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经济范文1
――本报记者 张建设
十多年前,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让无数电子商务企业折戟沉沙。如今,互联网经济“非理性增长”再次抬头。以唯品会为例,净营业收入增势喜人:2009-2011年分别达到280万美元、3258万美元和2.2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高达332.8%。净亏损同样惊人:近三年分别达138.07万美元、838.58万美元和1.5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高达383.4%。
这也许是一种“战略性亏损”,为了获取未来盈利而做出的现实牺牲。这也许是一种竞争策略,财大气粗的企业试图将规模较小的竞争者逼向资本的死角。当然,这更是互联网企业习以为常的资本运作模式,并不为投资者所诟病。
无论理由多么充分,无论措辞多么华丽,高速增长的营业收入没有创造净利润,终归是一种潜在的风险。资金不济,增势急转,可能是这种风险的一般表现。当企业高速增长到预期的“战略性”规模之后,市场已进入退出期,才是其最可怕的结局。正如心理学家约瑟夫・坎贝尔所言:当你爬到梯子顶端时,突然发现梯子架在错误的墙上。
增长与盈利并重是业务发展的基石。得益于近30多年来宏观经济、市场需求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高速发展,凭借着机会主义的企业经营方式,受惠于企业家的勇气,无数的企业创造了高速增长的佳话。但是,做企业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考量的是企业在增长与盈利、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上的平衡智慧。蹩脚的增长,只能导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的命运。
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十二五”期间,GDP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这是充分考虑资源、能源和环境因素的主动调整,也是转向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均衡发展模式的一种信号。作为市场的主体,传统IT企业也好,新兴电子商务企业也罢,不能沉醉于“高速增长”的惯性思维,不能停留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机会主义阶段,而应该从容地选择“慢成长”模式。
“慢成长”就是追求健康发展,比拼企业的综合实力和企业家的智慧,推动企业家心智的成熟和团队决策机制的运行。
互联网经济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外部性经济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使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与日俱增,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之势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下的经济发展俨然已经对互联网形成了依赖,互联网正以光速在全球范围内渗透到各个国家的经济之中。虽然,在2000年发生的股市动荡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网络公司的发展,但是,我们仍然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已经使得经济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互联网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对互联网经济的研究已经是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最基础的几个层面对互联网经济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简要介绍两种规模经济
所谓两种规模经济,是指按照供求的关系可划分为供给方规模经济和需求方规模经济。正是由于上述两种规模经济,才导致“赢家通吃”等规则的产生和存在。供给方经济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意义上的规模经济,是指货物供给方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若能使得各个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则能产生规模经济的效应。通常,这种传统规模经济模式被运用到那些低边际成本、高固定成本的行业中,以促进行业成本的减少、产值的增加。因此,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这种供给方规模经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垄断的产生。而需求方经济的运营原理则完全不同,该经济模式又可被称为网络外部性,指的是消费的增加会带动新的消费的增长,会产生更大的货物需求。而一旦将上述两种规模经济方式相互结合,则会得到预想不到的正面反馈,这也是为什么“赢家通吃”现象才会在当代经济社会中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
(一)供给方规模经济
从目前互联网上的规模经济模式来看,互联网规模经济模式也可具体细分为供给方规模经济模式以及需求方规模经济模式。对于供给方经济模式,由于其在我国的存在历史已经有一段时间,本文将不再详述。只从互联网的角度对供给方经济模式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予以介绍和分析。
正如前文所述,供给方规模经济的运转模式是要求行业内部的生产成本与产量呈反比例增长。在社会实践当中,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事物被广泛接受和运用,但是最传统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必须要借助于计算机的运转,而计算机行业正是供给方规模经济模式所要求的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行业,其生产成本与产值是呈现反比例增长的。例如,著名的计算机芯片生产公司――美国英特尔公司,其前任CEO摩尔就曾提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该定律时至今日还在指导者计算机芯片行业的发展,根据该定律,经算计芯片的处理能力以十八个月为一个周期,在进入下一个周期之后,芯片的生产能力会相较于上一个周期而言增长一倍以上,而其价格却比上个周期的要减少一半。再比如,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软件制造业,在制造初期由于没有经验可循,开发成本较高,而对软件的复制成本却是异常的低廉。计算机系统从WINDOWS95到WINDOWS8已经走过了几十个年代,其研发成本也从最初的一张碟片2亿美金到如今的一张50美分的降价,其研发成本和复制成本之间的天壤之别足以证明软件制造业是一种典型的应当采用供给方规模经济的行业,只不过由于互联网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要想在互联网软件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还需要企业的资金、人才等实力,供给方规模经济才能在软件制造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需求方规模经济
需求方规模经济与传统的经济学的观点似乎存在冲突之处,传统经济学认为人们对货物的需求会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但是,需求方规模经济却是指消费者对货物的需求与消费量之间构成正相关关系,即,消费者对货物的需求会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增加。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产品的潜力会被消费者进一步发掘,消费者不但不会因为消费了该产品而对产品产生厌恶情绪,反而会更加喜欢该产品,甚至带动周边的消费者共同购买该产品,这在无形之中就会增加该种产品的销量,而随着消费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成为产品的忠实拥护者,对于该产品的需求也会呈几何倍数的拓展和增加。而由于需求方规模经济通常都存在于网络之中,因此,需求方规模经济又被相关研究学者称为“网络外部性”。
二、依托于互联网的网络外部性概述
(一)平台性网络的网络专用性的表现
人们使用互联网的目的从根本上来看无非就是为了交换信息和获取信息,看似简单的信息互换,实际上是要经过数据的变换、传播、反变换和信道的传送,才能由最初的信息源头到信息传递的目的地。而在这一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仅仅有计算机、数据线、光纤等硬件设施是断然不够的,还需要借助于软件的使用,才能够使得信息能够从发出者到接受者的传递过程。由此,这个由硬件和软件的相互配合产生了一个个的网络,相关学者也将其命名为“平台性网络”。
通常来看,互联网上的平台型网络的网络外部性的表现形式往往是间接的,而这种间接的表现形式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软件与硬件之间的互补性所致。正如时下大热的苹果公司的苹果笔记本锁采用的MACINTOSH的操作系统,其只能适用于苹果笔记本,该系统的用户只有购买、使用苹果公司出品的苹果笔记本才能使用该系统。但是,由于苹果公司采用了完全封闭的企业战略,这导致用户虽然对苹果笔记本采用的该操作系统还是苹果本身的产品的质量都是交口称赞,但由于其销量始终没有办法达到产生正反馈的临界点,导致其产品享有高声誉,销量却并没有达到与其声誉相匹配的程度。而从正面举例来看,思科公司所生产的路由器,由于其能和绝大多数公司出产的产品相互匹配,因而在路由器市场中成为龙头老大,市场地位难以撼动。
(二)信息专用性网路的网络外部性表现
通常来看,信息专用线网络的网络外部性的表现都是更为直接的,而这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是传统的BBS论坛,BBS论坛中除了需要网页设计者、网络运营者等专业人士的参与,互联网网络用户便是BBS论坛的最主要参与者,他们既从论坛当中获取信息,也可以通过发帖、跟帖的形式上传自己的观点,互联网网络用户之间相互交换信息成为这种网络形式最为主要的特点之一。但是,并不是说信息专用性网络就不具有直接的
网络外部性的表现,如我国著名的阿里巴巴网站,其是供求方信息和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供给方在平台上信息以吸引需求方的来单,而需求方则在该平台上找寻自己认为适宜的供给方来寻求合作,对于新加入或者试图加入这个平台的第三方而言,阿里巴巴的网络外部性就是间接的,因此,并不能说信息专用性网络的网络外部性是直接还是间接的,只能说明信息专用网络外部主要以直接为主,间接为辅。
三、浅析互联网网络对于当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阻碍
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如果一个人能掌握多种语言,则能与其对话的人数的数量就会显著提升,其所要获得的信息资源也会因为其所沟通的人数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反,如果一个人只会中文,则其只能与会中文的人进行沟通,亦或者是借助于翻译与不会中文的沟通,这很显然,无形之中限制了其掌握信息的速度和规模。互联网网络正是如此,由于软件、硬件的不配套或者是不兼容,从信息的经济学角度而言,会无形之中导致信息传递成本的变相增加,若能从根本上减少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无论是哪一个公司开发的软件或者是生成的硬件都能够相互兼容和适应,只发挥应当发挥的传递信息资源的作用,则这种互联网网络就会消失,信息传递速度会显著提升,而与此同时其成本反而会越来越低。
人们使用互联网的目的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获取知识或者表达看法,因而,信息专用性网络对于互联网使用者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使用互联网的用户肯定会越来越多,对交流信息的需求量也会呈几何倍数增加。虽然这种以BBS为典型的信息专用性网络也具有一定的网络外部性,但其与平台性网络不同,由于其参与主体的使用目的主要是为了交换信息,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其最终的归宿应当是实现全球的共享,而不会形成一个一个独立的小网络。而平台性网络,由于其使用主体是为了促成供需合同的签订,为保证自己的市场竞争地位,供需双方定然会凭借着自己已经形成的市场地位打压新鲜血液,因此,平台性网络必然有着一定的封闭性,这是不能避免也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应当注意,这其中实际上孕育了无数的可能,这种网络模式很可能会造成新的组织形式,例如虚拟商会,这种商会与传统商会不同,其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一切活动都在互联网上进行,但又类似于传统的商会,其能帮助特定行业规范行业内部行为,规范市场交易,进而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四、结语
互联网的历史并不悠久,但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习惯,也给经济社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研究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和互联网经济的前景,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做法,而且对于未来促进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发展也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供给方规模经济与需求方规模经济的两个角度对互联网经济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了当下互联网经济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自己的拙见,希望能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互联网经济范文3
8月下旬,上市3个多月的Facebook市值410亿美元上下,股价20美元(发行价38美元),比其上市初蒸发掉了60%; Zynga股价则在3.5美元徘徊,市值蒸发65%。Groupon股价最近一直保持在5美元以下(发行价20美元),市值蒸发掉75%。
与此同时,腾讯的市值保持在4500亿港元以上,百度的市值也在大多数时间内超过了Facebook。
很多互联网业内人士,从这些数据中,闻到了似在10多年前相识过的惨淡味道。
互联网经济(包括移动互联网)的第二次大萧条真的要来临了吗?
泡沫破裂
关于互联网经济迎来第二次泡沫期的声音,始现于2010年末。彼时,包括上述三家最耀眼的明星互联网公司在内,多家美国互联网创业公司都获得了极高的估值(Groupon的估值在一年间上涨近20倍)。
但悲观的“泡沫说”引起大规模的讨论,是在2011年4月份。当时正值西南偏南大会(SXSW)召开,业界突然传出刚刚登陆App Store的Color获得数额为4100万美元融资的消息。随后,《纽约时报》发起了一场讨论,题目就是:“这一次科技繁荣与千禧年不同了吗?”反响非常强烈,但大多数业内人士对这种不吉利的预言都持保留态度,多数都在强调创业者和资本已经汲取了10多年前的那次惨痛经验。
硅谷这种乐观的看法一直持续到了2011年末。去年11月4日,Groupon登陆纳斯达克,虽然股价暂时涨40%,但已比估值跌去一半。12月17日,Zynga上市,竟然直接破发。
这两宗在谷歌之后规模最大的互联网上市,让各方大跌眼镜(人人网上市则更不在话下),然而,更悲惨的局面还在后面。
在2012年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普遍降温的背景下,Facebook在5月18日上市。然而,这艘预计融资160亿美元的,拥有近8亿用户的满载互联网行业希望的巨轮,其上市的过程令追随者万分尴尬――不但首日破发(在第一周跌去16%),并且在上市时刻,纳斯达克交易平台出现技术故障,导致开盘时间推迟了30分钟,而且还带来了交易指令确认时间延迟、一些订单处理出现错误、客户重复下单等一系列问题。
5月18日的那起混乱的IPO,大大削弱了投资者对纳斯达克,乃至整个股市的信心。当天的故障导致Facebook投资者无法在股价下跌时抛售股票,而承销商则因为惹怒了投资者而回购股票。他们声称,由此产生的损失约为5亿美元。在瑞士银行宣布至少因此损失3.5亿美元。
可能早已预见到Facebook 面临的窘境,马克・扎克伯格本没赶到纽约,而是在加州走过场般地敲了一声上市钟。
在这之后,Facebook的尴尬,显然成为了“互联网经济第二次大萧条”说法的最佳谶纬。悲观情绪开始漫布在整个互联网产业。
共性
Market Watch专栏作家Therese Poletti在去年4月撰文指出:“Color的融资是个分水岭,标志着硅谷已经意识到,自己正处于新一轮泡沫当中了。”
“Color融资给人的感受已经不仅仅是震惊了。” Poletti 说:“不错,创始人Bill Nguyen在硅谷已经威名卓著……但是即便如此,一家之前默默无闻的应用程序公司首轮融资就获得4100万美元,还是匪夷所思。
在Poletti看来,当下的硅谷,少数“投资者”的理智再一次被多数的“投机者”所掩盖。
创办Broadsight科技咨询公司的Allen Patrick则称,互联网行业正处于另一个泡沫的开始阶段,“泡沫就是过多的资金追逐资产,并生产更多的资产,然后需要找一个更大的傻瓜来买。
的确,创业者和投资者通常被Y Combinator所诱惑。前者从超级天使处得到资金,后者通过各种手段助其登上TechCrunch的头条,之后便等待下家接盘。
Patrick用自己的“十条泡沫确认标准”来判断互联网泡沫的程度:
1、用旧的方式来估值“新事物”,大公司开始对收购新事物埋单。
2、已经有人预警泡沫的产生,但“新事物”的倡导者却越来越卖力地鼓吹。
3、只要“新事物”公司的前雇员创业,就会没有任何理由地获取投资。
4、为了创业公司,会有大量的投资基金公司逆向诞生
5、公司开始不需要实际的产品,仅凭着公司的PPT介绍,就可获得资助(Color显然属于此类)。
6、MBA们纷纷离职,自己创业。
7、发生大市值公司上市。
8、银行为新事物炒作市场,开设创业基金,将养老的钱投到里面。
9、出租车司机开始向你建议买此类股票。
10、受宠的新生事物开始愚蠢地购买传统公司。这时候离崩盘不远了。
显然,Patrick认为,按照他的这套标准,当下与1999年的局面如出一辙。“我们就只能等待泡沫的第9和第10阶段的到来,等到出租车司机也加入进来,游戏也就结束了。” Patrick说。
与Patrick持同样悲观观点的还有马克・库班,这位在上一次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大赚一笔并全身而退的极客,把目前的互联网领域投资狂潮比作“金字塔计划”(传销骗局)。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泡沫与2000年相比还有一个底层的共同点:虽然SoLoMo(社交,本地化与移动互联)是当今互联网的3大主题,但这些互联网公司的现金流仍主要来自于电商、游戏和SP业务(Facebook的收入构成最为典型)。然而,10年前的电商尚处于市场教育阶段,手机尚未普及,而游戏玩家也远没有今天被社交网络和移动设备所激发的如此普遍。正因为如此,这两个领域额的持续增长才造就了互联网产业持续10年的盛况。
但是,如今并没有新的商业模式产生,而这两个领域的市场空间已经可见到天花板,所以,此次泡沫破裂后,整个行业是否还会像上波那样仅用3年就走出低迷期?
这是一个未知数。
差异性
2000年纳斯达克崩盘,8成股票亏损超过80%,37%的上市企业退市。Webvan、Kozmo这样的互联网明星都在上市后的两年内破产清算,期间退出的基金更是数不胜数。2002年末,纳斯达克综合股指从5000点降到历史最低点――1108。
10年的时间还不足以抹除这种行业大萧条带来的余悸,再一次的互联网经济低谷也的确令人忧心忡忡。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此次绝非会像上一次那样惨烈。
第一,数量有所不同。虽然资金大量涌入互联网,但在此次登陆公开资本市场的公司数量有限。根据相关统计,1999年有309家科技公司IPO,约占该年上市公司的半数,2000年这一数字为397家。而在2010年市场较好的环境中,仅有20家科技公司IPO,还不足萧条期中2001年55家上市数量的一半。
既然投资焦点集中在了少数公司身上,因此如果出现糟糕的结果,那么影响也有限。
第二,质量有所不同。与10年前不同,今日的互联网不仅仅有眼球和点击率。像Facebook、Groupon和Zynga等互联网公司都已经实现了上亿规模的盈利。这也是像Linkedin这样的拥有高端、稳定客户的公司能在低潮中保持坚挺的原因,其股价至今仍维持在100美元以上(发行价45)。
第三,基本面非同日而语。1999年时,全球仅有2.48亿人上网,少于全球总人口的5%。现在,宽带互联网和PC已经普及,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保守估计全球也有1/3的人上网。此外,云计算的普及和用户数据的普遍性挖掘,使得创建科技公司成本不断降低。一般来说,天使就可以支持公司的正常运转,无需VC介入。
第四,IT技术出现了巨大变革。10年前,摩尔定律强悍主导者IT产业的进化。今日,虽然纳米技术还不能完全把摩尔定律扔进科技历史博物馆,但如今硬件性能差异对商业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应用性成为了商业决胜的关键。
仔细分析,和10年前相比,并非如今所有的差异性都是可令从业者安心的利好,而有的其实是倒退。
《福布斯》杂志发行人Rich Karlgaard撰文罗列了Facebook上市交易搞砸的数个原因,其中敏锐地指出“马克・扎克伯格没给普通投资者留下任何东西。”他指的是在上市前夕Facebook突然将发行价提高了10美元。
Facebook并非始作俑者。LinkedIn在2011年中上市前,将发行价上调了30%,使得该公司的市值超过40亿美元。这是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以来,首次有公司在上市前夕如此大幅度地上调发行价区间。这引来了Groupon和Zynga的纷纷效仿。连人人网也在认购期内将发行价上调了27%。
Karlgaard指出,微软1986年上市时,市值为7.8亿美元,在以后的13年时间里微软的市值增长了700多倍,这意味着比尔・盖茨让成千上万的普通公共投资者变成了百万富翁。谷歌在2004年上市时估值为230亿美元,为普通公共投资者留下的空间已经有所减少,即便如此,其过去8年的回报也达到9倍。而在Facebook公司的IPO交易中,“风险投资公司、内部人士和硅谷著名天使们拿走了全部。”。
总体来看,即使不如10年前惨烈,但互联网产业中的很多泡沫必然会破裂。但把视线放长远来看,这并不是灾难。
2002年1月,被停牌3个多月的网易在纳斯达克复牌,在被问及网易是否有被最终摘牌的危险时,丁磊突然豪气十足说:“我告诉你,从今天开始,一个伟大的时代开始了!”丁磊当时的自信,其实来自于退守广州之后对游戏与短信业务盈利前景的乐观。
其实,正是在刚过去的10年里,这个行业中错误的观念被更正,缺失的短板被修补。谷歌、亚马逊、腾讯等现在仍旧活跃的互联网公司,正是在破碎的泡沫中浴火重生,逐渐走向成熟。
互联网经济范文4
关键词:平台经济;互联网企业;网络效应;竞争方式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31日
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创新和“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平台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型的商业模式,正在广泛地被各类企业包括互联网企业所运用。平台经济最重要的两个理论――双边市场和网络效应(网络外部性)是当前互联网经济领域讨论的重点问题,基于平台经济理论的平台企业是指:连接双边市场不同方的用户群体,将用户的需求和提供满足这些需求的用户通过平台连接起来,其会尽可能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增加不同边用户群体数量,开发新产品或者引进第三方企业等来留住及增加用户数量,产生锁定效应,最大化发挥网络效应作用,从而提升企业价值、获得盈利的一种企业类型。
一、平台经济模式的产生条件
(一)产业模式的创新――双边市场的出现。传统经济的产业模式具有单一、直线式的特征,是一种单边市场,在这种单边市场中,从生产到消费要经过诸多中间环节,每一个环节会希望得到下一环节的价值认同,商品最终的零售价格包含了所有环节所产生的成本及利润。这种产业模式的缺点是增加买卖双方的成本及存在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在互联网经济中,平台企业是一个互动的、具有网络效应特征的双边市场。在这种双边市场中,平台企业通过平台直接连接供需双方,省去传统产业的诸多中间环节,平台上的各方进行直接互动交流,有针对性地满足消费者多样性及个性化的需求。关于双边市场的涵义,Armstrong(2005)是这样定义:市场中一方用户拥有的网络效应收益会随着市场另一方用户规模扩大而增加,一边市场用户的需求和另一边提供需求服务的用户市场相互合作、相互影响。著名的网络购物网站――淘宝网,其买家通过淘宝平台直接搜索自己想要的商品,对商品的任何疑问,买家可以直接与卖家进行沟通交流。这样的网购平台模式,既节约了卖家高昂的卖场成本,又提高了买卖成交效率,是一种典型的双边市场。
(二)用户群体关系的增值――网络效应的存在。平台企业中用户群体关系网具有的增值特点,是利用平台商业模式的第二个条件。在互联网产业中,平台企业利用平台这一虚拟的空间将不同用户群体有机联系在一起,平台一方的用户如果没有需求,平台另一方的用户便没有相应的供给,正是一方用户的大量的需求才产生了平台另一方用户的不断供给,用户群体数量的多少及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平台企业的竞争及收益,这种用户群体关系网的增值被称作网络效应。网络效应的作用在于使越来越多的用户被吸引到平台企业,从而增加平台企业的竞争力。利用这种网络效应的作用,使得双边用户群体数量越来越多,达到网络规模临界值,超过临界值后会使得产品成为标准并产生锁定效应,形成高转移成本,使企业出现正反馈及“赢者通吃”,如图1所示。(图1)
(三)企业转型的迫切要求。21世纪是互联网经济时代,互联网成为一个重要的生产工具,传统经济时代的各类企业必须与时俱进、拥抱变革,面临转型机遇。平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为这种转型提供了可能,其表现是:一是改变传统产业的价值链。在传统产业的单一、直线式的价值链中,厂商面临“上游供给商”和“下游买家”,供给商负责生产产品,买家则支付产品费用。在平台企业中,这样的模式已经不成立,传统产业的直线式价值链正在被平台企业的减少了中间环节、曲线式价值链逐渐取代;二是匹配用户需求和供给。传统产业由于信息不对称、供需并不完全匹配、市场效率较低,企业因而可以采用平台商业模式,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扮演平台中介角色,更好地使供需匹配,满足个性化定制及需求;三是充分发挥潜在的网络效应。平台企业不仅扮演着虚拟的中介、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服务空间场所,而且平台企业做大做强,实现网络规模效益的关键在于打造一个平台生态圈,通过平台生态圈使平台企业连接更多相关用户,通过用户彼此间的沟通和需求的满足,充分发挥网络效应,实现企业价值质的飞跃和盈利提升。
二、平台经济模式的构造
平台经济与传统经济一样,商业模式的合理性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平台经济商业模式构造的重点是建立平台生态圈。在互联网产业中,平台生态圈是指平台企业通过平台圈住(连接)更多用户量、圈住用户更多需求和利益、增加平台的用户数量和竞争力,实现平台的网络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行为。平台商业模式构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平台生态圈的基础结构――建立双边市场。建立双边市场是打造平台生态圈的基础条件。企业为双边用户群体甚至多边用户群体提供虚拟的空间环境,连接彼此间的需求,用户在虚拟的平台市场中进行交易合作,这种平台连接的双方,其价值链不是线性的,而是曲线式的,这种价值链要求企业对每一方用户群体都十分用心,必须增加用户数量来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互联网行业中,平台商业模式发展至今,大型的平台企业已经连接众多边不同用户群体,但其基础仍是由双边市场发展而来。打造平台生态圈的战略之一就是建立起与传统经济的单边市场不同的双边市场架构。
(二)双边用户谁免费――补贴战略。双边市场下的平台企业连接的任何一方用户都不再是收益或费用的固定方,一方用户群体是需求者的同时,也有可能是另一方用户需求的提供者,都能为平台带来收入。在双边市场中,“被补贴方”是指能得到企业在支出方面补助的、即可能免费使用平台的一边用户群体,而向另一方用户群体收取费用的则该方称为“付费方”。决定对哪一方进行补贴,补贴的原则是什么,主要有以下四点准则:一是价格弹性高低。依据经济理论中的弹性原理,高价格弹性的用户群体对价格更加敏感,利用价格下降吸引大量用户这一特点,可将价格敏感群体作为“被补贴方”,相反低价格弹性的用户即使在价格下降和上升时,平台用户数量也不会有大波动,这样的用户群体做“付费方”最合适不过;二是边际成本高低。平台企业在打造平台生态圈时会尽力将总成本控制在最低,如果一方新用户群体的增加没有使得企业边际成本增加,这样的用户群体适合成为“被补贴方”,而如果用户数量的增加使得企业的边际成本上升,这一方就只有作为“付费方”,例如互联网行业中的即时通讯工具、社交软件、通信运营商提供的通信服务等,尽管在产品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成功运营后的平台吸纳大量新用户所产生的边际成本与随之增加的收益比较就微乎其微;三是不同的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有不同类别,可分为正向和负向网络效应、同边和跨边网络效应。正向同边网络效应是指当一方用户数量增加时,这种用户数量的增加使得更多的用户进入成为这方用户。负向同边网络效应使得先进入的用户有排外现象,不利于新用户的进入。因此,可将产生正向同边网络效应的用户群体设定为“被补贴方”。企业的补贴加上正向网络效应,用户数量会大规模扩大;四是平台转换成本与锁定。转移成本是消费者如果选择了使用某一产品或者技术,不容易转移到其他的技术和产品而形成的成本如学习费用、培训精力、购置产品的配套设施、互补资产等支出成本。锁定是指用户现在所作出的选择影响限制着将来的选择。一方面当转换成本非常高时,消费者就会被锁定;另一方面用户群体也可以不只是在唯一特定某个平台进行消费,当用户群体同时在多个平台消费同质产品时,企业对其进行收费使得用户可以马上选择其他平台。当选择新平台的转移成本较高时,易被锁定的用户群体适合成为“付费方”,而能够随时选择其他平台的用户群体则适合作为“被补贴方”,例如国内的美团、饿了么等团购平台,对消费者进行大量优惠补贴吸引更多用户在平台进行消费,以便形成锁定效应,但实际上消费者往往是可以货比三家,谁优惠力度大就在哪家消费。
(三)平台形象维护――用户筛选。平台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完善机制,便于更好地发挥正向的网络效应,增大平台用户规模,那么对于负向的网络效应,企业该如何预付与抵制呢,这就需要企业建立用户筛选机制。建立筛选机制的方法包括以下三种:一是用户实名认证。大型的平台企业在为新用户提供服务时,会要求用户进行实名认证、电话验证等方式。一来方便用户登录以及账号密码重新找回,二来企业对用户身份的了解与控制,防止不良用户对平台形象的破坏;二是支付绑定。用户在使用平台消费进行绑定的银行卡及用户真实信息的验证,这也是平台企业用来筛选用户的手段之一;三是综合评价。用户在平台消费后可对商家用户做出评价打分,评价分数高低对用户是否选择该商家产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四)平台盈利。平台的盈利主要来源于“付费方”,其盈利方式呈现多样的特点化,主要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控制用户核心需求。平台企业掌握着用户的核心需求,不管是付费方还是被补贴方都可能需要为核心需求付费。例如世纪佳缘网,该企业是一家国内大型相亲交友平台。男女用户为了能够直接与心仪的对方交流,需要向平台支付“邮票”费用。用户想要第一时间知晓谁对自己有想法,谁给自己留言也必须付费,主动给心仪的用户提供邮票让其免费阅读也需要付费。这种系统的平台收费机制使用户不但没有忘却止步,反而热情高涨,这样用户的需求被不断放大,这种跨边网络效应下的、平台满足用户核心需求即是盈利的关键;二是数据整合。平台为用户群体提供互动交易的场所,用户群体成为平台最重要的资源,平台对用户数据的有效整合、做到精准投放用户需求产品信息是盈利的又一有效方式,淘宝会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推送用户可能需要的商品,团购网站能推送离用户最近的一切消费产品。用户数据背后的有效信息的整合也是平台盈利的主要方式。
三、平台企业竞争方式
在互联网产业中,平台企业必须争夺更多客户资源,抢占市场,扩大平台规模从而实现“赢者通吃”的目标。这种行为是拥有同质性业务的平台企业之间、运用相同的盈利模式争取相同群体而产生的对抗,即争占市场份额而进行的一种竞争活动。互联网平台企业间的竞争方式有以下五种类型:
(一)选择平台成本――提高用户黏性。在互联网产业中,平台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用户后就会留住用户、绑住用户。用户选择平台成本是指用户从某一平台转换选择新平台所花费的成本,包括以下几种成本:违约、学习、资产重置、搜索等成本。一般情况下,用户不会随意转换平台,其原因包括:一是用户对新平台产品的功能优缺点十分看重,只有产品功能独特,才能刺激用户选择新平台;二是消费者偏好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而打造一个符合用户口味需求的新平台和产品,其成本非常高;三是用户对新平台的熟悉需要花费时间成本,学习过程让许多用户放弃选择新平台。因此,平台企业为留住用户,提高用户黏性,一方面从完善自身平台产品功能出发,增加用户选择新平台的成本;另一方面低价格弹性的付费方用户往往比较稳定,一定幅度上调价格既增加了平台盈利,又不使用户减少。
(二)产品服务差异化。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用户经常可以同时选择多个同类型企业的服务与产品,这称之为用户的多属行为。用户多属行为不仅因为廉价的平台转换成本,而且平台企业产品服务的丰富多样性也会吸引用户进入新平台,双边市场中只有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高质量产品服务、尽可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企业才能实现平台长久盈利。Armstrong(2005)表示“当平台企业向两边客户提供的产品服务均具有较大差别性时,双边用户都只会选择其中一个平台交易;假如平台企业仅为一边用户提供差别服务,另一边用户将选择多平台策略,即在多个平台上交易”。
(三)平台价格策略。平台定价是平台企业最关键的问题。影响平台定价因素有很多,这里主要从用户多属行为角度来探讨平台定价策略。当平台用户多属行为不是特别明显、用户选择新平台成本较高时,即使企业对平台价格做出改变,由于转移成本及锁定的存在,用户仍继续留在平台,平台价格调整策略并不会起到提升平台竞争力的作用。相反,如果用户存在明显的多属行为,平台对价格做出改变就会聚集大量“付费方”用户,同时平台与其约定排他性规则,形成对付费方用户的所谓一定的垄断,这样必定又会使被补贴方用户规模也扩大,从而平台竞争力大大增强。只要有平台对“付费方”用户提供价格优惠,这样的价格策略就会增强该平台企业竞争力。
(四)平台市场定位。平台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在对市场份额争夺上,平台一方群体数量会受另一方群体数量的影响。尽管平台竞争策略各有千秋,但平台企业明确的市场定位仍是平台竞争的一大法宝。其包括:一是界定目标市场边界。“天然屏障”可定义为“潜在网络效应所涵盖的范围”,平台目标市场若与“天然屏障”没有任何交集,会不便于把控潜在用户资源的流动,在与对手竞争中会处于劣势,这样要求企业根据国家、语言、民族、人种等等各种差异性,打造平台目标市场屏障,形成目标市场边界,例如国内的几大招聘市场平台如中华英才网及智联招聘等,它们的目标市场即是中国所有的互联网求职者,这些互联网招聘平台抓住国内传统招聘市场不景气、资源分散等特点,对国内招聘需求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了国内强大的网上招聘就业平台;二是平台定位差异。平台市场的“核心定位”是平台竞争的独特优势。平台核心定位的差异性影响用户群体规模,从而影响平台的竞争优势,比如产品同质、盈利模式类似的前程无忧和中华英才网平台,产品同质、但盈利模式不同的前程无忧网和一零四外包网,平台业务领域广泛的Linkdln网站和平台业务范围精深的“36人才”网等。这些招聘平台各有各的目标市场及定位,用户市场争相竞争,正是由于平台定位本质的不同、业务精深广泛度不同,国内几大招聘平台企业却不能一家独大及垄断市场,可以各种发展自己的市场及用户群体;三是平台定位动态性。平台企业对平台定位须解决两个问题:“平台企业应该集中力量培育哪边用户群体使其壮大”及 “平台企业应该聚集怎样的用户群体并为其服务”。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平台刚建立之初,由于市场边界、平台盈利模式还不明确,问题的解决还比较棘手。但其他竞争对手争先恐后推出各种补贴策略讨好用户群体,恰巧推动两个问题解决方式的明朗化。另外,平台核心定位问题还需要考虑平台产业类别、定位意向、资源及平台竞争策略不同而适时调整,即平台定位是个动态的过程。
(五)平台规模的扩展。平台企业要想实现“赢者通吃”的垄断地位,用户规模必须超过网络临界量。临界量是保证平台企业盈亏平衡的最小用户量。用户量越大,企业越能盈利,平台用户规模的扩大成为平台企业盈利的关键。平台企业扩大规模,其前提是平台生态圈具有无限空间的扩展性,例如世纪佳缘网在2010年迅速超越其竞争对手脱颖而出,其原因在于2010年新增一大批未婚且急于结婚的单身男女性,这些单身男女希望通过婚恋网于新年尽早解决对象问题,面对大批新用户的进入,世纪佳缘网依靠平台智能系统机制化完全容纳了新用户群体的增加,有效地满足了用户需求;而珍爱网和百合网仅靠人工手段来容纳新用户,其远不能第一时间全部满足新增用户的需求。将用户需求与平台功能系统机制化、保障平台生态圈的空间扩展性,是解决平台规模扩展问题的有效保证,通过平台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平台企业快速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程贵孙,陈宏民,孙武军.双边市场视角下的平台企业行为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9.
[2]岳中刚.双边市场的定价策略及反垄断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8.
[3]张晓媛,曹年更.双边市场理论――平台经济的研究综述[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1.
[4]熊艳.产业组织的双边市场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4.
互联网经济范文5
一、互联网经济概述
(一)互联网经济的定义
互联网经济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所产生的所有的经济活动,是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现象。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ITFIN)、即时通讯、搜索引擎和网络游戏五大类型。
(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现状
走在互联网经济前沿的当属电子商务和互联网购物系统。所谓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交易平台而进行的商务活动的总称。而互联网购物系统,也可简称网上商城,是我们足不出户进行各项采购活动的网络平台。
(三)互联网经济的特点
信息产业经济以迅猛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之始,便以发展蓬勃、灵活多样、创新便捷的特点受到得到热烈的追捧,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监管机制不健全,互联网经济也伴随着高风险,如网上购物的欺诈,侵犯隐私,网络产权,不正当竞争,网贷平台跑路以及虚拟财产保护和继承等问题。
二、互联网经济发展对相关产业的影响
(一)互联网经济发展促使金融业的转型
现阶段,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行为的日常化以及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渗入,金融业也必不可免的受到互联网的渗透。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金融行业也不得进行转型和创新以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现代金融业可分为传统金融业和互联网金融业两个部分。
传统金融业是指存款,贷款和结算等金融活动的总和,传统金融以其扎实的基础屹立于现代社会经济体系当中,具备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如固定的客户群、服务网络优势、资金共给优势、风险管控优势和产品组合优势。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经济体系运行效率的提高,传统金融在某些方面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传统金融服务效率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群体对金融的需求,其服务成本较高,客户体验度不高,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较弱,资源配置效率低,所以,在时代需求的推动下产生了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是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核心形成的功能化金融形态及服务体系。互联网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等优点。其出现动摇了传统的金融模式,丰富了理财产品种类,降低了理财进入的门槛,扩大了社会融资的渠道。
但是互联网虽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却不能缩短现实间的距离感;能够提供海量的数据,却不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所以互联网金融业陷入了管理弱、风险大、信息处理不及时、监管政策不完善、安全性不能够得到保证的两难境地。
所以在金融业进行转型的过程中,要取长补短,趋利避害,把风险机率降到最低,让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衔接更加融洽。
(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促使服务业的升级
互联网经济的出现对服务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使得服务业为了适应于社会发展而进行升级。目前,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服务业产业链的经济链,贯穿于整个服务业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使服务业跨越时空,由此产生了大批新兴行业,如网络购物,在线租车等,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现代服务业体系变得日益丰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一些如移动,联通,电信等垄断行业的垄断局面发生了根本改变。互联网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有机的融为一体,形成了全流程服务链,使服务业上升到一个新的等级。互联网将城乡资源进行对接,推进服务业城乡一体化,改变了以往服务业城乡分布不均的产业布局,涌现了一大批“农村淘宝”。由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服务业体系的升级,也使服务业中的人才结构发生了改变,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在增加。
(三)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促使人才结构的变化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推动,而互联网技术的本质是以计算机为基础设施、以网络技术人员为核心的人才结构体系。而不论是过去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传统互联网还是新兴的移动互联网,都需要大量的以计算机硬件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为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技术人才。而依托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势必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以此需求为导向,必然有大量的技术性劳动力涌入互联网经济行业。
另外,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物流运输业的繁荣,大量的物流工作人员参与到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基层部分。同时,网上购物的兴起亦导致传统的零售业的萧条,传统的零售从业人员在此情况下需求量锐减,迫使其另寻出路。
因此,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结构的变化具有莫大的影响作用。
三、尾语
互联网经济的出现无疑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从而推动了相关产业的飞跃式发展。但在享受它好处的同时我们也要进行权衡与深思其利弊,以便可以更好地趋利避害。因为现阶段互联网经济还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互联网经济中的第三方支付容易造成资金不受监督,甚至越权调用等风险,资金安全无法得到保证,而且由于交易的隐蔽性,可能会引发犯罪危险,所以在应用互联网经济的同时要进行防患,建立完善的互联网经济法律体系,加强对互联网经济的的监督,加强对风险的判断和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宣传打击严惩非法集资。
互联网经济范文6
目前市场出现的互联网热潮,是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碰撞,这种网络互联互通带动的产业跨界与融合,是未来产业转型的重要特征。
首先,互联网思维是贯穿这一两年的热门词汇,一时间,仿佛说谁没有互
联网思维,谁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我们也看到雷军和董明珠打赌,马云和王健林打赌,都是互联网企业向传统经济体发起的“冲击”。但是互联网思维真有这么神?互联网和传统企业就是对立的吗?我们知道,经济活动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人流的聚合,而互联网改变的是信息流,当然也正在渗透资金流与物流,互联网企业在颠覆一些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正在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而传统经济体其实也在积极地拥抱互联网,互联网是一个嫁接传统与新经济之间的渠道或者说桥梁。
如果深层次地去梳理互联网对经济的聚集、融合与跨界作用,我们会发现,以互联网为核心为纽带,在其产业内部与产业外部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产业内部看,互联网产业链正在进行更广泛的垂直整合,电信运营商、内容服务商、设备制造商等加速将自身业务向产业上下游延伸,打造硬件、软件、应用服务的一体化,抢夺“互联网入口”。在互联网手机、互联网电视领域尤为明显。数据显示,2013年,互联网高清机顶盒快速发展,市场占比由2012 年的 4.7% 上升到 15.1%
从产业外部看,互联网与零售、金融、教育、医疗等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正在加速,产业边界日渐模糊。一方面,传统企业积极向互联网迈进,传统商贸企业纷纷向互联网转型,网络零售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加速向传统行业进军,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纷纷推出金融服务或产品,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娱乐,互联网医疗等行业也持续快速发展。
而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与传统经济,传统产业融合更加深化。不仅如此,他们相互之间的融合也在加速。移动互联网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云计算超强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大数据的挖掘,联袂在向生产、生活领域深度渗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以手机为例,从1G时代到3G时代,从摩托罗拉的“大哥大”到诺基亚,因为无法适应时代的变迁而陨落。
其次,服务业占比快速上升,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开始融合。2013年我国服务业占比已经超过了制造业,2014年上半年看,这种趋势仍在加速。而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融合的趋势是服务业制造业化,制造业服务业化。
怎么理解呢?比如服务业出现了产品化,标准化,连锁化的趋势,而这些本来是制造业的标配。像服务业中推出的金融产品,旅游产品,医疗产品等,这样的趋势是市场的选择,同时也得到了高层的认可与推广。以旅游产品为例,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时,强调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作用大,要着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用创意设计创新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内涵,大力开发老年、民俗、养生、医疗旅游等。我的理解里,转型升级的旅游产品,会是融合了现代农业,融合了度假养生、生态养老、文化民俗体验等现代服务产业,又会引导旅游地产的发展,升级地方生态经济发展。这已经不仅仅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甚至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的产业融合,是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趋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