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张仲景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张仲景的故事范文1
【关键词】故障?对策?高能混合器
江苏油田近几年购置的固井水泥车主要是GJC40-17型水泥车。在GJC40-17水泥车投入使用的几年中,江苏油田固井施工质量与固井质量取得很大的提高,其稳定的操作性能保证了固井施工质量,优良的水泥浆性能提高了固井质量。以下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故障所采取对策。
1 高能混合器2”上水管变形和8”下灰管接箍易松动问题对策
高能混合器的混合能量和混合方式对水泥浆的质量至关重要。其2”上水管与2×3离心泵和高能混合器相连,为高能混合器提供水能,在2”上水管上还安装有Ф76.2mm(3in)清水流量计,是电脑采集清水数据之源。高能混合器组件重400公斤左右,仅由一根2”上水管和一根二次混浆管支撑,而二次混浆管支点与高能混合器垂点相距900mm,中途有一个900弯,形成了悬臂,其承载能力大大降低。关键是车辆在行驶途中所带来的冲击载荷而造成2”上水管变形,同时又造成了8”下灰管接箍松动。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简而有效的对策是在高能混合器弯头下部加一根40mm×40mm的角钢与操作平台相连,这样可以抵卸车辆在行驶中给高能混合器造成的冲击载荷,同时解决了2”上水管的变形和8”下灰管接箍松动的问题。
2 密度计水泥浆密度误差大的对策
ACM-Ⅲ密度自动控制固井水泥混浆系统基本工作过程:4”干水泥供灰管接下灰阀,高能混合器高速喷射的水流形成真空吸入干水泥与水混合。混浆循环泵实现水泥浆的多次循环。在循环泥浆管线上安装有Ф76.2mm(3英寸)水泥浆密度计,可将水泥浆的真实密度反馈给计算机。水泥浆密度计随着时间的延长和固井作业次数的增多,其水泥浆密度计的误差将越来越大,最终将密度计的“U”型管堵塞而失效报废。水泥浆密度计设计有2个“U”型通道,在固井施工过程中,如一通道有水泥浆一点点的粘在管壁上,那这一通道水泥浆将越积越厚,电脑显示的水泥浆密度值误差越来越大。误差从0.1 g/cm3~0.6 g/cm3逐步升高,达到0.5 g/ cm3以上基本上就有一通道已全部堵塞。解决方法是。当电脑显示水泥浆密度误差达0.2 g/cm3~0.3 g/cm3时,就要拆下密度计,采用浓度为30~35%稀盐酸,灌入密度计内浸泡2个小时,然后倒出稀盐酸,用散头的钢丝绳或窄扁铁条进行通刷。清除干净后,再安装好密度计,密度计就能恢复正常。
3 电脑阀位校正失灵故障对策
由于底盘车大梁碍事,锥形混浆罐底部的排空管做成“Z”字型,其2”蝶阀安装在出口处。在长达1个多小时的固井施工过程中,在“Z”型排空管内始终充满着水泥浆,并处于静止状态,由于时间较长水泥浆与管壁粘结得相对牢固,固井施工作业完成后,打开2“蝶阀进行放空清洗,但很难将“Z”型排空管内的水泥浆清洗干净,经常堵塞。在混浆罐内由于过滤网板阻碍,不能用其它器具疏通,在出口处疏通由于蝶阀挡板阻碍,器具也伸不到Z”型排空管中部管内,保养工作费时费力,令固井工作者头痛不堪。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锥形混浆罐底部的排空管做成直通式,选择空间较大的位置,并以一定的倾斜角度安装焊接在混浆罐底部。这种安装方法虽不美观,但易于清洗,解决了排空管堵塞的问题。
5 高能混合器水泥浆淤积的故障对策
高能混合器的混合方式要保证水泥浆密度、粘度的均匀性和连续性。高能混合器直接关系到固井水泥的抗压强度与密度。输入混合能量越高,水泥浆的自由水越少,水泥的抗压强度越高。
ACM-Ⅱ混浆系统高能混合器的工作原理是,清水由2×3高压喷射式离心泵加压,经装有清水流量计排出口进入喷射器,喷射器上部的由壬口接下灰阀,由压缩空气输入的干水泥在喷射器内初步混合。
5×6混浆循环泵从混合罐经6”吸入口吸入水泥浆,水泥浆主流进入喷射器,使水泥浆二次或多次循环,一部分水泥浆通过3”非放射源密度计流入混浆槽。循环混合器能产生4股高速发散漏斗型喷射流,形成高速循环流,这种设计大大提高了混合过程中水泥浆同进给的干水泥的均匀混拌能力。但循环混合器均匀分布的4个爪片的与水泥浆进入面的相反面易造成水泥浆於积,必须经常清除。原因分析:4个扇形爪片每个宽度达80mm。固井施工注浆作业完成后,2×3和5×6两台离心泵同时挂合进行清水循环清洗,但由于循环混合器的4个爪片太宽,在爪片的背面造成有死角,清洗水流对爪片背面的清洗能力降低,水泥浆冲洗不掉,日积月累水泥浆越积越厚。最终造成二次混浆效果差,真空度降低,供灰不畅,堵塞高能混合器。针对此故障,我们对4个爪片准备进行试验性的改动,在保证高速循环流和爪片强度的前提下,将爪片宽度改为40mm,使爪片背面的死角减小,提高清洗效能。
6 结论与建议
(1)GJC40-17水泥车,具有压力高、排量大、效率高、安全耐用,操作方便可靠,自动化程度高。
张仲景的故事范文2
摘要:随着青东区块和垦东区块滚动勘探力度的增大,一批薄隔层井也相继出现。这些地区地层构造复杂,油层和水层相隔距离很近,而且对第一界面和第二界面的固井质量要求很严格,这就增加了固井施工和保证固井质量的难度。
关键词:固井质量;涨封;封隔器;薄隔层;第一界面;第二界面
1 难点分析
胜利四号钻井平台2009年5月26日所钻的青东5-斜6井,设计井深1730米,属济阳坳陷青东凹陷西部青东5北部断块较低部位;以及胜利二号钻井平台2009年9月24日所钻的垦东70-100井,设计井深1125米,属垦东70断块构造高部位。这两口井设计井深都不深,但是这两个区块油藏埋藏的特点都是:油层和水层间隔很近而且每层的厚度较薄,属于薄隔层固井。甲方对于需要的薄层固井质量要求很高,要求一界面优秀二界面合格,由于层薄且间隔近,稍有水泥浆密度不匀或在该处存在“大肚子井眼”此处的固井质量就很难保证。
2问题解决的办法
针对薄隔层固井很难保证第二界面固井质量合格的这一特点,我们在该两个区块采用晶格膨胀水泥浆体系,填充了水泥浆凝固过程中的体积收缩造成的流体入侵问题。特别是在水泥浆过薄隔层主力油层时,我们严格控制水泥浆密度,控制在1.88-1.90 g/cm3,充分保证了薄隔层油层第一和第二界面的固井质量,同时根据甲方要求使用液压注水泥器和水泥涨封式封隔器,在薄隔层的上下各加一只封隔器,在需要重点封固的薄层段加刚性扶正器等措施,有效封隔开油、水层的避免互窜,起到了不错的封固效果。
3现场施工及技术要领
3.1下涨封式封隔器注意事项:
3.1.1下封隔器过程中,防止碰掉液压注水泥器内孔中的安全销子;
3.1.2 要求封隔器入井口时操作平稳,防止碰坏;
3.1.3 平稳下钻,控制下钻速度,防止压漏地层;
3.1.42000米以内井涨封压力18MPa,2000-2500米涨封压力20PMa。
3.1.5 为防止涨封器提前涨封,我们尽量采用单塞固井。
3.2 固井施工要求:
3.2.1采用常规方法单塞固井;
3.2.2用固井车压胶塞,正常压胶塞过程中,通过胶塞剪断液压注水泥器内孔中的安全销子,打开进液阀门,胶塞继续下行碰压至18-20MPa完成固井作业;
3.2.3 缓慢释放套管内压力到0MPa,观察有无水泥浆倒返,如有倒返,立即憋压候凝,不再胀封管外封隔器;如碰压正常无倒返,进行水泥浆胀封封隔器作业。
3.3 胀封隔器作业程序
3.3.1 固井碰压18-20MPa后,缓慢泄压至0MPa;
3.3.2 保持井口压力为0MPa (2~3)min,使液压注水泥器腔体内充满水泥浆,然后慢慢升高泵压至18-20MPa,稳压(2~3)min,水泥浆憋入封隔器腔体内;
3.3.3 缓慢泄压至0MPa;
3.3.4 重复上述3.3.2和3.3.3步骤(4~5)次,完成管外封隔器的胀封。
4结论和建议
张仲景的故事范文3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城镇;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
1.引言
投资、消费、进出口贸易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处于向工业化社会过渡的阶段,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0年36.5%上升到2009年的47.7%,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呈现增加趋势。固定资产投资也被部分学者视为拉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和措施。但是,由于每个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不同,固定资产投资能否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还必须结合各国国情进行考察。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其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上,苏文惠(2011)认为经济增长是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原因,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并不导致经济增长。高丽(2005)实证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认为适度控制国内固定投资。王云等(2010)比较了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波动的关系,指出扩大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效力大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效力。姚娜(2007)认为固定资产投资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焦佳等(2008)研究发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王天营(2004)研究了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滞后性以及滞后期。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学术界研究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时,不少文献以城镇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单独研究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较少,并且基于VAR模型分析两者关系的文献更是少见。因此,本文基于VAR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分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以考察两者的相互影响程度,并得到相关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实证研究
2.1 数据来源和模型建立
本文使用2004年第1季度到2010年第4季度全国城镇固定资产完成额(GDZC)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季度数据作为分析的原始数据,数据来源是国家统计局的季度统计。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国内生产总值是季度数据,具有季节变动因素和不规则因素,因此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季节调整才能使数据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本文采取移动平均法对数据进行调整。
参考高铁梅(2006)对于数理模型的分析,VAR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向量自回归模型)能够把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期来构建函数,能够充分反映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和变量间的关系。所以,本文采用VAR模型,具体是:
Yt=A1yt-1+A2yt-2+…+Apyt-p+ξt t=1,2,3,…,T
其中,A为系数矩阵,T是样本个数,y是k维内生变量向量,即城镇固定资产完成额(GDZC)和国内生产总值(GDP)。
本文使用EViews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2 平稳性检验
为了克服数据的非平稳性,使数据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必须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的方法是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单位根检验法。如表1所示,对城镇固定资产完成额(GDZC)和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ADF检验,发现两者是非平稳的,然后对GDZC和GDP的一阶差分进行ADF检验,发现两者是平稳的,所以GDZC和GDP是一阶单整序列。
表1 ADF检验结果
ADF值 p值 结论
GDZC -0.1976 0.9275 非平稳
(GDZC) -10.328 0.0001*** 平稳
GDP -0.4111 0.8937*** 非平稳
(GDP) -11.959 0.0002 平稳
注:***表示在1%的水平显著,表示一阶差分。
表2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原假设 特征值 迹统计值 5%临界值 p值
0个协整向量 0.5116 22.7319 18.3977 0.0116
至多1个协整向量 0.1178 3.3851 3.8415 0.0658
2.3 协整检验
由于GDZC和GDP是一阶单整序列,为了进一步检验两者见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方法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进行协整检验关键是确定滞后阶数,如果滞后阶数越大,越能反映时间序列的动态性,但是自由度就会减少,反之亦然。因此选取适当的滞后阶数尤为关键。根据AIC和SC准则,本文选取滞后阶数为2。现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对GDZC和GDP进行检验,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在5%显著性水平下,GDZC和GDP存在着一个协整关系,表示城镇固定资产完成额(GDZC)和国内生产总值(GDP)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2.4 Granger因果检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城镇固定资产完成额(GDZC)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两者的因果关系,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进行分析。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的前提是变量间必须存在着协整关系,由上文协整检验可知,GDZC和GDP存在着一个协整关系,因此符合Granger因果检验法的规定。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在10%显著性水平下,GDP是引起GDZC变化的Granger原因,而GDZC不是引起GDP变化的Granger原因。对此可能的解释是固定资产投资相对于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但是经济增长后,却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在经济增长后,城镇居民对诸如住房、生活配套设施具有改善性需求,从而刺激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在经济增长后,政府拥有较为充足的资金进行城镇再次规划和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新兴产业,进一步促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
表3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原假设 Chi-sq p值 结论
GDP不是GDZC的Granger原因 5.187 0.075 拒绝原假设
GDZC不是GDP的Granger原因 4.269 0.118 接受原假设
2.5 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
通过构建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可以测算当系统受到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时,其对所有内生变量产生的动态影响。方差分解(Variance Decomposition)则是反映某一个冲击对变量影响的贡献度。
图1、图2是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图,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数,纵轴表示响应程度,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移差。
图1 GDZC对GDP冲击的响应 图2 GDP对GDZC冲击的响应
从图1看到,当本期给GDP产生一个标准差冲击时,固定资产投资(GDZC)在第一期处于高位,接着往下降一直持续到第3期,达到最低位,往后则缓慢稳定增长。这表明当外部对GDP产生一个标准差冲击后,给固定资产投资引起正向作用,并且具有显著的持续稳定增长效应。
从图2可知,当本期给固定资产投资(GDZC)产生一个标准差冲击时,GDP在第1期为0,说明存在着GDP对GDZC的冲击具有一个时期的时滞,接着上升持续到第2期,达到最高位,往后则逐渐下降。这表明当外部对GDZC产生一个标准差冲击后,给GDP的影响越来越小。
在方差分解上,见图3、图4,横轴表示滞后期数,纵轴表示贡献率(单位是%),曲线表示方差变化。由图3可知,GDP对GDZC的贡献率从第1期开始一直下降,在第3期达到最低位,随后逐渐上升,贡献率保持在73%以上。由图4可知,GDZC对GDP的贡献率从第1期开始上升,在第3期达到最高位(12.3%),接着逐渐下降,贡献率越来越小。这个结论与上文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相一致。
3.结论及启示
本文在构建V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分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结论是: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并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个结论的启示是:
(1)由于经济增长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城镇居民对诸如住房、生活配套设施具有改善性需求,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合理发展和调节房地产,并重点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需求,使城镇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并且,地方政府对于城镇规划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必须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发掘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进行投资。
图3 GDZC的方差分解图图4 GDP的方差分解图
(2)固定资产从初期投入到最终完成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单纯依靠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刺激经济增长并不现实,或者说固定资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多表现在改善城镇生产、生活环境设施以及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所带来的间接效应上,图2也充分解释了这一点,图中GDP在第1期为0,说明存在着GDP对GDZC的冲击具有时滞。因此,地方政府盲目片面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并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该充分意识到固定资产投资并不会对经济增长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需要在一段时间后,投资的间接效应才会显现。
(3)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间接效应和时滞性,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有针对性选择适当的项目进行投资,综合评价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避免投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此外,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不超过12.3%,这说明可能有其他因素影响着经济增长。分析这些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也有助于发现、识别和剖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苏文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1(5).
[2]高丽.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对中国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情况,2005(15).
[3]王云,赵斌.基于SVAR模型的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J].商业研究,2010(12).
[4]姚娜.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07(08).
[5]焦佳,赵霞,于霄.我国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变结构协整分析[J].山东经济,2008(01).
[6]王天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滞后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2004(12).
张仲景的故事范文4
【关键词】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的人文资源 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048-03
广义的人文教育是指在大学里进行的与人文精神、人文知识、人文价值、人文素养有关的教育。目前学界关于中医与人文之关系、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科研成果颇丰,视角、观点各有建树,不一而足,但是还较少有人从中医文化里的人文资源这一角度切入。为此,本文试图探讨中医文化里蕴含的人文资源有哪些、医学院校利用这些人文资源加强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优势在哪里、可从哪些方面制定有效的措施等,以求教于方家。
一、中医文化中的人文资源
著名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k)说过:从广义的人种论的意义上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笔者认为,如果从这个文化概念出发,中医文化应该是涵盖一切与中医有关的文化,它不仅包括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中医知识和技术,还包括属于人文科学范畴的中医精神文化,具体表现为与中医关系密切的观念信仰、文学艺术等――而这些,正是中医文化之人文资源。
在中医文化中,其人文资源表现为两个大类,一是世代相传的中医类文学作品,二是中医名家医训。何以见得它们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呢?下面以一则中医类文学作品《张仲景与祛寒娇耳汤的传说》为例:
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医术高明,人称医圣。他在长沙为官,告老还乡(河南)时正值冬天。他沿途看到很多无家可归者冻烂了耳朵,甚为伤心。回到老家后,张仲景忙于为上门求医者治病,同时还挂念那些冻烂耳朵之人。很快,他研制出一个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具体做法是:把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煮熟、切碎做馅料,再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用原煮熟,让患者吃下。准备停当,张仲景在南阳东关为穷人施舍“祛寒娇耳汤”:每人一碗汤加两个“娇耳”。这天正值冬至,人们吃了这“祛寒娇耳汤”,再也不会冻伤耳朵了。
张仲景在长沙任职时也兼行医,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告老还乡后,长沙百姓每年都派人前去探望。在他晚年病重、时日不多时,长沙百姓希望他百年后能到长沙安葬,但张的乡亲不答应双方争执不下。张仲景说:长沙、南阳两地都不可忘,我死后,你们就抬我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灵绳断处,即安葬之处。
那一年冬至,张仲景病逝,民众遵其遗嘱行事。当送葬队伍走到当年张施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灵绳断开。于是,百姓将其就地安葬,并在其坟前建了庙,此即如今的医圣祠。
由于张仲景是在冬至给穷人施舍“祛寒娇耳汤”、又在冬至日去世,为纪念他,从此大家每逢冬至都要吃饺子,传说这样做,耳朵就不会冻坏了。
这则故事内容简单,即医圣张仲景以高明的医术和仁慈之心,为民治病去疾,民众对他报以尊敬和爱戴,但故事包含的深意却耐人寻味。稍加梳理,可知张仲景是这样一个人――身份/职业:官员,医生。技能:精通医术,人称“医圣”。事迹:任职长沙,为当地百姓治好病;告老还乡,继续行医,研制药方、施舍良药,为平民治好了冻耳朵。综上所述,即可得出张仲景“人品/医品:德艺双馨”这个结论。
再来看老百姓的反应:在他为官的长沙,有着大量受惠于其医术的患者“粉丝”。“粉丝”们在他告老还乡后,还每年一次不远万里地探访,甚至希望他百年之后到长沙安葬,而他的乡亲则希望他安葬于家乡......这充分反映了百姓对张仲景的肯定、感念、爱戴和敬仰。
值得注意的是,故事强调的不是他的官员身份,而是他的医圣身份;他受民爱戴的原因不在于他是一名位高权重的官员,而在于他用精湛的医术为民解除病患。老百姓更看重、赞赏和期待的是其精湛医术和仁爱情怀。此象背后,是社会对医者仁术和仁心的期盼与需求。也就是说,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品和高度的人文关怀既是医者的职业特质,也是社会对医者的理想期待。
而在中医传承的名家名言里,就有与此相关的医训。如唐朝孙思邈在其著《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里,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其一言“精”: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即指明医者专业须熟练乃至精湛。其二言“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d、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强调医者应具备高尚的品德修养,诚心诚意为患者除病祛疾,精诚皆备者方可称得上“大医”。张仲景正是这样的大医,所以他理所当然地受到百姓爱戴和尊敬。
其实,张仲景的故事和孙思邈的医训都说出了医道的深层要义,即医者既要治病救人(技术层面),又要仁爱关怀(精神层面)。民间文学作品承载着广大民众的思想观念、心理认同、审美标准、价值追求,它们生生不息地流传至今,充分体现了古今大众头脑中“中医以人为本、与人文天然绑定”的思想观念、心理认同和价值期待。如果说中医类民间文学作品传达民众对中医人文情怀的期待,那么医家名言则是医者对中医人文精神的自觉和彰显―― 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同时,此二者又都证明了中医具备“科技与人文结合”的双重属性,中医文化里富含人文资源。
张仲景的故事范文5
张仲景名玑,生于150年,卒于219年,正处于中国东汉末年这一动乱的历史时期。他在继承前人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勇于实践,潜心于中医药的研究,终于写成了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熔理法方药为一炉,开辩证论治之先河,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人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部书和《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张仲景因此被后世医家称为"医圣",后人在其家乡南阳修建祠庙以祭祀。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纪念张仲景的专祠――医圣祠。
各位请看。这便是具有汉代建筑风格的医圣祠大门,郭沫若先生1959年12月题写的"医圣祠"三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大门前这一对炮楼式的建筑称为"子母门阙",高的为母阙,低的为子阙,其形象如同一位母亲怀抱一婴儿。在中国汉代的建筑群中,时常可以见到这种建筑物,一可以起"瞭望哨"的作用,二可以作"烽火台",三起装饰作用。大门上的这对青铜制品称为"铺首衔环"其虎嘴中叨一圆环,它象征着威严和雄伟。这对"铺首衔环"重约三百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铺首衔环"。
大家请看,门庭内的这块巨大石屏,是一块完整的石料制成的,长高各为3.5米,重达6吨,是中国当代碑林一绝。石屏正面雕刻的是已故名医黄竹斋先生撰写的《张仲景传》,它生动地描述了张仲景辉煌的一生和对中国中医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两侧的对联是中国有名的老中医任应秋教授题写的,上联是:"阴阳有三,辩病还须辩证"。"阴阳有三"是指三阴(少阴、太阴、阙阴)和三阳(少阳、太阳、阳明)。"辩病还须辩证"是说要想治好病人的病症,必须要依据张仲景的"辩证论治"学说,也就是根据病人得病的时间、地点,结合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对症下药。下联是:"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意思是说:"医生和治理国家的宰相没有区别,医生治人,宰相治国,然而要把国家治理好的根本目的在于让人民健康、安乐、生活美满。"
石屏背面雕刻的是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序》。在序言中,张仲景说明了自已走上医学道路的原因。他写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以来,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者十居其七"。东汉末年瘟疫的大流行,百姓因得不到治疗而大批死去,这种凄惨的局面和仲景家族自身的遭遇,促使他立志学医,走上了救民于水火的艰难道路。
我们现在看到的四个塑像,分别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四位大医学家的塑像。这位是医和,医和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名.医,距今有2700多年,那时他认为疾病不是鬼神作祟,而是大自然的变化作用于人体引起的,医和后面的为王叔和,他是魏晋时期的医学家,距今lOOO多年。他精研医学,重视诊脉,著成《脉经》一书、同时,他搜集、整理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使其得以流传至今。左边的这两个塑像,前面的是华伦,后面是李时珍。华佗和仲景是同时代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儿、妇、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他在世界上首创使用麻沸散(酒内浸入麻醉类草药),进行腹腔手术。他还依照虎、熊、猿、鹿、鸟的形体动作,创"五禽戏",用以强健身体,治疗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李时珍是明朝医学家,距今470多年,他花费27年时间,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近200万字,该书总结了中国几千年的药物治疗经验,把药物学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后来该书传人日本、朝鲜、越南,17~18世纪传人欧洲,对世界医药学和生物学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下面请大家继续随我参观"张仲景史画"部分,"张仲景史画"是一套反映张仲景生平事迹的绘画。这一套绘画共二十四幅,采用了汉代画像石刻的浅浮雕手法,显得古朴凝重。因张仲景是东汉人,所以设计者张一平先生采用了汉代造型艺术,更符合两汉的时代特色。大家可以按顺序欣赏。下面的这些书法,是历代名人对张仲景的评赞。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百寿亭"和"百寿图",它们是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手迹。这是"张仲景敬仰之碑"。
我们现在去瞻仰张仲景墓祠。这两座仿汉建筑叫"春台亭"和"秋风阁"。《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书,是由孔子撰写的,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医学春秋之称,故修建"春台亭"和"秋风阁"以纪念。
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张仲景的坟墓,此墓始建于何时,已无确考。墓前的石碑,是清朝所立的。仲景墓是仿汉墓式样,墓的四角各有一个羊头,在中国古代"羊"和"祥"是同音、同义的两个字,象征着吉祥(如"美"和"善"都以羊为字头)。墓顶的莲花座,象征着仲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医德医风。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现在我们进入正殿。正殿塑着仲景老师手拿卷宗的塑像。这些匣额是历代名士赠送的。两侧房内陈列的是《张仲景史画》原稿。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棵树叫"凌霄花树",也就是"紫葳"。它八月份开花,花朵呈喇叭型,异常娇丽,此花可入药,有止血化淤,调节经络的作用。
这是西偏房,总理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这些是在重修医圣祠时,整理出的文物。这是"下水管道",它说明在汉代,城市的通水设施已经很完备了。这是"铁斧",是熬制中药用的容器。这是"陶井圈",建在水并的上边,可以防止井水被弄脏。这是"药白",是捣药用的。
根据张仲景坐堂行医的故事,前几年,塑造了一组蜡像,群众陈列于行方斋中。
请看,这是张仲景的太守府,他在公堂上为黎民百姓诊治疾病。两侧的图案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四方之神,即:"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这便是智圆斋,里面陈列着中外古今各个时期的《伤寒杂病论》版本。其中最古的版本是宋朝的版本,但现在已经散入日本。本馆现存最古的版本是明朝时的版本。
张仲景的故事范文6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另著有《濒湖脉学》。
在祖国医学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杰出的名医。他们或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或在临床上疗效卓著,或以经典巨著嘉惠后世,或以高尚医德为人民所称颂。其中有两位举世闻名的医学伟人,这就是东汉的张仲景和明朝的李时珍。
张仲景,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约生于汉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汉献帝建安24年(公元219年)。他从小好学深思,博览群籍。当他从司马迁的《史记》中读到扁鹊治虢太子尸厥证的故事时,深深地为扁鹊“起死回生”的神奇医术所倾倒,激起了他对医学的浓厚兴趣。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那时候天下大乱,战火纷飞,人民生活颠沛流离,瘟疫大为流行。张仲景的家族原有200多人,堪称大族,然而从汉献帝建安纪年(公元196年)以来10年之中家族染疫而死的竟然达到2/3的惊人数目,其中患外感病死的,又占了7/10。于是,张仲景立志研究医学,以解救人民的疾苦。他一开始向同族的张伯祖学医,由于聪慧过人,勤奋好学,所以没过多久就青出于蓝,医技盖过了他的老师。在学医和行医过程中,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自己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书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可惜由于战乱等原因,原书至晋代已多散失。
到了公元3世纪,晋代太医令王叔和将之重新搜辑整理,并将原书内容1/2,后又经北宋林亿等人校正,遂成为今天通行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部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它对于伤寒病(古代所说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疫病的统称)的治疗,首创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辨证论治的原则和方法在杂病方面,倡导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来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并例示了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祛痰、化瘀等多种治疗法则和有效方药,从而奠定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
书中所列300多方,大都配伍精当,主治明确,有不少已经现代科学证实,后世医家按法施用,每能取得很好疗效,因而被誉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统称为“经方”。为此,张仲景也被后世尊为医圣。
后世,张仲景的声誉远远超越了国界,特别是在日本、朝鲜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影响很大。今天日本的汉方处方和成药制剂中,大部分仍是正宗的张仲景经方。张仲景除著有《伤寒杂病论》外,还写了很多医书,可惜都已失传。
张仲景之后,明代李时珍以划时代的巨著——《本草纲目》震动了医坛,从而被尊为集中国药学大成的又一“圣人”。李时珍字东璧,晚年号濒湖,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出生于湖北蕲州,卒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他生长在一户世代业医的人家,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本来他父亲——当地名医李言闻一再督责他精研四书五经,以期出人头地,光耀门庭,可是,时运不济,三次乡试都落了选的李时珍,还是继承家业,走上了当时被人看轻的研习医药的道路。
经过父亲的亲授和实践的锤炼,李时珍的医术日益长进,逐渐名声远播。明嘉靖年问,封藩在武昌的楚王朱英礆听说他医术高超,就聘他为王府掌管“良医所”事务。不久,又被楚王推荐到京城,在太医院里当了一名御医。太医院是歧黄名家荟萃之地,通过与各地名医的接触共事,大大丰富了李时珍的阅历。同时,浩瀚的皇家藏书,道地的御用药材,又使他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这些都为他日后编写《本草纲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然而,太医院的工作,并非李时珍平生所愿,他感到终日为皇室服役,有悖于济世救人的志向。于是在任职一年后,便托病辞归故乡。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李时珍发现以往本草书中有不少错讹,而且在某些用药经验方面也已不适应当时的需要,于是立下了重修本草的宏愿。他研读了大量的医药专书,并博览与药物有关的资料。李时珍并不满足从书本所得的知识,在多年寒窗苦读之后,就药物研究的问题,广泛地向农夫、渔民、猎户、樵夫,以及众多民间医生请教,并亲身实践,深入实地作必要的考察。如为了掌握蕲蛇的第一手资料,他冒着生命危险,几次攀登龙峰山,直到实地看清了蕲蛇特征,并作了真实记录为止。
在研究考察药物过程中,他纠正了旧本草存在的许多谬误。他对待医药研究,始终以科学实践为依据而不迷信邪说。如“水银”这味药,《神农本草经》说能久服成仙,葛洪《抱朴子》也说是长生之药,而他则力辟其谬,认为水银是剧毒的药物,历代很多文人、达官因为相信术士的宣传而服之而死,认为本草书籍不应当妄加记载。由于李时珍具有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所以才使《本草纲目》能够成为对世界药物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