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绩效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绩效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绩效管理

财务绩效管理范文1

高校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财务管理,而该部分的核心则是预算管理,其管理水平与学校的财务状况密切相关,同时也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及协调发展能力。文章介绍了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分析了其主要内容及作用,并且探讨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

财务预算;高校;绩效管理;作用;策略

一、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工作内容及作用

(一)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的概念

高校在编制、审批、实施与调整财务预算的过程中,将绩效作为工作目标,在绩效和预算间建立联系,使二者互相匹配,从而真正发挥预算管理的资源配置与目标控制作用。

(二)主要工作内容

在编制财务预算时进行摸底调查,了解人员结构和编制、院系分类与学生数量、资源配备、科室设置等基础资料,并进行核实,以便细化编制的收支预算。对各项可能的收入进行合理测算,除了要评估高校的可控制财力,还需在预算中加入不可控收入,如横向科研收入、院系创收等。执行财务预算时,监控支出的整个过程,特别是采购图书资料、购置大宗设备、实验室经费、基本建设经费等内容。进行绩效考核时,需要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合理性与科学性,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根据不同的行政管理单位和教学单位,设立经济指标(包括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事业费等)和社会效益指标(包括校友捐赠率、师生比等)。最后,还要正确应用绩效考评结果,将其与往年预算建立联系,同时还要和高校资金支持重点、经费投入方向、发展规划等建立联系,有效跟踪预算资金,合理使用高校资源。

(三)在高校中发挥的作用

除了拥有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外,高校的资源利用效率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其有助于高校维持竞争优势,并且集中体现了预算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预算数量化表达了高校预定的目标、行动方案与策略,若按计划实施就可以获得预期效果。在预算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合理安排资源,明确预算指标后就要给出相应的资源配置要求,为有效开展预算管理工作,高校需要根据预算要求进行资源配置,因此预算管理的一个作用就是优化资源配置。另外,预算绩效管理相当于高校的控制系统,各环节、各部门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只有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有效沟通预算绩效,才能有效进行后续的绩效管理,获得反馈信息后再加以调整,通过不断循环促进员工与组织绩效提高。进入市场的高校是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因此在运营过程中同样要面对种种风险,而财务风险对其影响最大。财务预算和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对学校的财务发展潜力进行有效考核与评价,了解其承受风险与负债的能力,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损失。

二、高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认真编制前期预算绩效

高校财务部门需要对各部门的经费预算进行编制,从而有针对性的安排财务计划。目前我国财务管理的基本形式就是部门预算,预算依托于部门,并且其基本单元就是部门。对于高校而言,部门预算管理就是下属的院系与其附属单位负责编制本部门的经费支出与收入,制定预算建议方案,提交给预算管理办公室,待通过审核后向预算管理委员会上报,并汇总所有信息,编制高校的整体预算。预算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部门经费年度预算的编制。各部门要结合学校的可调度资金、事业计划、稳定经费预算指标等内容科学安排经费预算。部门预算方法强调根据支出项目与部门分配预算支出,方便管理支出,能够将各项支出的实际用途与部门职能明确反映出来,满足了透明、公开、细化预算的要求。各部门的责任预算表达了其经济活动蓝图,是未来一年或某段时期的奋斗目标,其实际执行情况决定了最终是否能达到目标。为完成预算目标,在高校管理预算时,还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以预算为目标,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激励措施除了包括精神激励外,还要有一定的物质激励,同时涉及近期与远期激励,满足教职工在某方面的需求,增强其内在动力,推动绩效考核的顺利实施。

(二)严格控制中期预算绩效

首先要建立信息库,将大量庞杂信息加入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数据库中,方便评估者与被评估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需要的、准确的信息,有助于评估者合理控制被评估者的绩效,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信息适用、准确、及时,作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在各个管理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要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利用硬性规定来保证预算的有效性与严肃性,执行预算时通常情况下不允许调整,除非国家颁布的政策中涉及重大改变内容,或者学校事业计划出现较大变化,使学校预算情况发生了较大改变,才能在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得到批准后再加以调整。高校调整预算的过程必须遵循预算审批流程,完全参照流程进行办理。管理支出预算时,更要落实刚性化管理,合理设定预算支出限额,约束财务资源总量,进而约束高校的运行,在执行预算时可以拒绝任何支出机构提出的高于预算限额的请求。另外在执行预算时,还要严格审批与监督,保障开支的完整性、准确性、合法性,确定其在支出范围内再报销。

(三)科学考核后期预算绩效

预算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评价经费支出造成的影响与效果,根据考核结果对预算支出进行分析和评价,有助于高校领导有意识地管理支出,对预算支出结构进行优化,促使预算支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首先要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制定绩效目标后,才能正确编制预算,而该环节目前并未受到高校重视。绩效指标是绩效目标与预算之间联系的纽带,预算根据绩效指标评估能否实现绩效目标,而绩效目标则根据绩效指标反馈预算方案执行结果。其次高校要选择适合的考核方法,现阶段较为常用的是综合评价方法,即按照整体性原则,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评价单项指标后,总结、归纳其结果,用一个指标表示总体特征,从而全面判断经济现象的状态,优化高校的财务预算工作。

(四)及时反馈财务预算绩效

作为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绩效管理除了向高校职工提出了明确的赏罚措施,而且发出了改进财务预算工作与提高业绩的信号。大部分管理者人为,考核财务预算绩效后,就相当于完成了绩效管理的全部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没有及时反馈绩效考核结果,那么考核就仅仅是流于形式,并未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同时还浪费了高校的物力与人力,最终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改进。高校要向每一位教师、职工以及有关的预算支出机构反馈考核结果,使教职工认识到自身职责和考核结果的联系,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积极进取。而高校通过该措施可以扬长避短,使办学水平提升,预算支出机构也会具备更高的管理水平。所以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结果反馈环节的作用,一旦发现绩效低下等问题,应尽快分析并寻找原因,向有关人员及部门反馈,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综上所述,高校在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绩效管理。高校需要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确定管理目标,科学开展预算管理工作。除要加强全过程的预算控制,还要及时评价财务决预结算的策略与结果,完善评价体系。与此同同时,校领导需要对预算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积极参与其中,有机结合教职工管理与专业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作者:喻绍鸥 单位:宜春学院

参考文献:

[1]曾岳艳,王辉,单轶鸥.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1,(4):112-113.

财务绩效管理范文2

关键词 医院财务 绩效 优化

绩效是一个对行业工作者业务、资源、组织和行动的能力评定的标准,医院财务绩效管理是医院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于医疗事业的需求也逐渐加深,医院为了巩固其在社会上的地位以及社会形象就必须通过自身改革进行优化。因此,只有不断深化医院财务绩效管理体系,逐渐摸索适应实际情况的模式,才能不断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一、医院财务绩效管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沿用的传统医院财务绩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先进性,但是过去传统的绩效考核存在模式陈旧落后、考核形式单一,以及医院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财务绩效管理工作在医院财务管理的作用。所以加强医院财务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医院整体的健康成长。

二、医院财务绩效管理改革存在的重要意义

首先,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目前的医院财务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而问题又是多种多样的,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院完善自身科学化、正规化的管理进程。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医院在财务绩效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分析,并且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而对自身的管理和财务绩效制度进行改革和优化。为了适应新时代下的医院管理和制度优化,只有医疗财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摸索,逐步加深医院绩效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和精细化发展。

同时,在医院财务绩效管理制度完善的进程中,通过优化和平衡绩效管理措施的不断改革、不断创新,避免过去单一性的财务指标作为评定标准。完善医院财务绩效管理制度,丰富绩效考核科目,综合性地去优化改革财务绩效评定。

最后,医院战略目标的制定是根据医院财务绩效管理来决定的。为了保证医院有更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推动医院现代化经济的全面建设,只有不断地加深财务绩效管理才能使医院适应现今社会的需求。

三、医院财务绩效管理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医院财务绩效管理制度

目前,很多医院已经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成本核算,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所以还未形成完善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因此,医院正常运行和财务管理核算之间就存在一定的间隙。具体表现就是科室计算和财务计算分离,也就无法准确地进行成本的核算和审核,仅仅只能依靠内部管理者制定的简单的激励分配方式。

(二)缺乏科学的医院财务绩效分析制度

部分医院在自身财务核算的过程中,缺少选择合理性,分配均衡性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私立医院过分依赖于传统财务指标,往往忽略了员工的满意程度,导致患者的满意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影响;公立医院虽然十分重视患者和员工的满意度,但是却忽略了财务指标在利益分配上的重要指导作用。

缺乏科学的医院财务绩效分析制度,分析统筹的方法不系统,由此导致的问题便是这些医院内部很多部分之间考核结果分歧较大,容易导致部门员工的不满情绪。

(三)缺乏健全的医院财务绩效监督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在自身运营的过程中也存在越来越多的财务风险。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医院在自身管理的过程中,未能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导致很多内部员工不能正确认识财务绩效管理的重要性,造成了很多违法乱纪的行为。

四、医院财务绩效管理改革优化策略

(一)完善医院财务绩效管理制度

医院作为一个编制性机构,没有一个合理统一的管理制度就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进行预算的审核。在医院财务绩效管理改革优化的过程中,内部成立的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医院预算进行审核、调整、平衡和更改,指导医院预算草案的编写。并且在整个医院内部施行统一的预算流程,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和严格性的监督,在部门内部做到财会人员和经济责任人的岗前培训。

医院财务绩效管理改革中,应当对医院各层次的管理人员从思想上进行纠正,加强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法制意识,对整个财务情况进行综合性、科学性的监督和管理。针对医院每一个环节的收入支出进行明确和强化,逐渐形成财务绩效管理的氛围。

(二)科学医院财务绩效分析制度

医院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是为了更好地行使医院作为社会医疗支柱的作用,也是评定其指标的重中之重。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医院财务绩效分析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制定和明确评价指标与分析制度,不仅可以简化实际操作,还能获取更多的数据资料。

由此可见,明确的指标在实际医院绩效管理优化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该指标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潜在的财务绩效。二是已表现的财务绩效。其中,用于表现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有:收入成本率、业务收入结余率、净资产结余率等;偿还债务的能力指标主要以资产的负债率来体现;资产的运营指标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还建议将发展能力作为考核标准之一。

结合医院现有资金的收入与支出情况来看,要合理地对医院资金结构进行优化,科学有效地使用资金,制定合理的资金运用计划,控制不合理的支出,让医院的资金流通逐步走上正确的轨道。

(三)健全医院财务绩效监督制度

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监督制度的需求是迫在眉睫的。为了更好地开展医院财务全面管理与预算工作,应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制度。因此,将监督制度作为财务绩效管理的首要任务,积极成立预算管理和监督部门,并且确立其中的首要负责人对部门职能进行监管和负责。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医院财务绩效监督制度,落实各项实际工作。

对于医院实际的收入预算控制进行监督,就要综合性地去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进而依据相关的收费项目和规定,做好对预算的监督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合理地管理和控制医院财务绩效。

五、结语

绩效管理作为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的优化改革有利于提升医院的工作质量。虽然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医院和医院相关部门在财务绩效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医疗工作者应坚信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必然能够寻到适合当今情况的医院财务绩效管理制度。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不断提高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的水平。

对医院财务绩效管理各项制度的完善过程中,医院要从自我监督、自我审核、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改革。并且医院在日常运营中要不断地去发现实际情况中存在的新生问题,及时处理。顺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医院财务人员在积极构建和完善医院财务绩效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完成医院的社会职责,也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最大程度上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终不断促进医院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成都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卓益斐.医院财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2010(03).

财务绩效管理范文3

摘 要 财务管理是企业单位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绩效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的效率,甚至影响着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大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很多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些企业没有引起对财务管理中的绩效管理的重视,在财务管理中没有进行业绩考核和激励,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种管理模式不适应新形式下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企业发展 绩效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挑战。要在这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首先要改变财务管理理念,提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引起对绩效管理在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发挥绩效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以此实现财务管理为企业单位的战略目标。

一、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企业实施内部管理中对员工的一种激励方式,一般采一套规范的制度对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考核,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予以物质上或精神上进行奖励。以此来对员工进行监督管理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管理是一种企业的内控管理手段,它除了对员工实施奖惩,也是建立的一种与员工沟通的平台,对于员工来说,也是为自己提供的一个发展和提高自己经济收入的平台。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只有充分的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才能让员工切实的为企业服务,也才能发挥员工的潜能。因此,绩效管理不论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还是企业的全面内控管理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收入支出和各经济活动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对于企业的收入支出进行管理和控制。涉及到了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与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内部各部门在利用资金的过程中都需要财务部门的协作。财务部门对各部门的经济活动作出合理的预算和控制,有效的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2.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决策。通过各类财务管理数据可以有效的反映企业的实际发展经营情况,因此可以借助于对企业内部财务数据的分析,准确的掌握企业的状态,并对进一步的发展经营做出相应的指导。促进企业发展经营水平的提高。

三、财务管理对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1.绩效指标的制定需要财务部门的参与。绩效管理的执行首先需要一个绩效考核指标,这个指标是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经营状况来决定,大多数的绩效考核指标是依据数据作为衡量标准,包括企业的产值、利润、税收、经营效益等等,而作为企业独掌专业管理经济的财务部门,对这些数据的规划制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财务部门对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效益、成本、预算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准确的掌握,对企业的各项历史财务资料也相对齐全,这些资料都是企业制定部门或个人绩效时的参考依据。同时,绩效管理目标也间接的影响着企业的利润,而作为企业利润计算者的财务部门,对利润的计算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都能够比较全面的掌握。所以说,企业的绩效管理需要财务部门的参与,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绩效考核指标。

2.企业财务预算是绩效目标分解的基础。企业财务预算的主要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获得预期利润,从而进行的一系列对企业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为实现利润目标所需的各项资源的规划活动,比如说应达到的销售量、价格、材料消耗、成本(材料、工资、各种费用)、资金等,然后要将这个目标进行分解,具体划分到每个部门、环节上,为它们制定应实现的目标,也就是将企业利润目标所应达到的条件逐个分解到各个时期、各个部门、各个人身上,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企业利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绩效管理同预算管理一样,都是按照相应的指标一级一级的分解,并根据各人和部门承担的任务制定不同的绩效标准。从而实现“千斤重担从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当然,企业预算管理所分解出来的指标并不能完全替代企业绩效管理所需的指标,因为预算管理分解出来的指标都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而绩效指标还包括了员工平日的表现,如迟到、早退、旷工、加班等等。绩效管理与财务管理都须根据企业目标来分解指标,绩效管理中很多工作都是与企业预算管理相重叠的,特别是在以价值为基础的所有计量指标都是相同的,这两项工作完全可以结合起来,也只有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的所有管理工作都统一到企业目标上来。

四、结束语

绩效管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将企业经营管理比喻为建设一项建筑工程,除了需要钢筋水泥外,还需要施工方案及图纸,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就相当于其中的两张图纸,同等重要。在企业的管理中,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到企业绩效管理之中,要充分的利用自身对企业经济状况熟练掌握和核算的优势,配合企业绩效管理部门工作,参与到其中,以发挥财务在企业管理中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无.强化机制建设支持业务转型引领价值创造――贵州分行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调研报告.贵州城乡金融.2013(1):19-23.

[2]顾海华,周田惠.浅析高校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66-68.

财务绩效管理范文4

关键词:财务;绩效管理;国内外理论比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2

一、国内财务绩效管理理论研究

1.财务绩效管理内容研究

财务绩效管理理论是研究资金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具体包括财务基本理论、财务基本方法以及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与方法(许文翰,2011)。

我国著名的财务学家郭复初教授提出了社会主义财务包括国家财务、部门财务和企业财务三层次的观点,并以国家财务论为其理论核心,提出财务机制与财务调控理论。

我国著名的财务学家刘恩禄教授认为,财务绩效管理理论体系由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两个部分组成(刘恩禄,2009)。其中基本理论又包括:经济效益理论、资金时间价值理论、资金保值理论、财务控制理论、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公共关系理论、资金运动规律、资金成本理论、财务系统理论、财务信息理论、财务机制理论。应用理论又包括按环节分的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诊断理论。

王化成教授在阐述其财务绩效理论结构体系时,以“环境起点论”为出发点,以财务管理假设为前提(王化成,2009)。以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构想的财务绩效管理理论结构包括财务管理基本理论、财务管理通用业务理论、财务管理特殊业务理论以及财务管理的其他领域。

笔者认为,按照上述财务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可以把我国财务绩效理论体系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础理论,二是应用理论。

2.财务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研究

a.利益相关理论

企业目标由股东利益至上发展到关注相关利益者利益,与之相对应的企业财务绩效目标也由股东利益最大化发展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谢琼,2010)。企业拥有众多的利益主体,企业利益相关者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外部利益相关者有国家、相关企业等,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本企业。这一理论还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目前企业还不能做到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正积极做到最大化内部利益相关者利益,平衡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王德敏,2009)。

b.规则与分工理论

财务绩效管理的规则与分工理论,它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是企业惟一的综合价值管理工作。要提高财务绩效管理效能,使企业财务绩效管理发挥出最大功效,首先必须打造一个高效的财务组织(甄进明,2010)。这一目标主要应考虑设计合理的财务部门结构,设置明晰的财务岗位和建立科学的财务组织管理制度,以促使财务组织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c.风险控制理论

我国目前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属于起步阶段,表现为:一是与风险管理其他领域相比,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比较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偏少(许海玉,2010)。二是研究领域较窄。

二、国外财务绩效管理理论研究

1.财务绩效管理的内容研究

国外财务绩效管理的内容研究主要包括财务绩效管理的目标以及财务绩效管理的内容等两方面。

国外财务绩效管理的目标。确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建立在客观的经济环境的基础上(王琴,2010)。影响企业理财目标的因素很多,但有重大影响的不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企业所有者,所有者对企业理财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来进行的。从理论上讲,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表决,企业经理和财务经理的任免也由董事会决定,因此,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最为重大的影响(吴峰霞,2009)。其次是企业债权人,再次是企业职工。另外,政府为企业提供有关公共服务,要求分享企业的收益,也对企业财务决策产生影响(舒晓惠和刘建平,2009)。上述四个方面的影响,除企业所有者外,企业债权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可以说,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基本上是受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而决定的。有代表性的财务绩效管理目标有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余小琴,2011)。

国外财务绩效管理的内容。国外财务绩效管理的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

筹资管理。公司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首先筹集一定量的资金。筹资是理财的一项最基本、最原始的职能。筹资是指为了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从一定渠道,采用特定的方式,筹集资金的过程。

投资管理。公司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为了投资,投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投资过程中,必须考虑投资规模,即为确保获取最佳投资收益,公司应投入的资金数额(林良义,2009);同时还必须通过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的选择,来确定合适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李东和曹静海,2009)。

营运资金管理。为满足公司日常营业活动的需要而垫支的资金,称为营运资金。营运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合理确定营运资金需要量、节约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等。

利润分配管理。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产品销售收入,要用以补偿生产耗费,并按规定缴纳税金,其余部分为营业利润,同时也可能会因对外投资而分得利润。资金分配是一次资金运动过程的终点,又是下一次资金运动过程开始的前奏(石金涛等,2009)。

2.财务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研究

a.资本结构理论

财务绩效管理范文5

【关键词】财务工作 财务绩效管理 高校

一、目前财务绩效管理的问题分析

1.财务绩效管理意识不强

我国高校普遍推崇过程管理,财务管理也不例外。许多高校在预算资金的分配上只是着眼于把钱花出去而忽视了预算资金能够取得的绩效,更没有从源头上控制无绩效和低绩效的教育投入项目,在教育投资责任上也没有形成一定的监督和追究机制。

2.财务绩效系统评价体系与监督机制不健全

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普通高校,因此所有公立名牌高校都不愁生源。生源就意味着国家拨款和学费收入,也就没有了生存危机,至于各个高校的管理是否科学、合理,运转是否健康,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成效,却没有一种合理的评价和监督机制。上级部门对高校审计、评价的内容仍只注重于合法性和合规性审核,只是审查高校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另外,对高校的审查方式仍是提供审计式的鉴证形式和财务报告的事后审查,未能形成事前确定目标、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的方式。由此形成了高校缺乏成本意识和效率意识,缺乏认真“经营”的观念,缺乏精心的运作和管理,缺乏办学成本意识,气管追求效益最大化,尤其是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意识,许多高校人力物力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整体工作效率低下。

3.财务绩效管理操作层面上不合理

高校财务管理情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除了铺张浪费、使用效率不高外,绩效操作层面上不合理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经费预算方面缺乏科学的计算和衡量,各机构的管理者为争取更大的部门利益,故意加大经费预算,经费到手后又故意超预算,为今后争取更多的经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管理比较松散,经费使用效率评价体系形同虚设,以致造成行政成本增长过快,学科建设经费使用不到位或到位不执行,硬件基础设施投入浪费严重等事实。

4.财务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财会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偏低。财会队伍中科班出身的财会人员少,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少,综合型财务管理人员更是欠缺。二是专业理论知识更新较低。而由于会计工作量大,使得高校财会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能及时得到更新,也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创新,也影响了财务管理绩效的提高。

二、加强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的思路

1.财务绩效管理要以目标管理为基础,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性

根据高校发展规划,形成总体的财务绩效目标后,逐层分解为所有部门和教职工的绩效目标,使部门和教职工工作目标同学校的财务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绩效管理尽量通过数字化的分析,体现管理的效益和效率,避免模糊概念,使管理者能对员工和组织的绩效情况一目了然。

2.财务绩效管理既要强调绩效的结果,也要关注达成绩效目标的过程

财务绩效管理要强调绩效的结果,也要关注达成绩效目标的过程,通过控制整个绩效周期中各部门的绩效情况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通过绩效管理,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财务绩效管理发挥其“预警功能、修复功能、优化功能”,通过绩效管理,持续改进工作绩效。

3.科学设计适合高校财务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广泛开展财务绩效评价

(1)评价的方向应该是多向的。自评是财务系统内进行多向评估,如上对下、平级(学院和各部门对财务部门、学院和各部门之间)等;外部评价,可以来自上级、教育、物价、社会等相关部门。

(2)评价的时效应该是长短结合,既有年度评价,也有任期评价。

(3)评价的内容应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备。高校是非营利机构,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第一目标,但这并非说学校就可以不考虑国有资产的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

(4)评价体系的设计的原则。一是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的原则。二是少而精的原则。同时,评价者能够比较容易地了解绩效评价体系,掌握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技术。这样的评价系统才能比较容易地被评价者接受,评价工作参与人员的沟通交流问题也容易解决。

(5)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应分财务部门、学院、行政部门分别进行。

就财务部门来说,评价体系内容应包括财务工作机构与人员、会计核算、制度与实施和预算管理。一是财务机构履行职责情况,包括制度建设、资金安全、与各部门的协调和沟通能力、预算管理、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学校中心工作财力支撑度、开源节流、财经规划和建设、监督检查等。二是财会人员岗位职责的完成情况,如基本职业道德水平、服务质量和水平、业务胜任能力、业务学习和后续培训等。

就学院来说,主要通过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并结合能够量化的其他指标评价其教学效果的综合能力,如投入产出比;毕业生就业率;师生比;学生欠费率;预算执行完成率;违纪违规情况;重大项目分项统计分析结果等。 就行政部门来说,主要通过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能够量化的其他指标评价其经营管理的综合能力。

三、高校加强财务绩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财务绩效管理适应环境的变化

高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存在于外部环境之中,不断与外部环境发生各种联系,同时也受到高校内部管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才能真正客观、正确地反映财务管理绩效。另外,由于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也在不断更新,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不断修订和完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以更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2.财务绩效指标体系要向主体多元化、指标综合化发展

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以财务指标为主,它能综合地反映高校总的业绩,并与高校的主要目标直接联系。但财务指标所反映的是静态的历史的侧重于内部的量,本身并不能提示业务的动因和业务发送的关键因素,是结果性指标。而那些非财务性指标才是决定结果性指标的驱动性指标。因此,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应做到财务绩效评价和非财务绩效评价的有机结合,实现结果和动因的平衡。

3.对财会人员的绩效评价也应因人而异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划分,财会人员有四种类型,即人力资本类人才、人力资源类人才、财会技术型岗位人才和财会劳动型岗位人才。对人力资本类人才的考评要更注重综合性和全面性,更强调其管理能力。对人力资源类人才绩效考评也应侧重于综合性,侧重于管理价值和部门的综合表现,侧重于战术结果的实现。对财会技术性岗位人才的考评应以工作质量为主,以工作数量为辅。对财会劳动性岗位人才绩效考评应该以数量考核为主。

参考文献:

[1]王建斌,滕红等.财务绩效管理的博弈分析[J].会计之友,2007,(1):56-57.

[2]陈晓芳.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几点认识[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0-41.

财务绩效管理范文6

关键词:财务人员;绩效管理;对策

一、财务人员绩效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绩效计划局限于岗位本身,缺乏立足整体基础上的重点。大多数企业针对企业财务人员的绩效管理,都能够做到切合实际,从岗位特点出发,根据SMART原则来制定绩效管理计划,而内容上也覆盖了财务人员基本职业素质、业绩成就特征、个人绩效水平和工作学术研究等。但事无巨细,必将削弱重点。绩效计划局限于岗位本身,就不能从公司整体战略出发,财务人员则无法深入理解本职工作的核心贡献,在实际工作中更有重点地执行绩效管理。

2.绩效实施过程缺乏指导性,用检查和考核代替管理。在当前的大多数企业中,提到绩效管理,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共识理解几乎都停留在日常工作检查和定期的考核上,例如半年检查、年度检查、专项检查、年终考核、会审等等。实际上,管理(Manage)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它涉及四大环节: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检查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以绩效考核代替绩效管理,会造成一些消极的后果。首先,绩效考核的标准是由管理者事先根据往年的工作经历来确定的,但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标准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在制定、执行等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调整和沟通,那么标准本身就存在滞后性和主观性,相应地会造成考核的偏差。其次,由于对关注点的引导在过去事项而不是未来事项,也容易使员工处于一种被动管理的状态,精力都集中在是否符合原来固有的标准上,而很少有时间关注如何发挥长处,如何改进工作方法,如何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上。

3.绩效评估缺乏客观性,被评估者的个人性格和评估者的主观偏好对绩效结果影响较大。在许多企业中,财务工作成果并不像生产型或销售人员的工作产出是可以用数字直接衡量的。财务工作大多是按部就班的常规化工作,像其他通过智力或知识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员工一样,他们做出的很多贡献或成果不一定是有形产品,很难直接通过非常具体的数字来衡量贡献。从而,财务人员的绩效考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考核人的主观判断,考核人对被考核人工作之外的印象判断和个人喜好,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工作上的绩效考核。

4.绩效反馈的沟通不够,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在当下的大多数绩效管理中,绩效考评之后,考核结果被用来作为衡量财务人员的主要标准和分配的重要依据,绩效考评的结果,决定着财务人员的职称评审、收入、待遇、年终奖励、奖惩等。但是,应当看到,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员工,激发积极性,而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在评价之后,应该特别重视反馈和沟通,评价的结果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员工,应注意鼓励其继续发挥长处,而对于考核结果不尽如人意的员工,更应该通过沟通,明确其需要改进的方向,如果只是死板地根据固定的标准来评判员工过去的行为,则不但不会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让员工感到挫败,认为自己当下的努力和进步因为曾经的不足被一票否决,从而丧失工作积极性。

二、针对财务人员绩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相对应的策略思考

1.绩效计划应该针对财务部门对公司应有的核心贡献展开,根据公司战略确定财务部门的KPI指标。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仔细分析本部门业务,找出财务部门应服务的对内和对外客户群,进而明晰客户需求,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既在本部门的管理工作中抓住了重点,又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对客户的分析,要结合各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架构、部门职责等因素综合考虑,将不同的客户需求作为财务部的目标,与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分析,确立财务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

2.绩效实施应充分重视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使绩效管理更科学规范。绩效管理的实施,应当从传统的领导制定标准,领导定期评价员工是否符合标准,转变为全员参与,时时参与。绩效管理是一个日常的、动态的过程,而不是年终的一次性评价行为。例如,在计划阶段的绩效指标制定环节,应通过细分客户需求,明确岗位职责等方式提炼出了适合各岗位的KPI指标,通过KPI指标的分解,既将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分解到了个人,使人人都负其责;又使员工在分解过程中了解到了自己对实现公司目标所起的作用,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这样,员工就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被评价对象,而更是一个非常明确自己为公司所创造的价值的个体,从而能够激发内在驱动力,主动在工作中通过自我管理寻找成就感。

3.绩效评估从指标设计到实际执行细节,应该充分考虑排除主观性的影响。在实际的绩效评估中,针对财务人员的特定属性,应注意避免因为财务人员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等原因,造成绩效考核结果比实际工作表现差的情形。例如,在指标设计中,应根据财务人员的核心贡献进行多维度的指标设计,将德、能、勤、绩4个方面在考核体系中均予以体现,使得定性与定量的考核标准都存在,并尽量增强定量标准,减少定性标准。在考核时,尽量将过程公开化透明化,让财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考核标准的制定,明白考核程序,熟悉考核实施细节,自评和他评之间的差距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调节。这样,财务人员能在民主参与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清楚绩效考核的每一个细节,对于自己为什么取得相应的绩效考核结果,以及未来的提升方向心里有数。而考核者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主观性,使绩效管理过程更公正、更客观。

4.绩效反馈应立足于总结过去,持续改进,指导未来。值得注意的是,绩效反馈除了要采取周例会等方式对沟通的数量提出要求之外,还应当特别注意沟通的质量。绩效评价不是绩效管理的终结,而是新的开始。在绩效反馈沟通时,管理者应当明确地反馈出对员工的具体期望,使得被考评者及时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减少考核中的误解,增进上下级之间的信任度,还可为其指明未来发展方向,以激发财务人员的上进心和积极性,提高整体效率。

三、结语

财务人员的绩效管理的改善,根本上是要做到以人为本。绩效计划上的整体性是为了让财务人员充分理解自己的个人价值和岗位职责,增强责任心和成就感。绩效实施上重管理而非考核,是为了让财务人员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反省自己的工作,在绩效管理体系的帮助下,对本职工作有更清楚的认识和更完美的胜任力。绩效评估过程注意排除各种主观因素,是为了让财务人员专注于工作本身,而不用在人际关系等额外的因素上耗费精力,使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正面反馈。绩效反馈要注意结合相应的评估指标和理由,让财务人员完全理解和接受考核结果,是为了让财务人员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未来工作努力的方向,更有信心和激情地投入新的工作。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员工的胜任力和工作热情,切忌不尊重员工本人,以教条主义的管理模式,为了评价而评价,挫伤员工积极性。

作者:潘文婷 单位: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立明.基于绩效管理视角的财务人员绩效考核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0,04:80-82.

[2]马金环.浅议现阶段财务人员绩效考核[J].China'sForeignTrade,2010,12:65.

[3]赵晓丽.关于企业财务人员绩效管理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3,03:78.

[4]曹霞.关于企业财务人员管理的思考[J].交通财会,2013,09: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