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范文1
那是一年暑假,我由于钢琴考级,便只能按捺住考上初中的喜悦,闷在家里练琴。天那样闷热,我嘴里含着冰。发狠地练着。从早晨到中午,再到傍晚,我终于可以甩一下酸疼的膀子,情不自禁地,我走到阳台上……
忽然,我听到一个声音,和着夏日傍晚那特有的微风,忽而朦胧忽而清晰,飘入我的耳朵,拂过我的脸颊,掠过我的刘海儿。树叶沙沙作响,晚霞含蓄柔美。在这一刻,世界变得静得出奇,仿佛只有这声音存在。哦,是笛声,是有人在吹笛子,这笛声婉转悠扬,舒心流畅,只有心静的人才能吹得如此之好。
我陶醉了,沉静了……许久,才从思索与想像中醒来。
后来的几天,我注意到每天傍晚,这笛声都会响起,只是,后来听到的笛声总没有第一次那么好了。每天,只要我一放下琴,笛声便准时地响起,我就跑到阳台上望着楼下的建筑工地仔细地听。我想像着,吹笛子的是个孤独的老人,在诉说着心事;也许是个孩子,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孩子骑在老水牛背上吹笛子的情景……
有一天,当我照例走到阳台上向下看时,我看到一位建筑工人坐在地上,他正吹着笛子。忽然,笛声戛然而止,当它再次响起时,我惊异地发现,他吹的是我弹的曲子!虽然笛声时断时续,但我仍能分辨出来,这是我喜爱的一首曲子。不是亲眼所见,我无论如何不能相信,一个人仅凭耳朵听曲子,就能用手中的笛子原封不动地吹出来,而且吹得如此准确,虽然吹得不太熟练。做到这一切的,还是我往日十分轻视的工人!我感到震惊!
晚上,妈妈竟也谈到了这位工人:“你看看人家,天天在太阳底下盖房子,比你累多了吧?人家晚上雷打不动地吹到你上床,人家活得不是挺轻松嘛!”
我不再叫苦。于是,早晨,梦中的笛声把我惊醒;晚上,窗外的笛声陪我入睡。在我练那首曲子时,笛声总悄然响起,只是,轻轻地,似乎生怕被我听见。终于,他不再害怕。于是琴声和着笛声融会在一起,分外地和谐、优美、宁静,妙不可言。我激动了,泪珠在眼眶里打转,我觉得,我找到了这首曲子的真谛,是这位工人朋友帮我找到的。是的,我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考级时,我的耳边始终萦绕着笛声,我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着乐曲,终于,我考上了十级!当我兴奋地冲到阳台上准备鼓起勇气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那位素未谋面的朋友时,我怔住了。几天的激动与紧张使我忘却了眼前拔地而起的大楼。是的,我将永远不能再与那笛声合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范文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绿色基因的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明白现代转基因的概念。2把握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体验讨论克隆等基因产品带来的科技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文章的思路。2本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现代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枝条嫁接和杂交技术的异同。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转基因生产的猪、兔、羊等图片来导入,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对转基因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什么是转基因?
提示:科学家为了改变某些动植物产品的品质或为提高其产量,把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到另一种生物上去,叫作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绿色基因革命”即现代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从某些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基因注入另一些植物体内,从而使这些植物产生一些有利于自身的生长或提高其品质的特性。
2.你知道现代利用关于基因的科技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
3.整理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从因大量施用化肥和生长素使西红柿的质量下降的现象谈起,然后引出利用植物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西红柿,通过作比较突出了实施这一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其实……不同物种间操作”)是介绍“绿色基因革命”(即转基因技术)的本质特征。同以往的植物杂交和嫁接技术相比,转基因技术的优势有很多。
第三部分(“自然的生物……再也不会是烂糊糊的样子了”)是说明现代转基因技术已经或可能给农作物的生产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一部分紧紧围绕上文中“现代的转基因技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操作”的特点来说明。
最后一段介绍了现代转基因技术将带给我们的美好前景,切合了“绿色基因革命”这一主题。
二、精读课文
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1.现代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枝条嫁接和杂交技术有什么区别?
提示:这三者的共同点,即“在结果上都实现了良好性能的重新组合”。
其不同点是:“在手段和组合水平上有很大差别”。除了各自的特点之外,嫁接和杂交须在近缘物种间进行,而转基因技术除了其“多数是转移单个基因,是肉眼看不见的”特点之外,更主要的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操作。
2.利用现代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农作物有什么特点?
提示:产量高,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能等,例如:转基因大豆、西红柿等。
3.本文在介绍现代转基因技术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提示:举例子,如从鸡胚胎中提取的基因和昆虫的免疫系统,使马铃薯具有抗腐烂的特性;打算将比目鱼的抗冻基因注入草莓,使草莓也产生抗冻剂,从而避免霜冻的侵害。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把比较深奥的知识介绍得通俗易懂。
作比较,如同以往的植物杂交和嫁接技术相比。
三、交流活动
结合资料讨论1997年出生的“多利”以及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
四、课堂小结
现代转基因技术是高科技的产物,这篇说明文具有知识性、专业性强的特点。为了能更好地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作者在写作上密切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样不仅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而且可以使读者从实际体验或一些常识中了解现代转基因技术的本质及其可行性。
看了八年级上册语文绿色基因的革命教案的人还看:
1.八年级下册语文背影教案
2.鼎尖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
3.八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4.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范文3
荷花,它虽然不象玫瑰,牡丹大红大紫,它白底配上粉红却自有一种让人无法忘怀的神韵;荷花清香却不厌俗美丽却不艳丽。实在是让人觉得清高无比,又平易近人。
“出淤泥而不染“这才是我最喜欢的!它从淤泥中出来却不带点污染,不会自卑,永远那么有自信!最讨人喜欢的是它放弃了长久的生命,凋谢是它最终的结局,却又是它的开始,化做夏泥回归大自然,养成肥料,为它的下一带吸收!
这世上有很多人就象荷花绽放过,发挥过,表达了自己顶达的一面,然后,不埋怨,不感慨,不盛怒,平平淡淡,走下岗位,或甘居二线默默地出力让后人吸取养分创造成功人。
人的一生应该学习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学习它虽飞花中之王却不自爆自弃为后人做榜样大案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范文4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42分)
1.
(4分)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__多么远的剧场,我________场场必到。
________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我________看得兴味盎然。
2.
(5分)舞台拼音秀。
y________过瘾
c________ 蹿出来
________ng盎然
j________ 鞠躬
h________ 晃动
3.
(7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吸引力
________的幕布
________的态度
________的身体
________地发现
________地演戏
________地躲开
4.
(6分)选词填空。
茂盛
茂密
惊奇
神奇
奇妙
奇异
①大家一走进________的森林就迷失了方向。
②我们爱听老师讲那________的故事。
③地里的庄稼长得那么________。
④他突然大叫一声,同学们都用________的目光看着他。
⑤大家被五彩池那________的景象吸引住了。
⑥猪笼草能够吃虫,真是一种________的植物。
5.
(10分)查字典填空。
(1)“蹿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拽”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6.
(4分)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mò
沉________
________生
________水
沙________
7.
(6分)选词填空。
(1)造就
成就
练就
①学校为祖国________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②她肯吃苦,________了一身功夫。
③父母的自我牺牲,________了儿女的辉煌。
(2)自然
竟然
果然
④她说自己肯定能考好,这次________考了满分。
⑤做了错事________不承认,真拿他没办法!
⑥大家轻易不见面,________有许多话要说。
8.
(2分)圈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既使被挤在厚厚的暮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味昂然。________
②舞台如一炉火,练就了我的勇气和意力。________
9.
(7分)读拼音,写词语。
jiàng
shēng
mó
fǎng
shēn
duàn
zà
jiù
kàng
yì
fēng
dù
yǎn
mào
jīn
xī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0.
(18分)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你不是常说要做老实人,认真演戏吗?(陈述句)
(2)我的舞台从床上转移到了铺着练功毯子的院子里。(缩写句子)
(3)________多么远的剧场,________演出到多晚,我________是场场必到,直到演出结束。(用上关联词,仿写一句话)
(4)我对舞台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修改病句)
11.
(7分)选择加下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模仿(mó
mú)________ 喝彩(hè
hē)
________ 倒栽葱(dào
dǎo)
________ 自作自受(zuò
zuō)________
憋闷(mèn
mēn)
________ 肖像(xiāo
xiào)
________ 有朝一日(zhāo
cháo)________
12.
(1分)根据意思写词语。
私下里小声交流。________
13.
(5分)舞台拼音秀。
ch________ 抻直
t________ 啼叫
n________ 溺爱
c________ 宠物
b________ 憋屈
14.
(6分)成词填空
雕梁________
脍炙________
不同________
美不________
笔走________
引人________
15.
(10分)给形近字组词
绷________ 缘________ 栽________ 增________ 练________
棚________ 绿________ 载________ 僧________ 炼________
16.
(16分)八词语补充完整。
不________之缘
________无________日
一________常________
为________
________为
________去________来
无________以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私语
________
________盎然
________不忍视
17.
(7分)用“静”字组词,填在括号里,不能重复。
①明朗的月光照着古朴的小镇,让这里的夜色显得分外的________。
②正是考试时间,教室显得格外________。
③照片上的她显得纯美又________。
④请你________下来,再想点办法。
⑤指导员________地指挥抢险战斗。
⑥哀悼仪式开始了,烈士墓前一片________。
⑦一天晚上,他在________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18.
(4分)按意思写词语。
①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________
②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________
③指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________
④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________
19.
(2分)一个秋雨连绵的日子,安尼想观查一下,晶莹透明的雨水里有些什么,他看了一眼显微镜下的小水滴后、禁不住惊叫起来,“____”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应是________
A
.
别看小水滴那么清澈,原来里边有小虫子呀!
B
.
小虫子那么多,而且都在动!
C
.
小虫子!那么多小虫子都在动!
D
.
我真没想到,小水滴里是有虫子的。
20.
(5分)扩句
①松鼠是动物
②生态保护区生长着银杉树。
③我怀念朋友。
21.
(5分)缩句
①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
②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22.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样的松鼠能不让人喜爱吗?
②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二、阅读题
(共2题;共37分)
23.
(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米丽安,一个爱书如命的女孩
有个八岁的女孩,名叫米丽安·赫尔顿。
她腼腆地表示:“我不喜欢这个名字,因为同学们给我起外号,管我叫‘米丽安·抱抱我’,真让我脸红。”说着,她那张圆圆的小脸果真就红了。
我是在公共图书馆的儿童厅里碰上她的。管图书的年轻人告诉我:“这孩子是最用功的小读者,每天下午一放学就上图书馆来。”
“你为什么来得这么勤呢?”我问她。
“一来这我就特别高兴。”小姑娘歪歪头说,那表情的意思是“没别的意思,就是高兴”。
当然,她高兴是因为她是个爱书的小书虫。而她母亲是个清洁工,从来也没钱给她买一本故事书。
“你喜欢什么样的书?”
“什么样的都喜欢!”她耸耸肩膀说,“长大了,我还要当作家,当艺术家。”
这小姑娘太爱书了,她想出一个方法把这些书永远留在自己身边,这就是背书。是的,她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背下来,把这些故事全装进了自己脑袋里,她那浓密的黑发就是给这些故事镀的美丽的花边儿。
学校的同学们都知道她最会讲故事,在课间的几分钟里和西班牙语课上,总会有一群人围住她听她讲故事。
认识米丽安后我给了她一本书,说:“把它给你的老师,让她把书轮流借给孩子们,每天给一个人。孩子们每天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看一会儿书,然后就可以做梦了……”
小姑娘把书紧紧地抱在胸前,垂下头像玩具一样亲着书。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爱书的孩子。她又问:“等大家都看完了这本书,谁来保存它呢?”
我看到这时的她眼睛里闪烁着一点希望的光芒,望着她那张微笑的小脸,我猜得出,米丽安家中没有书,没有玩具娃娃,更没有玩具熊。
两天以后,我给米丽安寄去两本书做礼物。她随后给我寄来了一封信,说:“我真没想到你会记着我。”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叫米丽安·赫尔顿的八岁女孩儿,她爱书就像爱玩具熊一样。
(1)比一比,再组词。
腆________
微________
密________
猜________
碘________
徽________
蜜________
情________
(2)搭配。
最用功的________
光芒
爱书的________
花边儿
美丽的________
小读者
希望的________
小书虫
(3)按要求交换句型。
①小姑娘把书紧紧地抱在胸前。
“被”字句:________
②那张圆圆的小脸果真就红了。
缩句:________
24.
(23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茶杯在上,茶壶在下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tiáo)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心满意足的老师。”
释圆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没能找到一个自己的老师吗?”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帧(zhēn),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sēnɡ)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一个小和尚拿了笔墨砚台和一沓(dá)宣纸。
释圆说:“老僧的最大嗜(shì)好,就是爱品茗(mínɡ)饮茶,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古朴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liáo)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tǔ)出一脉茶水来,注入到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释圆:“这幅画你满意吗?”
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释圆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壶往茶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年轻人思索良久,终于恍然大悟。
(1)把词语补充完整。
千里________
________
心________意________
________南________北
________
________数笔
(2)找出年轻人画茶壶和茶杯的句子,说说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3)年轻人真的画错了吗?大师的话是什么意思?
(4)这个年轻人离去后能找到令他“心满意足”的老师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42分)
1-1、
2-1、
3-1、
4-1、
5-1、
5-2、
6-1、
7-1、
7-2、
8-1、
9-1、
10-1、
10-2、
10-3、
10-4、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共2题;共37分)
23-1、
23-2、
23-3、
24-1、
24-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范文5
【关键词】重视板书;精心设计;优化课堂
地理板书是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后,结合学生实际,在黑板上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形式呈现出来的概括性的教学内容,是整个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一节课中,板书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板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教材重点内容进行整体把握。一般说来,学生常常喜欢把板书抄在笔记本或书上。耳、眼、手多种感官协调活动所产生的记忆效果,当然远远超过“耳听”的记忆效果。有时候一节课尽管内容很多,又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往往凭借板书就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完整地复述下来,甚至过了很长时间,依据板书也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和情境再现出来,这就是板书的功效。其次,板书是教师教学思路的整体体现。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按教学进程的需要,有步骤地在黑板上边教边写,非常方便。再次,板书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第四,板书虽有很大的预设性,但也相对灵活,课堂的生成充满变化,这也是现代多媒体预设的板书所不能替代的。尤其在现代教育技术普及的今天,板书不能没有,而且还要精心设计。重视板书,精心构思,设计板书,可以增强课堂的有效性,优化地理课堂。
板书设计,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笔者在从教十余年的实践中,做了以下几种形式的尝试,对课堂教学都起到了很好的优化效果。
一、提纲挈领,呈现重点
这种形式的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教师详略得当地处理教材,将重点知识合理清晰、有条不紊地用板书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形式的板书最常用。学生可以根据板书提纲学习、复习,思路明确,重点突出,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有利于记忆。
二、表格比较,清晰明朗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表格,让学生通过看书、读图、思考、讨论或探究,提炼出简要的词语填入表格中。这种板书形式简明、扼要,对比性强,能使学生对比较的地理事物获得深刻、鲜明的印象。
如笔者在处理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的第3课时季风气候显著时,比较我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而设计的板书:
通过比较,学生对冬季风和夏季风有了非常清晰的了解,在图上判断冬季风和夏季风就比较容易,具有很好的效果。
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在黑板上画简图,配上文字等,图文结合,形象地表现事物,激发兴趣,引起联想,加深理解。
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2课时“中国的主要山脉”的板书设计,笔者就采取边画图,边板书的方法。(不同走向的山脉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来。)
不同走向的山脉:
1.东西走向:北有天阴燕,中部昆仑秦,南岭在南方
2.东北—西南走向:西列二、三阶梯分界线,中列长白武夷山,东列山脉在台湾
3.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和阿尔泰山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画图可以让学生对山脉所处的位置有一个更清晰的把握,而对于山脉比较多的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用口诀的形式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同时也有利于记忆,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四、综合设计,体现思路
板书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和处理能力,巧妙处理板书能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显示出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如笔者在设计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时,整个一节课围绕“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以及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展开,感觉很完整,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板书设计也是围绕这个主题一步步展开。
再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的设计,以语文课本中“美丽的西双版纳”导入,问学生西双版纳美在哪里,也正因为这里很美,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政策,促进了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正因为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旅游业的投入越来越大,又使得西双版纳更加美丽。最后以宋祖英的《越来越好》结束本节课。板书设计也主要体现笔者的这种教学思路,有一气呵成之感,整体和谐、美观,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地理板书不仅可以完整地表明地理知识结构、体系,而且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地理能力。设计和运用好地理板书是完成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有必要对地理板书这一课堂教学艺术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优化我们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范文6
学生升入初中之后,开始接触文言文,他们的文言词汇积累的甚少,独立阅读很是困难,很大程度上他们需要教材、教辅等资料的辅助和教师的讲解才能对文章进行理解。而教师讲授文言文的第一手材料,也是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因此,选文的课下注释显得尤为重要。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里的文言文选文注释言简意赅,对教学很有帮助。然而教材、教参中误解的现象也并非不存在,这对教学的影响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下面选取了教材、教参中我个人认为注释不当的例子,供大家商榷。
其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191页课文第三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课文给出的注释是“素湍,白色的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然而教师用书236页中对本句的解释为“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很显然,教师用书编者在翻译文章过程中运用的是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从字面的理解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当之处,但是仔细推敲便会发现问题:按照教师参考书的翻译内容来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应翻译为“雪白的急流”和“碧绿的深潭”都“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而事实上,我们知道“雪白的急流”,尤其是“急流”二字,应该是汹涌的、澎湃的、是无拘无束的,它可以“回旋着清波”,但是让“急流”去“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未免有些让其强为所难了。联系上下文,“绿潭”是潭水平静时的写照,它才真正可以“倒映着”出岸边“各种景物的影子”。综上所述,教师参考书上的翻译如果译为“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似乎更为贴切。
其二、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67页第21课《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对于本句,课本只给出“共色,一样的颜色”这一注释,而教师用书中给出的本句翻译为“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
课本就“风烟”二字并没有加以注解,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教师用书的译文可以推断出“烟”应该理解为“烟雾”,对此我有一些疑义,于是查看其他版本的教材和教参。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22课便是《与朱元思书》,课本并没有对“烟”字加以注解,却有“风烟”的解释,注解为“风烟,指烟雾”,与人教版教师用书内容相比,似乎出现的问题更大,“风”字的含义并没有在注解中出现,而只是把“风烟”二字当做一个词语来看待。但二者又有一些相同之处,即都把“烟”译为了“烟雾”。个人觉得“烟雾”一词的含义很宽,查看《新华字典》,它对“烟雾”的解释为①泛指烟、气、云、雾等。②喻指轻薄的纱罗。就文章选文来说,作者在富春江上“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里的“烟”,应该是江上雾茫茫、好似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云烟”,或者说“云烟”应该更贴切一些。
其三、我们再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70页21课《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选文所给注释与教师用书对本句的翻译相同,都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