忆,品味悠远的意韵。

学习古诗词有利于学生从小了解祖国传统文化,较为正确地认识古代社会,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古诗能向学生阐事明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教师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爱诗、读诗、学诗,让学生在诗词的海洋中细品其意,放飞心灵,陶冶性情,让古典文学精华芬芳在学生的心田上。

参考文献:

(1)郑淑红.关于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3(05):18-19

小学教育故事范文6

1.1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内涵研究

施嘉平提出:故事式教学方法就是注重在教学中运用故事这一文本体裁,将教学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进行整体理解,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有很多好处。薛莲花认为故事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借助针对性的故事来串联教学过程,从而顺利达到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积极性教学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看出,研究者认为故事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

1.2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意义研究

卢信瑜认为,故事教学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培养语感、有利于合作学习、有利于文化渗透、有利于学科融合。张青,王佳琪认为,故事教学适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故事教学能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能力,故事教学能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故事教学能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周梦瑜还提出了,故事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拓展学生的视野。由此可见,小学英语故事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3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方法研究

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故事教学法是由厦门大学纪玉华教授所创立的三文治故事英语教学法。有研究者还探讨了某种具体的方法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如:运用“衔接与连贯”的手段进行故事教学。张小琴则从教学前、中、后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小学中年级英语故事教学策略。针对已有教材,有研究者从授课环节上研究了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授课模式。从故事阅读教学的三个环节“pre-reading”(阅读前)、“while-reading”(阅读中)和“post-reading”(阅读后)进行了详细分析。还有研究者提出了故事教学的基本模式:设置情境(Contextualizedsetting);图片环游(Picture-reading);故事重复(Story-imitation);故事表演/复述(Story-retelling);故事重组/新编/续写(Newstorymaking)。

1.4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问题研究

教师在进行故事教学时会出现一个误区:过分强调故事课的阅读功用,只考虑到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一系列阅读理解的活动,而忽略了故事的完整性与趣味性,故事课仿佛成了一种阅读操练课。范慧生提出故事教学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不能从语篇层面理解故事教学的目的和价值;二是对故事教学中培养哪些能力认识不足;三是缺乏有效的、能够体现语篇理念和特点的故事教学方法。

2文献梳理的思考与总结

第一,从兴趣性上对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进行深入研究的不足。只有有效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第二,从故事整体性上讨论故事教学法的文献较少。已有研究大都提取故事教学中的要点加以总结和论述,较为局限、零散,缺乏从整体性上对小学英语故事进行教学策略研究的宏观透视。

第三,有关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具体、可操作性步骤的讨论较少,一线教师难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