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五年级下册数学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五年级下册数学书范文1
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员编号:
年
级:四年级
课
时
数: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数学
学科教师:
授课目标
T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T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T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
授课难点
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通过读题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在解答问题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交流中培养倾听与表达的习惯。
——解决问题的策略(行程)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画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2、会用线段图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通过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4、通过读题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在解答问题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交流中培养倾听与表达的习惯。
例题1
水果店购回香蕉150千克,购回苹果比香蕉的3倍还多50千克,购回香蕉、苹果一共多少千克?
答案:650千克
例题2
光明小学为山区同学捐书,四年级捐240本,五年级捐的是四年级的2倍,六年级比五年级多捐120本,平均每个年级捐多少本
答案:200本
例题3
学校体操队有队员240人,比舞蹈队人数的3倍少30人,舞蹈队有队员多少人?
答案:90人
1、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35千米,一架飞机飞行的速度是汽车的28倍还少60千米,这架飞机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答案:1200千米
2、六年级有学生300人,是三年级的2倍还少10人,三年级有多少人?
答案:155人
3、水果店有苹果60箱,是橘子的3倍还多12箱,水果店有橘子多少箱?
答案:16箱
4、两根绳共长48.4米,从第一根上剪去6.4米后,第二根比第一根剩下的2倍还多6米.两根绳原来各长多少米?
答案:一根30米,
一根18.4米
——解决问题的策略(工程)
例题1
粮店运进大米、面粉各20袋,每袋大米90千克,每袋面粉25千克,运进的大米比面粉多多少千克?
答案:1300千克
例题2
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
12枚。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72+12)÷2
=84÷2
=42(枚)
42-12=30(枚)
例题3
春芽鸡场星期一收的鸡蛋,18千克装一箱。装好8箱后还剩16千克。星期一收了多少千克鸡蛋?
答案:160千克
1、刘叔叔带8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化肥,剩下80元,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
答案:45元
2、四、五年级的学生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树种18.6千克,四年级比五年级少采集2.5千克,两个年级一共采集多少千克树种?
答案:39.7千克
3、甲乙两地相距750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多少小时可以到达乙地?
答案:15小时
4、小华、小林,共有12支铅笔,小刚和小红共有20支铅笔,他们平均每人有多少支铅笔?
答案:8支
——解决问题的策略(价格)
例题1
亮亮看一本280页的故事书,用了7天时间看完,前3天共看了120页,后4天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页?
答案:40页
例题2
3台同样的织布机每小时共织布720米,如果再增加2台织布机,5小时共织布多少米?
答案:6000米
例题3
池塘的四周有一条小路,小明和爸爸一起沿着这条小路跑步。他们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而行,11秒后相遇。如果爸爸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4米,这条小路长多少米?
答案:110米
1、某工厂积极开展植树活动。第一车间45人共植树315棵;第二车间42人,平均每人植树8棵。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少植树多少棵?
答案:21棵
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6千米
,5小时相遇。东西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470千米
3、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答案:1.49亿平方千米
4、一辆汽车从某城去省城,走高速公路的速度是90千米/小时,用了2小时,返回时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70千米/小时,用了3小时,走普通公路比走高速公路多走多少千米?
答案:30千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书范文2
五(3)班共有学生43人,五(4)班共有学生41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后20%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
1、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5、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重、难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4)、 注意学生动手操作, 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在统计等内容里适当地让学生作一些初步的社会调查汇报 展示实践结果。(尝试教学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其他学科相结合, 突破学科界限,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几个“训练”
( 5)、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防止死记硬背, 尽量使学生自己探索、领悟得出规律,然后进行强化规律。
(6)、 变式题的训练: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 加强变式题的练习,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7)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书范文3
1、学习情况分析(知识、能力、学习习惯等)。
2、五年级一班现有学生x人。大部分学生拥有自我学习能力,而且抽象思维能力非常充足,具有观察、分析、自学的能力,不过探讨力还需要提升,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帮助学生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3、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来源:文章屋网 )
五年级下册数学书范文4
正方体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
1.
(2分)
至少(
)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稍大的正方体.
A
.
4
B
.
8
C
.
9
2.
(2分)
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B
.
长方体的12条棱中,长、宽、高各有4条
C
.
正方体不仅相对面的面积相等,而且所有相邻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D
.
长方体除了相对面的面积相等,不可能有两个相邻面的面积相等
3.
(2分)
(2020四上·尖草坪期末)
至少要(
)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A
.
4
B
.
8
C
.
6
4.
(2分)
正方体有(
)个顶点。
A
.
6
B
.
12
C
.
8
5.
(2分)
观察
这是(
)个小正方体,从右面看可以看到(
)个面。
A
.
3、2
B
.
3、3
C
.
2、3
6.
(2分)
(2018五下·江苏月考)
下图中,能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的是(
)。
A
.
B
.
C
.
7.
(2分)
3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小方块排成一行后,它的表面积是(
)
A
.
18平方厘米
B
.
16平方厘米
C
.
14平方厘米
8.
(2分)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60cm,它的棱长是(
)
A
.
10cm
B
.
6cm
C
.
5cm
9.
(2分)
棱长是5cm的正方体表面涂上红色,然后切成棱长是1cm的小正方体,其中没有颜色的有(
)个
A
.
1
B
.
8
C
.
27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10.
(2分)
判断对错
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11.
(2分)
判断对错.
长、宽、高相等的长方体是正方体.
12.
(2分)
正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
13.
(2分)
因为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所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填空题
(共4题;共12分)
14.
(3分)
下图中________是正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是________厘米,正方体有________个面完全相同,每个面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15.
(5分)
这是一个________体,有________个面.
16.
(2分)
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________个面,________条棱,________个顶点.
17.
(2分)
(2019五下·单县期末)
用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做一个正方体框架.如果用纸片将它围起来,至少需要________平方厘米的纸片.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立方厘米.(纸的厚度忽略不计)
四、解答题
(共2题;共12分)
18.
(6分)
下面的图形按虚线折起来是什么形状?连一连。
19.
(6分)
看图回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10-1、
11-1、
12-1、
13-1、
三、填空题
(共4题;共12分)
14-1、
15-1、
16-1、
17-1、
四、解答题
(共2题;共12分)
五年级下册数学书范文5
质数和合数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2011·广州)
任意两个相邻的自然数(0除外)都是互质数;
2.
(2分)
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3.
(2分)
(2020五上·即墨期末)
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
)
4.
(2分)
除2以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二、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
5.
(2分)
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它可以分为(
).
A
.
奇数和偶数
B
.
质数和合数
C
.
质数、合数和1
D
.
素数、合数和0
6.
(2分)
下面3个数中,(
)是素数
A
.
37
B
.
57
C
.
87
7.
(2分)
自然数(0除外)按因数的个数分,可以分为(
)。
A
.
质数和合数
B
.
奇数和偶数
C
.
质数、合数
D
.
质数、合数和1
8.
(2分)
下面各组中的两个数互质的是(
)
A
.
15和18
B
.
49和35
C
.
9和6
D
.
39和16
9.
(2分)
(2018·山亭)
在10以内的质数中,任意选两个数相乘,乘积是(
)。
A
.
奇数的可能性大
B
.
偶数的可能性大
C
.
奇偶的可能性一样大
D
.
无法比较
10.
(2分)
(2019五上·龙华期中)
相邻两个自然数的积一定是(
)。
A
.
偶数
B
.
奇数
C
.
合数
D
.
质数
11.
(2分)
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
)
A
.
质数
B
.
合数
C
.
奇数
D
.
偶数
12.
(2分)
(2018五上·福田期末)
己知两个质数的积是21,这两个质数的和是(
)
A
.
9
B
.
10
C
.
11
D
.
12
13.
(2分)
wxyz的乘积是2002,并且w、x、y、z分别是质数.那么w2+x2+y2+z2=(
)
A
.
66
B
.
203
C
.
260
D
.
343
14.
(2分)
正方形的边长是质数,它的周长一定是(
),它的面积一定是(
)
A
.
质数
B
.
合数
C
.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5.
(2分)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偶数,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
A
.
偶数
B
.
奇数
C
.
无法判断
三、填空题
(共5题;共10分)
16.
(2分)
(2016·大祥模拟)
的分数单位是________,再增加________个这样的单位正好是最小的质数.
17.
(2分)
素数的因数有________
18.
(2分)
20以内所有的质数有________。
19.
(3分)
20的因数有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质数,________是合数。
20.
(1分)
(2017一上·罗湖期末)
与1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________ 和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三、填空题
(共5题;共10分)
16-1、
17-1、
18-1、
五年级下册数学书范文6
观察物体(三)
1、根据形状摆几何体
根据从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可以摆出不同的几何组合体。
2、确定立体图形
根据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
难点:
(1)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2)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
(5)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也可能是不同的。
(6)如果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不一定和从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
(7)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
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8)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如:6的因数有:1、2、3(6除外),刚好1+2+3=6,所以6是完全数,小的完全数有6、28等
4: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关系:
奇数+、- 偶数=奇数
奇数+、- 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5、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
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关系:奇数×奇数=奇数
质数×质数=合数
6、最大、最小
A的最小因数是:1;
A的最大因数是:A;
A的最小倍数是:A;
最小的自然数是:0;
最小的奇数是:1;
最小的偶数是:0;
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合数是:4;
7、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比如:30分解质因数是:(30=2×3×5)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
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
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9、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0、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1、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
用12和16来举例
1、求法一:(列举求同法)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12的因数有:1、12、2、6、3、4
16的因数有:1、16、2、8、4
最大公因数是4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12的倍数有:12、24、36、48、…
16的倍数有:16、32、48、…
最小公倍数是48
2、求法二:(分解质因数法)
12=2×2×3
16=2×2×2×2
最大公因数是:
2×2=4(相同乘)
最小公倍数是:
2×2×3×2×2=
48(相同乘×不同乘)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
(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
(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相
同
点
不同点
面
棱
长方体
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
6个面都是正方形。
12条棱都相等。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
-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
-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
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
贴墙纸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用字母表示:S=
6a2
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
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
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体积÷宽÷高 a=V÷b÷h
宽=体积÷长÷高 b=V÷a÷h
高=体积÷长÷宽 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 a3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
h(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固体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L =
1dm3 1ml
=
1cm3)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体积。
排水法的公式:
V物体
=V现在-V原来
也可以
V物体
=S×(h现在-
h原来)
V物体
=S×h升高
8、【体积单位换算】
大单位×进率=小单位
小单位÷进率=大单位
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立方相邻单位进率1000)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注意:长方体与正方体关系
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重量单位进率,时间单位进率,长度单位进率
大单位×进率=小单位
小单位÷进率=大单位
长度单位:
1千米 =1000 米 1 分米=10 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相邻单位进率10)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平方相邻单位进率100)
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4/5的分数单位是1/5。
4、分数与除法
A÷B=A/B(B≠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
例如:4÷5=4/5
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
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1.
4、真分数<1≤假分数
真分数<1<带分数
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
如:
(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
如: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
(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如:
7、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够化成有限小数。反之则不可以。
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如:24/30=4/5
10、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如:2/5和1/4
可以化成8/20和5/20
1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
如:
0.3=3/10
0.03=3/100
0.003=3/1000
(2)分数化为小数:
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
如:3/10=0.3
3/5=6/10=0.6
1/4=25/100=0.2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
如:3/4=3÷4=0.75
(3)带分数化为小数:
先把整数后的分数化为小数,再加上整数
12、比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分数才大。
分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同分子比较;通分后比较;化成小数比较。
13、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2=0.5 1/4=0.25 3/4=0.75
1/5=0.2 2/5=0.4 3/5=0.6
4/5=0.8
1/8=0.125 3/8=0.375 5/8=0.625 7/8=0.875 1/20=0.05 1/25=0.04
14、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
①
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
②
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
③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④
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
⑤
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
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15、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
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数。
②
互质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1
③
一般关系:从大到小看较小数的因数是否是较大数的因数。
16、分数知识图解:
第五单元
图形运动(三)
旋转
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2)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第六单元
分数的加减法
1、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后再加减)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
(4) 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2、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附:具体解释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1、单式折线统计图
用一定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起来,所得到的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
2、复式折线统计图
在同一个统计图中用两种(或多种)不同颜色(或形式)的折线来表示不同数据的变化情况的统计图就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3、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单式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2)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各组数据的多少和增减变化情况,而且可以比较各组相关数据的差异和变化规律。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找次品
找次品的最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