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对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对联范文1
下联:猴舞新春又呈祥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羊献银毫书捷报
下联:猴挥金捧迎新春
横批:新年快乐
上联:花果飘香美哉乐土
下联:猴年增色岂换人间
横批:幸福人家
上联:勤羊辞旧千家同喜
下联:顽猴闹春万户皆福
横批:四海同春
上联:大鹏展翅蓬雀心惊
下联:金猴骋日魑魅难藏
横批:鹏程万里
上联:神羊献瑞羊年吉祥
下联:金猴举棒猴年如意
横批:花好月圆
上联:辞群羊送来千里鹅毛
下联:迎金猴燃起万家灯火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羊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下联:猴年九州欢歌四化辉煌
横批:国泰民安
上联:三羊开泰人膺五福趁春去
下联:万猴维新天降大运随日至
横批:时和岁好
上联:羊毫饱蘸浓墨重彩酬壮志
下联:猴棒劲舞实事兴邦竞风流
横批:大展宏图
上联:黄龙竞舞为大地回春祝福
下联:金猴挥棒给神州奋起壮威
横批:国泰民安
上联:辞群羊送来千里鹅毛
下联:迎金猴燃起万家灯火
横批:喜迎新春
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上联:大地流金万事通
下联: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上联:欢声笑语贺新春
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
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
下联: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
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
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更多热门相关文章推荐阅读:1.2016最新迎春对联大全(精编)
2.2016关于猴年经典春节对联
3.猴年春节七字对联精选
4.2016关于猴年春节对联欣赏
5.关于猴年春节的对联【汇总】
6.2016猴年新春对联【二十副】
7.2016关于猴年的新春对联
8.2016猴年对联及春联集锦
小学生对联范文2
摘要: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讨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训练的针对性是必须的. 笔者认为,首先,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次,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课堂知识的空间. 而后,精取有序的、递进的训练习题,提高学生训练的针对性.
关键词:教学效率;知识空间;针对训练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是否深入细致了解学生的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方式;是否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建构活动的特点来组织与呈现教学内容,并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是否使学生在一定的训练时间,有知识覆盖性、针对性,且使学生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等等. 而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训练的针对性,特别是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通过数学教学而促进他们的能力得以全面的发展呢?
[⇩]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传授新知识、反馈新知识、深化新知识、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而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讲,数学的课堂主要是以复习课的形式呈现,以综合性的内容体现. 如何在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条件下,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精心选择例题,习题讲练结合是高三数学课堂的最重要环节. 因此在设计课堂整体时,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认知过程的完整性.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因此,要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就必须从基础知识出发,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
例如,在“等差数列”这一节的综合运用复习课中,知识的构建是在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前n项和以及性质的基础上,课前可让学生先进行复习回顾,且将要点一一列出.
1. 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则称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差. 即an+1-an=d(常数),其中n∈N+(或者表示为an+2-an+1=an+1-an,n∈N+).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n-1)d.
①推广:an=am+(n-m)d.
②变式:d=.
③函数关系式:an=an+b(a,b为常数).
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或Sn=na1+d.
①n为奇数时,有Sn=na中,S奇-S偶=a中;n为偶数时,有S偶-S奇=d.
②函数关系式:S奇=An2+Bn(A,B为常数).
4. 等差中项
若a,b,c成等差数列,则称b为a与c的等差中项,即b=. a,b,c成等差数列⇔2b=a+c.
5. 等差数列的性质
①在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有am+an=ap+aq.
②若{an},{bn}均为等差数列,则数列{pan},{an+q},{an±bn}也成等差数列.
③若数列{an}成等差数列,则下标成等差的子数列也成等差数列.
④若数列{an}成等差数列,Sn为其前n项和,则Sk,S2k-Sk,S3k-S2k,…也成等差数列;数列
为等差数列;……
那么,在课堂中,教师针对学生熟悉程度,列出等差数列的知识点进行整体重难点的概括,知识点的引申,思想方法的提炼. 如:
1. 这一环节不仅侧重学生对公式的记忆,而且应明确公式的推导过程,这里蕴涵了数列中重要的解题方法(叠加法或构造法)以及强调公式之间的相互联系.
2. 不仅要熟练应用基本公式,还要会用变通的公式和等差数列的有关性质. 如在等差数列中,am=an+(m-n)d;若m+n=k+l,则am+an=ak+al等.
3. 由五个量a1,d,n,an,Sn中的三个量可求出其余两个量,即“知三求二”,要求选择公式必须灵活恰当,即善于减少运算量,达到快速、准确的解题目的.
4. 在求解等差数列的问题中,除了要注意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消元及整体思想的运用外,还要特别注意在解题中要有“目标意识”,需要什么,就求什么,提高解题的针对性.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学生领会到知识要点后,应安排动脑动手与独立思考的练习,提炼出基础知识中的相互联系的内容和基本思想方法. 如果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学生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领会,能力也得到相应发展. 教师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 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 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步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 这样一来,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其中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教学中,一要根据学生实际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实地为学生打基础. 二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三要呵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的综合性问题时,选举例题:
在等差数列{an}中,前n项和为Sn,若S10=100,S100=10,求S110的值.
引导一般性思维求解,可从等差数列的前n项的公式出发,建立与等差数列首项a1以及公差d有关的方程组求解.
解析设等差数列{a}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前n项和Sn=na1+d.
由已知条件
10a1
+d=100,①
100a1
+d=10 ②
⇒a1=
,
d=-,
所以S110=110×a1+×d=-110.
引导在此基础上,能否再从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特征出发,也是建立方程组去求解?学生会想到函数的关系式Sn=An2+Bn(A,B为常数).
解析设等差数列{an}前n项和Sn=An2+Bn(A,B为常数).
由已知条件
A×102+B×10=100, ①
A×1002+B×100=10 ②
⇒A=-
,
B=.
所以S110=A×1102+B×110=-110.
引导在等差数列{an}的基础上,能不能再思考一下等差数列前n项和Sn的性质,即能在Sn的基础上再去建立适当的等差数列帮助我们求解问题?学生再一次回到总结的性质中去思考,不难发现两种形式. 所以,以下两种求解方法,自然由学生思考得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解析1因为数列{an}是等差数列,
所以S10,S20-S10,S30-S20,…,S110-S100为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
S100=S10+(S20-S10)+(S30-S20)+…+(S100-S90)
=10S10+×D=10.
S110=S10+(S20-S10)+(S30-S20)+…+(S110-S100)=11×S10+×D=-110.
解析2因为数列{an}是等差数列,所以数列
是等差数列. 数列
中,第10项=10,第100项=,则第110项=-1,所以S110=-110.
引导在肯定了以上两种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构造新的等差数列求解的基础上,我们又可以将问题还原,即求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中不仅要熟练地运用Sn=na1+d这一公式,还可以选用Sn=・n,则S110=×110,那么a1+a110如何得到?学生自然又会想到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
解析S100-S10=a11+a12+…+a100=×90=×90=-90,
所以=-1.
所以S110=×110=-110.
引申再进一步将问题变形:
“若等差数列{an}中,Sp=q,Sq=p,且p≠q(p,q∈N+),求Sp+q.”
这样一来,通过求解上一问题,在对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函数关系式、性质及前n项和公式进行有效训练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问题的本质,提炼问题的精髓,从而使学生对等差数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目标的制定有了一定的梯度,最终能使学生都积极参与、尽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使能力相对差一些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能力水平较好的学生也有了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 毫无疑问,制定准确、明确、有层次的目标,就保证了教学的方向,使教学有了现实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性,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精取有序,递进的训练习题,提高学生训练的针对性
分析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知识点在高中数学的地位与作用,研究高考命题趋势,是精心选择例题、习题,判断数学题对技能训练是否有价值的主要途径. 而训练必须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 数学训练分为三个阶段:模仿练习阶段、变式训练阶段与综合训练阶段. 模仿练习一般是在新知识学习之后,在教师的示范下进行的练习,所选题目难度不高、变化不大,要求学生按照掌握的法则与步骤进行运算,以确保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较清晰的经验. 变式训练阶段的习题难度适当提高,习题形式多有变化,同时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较清晰的经验. 变式训练阶段的习题要求学生不仅得到正确的答案,还必须对操作的过程、依据、方法进行总结与概括,促使心智操作方式从经验上升到理性水平,为技能操作实现自动化打下基础. 综合训练阶段可选用的训练题必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探索性、灵活性,训练学生确定操作方向,灵活运用法则的能力,为技能向能力转化打下基础.
例如,设计等差数列问题课内训练题:
练习1等差数列{an}中,a10=100,a100=10,求a110 .
引申1 等差数列{an}中,ap=q,aq=p(p≠q,p,q∈N+),求ap+q .
练习2 若两个等差数列{an}和{bn}的前n项和分别是Sn,Tn .
已知=,求的值.
引申2 若两个等差数列{an}和{bn}的前n项和分别是Sn,Tn .
已知=,求的值. (思考,若条件不变,求的值)
小学生对联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思维;教学活动
新课改以来,我校就一直沿用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该套教材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编写,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符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教学活动。总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符合新课改教学要求,结构合理,插图新颖,习题适当,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操作性强,数学思想渗透高,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性好,教师完全可以立足教材设计高效教学活动,充分发挥锻炼和养成学生思维的作用。
一、锻炼及养成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逻辑水平和抽象程度,反映在小学生思维形式和思维过程中,且小学生展开思维形式和思维过程需要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小学生思维形式和思维过程的组织。(1)小学生应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基本思维形式,开展思维活动,并在思维活动中紧扣“引入+形成+深化+构建”四大环节,对所学数学基本概念进行强化。且在小学数学数量关系、运用练习、算理分析和几何知识分析中,对小学生概念运用、判断以及逻辑推理进行有效训练;(2)在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其真正置身于数学知识分析、比较、综合学习活动中,对数学思维进行概括、抽象、系统化、具体化的锻炼。
二、锻炼及养成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准确性和速度,笔者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下列措施锻炼及养成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1)充分利用综合性较高的组合图形、复合应用题和混合运算等数学情景,对小学生直觉思维进行训练,具体办法包括瞬间综合训练、总体观察训练、预见训练、切入训练和假设验证训练等;(2)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数学学习训练,如,听算训练、视算训练、口算训练、应用题列式、强大竞赛训练等,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简算、速算的要领,增强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3)加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设计并开展针对性强的练习,帮助小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实现数学知识“动力定型”。
三、锻炼及养成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开展的角度选择、方法应用、过程开展等方面的灵活性。笔者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下列措施锻炼及养成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1)可逆性训练。在教学中立足小学生数学已学知识,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启发,引导小学生自学新知识,利用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练习题,分析题目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顺逆关系,引导小学生对练习题进行正、反方向的穿插思考;(2)变通性训练。在教材习题练习中,引导小学生从多角度数学思维出发,对题目中存在的代换、转化、恒等变形、假设等条件进行变通训练;(3)沟通性训练。在教学和习题训练中,教师应对数学学习中的思路和知识进行沟通联系,引导小学生熟练沟通训练。
四、锻炼及养成小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独特性、新颖性和发散性。笔者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教学,引导小学生趋向创造力“最近发展区”,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在数学新知识教学中,教师鼓励小学生从多角度获得新知识,拓展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培养小学生质疑问难和思辨争议的学风;(2)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一题多变、多编、多议、多解、多验的习题,对学生发散思维进行训练;(3)利用多样化应用题,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进行基本扩散训练,如,数量关系逆向思考、基本思考方法训练、多组合问题训练、新数量综合训练等。
小学数学虽然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是学科自身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及养成,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有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中,鉴于小学生思维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之间相互制约、联系,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交叉效应,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作用,锻炼及养成学生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生对联范文4
【关键词】体育锻炼 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 小学生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体育锻炼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培植一代新人的须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校五年级的100名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问法,向研究对象发放100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2 文献资料法
从图书馆和网上查阅与心理素质和体育锻炼有关的资料,为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在对有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整理,从体育锻炼对学生的一些心理素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2.1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很高
表1反映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情况。各种体育锻炼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从表1也能看出,有73%的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对体育锻炼很有兴趣。这说明学生喜欢参加体育锻炼,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是奠定学生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
2.2 有益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
表2反映的是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前后对自身身体素质的评价情况。学生在没有参加体育锻炼之前,在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等方面普遍来说都比较差。从表2可以看出,在锻炼前只有21%的学生认为较好,有15%的学生认为不太好,大部分都属于一般。表3表明,在运动以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认为明显改善和有所改善的已经占了93%,这说明通过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
2.3 有益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性格的改善
通过表4发现,通过体育锻炼,促进了学生的意志力品质的增强,外向心理也得到了培养。学生意志力明显增强和有所增强的分别占了40%和48%。从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侯跟不上,学不好不能够完全坚持下来,但随着老师的鼓励和自身不断的学习,他们表现的越来越好。在体育锻炼中想要达到一定的效果没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是很难坚持的。
2.4 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
表5为参加体育锻炼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增强和有所增强的分别占了56%和29%,这表明参加体育锻炼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较大作用。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访谈发现,他们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经常表现出敌对、恐惧等不良心理。而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树立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合作意识,逐渐形成集体归属感、认同感和自我的价值感、责任感,从而能够更好的为确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剖析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因素
3.1 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得到充分发展,提高活动效率,还可以使其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乐观自信、精神振奋、精力充沛,从而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在作用。另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脑力劳动所带来的疲劳,提高学习的效率,并能充分挖掘和开发学习的潜力,提高创新能力。
3.2 强自信心,提高表现力、改善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自信,正确认识自我。自信心是在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的基础上提出的。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体育成绩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很活跃,示范也让他们来做,这些学生往往很自信,精神状态也好。而那些能力差的同学往往对自己没有信心,更不好意思去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甚至出现一定的心理障碍,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细致观察,有意识地为这些能力差的学生创造展示其优势、特长的机会,由简到难,逐步培养其自信心。同时,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心,在集体中和大家平等相处。独生子女相对缺少同龄朋友的交往,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相对更封闭的生活环境中,独生子女们成熟得相对较晚,社会适应能力差,不善于与人交往,甚至连找朋友都要父母出面。参加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克服孩子们成长过程中这些不利因素。不像大多数课外补习班,上课时孩子们仍旧各自学习。体育运动的游戏性质让孩子们精神更松弛、性格更开放,接触同龄朋友时,更容易拉近距离。集体项目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个人项目可以锻炼孩子的自我表现能力。这些都是现代独生子们缺少、又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经历。让孩子们多参加运动,磨炼更坚韧的意志,培养更包容的性格,结交更多的朋友。
3.3 提高挫折的承受力,培养坚强的意志
在体育锻炼中有时会因为自身素质低、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差或动作难度过大等原因无法完成,造成心理障碍,产生挫折心理。有时候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挑战极限,挑战自我,"胜败乃兵家常事",要勇敢的去面对困难,从中吸取教训,学会激励自己,勇于拼搏。如在耐久跑练习时,许多学生会出现"极点"反应,从而导致怕苦、畏难的情绪,通过老师及时的鼓励学生要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教育学生在"极点"过后人马上就会倍感轻松,而且越跑越有劲。在精神上给学生以鼓励,使他们能坚持完成任务,在练习结束后要及时让学生回味,引导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勇气,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样今后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勇往直前。
3.4 有利于消除心理障碍
许多国家已将体育锻炼作为心理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参加一些慢跑,散步,徒手操等身体练习能有效地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增强自信。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减缓和消除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段,防止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发生。状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最主要的指标。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体育活动能让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融于集体中,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使人际关系和谐。
4.1.2 体育活动能使学生情绪稳定,能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4.1.3 体育活动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4.2 建议
4.2.1 应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
4.2.2 应以有利于改善焦虑、抑郁、紧张和疲劳等情绪状态的运动为主。
4.2.3 在学生课余时间,应多开展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试论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周得秀.文教资料,2005,35:75-76
[2]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J]. 王冰.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4);106-108.
[3] 体育与健康 [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小学生对联范文5
一、进入情境,获得语感
“作者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去表达胸中的某一情境的,反之,一旦学生看到了作者所描写的那个情境,也会豁然领悟用以表达这一情境的语言文字。有此可见,创设情境不啻是促使学生感悟的催化剂。”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音乐的旋律、实物的演示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言文字变成鲜明形象印在脑海中,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语感训练。
(一)电化教学
电教手段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饶有情趣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精神,使他们参与语感训练的积极性提高。同时电教又为缺乏生活经验与表象积累、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地位的学生降低了语感的难度,更好地适应了他们的语感准备状态。比如,在教学《田园诗情》一课中,学生对荷兰牧场是陌生的,于是,在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并用投影映示出荷兰牧场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教师再伴以简洁而动情的描述,这样就缩短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学生多种感官并用,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当学生声情并茂地读,沉浸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异域风景中时,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二)实物操作
实物及操作创设情境也是教学中运用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比如《石榴》一课的最后一自然段,描写了石榴子儿的颜色、光泽、样子、味道。其中,“玛瑙般”、“晶莹透亮”、“清爽无比”等词语,惟妙惟肖地描摹了石榴子儿的特征,没有尝过石榴的人是很难深刻体会的。课上,我们可让学生带个石榴,剥一剥,看一看,尝一尝,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感受,学生也就容易理解书中的遣词用句了。通过操作,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达到领悟。例如《少年王勃》中“拍案叫绝”一词,可以让学生读书,读到精彩之处,拍一下桌子,叫一声好。这样无需查字典词典,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准确领悟了词义。
二、言语实践,培养语感
加强言语实践是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语感是在反复的言语实践中,在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中积淀而成的。正如马克思所言:感觉是在自己的实践中成为理论家的。培养语感一定要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去动嘴、动手、动脑、动情。一位教师在讲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时,将课上的十五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作一回诗人,也来“创作”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学生的热情很高,写得非常投入,有的一边写一边窃笑,大概认为自己写的哪里是诗呀!有的写完一句就低吟一遍,认为通顺了再写下去。学生心中的诗是什么样子的,就大胆的写成什么样子吧!来感受一次“古诗文”创作的喜乐,焕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从一首首稚嫩的诗行中,我们看到了智慧和创造的灵光在闪亮。
三、引导思考,体味语感
培养语感离不开语言文字训练这一中心环节。教材中那些典范的作品,其语言都是经作者精雕细刻,是妙不可言的。教师只有切实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语感的培养才有保证。特别要在作品中抓住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进行比较、揣摩、欣赏,进行透彻理解,使学生对它们不仅仅是有所感受,而且能与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获得更深的感受与理解。如“翠流”一词,可引导学生读这段话后这样理解:那无边的草地好像是用绿色拨洒,颜色是那么绿,那样鲜,那样浓,那浓浓的绿色,饱含了水分,好像凝聚成一个宽阔而碧澄的水面。这是多么美的景色,一个“流”字把意境写活了。经常这样的品词、析句,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感知力就会敏锐起来。
四、注重积累,内化语感
语感虽然以感受为基本形式,是一种心理体验,然而有生活才有体验,有对语言文字的感性积累才有理性的妙悟。这种积累既是生活的积累,也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只有重视积累,才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感,并在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中显现出来。
(一)生活体验的积累
语言来自生活,产生于劳动,生活体验是语感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学科要注重语感的培养,必须以学生的听说读写实践为中心,注重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以生活为课堂,课堂则是通往生活的窗口,是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唤起脑海中的生活经历。
(二)语言材料的积累
小学生对联范文6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早恋问题已经切切实实地摆在我们教育者的面前。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也是教育者应该重视的研究课题。处理好小学生早恋问题,需要教育的智慧与艺术。需要依据小学生早恋的心理特征,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疏导。
【关键词】小学生;早恋;心理特征;情感疏导
【中图分类号】G51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95-01
小雅白白净净的,剪着齐耳短发,是个可爱又漂亮的女孩。
这个女孩早恋了。周末和男孩子一起出去玩,她会牵着男孩子的手,男孩子也会拥着她那稚嫩的双肩逛街。学习成绩飞速下滑,课堂上总愿意发呆,时不时的一个人坐在那里傻笑。班主任老师很是着急,找她谈了几次,她说她控制不了自己,她无时无刻都会想那个男孩子,想见到他。一个13岁的女孩,提前进入青春懵懂、骚动着的情感世界。辅导员老师和她谈了好久,她只是笑,或者是哭,一句话也不说。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对徐小雅现象的分析,我认为小学生早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异性好奇。小雅是个精力旺盛的女孩,但她未能把充沛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对学习缺乏兴趣,而对异性感到好奇,开始早恋。
第二,缺乏家庭的温暖。小雅的父母离异,母亲与一个男人同居。在生活上徐小雅享受不到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爱,感情上缺乏温暖和尊重,行为上缺乏良好的示范引导。她的妈妈疲于生活,忽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问题。徐小雅渴望有人分担她的心事,有人给予她理解和抚慰,此时,情窦初开的异性同学就成了她最好的倾诉对象。
第三,爱慕虚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上流行的爱情歌曲和表现的影视和书籍的诱导,少男少女的潜意识里也产生一种希望被认可、被赞美甚至被追求的需要。小雅平时在学校里成绩一般、表现平常,这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再加上有男同学向她表示好感,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发育提前以及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早恋现象在小学的高年段已较为普遍。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早恋,却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重视情感疏导,不简单地批评和粗暴地扼杀
“单纯地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孩子正常的生理反应”。很多老师都这样看。这样的交往不像成人般复杂,但在小学生的头脑中那种朦胧的两性概念,却能导致他们做出“出格”的行为。
一旦发现孩子有早恋苗头,不要如临大敌,一味斥责,而应分析孩子早恋的原因,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就是:要冷处理,不要张扬,不能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以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导致破罐子破摔。一般说来,对精神空虚的孩子要加强远大理想和学习意义的教育,注意控制孩子用钱的数量和在外活动的时间,督促孩子将精力放到学习上来;对爱慕虚荣的孩子要让他充分认识早恋的危害,鼓励他们根据自身特长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孩子转弯是需要时间的,有时还会有反复。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
二、重视家校沟通,在生活和感情上给予尊重和关爱
教师发现学生早恋的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告知家长。但是,家长切忌简单粗暴的处理。应该多与孩子交流,消除他的寂寞感,让他感觉家长是关心自己的。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孩子的表现,推测陷入的程度。可以委婉地表示自己对这类事情的态度。许多的时候,教师的矫正已经初见成效,如果家长一知道,就大发雷霆,问题会迅速激化,把孩子推向了早恋的漩涡。
三、进行友爱互助,积极倡导异性间的健康友谊
小学生的早恋是从纯洁的友谊开始的,当友谊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这个人产生崇拜和迷恋,眼里只有他,心里只装着他,就像徐小雅那样。这就不是友谊,而是早恋的萌芽。
小学生早恋的萌芽本来就是不稳定的,如果我们能够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其它的活动中去,自然而然就会淡化这种感情。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班级活动,这些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心理调试小游戏等。当学生感受到了学校活动的丰富多彩,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当学生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了班级活动和学习上去后,早恋的萌芽就渐渐枯萎了。学生在活动中也会逐渐懂得,真正的友谊是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不论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当学生解开了异性间交往的迷惑,就会剥去浮华的外衣,把友谊界定在健康纯洁的标准上。
四、创建和谐空间,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氛围
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学生的心理会放松,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心情平和不走极端,这些对早恋的抑制有极大的作用。特别注意,班级中的小团体是早恋产生的最好温床。而同学之间的嫉妒、讥讽是早恋的最好催化剂。如果,班级中出现了小团体的现象,需要教师往健康的方向引导。
总之,小学生早恋问题已经切实地摆在我们教育者的面前。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也是教育者应该重视的研究课题。处理好小学生早恋问题,需要依据小学生早恋的心理特征,以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情感疏导,需要教育的智慧与艺术。
参考文献
[1]胡明根、丁明标:《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7年5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