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建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建筑范文1

尽管距离这一状态都还很远,但各国都早已开始了各种尝试。在美国智能建筑被称为WiseHouse,欧洲称SmartHome。目前,全球最大的智能化住宅群是美国Scottsdale的DcRanch超大型智能住宅区,占地3359公顷,约有8000栋小别墅,每栋别墅设置16个信息点,仅综合布线造价就达2200万美元。此外,德国和日本都已对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制定了技术标准,而应用于智能建筑的产品,也已形成系列。

那么,国内的智能建筑行业在发展中究竟出现了怎样的特点。为此,中国信息化走访了国内的部分专家,希望通过他们的观点以飨读者。

黄久松:立足智能化 面向智慧城市

(中建协智能建筑分会会长)

随着智能建筑从单体建筑向建筑群、智能社区、智慧城市扩展,提高普及率和个性化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核心。加强智能建筑与节能、物联网的关联,针对不同个性进行创新,用科学化手段建好、管好、用好智能建筑,已经成为智能建筑发展的重中之重。

必须看到,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使用寿命远低于建筑的寿命。目前,智能建筑在中国已超过一万栋,智能建筑的维护服务亟待加强。一栋智能建筑中,涉及到十几个专业工程。一般的物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无法达到。相关配套服务缺失,是目前智能建筑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需要有关部门、相关用户有开放意识,需要有专业团队,把维护服务做起来。同时,国家也需要出台相关的标准,来对智能建筑维护服务市场进行监管。

此外,智能建筑行业应重视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研究,用智慧的思维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是支撑新型城市化的核心,智能建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应遵从智慧城市真实的需求,不能单纯用智能建筑的技术,来勾画智慧城市。

许全胜:开放的心态打造BIM平台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近几年,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院)完成了许多外形复杂、引人瞩目的建筑,比如凤凰卫视传媒中心、深圳机场T3航站楼、重庆国际马戏城、绍兴体育场、珠海歌剧院等。在这些大型大体量的异形建筑顺利实施的背后,离不开北京院依托互联网,利用BIM和云技术,搭建的开放式建设工程服务平台。

建筑设计是一个行业,BIM技术使建筑设计质量更加高、效率、完成度更加高。工程建设是一个产业,在这个产业上BIM技术已经超越了对建筑设计本身的支持,可以实现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北京院一直强调以建筑创造为核心,我们推进BIM是看到了它对建筑设计重大的支持作用。在互联网和云技术的支撑下,目前北京院的围墙已经在打开了。我们希望跟相关的合作伙伴一起去共享,包括软件提供方、专业顾问公司、相关的兄弟设计院、甲方等等,共同推动BIM设计合作平台在国内的发展,为城市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端宁:节能是重要方向

(江森自控中国区控制系统销售总经理)

智能建筑范文2

关键字:智能建筑

大势所趋,就是指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尤其是在微电子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对有数千年历史的建筑行业形成重大的改革性影响。它使建筑不仅是一个遮风挡雨,保暖防寒的庇护所,进而使建筑物成为一个有感觉、能反应、能传递信息、能判断决策,特别是能适应各种变化条件的一个安全,高效,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保证这些设备系统的运行安全可靠。而且,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的内涵在不断地发展,赋与建筑的新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之中。所以,我们说: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也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业已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这些科技为建筑提供的新功能,融合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中,许多设施和系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这些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需求又进一步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中的科技含量在增加,对科技的要求愈来愈高,愈来愈迫切。而智能建筑正是满足了信息时代人们对建筑的要求,所以说:智能建筑的发展是人心所向。

现在公认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楼是1984年出现在美国康州首府哈特福德市的城市广场,这是一栋38层的办公建筑,原来就有比较好的建筑设备系统,例如,较早地应用了数字程控交换机;办公自动化机器的集中使用;设置计算中心;消防、安保的自动监控等。

这些设备系统应当说都不是什么特别新的东西。但是,就当时来说,将通信系统集成后引进来。承担工程总体设计和安装的UTBS公司,不仅承担了工程项目,而且在项目完成之后成为这些系统的二包,即从业主手中将系统总体包下来,再转租给最终的使用者。在租出的过程中UTBS向最终用户提供了一些增值服务。例如它在提供通讯服务中提供股票信息服务等。这样,最终的使用者不必自己去投资建设自己的通讯系统,只要向UTBS租用所需的设备和服务就行了。这样一来,形成了一种对设备系统使用的所谓“承租人分摊制度(STS)"。这种制度促进了智能大厦的建设和发展,而智能建筑(IntelligentBuilding)这个名词,也就突破了传统建筑的遮风挡l:14、保温防寒功能,增加了传递和处理信息的智慧功能。这样的一条发展道路,大体上也就规范了欧洲智能建筑后来发展的道路。

在美国以后,日本很快跟上来,但走的是另外一条路。日本在1986年建造的东京本田青山大厦和NTT品川大厦等大体上都是大公司建造的自用办公大楼。因此,对其设备自动化,通讯网络的建设等就更有针对性。由于目的明确,所以在大楼建设中同时将其内部的办公网络(0A)系统以及相应的应用系统一起建设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我们后来所说的智能建筑的“3A"体系,所谓“BA,0A,CA”就是这么来的。日本最早的一批智能大楼也就是这么起来的。多数是一些大公司,特别是大型电子公司,如NEC、N17、松下、三井、东芝等办公大楼,它们具有很完善的设备系统,设备与建筑设计配合融洽。这些大公司建设这些系统主要是为了自己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是为了改善企业形象。

80年代后期,智能建筑风靡全球,这主要是由于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在计算机、通讯、控制三,项技术在楼宇自动化,通讯网络以及它们的系统集成方面有了飞跃的发展。无论从硬件、软件到集成技术都有显著的进步。加以90年代初期,国际互联网(因特网)在全世界迅速普及和应用,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愈来愈高,同时高新科技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安全,更高效,更舒适,更便捷方便的环境。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电脑的进入家庭以及互联网的联系千家万户。随之,智能化的住宅和网络化的小区也提到日程上来。一个蓬蓬勃勃地建筑智能化的普及业已在全球形成。

智能建筑这个概念进入中国的技术领域并不晚,大体上在80年代中以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就曾进行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对智能办公楼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在此期间,一些报刊上亦曾出现了一些介绍智能建筑的论文。80年代后儿年出现了较早的一批智能设施和系统较为完备的建筑物。尽管那时在一些建筑中已有了一些功能先进的系统,但由于当时“智能建筑”这个名词还未风行。很少有人叫它们为“智能建筑”。中国大陆上“智能建筑,,的真正的普及和推广是在1992年改革开放大潮中。当时,风起云涌的形势发展,以及,由此兴起的房地产热潮。随着一大批高标准办公楼项H的提出,伴随着的是一系列先进的设施和系统以及它们的开发技术。首先打出“智能建筑,,旗号的是房地产开发商,他们并不真懂得智能建筑,而更多地看到的是在这个标签下可以为他的房地产商品大大增值;另一个最早进入这个市场的是系统集成商,他们多半原来是搞通信或是承担网络工程的,从做网络转向专门做综合布线,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无需赘言。但是,他们进入建筑市场,却对建筑行业缺乏了解。

但是,在“智能建筑”突然起飞的时候,建筑事业的主力军,即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安装两支队伍却显得技术准备不足。尽管其中某些设备系统原本就是他们的专长,如空调,照明等,但在新的要求下也不免措手不及。此时,行业中的一些先知先觉者为了规范市场,统一认识,便在上海首先提出了制订“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问题,此标准在1996年作为上海市的地方标准出台。它根据各类工程的作用和功能、管理要求以及工程建筑的投资标准,对智能建筑划为三级,各级智能建筑均制定了功能要求和不同的设施标准。这一标准尽管其本身尚有不尽完备之处,但它对全国智能建筑的推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对不同需求的智能型建筑按不同要求分成不同的档次,以便于业主及设计人员针对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设备标准,由此,规范了智能建筑的技术市场;另一方面,这一标准的颁布,大体上指明了智能建筑应当具备的内涵和适当的深度,这样,使得业界人士,特别是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提供了一个急起直追的目标。

在这短短几年中,国内建造了大量高标准的高楼大厦,仅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自1990年至1996年就建造了20层以上高楼89幢。上海全市自1990年至1996年间建造了20层以上的高楼有497座,总计约1062万m2。自上海一地可以看到全国,尤其是智能建筑兴起于沿海特区和北京。但迅速向内地推广,不仅在武汉、西安等大城市出现了智能建筑,即在乌鲁木齐这样远离沿海的西才七边险也建造了智能大厦。如此巨大的建造工程量,形成了一个广大和具有无穷潜力的市场,同时,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出一支宏大的中国技术群体。这支技术队伍不仅存在于设计院和安装公司以及系统集成企业之中,同时,也存在于纷纷进入市场的国外企业中的中国技术人员之中。这是一支训练有素和技术素质很高的力量,足以胜任相当先进和复杂的智能建筑技术要求。

智能建筑在短短的几年里突然起飞造成了无限商机。正象一切新生事物进入市场所出现的必然的现象一样,技术准备不足、市场暂时混乱、其中尤以管理上的滞后更为突出。由政府出面辖顿市场、规范业界行为已成为当务之急。因为,尽管在这种新兴市场上,某些早期的混乱带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如果不加治理放任自流的话,它就将影响到这项新技术本身的健康发展。罄理的日的就是使无序的市场变成有序。

为此,建设部在1997年10月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在这一规定中:界定了有关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建设部,具体的工程项目的设计部门应是本工程的设计总体负责机构,设计负责人应对工程总体(包括智能化系统工程)负全面责任。规定了任何智能建筑工程应在力:项时就应将智能化系统的设计要求提出,经批准立项之后,即作为设计要求下达到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承包分项的系统集成商应在工程总体设计的指导下进行本系统的细化设计。系统集成商除系统的细化设计之外还要承担设备安装、调试、用户培训!|以及交工后的维护服务等一系列工作。规定还指出智能建筑在竣工和正常运转一段时间后要进行评估。评估为优秀者要进行奖励。这个管理规定应当说是政府关于智能建筑管理的第一个总令。对于罄顿市场和规范业界行为起了很好的作用。此后。在1998年10月又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与之相应的《执业资质标准》两个法令。这两个法令规定了承担智能建筑设计和系统集成的资格,实际上是个市场准入的标准,它将排斥一切不符标准、不具实力、没有业绩的不合格企业进入市场。确保市场的秩序和产品的质量。目前,资质的申报工作,业已开始运作。

这只是由政府颂布的两个全行业的管理规定,这不过只是开始,目前已着手编制全国性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其他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也将陆续订入计划,陆续进行编制。使得这一行业逐渐走向健康有序。1998年6月在建设部勘察设计司领导下成为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专家委员会,协助政府进行一些行业管理和推进智能建筑事业的工作。

智能建筑的另一特点是横跨多个行业,例如涉及邮电、消防、安保、广播电视、计算机、自动控制、公共卫生等部门,进行行业管理就必须与这些相关部门进行协调,除了必须遵守有关的专业规定外,还必须在若干跨行业的管理问题上加强联络和协商,制定跨部门的管理规定,共同探讨发展的课题,促进行业的进步。

面对信息时代,智能建筑的发展必然性己广泛地被业界人仕所瞩目,对此方面知识和技术的渴望和追求已成为业界人士的共识,目前国内由各种机构举办的智能建筑培训班为数甚多,少者数十人,多者上百人,涉及到各种行业和各种层次的技术人员、业主、管理人员等等,足见大家对此方面要求之迫切。由于对办班条件并无严格规定,因此,在众多的培训班中难免良莽莠不齐,如何提高办班质量是一重要课题。

智能建筑物的类型,早期以办公楼(包括自用的办公楼及出租的办公楼)和旅馆酒店为主,后来建造了一批综合办公楼(即指在一幢大楼兼有办公及酒店两种功能,有时底层还开辟为商场的多功能大楼)。在此期间,亦建造了一些设施完备,系统齐全的智能型医院、机场航站楼、大型火车站、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如邮电枢纽,电力调度中心,天然气调配中心,银行等等在功能上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其别令人注意的是近儿年智能住宅及智能小区的发展。

智能住宅及智能小区问题的提出还是近两三年的事,其背景除了当前家庭中家用电器数量和品种的日益增多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电视、电话的普及,计算机的进入家庭以及网络的开通。另外,智能家庭及网络社区的若干产品进入市场也促进了这一发展。但相对智能办公楼而言,智能住宅和小区究属开始起步阶段,目前,从报导上看,号称“智能小区,''''的建设项H不下30个,未见报导的试点可能还有。随着近儿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住宅建设将是国家投资和建设的黄点这一前提下,智能住宅与小区的建设将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这一趋势业已形成。但住宅建设与办公楼建设最大的区别在于,智能办公楼一般是业主一次投资,只要财力殷实,尽可选择最先进的产品、最高级的设备。但住宅和小区建设就不能这样,它量大面广,直接面向普通百姓,故此必须考虑到若通住户的经济承受能力。所以,在此方面设备的国产化问题就更为突出。而且,在网络联通之后,住户更多着眼在网络所提供的实用功能。也就是说智能住宅和小区的建设绝不仅是其硬件的设置,如社区布线、接入网、节点建设等等。还要注意到网络接通后的信息源建设和提供的服务功能建设(网上购物、网上医疗与保健咨询、网上教育、生活顾问等)。实际上,从发展远景上看网络建设的前途无限光明。它为不久的将来可能实现的家庭办公打下基础,那将是改变人们生活模式的章大举措。如果,把信息高速公路网作为一项全民的工程来看,那么,我们的智能办公楼和智能住宅都只是这个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站点建设,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当前,中国的智能住宅建设方兴未艾,充满着无限生机。

智能建筑的大规模建造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此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这方面的工作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的研发机构中默默地进行着,企业与院校,企业与研究机构的联合开发以及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自办企业,这两种方式都加速了将研发成果尽快地变成产品,这种工作包括了软件和硬件的开发研制,若干成果业己应用于工程之中。例如,近两年,在控制技术上,先进的L0NW0RK开放系统的开发得到了多方面的重视,它已试图应用于多个应用领域,如空调、消防、防盗、门禁、电梯等方面。一些产品已进入市场。但是,就L0NW0RK系统来说,目前尚属小规模的应用,开发者也多属中小企业,大规模、大范围的实践尚有待时机。其他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也在进行,不仅成果甚多而且研发范围也在扩大。某些外国企业也在寻求和正在与中国的科技力量合作,利用中国的力量推动他们产品的发展和改进,由此,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研发力量的提高与成长。

由于中国智能建筑的市场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均为世界之最。所以世界上此方面的著名品牌产品儿乎已全部进入中国市场之中,无论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系统,安保系统,通信系统,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车管系统等,均已成为外国名牌产品角逐的天下,国产的设备和系统力量十分微弱。因此,如何培植国产品牌与国际名牌产品一争高下,也是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实力,同时也要有一定政策的支持,形成自己的精品市场。总而言之,在这么大的智能建筑市场面前,国产品牌不能没有一席之地。

但在系统集成市场上则是另一番景象。除少数国际上著名大企业从事系统集成工程的业务以外,绝大多数的是中国的企业。通过儿年的锻炼,有一些中方企业已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人才与装备),资金殷实,信誉良好,业绩突出的中型和中型以上的企业。他们是今后国产化设备与系统集成的希望所在。

智能建筑范文3

关键词:智能建筑;综合设计;系统

引言

我国智能建筑设计和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越来越多的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神州大地上。智能建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智能化程度较低、智能建筑设计不规范等。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升我国智能建筑的建设水平。而智能建筑综合设计,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1智能建筑综合设计概述

智能建筑综合设计是对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系统的设计,是一种全面的设计方法。智能建筑系统设计是建立在综合布线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综合集成设计建筑的各个部分,打造舒适、高效、功能全面的建筑。智能建筑兼备信息化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于一体,将建筑的结构、功能、管理、服务有机地融合,为人们提供一个节能、环保、高效、便捷、健康、安全的建筑环境。在开展智能建筑综合设计时,必须具有创新设计意识,必须从总体上把握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使得建筑各部分相互协调。在综合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将智能化设计和建筑基础设计、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安全防控技术等有机地结合,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建筑功能需求。

2智能建筑综合设计内容

2.1层高设计

层高设计是智能建筑综合设计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如果层高过高,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浪费。所以在设计时,应当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计量降低建筑层高。由于智能建筑往往会布置较多的管线,例如数据线、综合布线系统的桥架、保安监控线、共用电视天线、消防联动线、强弱电电缆等,这些管线会占据一定的使用空间。因此,智能建筑的层高应当高于一般建筑的层高。建筑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给排水专业人员、结构专业人员、材料专业人员等讨论各个管线的高度与走向,进而确定合理的层高。

2.2地面、墙体、天花板设计

智能建筑的地面需要承担水平布线的任务。目前,预埋线地面、架空地面、特制地毯下配线地面是智能建筑地面设计的主要方式。这三种方式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在智能建筑综合设计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采用相应的设计方式。预埋线槽地面,将交叉构件、线槽等设备在做地面时一次性做好。这种地面具有没有地面高差、出现口布置灵活等优点,不过地面面层较厚,造价也相对较高。在对出现口有着较高要求的智能建筑中可以采用这种设计方式。架空地面具有线路短容量大、布线方便等优点,但是会造成地面高差,抬高地面,不利于无障碍设计。特殊地毯地面具有对层高影响小、美观、施工方便等优点,但是出线口受到的限制过多,适合于对出线口要求不高的建筑。智能建筑墙体用来设置接线插座,可以采用墙体内走向、将插座安放在表明的方式;可以采用配电系统墙的方式。在智能建筑中,天花板需要布置喷洒头、温感报警区、空调送风回风管、照明灯具、线路等,在综合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井然有序地将这些功能安排好。

2.3通信系统设计

在智能建筑综合设计中,通信系统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智能建筑通信系统通常有着较大的规模,一般是由电信运营商负责建设,提供互联网、传真、视频、数据和语音等综合传输业务。设计、布置通信网络时,需要预留双通信接入系统路由,便于城市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纤通信传输网络的接入、应用。根据建筑的竖向分区特点与相应的使用功能,在建筑内部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构建两级通信网络系统,以满足不同区域使用的功能需求。例如,在商业、酒店、办公等区域设置网络型程控交换机,提供相应的通讯业务服务。如果高层建筑的竖向分区较多,就可以采用ISPBX、EPON等通信接入技术,提供相应的语音、数据业务服务。通信系统的组成方式对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通信系统设计应当综合考虑当地电信运营商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以有效发挥通信系统在建筑智能化中的重要作用。

2.4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智能建筑的神经系统就是综合布线系统,它发挥着联系各个终端、传输数据的作用。怎样才能将盘根错节的线路设计安排好,实现高效、经济布线,是智能建筑综合设计的关键内容。在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中,必须首先考虑线路走向问题。通常线路是按照垂直或水平两个方向排设的。垂直方向的走线可以安排在设备小间中,智能建筑的设备小间中需要安置相关的网络设备和综合布线跳线架,所以在设计时应当将智能建筑竖向小间的面积规划的大一些,以备使用之需。设备小间的线缆通常从主机房引出的,主机房是智能建筑的神经中枢,布置了光纤配线架、主配线架、程控交换设备,其空间面积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规划。此外,网络拓扑结构应当采用星型连接,以便于节点移动和网络扩展。

3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综合设计是提高智能建筑项目建设质量的必由之路。开展智能建筑综合设计,就是要系统地设计智能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抓住智能建筑设计的关键点,加强层高、地面、墙体、天花板、通信系统、综合布线等设计,切实提高智能建筑综合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庆芳.浅论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J].山西建筑,2004(06):56-58.

智能建筑范文4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住宅、智能医疗建筑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lligent build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and obtained a certain result. The idea that some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domestic foreign examples. And about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residential building, medical building, office building of application. And get some experience.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intelligent residential, intelligent medical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的起源仅仅是远古的祖先为了遮风避雨而营造的场所,当时的人类对于建筑的要求不过是满足最基本的遮避而已。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升级人类开始对建筑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包括保暖,防寒,私密,象征地位身份等等。直到1984年,建筑业开始了一个新的名词,智能建筑,或者说是建筑的智能化。智能建筑是人、信息、工作环境的智慧结合。是建立在建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社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等各学科的基础上并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想成的一种交叉。建筑的智能化,通常表现在建筑功能运作的自动化,包括对水、电、热力、空调、通讯等的智能自动调节。还表现在建筑物的节能运作,建筑内通信的自动化,建筑内办公的自动化,以及安全保卫自动化。智能化的运作改变了传统的人为控制,让运作的主观性降低,让环境的舒适性更高,精密性更高。

1984年1月,美国联合科技集团的UTBS公司在康涅狄格州哈弗特市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开启了建筑界的新纪元。这座由旧的金融大厦改造的被称为City Place的大厦总建筑面积达十万余平米,在这坐仅仅三层的不起眼建筑中蕴含着当时世界上的领先技术。在这里客户不用自己添置设备便可获得语言通讯、文字处理、电子邮件、市场行情信息、科学计算和情报资料检索等服务。自动化与智能化让人们感受到电子时代的关怀。自动化综合管理、空调、供水、防火、防盗、供配电等系统全部由电脑控制,是客户真正感受到舒适,方便和安全。这座大厦的建成开启了人类探索智能建筑的先河。

随后日本开始在建筑智能化的领域探索,在短短的十年内建成数十座代表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大厦,并在1995年成立了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此时美国的智能建筑已经达到了数万栋。智能建筑的探索热潮随即而来。90年代后,继美国日本后,法国、瑞典、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智能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中国的第一座公认的智能建筑――北京发展大厦。它自1989年建成便成了中国智能化建筑领域的先驱。在当时虽然智能化办公建筑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属于比较新的技术以及理念,但是发展大厦的设计团队积极的学习参观学习国外先进的实例,成功的解决了智能型大楼需要解决的办公自动化,通讯自动化,楼宇管理自动化,防火自动化,安全保卫自动化停车管理自动化等问题以外还积极的探索解决了建筑空间的灵活性与宜人性。设计者立足于,写字楼是知识生产力高度密集的场所,要是人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需要建筑环境有较强的宜人性。北京发展大厦是我国建筑智能化的航母,他显示出我国建筑领域通力合作的巨大成就。

一、智能建筑设计在住宅建设的应用

我国在住宅的设计与建设中,必须注意考虑我国国情、国力、民情、民力,从实际出发,掌握标准控制造价的同时满足十六字方针即“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兼容、拓展”从而实现21世纪智能型小康住宅的功能要求。住宅的智能化包括通信单元即实现家庭通信网络的、有线电视等的智能化。家庭通信网络是经电话接口模块,通过电话线路和现场总线接口双向传输语音信号和数据信号,如防灾报警、家用电器异地控制、门口可视对讲、三表数据传输、报警模式设置等.。住宅水、电、煤气三表自动抄表系统是通过脉冲式传感器信号接口,将采集到三表数据通过电话接口模块或CAN现场总线传输到小区物业管理中心的抄表主机,经脉冲数与度数转换记录、打印用户水、电、煤气的使用量,并可与银行联网结算。采集数据自动保存,并具有掉电保护功能。整个采集传送过程无需人工干预,避免了入户抄表并且可以为住户增设净水、热水等功能,提供扩展余地。家用电器设备控制:通过总线制地址编码方式,按照预先设定程序可对空调、电饭锅、电热水器等家用电器通过本地或异地电话,使其即时启闭。事故应急控制是为了确保住宅用户的安全。当发生火灾时,切断家庭总电源。高层住宅火灾报警情况下可自动开启楼梯门锁。当发生煤气泄漏事故时,可采用集中报警、区域报警,或分散报警形式。后者,通过输出触点控制专用的防爆控制器关闭防爆煤气电磁阀。防盗、防灾报警防护区域包括住宅防护和住宅区内域防护。住宅防护可在门上、窗上安装门磁开关;住宅内区域防护可在客厅、阳台处安装红外探测器;院落别墅住宅可安装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以防范非法入侵等。这些都是建筑的智能化带给人们的方便与安全的保障。智能化让生活更加的方便更加的随心所欲。

二、建筑智能化在医疗建筑中的应用也比较的普遍:

医疗改革必然加剧医疗市场的竞争,为了更好地适应及贯彻医院以人为本的理念,医疗环境的建设显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懂得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道理。而作为医疗建筑更应该强调的是建筑的人性化以及科学化。我们都知道,医疗建筑是由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组成的,以医技为中心,以门诊和住院部两点发展,而门诊又是客流量最大,使用的最集中的部分。我们以门诊的智能化设计为例,来探讨智能化的发展对医疗建筑的重要性。

医院的门诊楼就去位置以及重要性无疑是一个医院的门面和窗口,使患者最先接触到的地方。门诊人流量大且复杂。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而且医院的服务人群大多是病患,从患者的心里角度来说,身体的不适更容易造成心里的不舒服。更容易产生厌恶情绪。因此无论是患者的体力还是心里都要求门诊楼的设计应当更具人性化,更加的便捷,更加的方便。合理的空间布局自然是不可或缺的,现代化的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快捷的通讯网络。智能化的门诊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人性化的候诊大厅,也将成为现代医院门诊楼建筑智能化的全新理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是在以人为本的号召下应运而生的,建筑的智能化就是为了使建筑摆脱钢筋混凝土牢笼的称号,使建筑更加的人性。使建筑所营造的空间环境更适宜人的各种活动。使建筑更加的贴近于人,服务于人,使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加的方便便捷。让科技服务于人,让科技摒除科技所给我们带来的种种不便,让生活更加的美好。智能建筑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创新,是一种发展,是一种持续。建筑智能化需要建筑师的通盘考量,统领全局,更需要每一位建筑工作者的配合,包括水,电,暖等等。建筑智能化要求更多的行业协调从而创造更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建筑研究》贺业钜等,建筑出版社

智能建筑范文5

论文摘要:智能住宅不仅仅可为人们提供舒适,便利的环境,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功效。智能住宅应该满足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需要,是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的建筑。

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工程和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智能建筑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将建筑物的结构(建筑环境结构)、系统(智能化系统)、服务(住用、用户需求服务)和管理(物业运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以最优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建筑物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

一、智能住宅的含义

所谓智能住宅,是指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的通讯设备,如计算机、电话、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连接到一个中心进行集中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同时能与住宅外部世界联系,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从而给住户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方便适应当今高科技发展要求的人性化住宅。

构成智能住宅的基本条件有如下三点:

1、具有相当于住宅神经的家庭网络;

2、能够通过这种网络提供各种服务;

3、能与社会等外部世界相连接。

一般认为智能住宅应具备的四种功能

1、安全防卫自动化系统;

2、身体保健自动化系统;

3、食物烹调自动化系统;

4、文化、娱乐、信息自动化系统。

二、建设智能建筑的目标

智能建筑要满足两个基本要求。

1、对使用者来说,智能建筑应能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有一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的创造性的环境。

2、对管理者来说,智能建筑应当建立一套先进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不仅要求硬件设施先进,软件方面和管理人员(使用人员)素质也要相应配套,以达到节省能耗和降低人工成本的效果。

三、智能建筑的系统构成

1、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的功能是调节、控制建筑内的各种设施,包括变配电、照明、通风、空调、电梯、给排水、消防、安保、能源管理等,检测、显示其运行参数,监视、控制其运行状态,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设备,使其始终运行于最佳状态;自动监测并处理诸如停电、火灾、地震等意外事件;自动实现对电力、供热、供水等能源的使用、调节与管理,从而保障工作或居住环境既安全可靠,又节约能源,而且舒适宜人。

BAS按建筑设备和设施的功能主要划分为几个子系统。

(1)变配电控制子系统(包括高压配电、变电、低压配电、应急发电等),主要功能有监视变电设备各高低压主开关动作状况及故障报警;自动检测供配电设备运行状态及参数;监理各机房供电状态;控制各机房设备供电;自动控制停电复电;控制应急电源供电顺序等。

(2)照明控制子系统(包括工作照明、事故照明、舞台艺术照明、障碍灯等特殊照明),主要功能有控制各楼层门厅及楼梯照明定时开关;控制室外泛光灯定时开关;控制停车场照明定时开关;控制舞台艺术灯光开关及调光设备;显示航空障碍灯点灯状态及故障警报;控制事故应急照明;监测照明设备的运行状态等。

(3)通风空调控制子系统(包括空调及冷热源、通风环境监测与控制等),主要功能有监测空调机组状态;测量空调机组运行参数;控制空调机组的最佳开/停时间;控制空调机组预定程序;监测新风机组状态;控制新风机组的最佳开/停时间;控制新风机组预定程序;监测和控制排风机组;控制能源系统工作的最佳状态等。

(4)交通运输控制子系统(包括客用电梯、货用电梯、电动扶梯等),主要功能有监测电梯运行状态;处理停电及紧急情况;语音报名服务系统等。

(5)给排水设备控制子系统,主要功能有监测给排水设备的状态;测量用水量及排水量;检测污物、污水池水位及异常警报;检测水箱水位;过滤公共饮水、控制杀菌设备、监测给水水质;控制给排水设备的启停;监测和控制卫生、污水处理设备运转及水质等。

(6)停车库自动化子系统,主要功能有出入口票据验读及电动栏杆开闭;自动计价收银;泊位调度控制;车牌识别;车库送排风设备控制等。

(7)消防自动化子系统,主要功能有火灾监测及报警;各种消防设备的状态检测与故障警报;自动喷淋、泡沫灭火、卤代烷灭火设备的控制;火灾时供配电及空调系统的联动;火灾时紧急电梯控制;火灾时的防排烟控制;火灾时的避难引导控制;火灾时的紧急广播的操作控制;消防系统有关管道水压测量等。

(8)安保自动化子系统,包括门禁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和防火报警系统等等。

2、通信自动化系统

CAS是保证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上,同时与外部通信网(如电话网、数据网、计算机网、卫星以及广电网)相连,与世界各地互地互通信息的系统。CAS按功能划分为几个子系统:

(1)固定电话通信系统,设PABX或采用公网的集中小交换机。

(2)声讯服务通信系统(语音信箱和语音应答系统),具有存储外来语音,使电话用户通过信箱密码提取语音留言;可自动向具有那个语音信箱的客户提供呼叫(当语音信箱系统和无线寻呼系统连接后),通知其提取语音留言;通过电话查询有关信息并及时应答服务功能。

(3)无线通信系统,具备选择呼叫和群呼功能。

(4)卫星通信系统,楼顶安装卫星收发天线和VAST通信系统,与外部构成语音和数据通道,实现远距离通信的目的。

(5)多媒体通信系统(包括Internet和Intranet),Internet可以通过电话网、分组数据网(X25)、帧中继网(FR)接入,采用TCP/IP协议。Internet是一个企业或集团的内部计算机网络。

(6)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由网络结构、网络硬件、网络协议和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等部分组成。

3、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分为办公设备自动化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办公设备自动化系统要具有数据处理、文字处理、邮件处理、文档资料处理、编辑排版、电子报表和辅助决策等功能。对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事务处理型办公系统,应能担负起电视会议、联机检索和图形,图像,声音等处理任务。物业管理系统不但包括原传统物业管理的内容,即日常管理、清洁绿化、安全保卫、设备运行和维护,也增加了新的管理内容,如固定资产管理(设备运转状态记录及维护、检修的预告,定期通知设备维护及开列设备保养工作单,设备的档案管理等)、租赁业务管理、租务管理,同时赋予日常管理、安全保卫、设备运行和维护新的管理内容和方式(如水、电、煤气远程抄表等)。

4、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智能建筑范文6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电气技术;弱电技术;建筑设计

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物内部的电子设备的种类不断的增多,设计也日趋复杂化,建筑电气技术保证了所有设备互不干扰的正常运行,因而在智能建筑领域得以广泛使用。

1 建筑电气技术与智能建筑的概念

建筑电气技术是以电气工程技术为基础,融合了电子技术、电工技术、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多元化的应用技术。它具有电气工程的明显特征,同时又吸收了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因此难以将其简单的划分到电工、电子、信息或控制类别中去。建筑电气技术的内容贴近时代又极具实用性,在我国当代建筑领域,尤其是智能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所谓的智能建筑并不是指以智能化的电脑控制的特殊建筑,而是综合运用控制技术、电视技术、光纤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进行优化组合,构建出一个舒适、高效、可以最大限度激发人的创造力、提高人的工作效率的人性化建筑。目前我们所指的智能建筑主要建立在通信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这三大系统均与建筑电气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2 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

智能建筑建立在建筑技术的基础之上,将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的产物,但其具体功能的实现却离不开建筑电气技术。智能建筑需要依靠数量庞大的电子设备才能实现其全部建筑功能。而想要维持这些电子设备正常运转,就离不开布线技术、电源技术、屏蔽技术、抗干扰技术、防谐波技术、防静电技术以及防雷与接地技术等多项电气技术的支持。可以说,在相关的多项电子技术的背后,建筑电气技术才是保障智能建筑基本功能全部实现的基础。

智能建筑中采用了数量众多的弱电系统设备,在此类设备的设计、安装于施工过程中,均离不开建筑电气技术的支持。由于弱电设备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干扰现象,而在智能建筑中,弱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都远远高于普通建筑,如果依旧对每套设备进行独立安装,不仅是对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更主要的是,大量设备之间的成复杂干扰会造成众多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而使用建筑电气技术对电子设备的安装进行有计划的安排,不仅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减少安装过程中对资源的损耗,还能够让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建筑电气技术的作用并不只局限于解决弱电设备之间的冲突,它同样也可以应用在其他领域,如帮助智能建筑实现智能化监控、加强智能建筑的安全防范能力、促进智能建筑间的信息传输等。

在电子监控技术方面,建筑电气设计摒弃了老式的计算机集中监控以及集散式控制的办法,转而研发新技术,开拓新领域,在现场总线系统模拟、以太控制网络开发、网络的集成控制以及各种新兴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在监控领域的应用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大推动了智能建筑监控技术的发展。

与监控技术结合最紧密的便是安全防范技术。在安防技术发展的初期,安全防范系统中包括电视监控、通道控制、入侵报普、人员巡查、无线对讲、边界防越等子系统均是各自独立的,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有限,难以在同一时段内做到对智能建筑进行全面的监控。而当代建筑电气技术已经实现了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协作,大大提高了安全防范系统的严密度、可靠度和实时度,为智能建筑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障。同时,随着各个子系统的相继数字化,整个安全防范系统也不断向着数字化、规模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建筑是为人们的办公和生活提供便利的人性化建筑,所以发达而完善的通信网络是智能建筑中不可缺少的设施。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网络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网络和双向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等。而网络的布设和网络间的信息传输离不开建筑电气技术的支持。新兴的以太网络传输技术以其灵活的布线技术、优越的使用性能、高效的传输速率、方便的维护手段和合理的安装价格成为了当代应用最广泛的网络通信技术。通过采用以太网络进行数据传送,极大地促进了智能建筑内部的信息交流,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方便。

3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在智能建筑兴起之前,建筑电气技术就已经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传统的建筑中,建筑电气技术应用的方向众多,但是由于传统的建筑中很少会同时使用到多种弱电设备,使得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较为独立,很少会遇到需要协调不同弱电设备运行的技术问题,令建筑电气技术缺少系统间协调配合的经验。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弱电设备的结构与功能不断地复杂化,加之智能建筑的逐渐兴起,传统建筑电气技术使用方式复杂、节能效果不佳、管理效率低下、安全性不高限等缺点开始不断显现出来。智能建筑需要使多种使用功能得以共同实现,因而温控设施、空气调节设施、给排水设施、供电设施、照明设施、运输设施通信设施和安保设施等,均要实现安全可靠的不间断运行,就要求建筑电气技术解决所有设施的供电问题和设施间协调运行的问题。因此,现代化的建筑电气技术不断开拓创新,开发出了现场控制总线技术、以太网络传输技术、弱电技术、强电技术等多种实用高效的新型技术,保证了智能建筑内部的各项功能得以完整实现。

4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应该注意遵循以下事项:

4.1经济方面

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要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做到经济节约、技术可靠、质量过关。在实际的工程中,建筑电气设计的方案应符合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合理选用新技术,保证技术的安全可靠,选用经过检验的合格产品,利用新型的技术来简化系统的设计,从而减低工程造价,保证经济上的合理,降低投资的成本。

4.2设计方面

在对智能建筑进行建筑电气设计时,应该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能盲目追求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智能建筑的功能全面、设施复杂,对设计和管理的要求较高,不同设备均有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性,功能和性能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别,想要盲目追求最新和最全是不切实际的。若片面的追求设备的先进和功能的齐全,不仅在设计上会存在意想不到的难题,还会加大项目实施的难度,并抬高投资成本,增大运行所需的费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却难以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合理的建筑电气设计应该从每个项目的基础出发,选取适合的设备和系统,采用恰当的技术,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不仅能够满足智能建筑的设计要求,也降低了运行管理的难度。

4.3质量方面

首先,在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认真审阅和校对设计图,确保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其次,操作的过程要严格遵循电气施工质量规范,采用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严禁使用伪劣产品,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

5总结

建筑电气技术的使用,令智能建筑的功能得以实现,并确保了智能建筑在使用中的安全节能。将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邮寄的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蔡传俊.浅谈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J].科技信息,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