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道树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道树教案

行道树教案范文1

【关键词】 学案导学;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有效性

为了深化课程改革,转变学生被动应付的学习方式,我们实施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它通过课堂的组织和设计问题,确立了“学教合一”课堂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充分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体验到课堂的乐趣,从而融入其中,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自身的完善. 在“学案导学”教学中,教师的启发是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主体,学生的知识构建是主线,是一种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所谓“学案导学”即“学案”和“导学”有机结合起来. 这种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而是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和谐统一,发挥最大的效益. 与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学案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模式多次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1. “先学后教”的思想

学案教学一改原先的作风,教师不是主体者,而是主导者,教师只负责给予学生学习思路,然后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解答,从而体验到数学思考的乐趣和得出最后正确答案的成就感,形成正确的知识规律,让学生由最初的被动者变为主动获取者,不断提高他们的探索、学习能力.

2. 教、学相结合

按照学案导学的教学引导,教学活动的工作重心就由单方向的“教”转为“教”“学”双主动,学生借助方案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就此,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实现高度的统一.

3. 凸显差异化教学的新教育理念

学案设计可按照课程教学的难重点依次划分为基础入门部分、巩固强化部分、拓展创新部分,通过梯度层次化教学使班级内不同阶段的学生能自由地选择学习层次,突破“吃不了”或“吃不饱”的教学难题.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 实行学案教学对学生记笔记、查阅文献和复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学生通过学案可以清晰地回忆起课堂上的学习目标.

2. 实行学案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兴趣,减少学生分神的机会.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时而听,时而读,时而记,时而思,时而答,可谓动员了多种感官,使学生全神贯注地融入课堂中.

3. 学案教学使学生更明确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目标,使学生既学会了学习又学到了知识. 学案教学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改变了“教师灌”“学生装”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展示学案,明确每章的学习目标

数学教学应按照“一课时一学案”的标准进行课堂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对新授课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思考,使学生明确每章课程的学习方向,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新授课“勾股定理(1)”这一课时,学生课前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证明勾股定理.

(2)一个门框的长为5 m,宽为4 m,一个长为2 m,宽为1 m的箱子能否从门框中通过?为什么?

(3)一个长为10 m的梯子斜靠在笔直的墙上,这时梯子底端离墙的距离为6 m. 若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2 m,那么梯子的底部也向外移2 m吗?为什么?

由上面设计的问题可看出,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重点放在了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上了.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节课是勾股定理的第一学时,学生应该通过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猜想出结论,体验定理的探索过程,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然而学生却忽视了这一点. 在证明了该定理后,学生没能设计出适当的题目对该定理进行简单的应用和变式训练,这是不合理的. 针对这些情况,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来设计问题,就会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适当的增补. 充分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还可以使教师成为学生知识构建的引导者.

2. 精讲总结,完善学生的知识构建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对教学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任务除了对学生探讨问题的过程加以指导外,对学生模糊、存在争议或纰漏的问题也要进一步地分析,讲清讲透,带领学生对探讨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和修改,使学生能更清晰地认识到知识点间的脉络联系,准确地完善知识构建. 就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来讲,教师应结合通式ax2 + bx + c = 0(a > 0)及根的判别式定理的逆命题做进一步的讲解,使学生对根的判别式定理和逆定理之间的区别及应用有明确的认识,掌握方程的实数根在Δ > 0,Δ < 0,Δ = 0三种情况下的分布.

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在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法和师生角色转换等方面实现了巨大的突破. 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师“导”的技能和增加学生“演”的活动,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自学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行道树教案范文2

【摘要】《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是中职文秘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中存在重知识教学、轻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影响了课程教学效益。文章在分析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课程实施实践导向性教学策略,并总结了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实践导向性教学;策略;反思

《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是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课程主要内容涉及信息采集、文书草拟、文书办理、档案管理等方面,主要培养学生信息采集、文书处理以及档案管理的系列职业技术能力,为其今后从事文秘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虽然当前经过课程改革以后,《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主导教学模式有所改变,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忽视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培养,课程教育、教学功能达成度较低。

一、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教学现状

《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多变性和开放性,但目前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基本上局限于教室,教学空间狭隘逼仄,处于教师为主、学生紧跟的状态。虽然增设有情景环节,但与学生以后的工作环境还有一定差距,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还是有所偏差。由于知识的更新换代很快,故教材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滞后于鲜活的现实。如穿插身边的案例将更利于学生了解、掌握最新的实践技能。

现在《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堂教学需要根据情境创设完成任务,这比以往的教材有所进步。但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打破原有的教学手段,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进行“填鸭式”教学。这种方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最令人担心的是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致到实际工作中不能学以致用,无从下手,彻底变成了门外汉。

二、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实践导向性教学实施策略

(一)精心整合教材内容,做好项目编制

这法那法,不吃透教材就没法。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内容繁杂,头绪多。以目前我校采用的《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教材为例,该教材是浙江省中职文秘专业课程改革成果系列教材之一。全书系统介绍了采集信息、草拟文书、办理文书、管理档案等内容。全书108教学课时,教学任务重,实践性强。因此,教师要在准确把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情、校情的基础上,站在学科高度,以“实践”这根准绳引航课堂教学,深刻解读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将教材主干知识整合为相应的实践项目单。如“拟写传播与事务文书”内容可以整合为备忘录、传真稿、新闻稿、总结四个实践项目。

(二)虚实结合,优化实践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一线劳动者的重任,因此课程教学十分强调教学与岗位、专业与就业、课堂与企业、训练与生产的零距离,从而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此才能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适销对路,受到企业的认可。

1.在虚拟职场情境中领悟

(1)文字案例情境

受到安全、资金、人力、课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教学中要常态性组织一线企业岗位实践可能性不大。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如能创设合适的文字案例情境,不仅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还能为学生创造出一种逼真的职业实践情境。如在教学“整理和装订纸质文件”时,笔者利用我校毕业学生的职业经历,创设、描绘了如下一则情境:“王伟丽是学校13届商务助理专业优秀毕业生,就业于温岭市福德隆鞋业有限公司,担任办公室文员。2016年年末,她要对公司里的很多文件进行归档,她的桌子上摆放着诸如《关于要求追加20周年庆典活动经费拨款的请示》《关于同意追加拨付庆典活动经费的批复》《20周年庆典活动经费使用具体方案》《关于授予×××等同志“十佳优秀员工”称号的通报》《关于新建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实验基地的函》《关于同意温岭市福德隆鞋业有限公司新建厂房征地的复函》等文件。面对这些纸质文件,该如何整理呢?王伟丽苦闷不已。”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替她想想办法,出出主意?面对真实的职场实践情境,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他们主动站在职业人岗位实践角度,展开讨论。

(2)多媒体信息情境

中职学生往往不喜欢单一的理论知识学习,而对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多媒体视频、图片等喜爱有加。因此,中职《信息、文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功能日益强大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创造职场实践情境。如在教学“做好会议记录”内容时,笔者在校办主任的支持下,事先将当月召开的校务会议进行了全程拍摄,并在计算机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了剪辑。课堂教学时,在切入新课后,笔者播放了这段会议视频。熟悉的环境、教师及严谨有序的会议议程像磁铁一样把学生吸引住。教师及时提出实操任务:设计会议记录表,对会议的整个过程详细记录。学生兴趣盎然,立马着手完成,在实践动手中对会议记录的特点、写作方法自然而然地了解,感悟,内化。

(3)活动表演情境

教学中的活动表演本质上是一种开放性的实践学习,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方法的过程,是锻炼各种学习能力的过程,是因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而认识自我、增强自信、调动兴趣、体验价值判断等丰富心理世界的过程,是训练学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并形成健康人格的过程。实践表明,在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表演活动,能把深奥、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直观化,通俗化。如在教学“签收文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企业相关部门签收文件的程序排练相关小品。

2.在岗位实境中体验

虚拟职场实践情境虽然有其优越性,但毕竟与一线真实职场有着一定差距。《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在工作实践情境中展开学习,掌握职业技能。

(1)校内实训

以往,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师受条件限制,教学往往是按照教科书从理论到理论,全然没有让学生亲眼看看,亲手摸摸,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近年,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许多中职校文秘专业校内实训设备设施有了极大改善。以我校为例,学校先后投巨资建成了办公自动化实训室、模拟办公室、会议实训室、形体训练室、文书与档案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场所。此外,学校还购置了各种秘书实训视频影像等素材库。这些实训设备设施高度仿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营造了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逼真的企业环境。《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安排在这些场所进行。如“档案管理”章节内容重要知识点多,动手能力要求高,历来是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师头疼的内容,如果放在文书与档案实训室组织教学,则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学生在这个高度仿真的企业环境中,亲自动手整理,装订,分类,排列,编号及装盒,扎实掌握了档案管理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严谨细致、合作创新等职业素质,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职业道德教育。

(2)校外实习

校外定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加一线职业人的工作,真正地体验职业人的滋味,提高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标。鉴于《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学生校外实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合理利用企业的资源;二是要围绕某个教学活动或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三是要做好监督与汇报,以企业评价、学分量化等形式优化考核。

(三)科学布局,打造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是中职学校教学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重要训练载体,是学生走向企业的预备岗位。中职学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目前,我校文秘专业先后与温岭市办证中心、浙江华夏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温岭营业部等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这些单位成为我校文秘专业实践基地,为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师组织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也促使文秘专业教师不断地学习掌握信息、文书和档案管理的新标准、新知识、新技术,带动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

(四)科学组织,编写实践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目前我校文秘专业所使用的《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教材是由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相较于老版教材,该书采用了大量的一线企业案例,安排了系列实践内容,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会使学生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更深,对知识和技能的领悟也更加到位。为此,我们可以结合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特征编写相关的实践校本教材。

(五)鼓励参与,创新教学评价

在实践导向性教学环境下,教学时空、教学模式、教W资源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对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那种唯考试成绩定高低、判优劣的评价方式显然行不通了。为此,教师要切实转变理念,探索实践导向性教学环境下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的有效评价模式。

1.引入行业企业评价

实施实践导向性教学,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发展是关键。因此,教学评价中应充分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即行业企业参与评价。这样,评价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实训实习的真实状况。当然,企业评价内容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包括德(主要包括工作态度、责任心、服从意识、全局观念等)、能(包括专业基本技能、人际沟通能力、学习新事物的能力等)、勤(包括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劳动纪律观念)、绩(工作业绩)。

2.实施多元动态评价,过程与结果同频共振

实践导向性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动态性、多元性。因此,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应该重视学生个体差异评价,即过程性评价,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总结,从而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但《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又是中职文秘专业学生会考、高考科目,结果评价也不能忽视。因此,教师要制定科学评价量表,实施多元动态评价,把过程与结果性评价融通为一体,实现教室与岗位、教师与师傅、考核与考证、学历与证书的融合。以“总结拟写”这一实践项目为例,可制定如下评价量表:

三、中职《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实施实践导向性教学的效果与反思

(一)成效

1.学生职业定位更加准确

在实践导向性教学环境下,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定位更加明确,对于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也更加明白,从而明确了学习任务,学习效果也更好。

2.学生技能得到极大提升

在实践导向性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践机会比传统教学的成倍增加,实操技能和应变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养得到逐步提升。这对于提高学生将来的就业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就业岗位适应期明显缩短。

3.专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信息、文书与档案管理》实施实践导向性教学,带动了文秘专业的实训设备设施、校企合作基地及师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专业内涵的提升。

(二)问题反思

1.学生监控管理工作比较困难。在实践导向性教学模式下,教学时空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增加了学生的管理难度,学生违纪现象有所增加。

2.评价机制尚不够科学。实践导向性教学对传统师生评价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尚缺乏完备的配套评价体系。

3.增加了办学成本,同时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郑巧燕.四个关注,用活教材[J].新教师,2013(09):33-34.

[2]刘金生,霍克林,魏定敏.课堂教学素养五项[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

行道树教案范文3

[关键词] 导学案 提高 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它改变了以统、独、偏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河南省泌阳二高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年,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发现,使用"导学案"适应了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讨论质疑是学习的方法;教学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如讲授、启发、自学辅导、实验探索、问题讨论等。

学案的组成部分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点、读书思考题、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活动的设计、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等部分。设计"导学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案的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学科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在具体的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它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设计"导学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案的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学科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在具体的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依据导学学案的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

课前下发"导学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有目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把握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导学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能够发展学生的自学智能。

二、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

三、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对于其它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要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归纳智能的提升。

四、扣标整合,形成网络。

学生要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五、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

要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总之,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以上环节不一定每节课都机械照搬,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取舍。"导学案"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自己设疑,带着问题去听课,教师借助多媒体,精讲多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请学生做小老师,讲述自己思路形成的过程,分析自己思考问题的技巧。从而加强课堂互动性,增进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的"思",真正把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牢牢掌握。

【参考文献】

行道树教案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思考有效教学指以较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较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采用最适合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潜力、创造力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而有效教学应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充满活力的教学。

一、语文教学模式更新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以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作为主要教学手段,这种灌输式和绝对化的课堂教学阻碍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着力于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良好习惯。新的教学模式应具有以下特点。

1.开放性

开放的语文教学,包括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空间的开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应是相等的,语文课堂理应向社会延伸,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教学中必须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观,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式”教学的对立面是“封闭式”教学,它强调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作用、开放的过程。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非模仿者。“开放式”的课堂呼唤教师从台上走到了学生中间,通过开放教师角色、开放学习空间、开放课堂形式,全方位为学生参与课堂创造有利条件,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使学生的个性飞扬。

2.自主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有了自主才能诱发思维的火花,才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语文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要求:一是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三是让学生利用合作学习,进行思维的碰撞,学得更灵活、更主动。

3.创新性

传统课堂上的规矩颇多,例如发言必先举手、发言必站立、不许在老师讲话时插话,等等。行为上的循规蹈矩导致思维上的亦步亦趋,思想上的框框条条太多,必然束缚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有效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必须让创新走进课堂,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在创新设计中,我们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存在,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教师更要有创新的意识,敢于打破常规思维,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途径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必须让创新走进课堂,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在创新设计中,我们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存在,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教师更要有创新的意识,敢于打破常规思维,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途径,创造出各式各样新颖高效的教学方式。

4.愉悦性

语文教学要引入情感因素,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情绪的愉悦感、求知的满足感和学习的成功感,使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愉悦式的语文课堂倡导教师善导学生充满愉悦地进入语文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要打破课堂常规,让课堂上多一些民主,少一点“纪律”,让学生自觉参与,畅所欲言。愉悦式的课堂是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成长的课堂。

二、优化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应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主动地学习而不应是以分数为目标的被动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避免大而空。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又要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基础。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精心的组织安排,使展示的教材有新鲜感、新奇感,有吸引力,有感召力,能起到补充、完善、拓展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作用。教学设计要做好每节课在教学中要铺垫什么,思维向什么方向发展,以及还要做哪些渗透等,从而使教学内容优化创新,使课堂教学取得整体效果。

1.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民主、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活跃,学生兴致就高,教学效果就会好。学生会觉得听课既有收获,又是一种享受。在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探求知识、获得知识的“向导”和“组织者”,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唤起学生求知欲望。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积极评价,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客观公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样,师生、生生之间形成的是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身心愉快,思想自由,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比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行道树》和《第一次真好》这两篇短文时,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点拨法”进行教学,即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自主置疑,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教师要善于倾听,就势引导,充分尊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围绕《行道树》和《第一次真好》的思想内容,不少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堕落’这词用在行道树身上合适吗?”“第一次都好吗?我有些第一次就不好”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时候,教师不应包办代替学生急于回答,而是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畅所欲言,最后,才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得出结论。有学生认为:“课文有些说法是矛盾的,作者第一次看见小鸟出生时是一团粉红肉球,竟然难过得吃不下饭,还说什么第一次真好。”对于第一次好与不好的问题,学生的争论非常激烈。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次”并不是只有感觉舒服愉悦才是好,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阅历的“第一次”也是一种好,进而指导学生领悟“第一次真好”的内涵。这样,课堂上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很好。

2.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和学生学习的学案,上课做到言简意赅,精讲精练,少讲多练

教师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但也要在第一时间内确定出需要帮扶的对象,特别要关注那些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一旦发现他们的眼神、表情需要帮助,教师就要快速及时地走到他们面前,帮其“排忧解难”,也可以采取生帮生的方式解决困难。当堂检测题必须分层次,要有必做题,有选做题,甚至还有思考题。必做题是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题,只要是每个学生当堂完成了必做题,就实现了“堂堂清”。当有特殊情况不能做到“堂堂清”时,也要做到课后检测来反馈教学效果,查漏补缺,做到“日日清”。

3.善于利用“竞争激励法”

比如,我在教学中实施了“小组积分学习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小组积分学习法”即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积分竞争的学习方法,一般每组4~6人,分组时尽量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在组合小组成员时让学习基础好的与基础差的搭配;思维活跃、反应较快的与反应较慢的搭配;爱发言的同学与不爱发言的组合在一起。只有分组合理、科学,让同学间的气质差异形成互补,从而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真正融入小组中。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简单的议论,而是每一位学生都担任一定的角色,如组织者、激励者、记录者、检查者等,并轮流担任,角色互换。小组间可以多尝试采用注音比赛、书法比赛、古诗词背诵默写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竞赛来进行多元评价,让学生在达到目标后获得收获的喜悦。这种将合作、竞争的意识引入课堂中的学习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4.分层次设计作业

每个层次的作业布置都必须力求适量、精当,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基础训练题即可,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基础题的同时要求完成拓展型练习,逐渐向知识点的广度深度延伸。如人教版初中语文的同步练习《全效学习》作为课后作业可以这样布置,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完成“知识清单”和“语言积累运用”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增加“课内语段精读”部分,成绩很好的优等生再增加 “中考拓展阅读”部分,这样就使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都完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对于完成分内作业确实有困难,连最基础的作业都不能完成的学生,允许他们先抄写课本上的古诗词或好句好段抵本次作业,之后再通过师帮生或生帮生的方式完成该做的作业。这样,学生对做作业就不会感到害怕或恐惧,在教师和家长的赞赏目光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逐渐提高。

三、加强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学方法应用得当,可以保证学生正确地领会和系统地掌握教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即会阅读、会思考、会检索、会调控。一是培养主动阅读的能力。阅读是学习的基础,而自主学习的基础是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大脑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然后进行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等思维活动从中提取、处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二是培养自主的思考的能力。思考是学习的核心,阅读后遇到问题就要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就是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程度。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教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事物

四、有效整合信息技术

行道树教案范文5

一、 初中语文教学中课文朗读的现状

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朗读缺失的现象,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轻视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据一份对百名学生朗读情况进行的调查显示,朗读流利程度不够的(包括重复、停顿不当、一字一顿朗读不连贯等情况)占到25%,有添字漏字颠倒、读音错误的占到69%,此外,感情朗读的情况也让人担忧,主要表现在:集体朗读时有严重唱读的现象,没有抑扬顿挫的感觉,语速不当;个别朗读时要么声音显得含糊不清,没有断句,标点的停顿没有区别,要么朗读时每个词、句都平均用力,突不出重点部分,要么朗读节奏始终如一,语速均衡。能够达到有感情朗读要求的仅占到9%。

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随着新《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越来越高,对于朗读也做出了技术指导和要求。然而初中语文教学中这种朗读的现状却与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教学任务比较重,以强调“课外自己阅读”的方式取代了课堂上的阅读,而实际情况却是学生在家很难有适合阅读的氛围,加之其自学能力较差,朗读能力自然就很难令人满意。另一方面,虽然目前我们一直在强调素质教学,而实际情况仍然是应试教育占据着绝对优势,这种为了中考的语文教学必然会造成课堂教学中注重解读文本知识而轻视学生对语言的真正掌控,这种无奈的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很大的负面作用。因此,课文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起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诵习惯,培养语感,提高水平。

二、朗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课文的作者创作课文或意在抒感,或阐述故事,或表明观点,而在其创作的过程中,各种感情和语调即已形成,并在此中体现着作者创作的风格。课文朗读对初中语文教学最大的帮助在于学生通过朗读,首先便可以扫除文字方面的障碍,对文章的大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熟悉,在此基础上便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初步体会字、词、句的具体含义和确切用法,对各种艺术手法的效果也会在完整地课文朗读中有所感受,这样便对作品有了全方位性的感知。这种全方位的感知正是硬性分析人物、结构、主题的课文肢解式教学和边讲边读的夹生饭式教学所缺少的。

新课标对朗读做出的要求是:“强化语文诵读功能,让学生在诵读中培养情感。”古人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是人们学习、驾驭和运用语言的重要的有效的方法,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有老师引导下的反复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学生的自信心和注意力在朗读的过程中也会得到很好的培养,朗读所营造出的文意诗境也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当然,用整堂课的时间来朗读课文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和策略来获得朗读效果的最优化。

三、 初中语文教学中课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3.1老师范读引导,学生自读体会

例如,初一语文中《白兔与月亮》一课,课堂上,老师可以对同学们说:“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请大家静下心来,放松地听我讲。”然后开始声情并茂地将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因为这个时候学生的心态是放松地,没有了课文学习的负担,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老师所讲的故事中去,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在这个过程中为同学们所自然而然地接受。此外,对于一些感情投入的同学来说,老师的范读提供很好的帮助,因为在接下来的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他们会非常迫切地想要自己尝试着去像老师那样朗读,看看自己是否可以朗读出课文的感人和深刻。如此一来,学生在这样的文本氛围里自我陶冶,自我培养,自我塑造,完成了心理和行为上的自我超越,其主体地位也自然而然地得到凸显。

3.2掌握字词,正确朗读

朗读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是字词的读音,一方面是要做好生字词的学习工作,另一方面是消除普通话不标准的现象,因为无论哪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文章读出来变了味道。因此,为了朗读教学顺利进行,老师的责任是在黑板或课件上清晰地标出,指出正确读音,并让学生大声朗读以加强记忆。我们不可忽略的另一点便是字词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读出感情。例如初一课文《行道树》《理想》,如果对这类有着具体生动情节的文章既做到了正确朗读,也能够读出感情和气势,那么后来对文章的分析和领悟便是水到渠成。

3.3依情朗读,个性体验

上一篇奇遇

下一篇随笔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