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童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童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童话

幼儿童话范文1

方块熊坐在板凳上,她的孩子小熊坐在她的腿上,方块熊揽着小熊,和小熊一起拿着一本图画书。

方块熊:“小熊放学回家迷路了,天快黑了,小熊着急了。。。。。。”

小熊:“妈妈,小熊遇上大灰狼了。”

方块熊:“书上不是这么写的啊,好吧,小熊遇上大灰狼了,然后发生什么事了?”

小熊:“大灰狼说,小熊,你的爸爸妈妈呢?他们没跟你在一起吗?那太好了,我要吃了你。”

小狮子尤尤上,手里拿着一只手套。

尤尤:“熊阿姨,有动物来您这里找过手套吗?”

方块熊:“没有动物来找过手套,倒是小白兔丽丽的妈妈来问过,今天,丽丽来过这里吗?我说,丽丽已经好几天没来这里了。丽丽的妈妈就走了。”

尤尤:“熊阿姨,您看,多漂亮一只手套!我在一棵大树下捡到的。”

尤尤把手套递给方块熊。方块熊接过手套。

方块熊:“真是漂亮!象秋天的树叶一样的金黄色,点缀着绿色的叶子红色的花朵。我猜一定是哪个粗心的小动物丢的,说不定,正在着急呢。”

尤尤:“是啊,这一定是那个小动物的妈妈给它打的手套,它一定喜欢得不得了。我得赶紧去找它。熊阿姨小熊再见。”

尤尤跳跃着离开。

方块熊:“尤尤,喂,尤尤,看到丽丽和她说快回家,它妈妈在找她。”

尤尤已跑远了。

方块熊:“哎,尤尤这孩子,是个热心肠的好孩子,就是性子太急了。”

小熊:“妈妈,我也要手套,象秋天的树叶一样的金黄色,点缀着绿色的叶子红色的花朵的。妈妈,点缀是什么意思?”

方块熊:“点缀就是。。。。。。”

咕咚上。

咕咚:“熊阿姨,今天早晨,我看到丽丽的妈妈了,它的眼睛比平时红很多,问我见没见到丽丽。我说,丽丽好多天都不来找我玩了,丽丽的妈妈就走了。丽丽来过这里吗?”

方块熊:“丽丽没来过,丽丽的妈妈也来这里找过丽丽。难道,丽丽不见了?哎,真令人担心。天快黑了。也不知道丽丽找到没有。”

小鸟喳喳翠翠飞上

喳喳:“还没找到,刚才,我看到丽丽的妈妈在路边掉眼泪呢。我问她怎么了,它说,丽丽不见了。我说,阿姨别着急,我去找朋友们,大家一起找丽丽,一定能找到。”

方块熊:“尤尤捡到一只漂亮的手套,去找手套的主人去了。香香猪和爪印也许在家,我们去通知一下他们吧。你们先去,我把货亭放回家,马上就去找。”

大家下

场景二、香香猪的家

香香猪坐在茶几前看电视,他左手拿着雪米饼,右手拿着一瓶牛奶。 一会儿吃雪米饼,一会儿喝牛奶。

咕咚:“香香猪,见到丽丽了吗?”

香香猪:“没见到,丽丽已经有一个礼拜没来找过我了。丽丽的妈妈也来找过丽丽。我,我连门都没给她开,因为,我和丽丽闹矛盾了,因为,我正在看电视。哎!觉得真对不起丽丽的妈妈,正为这事心理难受呢。”

爪印进来听到了香香猪的话。

爪印:“我要是心里难受,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象你这样大吃大喝的,说什么心里难受,简直开玩笑!”

香香猪:“有的动物伤心就哭哭啼啼,有的动物伤心就摔摔打打。我伤心就吃吃喝喝,有什么可笑的。你就爱挖苦人,丽丽应该不和你玩才对,可她偏偏和你最要好,可见她是只笨小兔。”

爪印:“我会讲好听的故事,我会做好玩的游戏,你会吗?除了吃吃喝喝,不停地长胖外你还会什么!”

香香猪:“你瞧不起我,哼!你走!你走!”

咕咚:“香香猪爪印你们别吵了,丽丽不见了,快想想办法吧。”

爪印:“我看,先得请喳喳和翠翠在森林里广播一下,请丽丽妈妈回家等丽丽,然后,请森林见到丽丽的动物们告诉丽丽,她的妈妈在等她回家。然后,我们分头去找丽丽。大家说这主意行吗?”

尤尤、咕咚、喳喳和翠翠:“好主意!爪印你真聪明!”

场景三、森林、大树(有树洞、小鸟的家);较为公共的场所,大家经常聚会于此

丽丽:“这是喳喳翠翠的家!可找到有朋友的地方了。”

丽丽大声喊:“喳喳!翠翠!”

丽丽:“她们不在家。尤尤、咕咚、爪印、香香猪也没来这里玩,他们都去哪里了?”

丽丽大声说:“喳喳,我再也不嫌你叽叽喳喳没完没了地说话了,翠翠,我再也不说你臭美了。尤尤,我再也不叫你没头脑了,咕咚、爪印、香香猪,我再也不说你们的坏话了。你们快点出来吧。”

丽丽缩着脖子来来回回地走,不停地跺脚,一会儿捂捂鼻子一会儿捂捂耳朵。

丽丽:“又冷又饿又害怕,妈妈为我打的新手套也丢了一只。妈妈,妈妈,我再也不为没人关心我就离家出走了。妈妈,我错了。现在回家,你会原谅我吗?妈妈。”

爪印发现了丽丽,他学起狼吼。

丽丽躲到大树后,发抖。

爪印:“这是哪个大胆的小动物?天都黑了,还自己在外面玩?太不把我大灰狼放在眼里了,我一定要吃了他。”

丽丽:“大灰狼,我是小白兔,你别吃我吧,我的肉一点都不好吃。”

爪印:“就是那个特别爱干净,特别娇气的小白兔吧。我就是来找你的,听说,你是最好吃的小兔子。”

丽丽:“你可别吃我,我的朋友他们一会儿就来找我,我们在玩捉迷藏呢,你快走吧,小狮子尤尤的力气可大了,他跑得可快了。小猫爪印可聪明了,它的爪子可厉害了。还有小刺猬咕咚,香香猪,小鸟喳喳,翠翠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爪印 :“哈哈哈哈!”

爪印笑得前仰后合

丽丽:“你是,你是爪印!你就爱搞恶作剧,你都要把我吓哭了,你坏!”

喳喳翠翠上。

喳喳:“丽丽,你]在这里呀。你可把我们大家吓坏了。你的妈妈找不到你都急哭了,她真可怜,她去香香猪家找你,香香猪不给她开门,因为,他还在生你的气呢。喔,我不在这里说朋友的坏话了。我告诉大家,丽丽找到了。 翠翠,我们去吧。”

翠翠:“丽丽,你的手套真漂亮,丢了一只是不是?”

丽丽:“是啊,我妈妈刚为我打的,我就弄丢了。”

丽丽抹眼泪。

翠翠:“别着急,丽丽,听方块熊阿姨说,尤尤捡到一只手套。可能就是你丢的,我们见到尤尤就知道了。”

尤尤上。

尤尤:“大家都在啊,我捡到一只漂亮的手套。大家看。”

幼儿童话范文2

一、“甜”。幼儿从母亲怀里跳出来,经常听到的是“甜味”语言。幼儿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对儿童也要“甜”,才能适合幼儿口味。比如教育幼儿要听话,如果用“小朋友,请坐好,你们的爸爸妈妈送你们到幼儿园来,就是希望你们听老师的话,取得好的成绩。”就不如用“小朋友,爸爸妈妈送你们到幼儿园,看到你们这么乖,很高兴的,很喜欢的,是不是呀?”效果好。前者乏味,而后者幼儿听起来甜甜的,感受的是情趣,接受的是趣说,自然乐于活动。

二、“亲”。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是幼儿的“亲”人。教师如果以亲切的口吻、微笑的面容对待幼儿,幼儿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朋友,乐于亲近。在遇到幼儿偶尔做得不对时,不能扳着面孔处理,而应以关爱的口气商量。比如:明明写的字拿给老师看,歪歪倒倒的,教师却要表扬他:“你写得很认真,是个很听话的乖孩子。可是这些字快要倒了,你能帮助它吗?”这种用表扬代替指责,鼓励中却是商量,幼儿会很乐意去做得更好:下次如果再写好一点,老师又会怎样表扬我呢?

三、“新”。喜新奇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教师上课时要注意腔调和语气的“新”,引起幼儿注意。比如教师总是说:“上课了,请坐好”,幼儿会很不在乎,甚至不当回事。教师如果不断变换说话方式,今天说:“小芳今天坐得最端正,大家要像他一样坐得好”,明天说:“看谁坐得最好,老师就表扬谁”,后天说:“坐得最好的孩子是乖娃娃”。他们想,今天老师这样表扬,明天那样表扬,后天呢?教师语言新奇、活泼,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被吸引到教师的语言上来。

四、“活”。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化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幼儿,而且能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幼儿词汇不丰富,常通过形状、色彩、声音、运动的感受进行思考,教师口语要“以浅代深”,多用具体概述、表现色彩、形态、动作的词语,让幼儿借助直观语言增强表像储备。例如:“小朋友,我们今天要选一个乖娃娃,大家想一想,选谁最合适呢?”这就不形象,不生动,不易接受。换一种说法,那就不一样了:“小朋友,选乖娃娃,选谁呢?谁的小红花多就选谁,好不好?”儿童就能从“小红花”“多”等形象语言中接受“选”的具体意思了。

五、“短”。幼儿在幼儿园里接触的主要是口头语言,不像小学生,更不像成人,在语句上接受不了“长句子”。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对儿童说话,句子短小,附加成分少,以单句为主。比如:“那边来了一位高个子大眼睛长头发的姑娘。”语句太长,幼儿听起来吃力,如果改为“那边来了一位姑娘。高个子,大眼睛,长头发。”效果会好得多,后者句子简短,儿童听起来很不费力。

六、“精”。幼儿的注意力不持久、不稳定,容易转移。教师口语是诉诸幼儿的听觉,转瞬即逝,繁琐的语言会使幼儿抓不住重点,影响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多加强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练习,让幼儿在“做”中体验,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有人曾经对幼儿班做了大量实验:8分钟讲解,2分钟活动,掌握的只占30%;而用3分钟讲解,7分钟活动,掌握的占全班的80%。由此可见,教师语言在“精”,不在多。

七、“慢”。幼儿分析能力差,接受力弱,稍不注意,理解就会“偏闸”。幼儿教师说话时,速度必须放慢,不能用对待成年人说话的速度跟幼儿说话。要注意声音的高低、声调的升降及抑扬顿挫,必要时还可重复,突出重点内容。如果语速太快,幼儿反映不过来,既浪费时间,又导致精力涣散,还会听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当然,速度也不能过慢,高低、轻重、升降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八、“准”。幼儿班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在语言方面受到的熏陶,形成的认知,将直接关系到今后的发展。幼儿教师出语或表意必须清楚明白,出口干净利落,字字句句清清楚楚,“吐字归音”毫不含糊。可创设情境,通过学、听、说、玩等活动,给幼儿口语表达机会,及时纠正幼儿发音,避免幼儿将不准的发音带入小学,那时“剪不断,理还乱”。

九、“浅”。幼儿班儿童年龄小,阅历浅,知识面窄,掌握的词汇量少,幼儿教师词意和语意的运用一定要具体形象,浅显易懂。比如: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小河边,老师指着河里的小蝌蚪问:“孩子们,谁来叙述一下小蝌蚪演变成小青蛙的过程?”这一问,就会卡壳,小朋友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如果老师这样说:“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长成小青蛙的?”这一换,孩子们豁然明白,就会争相抢答。

幼儿童话范文3

关键词: 童话 想象力 培养

童话源于民间,最初与神话、传说几乎处于同生共体的状态,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神话和传说都曾是孕育童话的摇篮,很多民间童话都是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童话中的角色大都是神魔妖怪、动植物及公主王子们等,充满了幻想,这就使童话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当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来到这个有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的世界时,这个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世界会令他们惊喜,会令他们留连忘返,他们和一切生命体一样总是在寻找自己的同伴、同类。“泛灵观念”使得幼儿认为世上的动物、植物或石头都可以和他们交朋友,好像他们会互相说话、互相游戏一样。所以有句话特别贴切――幻想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灵性。而童话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丰富多彩的幻想,广义地讲,幻想是童话的灵魂。童话中的幻想给孩子们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子,那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存在着和行动着,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因此,童话备受孩子们青睐。那么,童话到底能给孩子们的想象力带来什么?

童话的阅读需要想象力。实际上童话的阅读过程就是一个与童话形象沟通、交流的过程。幼儿的想象力能在接触童话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一、幼儿的想象力在童话认读中的表现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其思维的发展特点与童话的特点是相对应的。儿童的思维是一种“自我中心思维”。这种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主客体不分,缺乏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把主观情感与客观认识融合为一,即把主观的东西客观化,把世界人格化。他们认为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由于各种看不见的精灵而具有生命,不但许多无生命的东西有生命,而且那些东西还和人一样有感觉与意识:天空会哭,也会大小便;月亮会笑;星星会眨眼。这就是儿童意识中的“泛灵论”。这种“泛灵观”使得幼儿“自我中心的思维必然是任意结合的”。所谓“任意结合”,即不懂得事物的联系有其内在根据,把两件毫不相干的事物(或现象)按照主观意愿任意联系在一起,而完全不管它们之间是否真正存在着这种联系。而童话故事的创作正是把握住了儿童的思维特点,迎合了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天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总是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常常分不清想象虚构与现实的区别,或者是他们不想分开,而乐于沉浸在童话所提供给他们的美好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喜欢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现童话内容,表达他们对童话的理解。比如:他们会表演“灰姑娘与她的水晶鞋”,表演“白雪公主”、“葫芦娃”,或者用游戏的动作重现故事的内容,如一个小朋友听完故事后屁股一颠一颠地模仿青蛙王子,说:“我是小青蛙王子!”还对一个小女孩说:“我要蹦到你身上去啦!”可见,幼儿认读童话故事的形式,不是简单的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而是一个综合的认读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听说童话故事、演童话故事、编童话故事。因此,在孩子的头脑中的想象的童话世界就以可视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特点和心理需要,又激发了幼儿的想象活动,促使其想象力的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的想象力在童话接触过程中得到发展

从前述可以看出,幼儿在童话故事阅读中所表现的想象力的特点是与其智力的发展水平想吻合的,但是这种想象能力在儿童身上不一定都能充分发挥出来。丰富的想象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原因在于儿童的这种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需要培养和锻炼。丰富的想象力就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就越丰富。而童话作为文学和民间艺术的完美结合,其展现的幽默、轻松的艺术和智慧能极大地激发读者想象的火花,独特的叙述方式既为幼儿的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对幼儿的想象力提出了挑战。而正是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得到飞速发展,所以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幼儿在童话故事阅读中的想象力发展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幼儿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发展。第二,幼儿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完整。第三,幼儿想象的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加。

1.幼儿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发展

幼儿接触童话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训练其有意想象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循着文本所提供的信息“有意性”地再现故事情景的过程。这种想象要紧紧围绕着故事展开。3―4岁的幼儿常常会被自己感兴趣或自己熟悉的但与故事联系不大的细节所吸引,想象容易偏离主题,但随着注意水平的提高、心理有意性的发展、童话阅读经验的丰富,5―6岁的幼儿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长。有一次我坐在草地上给孩子们讲童话,身边围了一群大班、中班、小班的小朋友,我给他们讲《渔夫和他的妻子》的故事,孩子们顿时止住了吵闹,睁着一双双小眼睛盯着我,我开始讲:“……渔夫第六次去喊金鱼:‘啊,海里的鱼,请听我说啊,我的妻子想当太阳和月亮的主人。’大红金鱼说:‘回家去吧!你的妻子太贪心了,我要把我给的一切都拿走,她已经又住在原来的破屋里了’……”讲述时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直到结束他们还深深地沉浸在童话的情景当中,坐在我对面的一个小班的女孩子突然对我说:“我家的鱼缸里也有红金鱼,还有黑的呢,他们好小哦。”接着又有几个小班的孩子附和着,这时,一个小小的孩子说:“我家里只有一个小鱼,它没人玩,我和它说话它不理我!”而一个大班的孩子说:“金鱼对他们多好呀,还变好多东西给他们,我要是金鱼,我就把渔夫的妻子变成一条小鱼,把她放海里去……”

我们在幼儿听故事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大班幼儿提的问题一般都是围绕着故事情节展开的,而小班幼儿则会想到一些与故事情节不相干的问题,幼儿想象的有意性在逐渐发展。

2.幼儿想象的故事内容逐渐丰富完整

幼儿最初的想象常常是不精确和不完整的,以后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精确性和完整性才逐渐发展起来。中小班的幼儿只能在童话表面内容上展开想象,而大班幼儿则能想象到许多本质的内容。比如:在讲《白雪公主》中,小班的幼儿多是描述动作:她一个人哭着向森林里跑去,一会儿看见一座玩具房子(七个小矮人的房子),就乐了,多可爱的房子呀。而大班幼儿似乎能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氛围,能联想到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大班有位幼儿说:“爸爸和后母都在漂亮的城堡里,白雪公主一个人在森林里,多害怕呀!”从中可以看出小班幼儿的想象一般只停留在什么人物、他们在做什么这些非常直观的内容上,而大班的幼儿开始想象内容之间的联系、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幼儿想象的内容在逐渐丰满和完整。

3.幼儿想象力的创造性逐渐增加

幼儿在独自讲述一个他所熟悉的童话故事时,往往不能完整地讲述出来,但同时也会增加一些童话故事所没有的情节,或者是在表演游戏中,使故事中的人物变成一个个真实的角色,使具有文字的童话故成具体活动的游戏情节,有时从孩子不经意的天真的讨论之中也可以发现孩子的奇思妙想。如《小象的大便》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一个故事,刚听到《小象的大便》,孩子用手捂住鼻子:“臭死了,臭死了。”讲到“河马说天空不拉大便,鳄鱼说天空有时拉小便,小猴子说也许有时拉大便”时,老师问:“孩子们,天空的大小便是什么样子?”幼儿甲说:“小便就是下雨,大便就是冰雹。”“天空下的大便就是冰雹”,幼儿乙说:“有我的头那么大”。幼儿丙说:“没有。”幼儿乙就问:“那你说多大?”幼儿丙说:“大概有皮球那么大。”

孩子们的想象那么奇特和新鲜,几乎每讲一个童话故事我都会被他们所感动,就如哲学家马修斯所说:“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而哲学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活动。”

综上所述,童话在幼儿的想象力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童话是神奇美妙的,它蕴含着幼儿心中美好的幻想,不仅使孩子们学到许多基础知识,丰富其想象力,更可贵的是童话能潜移默化地深植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对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多为幼儿读一些童话,供足他们所需的精神食粮,让孩子们在童话的世界里畅游。

参考文献:

[1]赖新元.21世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典范.台海出版社,2000.1.

幼儿童话范文4

关键词: 幼儿园 童话剧表演 指导方法

幼儿园是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对于幼儿未来语言表达能力有直接影响,通过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更加充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幼儿园童话剧表演指导方法,是当前幼儿园主要的教学手段,通过童话剧表演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能够全身心参与其中,实现语言学习的多元化,为后续语言能力培养奠定良好基础。由此看来,加强对幼儿园童话剧表演的指导方法研究十分有必要。

一、创设童话剧环境

幼儿园是学习兴趣培养的基础阶段,对于幼儿未来发展有深远影响,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容易受外界客观因素影响,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十分有必要[1]。就营造学习氛围而言,创造童话剧的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内心展现自我、表演的欲望,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幼儿园的幼儿视觉神经较为敏感,通过童话剧表演形式能够在视觉方面激发幼儿参与兴趣,为幼儿构建一个童话般美好的世界,幼儿能够同自己喜欢的动漫角色亲密接触,自由表演,使想象力飞跃。由此,可以通过提供童话书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为其提供画纸和画笔,学生将自己想象出来的画面描绘出来,并将其作为班级壁纸,达到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此外,幼儿园在创设童话剧环境中,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更好地为幼儿营造童话剧氛围。

二、搭建童话剧舞台

创造童话剧环境后,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搭建童话剧舞台,就是让幼儿更加切身地进行语言表达,在舞台上更加充分地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舞台剧目表演,选择幼儿熟知并且喜爱的故事情节,幼儿可以通过自由发挥表达对故事的理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2]。在童话剧表演中,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以及幼儿之间沟通和交流,营造更加和谐的语言学习氛围。

童话剧表演,首先需要搭建相应的舞台,准备道具,通过更加绚丽多彩的舞台道具营造舞台环境,在充分吸引幼儿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中激发幼儿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提升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舞台上,幼儿即是舞台的中心,由幼儿自己塑造的各种形形动漫形象,能够大大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提升表现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舞台是一种另类的幼儿教学课堂,能够让语言学习变得更为生动形象,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更为深远的影响。

三、举办童话剧文艺演出

幼儿园童话剧表演中,教师首先应明晰自身的引导作用,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因此一些事务的组织和安排,均需要教师亲自操作。教师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为幼儿们提供更加充分的童话剧表演,设计表演形式,并教会幼儿如何表演人物形象,在表演的同时展现自我价值,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童话剧表演所选取的故事内容,可以由孩子们自己进行挑选,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由教师在其中筛选教学意义更为突出的故事内容,加以改编,作为幼儿表演的素材[3]。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为幼儿播放,提高幼儿对舞台表演的理解力和兴趣。最后,将幼儿分组,由教师进行指导和训练,排练相应表演节目,以比赛形式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其中。这种童话剧表演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促使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的说来,幼儿园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幼儿未来成长有较为深远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在幼儿园开展童话剧表演,这种指导方法更具教育意义,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兴趣,更有助于推动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这对于幼儿阶段的心智启迪有重要作用。从幼儿园童话剧表演的指导方法研究中能够看出,教学活动首先应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主,以此为前提,才能保障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娴静.排排剧学英语――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童话剧表演教学的体会[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44-145.

幼儿童话范文5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景象:几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可以很自然地玩耍起来,也可以安静地端详对方几分钟之久;娃娃家中,几个小女孩将玩具藏在小椅子下面,再拿出来,又藏下去,乐此不疲;小男孩和小女孩不断地往返于游戏角和盥洗室,我们不禁会问他们在展开一个什么故事?儿童之间的交往,令成人不可思议,儿童社会似乎存在一种天生的、独有的“秘密语码”,他们之间有共同的感受、共同的需要、共同的话语、共同的行为方式……儿童的天性促使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儿童自己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儿童之间相互认可的文化,由儿童自己决定其标准和价值。儿童文化是儿童群体自己建构的文化,是儿童这个群体特定的生活方式,普遍存在于儿童的交往、生活与游戏之中。

二、儿童文化的特点

1.儿童文化具有幻想性、创造性

案例1 教师带着全班幼儿到附近的公园里散步,当看到园内的很多花儿都开了,幼儿们叽叽喳喳讨论着,教师便问道:“你们知道花儿为什么开了?”幼儿1:“是风儿把它们吹开了,它们一开始在睡觉(幼儿做蜷缩状),风儿一吹,它们就开了(幼儿伸懒腰)!”幼儿2:“花儿想看看我们小朋友就开了。”幼儿3:“花儿是因为想晒晒太阳就开了,它和我们一样也要晒太阳的。”……幼儿仍在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教师说道:“你们都说得很好,老师认为花儿为什么开呢?是因为它们看到我们小朋友这么聪明就笑了,所以把嘴巴咧开了。”

刘晓东认为:“儿童更接近自然、天空、大地、江河,他代表了人性的自然层面和历史层面,因而他更接近健康的生活本质,更接近属于人的生活的本质。”[1] 正是因为儿童的这种天性,所以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一花一草都充满着好奇和疑问,总是向周围的一切释放出自己探索与求知的本能。儿童通过幻想创造世界,他们把万事万物都赋予了主观色彩。“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2] 儿童的世界也不是单调的客观世界,而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生动活泼的童话世界,这也正是儿童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花儿为什么开了”,在成人眼里,这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而在幼儿的眼中,花儿就是活生生的“人”,它也需要像孩子们一样地睡觉、起床、晒太阳。儿童又像是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现实的世界,另一个是幻想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同时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儿童就像是坐着扫帚的魔术师,可以不停地穿梭在这两个世界之中。

2.儿童文化具有游戏性、哲学性

案例2 笔者坐在教室的后面观察幼儿的区角活动。一个小男孩跑了过来:“老师,你来。”他把我带到了窗前,指着天上的云彩:“老师,你说为什么云会跑呢?原来它不在这儿,后来它跑到这儿了。”笔者正在思考如何向他解释这个自然现象,这时,又有几个孩子也参与到我们中间,“哎呀,因为云有腿啊。”“云彩不可能有腿吧。”“它是有腿的,被它自己藏起来了,只是我们看不见。”“对的,小时候我就看见云变成大白马,它是有腿的,要不它怎么能跑呢!”

游戏是儿童生存、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儿童独特的文化生活方式。因此,儿童文化也是游戏文化。儿童在游戏中为自己建构出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游戏把真实的东西转变为他想要的东西,从而使他的自我得到满足。他重新生活在他所喜欢的生活中,他解决了他所有的一切冲突”。[3] 在案例2中,儿童由一个提问的求知者转变为讨论问题的探索者,最后变成自由的游戏者。“在儿童的文化里,游戏精神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在儿童的所有活动中。”[4] 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了一种游戏精神,这种游戏精神给儿童带来了自由、想象和创造。

成人时常会遇到儿童许多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儿童的眼中,任何事物或现象的发生与改变都有其目的,儿童常常喜欢询问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者某些事物的起源,并期望能得到成人的解释。但是,儿童的许多发问常常令知识丰富的成人甚至学者都哑口无言,然而,正当成人不知所措的时候,儿童自己却给予问题一个完美的合理解释。《 苏菲的世界 》的作者贾德说过“小孩子应该比较可能成为好的哲学家”,因为儿童的各种表现是最为逼近真理的本质,儿童是比成人缺少经验与知识,但是他们并不缺少思考和讨论事物的能力,有时候他们只需要很少的经验,就能讨论一些深刻的问题,例如,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对于儿童来说,深奥的哲学问题起源于他们对周遭世界的困惑与好奇,“人为什么会死”“什么是时间”“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这些问题无疑证明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因此说儿童文化是儿童天性的集中反映,儿童又从儿童文化中获得了经验、自由、创造与童真。

三、儿童文化面临的困境:程序化的教育制度阻碍儿童文化的发展

儿童文化作为社会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却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有的学者通过研究,进一步指出“儿童文化面临消逝”的危机。[5] 笔者在幼儿园中也发现确实存在漠视和压制儿童文化的现象。

案例3 在一次中班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求儿童用水粉画出对称的蝴蝶,一名幼儿涂出了一只绿色的蝴蝶,教师走了过来说:“你的蝴蝶怎么是绿色的?老师让你怎么画的啊?有纯绿色的蝴蝶吗?再增加点别的颜色,五颜六色的蝴蝶才美丽!”说完后,就走开了。那名幼儿不情愿地在蝴蝶绿色的翅膀上点了些白点,嘴里小声地说道:“绿色的蝴蝶才美丽,这样它才可以躲在树叶里……”孩子的自言自语,教师并没有听到。

从案例3中可见,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往往事先制订了自己的教学计划,当遇到意外情况,教师往往采用置之不理、转移幼儿注意力等策略压制幼儿已经表现出来的探究欲望,千方百计地将幼儿往自己预定的教学内容上引。教师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策略是因为他们认为教学是有计划的,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出现“偏差”,否则就不能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于是,一方面,教师强调教育内容应来自儿童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在活动过程中当儿童热切地表达自己的具体经验时,教师却往往对这些经验不屑一顾,不希望出现这些“偏差”。教师也本着“为儿童着想”的观念,用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约束儿童,抑制了他们的探索与想象。

在现有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对知识权威、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以及量化评估体系的坚持,使得教师忽视了幼儿的真实情感的表达,教师给幼儿提供的往往是一些苍白的知识,又不容许幼儿自主探索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当幼儿画出一只绿色的蝴蝶时,我们可以想象这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累了停在绿叶上休憩,那种场面是多么美。儿童天生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自由的游戏精神。在成人看来是理性、客观、单调的世界,但在儿童眼里便是充满活力、丰富多样的世界。我们总强调教育应该尊重儿童文化的纯真和创造性,然而,在现实的幼儿教育中,教师经常将儿童拽进冷冰冰的知识世界里,生硬地灌输他们知识,在这里并不是说儿童不需要知识,儿童需要的是符合他们文化的知识。有的时候教师对于儿童的幻想不但不维护和不尊重,反倒嘲笑是荒唐和幼稚的。

每当成人的利益与儿童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成人往往是选择的主动者,是强势的一方,幼儿只是选择的被动方,是弱势的一方,因此做出牺牲和让步的总是幼儿。相似地,在这两类文化冲突的过程中,代表化的教师总是胜利者。因为,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是制度化了的支配与从属关系,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充当的是“全知全能的上帝”的角色,而儿童被视为“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可见,从起点上两者就存在着不平等,所以师生之间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潜在的对立情感,教师想要的是权威、计划、规范,而儿童想要的是民主、对话、自主。所以,当两者相遇时,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化是强大的一方,它代表着社会,代表着主流,于是冲突的结果就主要表现为化对儿童文化的干涉与压制。

儿童文化所面临的困境,从本质上来说,是成人缺乏对儿童、对儿童精神、对儿童文化的理解。因此,面对儿童、面对儿童文化的现实处境,我们要回归幼儿教育的原点,坚持幼儿教育的基本立场,“让孩子的归孩子,让成人的归成人”,改变重灌输轻启发、重权威指导轻平等对话的观点,做到尊重儿童文化,理解儿童文化。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210000)

参考文献:

[1]刘晓东.论儿童文化——兼论儿童文化与化的互补互哺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2][美]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瑞]让·皮亚杰.儿童的心理发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幼儿童话范文6

【关键词】 童话剧;人际交往;表演游戏;幼儿

新《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及“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的观点。幼儿园是开展各项活动的有利时机,更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的最佳时机。“童话剧”实质上是一种“表演游戏”,表演游戏就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这与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教育理念十分契合。没有童话的童年是残缺的童年,没有童话教育的儿童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没有儿童主体参与的童话教育是残缺的童话教育。所以巧妙地利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既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也比较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和喜欢,并以此为切入口,调动他们参与童话剧表演的积极性,来提高个别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能力。

一、利用童话剧教学中和对话学习活动,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儿童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的心理是人和环境的函数。人的行为依赖于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童话阅读环节中,从幼儿起初在文本阅读时,不愿积极的猜图,不愿大胆表述带领幼儿进入“体验式”阅读。

在童话阅读环节中,瑞瑞起初在文本阅读时,不愿积极的猜图,而且不愿大胆表述。所以我带领瑞瑞进入“体验式”阅读。在阅读文本《好饿的小蛇》时,瑞瑞就问了:“为什么小蛇肚子不舒服”我就反问道:“如果你吃了和小蛇一样多的东西,你肚子会舒服吗?”他回答:“不会!”我接着又问:“为什么?”他想了一会说:“因为吃太多东西,胃宝宝会生病,就会肚子痛的。”我说:“你真棒!如果声音大一点就更好了!”每次在这样的活动中,我都以递进的提问方式让他逐渐的建立起大胆猜图的自信,慢慢他便会学着自己寻找答案,他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例如故事表演《爱吃水果的牛》中,我们是这样引导幼儿这样学习台词的。先借助牛宝宝的自我介绍:“哞哞哞,我是爱吃水果的牛。”(引导幼儿想象,牛宝宝爱吃什么样的水果呢?)引导幼儿学习能让别人一听就明白的表述方法,再尝试创编其他水果上场作自我介绍时的台词;引导幼儿想像“牛宝宝会怎样吃水果?”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水果的出场方式,使幼儿在创编对话、动作时有线索可循,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故事《爱吃水果的牛》围绕吃水果的情节展开,这中间还有许多细节。在引导幼儿创编的同时,我们常常采用“牛宝宝没吃到水果会怎样说话呢?”“牛宝宝会怎么照顾主人呢?”“主人为什么生病好了呢?还会说什么呢?”等等情景化的问题,引导幼儿注意台词在内容和情感方面的适应性。

二、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角色对话”中进行教学

在集体的角色对话中,通过教师引导提高幼儿的情绪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角色,没有人会去注意谁说的好与坏,所以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建立起了与集体合作的人际关系。

在讲故事《小兔乖乖》童话时,我让个别幼儿戴上大灰狼头饰,瑞瑞便和其他孩子一起变成了小兔,在这样集体的角色对话中,经教师一引导,瑞瑞的情绪马上高涨,很快的进入了角色,角色对话游戏过程中,瑞瑞全身心地投入,和其他幼儿一起说小兔的语言,避免了自己扮演的尴尬与不适。

童话《拔萝卜》的对话学习中,就运用了“拔萝卜“的游戏,引导他扮演小狗角色按序对话。教师:“谁先来拔萝卜?”幼儿:“老爷爷!”教师:“他拔得动吗?他请谁帮忙了?”……“小狗”瑞瑞:“小猫快来帮我拔萝卜”虽然声音不是很大,还有些紧张,但是表达的很清楚,让他以一种新的身份在集体面前出现,让自己和同伴们忘记原来胆小、不敢说话的他。在童话的世界里,和同伴们越来越融洽的进行交往。

三、通过童话剧中的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表演中与他人合作交往的快乐

在不同的童话剧里,他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与不同的同伴进行对话、表情、动作上的合作,而且还可以自由的选择喜欢的角色。在表演中人际交往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进一步的建立起他在集体面前的自信,大方的与同伴交往。在表演中通过幼儿自己选择角色、制作头饰、服装进行表演的方式,体验和同伴交往、合作、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在学习表演中,有分段的、分组的。他们通过角色的互换体验交往的方式方法,在实践中体验和不同的人进行交往。我们还通过多种表演形式:在班级内演、在园内演、最后走出幼儿园演。让不同的幼儿获得不同的锻炼的机会,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的层次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