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工作职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工作职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工作职责

会计工作职责范文1

1.承担园区应急指挥中心的日常工作,负责园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工作。统筹安排公安、消防、应急、生态环境、交通等部门的监测预警、应急值守、响应调度和综合协调等工作;协助做好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建立健全园区应急管理体系、负责园区应急平台的日常管理;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数据库,并进行维护;做好园区部门、企业应急管理的督查工作。

3. 负责与鹤山区应急管理局的工作联系,与应急、消防、生态环境、公安、交通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建立与园区应急管理委员成员单位的应急联动机制,协助做好应急保障工作。

4.负责各类应急事件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工作;负责应急管理宣传和培训工作,协助党政办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工作。

会计工作职责范文2

负责搜集、综合、分析全区纪检监察工作情况,起草区纪委全会工作报告、机关工作计划和其他重要文件;负责本委常委会、全委会、工作会议的筹备和会务工作;负责本机关的文书处理、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机要、文印、保密工作;指导全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工作,审核区直纪检监察机构领导干部和各乡镇办纪委、监察室领导班子人选,负责机关人事、离退休干部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承办反映纪检监察干部的来信来访;负责区纪委监察局印章的使用、管理;编发《纪检监察信息》和《信息快报》,及时向本委领导、区委和市纪委反映和报告有关情况;负责全区纪检监察工作重大课题及有关政策问题的调查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协调完成上级纪委机关安排的调研课题,指导全区纪检监察机关的调查研究工作;负责与区纪委委员的联络工作;负责催办市纪委、源汇区委和本委领导交办的重要事项;负责机关的行政事务、后勤管理和对外联系、接待工作;协助分管领导协调机关各室的有关工作,检查指导下级纪检监察组织工作开展情况;承办委局领导交办的其它事项。

2、宣教室工作职责

负责对全区党员、干部和监察对象进行党风党纪和廉政勤政教育;负责宣传党的纪检工作和国家行政监察工作的方针、政策;联系协调新闻单位对重大案件的报道工作;负责拟定全区纪检监察干部培训规划,组织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负责对全区纪检监察系统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业务指导;承办委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3、案件审理室工作职责

负责审理由区纪委、监察局查处和同级党委、政府审批的案件;审理报送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审批的案件;协助审理下级纪检监察组织特别重要或复杂的案件;审核重要的备案案件;直接受理司法机关移送的案件;受理党员、国家工作人员不服党纪、政纪处分的申诉和需要复查、复议、复审、复核的案件;检查、指导全区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和法规工作;承办区监察局在行政诉讼中的应诉事宜;负责规划和拟定全区党的纪律检查规定和行政监察规定;参与或配合区政府有关部门拟定有关行政规定;对已颁布的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调研;承办委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4、案件检查室工作职责

负责承办区管干部违纪、政纪的案件和其他重要、复杂案件的核实、检查工作,做好有关案件的查处协调工作;负责监督检查全区各单位及其领导干部遵守,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的情况;综合分析违纪案件的特点和原因,搞好情况反映;不断探索新形势下违纪违法案件的产生规律、特点和有效查处的方式方法,总结办案经验;承办委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5、室工作职责

负责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事宜;查办、督办、直查快办举报案件;综合反映带普遍性和倾向性的信息;负责监督工作;检查、指导全区纪检监察举报工作;不断探索研究新形势下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承办委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6、执法监察室工作职责

负责对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法令、条例、规定、决定、命令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全区性或重要的执法监察活动;参与重大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检查、指导全区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工作;负责对执法监察工作情况的综合分析,提出执法监察工作的计划和建议;负责对全区纪检、监察系统执法监察工作的业务指导;承办委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7、行政效能监察中心工作职责

负责检查全区党政机关、司,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法机关、人民团体、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和社会服务单位或其他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有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各项政策措施的情况;检查监督投诉对象履行职责、工作作风、办事效率、遵纪守法以及执行行政效能建设规定的情况;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监督投诉对象违反行政效能建设规定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投诉;受理和解决企业、投资者及广大群众对行政服务各类投诉;调查处理监督投诉对象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违反行政效能建设规定以及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组织、协调、督促各乡镇办、区直各部门调查处理涉及管辖的行政效能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投诉的问题;完成区委区政府和市纪委监察局交办的其他事项。,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会计工作职责范文3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理清职权是基础,查找风险是关键,监督防范是核心。今年,我校把建立“双权双责”监控机制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作为改进干部作风、源头防治腐败、坚持挺纪在前、推动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为抓手,大力营造干事创业、事争一流、担当实干的良好风气和浓厚氛围。

把“双权双责”监控机制建设与履职尽责、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相结合,通过“双权双责”监控机制建设,让全体干部始终绷紧廉洁、勤政这根弦,从根本上解决乱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等问题,不断提升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和本领,不断完善发展思路,以更宽的视野审视发展,以更高的水准推动和谋划明年各项工作。

二、精心部署,认真落实工作任务。

为推动我校“双权双责”监控机制建设尽快落实,我校与周边党校进行了沟通交流,学习了他们的先进经验做法。按照《关于建立“双权双责”监控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我校精心整理出单位主要职责、班子成员主要职责、中层机构主要职责等内容,坚持把部门“三定”方案和行政审批改革有效结合,自上而下规范部门权力,逐项明确权力事项类别、行使依据和责任主体,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开列各部门领导成员权力名单和经手职权目录,并登记备案。同时,结合本部门行政许可、行政执法和“三重一大”等职权,建立交流群,加强同县域同类别部门的沟通学习。

三、坚持公开原则,接受社会和群众的全方位监督。

我校按照上级安排部署,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能职责,建立相应的权力目录和行权依据,制作了“权力清单”。按照权力运行轨迹,固定权力运行流程,制作了“流程清单”。根据权力流程,梳理查找每项权力的风险点和防控措施,制作了“防控清单”。依据本单位梳理的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制作了“监督清单”。我校将四个清单在“双权双责”监控平台向社会公开,并设置群众评价投诉窗口,引导群众共同监督,确保权力监督全域覆盖和全社会覆盖。

会计工作职责范文4

关键词: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工作;应用

实质重于形式(Substance Over From Principle)原则,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以交易的经济实质为基础,而非以交易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工作的依据。也就是说,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应拘泥于形式,当交易的实质与其法律形式不相同时,会计应按其经济实质进行核算处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时,不仅要遵守相关规则,更要灵活的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各种情况。

一、在资产确认上的应用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资产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资源,且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该规定充分表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对资产的定义表现了控制权思想。通常来说,资源被企业确认为资产之后,企业对该资源享有所有权,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部分以特殊形式形成的企业资产,企业不享有所有权,但却在企业的实际控制下,依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这部分资产也应当在会计核算时划入企业资产。如融资租赁,在租期未满前,承租单位不拥有资产的所有权,但由于租期较长,几乎接近于资产的实际使用寿命,且租期结束时该单位拥有优先购入的权力,租期内企业也有权支配该资产,因此,虽然从法律观念上说所租资产并非归承租单位所有,但从经济实质上来看,与该资产有关的风险与收益已全部归承租企业承担,因此,承租企业应遵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视该资产为企业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

其次,对资产的定义,实质为“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对于已经不能创造经济利益的资源,即使仍然还存在,且所有权属于相关企业,但依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仍旧不能在会计核算时确认企业资产,如无法回收的债权、损坏的实物资产等。

二、在关联方交易上的应用

依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在企业经营决策与财务中如果有一方能够直接、间接的控制或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其产生重大影响,则称其为关联方,如果多方同被一方控制或影响,也视其为关联方。

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我国通常以股权关系作为判断企业间是否存在影响关系在依据。然而,在具体运用以上标准时,应首先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如一企业承包了没有投资关系的其他企业,依据承包协议,承包企业在承包期间决定被承包企业的财务与经营决策,承包企业的利润应交给被承包企业一部分作为承包利润,承包企业交付承包利润后的利润归承包企业所有。在这种条件下,承包企业与被承包企业并无投资关系,但依据协议,承包企业在承包期间可以影响、控制被承包企业,因此,关联方关系的存在与否应由其关系实质来决定,而非靠法律形式来判断。

三、在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的应用

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应视情况的不同采用权益法与成本法进行核算,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使用要遵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依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通常,企业投资占该单位表决权资本百分之二十以上不足百分之五十的,或不足百分之二十但有重大影响的,应使用权益法进行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控制、无共同控制或无重大影响,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使用成本法进行核算。通常,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表决权投资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为拥有控制权,但有时虽然决表权资本达不到五十以上,但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的,应依据成本法进行会计核算。”即,企业会计核算方式的选择要依据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与共同控制或影响力来进行,而非简单的以投资占被投资单位表决权投资的百分比来决定。

第二,权益法的使用充分遵守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依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使用权益法进行会计核算时,应以原始投资成本计量,取得股权投资之后,应享有被投资企业当年的净利润或亏损的份额,调整账面价值,作为当期投资损益。从形式上看,投资单位只有在被投资单位宣布分派股利和利润时,才能将分到的利益作为投资收益,然而,从实质上说,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是由被投资单位的盈利状况来决定的,不应受被投资单位利润的分配时间与政策影响,投资单位享有的被投资单位的利润份额和亏损份额,才是真正的投资收益。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按被投资企业的损益来计算投资损益,而不能以是否收到股利或利润来作为投资损益。

四、在合并会计报表时的应用

合并会计报表是母公司编制的,视子公司与母公司为一个整体的,反应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从法律角度看,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是独立的法人,编制各自的财务会计报表。但从实质上看,母公司能够控制子公司的经营,双方已是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合并会计报表在经济意义上将整个集团视作一个会计报告主体,而不管企业是几个法人资格,显著的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除了在上述方面外,企业在销售确认、租赁业务的管理上也极大的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企业对看透法律形式,把握经济实质也越来越到位,对企业财务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总结:

企业对利益的追求决定了其必定会采取更加隐蔽的方式来掩盖交易的本来面目,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但也是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统计水平的契机。会计工作人员只有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严格遵守实质重于形式,抓住各种经济交易的本质,才能使会计信息更加明确、清晰与可信,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娟.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合并会计报表中的运用[J].新西部(下半月),2008(12).

[2]刘芳.浅谈实质重于形式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7(18).

会计工作职责范文5

关键词:企业 内部会计 监督制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也随之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会计监督制度是当今企业内部的在财会管理方面不可或缺的管理制度之一,随之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会计监督制度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制度规范。企业内部实行会计监督,不仅有利于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规范进行,对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和促进企业经营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对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职责和经济行为活动的系统的、规范的管理监控和经济审核,以保证企业经济的有效管理,经营活动的规范有序的开展。实行会计监督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现代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如何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意见。

一、我国现有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缺陷分析

(一)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的不完善

现今我国的企业管理结构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出于建设阶段,无论在结构上还是组织上都不够成熟,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结构。因此,在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体系。个别建立了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但是也不够完善,或者因为没有建设独立的对制度进行执行和管理的部门而使会计监督制度没有得以良好的执行,如同虚设一般。因此,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会计秩序混乱以及企业经营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缺少完善的企业独立会计监督制度

企业独立会计监督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直接导致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执行不力,不能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缺乏监督职能的有效性。在欧美发达国家,企业都会独立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以使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性进行。通常会采取委托外部会计监督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活动以独立的局外者的身份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这样可以避免了企业内部间的的弊端,能得到较为客观真实的评价指导,使会计监督的作用得到实质上的发挥。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还不够完善,尤其在中小型企业这种缺陷尤为突出。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和外部第三方的监督不能做到良好的配合和应用,缺乏科学有效的会计监督制度。

(三)执行监督职能的监事会成员甄选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大多数企业所建立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缺乏对执行监督职能的监事会成员甄选和管理的制度规定,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管理执行上留下隐患。不仅不能保证监事会的独立性,而且因为监事会成员缺乏过硬的专业素质而导致会计监督职能无法良好的执行。由此可见,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添加或完善监事会组织的甄选制度,也是保证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部分。

(四)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执行人员的外派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尤其在大型企业,常由企业总部或会计监督总部选派监督专员对所属的分公司和下属企业单位进行经营状况和经济业等进行会计监督的工作。尤其在对企业重要的经济政策的执行和反馈情况进行跟踪,以充分达到监督和信息掌握的作用,便于企业进行经济决策的调整和下一步的措施。但是因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对监事会人员的外派制度的缺乏和不完善,使得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缺乏相互的制约和监督,造成会计信息的混乱,经济秩序的无序进行,给企业的利益和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

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必要性分析

内部会计监督是我国市场经济监督结构体系的重要分支,也是会计的一项重要职能。进行内部会计监督是以我国的经济政策和会计法律法规为基础,以会计核算为执行的基本原则,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济行为以会计审核为主要反映手段进行监督和决策。会计审核不仅要对企业内部财会状况进行原始凭证的审查,还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指标进行检查计算,然后进行经济状况的分析,以达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监督。要真正做到内部会计的有效监督,首先要了解内部会计监督的具体操作对象和内容。

(一)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目的

会计部门的工作职责就是为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层以及企业其它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所需的企业会计信息。提供真实准确的、全面的、有用的信息是会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因此,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工作目的就是监督会计的工作质量,为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供服务和保证。

(二)实行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和客体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以企业内部或外部的会计机构及工作人员为主体。以企业的经济活动、经营状况、财务往来等所有财务事项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客体。

(三)内部会计监督的工作内容

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是否合法规范进行一系列的监督审核工作。如会计账务设置的合法性;凭证、报表、单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会计业务核算和审计是否符合国家法规和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等等。

如果企业缺乏有效的会计监督,很容易导致企业经济秩序混乱,弄虚作假现象的出现,直接影响企业的有利发展。从近年来频频出现的企业会计信息的谎报瞒报,以及企业经营秩序混乱可以看出,我国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急需进行全面的建立和完善。不管从个人投资经营的利益出发还是从国家整体经济利益考虑,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促进其在企业中良好的执行,配合国家和社会财务监督机构的工作,构成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是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朝着正确、有效方向良好发展的有效方法。

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方法建议

(一)提高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度,明确会计工作职责

企业内部要真正认识到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度。了解会计监督和会计审核的关系。会计监督是为了更好的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保证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 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监督都是为企业的经济工作服务。会计机构的人员的各个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工作流程清晰。每个环节有专人负责,权责分明,建立规范清晰的工作流程,做到专事专管,防止工作越权以及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产生。,

(二)建立独立的会计监督机构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会计的工作质量进行审核监督,还包括对会计资料进行有力的管理和监督。在企业内部,要建立独立的内部会计监督机构,并由机构的内部审计人员执行会计监督工作。或者由外部的独立的会计审计部门和人员进行会计工作的监督。以独立的组织形式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会计监督管理。

(三)明确经济决策的执行流程

企业内部会计工作流程明确,尤其在重大的投资、资金调度等重要经济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应当明确执行的流程,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制度,以保证会计职能的发挥,为会计工作秩序和工作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做到决策的规范化、合理化执行。企业的决策层和进行执行工作的人员形成相互监督和制约的关系,以避免职权的集中化和各层面各岗位的各行其是。明确的工作流程的建立,可使企业内部的经济决策工作按部就班的有序进行,各部门各岗位的协调配合,有效完成决策的执行。

(四)建立内部会计稽核制度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建立内部会计稽核制度,对企业内部会计机构的稽核内容进行全面的规定。对稽核工作的具体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包括具体分工都进行明确的制度的制定,使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构的工作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实行钱和帐分别管理的牵制制度。在企业内部会计工作中,关于钱款、财务的预算、收支和账务登记、报表等各项工作,不能以一人包管,可实行两人或多人的分管制度。对于款项支出的印章由多人分管,会计部门不相容的岗位实行独立制,岗位分离,专人专管。会计监督机构的工作职责不仅要对账目进行审查,还要对会计职责履行进行评价以及企业财务控制制度的问题提出报告。

(五)定期进行企业经济财产的清查

为避免账目和实际相脱节,预防虚帐假账漏帐的产生,可定期对企业的财产进行清查盘点。以保证会计各个资料信息的完整,做到账实相符,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不受损失。因此在进行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上要对财产清查做出严格的制度规范,同时还有将清查的期限和范围做出明确的规定。一般一年至少两次财产清查,尤其在进行年度会计总结汇报之前对企业财产彻底清查,发现问题及时寻找原因并会计工作制度规定给予解决和处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有效进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促进企业经济决策的制定和执行的有效途径。各企业应该提高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认识,加强会计监督的管理,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以促进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制定和有效实施,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李美云.会计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2]宋雅辉.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探析[J].辽宁经济,2006

会计工作职责范文6

会计信息化是指在会计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会计信息资源,优化会计工作过程,提供全面、系统、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以促进会计现代化的过程。

一、会计工作组织重构是会计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会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严密性和细致性。会计工作组织就是在适应会计工作特征的前提下对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和会计法规执行等工作所作的统筹谋划。

基于会计信息化的会计工作组织必须重新架构,这是会计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一)从会计信息化特征看会计工作组织的重构

会计信息化必须以计算机网络为运行平台而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会计信息化的手段。从计算机网络功能来看,Internet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计算机网络技术告诉我们,Internet在使用效率和能量传递上显现出沟通、跨越时空、交流多向互动和资源共享海量的强大优势,这就很好地解决了会计信息的“孤岛”问题。从信息化的演进过程来看,Internet为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社会信息化演进过程经历了由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信息化的过程,会计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构成要素,同样也要经历这个过程。从当前来看,我国的会计信息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了数字化过程,正在步入网络化。从会计信息化系统来看,Internet具有的开放性、实时性和智能性特征为实现会计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一种开放型的、具有实时性的智能化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账务处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网上银行、报表编报、预算管理等都可借助于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协同工作,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而多元化。将会计信息系统无缝链接到供应链管理系统、生产制造管理系统、连锁分销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决策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及行政办公管理系统等,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系统体系。同时,会计信息的实时产生,使使用者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变成现在的主动利用。开放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时处理、披露,使得会计信息需求者可以随时查询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情况,预测未来趋势,以便迅速、准确地作出决策。

会计信息化的核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构和优化,从而建立开放的、实时的、智能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使会计处理高度自动化、处理系统高度开放化和系统信息高度共享化。在企业内部横向方面,将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有机结合,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在企业内部纵向方面,以会计核算模块为基础,以会计分析模块、会计决策模块等为支撑的密切配合,可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开放;在企业外部,会计信息系统与政务系统、税务系统、银行系统、审计系统、其他社会相关系统等相连,可实现会计信息系统融入社会信息系统的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机构将可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会计信息系统中心。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人员将可能不再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系统管理员、程序设计员和数据录入员,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也将发生很大变化,由更加严格执行会计法规的固化了的程序替代会计职业判断。因此,会计工作组织重构势在必行。

(二)从会计信息化目标看会计工作组织的重构

会计信息化目标是以会计数据处理的实时化、会计信息记载电子化、会计机构设置扁平化、会计工具使用网络化,向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可靠而有用的会计信息,包括终极目标和过程目标两个层面。从终极目标来看,就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而有用的会计信息,无论是手工操作会计还是电算化会计乃至会计信息化,都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而有用的会计信息,即“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从过程目标来看,就是在会计数据处理、会计信息记载、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工具使用等方面的目标,这对手工操作会计、电算化会计和会计信息化而言,则有着显著的区别:

1.会计数据处理的时间不同。手工操作会计必须等到会计期末才能进行,平时所做的工作不过是为期末处理会计数据做准备,平时无法提供实时信息,因而手工操作会计提供的信息是期末信息、静态信息;电算化会计的实质是手工操作会计在核算手段上的变异,它对会计数据的处理也往往是需要等到期末才能完成(尤其是实施电算化会计的初期及单机版会计软件),即使平时能够提供一些实时的会计信息,因为它是单机版或独立的会计内网,只能在非常狭小的范围内作动态化的反映;会计信息化以Internet为平台,Internet的强大功能使得会计数据的处理能够动态化和实时化。

2.会计信息载体的方式不同。手工操作会计的唯一载体是纸质的,包括证账表等;电算化会计载体有了重大变化,但“纸质+电子”双腿走路仍占主流,且会计信息传输仍然无法实现物理性的网络通讯;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信息记载则可实现无纸化,会计信息(包括非会计信息)以物理性的网络通讯实现记载和传输,真正实现了电子化和数字化。3.会计机构设置要求不同。手工操作会计为保证记载会计信息纸质载体的安全,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是一个看得见而又摸得着的立体工作空间;电算化会计与手工操作会计非常相似,不管是单机版还是网络版会计软件,因为“孤岛”问题必须有一个现实的工作场所才能完成会计工作;而会计信息化有无工作场所对完成会计工作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联网即可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而完成会计工作,会计机构成了一个虚拟机构。

因此,会计信息化的过程目标预示着会计机构将精简,会计人员将减少,会计法规的执行将更趋标准。

二、基于会计信息化的会计工作组织重构的目标

会计工作组织重构的目标是扁平化管理,包括会计机构扁平化管理、会计人员扁平化管理和会计法规扁平化管理。会计工作组织扁平化管理的内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会计机构扁平化管理必定要在明确会计人员职责的基础上精简会计人员,精简会计人员肯定会带来会计工作岗位的调整,因而也就必定要调整会计工作流程,会计工作流程的变动又会影响到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财经法规的执行、监督和检查。因此,会计工作组织扁平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既需要解决人事组织的问题,又要处理好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分工问题,还要体现内部控制制度和财经法规的要求,要把会计工作组织扁平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的管理子系统统筹谋划。

会计机构是从事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会计人员是完成会计任务的必要条件。从单位组织机构建设的要求来看,会计机构的设置要在体现精简高效原则的前提下与单位管理体制和单位组织结构、单位业务性质和规模、单位会计工作组织形式相适应,要注意与单位其它管理机构的协调统一性。同时,会计人员的配备要与会计机构设置相应用,根据会计机构的设置情况,在确立会计工作岗位的基础上将会计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因此,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单位是否单独设置会计机构、设置什么性质的会计机构、会计机构是分设还是合设、会计机构分几级设置、会计机构在单位组织机构中如何定位、会计机构与其它管理机构如何分工协调、会计人员怎样分工、各会计工作岗位应履行什么样的职责等一系列问题,在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时都必须予以充分考虑。

会计机构设置是会计工作组织的基础和关键,它将决定会计人员的配备并影响会计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因此,会计工作组织扁平化管理目标的确定,应从会计机构设置着手。

会计机构设置扁平化管理的趋势是虚拟化,即会计机构成为一个虚拟组织。但会计机构的虚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虚拟组织,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会计机构与其他职能管理部门的界限模糊

从一个单位来讲如一个生产企业,需要设置许多职能部门和管理部门,如供应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其他一些部门,在传统的实体组织结构中,这些职能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各自的职责,可谓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而会计机构虚拟化后,传统的会计核算人员(包括专职和兼职会计人员)已经不再是会计机构的人员或不完全是会计机构的人员,他们将分散于包括会计机构在内的所有职能管理部门。比如往来结算,它将主要分布在供应部门和销售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往来结算。

(二)虚拟会计机构的日常工作具有实时在线性

正是由于具体会计工作分散于各个职能管理部门,其会计的日常工作也就由各个职能管理部门来完成,此时的日常会计工作具有实时在线性。如当销售部门销售商品时需要开具增值税专业发票,在开票时必须选择是现销还是赊销,否则无法进行发票的打印,假设选择了现销,则必须继续选择或录入银行结算凭证的有关信息(结算凭证种类、编号、账号、金额等),直至最后一个步骤完成时才可打印发票。而此时整个日常会计工作(包括记账凭证的编制、总账及明细账的登记等工作)也已全部处理完毕。因此,从提供会计信息的角度看,它是动态的信息,凸显会计信息的实时在线性。

(三)会计机构与其他职能管理部门处在一个高度统一体内

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实现会计信息与其他管理信息的共享成为了可能。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会计机构与其他职能管理部门都可以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交流,从而真正实现协调便捷、步调一致、高度共享的目标,也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传统会计机构设置模式的信息封闭或交流困难的难题。

(四)虚拟会计机构具有地域的分散性和工作场地的无形性

从规模上看,单位有小、中、大之分,规模较小的单位,其各职能管理部门可能就在同一地区乃至同一楼宇,规模较大的单位,其各职能管理部门可能不在同一地区,有些集团单位特别是一些“恐龙式”集团,其公司成员或职能管理部门可能跨省和跨国。因此,虚拟的会计机构可能分布在同一地区,也可能不在同一地区,具有明显的分散性。同时,立体感的会计工作场地可能变小甚至无形。

会计人员配备扁平化管理的直接表现是精简化。会计机构设置虚拟化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而实现的,而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将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在会计工作量一定的情况下,必定会减少会计人员的需求。同时,会计机构与其他职能管理部门的界限模糊,使得会计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也变得难以区分,许多会计工作已经不再是会计人员的事,而是由其他人员在完成业务工作时就已经完成了。会计法规制定和执行扁平化管理的最终结果是标准化。无论是会计法规的制定还是会计法规的执行,都已经固化在程序语言之中,而这些程序语言除授权外是无法修改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屏蔽所有外在的主观因素,从而保证会计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更标准、更科学。

会计机构设置虚拟化、会计人员配备精简化和会计法规制定及执行标准化,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会计机构的变小、会计人员的减少和会计法规制定及执行的程序化,但它决非否定会计机构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决非削弱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恰恰相反,会计机构设置为虚拟组织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平台,把会计管理真正融入到了企业管理之中,提升了会计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强化了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

三、重构后会计工作组织的特征

会计工作组织扁平化管理的目标决定了会计工作组织将会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从会计机构内部层级关系上看,会计工作组织扁平化管理将打破传统的垂直管理模式

传统的垂直管理模式表现为层级关系比较明显,职责分工比较清晰,而扁平化的松散型模式表现为层级关系比较模糊,职责分工仍比较清晰。比如一个企业的最高层为总经理,其下设置分管供应、生产、销售、会计、人力资源等工作的副总经理,其中,分管会计工作的副总经理直接领导其下的会计部门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在传统的垂直管理模式下,在会计部门按照职能分设若干组(部),直接受会计部门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的管理,组(部)内再根据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分工,把会计工作落实到每个会计人员;在扁平化的松散型模式下,会计部门不再按照职能分设若干组(部),各会计工作岗位分散于其他分管工作副总经理所属的部门,同时接受该部门的领导和会计部门的指导。在垂直管理模式下,供应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会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都是独立的职能部门,许多会计工作的协调需要上一级领导协调后才能完成;在松散型模式中,供应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会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也都是独立的职能部门,但许多会计工作的协调在本部门内部即可完成,仅当涉及全局的工作时才需要上一级来协调完成。同时,松散型模式中财产物资核算、债务核算、成本核算、财务成果核算、债权核算、工资核算等工作是在各部门完成业务或管理工作时就已经完成了核算工作,无需会计部门再单独设岗进行此项工作。如工资核算,由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其他各部门提供的员工考勤考绩实时在线信息,直接编制工资结算表,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上一篇鸟叫声音

下一篇广播体操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