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信息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信息专业范文1
生产实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直接参与到电子信息及其相关企业的生产环节中。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国营企业被兼并或调整,无暇接收学生的实习;而合资企业、独资企业由于害怕技术和管理方法泄漏以及实习会给企业带来不便,也不愿意接待学生实习;再者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很难给企业直接创造利润,因此,企业不愿意也没有义务接收学生实习。而电子信息企业多属于民营、外资或者合资企业,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就更少;其次,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大型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是一般工科专业生产实习的传统模式。但是对于电子信息专业,简单的参观模式效果并不理想。以往跟班作业或代岗劳动是生产实习的主要内容,但是对于电子信息专业,跟班作业或代岗劳动几乎不可能。一是一般电子信息企业规模不大,即使能安排跟班作业,人数也十分有限;二是电子信息企业属智力劳动密集型企业,跟班作业必须有指导教师,这些指导工作校内老师不能胜任,而企业为其自利益所虑,一般不会指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三是软件开发是一个特殊产业,按照软件工程原理,研发小组中途增加新的成员不仅不能提高生产效率,可能还会增加软件开发的复杂性,更何况是增加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实习学生人数急剧增长,加之目前企业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实习收费标准,使得实习所需的费用上涨,而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远远滞后于企业收费增长的速度。实习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实习单位接纳学生生产实习的积极性;另外高校连年扩招,导致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要安排如此多的学生实习,在组织上和管理上都是十分困难的。
2校企联合生产实习新模式探索
目前有些企业成立了专业化的实训基地,其按照生产实习的本质要求,严格从看、学、做三个环节组织教学,为高校解决生产实习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这些实习基地依托大企业,面向高等院校,既有浓厚的现代企业氛围,又具有一定的教育培训经验,是连接企业和学校的纽带。
这类实习基地依托大企业,能很好解决学生到生产一线参观学习的问题;实习基地有专门的培训老师,他们来自企业研发和生产的第一线,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他们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与高等院校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有的专业化实训基地采用1:3:6的教学模式,即10%的时间针对实训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答疑式的理论培训;30%的时间对实训基地所依托的企业曾经开发的实际项目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0%的时间组织学生参观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流程,并进行项目开发实践或代岗劳动;这些的实习基地通过自建研发实验室或模拟生产线对企业已完成的项目进行再现开发训练,保证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项目开发,体验项目开发和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可以促进学生择业、就业观念的转变,促进学生从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的转化,从学生身份向员工身份的转化,最终实现大学生就业“零适应期”的培养目标。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将逐步树立企业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资源意识、效率和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同时老师会注重学生职业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资源运用能力、协同工作能力的培养;实习基地还会帮助学生了解两个产业背景,即:电子信息产业的背景,以及电子信息行业服务对象的行业背景。
基于这种优势和现状,我们提出了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的设想,基地的硬件建设由企业投资,实训内容由学校与企业根据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共同制定,实训指导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共同承担,保证了学校到企业、学习到工作的平滑过渡,学校的学生实习时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依据学校的要求,量身订做实习方案,针对性强。
3校企联合生产实习新模式实践
近五年来我们一直与成都某实训基地合作,经过多年的合作与探讨,学校与企业共同摸索出了一个适合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生产实习的实习模式。通过几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
其实习流程如下:(1)报到;(2)统一领取工作牌、实习指南、实训资料、办公设备等;(3)参观熟悉工作环境;(4)集中实习;(5)分组实践;(6)总结。
项目开发主要流程有(根据不同项目裁减,SQA贯穿始终):(1)立项:明确项目目标、范围及内容;项目质量要求;项目备案及启动。(2)计划:划分里程碑并确定里程碑目标;明确项目跟踪与监控机制;明确项目的资源配置;确定角色、参与人员并分配职责;划分及分解工作任务;确定项目进度。(3)需求: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明确项目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明确项目的其他要求。(4)分析设计:对需求进行理解、转化,并抽象出系统中各个对象的属性及行为;对抽象出的系统对象进行设计,形成设计方案。(5)实施:使用工程化的方法,采用适当的开发工具生成满足需求、符合设计方案的目标系统。(6)系统测试(验收测试):检验开发的系统是否符合需求。(7)质量保证:向实训中心提供项目验收报告;(8)结项:完善各类文档;提交结项报告。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名项目经理,然后项目经理按照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合理地安排小组中的各成员的任务,项目成员通力合作完成整个项目的开发任务。这种小型项目的开发完全是按照软件公司的软件开发模式来进行的,并得到企业软件工程师的现场指导。
4结束语
校企结合的电子信息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五年,初步解决了以往生产实习中的问题和矛盾,该模式能让学生将所学理论更好地与电子信息工程实践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感性认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依托专业化实训基地的校企业联合的电子信息专业生产实习模式,能够满足本科电子信息专业生产实习教学要求,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生产实习模式,保证生产实习教学质量。
电子信息专业范文2
【关键词】电子信息;创新实验;教学
创新实验首先是“创新”。何为创新实验,就是突破成规,以一种新的模式更好地通过实验这种科学手段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开阔思想、激发探索热情和获取职业所需的基本技能的目的。2l世纪竞争愈发激励,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也就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在面向2l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中,加强创新教育已成为共识;而实验作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动手能力基本手段具有纯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要求严格按照事先编制的大纲和实验指导书“依葫芦画瓢”施教,已不适应新时代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必须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可求欲,充分利用四年大学时间夯实日后从事本专业所需专业知识的基础,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真正成为“上手快,头脑活”的高素质从业人员[1-2]。本文主要讨论了我院在电子信息专业创新实验教学中的一些有益尝试。
1 创新实验方法
1.1 教学理念――“做中学”
实验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根据实验教学的要求和目的,因材施教。创造性地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和途径去培养学生,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最优的方式,其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而且可以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我院在电子信息专业的实验教学中,事先仅给学生布置一个宽泛的范围,只要能完成预期的实验结果,可不拘泥于成法,选用各种软件及方法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在实验的准备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方面或是那方面的问题,为了继续开展实验,必然会激励学生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有的翻阅大量书籍求解,有的上网百度搜索,有的跑办公室找课程老师,甚至有的找本行业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做中学”这种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了解程序设计、制作、仿真等整个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1.2 “CDIO”教学模式的采用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专业[3]。2005年开始,汕头大学副校长顾佩华教授首先在国内引入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其认为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应具备的工程师的工程技术知识、能力和素质。汕头大学在CDIO加以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是高等教育改革中有益探索,并指引着更高的高校与学科争相学习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在各自的教学中加以运用。我校在高等教育改革中也积极探寻新的教育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CDIO教育模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 创新实验内容
2.1 自选实验命题
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创新能力,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完善,对必不可少的一些验证性实验,加大思考题的比例;多设置应用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对一些开放性实验,学生可自愿选修,并作为创新实验课题和今后毕业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4-5]。在此过程中,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设计命题。学生可以申请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在自行查阅检索相关的参考文献后,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合理选择实验仪器,自主展开实验研究。以此,我们将16周的实验做了如下灵活安排。
2.2 参加研究项目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将自身从事的科研引入教学,将自己从事的相关科研项目和具体进展与学生沟通,为学生打开走进科研之门,让学生了解现实中的科研到底是怎么回事,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教师在从事科研项目时有意识的吸收学生做自己的科研助手,让其从中真切体会思考科研的过程。对那些悟性高、求知欲强的学生适时吸纳入科研项目组,特别是那些具有培养研究生资格的教师可以遴选合适人选作为自己的研究生,为他们提前走上科研之路做准备。
2.3 学习途径及窗口的创新
考虑到我校主校区在新区,教师平时的生活区在老城区,除日常上课时间外,主校区内少有专业老师。我们千方百计克服这一弊端,积极为学生开拓学生的途径及窗口。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交流、小组讨论、展示和答辩,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此外,就创新实验的内容采用面对面互动,网络互动,建立教师随访、网上课件学堂等多元化的教学平台,保障学生特别是好学生的课外求学渠道的畅通。
2.4 创新实验的CDIO改革
在有限的学制内,不可能让学生学习掌握全部专业知识,只有在大学四年内“授之以渔”,教师以少量的时间教授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之后应该大部分时间花在按实验或者说项目组织教学上,即CDIO 模式所倡导的让学生真正知道这些知识在整个实践中的用处以及如何运用,从而避免很多知识学了没有用,反而挤占了有限学制内的大量时间。所谓的“做中学”就是要将课程嵌套在做实验中,以“用”致“学”,用到什么,学习什么,突出自学能力,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本领。在CDIO 改革中,电子信息专业必须精心构思、设计、实施及运行项目实验,以此为导引,让学生产生对核心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进而对本专业形成一个清醒的全面认识。
2.5 开放式创新实验室的建设
开放式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就是要给那些学有余力,并乐于拓展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的学生所准备的。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或学生社团组织明确管理制度和作息时间等一些规章制度之后,便可开展其相应的活动。学院考虑到学生在此过程中需要一些指导,特配备了1~2名指导老师或实验管理员,在实验现场提供帮助。随着这一创新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仪器设备的故障率或破损率也随之上升,学院在经费上给予了自要的支持帮助,保障创新实验室正规有序的进行下去。
2.6 以竞赛促发展,检验教改成果
以上述开放式创新实验室为平台,学生社团组织为主体,积极开展院级电子信息专业的设计竞赛。竞赛每学期组织一次,由教师命题和自由选题相结合,综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动手能力。通过评审选拔出优秀学生,推荐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的设计大赛,不断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并为学校挣得荣誉。通过这一活动有效地培养了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课程改革的意义
大学课程的教育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中往往要花上整个学期来忙于课堂上教授基础理论,照本宣科让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因此,难怪乎在课堂上经常有学生开小差,干与本门课无关的事,甚至跷课;即便有些女生认真听讲,也是忙于做笔记,根本没有时间思考,谈何理解授课内容。实验课也就往往成了突击课程,集中花上极少数时间把几个固定的实验做完就草草了事。由此造成学生对实验课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极大地限制和抹杀了其对事物的感悟、思考与再创造的能力。近几年来,我们越发认识到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在于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动手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才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在以后步入社会迅速适应工作需求[6]。这也是教育部在全国实验教学工作中所强调的。我院响应急切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给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带来桎梏现状的呼声,与时俱进地在电子信息专业的创新实验教学中敢于引入新理念,新模式以谋求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对我院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红梅,王霞, 李琦,等.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21(4):8-10.
[2] 胡升平,宋跃,余炽业,等.加强综合设计性实验指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14(2):28-29.
[3]陶勇仿,商存惠. 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6 , (11):81-83.
[4]徐振方,孟艳花,王艳.从电子设计竞赛看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7(1):135-136.
电子信息专业范文3
当前社会生产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这对应用性本科院校如何更好地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尽快解决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规划、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力量充实、实验环境优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主要就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探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新路径。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这对应用性本科院校如何更好地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尽快解决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专业规划、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力量充实、实验环境优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水平,为社会生产输出更多优秀专业人才,是广大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课题之一。
二、科学确定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
随着外部发展环境和用人企业现实需求的不断变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该不断调整自身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让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更加体现出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不断适应社会生产的需求,使毕业生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首先,在专业打造方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要紧扣国家对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和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前沿科技,主要以电子信息理论、计算机科学等作为学科基础,以电子信息工程应用技术为重点和突破口,面向全社会培养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打造上要突出实用性、应用性和科研性的诸多特点。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面向全社会培养大批优秀的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高端人才,在人才培养上,要加强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仅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社会交际能力,不仅仅要满足于学生们实现顺利就业,更要面向实现顺利就业和个人实现良好发展两个方面,不断增加人才长远发展的后劲和内涵。
三、科学确定专业课程体系
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上,必须要抓住理论与实践并重这一关键环节,既要重视理论课程的教学,更要突出实践课程的应用性,二者不能有所偏废。理论的主要课程要紧紧专业建设需要,以高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技术、程序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等相关理论和应用技术为主。而在实验教学方面,则要更多地体现应用型特点,主要实验课程可以计算机概论实验、程序设计语言实验、可编程逻辑器件与EDA技术实验等实验为主。并且在教学考核方面,注重加强毕业实习、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设计等方面的考核。而且课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据学科建设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心理需求等,随时进行课程调整、完善,并且可以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学生专业领域的扩展,促进课程建设质量的总体提高。第一,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构建和提升,当前,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并逐步加以解决。一要尽快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从大多数应用性本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队伍来看,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均衡,无法满足日常教学和学科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在这方面必须要加强专业能力建设,不断增加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数量。二是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选拔力度。一个专业的建设不仅仅需要教师的整体努力,更需要一大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道德修养好的优秀人才来带领,通过对优秀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不断增强各个专业的自我建设能力,提升专业的科研水平。三要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的专业,很多在职教师虽然理论水平高,但是实践教学的能力并不突出,在这方面,就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可以通过面向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聘请兼职的优秀教师,利用他们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特长,丰富学科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力量。第二,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方面,要牢牢抓住两个环节。一要加强校内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提升自主科研水平。在这方面,学校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及时更新学科的实验设备,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建设标准,要立足专业发展前景,努力把专业实验室建成既能满足日常实践教学的需要,又能独立完成专业的科研任务,并逐步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专业实验室,不仅满足校内教学和科研的需求,也可以面向社会提供科研服务。二要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借助外部力量加强实践教学水平。需要看到的是,随着企业用人标准的提高和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单靠学校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满足教学和科研的现实需要的。因此,在这方面,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可以通过与优秀的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通过订单培养等方式,输送大批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借助企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优势,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学校也可以通过学生在实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不断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不断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发展和专业前沿技术不断进行完善和调整,需要抓住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课程构建、师资力量培养等各个环节进行努力,需要不断抓住实践教学这个关键环节,最大限度地突出专业应用型特点,不断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整体水平,实现专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仁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6(18).
电子信息专业范文4
关键词: 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 课程目标 知识构型 知识簇 创意表达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和智力竞争的时代,在这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中,英语作为第一通用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科技与商贸等日益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对语言运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的掌握与运用对高校外语教学模式构成了严峻的挑战。那种传统的教学机制与单一的语言教学模式,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一统天下的局面必须打破,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应用性的思维取向及实施做法必须加以纠偏,如此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迫切需要,而“语言+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是当前外语教学的迫切任务,[1]改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则是当前的首要工作。
电子信息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子门类,应视为如下的线性序列的三级子项:专门用途英语――科技英语――电子信息英语。专门用途英语从学科划分来说,应是语言学――(英语)应用语言学――专门用途英语――科技英语这样的学科子类中的四级学科。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来看,英语则可划分为:文学英语、科技英语、新闻英语、广告英语、法律英语等。作为科技英语项下的电子信息英语具有其他科技英语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因此,首先从学科课程设置与构架的角度来考察,课程论的理论构架有助于整合这一学科的自组织体系,便于高屋建瓴地在突出其语言个性特征时,亦彰显其专门特点。易言之,必须结合专业特点,着重培养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专业基础篇
1.以课程联系熟悉学科框架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关键准则。[2]电子信息英语教学的课程目标应是培养基于专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兼备的人才。有专家指出电子信息学科有三大特点:一是涵盖范围宽,二是技术发展迅速,三是与很多学科交叉重叠。[3]电子信息英语课程的基点是其专业知识,作为该专业学生,需对专业有整体认识,了解各子课程之间的联系。本专业所学习的第一门课程是电路原理,从纵向来看,其后续课程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从横向来看,电路原理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即当信号波长远大于电路尺寸(集中参数电路)时,才能用它来进行分析,反之,则是分布参数电路,需用电磁场理论加以研究。从整体上看,信号、电路、系统是本专业学生要牢牢掌握的三个概念,本科段所涉及的课程基本都是围绕这三个概念展开的。我们可以利用专业英语的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课程联系、学科概念的理解。
2.以知识要点夯实专业基础
当前认知科学的理论成就对于知识论有许多可供参考的理论资源。认知科学的核心是心智理论,心智理论的核心是智能和知识。作为一种心理状态,知识具有模板表征(stereotyping),即无论是记忆储存还是激活利用,知识都是以一种固定的方式被组织起来,成为一种完整的结构单元。知识的结构单元成为知识构型(configuration),知识被看作是一种解释能力,有事实性知识、社会文化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系统性知识。其中系统性知识尤其重要,在专业语言学习时,以知识簇(knowledge cluster)的方式加以记忆和认知极为重要。如对二极管(diode)的单向导电性(unidirectional)的具体描述应包含正向电压降(forward voltage drop)、正向电流(forward current)、击穿电压(breakdown voltage)、漏电流(leakage current)与反向电压(reverse voltage)等具体指标。专业的系统知识应与语言的系统知识产生钩连,这在语言的教学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Anderson指出,系统知识即关于语言的知识有三个层面:句法知识、语义知识和词形知识。这些关于虚拟系统的知识与语言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专业知识基础的夯实可以双语转换为切入点,而专业知识的拓展则与阅读视野密切相连,其中尤以通过文献阅读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为主。
3.以文献阅读了解学科前沿
文献阅读应是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方面,它是专业语言基础掌握的必要步骤,更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擢升的必然要求。通过文献阅读了解该学科的前沿动态是为巩固已学并适应未来的必要举措。因此,介绍目录学与文献学的基本知识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检索与阅读技巧是该专业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素有目录文献学的悠久传统,并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著称于世,如今从簿录之书到机读目录数据库的形成为我们文献阅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综合报告(Comprehensive Report)与专题报告(Reports on Special Topics)即可为我们了解电子信息学科的进展提供宏观与微观的视野和方法。在固体激光技术发展(Advances in Solid Laser Technology)项下,学生可通过阅读了解该学科的研究态势与前沿成果。在初具阅读能力时,词汇量和解码自动化是制约阅读理解的瓶颈因素,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专业词汇量不足及词汇记忆问题。要在心理词典中找到并激活对应的词条,然后才能在头脑中发现合适的图式,[4]没有相当的基础词汇与专业词汇是做不到的。在此,记忆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记忆术是人为地采用特殊的方式进行识记,以改善记忆效果的技巧和方法。在外语教学中可采用思维性、对象性、时间性记忆方法,其中尤以对象性记忆方法如系统记忆法、概括性记忆法、图表记忆法等效果较著。然后进入字面性理解子过程和推理性理解子过程(整合、概括、精致)[5]对该专业的阅读尤其重要。进入语言层面后,就与语言能力的综合培养密切相关了。
二、语言能力篇
1.以翻译练表达
电子信息学科知识大量是以英语导入的,中国大学生在吸纳该学科知识时,首先涉及双语比较问题。对于有些重要概念必须准确理解其概念意义及语用意义。这时翻译是必不可少的,翻译既有助于进一步加深理解,更是将来进行专业交流所必需。如:
That like charges repel but opposite charges attract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law of electricity.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是电学的一个基本规律。
The circuit should be overloaded on no conditions.电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过载。
在此,可以看出,无论科技英语还是科技汉语均有其一般特征:(1)无人称性(Impersonal)。(2)语言正式(Formal in Mode of Speech)。(3)陈述客观准确(Objective and Accurate in Statement)。(4)语言规范(Standard in Language)。(5)文体质朴(Undornated in Stylistics)。(6)逻辑性强(Strict in Logic)。(7)专业术语性强(Concentrated in Technical Terms)。[6]通过翻译可以了解电信语言的语体特征,并进而通过翻译表达提高书面写作能力。
翻译是一种亚写作(subwriting),或者说翻译就是一种写作形式,只是参照物不同。因此,写作时应遵循的原则,翻译也应遵循。美国推行的简明英语运动及其准则不仅适用于英语表达,其理论诉求与实际举措亦适用于双语转换中的汉语表达。但使用简明英语语言,并不意味着要削减传达的信息,即使在撰写高度技术性的文件时也是如此。[7]电子信息专业的语言表达是基于专业的简明英语表达,该种表达能力通过翻译转换来达致是切合实际的。英国的简明英语运动则提出要做到“水晶般透彻”。可以说,这一要求或准则对电子信息专业的语言表达也是适用的。
2.以听说促能力
理工科学生的听说能力相对薄弱,以简明作为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应是当务之急。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听说法的心理基础;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是听说法的语言学基础。我们在教学中以句型结构操练为中心,在口语基础上培养书面语;反复模仿,强化联系。[8]结合专业特点,纠正结构主义语言学只注重语言形式而不注重语义的偏颇;结合生活用语力避枯燥乏味的单纯模仿,注重学生创意表达。如:
Step 1:(概略回答)
Question:What are the main subjects have you learnt at college ?(你在大学阶段所学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Step 2:(实况回答)
Question:What kind of circuit design have you made?(你做过哪些实际的电路设计?)
Step 3:(创意回答)
Question:What subjec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applicable?(你觉得哪门课程应用性最强?)
3.以写作查实效
写既是外语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又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写在外语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专业特点,以单项操练为始基,进入引导式写作与自由式写作是我们依循的基本路向。
西方写作学的三大原则(时间、空间和逻辑)及中西写作模式的比较,及其相关理论的简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起着指导的作用。我们采用“精读――临摹――自我检测”这样一种通过读、写来快速提高英文写作的途径。[9]如以计算机为题的临摹训练:
One of the greatest advances in modern technology has been the invention of computer.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mputers have found an increasingly wide application in all fields.
The truth of the matter,however,is that any new technology-computers included-has a“dark”side.
此后,以范文对照检测可达到迅速提高的效果。Sharwood Smith认为,书面练习对于口语表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10]
总之,在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中,我们拟进行探索性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实施,来构建这一学科的新课程模式,以适应当今时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廖英,莫再树.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与翻译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
[2]邓艳红.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2.
[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电子学会.2006―2007电子信息学科发展报告[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
[4]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65.
[5]车丽萍.记忆术――科学的记忆方法[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
[6]冯志杰.汉英科技翻译指要[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5.
[7]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158.
[8]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48.
电子信息专业范文5
(一)培养目标系统性
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专业特色明显、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及技术研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各层次的实践环节,透过同一层级内的综合实践和层级间的综合实践项目,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技术开发能力。
(二)实验内容综合性
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基础实验专业实验技能训练创新研究”四个层次,把“元件识别电路设计系统仿真产品设计产品制作”5个产品研制过程,分散在不同的实践平台实现,形成了从产品概念到产品的完整工程训练链。
(三)实验安排层次性
一方面,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设置电工电子实验、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创新研究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模块;另一方面,在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教学规律,实施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安排,即根据课程需要,先开出基本教学任务,再开设拓展部分和发挥内容,进而进行创新性研究开发。
(四)课程类型多样化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将实践课程按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课程特点不同,设置为传统实验课,独立实验课,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等不同课程类型。相应灵活设置课程课时,如安排固定实验课时、开放实验课时,不固定课时的进度安排等,以配合学生的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
(五)实验环境开放性
为了达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践教学体系中除塔尖这一层次,其他三个层次每项教学任务都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实施时打破按班级安排固定实验时间和内容的传统做法,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部分和目标,具备了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后,就可以通过预约进入实验室,自主选择拓展、延生内容和发挥部分,可增加选修实验或完成创新实验。在开放实验室环境下,学习程度差的学生也可以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和补做实验。
(六)实验方法现代性
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技术与方法,对所有实践课程均采用多媒体技术授课,课件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在选择实验手段时,注重虚拟仿真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七)创新教育针对性
针对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基础、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创新研究团队与主题创新研究相结合的思想,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自由选择和参与团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从事产品开发或技术服务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技术开发能力。
(八)能力培养层次化
实践教学体系中除塔尖这一层次,其他三个层次每项教学课程依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及能力培养的特点,按照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学习进度、学习效果、兴趣爱好、特长、就业取向等,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实施层次化引导,将学生定位为“需帮扶型”、“自给自足型”、“学有余力型”、“小导师型”等类型,相对应学生能力由弱到强依次递增。在三个层次的教学计划内课程教学实施中,选拨“学有余力型”、“小导师型”学生进入实践教学体系中塔尖这一层次,进一步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及技术开发能力。
(九)竞赛培训分散性
实践教学体系中塔尖这一层次,要求学生具有参加创新研究,科研参与及学科竞赛的实力,其综合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综合最优。然而每一项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渐进的、循环的、反复的培训。因此,依据“金字塔”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将能力培养和竞赛培训分散到“基础实验专业实验技能训练”三个层次中。
二、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一)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将按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课程设计,实训、实习整合为反映课程知识体系的基础实验、突出应用能力的综合实验、培养创新素质的设计实验和探索研究性科研项目,在内容上,形成“基础实验专业实验技能训练创新研究”四个递进层次。
(二)坚持虚实结合、软硬结合,改革实践教学手段
坚持虚拟仿真与实物实验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软、硬结合的原则。在电子工程实践中心建设中,建立了虚拟实验室,引入仿真设计软件,如PROTUES、EWB或Multisim等实现虚拟仪器与仿真,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先在虚拟实验室进行仿真实验,再在硬件平台上进行验证。然后学生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设计和研究开发项目。
(三)坚持循序渐进、分层次实施,建立项目驱动式的实践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为主动力,教师指导为辅助力,根据教学体系培养目标、每一层次的实践项目内容,采取集中指导、启发式辅导、学长帮带、自主训练和项目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模式。对低年级学生,采用启发式实验教学辅导方法。对于高年级学生,采取“引、点、拨”的方式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对于学生创新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的培养则采用项目驱动式方法[4],从项目申报、研究到结题整个流程,完全模拟科技项目的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团队,申请研究项目,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展开。
(四)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标尺,改革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
建立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摒弃传统的成绩评价方法,采用过程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随堂考试方式、校内老师评价与社会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评价重点为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特别鼓励学生在实验方法和设计内容上有创新。
(五)坚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研究能力培养
为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建以指导教师负责制的科研创新团队,组织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申报大学生研究性创新实验课题、积极开展课处科技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研究能力、技术开发能力。电子工程实践中心在学生创新实验和技术研发上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六)教学科研有机结合,实现科研成果向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效转化
教师利用电子工程实践中心平台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写作,吸纳学生进入科学研究体系,弥补学生科研训练的不足。教师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实践教学,编写实践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促进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发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去,提升科研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最终形成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实践教学效果
电子信息类专业“金字塔”实践教学体系以电子工程实践教学中心为依托,近年实践教学取得很好成效。
(1)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得到提高;(2)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的师资队伍,提高了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近三年,学生参加全国电子竞赛、应用型人才技能竞赛及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3项,获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优秀奖7项;
(4)自2009年以来学生45余篇,申报专利4项,与企业联合开产品3个;
(5)自2008年以来,学生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研究实验项目20余项,其中3项创新成果获得了湖南省首届大学生创新成果奖。
四、结束语
电子信息专业范文6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TN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244-01
1 完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的措施
1.1 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科主干课为核心,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整合和更新内容。在对电路系列课程和计算机系列课程实施改革时,要求既要与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相适应,又要与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生产第一线专家对课程内容设计的建议,同时考察兄弟院校,参考往届毕业生的意见,最后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分析、讨论,明确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教学内容,改善课程体系结构。
1.1.1 建立基础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
基础课程体系的教学目的在于让从未接触过电子技术的学生学习、了解电子元器件基本知识、基本单元电路工作原理和电子电路分析方法,掌握电路计算机仿真程序的应用方法,熟悉以简单单元电路为核心组成的实用电路工作原理,接触电子技术应用的系统概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包括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通信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等。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能够学习、掌握一些实用性、先进性较强的电子领域新技术与实验手段,逐渐建立电子系统的概念,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借助计算机和实验设备,进行具有一定实用性的电子系统设计与实现。这部分课程的内容包括: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LC可编程器件、DSP技术应用、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综合电子系统设计等。
1.1.2 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工程实践能力
整个课程体系中,所有课程均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安排大量的实验和课程设计,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PLC可编程器件、单片机原理与应用、DSP技术应用、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综合电子系统设计等课程的理论课学时和实验学时可以按1.5∶1的比例来配置。除了以某个具体计算机作为背景机的教学方法,并应该加强综合性实践环节,即一门计算机课程除有适当的实验教学外,还加强了EDA实验,进行系统性实验,并要积极创造条件从而能进行集成电路设计的实验。
1.2 加强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融合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使得计算机技术成为各学科专业不可缺少的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计算机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对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利用软件和硬件技术开发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其本科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开发应用计算机的软件设计能力。因此,学生应具备较强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除了会使用已开发的软件包外,还应对已有的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或直接利用某种高级语言进行设计开发,也能从事控制电路、接口电路等方面的设计与调试工作。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尤为重要,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关系到能否达到培养目标、能否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1.3 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
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强化开放实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确保开放实验教学质量。开放实验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开放实验教学过程,既坚持“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满足学生课内外的要求,又及时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对于课程内规定完成的实验,要采用提前集中授课的方式,让学生完成预习后,在网上预约实验时间。计算机管理系统及时为学生排位,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各种相关信息,供教师和学生查询。针对开放实验后可能会存在学生抄袭实验数据、实验报告等问题,要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机制。
参考文献
[1]林训超.浅谈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建设改革特色[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 29(2): 102-106.
[2]杨东晓,黄爱苹等.信息类优势专业整合与建设的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 2006,(3): 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