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人理财产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人理财产品范文1
关键词:营销策略;理财产品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 3198.2016.22.027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银行也改变了其经营模式,从以往单靠存贷款利率差来获得利润的增长,逐渐转变为发展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来增加收益。就目前经济环境来看,理财业务既加大银行利润,成为银行中间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也为银行抢占理财市场,争夺高端客户,提供有力手段。本文主要以现有文献的理论作为基础,结合A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情况,分析其理财产品营销现状以及理财产品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四个方面对A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的进行营销组合策略研究。
1 A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和业务发展现状
A银行联动科技部门陆续开发了各类到期资金报表,包括固定期限理财产品近期到期客户明细、开放式产品持有客户明细、CTS持有客户明细、定期存款近期到期客户明细,网点营销人员可直接查询到客户明细以及客户联系方式,针对性营销理财产品,提高营销效率。
A银行与产品部门及机构部沟通,分别针对CTS客户、粤通卡客户、财富级客户、教师等优质客户群体共发行了7期专享理财产品,通过让渡销售手续费(个人条线中收)的方式提高部分产品收益率,提升客户体验,打造中高端客户理财品牌。后期针对优质中高端客户,分客户群体规律化发行理财产品,进行差异化精准营销,拓展中高端客户规模。
A银行将个人理财产品纳入大零售条线KPI考核,权重共8分。其中保本理财产品权重分[-2,2],对标市场,以新增额达到四行第一为目标;非保本理财产品权重分[-2,2],以省分行下达计划考核完成率。
截至2016年上半年,A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时点余额94.66亿元,其中保本理财产品时点余额5.49亿元,非保本理财产品时点余额89.17亿元;个人理财产品日均余额72.2亿元,其中保本理财产品日均余额6.3亿元,非保本理财产品日均余额65.9亿元。
2 A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2.1 市场营销力度不足
A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普遍的问题就是设计出的理财产品所适合的客户群体有限,服务的标注门槛高于普通百姓的财富能力,很多为贵宾设计的理财产品只能把普通客户排除在外,很多产品为客户限定了各种范围限制,局限性较大。
2.2 缺乏细致的目标市场和明确的产品定位
A银行的理财产品大部分是总行进行设计和研发,下属一级、二级分行进行统一的销售与操作,但是,由于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人均消费水平有所差异,人们的风险偏好千差万别,对投资的预期收益要求迥然不同,统一的产品设计研发就很难满足大众消费者的所有需求。而总行也没有对产品的前景和市场需求进行广发的调查,各分支机构也很难明确产品的目标市场,因而没有制定详尽的产品营销指导方案。
2.3 理财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A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服务方式过于简单。目前在外资银行客户只需打一个电话,就可以获得各种金融手段的多种增值服务和投目前A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停留在传统的咨询和建议、然后再将相应的存款和贷款的理财产品进行简单组合,并没有涉及到诸如期货、股票等投资品种。
2.4 理财产品缺乏个性
包括A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只是对传统业务和服务的简单结合,由于传统业务利润不丰富、期限不灵活,导致在此基础上推出的理财产品品种类大同小异,形式如出一辙。银行可供客户选择的理财产品种类基本上包括外汇、保险、基金、证券等,这些仅仅是对现有产品的重新整合,并没有根据客户的不同类型去设计个性化的理财产品。
2.5 宣传不足,促销手段单一
随着居民财富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们对金融知识已经不再陌生,想通过银行了解更多的投资理财方面的内容,然而,A银行对理财产品销售的宣传力度不够,仅仅是通过每个营业网点LED屏幕进行滚动播出,或是每天打印出理财产品台历供客户阅览,这些根本满足不了客户对理财产品知识了解的需求。
2.6 销售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根据建行总行的要求,客户经理必须都是持证上岗,必须取得相应的销售合格证书,才能办理相关业务。但是,尽管如此,对于理财知识的要求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甚至要横跨很多领域,所以要求销售人员所掌握的知识是要全面的。实际上,A银行很少有员工达到要求,作为专业的理财产品销售人员,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具有良好的营销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对销售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十分严格,能够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才也十分稀少。
3 A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分析
3.1 产品策略
针对A银行目前推出的一系列理财产品有不少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自主创新,难以引起客户的高度重视等问题,结合东莞地区的实际经济和居民的生活水平状况,建议今后A银行在产品的策略上可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一是自主研发和设计合理创新的理财产品。A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要依托金融工程技术和专业的金融人才,针对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设计出科学的、个性化的理财产品。
二是采取复合化产品创新。在理财需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单一的为客户提供某项理财业务是无法满足客户需要的。针对产品单一的情况,A银行可以考虑对现有的理财产品通过复合化的方式进行创新。
三是充分发挥理财产品的品牌效应。产品的品牌不仅是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的标志,也是宣传和推广产品的有力手段。
3.2 价格策略
一是优惠与折扣定价方法。在理财产品销售业绩下滑时为吸引客户购买,刺激客户的认购需求,可以考虑为新老客户制定相应的优惠购买方案,给与一定的折扣。这不仅有助于在短期内有效提升销售业绩,从长远的角度看也维持了客户的忠诚度。
二是新发行理财产品的定价方法。在即将有新发行的理财产品出售时,A银行应提前做好定价工作。为了能快速占据先机,A银行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和手续的费用。根据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数量和规模的大小在基础价格之上给予适当的优惠。既是为新发行出售的理财产品起到了推广和宣传的作用,同时合理的定价也能提高A银行在理财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是理财产品定价以存款利率为基准。A银行在理财产品的定价上要以银行存款利率为基准,结合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期限结构制定出合适的理财产品价格方案。
3.3 分销策略
A银行要提高其自身竞争力,就必须突破传统营销渠道的限制,在优化升级传统渠道的基础上继续拓宽分销渠道,加强其它渠道的建设和维护。主要可从网络渠道和电子渠道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在网络渠道方面,A银行的网站上要增强客户服务的在线功能,让客户在网上认购理财产品的过程中遇到疑虑可随时与在线客服交流,让其感受到银行全方位的服务功能。
二是电子渠道方面主要是手机和电话银行的应用。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手机银行在理财产品的营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了使用户更加便捷地使用手机银行,挖掘手机银行的潜在用户,A银行要进一步完善客户端的设计,不仅要做到界面美观,还要实用简便,突出本行理财产品特点,方便客户直接使用手机购买。
3.4 促销策略
在银行业金融产品竞争激烈的现状下,A银行必须从促销策略出发,实现银行与客户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一是对于不同类型的顾客,应该选择不同类型的广告,对于部分资金实力较雄厚的客户群,则可以采用发送电子邮件的广告促销方式。另外,在营业大厅发放有关理财产品的宣传册,以及在电子屏幕上展示等方式都是比较有效的广告形式。
二是A银行应重视推广促销的辅作用,具体的做法有: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举办一些与理财产品相关的活动,邀请一些知名人士主持讲座,组织新老客户参加理财产品经验交流会等,让客户在潜意识中关注到A银行的理财产品并产生购买欲望。
三是A银行同东莞地区政府、地区的中小企业以及社会大众建立起和谐的经济业务关系,实现了共同赢利的良好局面。但在东莞市要获得长足的发展,还必须担负起社会道德责任。A银行可以采取建立专项基金以资助贫困学生,向留守儿童和贫困妇女献爱心、为东莞市的绿化建设出资出力等公益性的活动,以此来赢得市民的认可和信任。
四是人员促销是最直接的促销方式,由银行的客户经理等工作人员面对面与客户交流有关理财产品的相关情况A银行分行的客户经理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熟悉客户的基本情况和投资理财偏好,制定适当的理财方案。人员促销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掌握客户的理财情况,还要了解客户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从而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个人理财产品范文2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产品 市场营销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及营销的必要性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个人理财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数量快速增长。在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个人理财产品,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已占到银行总收入的30%以上,美国的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年平均利润率高达35%。花旗银行从1990年起,业务总收入的40%就来自于个人理财业务。
国内最早的个人理财业务是由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于1996年推出的, 而真正拉开内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序幕的, 则是2002年10月招商银行推出的“金葵花理财”业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近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呈稳定递增趋势,人们拥有的财富不断增加,富裕居民以及高端富有人群逐渐扩大,人们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不再只局限于简单的储蓄存款、获取利息,理财需求与理念也得以提升,中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财时代,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迅速发展。2006年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达到4000亿元,截至2007年11月底,全国36家银行共推出了2120款理财产品,初步估计全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在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股票市场回暖、非银行金融机构创新活跃的背景下,理财产品提高了中资银行的竞争能力,稳定了银行基础客户群,加快了银行创新与综合化经营的步伐,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实现发展战略调整的重要手段。个人理财产品不仅经营风险较小而且收益稳定,有利于商业银行防范化解经营风险,提高银行竞争力。个人理财产品正成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主要产品之一,成为零售业务与批发业务联动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获得更大利润,增强市场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营销工作也日渐受到重视。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较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银行对个人理财产品营销意识不强
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真正确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营销观念,把营销当推销,认为零星的使用广告、宣传策略就是营销,没有真正意识到客户需求的重要性;缺乏开拓新兴市场的意识,向理财客户提供优质上门服务少,习惯于过去那种守株待兔式的坐在办公室等客上门的做法,忽视对潜在理财客户的研究和开发。这导致商业银行只注重客户对银行产生的当前利益和直接利益,忽视其长远和综合的利益,只注重对现有客户和市场的争夺,忽略了潜在客户,缺乏对当前的市场营销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的全面规划。
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缺乏整体策划与创意,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机性
当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品种趋同,各家商业银行把个人理财业务作为避免顾客流失的竞争工具,价格竞争激烈,因此,市场营销策划与创意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现在很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行为大同小异,许多银行只忙着抢占市场,产品营销的前期基础工作没做好,对营销市场细分不够,对产品定位研究不精细,有时还没弄清自己是否适合推出某项产品时,就急着利用营销与其他银行竞争,营销效果自然不如预期。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对于理财产品的营销采取的是“天女散花”方式,在理财产品营销过程中过分侧重对收益的宣传,不严格履行风险提示义务,无视客户的不同的实际情况随意出售理财产品,难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影响了营销效果。
3.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单一,创新不够,缺少主导品牌
由于我国实行严格的金融分业经营,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渠道狭窄,商业银行开发和设计产品的能力较弱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各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大多只是对原有的银行存、贷款产品和中间业务产品重新包装和组合,或在服务上做一些提升,很少有实质性突破。一家银行能做的业务,别人可以很快“复制”,各行间就只在代客理财的重点略有不同,所以理财产品的复制速度非常快,产品和服务同质化倾向非常明显。此外,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真正树立起品牌的不多,无法取得品牌竞争优势。在基本竞争战略的选择上,国内商业银行虽然都不约而同地实施了品牌战略,但由于贪大求全,推出了众多的理财产品品牌,并没有形成主导品牌,因此无论从品牌知名度还是品牌内涵上都无法与外资银行相抗衡。
4.个人理财产品营销体系“残疾”,营销人员素质不过关
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的营销组织不健全,有的还没有内部营销职能部门,即使有也是职能单一、人员缺乏、地位不高。而且银行内部各专业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合作,营销过程中往往是一个业务部门单打独斗,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营销整体,缺乏联动效应,难以通过产品交叉销售实现经营效益,也不利于制定统一的业务发展规划,影响了理财产品营销的效果。另外,理财服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业务,要求从事理财产品营销的人员要具备敬业精神和综合素质。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客户经理大多是从原来银行储蓄网点的员工抽调出来临时培训的,他们对产品设计的背景、资金运用渠道知之甚少,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也难以适应日益专业化、复杂化个人理财产品营销要求,不利于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发展策略
1.加强以客户为中心的个人理财产品营销意识
商业银行应改变以往的落后观念,严格区分营销与推销,在实际理财业务中真正接受、吸纳、运用现代营销管理,并且将营销工作放到理财产品开发、设计和销售的通盘决策中予以考虑。现代营销理论认为:客户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客户的存在,商业银行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因此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应该以市场和顾客的需求为中心,应该围绕顾客制定市场营销计划和产品的发展战略计划,认真研究客户及其需求,根据不同的顾客需求开发和设计产品,运用各种现代营销手段和借助先进网络平台,向潜在客户介绍理财产品,如在银行专门网站上介绍本行个人理财产品等,同时加强对现有客户的跟踪服务。此外,在营销活动中,要挖掘个人理财产品的文化内涵,营造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营销文化氛围,促进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文化交流,让目标客户了解和接受新的理财产品;增加营销活动的知识含量,通过提供知识服务激发顾客对理财产品的兴趣,力求使个人理财产品与顾客之间在技术结构、知识结构、习惯结构上建立稳固关系,从而使顾客成为产品的长期、忠实消费者。
2.科学细分客户市场,合理进行市场定位
现代市场营销的核心是目标营销,而目标营销成功的基础是科学的市场细分。将市场细分应用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上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发现市场机会,开发新市场,更加明确目标市场,制定出符合目标市场的营销策略。据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人口、地理、利益和心理四个要素细分市场。从人口要素上说,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生活工作经历和生活观念,对待风险和收益的态度也不同;性别也会造成不同的投资观念,女性多偏爱消费理财,男性则更倾向于风险投资;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收入和支出不同,偏好不同的理财产品;收入和职业也是重要的细分因素。从地理要素上说,地理区域差异导致经济收入差异,影响了理财产品的需求。从利益要素上说,利益追求的偏好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为追求利益愿意承担的风险不同,偏爱的理财产品也有所不同。从心理要素上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和花费时间及金钱的模式,而且不同的人对商业化理财的接受程度也不同,这些都关系到理财产品的需求。
商业银行根据以上四个因素把整个客户市场细分为若干个需求不同的子市场,其中任何一个子市场都有相似需求的客户群,银行可根据自己面临的市场环境、自身资源及业务特点进行合理定位,选定目标客户,选择目标市场,针对不同客户对理财产品的不同需求,为不同层面的客户提供不同的理财产品,制定相适应的营销方案,整合所有资源,提供差异化服务。
3.大力开发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加强品牌效应
银行应针对众多不同背景的个人客户及有关不同需求,设计具有个性化的个人理财产品,充分满足优质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银行应积极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去开发设计提供多种金融功能、选择性更强产品,提高个人理财产品的金融含金量和科技含金量。为了理财产品的创新,银行应健全研发制度,鼓励产品研发人员开动脑筋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产品;加大团队建设,努力塑造一支素质和专业过硬的研发队伍;收集客户的各种理财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量身定制的产品;加强风险控制,为产品创新保驾护航。此外,加强品牌效应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个人理财产品的个性和风格。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品牌效应有利于提高银行的商誉,增强金融消费者的认同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商业银行应制定品牌战略,将品牌竞争策略纳入企业整体战略之中,与产品、定价、分销、促销等策略相配合。商业银行还需明确并维护品牌的核心价值,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重视品牌发展的科学规划,注重品牌的统一、连贯、有效的沟通和传播。
4.完善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的组织体系,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
商业银行要以“客户为中心”和以“市场为导向”配置内部营销资源,重新组合各部门现有的业务分工,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专职营销机构。商业银行还需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推动总、分、支行之间的市场调研、个人理财产品创新、信息统计、客户信息等多方面的资源共享,实现整体联动,强力营销,建立一个以专职营销机构为主各部门相互协作配合的高效的市场营销体系。
营销队伍的好坏是营销战略成败的关键。商业银行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吸收和选拔优秀理财人员,提高理财队伍整体素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商业银行通过培训体制和教育投入,为员工提供更多学习提高的机会,积极为营销人员创造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提升营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建立起一支精通产品和业务知识、人际沟通能力强和高度敬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理财队伍,以适应当前全面开放竞争的金融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晶萍 韩 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探析[J].商业经济,2006(11)
[2]李 钢:个人理财方式出现四大变化[J].青年参考,2004,(10)
[3]方 芳: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J].经济师,2004(11)
[4]安贺新: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战略问题[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4)
[5]林顺辉:品牌战略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J].西部论丛,2004(12)
[6]朱 欢 李艳锦: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服务的营销策略分析.金融与经济,2005(8)
[7]金维虹:现代商业银行个人银行业务营销、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8]吕德宏 汝璇卿 叶建洋:借鉴国外经验拓展国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J].浙江金融,2007(10)
个人理财产品范文3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运作模式;资产证券化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
2006年11月29日银监会颁布《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外资法人银行获准全面办理人民币业务,这不仅是我国政府兑现加入WTO后面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的承诺,更是为人民币理财业务发展提供外部市场动力。
2006年6月21日,银监会《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这―通知意味着QDⅡ产品从此起航。
2007年5月10日,银监会又颁布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知》,这些政策法规都将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具有更加广阔的投资渠道和发展前景。
二、资产证券化模式的构建
若能将资产证券化机制与银行理财产品相结合,弥补彼此的不足,取长补短以发挥两者的优势进而相得益彰,将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一大创新亮点。本文在资产证券化的交易模式和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原理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与资产证券化的联姻模式。本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1.商业银行制定理财产品发行计划,剥离基础资产
在进行资产证券化之前银行首先应明确自身资产负债状况,确定可证券化基础资产的结构和规模。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
(1)商业银行根据自身资本金充实和结构的具体情况确定用于证券化基础资产的规模指标;反之,如果银行的资本比较充足,商业银行就可以根据自身资产的存量以及风险敝口来确定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规模。
(2)商业银行还可以根据自身风险、收益偏好特征确定用于证券化基础资产-50-的规模。鉴于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和流动性是一对矛盾,因此,若商业银行追求高收益率,则只能将低流动性的长期限资产进行证券化,从而通过持有较多的高收益资产获取较高的收益率,但同时银行将承担较高的风险;反之,商业银行可以将高流动性的基础资产用于证券化。
2.银行将剥离基础资产出售给本行控股子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并由其担任SPV角色
SPV对银行剥离的基础资产进行评估后,与银行协定基础资产的购买价格,并签订基础资产购买合同。SPV在购买基础资产的同时还应与相关金融机构签订附属合同:首先,SPV与还款服务商签订服务协议,还款服务商一般由出售基础资产的商业银行担任,定期向受托人和投资者公布资产池的财务状况以及负责维护资产池的档案纪录等。其次,SPV与资金托管商签订资金托管合同,资金托管人负责向服务商收取到期现金流,并采取处理抵押担保财产等措施以保护投资者利益。
3.SPV与商业银行合作共同开发设计资产证券化理财产品
本环节是整个模式的核心所在,SPV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发资产证券化理财产品,这也是资产证券化和银行理财产品的融合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个过程将充分的体现资产证券化与银行理财产品的互补性,商业银行和SPV的分工如下:
(1)商业银行的职责:制定理财产品的资金认购门槛、预期收益率、理财产品期限、申购费率等环节。
(2)SPV的职责:根据商业银行确定的预期收益率、期限、现金流匹配等因素对基础资产进行有目的的分解组合。
4.信用增级与评级
信用增级主要是为了提高证券的信用评级,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认购,以保证理财产品的顺利发行。资产证券化信用增级一般采用外部担保方式,因此,在资产证券化理财产品设计完成之后,需要资产证券化理财产品发行前需要第三方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对理财产品进行信用增级。
5.资产证券化理财产品的发售
在发售该类理财产品时,理财产品营销人员应向投资者详细说明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状况,由投资者决定是否购买银行发行的资产证券化理财产品,产品顺利发行完毕后,商业银行和SPV应做好后续的信息披露工作以便让投资者了解产品情况。
6.产品收益的派送产品销售完成之后,各期资产池的现金流入由资金托管商交付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扣除有关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之后,将剩余现金流转入投资者在银行开设的账户里。
7.产品终止
若在资产证券化理财产品运作过程当中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理财产品应当终止:
(1)理财产品到期;
(2)超过全体认购者一定比例的投资者申请赎回理财产品,
(3)SPV违约,托管人处理抵押资产,并返还给投资者;
(4)发生不可抗力事件。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银行理财产品和资产证券化资产虽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两者在我国都存在不足之处。引进资产证券化这一机制,至少有两点意义:就宏观而言,资产证券化能够丰富资本市场产品,扩大资本市场规模;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资本流动性,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微观而言,信贷资产证券化可解决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功能错位,分散、转移和对冲银行过度集中的风险。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意识到资产证券化和银行理财产品相结合产生的巨大市场效应,积极创新开发资产证券化理财产品。
参考文献:
个人理财产品范文4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势头迅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现状,对未来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个人理财产品 问题 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从跃然出世,经历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呈现破竹之势。仅今年第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就达4万多亿元,是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的两倍。银行之间理财产品争夺战也不断升级,收益率疯狂飙升,短短三周的时间部分债券和票据投资类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竟由5%飙升至7%,让投资者大快人心。
一、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发的个人理财产品基本分保本型理财产品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可细分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新股申购类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QDII产品以及股权类信托类理财产品。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总体特点是:发行量及募集金额总量创下历史新高;在投资币种上,由于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升值迅速,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了结汇,相对于外汇理财产品,个人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人民币理财产品;在期限结构上,理财产品短期化趋势加强,一年期以下理财产品占90%;在产品销售方面,信用类和利率类更受投资市场追捧。
二、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意义
201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将银行理财市场融资涵盖其中,银行理财对未来货币政策必将产生深远影响。首先,理财产品作为连接资金供应方和资金需求方之间的桥梁,能够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推手。一方面,随着国内通胀压力越来越大,存款转移现象严重,银行吸存压力增加,通过理财产品的发行汇集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另一方面,资金需求方需要一个吸收资金的渠道,通过选择理财产品筹集资金,促进不同银行间的竞争,推动了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其次,理财产品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平滑经济,2008年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出台到现在已出现了一些问题,国家需要紧缩货币加以应对,但这种急刹车似的政策紧缩引起的信用环境收缩会不会导致经济停滞下滑还很难说,而理财产品在资金上的输血就起到了平滑经济的作用,防止货币环境急速紧缩带来的经济侧翻车。
三、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火爆的理财产品市场仍有不少健康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值得我们去关注:
(一)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虽然在数量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发行繁荣背后难掩同质化短板。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上弥漫着浓厚的简单模仿和跟风的“羊群效应”,银行理财产品内容相近,投资品种有限,缺乏差异性和层次化。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银行的创新能力有限。第二,银行业设计动力不够。第三,银行在产品设计和定价上缺乏主动权,监管机构开放的银行投资范围不够宽,银行能够开发的理财产品也有限。
(二)理财业务分业经营,制约了发展空间
我国实行银行、信托、保险、证券等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这种限制控制了业内风险,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限制了个人理财产品拓展的空间。银行、保险、证券各自为自己的客户理财,三个市场割裂,客户资金只能在各自的体系内循环,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增值。
(三)有效风险管理不强,致使客户信任缺失
银行理财产品也是有风险的。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负收益、零收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当投资者遭受损失后便会对银行理财产品产生信任缺失。这样无疑给刚刚起步不久的银行理财产品带来了负面冲击。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来自两方面――客户和银行。
在客户层面,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无疑是本“天书”。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时大多看不懂说明书,不了解理财产品,不清楚其产品的结构设计,盲目购买,最终无法承担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而遭受损失。
在银行层面,导致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风险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两方面:第一,信息披露不透明。操作不透明,银行产品私募性质很强,客户不能完全知道资金的投资流程;产品研发不透明,特别是结构性产品,要清晰披露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将投放于哪个市场,具体投资于什么金融产品,产品本身风险的大小、收益率是否能够实现;风险揭示不透明,银行产品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过分强调预期收益,缺乏完整信息披露机制,销售人员管理存在漏洞,投诉处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第二、缺乏统一的风险评级标准。目前,各家银行都有自己的产品风险评级标准,而相对应的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价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客户和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之间的匹配全由银行自己说了算。这不但容易造成市场的无序竞争,还会加大银行的销售责任,理财产品一旦出现投资损失就会导致客户集中投诉的情况出现。
四、健全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建议
(一)创新产品设计,实施品牌战略
各商业银行业要建立有效的产品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团队建设,努力塑造一支素质和专业过硬的研发队伍,多做理财产品的市场调查,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银行应积极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去开发设计提供多种金融功能、选择性更强产品,提高个人理财产品的金融含金量和科技含金量。此外,加强品牌效应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个人理财产品的个性和风格。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品牌效应有利于提高银行的商誉,增强金融消费者的认同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商业银行应制定品牌战略,将品牌竞争策略纳入企业整体战略之中,与产品、定价、分销、促销等策略相配合,明确并维护品牌的核心价值,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重视品牌发展的科学规划,注重品牌的统一、连贯、有效的沟通和传播。
(二)放宽经营政策,允许银行混业经营
综合性个人理财业务开展的先决条件是允许金融的混业经营。当前,客户对银行的理财要求是希望银行能够提供一揽子的保值增值服务,但我们的银行目前基本上只能设计一些简单的金融理财服务方案。因此,政府应对现有限制银行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政策法规进行修改,从而使各商业银行可以解除经营政策上的束缚,大胆开展个人理财业务。
(三)统一衡量标准,建立风险评定标准体系
银行必须恪守职业准则“按照风险匹配原则,将适合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客户”。各银行间应通力合作,建立一个相对统一的产品风险和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衡量标准。商业银行不仅要对理财产品,还要对客户进行风险评级,将某一风险级别的理财产品卖给同一风险承受能力级别或更高风险承受级别的客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匹配,避免出现误导销售的情形。
(四)加强监管引导,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监管部门既要放手鼓励和支持银行的产品创新、市场尝试和探索,又要保护投资者利益,从市场准入、信息披露、关联交易和税收政策等方面进行规范,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为理财业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商业银行要立足市场,转变经营思想,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实力,推进理财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世亮.制约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十大因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5).
[2]彭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问题及对策.生产力研究.2010(2).
[3]韩雪萌.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须遵循风险匹配原则.金融时报.2011.6.30.
个人理财产品范文5
关键词:个人理财;投资;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居民理财观念的提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异军突起,在国内刮起了一股“理财”潮流。然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获得了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将针对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
1.总体获得较大发展
从2010年到2014年,我国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年增长率在30%左右,个人理财产品成为银行之间竞争的一个主要市场。2014年8月,市场上在售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有140多只,产品的投资金额、投资周期、收益率和风险种类繁多。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蔓延影响,投资者在投资热情和风险偏好程度都有一定成度的降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青睐投资期限短、低风险和保本型的银行理财产品。
2.还存在改进空间
虽然当前理财产品的数量繁多,但是其理财产品的质量不高。某一家银行推出一支理财产品,在短时间之内就会被其它银行跟风模仿,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力短缺,也表现出监管机制的不够开放。
金融危机爆发时,个人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的亏损,给理财产品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暴漏出银行理财制度的不完善、风险管理欠缺。在客户方面对理财产品不够了解,不知道自己的资金要投放于那个市场,盲目购买,最终无法承载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从而给自己造成损失;在银行方面操作不透明,私募性质强,介绍产品时内容不够全面,只介绍优点,销售产品时过度宣传收益,而对风险提示不足。
理财产品对于市场的划分缺乏多样化和层次化,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准入门槛为5万元,而基金产品已经做到了1元起投,这也是近年来余额宝的投资规模达到2500亿元,不是因为它具有高收益,而是余额宝理财门槛低,目前银行由于其准入门槛高,造成大量小额散户流失。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对策研究
1.加强自主创新
创新能力取决于人才,银行对人才的吸纳不到位,创新就无法落到实处,建立更好的激励制度,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出更好的产品。
理财产品的开发与银行的经营战略、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都有很大的关系,最重要的是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可以参照国外银行在开发理财产品上的先进经验,多做关于理财产品开发的市场调查,推出受投资者欢迎的产品。
可以开发出免费大众理财服务,在学校内普及财务管理教育,并在银行理财网站上专门的视频、文章对大众进行理财培训,从而提升其理财品牌知名度,发展大量潜在客户。
2.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是加强风险管理,理财产品的收益达不到预期甚至出现亏损,对投资者和银行都是不好的结果,投资者损失了钱,银行损失了信用。对于风险管理,不仅要做好市场风险调查,更要防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其它风险潜在隐患。
其次是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如今银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借助于理财产品的销售,有助于缓解银行的存款压力,通过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保持投资者对银行的信赖。根据客户的需求合理提供理财产品,并做好风险提示,建立客户投诉机制,对客户的投诉及时妥善的处理。
最后是加强制度的执行管理,加强对理财产品设计、资金投向和销售环节等环节的管理,加强品牌建设工作,提升银行理财业务员工的业务能力,做好突况应急预案等。理财产品由于涉及金额巨大,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精细化,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并实行首问责任制。
3.促进产品多元化
对于投资周期,当前理财产品的周期大多在三个月以上,这样就无法吸纳那些持有大额资金但是短时间内不打算投资的投资者。通过开发出超短期理财产品,增强投资的流动性,吸纳这部分资金。
对于投资金额,可以适当的降低投资门槛,并根据不同的投资金额设置不同的投资回报率,这样让更多的人体验到投资的乐趣和获得一定的回报,通过培养人们的理财意识,从而促进自身理财产品的销售。
我们通过余额宝的调查,可以发现,其成功因素无外乎流动性高、门槛小,还有借助于电商平台,而这些因素正是目前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所欠缺的地方,我觉得银行可以分别从以下几点来扭转其劣势:
(1)适当降低门槛,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在便捷性方便无法与余额宝相比,且银行在理财产品上的管理成本比余额宝大些,但是其投资门槛可以降到1000元。
(2)减少投资周期,余额宝类似于银行活期存款,当前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类似于定期,银行可以适当减少投资周期,在减少投资周期的同时,可以适当减少回报率。
(3)基金用处多,当前居民生活中的水费、电费、天然气费都是在银行办理,可以吸引居民投资基金,然后水费、电费、天然气费都可以在基金当中扣取。
(4)发挥网上银行线上平台,当前各家银行都已开发出手机app,手机app上可以嵌入基金理财板块,让人们感受到理财的便捷。
4.提升服务水平
首先是美化服务环境。银行内的物品、资料摆放有序,地面整洁,并且挑选适当的花木盆栽放置在银行内外,让投资者进入银行后,感觉舒适。
其次是加强培训,通过案例分析,让员工意识到提升服务的重要性,每日清晨进行早训,将服务理念贯彻于心。对于一线柜员,需要进行严格的培训与考核,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
最后是树立典型,通过参考员工的服务水平和业绩水平,评选和奖励先进人物,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结语
虽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存在产品同质化、理财风险加大、监管不足等问题,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处于一个健康发展的状态。在个人理财产品竞争方面,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做好自主创新、健全管理制度、产品多样化和提升服务水平,才能进一步繁荣我国的理财市场,保障投资者的权利和利益,推动金融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振达.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及趋势[J].经济导刊,2010(12):42-44.
个人理财产品范文6
个人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的综合理财服务,具体来讲,理财产品应该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如今,个人理财产品的主要创新方向为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和产品组合的动态化,并拓展到更广领域的投资。根据2011年6月银行理财产品分析报告,2011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呈井喷式发展,6月份68家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1932支,增长迅速。个人理财产品在我国金融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未来也必将成为提升我国银行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个人理财产品创新是金融创新的一个方面,它的博弈分析满足传统金融创新博弈分析的一系列假定:产品创新假定是一种金融工具或产品的创新,这种创新涉及到产品从研发到推向市场到在市场终结的复杂过程,且产品的生命周期无限。
二、关于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具体博弈分析
(一)银行同业间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博弈分析
假定市场上只有A、B两家银行,在时间点T上它们的理财产品大致相同或是有替代性,在市场竞争压力下,假定A与B都是理性的,各自都有两种选择,即进行或不进行产品创新,假设银行创新理财产品后,它新增的收益为Y,它所付出的成本是C;而对于不创新的银行来讲,它并没有付出成本,但因前一银行的产品升级而损失了一部分客户,付出的代价为M。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如果两家银行都进行了产品创新,那么新增收益会被它们均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家银行的收益矩阵如图1所示。
分析:若C>Y,即创新的成本大于收益,那么银行都不会进行创新,此时存在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即(不创新,不创新)。
若C
若C> Y/2,并且Y/2-C
可见,在不考虑市场模仿的情况下,银行自身的创新要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特别要注重辅助资本的增强,如市场营销能力、服务能力等。着力提高创新效率并扩大市场应是银行的主要关注点。同时,要认识到创新并不等同于得益,当竞争对手在个人理财方面进行创新时,要多方面考虑和分析,而不能盲目跟进。银行之间还可以开展合作,因为当两家银行同时进行创新时,利益是均分的,现实情况下它们之间可以建立沟通协商甚至产品研发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这有利于扩大总体的市场占有率,实现双赢。当扩大到3家银行乃至整个银行业时,道理亦如此。
(二)银行与个人理财产品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分析
目前我国个人理财产品与服务多是对成熟稳定的国外产品的复制,有部分产品与银行本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不相适应,加大了最终收益的不确定性,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在博弈论上,我们可以将银行销售个人理财产品给消费者看做一个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银行可以在自己风险控制能力良好的情况下推出设计完善、质量较高的个人理财产品,也可以为了跟进其他银行创新,在自身风险控制能力较差时,推出风险较高、质量较差的产品,而这些,消费者是无从知晓的。我们假定消费者只能接受产品的价格而不能讨价还价。
简单假设,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有好、差两种情况,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分别为V、W,V>W,消费者只想买质量最佳的理财产品,因此银行若想顺利销售出自己的产品,无论质量好坏,都只有一种设定价格P,不然银行就会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弱势,但这时,银行必须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对质量差的产品进行“伪装”,费用设为C。博弈扩展形式分析如图2所示。
分析:在这里假定P>W。当V>P>C时,即当银行理财产品质量较好时成交对双方都有利;质量差时必然只对银行有利,但是银行是有一定的信誉损失的,而当质量差的产品无人问津的时候,银行只能白白损失伪装的费用,而消费者不会有任何损失。
当P>C且P>V时,无论最后结果如何,消费者都无法获得正收益,银行从中谋取了不正当利益,这种情况不仅会使银行很快失去市场,也很容易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
当V
当P
在不考虑市场效率差异的前提下,可以看出在银行进行创新时,首先要以优质的产品取胜,合理定价尤为重要。在金融市场上要积极通过各种措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将产品优质的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尽力做到个人理财业务的公开和透明。诚信为本,才能推动合作,实现盈利。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分析
除了银行应对市场竞争、追求自身利益的需要,金融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规避监管的要求,一些学者认为,政府对金融机构施加的监管造成其潜在经营成本的增加,限制了它的盈利能力,客观上诱发了银行寻求政策“漏洞”,积极进行金融创新。美国经济学教授斯尔伯就认为,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要摆脱或减轻加于其上的约束而做出的反应。因此,在探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问题时,就必须要考虑监管机构的行为,分析政策的影响。
创新与监管是一个相互影响、动态博弈的过程,由于监管政策的出现,银行通过产品创新来规避;由于银行行为的改变,监管机构要决定是否监管、如何监管,在这一博弈过程中,两者根据自己收益与成本的预期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在这里,我们仍用静态博弈的方法来分析。
假设Y为金融机构为规避监管而进行个人理财产品方面的创新所期望获得的收益,而C则是为此要付出的成本;假设M为监管机构进行创新监管所获得的净收益,而N则表示不进行相关监管时监管机构所获得的净收益(考虑到要体现出监管机构再监管的情形,这里用两种情况的净收益差异来作为监管机构是否进行创新监管的衡量标准)。
当Y≤C且M≤N时,银行不会进行创新而监管机构也不会进行监管,这里出现了一个静态纳什均衡。
当Y>C且M>N时,银行进行相关的创新而监管机构也会进行监管,两者之间会开始一个动态的博弈,但是两者的变化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即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净利润的变化与监管机构再监管净利润的变化关联几乎为零,并不会使得动态趋势逐渐扩大,两者最终会慢慢达到一个静态的均衡。
单从银行追逐利润的角度讲,金融产品创新是必然趋势,这也是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必需,所以从长远角度看,这一博弈并不会停留在(不创新,不监管)的均衡上。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必须要在客观上适应这一金融业发展的趋势,监管者要注意适度、合理、有效的监管,努力建立起一整套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使得政策措施既广泛深入又有法可依,真正对经济金融的发展起到正面效用。
三、建议
第一,银行自身的各项制度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激励机制,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最好是能够鼓励各级分支行进行金融工具及营销手段的创新,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为了防止因总、分支行期望效益不同带来的效率损失,总行要做的是完善监督机制,减少创新风险。
第二,银行面对市场竞争的举措。以真实的市场需求为导向,真正推出质量高、差异化、个性化、灵活性强的理财产品。将客户情况细分,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及时发现市场需求变化,努力适应竞争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