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师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科师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科师范

专科师范范文1

关键词:师范专科学校教师教育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师专)已由单一的教师教育办学格局转为教师教育与高职教育共存发展。教师教育在“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转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培养目标的下移,由培养合格的初中教师转为培养小学教师;其次,小学教师已经由量的需求转为质的需要,必须以内涵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再次,教师要由熟悉的初中教师的培养方式转为小学教师的培养方式,这对每一个教师都是一种考验。新的挑战也为师专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明确发展路向,师专的教师教育,应该大有作为。

一、发挥优势,树立为国家培养基层人才的自信心

师专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功不可没。近十几年来教师教育改革进行得非常神速,中师资源几乎丧失殆尽,相当多的师专或独立升格,或与有关院校合并后升格。目前,仅存的师专不足50所,其中80%以上分布在地(市)一级,是地(市)唯一的一所高等学校。顺应师范教育的转型,师专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培养重点转向为国家培养基层人才(小学教师)。

一是源于转型的培养目标要求师范教育体系由三级向二级转变,取消原来的中师,小学教师的培养任务由师专承担。

二是源于师专大多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尤其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优势,为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本科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对培养普通小学师资兴趣不大。1998年教育部师范司正式启动“面向21世纪培养专、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专业建设”项目,从此,我国开始了高师院校设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尝试。2002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部设置的本科专业目录,小学教师培养正式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截止到2005年,全国高师本科院校有96所,培养本专科师范生的综合性非师范院校达到207所。而目前全国仅有97所高等院校开设小学教育专业,大多数高等院校对培养小学教师兴趣不大。“本来期望其他大学都来培养师资,但综合性大学对培养普通中小学师资根本没有兴趣”。这为师专发挥优势占领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四是本科师范院校(或综合性高校)在“教师职前培养中“去农村化”非常严重,师专仍是农村师资的培养主体。多数师范院校(或综合性高校)培养农村教师的目标不明,他们普遍缺乏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经验,相关师资也缺乏农村教育体验,对农村教育教学规律,农村中小学生的特点,适合农村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了解不够,培养的学生也极少愿意回到农村,特别是“村小”任教。而师专所具有的处于地级市的地理位置和培养农村初中教师的经验,使其熟悉农村、了解农村中小学校和中小学生,在培养农村师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见,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师教育在农村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要树立信心,加强内涵建设,努力为农村教育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的毕业生,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科学定位,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学校办学定位是事关学校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是大学的理想与价值追求的体现与反映,是办学成败的关键。师专的教师教育要走好转型发展这步棋,首先,要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对教师教育进行科学定位。师专教师教育的定位要立足于自身的办学实力和现实状况,从自身的校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同时要考虑地方性和市场性。只有准确、合理的定位,才能保证教师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师专教师教育的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办学方向定位。师专大多分布在各地级市,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依托地方,这是师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而教师教育应以满足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主线来确定办学目标,为农村地区“两基”成果巩固和发展需要,做强做优教师教育。二是培养目标定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优质师资奇缺,部分边远山区的初中教师仍需要师专培养。因此,师专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服务地方农村地区小学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教育理念先进、师德良好、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强、体魄健全、学生欢迎、人民满意的优质基础教育师资”比较切合实际;三是服务面向定位。师专是地方高校,教师教育在服务面向上理应发挥地方优势。立足地方、服务基层,为提升地方基础教育品质提供丰富的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四是办学特色定位。办学特色对高校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只有在某方面有所突破,形成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地方师范院校来说,其办学特色不能离开“师范性”和“地方性”两个基本前提。因此,师专应针对自身的特点培养优秀的小学师资,占领农村小学师资市场等方面形成办学优势和特色,从而更好地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服务。

三、产学结合,实现校校合作双赢

产学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师专教师教育产学结合主要是通过教学与生产冲小学校)、科研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地方输送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在“依托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三个不同层次上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依托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应紧紧依托农村基础教育对人才的素质需要、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资源、学校的教育教学场地等进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农村学校的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设置、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础教育提供较高水平的师资来源;让中小学及其优秀教师参与到教师教育体系中来,共同培养未来教师。通过选派中小学的优秀教师作为师专的兼职教师、为师范生开设专题讲座,使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实践层面的最新发展动态,丰富师范生的感性经验;依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场地和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共建教育实践基地,搭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联系的桥梁,为师范生的教育见习、顶岗实习提供便利,为师专教师的教育研究提供平台。

服务基础教育。这应该是师范院校的一个重要使命,一项基本职能。因此,师专教师教育要立足于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不断引导教师面向基层,服务农村基础教育。教师要主动走出去,进入地方,深入农村中小学,在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为农村中小学校提供全面支持。首先,积极回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充分考虑并满足中小学的需要。其次,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不仅进行理论培训,还要参与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指导。再次,主动与中小学开展课题合作研究。使研究做到即时现用,有效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引领基础教育。实质就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引领具有以下特点:客观性(依据客观实际情况);创新性(提供有效的帮

助);示范性(发挥辐射作用);实践性(深人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高师院校积聚了一批教育研究人员,其学科构成与中小学相对应,并有一定的沟通渠道,高师院校引领基础教育比其他院校更有优势。“引领的基础是研究和参与。师专的研究人员和教师要深人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与教育实际工作者展开合作对话,在合作对话中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一线教师并开展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应避免教育研究人员与中小学一线工作者之间产生“生产——消费”“传授一接受”的单向关系。

在产学有机结合中,中小学校可以获得师专的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支撑和研究成果支持得以实现改善。教师可以获得师专的专业人员支援得以发展,师专在人才共育和实践基地共建中达成人才培养日标,教育研究人员能够在一线的研究中获得新的理论生长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为专业的持续发展注入生命力,从而实现产学结合、校校联动、合作共赢的格局。

四、加强建设,以品牌求发展

师专的教师教育要做强做优,关键在于加强建设,把教师教育打造成品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与本科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师范大学拼学术研究、全国知名度不是师专的长处,坚持打造“精品师范”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求特色、创品牌,在地方形成一枝独秀不是不可能。因此,要加强建设,完善机制,重视规划,保证投入,确保形成地方品牌。须抓住几个最关键环节:

一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国以来,师专办学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培养合格的初中教师。教学过程普遍存在重教师传授,轻学生研究;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应用;重专业知识,轻职业技能。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足,工作的适应期长。在新的形势下,师专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为迫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下移的现实,可采用“l+l+l”的培养模式,即建立“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小学教师需要的是宽广而不是专深的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而且他们最好在艺术方面有所专长。因此,在第一年的通识教育阶段,应注重文理渗透,重视培养艺术修养,学生集中修完公共专业课、专业通修课。第二年学生集中一年时间修完学科专业课程,最后一年修完教师教育课程,完成教育实习、自主研习和实践活动训练。该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有利于综合型、多能型小学教师的培养。

二是课程建设。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在课程设置方面不能简单照搬原来培养初中教师的课程来培养小学教师。应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的新要求和农村学校的实际设置课程。在课程体系、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要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建立课程负责人制,由课程负责人组建教学团队,围绕该课程进行精品课程、网络课程、重点教材、教改项目等建设。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力求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了解,树立扎根农村教育的信念。:

专科师范范文2

师范类院校 专科学生 就业指导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国务院总理在2月27日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曾说:“一个人能有工作,不仅解决生存问题,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尊严。大学生是有知识的劳动者,政府始终把大学生就业摆在重要位置。”随着国家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的临近,师范生的就业问题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6月17日,总理出席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典礼时,对全国师范生提出了希望。

二、师范类专科生就业现状

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师工资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目光瞄准了教师这一职业。但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因为学历层次有限,在教师招考和就业招聘中屡屡受限,能够同本科院校毕业生竞争的平台越来越少,在激烈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就业形势堪忧。如何抓住仅有的机会,引导学生及时转变观念,开发自身优势,缓解就业压力,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便成了各级师范类专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师范类专科生就业障碍

很多师范专科院校连年大幅度“扩招”,办学规模与在校生规模连年膨胀。招生规模虽然扩大了,但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缺很少有实际性研究,就业观念陈旧,对生源质量、毕业生的将来流向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缺少可行性定位的研究。许多师范院校的就业指导教育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仅围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开展职业和创业方面的宣传,学生缺乏全面的就业指导教育。学生的择业观不成熟、就业心态不平稳、就业信息严重不足,在竞争中没有自信,对于就业态度消极。很多师范类专科学生都想成为特岗教师和正式教师,而近年来教师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能够招考成功的毕竟是少数,而大部分学生在等待招考中错过了很多就业机会。

四、提高师范类专科生就业竞争力

1.加强就业基本功训练

(1)加强“三字一话”技能训练

字如其人,作为未来的一线教师,应该进行正规的“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基本功训练,但有许多师范院校恰恰放松了对这方面的技能要求。另外,也不应忽视作为国语的普通话训练,虽然现在的师范生都要通过国家的普通话等级考试,但是,纯粹只为考试过关而不为自身素质提高者也不在少数。由于现在高等师范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多流向中小学,师范生普通话水平在就业竞争中就显得更为重要,学校应加大力度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同时还应提供普通话朗读技巧等相关培训。

(2)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师范生对于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也就相应地被列入用人单位的要求中,师范院校不仅要开设多媒体技术的课程,更应在平时让学生多使用、多实践。但是,也不能让学生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以免离开了课件就不能上课。教学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部分还在于训练学生自主备课、走向讲台并且大方自如讲课的能力。

(3)加强师范生教育学、心理学的学科修养

教育学和心理学是师范生毕业后走向讲台,并且很快适应岗位与学生很好地沟通所必需的。所有的师范生都被要求修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但很多时候,学生们抱着的却是拿了这两门课的学分就行的心态。因此,学校要从心态和教学上同时抓好学生这两门课程的学习。

2.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随着中小学生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各地区的私立学校和辅导培训机构也大规模的发展起来。虽然他们没有公立学校的编制保障,但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发展前景不可小觑。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凭借着专业背景,三年科班训练与职业技能训练,在这些院校也倍受青睐。所以在日益激烈的竞争面前,师范类专科毕业生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先就业,后择业”前提应该是大学毕业生对自己在学术水平,个性特点,人际沟通等方面素质有全面有全面客观认识,并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科学,长远规划的基础上,从大形势出发做出明确选择,然后在自己认同并且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

3.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传统的就业指导限于就业服务,大学生侧重就业政策、面试技巧等,强调就业观的重要性,属于被动的感知,很难体现大学生的主动参与,远离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其对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了解自我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加强就业实践指导

(1)增加学生的就业见习机会

师范生毕业后走向教育岗位,要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学校的专业课程大多与以后的教育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应渗透与教育实践的联系,即就业教育的内容。

(2)加强信息和实践经验的传承

学校的就业指导教育中心、院系领导、专业老师虽然可以给学生提供全面权威的就业指导,但是,作为学生的同龄人的学兄学姐更容易也更多地与学生接触,他们在就业指导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学兄学姐尚未毕业时,可以给学生在择业观等方面进行指导,更可以提供专升本考试经验教训、各地区历年的招聘形式等。让学弟学妹们能够提前一年了解到各方面的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就业选择提供帮助。

(3)强化就业实践的演练

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以后的职业就是教学,所以各地招考招聘单位都以说课或讲课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教学能力。师范类专科学校可以在这方面开展专门的训练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讲课和说课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更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4)就业指导教育还应充分利用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可谓学生大学毕业前的最后真枪实弹的练兵,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实习的机会,先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然后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实践,积累一定的教学工作经验,让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提高自信,更为学生日后教学能力的迅速提高奠定基础。

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在就业中面临更多压力和挑战,各级师范类院校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就业指导教育、系统扎实的就业实践演练,挖掘自身优势,健全就业指导教育系统,让师范类专科生们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取胜。

参考文献:

[1]顾晓明.师范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建构[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1).

[2]余国宇.师范生就业潜在危机浅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0).

专科师范范文3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287分。

2、酒店管理:301分。

3、生物技术及应用:305分。

4、金融保险:310分。

5、电气自动化技术:312分。

6、建筑工程技术:317分。

7、机械设计与制造:317分。

8、建筑装饰工程技术:321。

9、出版与发行:321分。

10、工程造价:326分。

11、应用日语:330分。

12、会计电算化:331分。

13、旅游管理:331分。

14、材料工程技术:332分。

15、电子商务:333分。

16、计算机应用技术:334分。

17、机电一体化技术:335分。

18、商务英语:353分。

19、会计:373分。

专科师范范文4

试论新历史小说的叙事方式

安娜和弗兰西斯卡的悲剧爱情解读

傅山古体诗韵字考辨——附论《傅山全书》古体诗的误录问题

从语言主观性的角度看“将要”和“快要”的区别

论晋商汇票的防伪手段

晋商大院“三雕”艺术的装饰动机探析

论普世价值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论文化对社会转型期基本生产要素的制约作用

网络对“90后”大学生人生观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

北京市属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力路径探究

论张东荪的中西哲学比较观

论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人学体系

论国家实物战略储备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契合

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顶身股制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启示

我国矿业权抵押登记制度探析

我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管理人选任制度的实证分析

论我国司法活动中律师执业权利之构建——以律师的刑事辩护权为视角

试析经济执法与经济司法的契合

相依

湛然对天台宗中兴的贡献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三言”中发迹变泰故事的创作

论元杂剧和南戏中曲词的“本色”化审美特征

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批判意识及其成因

山西晋语区与官话区人称代词之比较

赵本山小品幽默语言分析

评祁县何氏家族的商业理念

“三言二拍”中的苏州徽州商人与明清时晋商之比较

和谐社会视角下政治体制改革的渐进与均衡

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党的建设及其发展

深化村民自治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理论问题

新时期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智慧四境界说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价值阐释和时代解读——在全球性视域下审视世博文明

物流产业的生态位构建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OFDI关系探讨

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论专利出资中的债权人保护

再谈暴力的本质与内涵

山西瑞光电厂建设中防治水土流失工程措施的典型设计

遗传算法及其在平面度误差评定中的应用

基于PROFIBUS的SBR工艺自动污水处理系统

几率、几率流密度与时间的关系

通信系统中低色散多孔光纤的研究和分析

简并情况的微扰近似条件分析

一类不确定非线性时滞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具有时滞的非自治扩散的两种群竞争模型的周期解

极大等周边连通图的一个邻域条件

对等性在古典概型中的应用

分光光度法对孔雀石绿染料稳定性的研究

CEA-R02内循环反应器的无梯度检验

4,6-二甲基-2-巯基嘧啶的合成

山西晋祠公园藻类植物的初步研究

不同激素配比对驱蚊草茎段组织培养的影响

黄曲霉毒素对小鼠血液和骨髓细胞的毒性效应

重金属镉离子对花生幼苗的影响

纤维素酶法提取柑橘皮果胶

专科师范范文5

钢琴课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最佳教学模式应当是“一对一”教学,然而师范专科的基本现状就是师资不足,全面采用“一对一”教学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对集体教学模式加以改进和完善,再结合“小组课”和“一对一”两种形式,三种形式综合运用,可以满足师范专科的钢琴课教学需要。

科学的设计钢琴课教学模式,一要依据教学目标(培养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二要适合钢琴教学的特点(技术性强);三要结合师资、器材、场地等客观条件,具有可操作性。因此,设计教学模式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全面统筹、科学规划。

师范专科钢琴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小学音乐教学能力。因此,在音乐技能上,不需要达到专业音乐学院的高度,而是更注重基本演奏技能和伴奏能力,让学生在规范的演奏姿势、手型、弹奏方法等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语言表达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能力之一,能否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阐释乐曲对教学成败作用重大,这方面的教学要求是高于专业音乐学院的。师范专科钢琴课的教学模式设计就要以上述的教学要求为依据设计。

集体课是被教师们普遍认可的一种基础教学形式。钢琴课中的理论知识部分、基本技巧部分,这些共性的教学内容适合以集体课的形式教学,能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提供教学效率。不仅如此,集体课也是学生们将来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熟悉这一教学形式有助于他们未来的教学工作。

小组课是以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为依据,将程度相近的学生划分为5人以下的小组,分组教学,教学内容上不同小组可以有些差异。这样,既符合钢琴课技术性强的特点,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且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上能有一个小范围的交流互动空间,有利于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一对一”的个别课是音乐院校的主要授课形式,它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比如:针对手型不准确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示范并提供相应的练习题目;针对识谱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多种类型和难度的曲目,给学生阶梯性练习提高;其他如断奏或连奏等情况,教师都可以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由此可见,“一对一”是钢琴课教学的最佳模式。

既然上述三种教学形式均有其不同优势,而现在师范专科的师资力量不但缺乏,而且薄弱。针对实际情况,又要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出合格的小学音乐师资,必须在课程设置方面微调,尽量加大课时量。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三种教学形式为一体,即凡是教学涉猎的共同知识和理论就上集体课,在回课时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虽然时间很有限,但还是能够给学生单独辅导,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课堂上,把学生按不同程度分组,相近程度的学生一起留作业,程度高的小组可以略讲,程度低的就要稍详细讲,极个别的还可以单独留作业。

专科师范范文6

关键词:师范学校;体育教学;专科

师范学院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各类别、各领域的师资力量,而作为老师,除了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健全的人格、思想和价值观,因为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单是专业知识上的传授,还有思想上的影响,而师范专科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除了学生以后从事教育工作会使用到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一定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教育学理念,特别是对年龄较低的学生的体育精神的教学,因为现代中小学学生的生活更加的多样化,对体育运动越来越轻视,所以新时代的师范专科学校的体育教学的改变就应符合现代社会中中小学学生的需求。

一、师范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很多的师范专科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过于注重学生在体育方面知识的学习,即:体育运动所涉及到的技巧和知识。这都属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因此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培养,也就是师范性,因为这里培养的不是专业技能人员,而是未来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也会发生改变,这也就要求师范专科学校的体育教学与时俱进。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的不再是统一性的人才,而是多元化的并且拥有自己独特特征的人才,在教育领域中也是如此。统一性的教学模式,只是适用于部分学生,而现代学生在性格上更加的多样化,这样在体育教学中,当老师遇到了多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心理上产生了应付感,从而采用了不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对这些问题置之不理,这是现代中小学体育教学不受重视的原因之一。中小学是学生身体和心智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教育的基础,所以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就要拥有足够的渐变性,随着学生的成长而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这就需要体育老师在教学方面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但这也是很多师范专科学校体育教学所欠缺的部分。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工作的数年甚至十年以上的体育教师,教学内容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一方面是非体育系的体育教学没有被人所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体育老师缺乏自我学习意识,最终导致了体育教学模式落后,不符合现代学生身体和思想上各方面的需求。

二、师范专科学校体育教学的新目标

(一)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很多专科师范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都是重技能轻教育,这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学的需求标准。体育教学中的四项因素为:老师、学生、教学方式和运动设施,很多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都忽略了四者之间的联系,很多老师只是在促进新的教学内容的进展,从而忽略了学生,因此在每一堂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反应和态度是老师所要关注和重视的关键所在,这也是目前师范专科学校体育教学中所欠缺的部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对于运动器材、设施的合理应用和应用效率,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态度变化,都是现代体育教学中老师所要关注的部分,一堂体育课是否把这四者有效的联系在一起,直接决定的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体育教学内容首先要符合不同学生的喜好,让全部学生在体育课上都可以得到良好的运动。而运动器材将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是创建和谐运动的基础,所以运动器材和设施要定期检查和维护,遇到破损严重的运动器材,要及时更换或修理。所以对体育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场地和器材这五个对象进行整合的教学方式,是新时代下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必然需求。体育教学的目标主要针对的是学生身体的运动,所以学生应当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全面、准确和专业的了解,而以往的体育教学,老师只是单一的组织学生进行各项运动,但很难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特别是以前运动意识较差,体质较弱的学生,很难通过在校期间的体育课让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这就需要体育老师不单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单方面的进行体育教学,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有学生体育运动的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研究。比如:在球类或短跑、长跑等运动时,发现相对体质较差的学生,那么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时,就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断方式的体育锻炼。而针对部分运动意识较差,不喜好运动的学生,老师就要以主导地位,带领这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到集体运动中。在体育教学时,老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各项体育运动基础技巧的培养和,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球类运动中的技巧、动作,或是跑步的一些动作要领等,因为大部分学生只是在简单的模仿个体育运动,但专业度不足。

(二)高效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师范学生体育教学中所涉及的教育部分,体现形式则是对自身教学的分析和做出的改变,即:评价研究,以求体育教学达到高效的目标。高效的体育教学是指:“效果”与“效率”的结合,而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从两方面进行:1.体育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并以此目标为基础和教学中心,选择科学的合适的教学方式。2.学生的学习效果,即: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心理、思想上的变化,以及体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改变。教学效率方面则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1.教师的教学的方法。教学方法应拥有足够的多样性,以适合不同身体素质和性格爱好的学生的需求。2.学生的学习过程。现代学生的生活更加的多样化,这就令更多的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大、无兴趣甚至是讨厌体育运动,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进行引导,改变这部分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态度。3.学生学习的资源。这方面主要包括了课程时间、运动器材和环境等,其他学科占用体育课程。运动器材陈旧或缺少,这些都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降低了教学效率。

三、结语

总之,现代师范专科体育教学,不应再单一的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还需要对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科学的、系统的体育教育,即:体育精神,以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认识体育精神,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体质与运动精神。

参考文献:

[1]尹颖.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体专教学改革的尝试[J].科技风,2008年06期: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