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建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建筑范文1

――编者

大明宫

唐代建筑风采的代表

陕西西安大明宫是唐长安三大宫殿之一,始建于唐太宗年间。宫城面积为北京故宫的三倍多。宫内分前朝与内廷:前朝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内廷有太液池、麟德殿等。整个布局左右对称,主从分明,宏伟壮丽。而至今犹存的有含元殿和麟德殿。

永乐宫

道教建筑的典范

永乐宫位于山西芮城县,是道教建筑的重要遗例。宫殿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叠交错,雕饰不多,显得简洁、明朗。宫宇规模宏伟,布局疏朗,中轴线上排列着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大殿宇。大殿东西两侧不设配殿,风格独特。永乐宫壁画满布四座大殿,其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都十分罕见,这使永乐宫享誉海内外。

故宫

最大的宫殿式古建筑

故宫为明清两代皇宫,坐落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殿宇9000余间。城内宫殿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南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称“前朝”。北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为中心,称“后寝”。三大殿以太和殿最高大,重檐庑殿顶,高约33米。故宫凝聚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

沈阳故宫

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宫殿

沈阳故宫为清初皇宫,原名盛京宫阙、奉天行宫,它集汉、满、蒙各族建筑艺术为一体,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其建筑布局可分为三路。其中东路建筑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子,两旁为十王亭,均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独具特色。

布达拉宫

举世闻名的山巅之宫

布达拉宫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位于布达拉山南侧,从山腰处拔升而起,直达山顶。宫堡占地 41万平方米,主楼高达117.19米。宫的主体分为红宫和白宫两大部分。上部为红宫,是宗教活动和政治活动中心;白宫位于红宫东面。此宫全为木石结构。布达拉宫与山峰巧妙结合,取得了山即是宫、宫也是山的艺术效果。

悬空寺

“天下巨观”

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始建于北魏。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奇:悬空寺建在深谷盆地中,悬挂于石崖中间;悬:全寺共有殿阁40间,以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巧:悬空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设计非常精巧。

大昭寺

庞大的藏教建筑群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大昭寺是汉、藏建筑艺术的合璧之作。主殿高四层,上覆金顶,梁架、斗拱结构,均为汉族古典建筑技法;但其柱头檐部的装饰却是典型的藏族风格。殿顶有唐代风格的精工雕刻的、卧鹿、金幡等饰物,又有印度、尼泊尔寺庙的宝塔和倒钟等顶饰特点。

南禅寺

大殿古代木建筑魅力的体现

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位于山西五台县。大殿面阔、进深都是三间,平面近方形,上覆单檐歇山屋顶。建筑内部用两道通进深的梁架,没有内柱,室内无天花吊顶,属木构架中的厅堂型构架。檐柱12根,其中有3根为抹棱方柱。柱间用阑额联系。大殿表现了唐代殿字建筑出檐深远的面貌。

镇国寺

古建筑范文2

关键词:古建筑;消防安全;防火措施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这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的古建筑,它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曾多次发生古建筑火灾,如山西省宁武县小石门悬空寺、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主殿先后发生古建筑火灾事故,这些火灾均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和影响。

俗话说:“劳动创造财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勤奋创造了无数的财富,这样才有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独具一格的中国古代建筑,就是其中的一项。它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发展旅游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古建筑的消防工作。确保古建筑的安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我们急需从理论上对其做出深刻的研究,以更好的去指导实践工作。

1 古建筑为何防火

(1)古建筑一般是指古人遗留下来的具有较长历史年代的寺、庙、殿、楼、塔等建筑,它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的历史资料,是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是某一地区某一时代文化发展的标志,形象得说明历史的渊源,是前人留下的巨大财富,它不仅是一种物质财富的代表,更是一种精神财富的象征。

(2)古建筑一般远离城镇,靠山缺水,扑救不利。大多数古建筑形体高大,坐落偏远,构建在半山腰或山顶,容易遭受雷击,而且方圆周围没有消防水源或距离水源很远,人烟稀少。少数在城镇附近的古建筑,也因院墙高大,台阶层叠,门窄、槛高无消防车道,消防车无法驶入靠近,万一发生火灾,极其不利于火灾扑救,往往小火酿大灾,造成重大损失。因为这一损失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除建筑物本身的艺术价值外,在建筑物内一般还保存着大量的历史雕塑、壁画、文物等等,这些文物和艺术品对我们后人在各个领域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古建筑一般比较牢固美观,所用的建筑技术很值得我们后人研究和学习,尤其是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如古长城、应县木塔、秦始皇墓等其建筑艺术都是无比高超的。

(4)古建筑还能给我们带来经济的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古建筑成了我们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许多古建筑现已被列为旅游景点,同地方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成为风景名胜,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在宣传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为国家增加了旅游收入,可谓是一举两得。

2 古建筑如何防火

对于古建筑如何防火,我们应该从制度和技术两个方面双管齐下,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防火效果。

2.1从制度上来讲

(1)逐级落实防火责任制,任命各级防火责任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61号令)、《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和文物保护规定。制定各部门的消防安全制度和灭火方案,并建立防火档案。消防部门应加强职工的消防意识。普及消防知识,提高消防能力。

(2)各级消防执法部门,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定期的不断对古建筑进行安全防火检查,确保其安全。

(3)在古建筑范围内进行各种重大宗教活动和利用古建筑拍摄影视,以及进行危及古建筑防火安全的作业时,必须经公安消防部门和文物管理部门批准。

(4)必须严格控制火源,严格用火用电制度。禁止在古建筑内使用液化石油气和安装煤气管道。在生活区的炉灶与烟囱的设置,必须符合安全要求。禁止在供游人参观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吸烟。对拜祭用的烟火实行严格管理,香炉、焚纸炉应在殿堂门外的安全地方采用不燃材料设置,并有专人值班巡查,经常清灭。指定为宗教活动的殿堂如必须点灯,应固定在安全地点,把灯放置在玻璃罩内,并设专人看管。

(5)古建筑在进行较大的修缮工程时,管理与施工单位应共同研究制定施工消防安全措施,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后,方能开工。如因维修必须进行焊接作业,还需另外办理动火审批手续,经批准发给动火作业许可证,并落实防火和灭火措施,方可焊接。木材加工和熬炼铜油、沥青等明火作业,要设在远离古建筑的安全地方。

对于以上这些措施,笔者认为,各级消防部门内部应该严格制定一些规定,并督促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和大力贯彻落实。除此以外。各级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和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应认真履行《消防法》赋予的责任,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建立防火安全领导小组,形成行之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议事决策机构,合理编制古建筑消防设计和城市消防规划,多方面筹措资金,在古建筑修缮和城市建设中积极完善消防设施。

2.2从技术上来讲

2.2.1涂防火涂料

古建筑中重要的木构件部分、重点保护部位与古建筑内悬挂得各种棉、麻、丝毛纺织品饰物和帐幔、伞盖等,宜进行防火阻燃处理。现在常用的阻燃产品有溶剂饰面型防火涂料和水基防火阻燃液等。对吸水性物料均可运用织物专用型水基防火阻燃液。经处理后织物手感柔软如常,无潮感并具有不燃不爆,无毒无味,防火阻燃等优点。新型阻燃液使用简便,且本身无毒、无色、无害、无污染、不伤害身体、不损伤织物,值得大力推广。对木材等易燃物件可选用木材专用防火阻燃液进行处理。既起到了防火作用,又保持了古建筑原貌。

2.2.2研究先进的灭火技术

研究能快速扑救古建筑初期和局部火灾的灭火技术,并且灭火后古建筑内部各种构件和装饰物能保持原样,这就必须研究特殊的灭火剂和灭火系统,避免传统灭火剂灭火后的二次污染造成古建筑的破坏。

2.2.3解决消防供水

在古建筑范围内应设计、布置消防供水系统。充分利用人工水井和天然水源或市政水源逐步解决消防给水;在有消防管道的地区,参照有关规定设置室外消火栓,或根据地区实际情况修建消防水池,设置消防水缸。消防给水可采取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合用的给水系统。城市间的古建筑。应利用市政供水管网设置室外消火栓。偏远的古建筑还应设置地下消防水池或挖水井,消防水池的最小容量应满足扑救一次火灾,保证不小于2 h的用水量。

2.2.4 火灾报警、控制和通讯系统

在不影响原有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古建筑形象的前提下,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设备、自动灭火装置及向消防部门自动报警的通讯系统。空气采样火灾报警系统有报警时间早。有效地避免误报的发生,安装方式灵活、隐蔽,不破坏古建筑外观,运行可靠,易于维护等特点。正在古建筑防火中迅速推广。

2.2.5 防雷技术

中国古建筑中遭雷击起火的案例已屡见不鲜。如何利用现代防雷技术,研究可靠的防止雷击起火,并且不影响古建筑外部结构的技术。针对部分古建筑中缺少避雷设备,或即使安装了避雷设施,但保护半径不够,不符合防护要求的现状,目前一种提前放电避雷针逐渐成为非常规避雷针的主流。新型避雷针在雷击发生临界点提前产生了一个向上先导,形成雷电优先通路,相当于将避雷针增长了数十米,克服了传统避雷针被动接闪的不足,大幅提高了防雷保护范围,减小了二次雷击效应影响。新一代避雷针安全可靠,无放射性元素,抗风能力强,耐腐蚀,无源、无耗能元件,本身不受浪涌冲击影响,免维护,寿命长,精确的提前放电,完全主动式引雷,大大加强了建筑的防雷能力。可在古建筑避雷工作中大力推广。

2.2.6建设消防车道

在不影响古建筑整体景观的条件下,适当在古建筑群内修消防车道,以便消防车能直接深入到古建筑群内部,这样有利于出水、登高扑救,减少火灾损失。

古建筑范文3

中华民族有着博大久远的民族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它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迄今我国已有29处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大遗产国。还有100多个项目被列入遗产预备清单中,居全世界首位,已经成为遗产大国。

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待文物古建筑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

然而,目前的现实是,绝大多数的古建筑,在消防方面均未有较完整的规划。以山西为例,共有木制结构古建筑18118处,宋、元以前的地上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的72.6%,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保)有119处。这么多的古建筑,除平遥古城的消防专业规划正在编制中外,其余的还没有一个做出消防专业规划。

当前,尽快能科学、合理地对古建筑做出消防安全保护的规划,将古建筑的消防专业规划纳入总体保护规划,已显得刻不容缓。

2.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的特殊性

众所周知,消防规划主要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通道、消防给水、消防通讯、消防装备等内容。笔者通过对平遥古城消防建设整体规划、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中消防站及配套给水建设工程、浑源悬空寺消防改造工程等项目的审核,认为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不应套用一般消防规划中的常规做法,而应根据古建筑群特有的消防安全现状,把握好其消防规划的特殊性:

2.1建设小型适用型消防站

2.1.1消防站建设的迫切性

《消防法》规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在山西,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在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均未建立专职消防队。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扑救。

1998年以来山西省发生古建筑火灾21起,大部分由于距离消防队较远,没有得到及时扑救,造成较大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553万余元,珍贵文物的损失无法用数字估量。如2003年3月大同市广灵县的文庙火灾,由于该县没有消防队,水源缺乏,导致文庙大殿付之一炬。

有鉴于此,加快古建筑群消防站的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和迫切。

2.1.2消防站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小型适用

古建筑群大多为毗连建造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

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耐火性能极差,火灾荷载大,防火间距严重不足,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扩大。

针对古建筑火灾的蔓延特点和当前消防警力相当紧张的实际,笔者以为,古建筑的消防站规划和建设要考虑以下特点:

Ⅰ、不应套用《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中规定的消防站的布局以接到报警后5分钟消防队到达责任区边缘和保护面积为4—7平方公里的要求。应在不破坏古建筑群整体格局的前提下,将到达的时间减到最小。如应县木塔修缮工程方案中,将消防站站址选择在距木塔约1500m处,设计为消防队接到警报后5分钟到达木塔,责任区最大面积为4Km2。笔者认为,这样的方案就不合理,国家之所以在当前警力相当紧缺的情况下,拟批准应县建公安消防站,主要是出于保护应县木塔的需要。所以该消防站应以保护应县木塔为主,可以兼顾县城的火灾扑救需要。

Ⅱ、可以建公安、企业专职、兼职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站,人员数量也要切合实际。

Ⅲ、消防站的建筑面积也不一定要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规定,可因地制宜,不要建大而全的消防站,宜小型、适用。

Ⅳ、消防站的建筑形式可不拘一格,不一定非是红色的大门和现代式样的建筑,可以设计为仿古建筑与周围的古建筑群格调相协调和一致。

2.2消防器材装备要立足古建筑火灾扑救的实际

2.2.1消防车辆配置应与消防通道相适应

古建筑群普遍存在消防通道不畅的问题,例如平遥古城最窄的通道还不足1米,在消防车辆的配置上,除配置普通的消防车外,还要配置适合其街道通行的小型消防车。做规划时不能按照常规的思维,一定要让消防通道来满足消防车的通行要求,反而应是消防车辆要尽量适应古建筑群消防通道的需要,如平遥古城和五台山风景区都购置了1辆小型水罐消防车,以适应当地实际。

对建于高山深谷之中,依山而建,道路崎岖坎坷,或建于城区,但设有门槛、台阶等情况而使消防车无法通行的古建筑群,其专、兼职消防队可以不配消防车辆,应配手抬机动泵,推车式灭火器等适用型的器材装备。

2.2.2消防器材的配置,必须减少火灾扑救时的水渍损失

古建筑群的消防水源严重缺乏,又有大量的壁画、彩绘、泥塑、文字资料等特别贵重的历史珍品,对这类型的古建筑,火灾扑救时必须减少水渍损失,要研发和配置适合扑救古建筑火灾所需的水渍损失小、节水型的灭火装备和抢险救援器材如高压脉冲水枪等,达到既节约用水又减少损失的目的。

2.3消防供水要因地制宜

2.3.1建不同类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

古建筑消防水源严重缺乏,山西省1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前一阶段的专项治理,目前也只有39处建有消防水源,仍无法满足火灾扑救的需要。部分有水源的古建筑群如平遥古城,也存在消防管网覆盖区域少,供水管径小,供水压力、流量达不到灭火要求等问题。

消防规划时,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要结合古建筑群的地形特点,建设不同类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在消防车能够到达的地方,应修建供消防车取水用的设施。灵石县王家大院、忻州的唐代建筑佛光寺结合古建筑依山而建的地形条件,在山坡的较高处修建了高位消防水池,建成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满足灭火的需要。

2.3.2消防给水管网的布置要满足灭火救援的实际

在一时还不可能建大量消防站的情况下,大部分古建筑距离消防队较远,或因地形等条件的限制,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在短时间内无法到达。这样在室外消火栓的规划建设上也不应按照120m的间距和150m的保护半径布置,古建筑必须立足于自防自救,其间距应能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古建筑内为宜。如三多堂在每个院落安装3个室外消火栓,代替室内消火栓,无法设置消火栓系统的,采用手抬机动泵串联远距离供水灭火;应县木塔将室内消火栓移至室外设置,称之为室内消火栓外置,并设有明显标志;五台山在室外消火栓处设置启泵按钮,以便火灾时使用。

2.4古建筑的开发利用和消防安全布局应合理

古建筑之间以及部分古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普遍存在防火间距严重不足问题,特别是座落在城区的古建筑尤为突出,如太原的崇善寺,地处成片民居包围之中,有的已只有一墙之隔,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形成火烧连营之势。

规划时要将古建筑群内的危险源逐步搬迁,影响古建筑消防安全的周边的建筑,应下决心列入拆迁计划。如平遥古城内的工厂、学校等已列入规划予以分期迁出;大同市将与善化寺距离太近的民房拆除,使隐患得以消除。

古建筑群进行开发和利用也应有科学规划,应该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在相应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庙宇或者类似历史建筑,利用时就应该参照它在古代时的使用功能,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成的利用方式。不能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就会带来安全隐患。“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遇真宫被出租并用做一家能容纳700人的武术学校。2003年1月19日,遇真宫主殿因照明线路搭设不规范并疏于管理发生大火,最有价值的主殿三间共236平方米建筑全部化为灰烬,周边文物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2.5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应列入规划,但不应破坏其原貌

2.5.1维持原貌、确保重点

大部分的古建筑既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又有相当大的火灾危险性。如何使它们免受火灾危害,也是消防规划的重要内容,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措施必须列入消防规划,这是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与一般的消防规划所不同的重要特点。应将古建筑按重要性分为不同类型的保护等级,有重点地分别采取不同的消防技术措施予以保护。

《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原则应是在不破坏古建筑原貌的基础上,确保消防安全。

2.5.2古建筑内不宜设固定消防给水设施

《建规》中规定:“国家级保护单位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建筑应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不切合实际,古建筑内不宜设固定消防给水设施。以山西应县木塔为例,该建筑始建于辽代清宁2年(公元1056年),距今948年,高约67.3m,是现存塔身最高、年代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其独特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工艺精湛的全木结构的建筑,如按建规的要求设置喷淋和消火栓系统,就势必破坏其原有的价值,失去了保护的意义和初衷。

在不宜设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古建筑群,宜增加推车式灭火器的配置数量。

2.5.3古建筑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避雷设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保护古建筑的有效措施,但消防技术规范恰恰没有规定古建筑要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998年4月4日凌晨,山西省临汾市尧庙广运殿发生的特大火灾,火灾发生半小时后,值班室的人员还未发现,致使砖木结构的广运殿及殿内尧王等泥塑像9尊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451.17万元。如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被及时发现,损失将会减到最小。

避雷设施也是预防古建筑火灾事故的有效手段,大多文物古建筑防雷设备不够完善,这类事故也多有发生。2004年4月26日山西运城稷山大佛寺遭雷击发生火灾;2002年9月7日,应县木塔遭雷击,所幸未引发火灾事故。

2.5.4加强用火用电的规划

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主要建筑禁止设置电气线路。其它古建筑内不符合要求的电气线路,应严格按照电气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做出改造规划。

古建筑周围居民的用火管理;确定为宗教活动的建筑,对点灯、烧纸、焚香的场所和方式均应做出规划,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2.6古建筑的消防管理措施要更加完善

目前,古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安全保卫人员短缺,业务素质低,自防自救能力差,督促文物古建筑单位整改火灾隐患的手段单一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要做出规划,予以完善,也是其不同于一般消防规划的重要特征。

2.6.1完善法规体系,明确消防安全责任

《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则》规定:“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由文物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单位共同负责。”不仅如此,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古建筑消防管理的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政府、使用单位、管理单位、消防监督部门等各自的责任。

2.6.2古建筑的保护要立足自防自救

古建筑火灾蔓延迅速,其保护必须立足自防自救,要规划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特别是义务消防组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预案,且要切实加强演练。

古建筑大多被城镇或乡村所包围,应和周边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联防机制。

2.6.3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消防投入

《文物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的事业性收入,专门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对古建筑消防保护的经费要列出规划,安全投资渠道要多元化。对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不一定非要当地政府投资,象山西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国家应予以资金上的倾斜和支持;同时也可以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古建筑消防保护,或从旅游收入中按比例提取资金等多渠道筹资,以保护全人类的共同遗产。

3.结论

Ⅰ必须将消防规划纳入古建筑群总体规划。古建筑的防火技术保护、开发利用、消防安全管理等也应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

Ⅱ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编制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古建筑的特殊性和历史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古建筑范文4

[关键词]仿古建筑;名城保护;闽南特色;技术问题

《现代汉语词典》载:仿古:模仿古器物或古艺术品。《现代汉语实用词典》载:仿古:模仿古代器物或古代艺术品的式样或风格。仿此定义仿古建筑:应用现代建筑材料、技术,模仿古代建筑的式样或风格建造的建筑物。

1.仿古建筑的意义

中国建筑指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包括宫殿、城堡和城市、陵墓、坛庙、寺观、古桥、古塔、园林、民居、桥梁、堰渠、华表、牌楼和阙等,是中华文化的标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州枕山面海,古人誉之“山川之美为东南之最”。泉州市是800多年前最早是对外开放的国际城市。泉州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占台湾汉旅人口的44.8%约900多万人祖籍地在泉州。泉州是中国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又是世界宗教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泉州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有开元寺、洛阳桥、清净寺、灵山圣墓、清源山风景区、府文庙、九日山、安平桥、石湖塔和姑嫂塔、崇武古城、草庵、天后宫、德济门遗址、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蔡氏古民居、牛姆林、清水岩、仙公山、郑成功史迹、屈斗宫密址等不胜枚举。

除少数几处如牛姆林等外,名胜古迹大都与古建筑有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除应有名胜古迹外,还要保护其他的古建筑。建筑的魅力,不在于外表的浮华,而在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明显的传统特色。建筑具有记载的功能。它是历史、艺术和科学的载体,具有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价值。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理应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如北京的四合院、杭州的古建筑、福州重建“三坊七卷”、南京在修复的古城墙……。泉州则重建了朝天门、临漳门、威远楼、棋盘园等景观。较成片的仿古建筑则有环西路、中山路、北门街、西街、新华路、学府街、涂门街、新门街、真武庙、少林寺等街区。

中国古建筑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先民根据自然条件,采用巢居和穴居方式。后来从巢居、穴居发展到地面建筑原始的房屋。夏代、商代出现了城市和宫殿,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得到发展。战国以后,建筑类型不断丰富,不仅建筑都城、宫殿、坛庙、陵墓、王府等,还有大量的佛寺、道观等宗教建筑和桥梁、堰渠等公用建筑工程。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也不断进步。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是:柱粱式的结构体系。构件用榫铆结合,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后来又创造出“斗拱”的结构形式,不仅增加了结构的强度,还具有装饰作用。建筑物的外观一般分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高大的台基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气势,而且有防潮作用。屋顶起遮阳避雨的作用,同时通过精心的设计和装饰,增加建筑物的审美功能。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根据环境和建筑物的性质、功能采取不同的方式。一种是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平衡,主要建筑物在中轴线上,辅助建筑物排在两边。宫殿、坛庙、陵墓及其深宅大院,多采用这种布局方式。另一种是打破对称平衡的格局,根据周围的环境采取灵活的布局方式。例如寺院常常顺着山势层层建筑,园林的布局则追求曲折多变,含蓄幽深,达到建筑物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除了一般古建筑的特点外,泉州古建筑有自己的风格:一是砖木结构和石结构占大多数,二是古厝多为硬山顶、悬山顶、飞檐、翘脊、也有圆攒尖顶、庑殿顶、穹窿顶等,三是外墙贴红砖,四是街道有骑楼,五是细部多运用工艺美术。

古建筑的保护与现代化冲突比较突出,如苏州旧城区古厝拉满电线,显得不协调;而杭州的古建筑大多为木结构,不易保存。苏杭古建筑多与园林艺术结合。泉州采用仿古重建,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古城既与时俱进,又古色古香。

2.仿古建筑的特点

舒秋华主编的《房屋建筑学》总结我国古代建筑有五个方面的特点。(1)群体建筑多以院子为中心进行布置。(2)建筑物的平面多为长方形。(3)中国古建筑主要采用木构架结构。(4)中国古建筑外形有明显的特征。屋顶多采用大出檐;屋身是房屋的主体部分,采用柱子承重,窗间墙处理很灵活;台基是整个建筑物的基础部分;建筑细部运用多种工艺美术;色彩的运用有明显特征。五、中国园林以人工山水为造园主题。所以中国古建筑显示出了卓越的水平,在世界建筑体系中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世界宝贵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传统民居追求砖厅石埕,描弯雕凤,显示豪气和装饰美。现存的古建筑大多不足百年,系晚清民国所建。唐宋时期建造的只有洛阳桥、安平桥等少数几处。有些古建筑本身也是仿古建筑。例如成为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泉州的东西塔,东塔高约48m,始建于公元865年,西塔高约45m,始建于约915年。两塔原先都是木塔,被焚后改为砖塔,十三世纪30、40年代才改成现存的8角5层楼阁式仿木构的花岗岩石塔。是十三世纪的仿古建筑。1604年泉州湾发生8级地震,两塔仅东塔顶铁链断了一条。石块两块位移。表现了古代泉州石构建筑的高度成就。

泉州的仿古建筑主要集中在旧城区,以住宅为主,寺庙、道观次之。仿古建筑采用扬弃的方法继承古建筑的风格。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仍为长方形为主,街区保留骑楼。泉州仿古建筑有以下特点:(1)建筑物不高,一般3~5层,个别有2层沿街店面。(2)地下基础采用桩基础。(3)屋顶一般为坡屋面,有些采用歇山顶,翘脊。(4)外形较简洁,没有繁复的装饰。(5)色彩多用黑红相间,也有用暗红色。(6)与现代建筑外墙贴瓷砖或涂料装饰不同,外墙多贴仿古红砖。(7)屋顶有用琉璃瓦装饰的。(8)仿古建筑墙角仍用花岗岩短条石交砌。(9)有泉州特色的“蚵壳”厝,即用牡蛎壳砌成山墙的房厝。(10)仿古建筑也有用玻璃幕墙的,钢质或铝质门窗。

3.仿古建筑的建设

泉州仿古建筑是成片规划建设的,必然要经过规划、设计、招标、施工、验收的程序。作为21世纪建筑,应遵循五项原则:即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

现代建筑的设计要与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环境,创造环境,使建筑恰如其分地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必然之路。人口集中产生“聚集效应”,集中科学文化、生产资料和生产力。科学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也是建筑发展的动力,达到建筑实用目的的主要手段,以及创造新的形式的活跃因素。建筑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人类文化艺术成就的综合表现形式。而文化是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真正度量;文化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方向;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融会在每个人的生活之中。文化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巨大作用,决定着生活的各个层面,

是建筑之魂。

泉州仿古建筑同样要遵从建筑的设计原则:(1)结构坚固、耐久,(2)应用先进技术,(3)合理降低造价,(4)注意美观大方,同时应考虑地域性、民俗性、宗教性、环境协调性等因素。

设计图纸仍是建施、结施、水施、电施等。建施设计一样是: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工程概况、半地下室或地下室防水设计、墙体、楼地面、顶棚、屋面、室外工程、电梯、自动扶梯、门窗、幕墙工程及玻璃天棚工程、油漆、安全防护措施、元障碍设计、其它、装修材料一览表、门窗表。结构设计依然是:工程概况和总则、设计依据、基础、材料选用及要求(混凝土、钢材、焊条、墙体)、抗震构造及施工要求、结构中间验收、地下室、施工监测。

施工则仍是打桩、立模、编筋、浇注混凝土、屋顶、地下室、卫生间防水、内外装饰等。但仿古建筑一般先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做填充墙,贴红黑相间条纹的仿古砖,墙角用24cm×50cm的花岗岩石块丁砌,体现闽南特色。

仿古建筑与现代高层建筑相比,主要是层数少、高度低、体量小。其次是外形古朴,斜屋面,屋顶造型多模仿古厝做法。其本质是应力较小,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也较低。由此引发一系列技术问题,概括起来有:

(1)由于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低,勘察、设计均可能不够重视,而局部不够准确。

(2)基础采用静压桩。径40cm,一般容易施工,要求单桩承载力为仅几个Mpa,但若施工中停压10分钟,桩会暂时达到几个Mpa的承载力,这种假象会危害建筑物的永久安全性。

(3)建施图与结施图设计有可能沟通不够,也可能审图匆促,致使差错或矛盾率较多。或图纸会审,有时细部仍有可能没发现。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施工中才发现,由施工单位提出修改方案,设计院认可或审批。

(4)设计院现行的体制是新手搞技术(绘图),高手联系业务或做领导工作,致使业务水平不太高。建施设计不太熟悉结施,反之亦然。

(5)如果勘察资料局部不准或施工原因引起基础局部下沉,会引起梁的开裂。开裂小用结构胶加固,开裂大者再加钢板、夹牢,用螺丝固定。

(6)仿古建筑外墙缝渗漏多。因框架较小,而贴砖、砌石,交接缝多,构造柱多,容易渗水。

(7)地下室一层或半地下室,地下室内墙渗漏问题常见。一般有外防水砌砖底部渗漏、集水箱容量小而被水淹没,应安装大功率水泵,自动控制。外环排水设施盖拱形钢化板挡护,接口缘防水处理要做好。

(8)每栋楼风楼接口,反梁≥30cm,用素砼浇注较好,铺砌易产生裂缝,为防开裂,应挂网布,外面应先处理。

(9)仿古建筑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水泥搅拌运输车运载,为防车到工地需等待人仓时间太长而板结不易处理,一般粗骨料粒径偏小,若掺外加剂,则凝固较快,若水分不够,水泥水化不充分,或养护不善,则楼板易开裂。可用结构胶修补。

(10)坡屋面浇斜板,无法振捣密实。靠手工铲子拍实,存在拍不实的弊端,常漏水。

(11)屋面防水涂料厚度,设计为2-3nim,施工厚度不均匀,施工碰伤处,易渗漏。

(12)卫生间预埋管道,预留洞口处要灌缝,应分为两次灌浆才有效防水,实际施工没分两次灌浆,易渗漏。处理的办法是一次灌浆,后掺益胶泥防水效果好,又增加强度。

(13)外墙贴砖最好掺益胶泥(比水泥稍贵),它收缩慢,粘结力大。

(11)注意各种预埋部位(如电灯接口等),因砼厚度小而造成的开裂与渗透。

(15)窗边若没有灌注密实,易出现渗漏。填充墙梁底不饱满,斜砌60°最好。否则,内装修有孔,外装修空洞,是渗水易发生部位。

4.结语

泉州仿占建筑保留了旧城的历史风貌,让归国华侨仿佛回到孩童时代,倍感亲切。建筑的寿命有限,而城市的存续无限,仿古建筑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有效措施之一。建造更多经济、技术、历史、文化多重意义共融的建筑是城市历史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林绿竹.品味泉州[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古建筑范文5

防火玻璃的功能是为建筑内人员提供充足的安全逃生时间,同时能够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防火玻璃能隔绝火焰、烟气、热和其他燃烧产物,这对于逃生通道的安全至关重要。防火玻璃在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安全的同时,比传统的隔墙更加美观,因为玻璃是透明的,阳光可以照射到建筑之中。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能降低起火建筑及其相邻建筑的火灾损失,也减少了修复建筑的工作量。毋庸置疑,被火灾烧损建筑的重建和重新装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如果火灾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建筑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会造成建筑局部或整体坍塌。而建筑坍塌将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防火玻璃完整性和防火玻璃隔热性

最基本的一点同时也是经常被忽视的一点,就是防火玻璃应当作为一个防火系统来全面考虑。防火玻璃系统的耐火等级需要综合考虑系统各因素:包括防火玻璃、封堵材料、固定剂和框架的耐火等级,必须经过检测来确定。防火玻璃性能有两类:

(1)防火玻璃完整性。这由耐火时间来判定。被测试系统必须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并且保证受火的背面没有火焰。玻璃的弯曲程度,按照时间/温度来衡量,所依据的标准是BS476第20~22条,或欧洲标准EN1363系列。根据这些测试结果,防火玻璃可按耐火时间划分为30,60,90,120和180min5个耐火极限等级。

(2)防火玻璃隔热性。当防火玻璃受明火作用时,其背火面平均温度不超过160℃,这是由防火玻璃的导热能力来确定。在楼梯间和走廊安装具有绝热能力的玻璃是大有裨益的。例如,楼梯间和走廊的温度不能过高,以便为楼内人员和消防员提供安全的通道。我们对于防火玻璃在火灾性的理解,以及防火玻璃技术上的进步,都给防火玻璃装配带来技术上的革新。与以往防火玻璃(如夹丝玻璃)不同的是,现代防火玻璃更加透光,更加美观。一些防火玻璃在火灾中能够保持透明,而一些防火玻璃则使用膨胀层制造不透明的防火隔热板。这类防火玻璃遇到火焰会产生泡沫层,使防火玻璃会变白。使用这种防火玻璃的好处是双重的:①消防员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判断起火的位置,这也表示防火玻璃背火面的空间能够用作疏散火灾中慌乱的人群。②由于着火后防火玻璃变得不透明,人们看不到火的真实情况,因此能够有效减少恐慌。这也是这类防火玻璃的潜在优势。

(3)瑞士教堂。2009年,作为二级古建筑的瑞士教堂,耗资200万英镑进行了翻修和现代化改造。翻修工作的一大重点在于保持该建筑的原始特征。这幢于1775年在伦敦考文特花园中心建成的优美建筑,证明了防火玻璃可以很好的融入一幢古建筑当中,提升了建筑的防火性能而又不会对建筑外观造成大的改变。翻修工程包括修复其外观、内部装修和安装新窗户。所有的玻璃都被换成了防火玻璃,从而大大提升了建筑的防火能力。防火玻璃系统能够在着火后30min内保持完整有效。防火玻璃系统也可安装在建筑中心———中央大厅。

3古建筑中的防火玻璃

尽管新建筑当中使用许多防火玻璃,但是人们逐渐认识到,在传统的古建筑当中也应该使用防火玻璃。这里也就给我们提出了一项挑战:古建筑按照最新的消防安全标准改造,而又不能影响其本质特征、美观和功能。防火玻璃的使用能够使古建筑的属性得以保存,同时又受益于现代防火技术。古建筑的各种特征能够得到保护的同时,其安全得到保障,并且能够在能源节约和碳排放方面得到改善。在改造古建筑时,承包商和施工方可能会遇到困难,因为一些人反对新材料的使用,他们认为新材料和建筑的时代特征和原始结构风格不相符。然而,使用新材料好处就在于当建筑发生火灾时,能够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对建筑造成无法修复的损害。这可以防止市级和国家级的古建筑被大火毁坏,也使得建筑的拥有者有机会保护和恢复古建筑昔日的辉煌。现代建筑受益于增设的保护设备,例如水喷淋系统。在古建筑中安装这样的系统难度大,而且会对建筑造成破坏。透光的防火玻璃可作为分隔和门面板与建筑内部融合,为同时满足建筑特征的完整和消防安全要求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4一些建议

希望通过安装特定的防火玻璃来达到对建筑最大程度的保护和最好的防火效果,在这里可以采纳以下建议:

(1)顾问、建筑师、承包商和施工方必须共同努力,以保证玻璃的种类和耐火等级达到要求。有些玻璃系统只能保证完整性,而一些可以保证完整性和隔热性。

(2)在人员密集场的大型建筑,例如博物馆中安装防火玻璃时,应当遵循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和风险评估结果。

(3)切记,防火玻璃必须作为一个防火系统来全面考虑,在设计选用防火玻璃时,要注意玻璃板块尺寸与耐火性能等级的对应关系。当然,防火玻璃的制造商也参与选定和安装防火玻璃的过程中。在今天的市场中,偷工减料或不了解防火玻璃的使用范围,会给建筑带来风险,甚至导致致命的后果。

(4)贝德福德治安法庭大楼。贝德福德的治安法庭大楼是一幢二级古建筑,该建筑120万英镑的修复工程中其中一项就是安装防火玻璃。这幢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8世纪,现在已经安装了防火玻璃门、屏风和窗户,提供了防火完整性和隔热性,也提升了建筑外观。作为一个公共建筑,治安法庭大楼每周客流量达到上千人,因此在该建筑中安装最高等级的消防设施是十分必要的。针对该建筑特点的防火玻璃系统,遇火能够变得不透明。这样的玻璃能够隔绝火焰、热量和热烟气长达180min,为逃生提供充足的疏散时间。

5产品革新

古建筑范文6

关于古建筑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本次测绘实习主要是针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构造、材料以及艺术空间手法的处理加强深入了解,以深化大三上学期对中国古建筑史的理论学习,以及加强同学们对国内建筑的热爱,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二、 实习时间与地点

XX年7月1号根据学校授课安排,我们将在湘潭平政路进行维持二周的古建筑测绘实习。

三、 实习参与人员

06建筑学本部1、2班跟潇建1、2班。

四、 实习内容

7月1号上午九点钟,我们班的同学全体在文庙集合,然后按分组的情况分头行事。最终我们选定的是距离关圣殿东100米处的三户民宅。这天的天气相当诡异,雨下的很大,好多人鞋子跟裤子都湿了,同时也给测绘工作的进展带来了一定的不便。雨渐渐小了些,我们便开工了。我们组共有七个人,湘潭本地的有两个,鉴于语言沟通的问题,这问卷调查当然非他们莫属啦,实习报告《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大队人马首先杀进一个老爷爷的家里,小刘首身示范。之后小赵、亚信还有还有海剑就都跑去弄调查问卷啦。剩下的四人就锁定一家据传有70年历史(貌似这一条老街房子的平均年龄达到了一百多)的民居着手测绘事宜。我们从大门而入,房子很简单的一面宽三进深,门洞都是开在同一边上,除去大门是正(典型的立面)中心的。进入第三间房子的时候,一架旧式木质楼梯呈现面前,没有扶手,楼梯的踢面也是镂空的,踏面也很不平整貌似还能转动,大概首层的层高是4.1米,看到这样的楼梯,女生貌似有点惧怕,不知道当初在造它之时,主人是否有想过?上了二楼,哇塞,满目灰尘,估计主人是不怎么上来吧,除了去临街面出的挑台晾晒衣服,平时是很少活动的!让我有意外之喜的不是中国传统的木屋架结构,也不是挑台出为支撑挑檐而撑起的木结构(屋架木结构)上的倒莲座,而是中间二进厅(不知道可否这么叫)中一个被两排南北方向的木栏杆围护起来的空间,甚是好奇,小刘爆冷说,大概是放置过世的老人的,但细想一般不都是置于堂屋的嘛?无奈寻问主人,自也是说不上个一二。有个值得一提的是“一线天”,(一线天)首层片面是三进深,而到了二层就变成了二进深外加前面所提的挑台,屋顶是传统的坡屋顶,脊檩线正对与二进房的中点,在三进房与二进房屋顶交接的地方很特意的预留了15mm宽的一条窄缝,让光线从此处泄露下来,我猜测大概是房间不开窗的缘故,为了解决光线的问题,故采用了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