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市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范文1

关键词:国际市场;出口;战略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根据联合国1994年世界投资报告的分析显示:九十年代初期全球共有3.7万家跨国公司,约掌握全球1/3以上的生产活动。随着我国加入WTO,全球一体化带给我们的变化更加明显。

一、进入国际市场的基础――在调研与细分的基础上选择目标市场

1、目标市场调研是目标市场选择的关键。目标市场调研主要有案头调研和实地调研两种,案头调研是为了获取第二手资料,它一方面可以经济地获取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为国外实地调研打下基础。实地调研是为了获取案头调研所无法取得的第一手资料,通常在某一种商品需改变设计、包装、价格、促销手段时予以应用。

2、要通过宏、微观两方面进行目标市场细分。宏观细分是要决定在世界市场上应选择哪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拟进入的市场。这就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整个世界市场划分为若干子市场,每一个子市场具有基本相同的贸易环境,企业可以选择某一组或某几个国家作为目标市场。

微观细分类似于国内市场细分,即当企业决定进入某一海外市场后,它会发现当地市场顾客需求仍有差异,需进一步细分成若干市场,以期选择其中之一或几个子市场为目标市场。

二、企业决定开展国际业务时应当选择正确的国际市场进入策略

当目标市场确定后,选择何种方式进入市场也是一个涉及广泛的决策,需对各方面有关因素做综合分析、全面评估后,才能决定正确的进入战略。企业决定展开国际业务时必须选择恰当的进入战略。

1、出口。出口是指将在目标市场的国家之外制造的最终产品或中间产品运往目标国家,进入目标国家市场销售。长期以来,出口一直被作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

出口分为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两种形式。间接出口是指企业将其产品卖给国内的中间商,由其负责出口。直接出口是指企业把产品直接卖给国外的中间商或最终用户。选择直接出口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可以使企业摆脱中间商渠道与业务范围的限制,以对拟进入的海外市场进行选择;企业可以获得较快的市场信息反馈;企业拥有较大的海外控制权,可以建立自己的渠道网络;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贸易业务水平。当然,这种方式也有其局限性,如成本比间接出口要高,需要大量的最初投资与持续的间接费用;需要增加专门人才;在海外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2、合同安排。合同安排是指与国外企业长期的、非权益的联系。通常合同安排包括设计技术、生产流程、商标、技能的转让。合同安排包括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管理合同等。

3、采取对外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强。

对外直接投资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首先,控制程度高。对外投资是向目标市场转移整个完整的企业,相对前两种方式其的控制程度较高,能在目标市场发挥自身优势。其次,降低生产成本。对外直接投资是在东道国生产,缩短了生产销售的距离,节省了关税,如果当地劳动力、原材料价格低则更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三,市场信息反馈快。由于是企业直接参与,所以获得信息也较快。

三、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要遵循适当的原则和方法

1、赫奇法。赫奇法体现的是成本最小化原则,认为企业应该选择经营成本最小的方式作为企业最恰当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利润=销售收入-基本生产成本-特别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包括:本国的基本生产成本(C)和东道国的基本生产成本(C*)

特别生产成本包括:出口销售成本(M*)、进口销售成本(M)、国际经营成本(A*)、采用合同安排方式转让技术后的技术优势损失成本(D*)

企业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时涉及三种成本的组合:出口成本C+M*,对外直接投资成本C*+A*和合同安排成本C*+D*。我们根据组合成本的大小就可以做出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表1)

2、净现值法。净现值法(NPV法)的特点是考虑到国际市场进入方式选择中的动态因素,按照货币的时间价值,将各种进入方式预期的收入和成本之间的差额贴现为某个时间点的净现值,从而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方式。

3、案例分析:选择最佳进入国际市场战略是保证经营成功的关键。美国干酪产量是世界上最高的,然而出口很少。由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生产成本比美国低很多,两国在世界干酪市场上占据了支配地位。但是,美国一家叫作伊诺的食品公司竟成功地打进了欧洲干酪市场,成为向欧洲出口干酪的第一家美国公司。

(1)伊诺公司进入欧洲市场的战略及选择

战略目标:打入欧洲市场,短期争取一定市场占有率,长期争取较大利润。

产品策略:①产品:出售特制干酪。因为公司规模较小,只生产3个品种。②种类: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食品很难适应另一国家消费者的口味。但试销已经证实,欧洲人喜欢伊诺产品,并且3个品种中,法国味洋葱干酪是本企业的独特产品。③商标名称:商标名称采用法语,欧洲人会认为是很好的食品。

进入市场方式选择:①销售经营:由于公司距欧洲距离太远,必须在欧洲设立负责管理欧洲销售的经营公司。②中间商:伊诺是在一个新的环境里销售产品,对当地情况不熟悉,需要寻求当地中间商的帮助。③选择超级市场。

(2)结论。①企业无论大小都能取得国际市场经营的成功。②一个好的市场经理和好的市场战略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③进入国际市场采用的方式多种结合,不能一成不变而应适时调整。

四、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期到来之际,企业的发展生存环境必将进入到国际商务活动中。选择最佳国际市场进入战略,是企业立足国际商务活动,不断发展的关键。

企业的国际市场进入必须切实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经济学原理和实际情况及经营管理经验来选择最佳进入方式,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

只要善于搜集信息、分析利弊、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知识和自己的优势、适时调整,企业必定能制定出适合自身的战略,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实力,达到最终盈利的目标。

(作者单位:大连港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大连海事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祥林.利用外资与海外投资.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

[2]历以宁.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年.

[3]王巨才.市场情报.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

[4]胡涵钧.新编国际贸易.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国际市场范文2

近几年,该厂通过大力开发中压变频技术、海水淡化、粉煤灰综合利用、热电联产、除尘脱硫技术等高科技项目,为企业发展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粉煤灰综合利用

黄岛发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年实现利润数百万元,创造近亿元的价值。电厂年排灰量为40万立方米,目前储存的粉煤灰约700万立方米。企业先后对锅炉传统的水力排灰、 排渣系统进行了改造,斥巨资上马了气力分离干除灰系统和脱水仓干除渣系统,实现了灰水、灰渣的对外“零排放”,彻底改变了过去灰水、 灰渣湿排至灰场存放的传统方式。与此同时,企业在厂区内建成了3 个1600立方米的灰罐,生产具有国标Ⅰ、Ⅱ级水平的粉煤灰,用于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和市政建设。这样原本既占地又污染环境的灰场转化成储存商品灰的“金库”,作为垃圾处理的粉煤灰不仅在青岛市区及周边地区供不应求,而且还远销美国打入国际市场。通过一系列生态转化,黄岛发电厂每年可消化粉煤灰20余万吨。

海水淡化、中水回用及污水零排放

1997年以前的黄岛发电厂,日用水量在1 万吨左右,最高达到1.4万吨。而进入2005年,企业每天的用水量稳定维持在6000~7000吨,其中来自地方的市政供水更是由过去的 2000吨左右降到零吨。这削减掉的2000多吨淡水可不是平空消失,而是得益于该厂已投入使用的中国首台3000吨/日自主知识产权海水淡化设备。现在向锅炉系统供给海水淡化水的纯度远远高于自来水,而且与传统方式相比,每吨可降低成本2元左右。成功完成了火力发电厂化学制水的一场颠覆式革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仅将电厂所需的淡水指标返回给地方使用,也为城市节约了宝贵的淡水资源。黄岛发电厂正计划建设日产1万吨的海水淡化设备。这套设备投产后,将成为全国首家全部采用海水淡化水解决生产用水的发电企业。为保护绿色青岛的“黄金海岸线”,减少海域污染,该厂叫响了“向污水要效益、要生态”的口号,做起了污水循环利用文章,投资1500 余万元上马了日处理量4500吨的污水处理设施,利用先进的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将全厂的工业生产、生活污水进行回收处理,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不仅实现了全厂污水的对外“零排放”,而且继续补入到生产用水系统中以及厂区绿化、清洁等领域加以循环利用。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排污费50多万元,年收益120余万元。

国际市场范文3

1 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国际间的经济贸易还是为促进交易而进行的市场营销活动,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利润,从本质上来说,市场营销活动以及营销策略的制定,其目的都是对已经存在的市场活动进行市场分析和挖掘。在营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其营销策略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潜在客户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营销的手段,国际经济市场营销主要体现的是企业作为一个国际化市场上的个体为了发挥自身的价值而开展的一系列的促进商品交易活动的过程,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放性和公平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在国际经济贸易的过程中,每一个国家对于贸易的规定不尽相同,国家作为国际贸易的主体,这也决定了国际贸易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制度发展的整体形象,同时国际贸易中往往也伴随着一个国家的政治色彩,这也是国际经济贸易和市场营销之间的一个主要的区别。企业希望在国际的竞争市场中具备更加明显的竞争优势,维持自身发展的核心价值,并获得更多的利润和价值回报,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树立全球化的国际视野,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树立全球化竞争的市场营销观念,国际贸易为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往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市场营销就是在这个平台上推进发展和壮大的有效助推器,使得国际间的资源得到更好地分配,在客户需求和企业发展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意义,同时也利于促进和提高国家的对外贸易服务水平。

2 当前国际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无论是国内的商品市场还是国际间的贸易,市场营销活动都是企业获取利润的一种常用的手段,尤其是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的占有率,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是企业开发和扩大市场的必然选择,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因素,产品和市场。以物流企业为例,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结合自己的产品特点来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在实际的市场活动中,企业只有将产品和市场以及營销策略,三者之间合理地配合,企业才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当前的国际市场环境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 首先是按定制化生产的要求突出,消费者需求更加趋向于个性化

个性化的生产和设计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积极的发展带来的是世界文明的进步,尤其是在商品化生产时代,社会化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商品的稀缺性变得不再那么明显,因此,彰显个性化和定制化的生产需求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消费者也愿意为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支付更多的费用。从未来的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将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趋向于能否快速响应消费者的临时性定制化的要求。

2.2 电子商务贸易在国际市场贸易中的比例不断增加

信息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跨越式的改变,当前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颠覆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同时对于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带来全新的视角。随着电子商务等虚拟贸易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虚拟贸易在国际市场经济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电子商务在国际间的贸易,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买卖双方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带来的贸易障碍,这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透明的交易平台,买方在虚拟的购物平台上具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卖方也具备更多的发掘潜在客户需求的机会。这是国际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运用市场营销手段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竞争实力的良好机遇,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平台。

2.3 无形价值和软实力在市场营销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相比较于传统的市场营销策略,在国际市场经济贸易中,产品本身的质量已经不能完全吸引消费者的眼光,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于舶来产品的质量和口碑了解并不清楚,而且产品本身的质量是可以通过流程的优化和设备的更新而实现升级。但是在国际贸易中,无形的企业价值,尤其是企业的品牌价值具有更加明显的战略意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多的被聚焦到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上。

3 国际贸易实务背景下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从当前的国际贸易角度出发,国际市场占据了市场营销的重点。但是国际贸易所面临和针对的对象却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在国际贸易中,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针对不同的经济体,或者不同的经济制度,要制定出与其相适应的贸易规则。在开展营销活动时,需要采取不同类型的营销方式,从而确保贸易顺畅。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我国目前国际贸易的现状,当务之急是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当前国际贸易的深入了解,从而量身定制出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市场营销策略。

3.1 确立当前国际市场营销理念

只有制定出符合当前发展的营销理念,才能确保企业根据当前国际贸易局势指导实际开展的贸易行为,这样才能确保企业从全局出发,对整个企业的运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国内的物流企业发挥出自身的关键性作用。由于早期国内的经济贸易形势较好,因此这些企业的重点就放在国内贸易的扩展。但是随着当前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因此就要改变以往的固有思想,从而扩大企业对市场的定位,树立全新的市场营销理念。需要以世界市场为目标,从而不断地推动企业的综合发展,实现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地对自身的资源进行优化处置。

3.2 政府合理引导推动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引导下,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角色,也需要政府宏观调控的推动作用。在国际市场中,需要多国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政府需要适当给出指令,及时对当前的国际贸易活动进行调整。当企业在与外方贸易往来中出现问题时,政府能够及时伸出援手,保障企业能够渡过难关。一旦企业与国际贸易市场有所冲突,政府也能及时地对其进行协调。每个企业都具有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需要将不同的企业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创建高质量的营销方针,来加大国内企业的国际贸易竞争优势。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政府进行综合考虑,对其帮助、扶持,从而确保企业彼此之间达成共识,来共同促进国际市场的扩建。这对于提升整个中国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政府应当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为国内的企业不斷地创造对外合作的机会,同时构建出和谐稳定的贸易环境。

3.3 促进国际贸易市场建立

当前需要不断地加大国际贸易市场,从而不断地提升营销观念,通过实践贸易实务来提升我国贸易市场地位。由于我国的国际市场起步较晚,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西方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际营销理念相比,我国目前的国际贸易市场规模较小,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国内的企业都是主要根据当前国际贸易市场的需求来引导贸易活动的开展。但是这种方式已经逐渐不再能够满足当前时代的需求,因此就需要不断地创建新型理念,发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动地位,积极地引领需求,适当地做出调整,并且结合国际市场发展,制定与时俱进的市场营销策略。

3.4 增强品牌效应

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品牌效应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才能促使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以物流行业为例,客户对物流的速度、运转方式和服务等尤为重视,因此需要具体完善细节化处理,从而不断地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公司不断地关注自身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才能在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品牌效应。这也是物流行业中最隐形的服务品牌效应。在国际贸易中,口碑较佳的企业,更容易开展贸易往来,因此服务质量的好坏成了企业得到认可的关键性因素。不管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中,品牌战略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手段,来扩大消费群体,从而不断地完善细节工作,走好品牌战略这条路,将其看作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际市场范文4

国际三大矿业巨头敲一阵涨价锣鼓,中国钢铁业就无奈地为之奉送261亿美元。长期以来,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丧失定价权,任人宰割,其他行业也有类似遭遇,处境令人痛心。

缺失话语权受制于人

作为连续十年钢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需求国,中国因为国际价格话语权的缺失,倍感无奈。

中国钢铁企业与国际铁矿石巨头的谈判已经连续五年,但都以涨价结果而终。接受“涨价”已成为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的一个无奈选择,几年下来,进口铁矿石涨价使中国钢铁企业多支付了至少1000亿元,从而成为国际矿业巨头的打工仔。

同样,在广交会上中国彩电行业痛感缺失话语权的尴尬。就数量而言,中国彩电生产总规模雄居全球第一;就品牌而言,中国彩电在国际市场也算是小有名气了。但在广交会上,中国彩电出口企业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了切肤之痛———由于“标准”话语权的缺失,眼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却不敢伸手去挣。

这是因为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早在几年前就宣布,在美国国内销售的所有电视机都必须是数字电视,出口电视到美国市场都要符合ATSC(数字电视)标准的技术规范。在欧洲,类似于美国ATSC标准的是DVB-T标准。有迹象表明,欧美标准开始向中国彩电企业伸出收费之手。美国将对出口到其市场的所有彩电征收每台20至30美元的专利费。

中国彩电企业开始感受到来自国外的专利压力。拥有大量数字电视专利技术的汤姆逊已分别“约请”中国彩电企业,一对一进行技术宣传,展示汤姆逊所拥有的技术专利。临别时,汤姆逊还不忘叮嘱中国彩电企业代表:你们如果使用其中的某项技术,我们很“乐意”向你们授权。微笑中包藏着奸诈。

在这种情势下,中国彩电企业不敢贸然接单,因为专利费可不是个小数,弄不好被“套”进去,人家吃肉,我们只能啃骨头。

中国IT产业就有这方面的教训,由于缺少核心技术专利,腰杆硬不起来,在国际市场上屡屡受制于人。最近,研究人员对一部iPhone4手机实施利润拆解,发现美国企业得360美元,德国、韩国和日本企业共得46.46美元,中国企业仅得6.54美元,占总利润的1.6%。

底气不足 说话不硬

市场竞争从来就不是温文尔雅,而是遵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强者为王、弱者为寇的国际商业游戏规则中,底气足才能有话语权。

然而,在国际市场上的许多行业,中国企业因为底气不足,所以说话不硬,甚至没有说话的权利。

目前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能源价格问题的尴尬。但同样的尴尬,日本的钢铁企业却能比较从容。

这是因为日本企业有战略眼光。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钢铁企业就打起了国际铁矿石的主意。30年来,日本钢铁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股了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乃至印度的铁矿业。通过多年的努力,日本钢铁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上游资源产品走势,从而为挟制中国及其它亚洲国家钢铁企业创造了先决条件。

而中国钢铁行业目光短浅,只关注到现货交易。中国企业直接控制的海外铁矿石资源量只有5800万吨左右,仅占全年进口量的17.8%,而实际需要的比例要超过三分之一,甚至60%以上。上游资源产品掌控在别人手里,只有听命于人。

而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中国制造已经沦为中国打工,成为世界低端产品的加工厂。当美国西雅图的航空产业工人像玩堆积木一样在组装波音飞机时,数以万计的中国打工妹正拼命地劳作在缝纫机前。一边是技术含量极高的尖端产业,一边是人山人海般的劳动密集性产业,其鲜明的对比,让国人汗颜。

因为缺少高端技术成分,缺少核心竞争力,中国制造成了低劣商品的代名词。而美国波音、欧洲空客则成为一代天骄。中国需要出口8亿件衬衫的利润才能买回一架空客A380飞机,还要背上恶意倾销的黑锅,不得已用外汇去购买西方国家的昂贵产品,一次次采购波音和空客等大订单好像是在救火,是在“堵”欧美的嘴。

有道是“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四流企业卖苦力”,这一金玉良言意味着标准是行业最高话语权,谁控制了行业标准就控制了整条产业链。如今许多行业的标准都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中国毫无发言权。

由于标准的缺失,导致在中国制造业的许多领域中科技水平跟世界的距离并没有缩小,在关键领域甚至还拉大了距离,特别是在信息产业、精密仪器、生物科技等方面,中国企业只是一个工序的包装和组装,其他大约90%的产业价值都产生在中国之外。

对于尚在成长中的中国企业而言,跨国公司的标准大棒是一种比反倾销更具杀伤力的贸易壁垒。据统计,中国有60%的出口企业遭遇过国外技术壁垒,每年由此造成直接和潜在的出口经济损失约500亿美元。中国企业要成为全球产业的领导者,就必须在产业标准的制定方面有所作为,成为标准的参与者和主导力量。

中国应有话语权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政治舞台上已经有了很强的话语权,中国经济已经甩掉落后的帽子,正在崛起。中国应当在国际市场上有自己的话语权,尽快结束大国小语时代,在各个行业应有中国的声音,有参与决定权,这才跟中国的大国地位相般配。

曾被誉为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的郑莱莉,是康奈集团副总裁。她在西班牙焚烧温州鞋事件后,把目光聚焦于沙雀技术研究中心(SATRA)。SATRA是一家1919年组建于英国的全球性鞋类认证机构,代表着世界鞋类认证的顶尖水平。

在康奈集团与SATRA的合作过程中,郑莱莉突然有了灵感:与其被动地受国际贸易技术门槛的限制,不如主动出击,深入“虎穴”,想办法打进国际技术标准的机构中,拼抢国际标准的话语权,这样就变消极挨整为主动融合。

经过郑莱莉的强力公关,SATRA终于伸出了橄榄枝。郑莱莉主动出击,为国家拼抢到鞋业技术标准话语权。

而在许多行业里,中国企业正试图凭借自身的努力,在制订行业标准、确定市场定价方面能有发言权,能有关键性的表决权,因而频频出招,显示出主导市场的大手笔,掌控市场话语权。

在煤炭行业,中国正在努力争取市场话语权。中国焦炭出口占世界总贸易量的57%,是唯一在世界能源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也是唯一具有国际话语权的能源产品。但长期以来,却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权威价格。有鉴于此,中国在太原城建立了国际煤炭交易中心,力图在国际煤炭市场出现“中国价格”。

浙江小商品市场也在拼抢国际市场话语权。“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已在浙江省义乌市正式。这个被誉为小商品业的“道琼斯指数”将作为“中国商务天气预报”每天在央视播报。

这是商务部单独就一类产品和一个市场的首个指数,对中国政府决策、企业生产经营和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它的编制与,将有利于增强中国小商品市场对于全球小商品定价的话语权,并对全球小商品价格形成机制产生积极影响。

国际市场范文5

[关键词]中国企业 国际市场 竞争比较 对策

一、中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发展的外部环境

21世纪,是世界各国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的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快慢与现代技术应用的展现时代,重点强调发明专利与技术标准的结合,谁掌握了技术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目前发达国家依靠人才优势,掌控着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牢牢把持着国际产业分工的主动权。同时,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成熟度和市场处在领先地位、经济危机与市场瞬间变化让我们难以招架,中国企业绝大多数发展的时间短、缺少国际市场的经验,以及缺少与全球500强企业抗衡的所有核心发展要素。我们处在国际市场分工和产业链的最低端,探索中国企业如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如何生存与发展之路、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是摆中国每一个企业面前的头等大事。

二、中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的发展现状

1.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发育不成熟。中国企业奉行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扮演了世界加工制造业的主要角色,使中国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和经济快速的崛起,也是导致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的主要贡献者,尽管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似乎给人们一种安慰,实际上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瑞士洛桑国际治理发展学院的《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中国在参评的四十六个国家中,治理竞争力排在第四十位,总体竞争力排在第三十八位,内在竞争力排在第三十三位,环境竞争力排在第四十位。这说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还不行。中国企业的发展由于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众多的企业发育的不成熟,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的信号不灵敏,很难作大做强,在遭遇如金融危机类似的风险时,所有的矛盾就充分的暴露出来。

2.中国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和专业协同化差。中国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过低,除垄断行业集中度已在50%以上,其余产业的集中度都很低,而日本则均在60%以上。据我国第三次工业普查发现,机电产品外购零配件价值仅占一半左右,其中工业专用设备制造、地质专用设备制造、金属加工设备制造等更低。相反,日、美企业在组织形式上越来越由虚拟生产到虚拟营销等。如日本丰田公司本身只有10个工厂,只制造汽车引擎和车体等核心部件其余的零部件由1240个协作厂提供;松下公司算是自有子公司较多的,共190多家,但其关联公司更多,涉及全球近5000家协作厂商;美国“通用汽车”设有130个工厂,协作商达6000余家,可以看出中国企业专业化协作程度亟待于改进和提高,特别是占有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协作任重而道远,更需要进行整合发展。

3.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参与竞争的能力普遍较低。中国很多国际化的企业多数都是为外国公司作国际代工生产,很多企业都不掌握关键性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并不多,绝大多数企业都依靠从国外引进,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弱。像机械行业的主要产品技术有57%依赖于国外技术和进口,企业自主研发的技术仅占43%。在对514家重点骨干企业的2009种产品中,达到20世纪90年代水平的只占17.5%,许多产业内我国企业的研究开发还只限于技术,在产业核心技术上还对国外引进技术有较大程度的依靠,未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据估计,世界500强的研究开发费用占全球的三分之二以上,且这一比率还在不断上升。再从科技人员来看,中国企业科研人员占国家科研人员比不足30%,远远低于美国85%的水平,是韩国60%的一半。

4.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度还很低。目前中国约有6000家境外企业,仅占全球跨国公司总数的0.4%,投资额仅占世界的0.55%。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不到荷兰的五分之一,不到英国的十分之一,不到美国的二十之分一,中国的大企业在高收入国家几乎没有什么业务。中国在高收入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不到200亿美元,相当于《财富》500强里一家中等市值企业的资产水平。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仍以中小型项目为主,平均投资额约100万美元,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600万美元。地区分布也不均衡,港澳地区仍是内地企业国际化的主要据点。此外,国际化经营的总体成绩还不理想,能够盈利的只占55%。中国企业国际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5.政府的关心与支持力度不够。中国企业多数都是在市场竞争中自我发展壮大,企业基本上都是靠只身创天下走向国际市场的,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寻求发展,身单力薄、缺少经验、缺少资金和技术、缺少对国际外部环境的深入了解,更缺少政府与社会的支持与合作,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普遍遭遇发达国家的各种贸易壁垒的困扰和风险,特别需要政府转变观念,加大力度积极支持和关注企业国际化的发展。

三、中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发展的对策

1.中国企业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在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因为有技术的支撑作用,企业才能经久不衰,永保竞争优势地位。技术创新,是企业往往拥有一种别人所没有的核心技术,导致它的竞争力极强,当一个企业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核心技术的时候,他的竞争力就很强,甚至可以垄断,像英特尔公司的计算机芯片,微软公司的软件,柯达公司的感光胶片等等都是高科技的结晶,没有高科技做坚强的后盾,想保持永久的市场发展空间是难上加难。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技术资源向技术优势转化的能力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始终保持利于不败之地尤为重要。此外,要将技术优势转换为企业的全面竞争优势,则还需企业其他方面的辅佐。

2.中国企业要快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科技能力和科技人才的竞争,企业的技术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有了较强的技术能力,能够研制开发并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术高质量的产品,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而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第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管理体系。大型企业应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不断加强技术开发力量,加大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到世界科技开发的前沿建立技术开发机构,与其实现技术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第二,要积极探索新技术管理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吸引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科研力量进入企业,组织力量对一些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与跨越,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待生产力转化。

3.企业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人的价值理念,是思想范畴的,也就是人在价值理念上认可这个企业制度安排,这种价值理念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创新,表现与实质的统一,并且与本企业的技术特点和经营治理相结合。企业文化创新,是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上,能够不断地凝聚人们的思维方式,保证企业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是企业独特的创新精神,体现着企业团结奋进的文化内涵,只有具备这种内涵的企业,才是一支顽强的队伍,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力做到经久不衰。

4.实施差异化战略,规避国际市场的锋芒。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可为企业的潜在竞争设置一道进入的壁垒。差异性产品、差异、差异化的经营方式具有竞争对手不可替代和模拟的特点。非凡是随着差异化程度和购买者对某一商品偏爱程度的增强,排斥新竞争者的进入壁垒就越高。差异化竞争战略的这一特点,以及由此形成的商业信誉可以减少该领域的进入点,使潜在的进入者难以介入。我们一些刚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可以避重就轻,采取循环渐进的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5.培育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规模经营能力。假如以量化的形式衡量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规模经营能力是重要指标之一。没有庞大的经济规模和现金流量,就没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达到一定规模。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通过实施规模扩张的方式,中国企业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才能在经营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兼并、组建行业集团,组建企业联盟、抱团出击,与跨国公司抗衡,争得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在发展规模经营能力的同时,要注意采用国际通行的先进国际标准体系,认真面对各种标准制度等,将中国企业的研发、生产、质控、物流、营销、环境等系统,尽快地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中国企业的世界水平。

参考文献:

国际市场范文6

[关键词] 反倾销;非市场经济地位;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 F75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187-1

一、倾销概述

(一)倾销的起源

“倾销”(Dumping)一词源于北欧国家的语言,原意是指抛弃废物。1776年,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其名著《国富论》中论述当时各国官方对出口贸易进行奖励时,首次将倾销概念引入经济学领域。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瓦伊纳在总结和研究了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后,撰写了名著《倾销: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问题》,这本书把倾销定义为“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实施的价格歧视”。该定义被当时的经济学界广泛接受。然而在同一时期又存在另一种比较狭义的倾销定义,它是指:倾销是海外的货物以低于同样货物在同一时间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销售价格出售。通过以上两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出来,倾销是一种价格差异,也就是用进口国价格与其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如进口国价格低于出口国国内价格,则可认为是倾销。

(二)倾销的定义。倾销的法律概念来自《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GATT,法律上的倾销(dumping),实际上是一种“差价销售(price discrimination),即在两个市场上,同一种货物用两种不同价格出售。而《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议〉第6条的协议》,又称为《反倾销协议》明确界定了倾销的含义,即“倾销是指一项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在正常贸易中出口国供其国内消费的同类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而这种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通常是指低于同类产品在出口国国内市场的价格。由此可以看出倾销是一种低价销售,也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二、国际市场对华反倾销的原因

(一)中国遭遇非市场经济的尴尬境地。我国虽然已经成为WTO的成员,但确是以“非市场经济”(non-market economics)或称“国家控制经济”(state-controlled economics)的身份进入的。然而关于“非市场经济”的定义,国际反倾销法并未做具体规定,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源自我国加入WTO的议定书第十五条关于反倾销部分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是入世谈判的遗留问题。该条款表明,在加入世贸组织后若年内,如果中国能证明符合其他成员的市场经济标准,其他成员在反倾销调查中应按照世贸组织一般规则计算中国产品的正常价值;反之,其他成员可用其他方法进行计算。该条款对我国的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世贸组织成员对我反倾销调查中倾销幅度的确定;第二,中国企业难以胜诉;第三,非市场经济地位否认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成果和现状,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可以说中国要摆脱“非市场经济”地位是任重而道远的。

(二)我国企业应诉不利。在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中,约有50%的案件无企业应诉,对方即可采用“最佳可获得信息原则”,利用对其更有利的数据判定我国反倾销成立,迫使我国退出该市场。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加强企业应诉的规定或文件,但是,有的企业担心无力支付高额的律师费、有的因为自己在欧盟市场份额小而甘愿放弃应诉;有的期望借助其他企业的应诉保住自己的出口市场;有的因为国内生产商之间、生产商与出口商之间缺乏整体合作,不能联手参加应诉;有的对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不是很了解,所以不敢应诉。上述诸多原因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反倾销诉讼成本较高,造成我国反倾销案80%以失败告终。这样的结果客观上助长了国外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气焰,更使国外的企业对中国的反倾销指控有增无减。

(三)反倾销作为一种自由裁量权,被一些国家滥用。随着各国关税的进一步降低,用关税避垒保护国内工业已不大可能,而且关税减让是双方的,任何一方不得任意提高,而反倾销税的实施是单方的,进口国有自由裁量权,反倾销税也普遍高于关税,因此各国普遍采用这种又合法又便利的方法,转嫁经济危机,保护国内工业,甚至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进口产品挤出国内市场。

(四)对外资企业缺乏宏观调控。在企业引进外资的审批过程中,忽视了外资投向的生产项目引入了我国:有些外资企业的产品是为了逃避其原产地规则,取得我国的原产地证,而在我国生产的,从而利用我国的配额大量向国外出口;有些生产项目重复引进,使产品达到饱和,不得不低价大量出售,由此引发国外反倾销。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偏重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工业、轻工产品和农副产品,而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呈过度竞争的态势,产品的附加值相对偏低,造成中国的出口商品与低价密不可分的不良国际形象。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许多产业正处于建立、发展或完善阶段,这些产业能否在不断开放的、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市场上立足,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发展。而随着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和外国对中国的歧视性的反倾销诉讼越来越频繁,中国经济发展的压力也日益加重。中国在一步步的成长壮大起来,如今的中国客观的面对我国在国际市场中屡遭反倾销的原因,努力寻求相应措施,在日后漫长的道路上中国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肖伟.国际反倾销法律与实务―WTO卷[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2]肖伟.国际反倾销法律与实务―其他国家卷[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