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剪切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剪切画

剪切画范文1

这样的产品策略,让我们不禁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冲动。在2007年岁末的时候。适逢松下数码相机设计专家们来到中国。我们也如愿以偿。应松下之邀,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跟他们坐在一起进行交流。

一切建立在画质之上

跟我们想象中的设计专家完全不同,面对面坐着的植松道治并没有那种所谓“艺术气质”的飞扬装扮,已经上了年纪的他更多的是丰富的阅历和对数码相机发展的透彻理解。“一切建立在画质之上”,他在对松下数码相机的各项技术和设计侃侃而谈的同时,不断地强调这个观点,并拿出照片对松下以前的产品、其他品牌的当红产品与松下2007年的产品进行对比,讲解其优势。

EF:在2D07年,松下推出的很多产品和技术都让我们印象深刻:首推18X大变焦,为数码相机“定性”,iA智能模式让消费者拍照更“傻瓜”……它们都是整个数码影像行业最靓丽的风景之一。那么相比其他品牌,你觉得松下数码相机的长处在哪里?或者说松下影像产品的品牌特色是什么?

植松到治:与很多品牌不同的是,松下是少数拥有完整数码相机生产能力的厂商,包括CCD、外形设计、镜头、LCD、图像处理引擎,甚至包括锂电池在内的所有的配件都是在松下日本工厂自己研发、生产,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为用户提供优秀画质的基础之上。

大家在2007年所看到的这些产品和技术,都是松下自己独立开发的,其中还有防抖性能更强的新一代O.I.S.系统(基本上每一款数码相机上都有应用),28mm广角也到处出现,它们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随处拍摄的需求,这在其他品牌的数码相机上都是较少看到的。

EF:对于产品的定位,除了FX100和日本一样同样定位为“男士专用”外。其他的FX55、FX33以及TZ3均没有刻意定位于女性和家庭妇女使用进行推广为什么在中国和日本销售,会有不同的宣传呢?

植松到治:从我们在全球的调查来看,松下FX系列70%都是男性,TZ系列则年龄跨度较大,从20岁到60岁均有因此我们特意针对FX1 00强化了产品的外形设计它功能全面,可以像作为单反备机的LX2一样使用。但是FX系列是松下数码相机的主打机型,也偏重时尚,考虑到松下在日本的形象代言人是滨崎步,我们也就将设计十分漂亮的FXS5和FX33定位于女性。当然,每一个厂家都会为自己的产品进行定位,就像我们还有定位高端用户的LX系列、针对家庭用户的LS系列,以及针对年龄偏大、可当单反机使用的FZ系列。

FIF;用过单反相机的人都知道,镜头变焦倍数越大,往往成像质量也跟着下降,一般来说变焦倍数都不会太大。而FZ18在变焦倍数达到史无前例的18倍,那它是怎样在大变焦和成像质量之间做好平衡的?

植松到治:和前代12倍变焦镜头相比,FZ18的光学镜头构成依旧为8组11枚。但是,为了抑制提高变焦倍率时容易出现的色差现象,我们将原本只采用1枚的ED(特殊低分散)镜片增至加至2枚,并在FZ系列长焦镜头中首次应用了双面非球面镜片,以及在TZ3中采用的小型非球面镜片,从而实现了镜头的小型化。现在,包括这种双面非球面镜头在内,FZ18共采用了3枚非球面镜头。

拍照越简单越好

介绍到我们最关心的iA模式时,植松道治从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调出了松下在中国、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新加坡和俄罗斯等国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到只使用自动模式的占据了最多数,使用场景模式的也较多,而使用手动功能的可谓少之又少,而且还有导致用户拍摄拍摄失败的详细原因统计,让我们大开眼界。他特别指出,这就是它们开发iA智能模式的原因。

EF:应该说iA智能自动模式将松下的产品与其他品牌的特色完全分割开来。独树一帜,而且效果相当不错,你们是怎么想到在数码相机上推广这一功能的?

植松到治:根据我们在全球很多个国家(包括中国)的调查,使用自动模式和场景模式拍摄的消费者也是非常多,而拍摄模糊是困扰用户最大的问题,达到了56%,这跟很多人对拍摄模式还不是太熟悉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推出了iA智能模式,目的就是要让拍照越简单越好。现在,大家只要采用它,相机就能够根据拍摄对象的变换,而很快在人像、风景、夜景、微距等模式间进行自动切换,对焦速度很快,同时相机也会进行相应的优化,使拍摄出来的照片更漂亮。

EF:它是怎么实现的呢?

植松到治: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我们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因为要拍摄一万张以上的照片,形成一个类似于数据库的图像处理系统,使相机拥有对面部、亮度、与拍摄物的距离以及拍摄物的运动进行检测的更为精确的识别技术。现在,我们还在加大研究力度,到2008年2月,大家会看到松下新产品的iA模式更加智能。

EF;对于数码相机日益增长的像素,你们是怎么看待的?

植松到治:数码相机的像素能够达到目前的1200万,应该说是中国市场的一个特例,因为在欧美和日本,很多人都追求比较实用的600万、700万、800万像素,毕竟CCD的尺寸只有那么大。就从松下唯一的一款1200万像素相机FX100来看,为了容下更多的像素,CCD的尺寸已经增大,接近了目前CCD和追求相机小型化的极限,对于家庭用户来说也会增加购买成本。当然,既然市场有需求,松下也会推出这样的产品。

坚持“Leica”是理念

尽管现在的松下在数码单反相机领域才刚刚起步,产品不多,用户的接受程度还不太高,但是植松道治却十分坦然,强调松下依旧会坚持采用莱卡镜头,相信其数码单反相机能够打入主流市场,毕竟松下的LiveiMos图像处理器已经被很多用户接受,跟奥林巴斯的合作也会不断加强,为用户带来更好用、成像质量优秀的产品。

EF:毫无疑问,莱卡镜头在摄影爱好者心中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给松下数码相机带来了广泛的声誉,但是在数码单反相机上。“莱卡”镜头的大名气和高昂价格却让众多消费者左右为难。你们会继续这样走下去吗?或者说你们准备寻求什么解决的办法。

植松到治:在数码单反相机上坚持用莱卡镜头是松下进入数码相机领域后一直以来的理念,我们不会放弃它。大家都知道,我们所有的镜头都必须要达到莱卡标准之后才能打上“LEICA”的Logo,因此我们对数码单反相机最后的成像质量有非常高的要求。同时我们会加强与奥林巴斯的合作,使更多更先进的技术能够应用到松下数码单反相机上,最终要将数码单反相机打入主流市场。

面向未来的精彩

在交谈之中,我们并没有看到植松道治刻意去夸大上述的那些东西,而是对2008年表现出有着更多的期许,更愿意谈及未来,经常从一个问题延展到其他方面,有时候还会停下来征求我们对松下数码相机的意见,或者对某一项设计的看法。我们有理由相信,松下这个电子巨人在2008年一定会让我们收获更多惊喜!

EF:松下数码相机在2007年市场反响如何?对于即将到来的2008年,你们有怎样的期待?

剪切画范文2

【关键词】飞剪;剪切精度;带钢头尾跟踪

一、概述

飞剪剪切是热轧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它的作用是将经过粗轧轧制后头尾形状不好的中间坯切除,如果切不上头,形状不好的头部进入精轧区域后很可能会造成轧烂堆钢,切不上尾,可能会造成轧辊或地辊粘钢,影响产品质量;切头尾过长会造成成材率下降,成本升高,切太少又可能会出现切不上或把形状不好的部分无法切除干净,因此提高飞剪剪切稳定性和精度一直是热轧工艺的重点之一。

八钢1750热轧采用转鼓式飞剪,位于热卷箱和精轧机之间,切头飞剪由牌坊、剪刀转鼓、夹紧装置、驱动装置、入口辊道、切头滑槽等组成;上下转鼓上均按180°间距安装了直刀、弧形刀两组刀片。直刀用于切尾,弧形刀用于切头。

飞剪可设定只切头、只切尾、头尾都切三种模式。

切头模式启动时,飞剪转鼓依据热卷箱热检信号由等待位置预摆到剪切启动位置等待带钢进入飞剪区域。当带头到达HMD410时,依据实测带钢速度以及设定的头部剪切长度计算出带钢超过HMD412的剪切启动长度,带钢到达该位置后,启动剪切,飞剪按计算加速度累加剪切过程中的动态加速度运行,转鼓到达剪切角度时同步当前带钢速度匀速运行,剪切完成至减速角度后,飞剪以最大斜率制动,速度为零时,飞剪回摆至等待位置,头部剪切结束。

切尾模式启动时,飞剪转鼓依据热卷箱热检OFF信号由切尾刀刃等待位置预摆到剪切启动位置等待带钢尾部进入飞剪区域。当带尾到达HMD412时,依据实测带钢速度以及设定的尾部剪切长度计算出带钢离开HMD412的剪切启动长度,带钢到达该位置后,启动剪切,飞剪按计算加速度累加剪切过程中的动态加速度运行,转鼓到达剪切角度时同步当前带钢速度匀速运行,剪切完成至减速角度后,飞剪以最大斜率制动,速度为零时,飞剪回摆至等待位置,尾部剪切结束。

带钢的速度测量是由优化剪切系统的激光测速仪测得,剪切的长度是由优化剪切系统根据带钢头尾形状及操作设定的修正量来进行设定。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

八钢飞剪在使用过程中剪切偶尔会出现切不上头或切不上尾的现象,还有切头或切尾不动作的现象,剪切精度无法保障。下面就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1、带钢头尾跟踪信号不稳定

带钢是在辊道上以一定速度向前输送,而飞剪本身剪切的动作是固定不变的,故带钢剪切控制实际就是飞剪剪切动作时刻点的控制。飞剪动作时刻点主要取决剪前检测带钢头尾的精确度和飞剪的初始角度位置。带钢头尾的精确度和飞剪的初始角度位置直接影响着剪切稳定性及精度。

飞剪动作时刻点主要取决剪前检测带钢头尾的精确度。带钢检测采用的是单检测器方案,带钢的头尾部和中部全部由这一个检测器进行检测,而工艺上对带钢的头尾部检测和带钢的中部检测要求并不一样:带钢的头尾部检测要求精度高,用以提高飞剪剪切精度,提高成材率;而带钢中部检测要求稳定性高,以保证剪切过程的稳定性。如果提高检测器检测精度意味着对现场的干扰更加敏感,容易降低检测稳定性;而提高检测器检测稳定性则意味着降低对现场变化的敏感度,会降低检测精度。因此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前期出现的飞剪不切头尾问题,均是检测误信号或信号不准确造成。针对此情况,决定改用双检测器方案。并在日常点检维护中重点检查、改善检测信号的工作环境。调整吹扫压缩空气和风机吹扫角度以及检测器相应的灵敏度,清洁检测器镜头。保证检测信号准确无误。

2、测宽仪与TDC通讯有丢数据的现象

通过进一步跟踪观察分析,发现有时会出现测宽仪与TDC通讯故障,造成剪切长度不下发引起的剪切故障。现象是:优化剪切测宽仪HMI画面有实时检测的带钢头尾图形和曲线,但钢卷号与实际轧制的钢卷号不符。精轧 L1级HMI画面上的剪切长度固定不变,与优化剪切测宽仪画面上实时下发剪切长度不符。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几点加以优化。首先,实施更换与单模光纤类型匹配的光纤收发器及跳线,整理线路,尽可能的减少通讯线路的干扰。其次,在TDC程序中将测宽仪与TDC通讯功能块的扫描周期由T3改为T2。第三,数据接收方式由“H”握手方式改为“R”刷新方式。

3、停止位置出现异常

飞剪停在25度停止位时,出现异常,突然变到0度,这会造成起始位置错误,造成剪切异常。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停止位的检测元件异常造成的,通过将其进行改型成可靠的检测元件可有效解决此问题。

另一种现象是飞剪停在停止位时,其位置发生轻微偏移,时间越长偏移量越大,此偏移量会对剪切造成影响,影响精度,严重时造成切不上头尾。这种现象主要是由剪抱闸片磨损没有完全抱死,飞剪转毂惯量引起的微小转动后,通过调整飞剪抱闸,及时更换闸片可解决。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措施的整改,飞剪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剪切精度也得到保障,最终使得成材率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剪切画范文3

1、标准麻花钻头横刃切削条件很差。

2、对加工工件孔的精度有较大的影响,主要是横刃处容易发生严重的挤压而造成很大的轴向力。

3、麻花钻:麻花钻是通过其相对固定轴线的旋转切削以钻削工件的圆孔的工具。因其容屑槽成螺旋状而形似麻花而得名。螺旋槽有2槽,3槽或更多槽,但以2槽最为常见。麻花钻可被夹持在手动,电动的手持式钻孔工具或钻床,铣床,车床乃至加工中心上使用。

(来源:文章屋网 )

剪切画范文4

关键词: “切糕事件” 跨文化交流 心理学 传播学 人类学

不管有多少人真正见过切糕、吃过切糕,“切糕事件”作为2012年最后一个热门话题,已然变成网民们的一次集体回忆。早些年,国内很多地方就出现了“项链五厘米”的事件:商贩称项链五元,当你买的时候才说是五元一厘米,这时不买的话就会遭人围攻。从性质上来说,发生在岳阳的这件民事纠纷并无特别之处,但偏偏是切糕变成了众矢之的,这时的“切糕事件”就被赋予了附加的含义,涉及了一系列跨文化交流的问题。“切糕事件”多大程度上来自我们的想象,又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真实呢?

一、心理学分析:制造想象

自1922年被一位叫W.Lippmann的新闻记者提出之后,刻板印象(Stereotype)的概念就被各学科广泛涉及,但由于散落在各个分散的领域中,并没有形成体系的研究,还曾一度受到冷落。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出现和发展产生出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验方法,刻板印象的研究再次受到关注。使用刻板印象的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人类的认知行为,不妨作为思考“切糕事件”的一个视角。

出于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的需要,人类具有分类的本能或倾向,因此便产生了刻板印象这一人类社会交往活动中普遍存在的认知现象。20世纪70年代前,刻板印象的研究主要关注其造成的结果,70年代后,认知心理学的出现使心理学家更关注刻板印象的形成过程和作用机制,在这一趋势下,刻板印象被重新译为“类属性思维”。不可否认,刻板印象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机制,具有认知上的功能性。由此,刻板印象可以被认为是“个体关于某群体的特征或属性的观念集”(王沛,2000),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变为消极的偏见。此外,刻板印象形成的加工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然而一旦形成,就会相对持久和稳定,内隐刻板印象更是人们自己所不自觉的,是不能有意识避开的。

对维吾尔族的刻板印象也是多重性的。以中央民族大学的一次大学生刻板印象调查①为例,在对维吾尔族的刻板印象中,按百分比排列在前的“能歌善舞”、“漂亮、美丽”、“热情”、“友好”。在所涉及的频数大于5的29项对维吾尔族的形容词中,仅有两项是消极的。在“切糕事件”中,人们的反应比较过度,这和某相关对象身份中的消极层面不无关系,刻板印象此时成为偏见。

这种消极的刻板印象会产生消极的后果――刻板印象威胁。这是个体所经历的一种风险,处于该风险中的个体担心自己会验证所属群体的消极刻板印象(Steele & Aronson 1995)。

二、传播学分析:传播想象

制造出的想象存在于个人或群体意识中,若没有某一公众性事件的激发和传播,则不会引起广泛共鸣。传播学是研究跨文化交流的主力学科,一定程度上来说,交流就是传播,就是人们的意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岳阳的事件演变为网络“狂欢”,与事件的传播有很大关系,以微博、人人网等为代表的网络平台这一新大众传媒,作为引发和传播“切糕事件”的主要载体,对事件的发展态势起了关键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所产生的诸多效果之一就是,媒介似乎常把我们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这一效果就被称作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agenda setting)功能②。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将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美国“禁毒之战”期间,非法使用的人数在下降,却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当今美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正是由于报刊上有关禁毒报道的数量激增。这是议程设置理论的一个经典案例。

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相比,网络新媒介有更强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它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传播的时空格局。基于网络平台的议程设置,会在设置主体、发生过程和发生效果等方面产生与传统媒介有很大不同。切糕事件在微博上掀起,以微博为主要传播力量,但设置议程的主体却很难说是第一个警情微博的某机构警事。不到140个字的微博透漏信息有限,无论是评论转发的网友,还是其他新闻媒体的关注,在多方互动中,议程被共同设置。发生过程不同以往单线进行,而是媒体宣传、大众舆论、政府引导同时互动和进行。结果单纯的民事纠纷案件经过媒体宣传策略的引导而被构饰,偏见报道淡化了事件本身,而将舆论指向了对切糕的调侃、对切糕的想象在疯狂地传播。

网络新媒介时代给人们建构了话语权,“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者”。切糕事件中,网民对官方的信息质疑、讨论的声音并非坏事,相反,这正是网络时代社会变迁的象征。当事件本身被忽略,对切糕的讨论已经变成一场无厘头的网络狂欢,人们应该警惕丢失的理性和思考。美国学者波兹曼在电视时代提出了“娱乐至死”的概念,他认为当时的美国人把一切都娱乐化了,文化正在堕落,人们因为娱乐而失去自由。“切糕体”的蹿红也是一种娱乐至死的表征。一个本应让人笑不出来的应当深思的社会问题,却变成了笑料。把一切都夸大恶搞的言论模式,使我们丧失了理性思考的能力和严肃认真的态度,以“点”盖“面”,妨碍了和谐氛围,分明有失分寸。网络时代带给我们的是真实的世界还是想象的世界,值得深思。

三、人类学分析:寻找真实

人类学要站在人的立场上发言。在这场切糕买卖的事件中,所有相关或无关的人都享受了一次的言论狂欢,而唯一不能发声的就是反而是小贩本人。人们忽略了他们中的大多数背井离乡、艰难生营,是有诚信的社会的弱势群体。站在他者立场,关注事件背后的信息,切糕事件反映出的是社会问题。

新疆有27个国家级贫困县,占自治区县(市)总数的34%③,其中,喀什地区的贫困县就有8个。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族学者阿布都艾尼曾在北京对售卖切糕的维吾尔族商贩群体进行调查④,发现其中大多数人都来自喀什地区贫困县伽师县下的克孜勒博依乡。经济落后、生计艰难使得南疆维吾尔族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表现在汉语水平较差,在外沟通困难。语言、文化不同,他们缺乏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也缺乏让外部世界了解自己的能力。这不仅是跨文化交流的问题,更是现实的社会问题。家境贫困、汉语水平低、缺乏找到更好的工作的劳动技能使得这些维吾尔族青年群体没有多少选择。应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处境,以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分析处理此问题。

地区间经济发展相对均衡是必要的,除想象中的经济增长数字之外,文化交流与理解发挥更真实的作用。就卖切糕的行为本身而言,人们对玛仁糖这种食品不了解,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自我判定它应该是松软的、便宜的。当得知它密度大、质量大、价格贵时,便导致心理预期失衡。对新疆的不了解,很容易使人产生对卖切糕者心态和文化的想象,放大差异和冲突。在事件的处理上,相关方面缺乏处理涉及少数民族事务的经验和民族政策的了解,一件本该普通处理的纠纷,却引起众议。随着国内经济飞速发展,地区间人员流动急剧增加,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民族间的流动,对民族政策、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运用是否会产生新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四、结语

时隔一年多,“切糕事件”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卖切糕的小贩依然零星可见于街头巷尾,一切似乎都归于平静,但它所产生的影响却难以估计,相应的反思不能停止。面对真实的抑或想象中的差异和冲突,跨文化交流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

首先,人们要认识自己,这往往比认识他者更难,而且需要在和他者的交流碰撞中实现。在跨文化交流中,不仅要从他者对我们的反馈中了解他者,而且要从中察觉到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对他者是什么态度,了解我们自身的态度,是交往的前提。

其次,跨文化交往要考虑不同人群的物质、文化背景,仅认识自己是不够的。要将自己移情到他人的位置,承认差异和误读的可能性,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在对自我的重构中进行跨文化交流。

最后,要从不同的文化中寻求共性。一味强调差异和冲突可能导致误入歧途和交流裂痕,在“异”中求得“同”,在“同”中理解“异”,正所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注释:

①朱洁琼.大学生群体的民族刻板印象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硕士学位论文,2011.

②Werner J.Severin.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244.

③有关新疆国家级贫困县资料./content/12/1025/18/2812407_243736613.shtml.

④卖切糕的年轻人.刊《南方周末》,2012-12-15.

参考文献:

[1][美]萨姆瓦,著.陈南,等译.跨文化传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2][美]E・T・霍尔,著.韩海深,译.超越文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3][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等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四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4]戴晓东.跨文化交际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5]邹庆宇.地域刻板印象的研究[D].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2006.

[6]孙静.对“切糕事件”的思考.新西部,2013.05-06.

剪切画范文5

一、背景切入,提高课堂参与度

背景的了解是学生对相关知识了解的第一步,也是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在切入新课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将相关的背景引入课堂活动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为高效化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芳香烃”中的“苯”的相关知识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我以“苯环的来历”为切入点进行新课导入。首先,我向学生讲述了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梦到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自己的尾巴的故事,并顺势将苯的相关知识引入课堂活动之中,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所以,在切入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化学知识背后的故事引入课堂活动之中,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为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做出相应的贡献。

二、问题切入,锻炼学生探究力

问题切入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推动下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同时,也为高效化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也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做好保障工作。

剪切画范文6

番茄砧木播种选择72孔穴标准育苗穴盘,接穗播种选择128孔穴标准育苗穴盘。

基质

基本要求

基质容重0.3g/cm3~0.5g/cm3,总孔隙度65%左右,通气孔隙度15%%~20%,阳离子交换量(CEC)6meg/100mL~15meg/100mL,持水力100%~120%,pH值5.5~6.2,无病原菌、虫卵和有害物质。

品质成分

初始基质的营养水平宜为:N40mg/kg~60mg/kg,P2O540mg/kg~60mg/kg,K2O40mg/kg~60mg/kg,中量元素、微量元素适量。EC值小于1.5mS/cm。

基质原料

配制基质宜选择草炭、蛭石和珍珠岩。草炭直径1mm~8mm,蛭石直径1mm~3mm,珍珠岩直径3mm-5mm。

基质配比 结合育苗季节,根据不同原料的特性确定各原料的配比。一般高温季节育苗时,草炭:珍珠岩:蛭石为6:3:1(体积比),而低温季节育苗时,其比例宜为5:4:1(体积比)。1m3基质加入N―P2O5-K2O为19―19-19的全溶性复合肥1kg。混配基质时加水使其含水量达到60%。

消毒灭菌

保护设施消毒灭菌

整个保护设施使用前要用高锰酸钾+甲醛消毒,按2000m3棚室标准,用1.65kg甲醛加入8.4kg开水中,再加入1.65kg高锰酸钾,产生烟雾,封闭48h打开,气味散尽后即可使用。

拌料场地消毒灭菌

拌料场地使用前宜使用高锰酸钾2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灭菌。

穴盘和用具消毒灭菌

穴盘和其他用具使用前用高锰酸钾2000倍液浸泡10min,清水冲洗干净,晾干。

基质消毒灭菌

在混配基质时或基质加水时加入杀菌剂,1m3基质加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

品种选择

砧木品种选择

选用砧木嫁接亲和力强、与接穗共生性好,且抗番茄根部病害、对接穗果实品质影响小,种子繁殖系数高、符合市场需求的砧木品种,主要用野生番茄,如板砧18号、线虫绝4号。

接穗品种选择

应选择符合市场需求,适合相应茬口保护地栽培要求,产量高,抗病强的品种,如贝多芬、宝塔利亚、凯美。

播种

砧木、接穗种子处理

包衣种子晾晒3h~5h后可直接播种。未包衣的种子播种前选择晴天晾晒3h~5h,清水中浸泡种子20min~30min,出去漂浮在上面的瘪种子。将种子置入50℃~55℃的热水中浸种,迅速搅拌,水温降至30℃时,继续浸种6h~8h,捞出种子晾干即可播种。

装盘、压穴

将备好的基质装入穴盘中,用刮平板从穴盘的一端向另一端刮平,使每个穴孔基质平满。用压穴器对准每个格穴的中心位置均匀用力压下,使每个穴孔中央形成深0.5cm的播种穴。

播种

砧木播于72孔穴盘,接穗播于128孔穴盘。逐穴播种,每穴播种一粒种子,种子位于穴孔中央。播种后覆盖,低温季节宜用蛭石覆盖,高温季节宜用珍珠岩覆盖。覆盖后再用刮平板刮平。将覆盖好的穴盘置于苗床上,浇水,并浇透。

催芽

低温季节宜在催芽室内催芽。将穴盘交错码放在隔板上,控制温度在25℃~30℃之间。待5%的幼苗长出时将全部穴盘移到苗床上;高温季节宜在苗床上遮阳催芽。将穴盘整齐排放在苗床上,盖一层地膜保湿。控制环境温度在25℃~30℃之间,当5%的幼苗长出时,揭去地膜。催芽过程中,每天抽查穴盘2次,检视穴盘内湿度及种子的萌况。必要时调整穴盘位置。

嫁接前苗期管理

浇水

要根据基质湿度、天气情况和秧苗大小来确定浇水量。穴孔内基质相对含水量一般在60%~100%之间波动,不宜低于60%,更不宜等到秧苗萎蔫再浇水。阴天和傍晚不宜浇水。

秧苗生长初期,基质不宜过湿,子叶展平前尽量少浇水;子叶展平后供水量宜少,晴天每天浇水,少量浇水和中量浇水交替进行:秧苗2叶1心后,中量浇水与大量浇水交替进行;需水量大时可以每天浇透;出圃前的3天,适当减少浇水。

在遵循浇水的原则前提下,高温季节浇水量加大甚至每天浇2次水,低温季节浇水量减小。灌溉用水的温度宜在20℃左右,低温季节水温低时应当先加温后浇施。

施肥

穴盘育苗宜用N―P2O5--K2O为19-19-19的全溶性全营养肥料,如宝力丰、瑞莱。每次浇水时施肥,肥料随水施入,宜在早上见光1h~2h之间进行。

高温季节育苗时,肥料浓度宜低,自子叶展平开始施肥,以氮肥为标准其浓度为为70mg/kg,随着秧苗的生长逐渐增加浓度,至成苗时该浓度为140mg/kg。低温季节育苗时,肥料浓度宜提高一倍。

环境温度渊控

番茄育苗期间,保持白天温度23℃30℃、夜间温度14℃-18℃。两片真叶长度达到1cm前温度应高,出圃前3天温度应低。低温季节可采取减少通风、启用加温系统等措施提高设施内气温;高温季节采取加大通风量、地面泼水、使用遮阳、水帘等降温系统降低设施内气温。

光照调控

番茄育苗应当尽可能充分地利用光照。连续阴天时可启用补光灯补光。高温季节中午强光时,使用遮阳系统减弱光照;低温季节可经常擦拭采光面或张挂反光幕增加光照。

空气湿度

保护设施内空气湿度宜保持在50%-75%。

株型调控

可使用生长调节剂控制番茄苗的生长。真叶长度达到1cm时,喷施50%矮壮素水剂1000倍~1500倍液,每穴盘的喷雾量为7mL一8mL。高温季节育苗时,第一次用药后48h再喷一次。

嫁接

嫁接前处理

嫁接前一天砧木和接穗的穴盘都浇透水,叶面喷50%百菌清1000倍液防病。嫁接宜选择晴天,在散射光或遮光条件下进行,采用插接法嫁接。

适于嫁接的形态标准

砧木具有3片~4片真叶,茎粗0.3cm~0.5cm。接穗具有3片~4片真叶,茎粗0.3cm~0.5Cmo

嫁接

将砧木放置在高度合适的操作台上,在砧木2片~3片真叶之间用刀片平向切断,去掉砧木真叶和子叶,在中间切深度为0.8cm的接口:在接穗第1真叶下方平 向切断,再切出长0.8mm的楔形。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对齐,用专用嫁接夹固定好。注意砧木与接穗的真叶方向呈十字形分布。整盘苗嫁接完毕立即排列到苗床,盖好薄膜保湿。

嫁接苗的管理

湿度

嫁接苗床下部地面充分浇水,苗床密闭,3天内不宜放风,保持95%以上的空气湿度,薄膜下附着水珠为宜。3天后,上午进行揭膜通风,并及时进行再盖膜保湿,揭膜从苗床两侧开始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逐渐增加通风换气时间和换气量。通风期间要通过向苗床地面浇水保持较高湿度,嫁接苗不再萎蔫可转入正常管理。湿度控制在60%-70%,环境条件达不到要求时,可用加温降湿设备保温降湿。

温度

嫁接苗伤口愈合的适宜温度是24℃~26℃。前6天~7天嫁接苗白天应保持25℃~26℃,夜间20℃~22℃。7天后伤口愈合,嫁接苗转入正常管理,白天温度25℃~30℃,夜间18℃~25℃,白天高于32℃要降温。环境条件达不到要求时可用降温设备降温。

光照

在保湿膜上覆盖黑色遮阳网。嫁接苗前3天~4天,晴天可全日遮光,阴雨天时可只盖薄膜保湿,以后逐渐增加早、晚见光时间,缩短午问遮光时间,直至完全不遮阳。

肥水管理

嫁接苗不再萎蔫后,转入正常肥水管理。视天气状况,1天-2天浇一遍肥水,可选用N-P2O2-K2O为19-19-19的全溶性全营养肥料,浓度以100mg/Kg-150mg/Kg为宜。

其他管理

嫁接苗定植前5天~7天开始炼苗。主要措施有:加大通风、降低温度、减少水分、加大穴盘问距,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出苗前喷施一遍杀菌剂。

病虫害防治

嫁接苗在苗床上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粉虱类、美洲斑潜蝇等。

农艺措施

育苗前将所用设施和设备全面消毒:嫁接苗伤口愈合期温湿度保证达到所需标准;嫁接苗成活后尽量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在不影响温度需求的前提下加大通风量,避免浇水过多造成湿度过大,诱发病害。

物理防治

将育苗设施所有通风口及进出口均设50目的防虫网。设施内张挂黄板,约每10m2一块,诱杀粉虱类、蚜虫等。

化学药剂防治

猝倒病:播种后的苗盘用含苗菌敌的蛭石(30g苗菌敌/立方蛭石)覆盖,还可用64%恶霉灵-锰锌500倍液、25%瑞毒霉800倍液、75%~-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出苗后每周喷药一次,连续2次~3次。

立枯病: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或4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交替使用,每7天用药1次。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