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就业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工程就业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工程就业规划

网络工程就业规划范文1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国际化视野的高质量网络工程师型网络工程应用人才,网络工程本科学生的培养采用“3+1”与“1+X”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大一大二大三在校内主要完成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按照“网络规划”、“网络管理”、“网络应用”三个方向设置课程,大四主要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这部分学习主要在校外的企业中进行。在整个专业课程构建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为了使学生入学后很快进入大学学习状态,增设专业介绍及就业规划讲座,使得学生明确专业所开设课程的具体结构和进度,以及自己毕业后的职业选择范围,及早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和规划。2.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有计划地将社会上认可的权威网络工程师技能证书的考试内容纳入到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课程,使得学生在毕业时候不但获取本科学历,同时还能够考取或取得各种网络工程师证书,从而大大提高学生毕业后直接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就业层次。3.由于网络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工程特点,仅仅依靠计划学时内的实验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增加网络规划、网络管理、网络应用方面结合典型工程项目的综合实训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以及校外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把典型工程项目进行逐步拆分,分阶段、分层次规划教学,遵循由易到难、分散难点、前后衔接、步步推进的原则,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实践应用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工程师型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毕业后有较大的就业面,能适应多种职业需要。优化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达到以培养工程师型网络工程应用人才的教学目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和实际工程能力,而这恰恰是一般高校师资队伍所欠缺的。因此,必须鼓励专业教师具有到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和经历,同时获得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可以利用假期,选派教师到思科、H3C、中兴网络学院或其他授权培训机构学习,使教师获得相应的网络工程师认证和认证讲师资格。另一方面,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使教师能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中,同时聘请企业的专业工程师定期到学校开设讲座,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和企业文化教学,使学生能够紧跟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科最新知识。与此同时,注重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其与教研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

三、规范实验室建设

由于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所需的实验设备大多较昂贵,很多学校没有购置或者仅购置少量,取而代之的是用模拟软件去模拟网络互联设备的实际运行。但模拟软件和实际的物理设备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有些实验内容无法在模拟软件上完成。更重要的是,使用模拟软件,很多实践课无法正常开出或无法真正开出,较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以实际物理设备为主,建立一个网络工程开放实验室。由于网络工程方向课程实践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必须搭建分组的网络环境,目前,包括CISCO、H3C、中兴等主流供应商在内的网络设备供应商丰富,为设备选型购置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市场。同时,网络工程教研室有10多名专任教师从事相关研究和应用工作,有能力在搭建分组网络环境基础上进行实验内容的开发和扩展。在购置设备时有些学校仅选用一种品牌的设备,学生毕业后如果面临操作其他品牌的设备还要重新自学,为了锻炼学生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的能力,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设备选取时兼顾华为、中兴两大主流品牌,借鉴相关学院的先进经验,在原有机房的基础上建设,利用原有的计算机、投影仪、桌椅、电力线缆插座等原有设备,另购置了相应的网络设备,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工程开放实验室,具体如表1所示。网络设备规划图如图2所示。此实验室每次可容纳30个学生,可以满足网络编程、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网络工程、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安全技术等方面系列专业课程相应的实验、综合实训等。同时,还可以为其他开设相应网络课程的专业所共享。

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

网络工程就业规划范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网络程序设计;实例化教学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21-03 中图分类号:G642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工作重点。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

(1)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市场,导致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错位,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生所学的技术与企业应用的技术不匹配、技能经验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地修订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紧跟市场需求的步伐。

(3)学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从主观上缺乏动手实践的动力。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一方面应广开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应及时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教学质量。在专业设置的结构性调整上,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已经做出了相应调整,比如大方向培养,每两年制订一次大纲。笔者针对第2、3条客观原因,以网络程序设计课程为基础,以就业市场为导向,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进行了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 改革内容

通过深入调研网络工程专业的就业市场,笔者发现网络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有两个:

(1)传统的网络工程建网管网用网方向,这种人才是低端的专业技术人才,多数高校的培养层次停留在专科层次,并且其培养受网络设备硬件条件限制。另外其就业面也越来越窄,经过多年的互联网建设,很多企业都完成了信息化网络建设,对于网络管理员的需求已趋饱和。

(2)从事高层次的网络开发工作,就业面相对较广,如主流网络设备公司的网络软硬件开发,互联网公司的网站技术开发,企业的ERP信息化网络应用开发,欣欣向荣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物联网产业等。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是培养传统网络人才和高层次网络开发人才相结合的最好载体。要管理好网络就必须知道网络底层开发及网络应用开发过程,要提高就业率就必须紧跟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从事新的开发方向。笔者以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具体针对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实践。

1.1 教学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应用的不断出现,传统的C/S应用开发已趋于饱和,除了网络底层服务及应用依然基于C/S模式外,大部分互联网应用都转向了B/S模式。Java EE针对企业级应用的各种需求而提出来的软件开发体系结构,能适应企业级应用程序开发的分布式、安全性、可扩展性、集成化等要求,已经成为B/S开发的标准之一。在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上,我们打破传统的Socket编程内容约束,引入Java EE应用开发技术,除了讲授HTML、CSS、JavaScript、JSP、Servlet、Javabean、JDBC等基础B/S的开发技术之外,还围绕企业级应用3大框架技术SSH(Struts、Spring和Hibernate)进行分析讲解,详细介绍SSH框架在各系统开发中的整合实施过程,做到所授内容与软件公司真实开发环境接轨。

除了将C/S模式向B/S模式转变,还要顺应移动互联网应用兴起的需要,增加Android移动终端平台的开发内容。“网站+浏览器+手机客户端”已经成为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结合的模式。目前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网站都是基于这种模式,更多的传统行业企业网站也在跟进,移动互联网大潮势不可挡。

1.2 教学方法

在网络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将Java EE开发的3大框架技术相融合,将网站与AndroidJava开发相结合。具体方法如下:

(1)明确网络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管网和开发课程融合、利用网络程序开发加深学生对网络基础理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管理网络。在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职业规划的学生,引导学生从事企业网站系统的开发或者移动终端程序的开发,探讨如何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下创业。

(2)明确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开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网络软件开发技术教学与实际网络工程项目紧密结合,探索以实际工程项目促进教学的有效方式,建设和完善适合网络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较完备且动态优化的软件开发技术课程体系,探索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新方向。针对基础薄弱,只有JSP、Java基础的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的实践,将SSH和Android SDK技术在具体实例的实施过程中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

(3)在网络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把握管理网络和网络开发的内在规律,创建科学有效的复合型网络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尝试创新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方向转移,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移,从传授知识向教会学生思考转移,从教师提问向学生发问的转移,其核心是激励学生主动发现、探索、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网络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从管理网站开始,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继而给学生布置具体开发实例并利用相应的开发技术进行开发,注重学生软件开发经验的培养。

2 具体实施过程

(1)以培养适应就业形势的网络工程复合型人才为指导思想,明确网络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网络管理和网络开发相融合。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抓住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契机,制订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授课内容,实现两类网络人才的融合。

在学院积极进行大方向培养目标改革的背景之下,建立课程群体系,调整相关大纲内容的衔接,如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站设计与管理、网络程序设计等课程组成课程群,培养移动互联网人才。课程群体系是实现知识的复合应用而不是多门课程的简单叠加,这需要积极提高教师自身实践水平。在全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影响下,相关教师积极参加卓越工程师的相关培训,利用带毕业生实习的机会到软件企业调研,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并调整课程教学。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每两年修订一次授课方案,保证学习内容和企业需求的有机接轨,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变化。引导学生从管理网络的应用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并实施。教师在讲课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标准。针对不同职业规划的学生,选用不同的具体实例系统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讲解,增加学生团队开发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

(2)明确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网络开发技术教学与实际工程项目紧密结合,探索以实际工程项目促进教学的有效方式。以学生团队为主体,从组建小网络开始,进行网络管理,开发构建网站并从事后期的维护。以大案例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实例讲解,掌握教学节奏,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尽量压缩理论学时,提高实验实践的学时比重。将课程群中原有实践环节整合,形成大实践环节。原有课程大部分都有自己的课程设计环节,都是在每门课上完之后各自进行。经过调整,将部分课程设计合并形成实训环节,比如将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网站设计与管理3门课程合并成一个实训,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网站系统并完成布署、管理、维护等工作。

(3)在网络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积极做到以学生学为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通常学生会对移动互联网的最新应用感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先了解,再深入,再开发,学生有思想又有技术就可以试着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创业。兴趣和热情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尝试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从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的方向转移,教师应起帮助者的角色,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转移,从传授知识向教会学生思考转移,从教师提问向学生发问转移,利用互联网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发现、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活动,为培养复合型网络工程人才提供有力的保证。在网络程序设计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软件开发技能的培养,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托学院研究室制度给学生布置具体开发实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大连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WEB研究室的无线局域网设计、服务器架设、研究室网站的开发和维护等都是由学生团队完成的。

3 结语

大连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实施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顺应移动互联网的新发展需求,结合目前网站开发技术特点,将传统网络工程技术与软件开发技术结合,在就业中找到结合的切入点,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真正找到自己的优势,体现自己的特点。

该教改方法针对性强,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充分适应移动互联网技术潮流,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占据优势。在教学内容上,将Java EE的3大框架技术相融合,将Android客户端开发与传统网站相融合。在教学方法上,以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学生软件开发技能的培养,以学生团队为单位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布置具体开发实例,从事开发和管理维护。几年以来,我们通过上述方法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就业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今后我们将继续巩固现有教学成果,探索新的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以适应新技术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海文,刘柏,李明霞,产学研结合培养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探讨[J],科技风,2011(5):194

网络工程就业规划范文3

【关键词】 网络工程生命周期 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38-02

1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1.1 背景

2010年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召开201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提出,“十二五”期间,在加快通信业创新转型方面,要求加快3G和光纤宽带网络发展,加快TD-LTE研发和产业化并开展区域性试验示范;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加快业务推广和网络建设改造,推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加强电信市场监管,强化互联互通和资费服务监管。在互联网管理方面,强调“安全”环节,要求加强码号、域名、IP地址、网站准入和接入服务管理,做好网络信息安全顶层设计,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加强IPv6、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强调,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建设覆盖城乡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启动物联网建设布局,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柳州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网络覆盖面的增加、新城区的开发、旧城区的改造等等因素,网络工程的工作量会逐年稳步增加,因此对网络工程方面人才的需要量在未来几年也会随之稳步增加。

1.2 意义

1.2.1 打破当前网络专业教学中的学科体系,使教学真正适应中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2.2 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制定培养方案,建立起一套以网络工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体系。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开发出以网络工程生命周期为核心的递进式项目教学的实施方案。

1.2.3 提升网络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相关专业技能。

2 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2.1 预期目标

通过按照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实施教学的递进式项目化网络工程课程改革,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网络工程有选择性地构建教学内容,为网络工程方向教学服务,培养网络工程施工、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等技术岗位专业人员,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门化方向学生就业质量。

2.2 主要内容

(1)充分进行市场调查和人才需求调查,研究并明确作为网络工程实施、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等技术岗位专业人员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打破学科体系,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设计若干个网络工程项目,以项目为核心整合所有知识、技能、态度、方法,制定出网络工程方向递进式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案及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

(2)会同行业专家研究制定在各项目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及评价标准。

(3)从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2010级开始进行递进式项目教学的实践,研究并总结适应递进式项目教学的典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4)整合教师资源,组建并培训一支能进行该递进式项目化教学的教师团队。

2.3 研究重点

(1)制定网络工程方向递进式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案及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

(2)制定在各项目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及评价标准。

3 课程改革的实施

3.1 第一阶段:调查阶段

到网络企业调研、分析网络工程施工、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等技术岗位专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基本职业能力;到网络工程专门化方向毕业生就业单位调研、分析毕业生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的不足;撰写调查报告和递进式项目化教学的可行性报告。

3.2 第二阶段:制定草稿

结合前期调查信息及查阅有关资料,研究确定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职业道德、基本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打破学科体系,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设计若干个网络工程项目,以项目为核心整合所有知识、技能、态度、方法,制定出网络工程方向递进式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案及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

3.3 第三阶段:评审定稿

邀请行业专家、教育专家共同对教学方案、课程标准、实习实训指导书进行论证和修改,研究制定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确定实施性教学方案及其标准、实训指导书。

3.4 第四阶段:实践教学

在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10级开始进行的按照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实施递进式项目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整合教师资源,打造进行递进式项目教学的教师团队,总结适合于递进式项目教学的典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以及团队管理模式,制作并收集教学资源包。

3.5 第五阶段:实习推荐

进一步联系单位和推荐学生到相关公司进行项岗实习,并与用人单位建立紧密的联系,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和优化和完善该教学体系的信息。

3.6 第六阶段:项目总结

对项目进行总结,整理相关文档,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递进式项目化教学体系。

4 预期成果及保障措施

4.1 按照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实施递进式项目教学的课程改革的项目总结报告。

4.2 教学方案,课程标准,实习指导书,学生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教学资源包。

网络工程就业规划范文4

关键词:网络工程;方向性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242-02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交叉学科,涵盖内容广泛。随着社会应用需求的发展,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求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具有实践动手能力。本校结合学生学习和就业实际情况,将网络工程专业教育主要分为网络工程方向和网络信息安全方向,抓住方向共性,突出方向特性,不断加强方向性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由于本学科发展迅速,理论和技术不断更新,这要求我们在进行网络工程专业方向横向建设的同时,也要进行两个方向的纵向建设,既在做出专业特色的同时,也与时俱进。

一、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划分

目前高等院校基于网络工程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三种。自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已经成为构建新教学体系的重要目标。[1]根据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以及教育部对学生培养教育的指导思想,我们将本校网络工程专业划分为两大主要方向:网络工程方向及网络信息安全方向。其中,网络工程方向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网络规划设计能力和网络文档编写能力。网络信息安全方向主要培养学生思维研究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在师资配备方面,两个方向分别有教授、副教授及讲师组成的教师梯队,结合自身研究水平及专业特长,承担不同教学任务及学生能力培养。

二、方向性建设的共性与特性

(一)方向共性

网络工程方向及网络信息安全方向,都注重人才培养,响应国家培养工程型、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号召,从过去的“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视野,提高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兴趣,教学目标不仅仅停留在学生学会书本内容,更要让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提高实际动手的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主流专业课程教育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及专业技能;通过各专业课程内容的交叉涵盖,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最后通过前沿性课程及课外实践发掘和提高学生创新技能。以网络工程专业为依托,除计算机本科大类基础课程外,还设置了5门专业核心课程,突出网络工程专业特色,体现专业需求,为两个方向建立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打下基础。此外,还提供13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作为任意选修,两个方向的学生都可以根据兴趣和专业规划进行选择。课程主要内容见表1。

(二)方向特性

在课程设置上,两个方向各有三门具有代表性和方向性的专业课程。这三门课程是作为该方向学生学习的专业必选课程,同时也作为另一方向的可选课程。课程主要内容见表1。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自主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创业训练、大学生学科竞赛等环节[2],在提高学生实际技能和人才竞争力方面,两个方向通过课内外多项实践,达到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

1.网络工程方向。①模拟招投标:学生在进入方向学习的初期,就获得模拟项目目标,要求学生在一学年内按照网络设计招投标和网络安装调试及测试两部分完成此项目。项目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整个方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都带有目的性,而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学生都会主动应用到项目中去。分组实施,团队分工合作的方式,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长期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发掘自身长处。项目完成后,由多名专业教师共同对项目完成情况作出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3]②具体工程项目参与:利用学校机房建设的机会,让学生到工程现场参观学习,并直接参与到工程进行和验收过程,担任网络工程监理、工程测试员及工程验收员的角色。让学生真正地将课程所学应用到工程项目中,实际基础项目流程,积累大量实践经验。③与专业认证结合:结合专业要求及学生就业特点,课程内容与权威专业认证接轨,实现课程与网络工程技术前沿性和理念先进性的接轨。截止目前,已有各年级多名同学通过了国家软考、思科、微软等认证考试并取得证书。

2.网络信息安全方向。①专业实验项目:网络信息安全方向建立了信息安全实验室和网络攻防实验室,有完整系统的实验内容和项目,学生可根据课程要求进行验证性实验,也可以结合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性实验。并将网络管理与网络具体项目要求相结合,提高网络管理的实际操作性。②开展和参与学科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的信息安全相关竞赛,在巩固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接触网络安全新技术和新理论,拓宽视野。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激发学习主动性,从被动接受逐渐变为主动学习,从简单应用逐步实现创新。整个竞赛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方向性指导和思维启发的辅助作用。

三、专业方向的横向建设与纵向建设

(一)横向建设

网络工程专业两个方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专业方向的横向建设旨在让两个方向各有侧重分别建设,注重专业的深度和广度,建出专业方向特色。两个方向在课程内容制定和方面,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力求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这不仅需要关注两个方向的共同点,也要区别两个方向的特性,兼顾发展。例如网络工程方向在工程后期实施和维护,离不开网络管理;网络安全也与网络初期设计及组网息息相关。两个方向分别建立了专项实验室,其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例如网络信息安全方向的信息安全实验室,可以完成网络攻击、计算机病毒、身份验证、访问控制、信息隐藏、加密通信、安全操作系统、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扫描、协议分析等一般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例如网络工程方向的组网实验室,通过真实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完成网络组建实验。这些实验室的建立,学生能够在实验室的教学环境中,接触到社会工作岗位上正在应用的主流知识和技术,全面掌握应对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的培训,从而弥补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

(二)纵向建设

纵向建设主要注意各专业方向的与时俱进。网络工程专业发展迅速,不断有新技术新概念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建设中不断改进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每一次新的培养方案都会将目前最主流的技术和内容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或将这些内容加入到已有的课程中。大胆地去掉一些已经过时的内容,并将暂露头角的新内容安排到任意选修中。在实验室建设上,我们正在建设网络工程综合布线实验室和网络测试实验室,一方面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一方面为学生实训和开展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在新实验室的建设上,力求使将来实验内容由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拓展到学生自主实验,让学生能对学习内容举一反三,激发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缩短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工程专业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实验室建设等内容,都将决定人才培养的效果。而方向性建设,是为了培养更专业的综合素质人才,只有有特长有能力的人才,才是具有社会竞争力的,这是我们教学改革的目标。根据近几年的学科竞赛、职业资格证书考取及就业情况来看,我们的教改是成功的。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实践条件,拟建网络工程综合布线实验室、信息安全竞赛模拟平台等,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理论实践结合,培养更加优秀的网络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安泰.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及实验室建设[J].电子设计技术,2014,(1).

网络工程就业规划范文5

关键词:网络工程;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8021202

作者简介:赵卿松(1972-),男,硕士,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

1专业培养方案的体系结构

根据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的原则,课程体系的设置以“低年级实行通知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以提升学生素养,高年级实行有特色的专业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准则,构建理论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创新教育平台。

理论教学平台由三类课程组成: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由公共基础课和素质教育课两个模块组成;学科基础课程按照学科大类安排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则分为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两个模块。

实践教学平台由实训、实验和实习组成:①实训包括:军训、综合课程设计等;②实验教学以课程内实验为主,并开设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③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创新教育平台由课程创新教育、学术创新活动和实践创新活动组成。课程创新教育包括学科前沿课程和创新教育课等;学术创新活动包括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实践创新活动包括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企业培训合格证为目的的各类专业技能培训活动等。

2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及社会对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培养“高级应用型网络人才”为目标,具备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网络规划设计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具有网络维护与管理专长、能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维护等工作。

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按照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特色,结合学院目前的学科发展状况,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有特色”的培养原则,在课程设置方面认真考虑了以下几点:

(1)由于网络工程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因此,在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信息处理等方向上,设置了对应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2)课程设置强调了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的重要性,对重要的基础课程给予了充足的学时。

(3)将方向的选修课程分为网络规划设计及管理、网络信息处理两部分,以适应社会对网络工程专门人才的需求。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

表1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作为工科专业,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与其它工科专业类似,开设大学英语、数理、政治理论基础和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学科基础课程除了电类基础和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基础外,增加了网络工程导论、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通信原理等课程,以补充学生在数字通信领域上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网络工程的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网络规划设计方向,在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中设置了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规划设计、现代网络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网络设备等课程,以培养学生在网络组网和网络规划设计方面的能力;针对网络信息处理方向则设置了网络编程、网络协议、网络互联技术、Linux系统管理、Linux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以培养学生在网络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能力。

3实践教学环节

3.1课程内实验

所有的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都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实验,课程内实验以加深、巩固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实验以实验项目的形式来组织,每个实验项目占2学时或4学时,实验项目分为基础性实验项目、设计性实验项目或综合性实验项目,一般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学时数占课程内实验学时的30%~40%。

基础性实验项目主要是对课程所涉及到的基本原理与过程、基本方法进行实验验证,以消除学生对课程基本原理理解上的抽象性和神秘感。综合性实验项目以基础性实验项目的掌握为基础,综合运用课程涉及到的知识,以增强学生对课程基本原理的掌握并融会贯通,适用于数字通信原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规划设计、现代网络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网络设备等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为后继的综合课程设计打下基础。设计性实验项目也是以基础性实验项目的掌握为基础,提出实验任务与要求,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实验任务的方案、实验步骤和方法,适用于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网络编程、网络协议、数据库系统原理等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设计类实验项目的锻炼,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的思路,掌握网络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2综合课程设计

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其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从第四学期开始至第七学期,开设了基础软件综合设计、基础硬件综合设计、网络工程综合设计、网络通信综合设计、网络应用综合设计等综合课程设计。每个综合课程设计集中安排在学期末,占2周时间,为了更好满足学生的兴趣,采用教师给出多个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这种双向选择的方式。同时要求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的最多指导学生的人数不能超过30人,以保证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效果。

为培养学生的论文书写能力,要求学生书写完整的综合设计报告,包括课题背景、设计简介及设计方案论述、详细设计、设计结果及分析、总结等内容;为保证综合设计的质量,安排了综合设计答辩环节,答辩中由学生先对设计的内容进行阐述和演示,然后答辩教师针对设计内容随机提问,以考察设计完成情况。综合设计成绩评判由平时表现、完成情况、报告质量和答辩情况等内容按照一定比例组成,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学生完成综合设计质量。

3.3实习与毕业设计

为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未来就业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分别组织3次实习,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初,占2周时间,参观IT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科研环境或办公网络环境,见识不同厂家或品牌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及网络应用系统的应用情况或研发过程,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增加感性认识。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初,各占3周时间,为了保证实习的效果,与IT企业或思科认证培训机构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到组网工程、网络管理与维护和网络软硬件系统开发等项目中。特别是在与思科认证培训机构的合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他们的师资与设备资源,很好地克服了我校网络组网设备不足的缺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毕业设计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在毕业前提供了一次综合性专业技术实践锻炼,毕业设计课题围绕网络规划设计与网络信息处理两个方向展开,毕业设计周期为14周左右,包括选题、开题、课题任务的完成、书写毕业设计论文和论文答辩等环节。我们将校企合作方式也引入到毕业设计环节中,对部分学生实行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共同指导的方式,真题真做,以达到在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同时,解决企业某方面实际问题的目的。

4结语

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等专业基础上经过发展逐步形成的专业,作为一个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根据专业特点不断地摸索、循序渐进和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春枝,李红.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23).

网络工程就业规划范文6

【关键词】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彭彩红(1975.07),湖南邵阳人,讲师,研究方向: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在国家宏观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指导下,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造成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缺口很大。湖南工学院2010年根据“三重一高”(重基础,重技术,重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成功申报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自2011年开始招生以来,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仍处于建设阶段,培养目标始终以地区网络应用现状和云计算技术发展情况为依据、以面向企业为对象进行建设,同时整合学校相关师资,借鉴其他高校的办学经验,通过连续5版(每年1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致力于构建和调整适用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手段。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从业能力是检验高校工程应用型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指标,强化从业能力的培养是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从业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有完善的教学体系、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以实现与用人单位需求的“无缝衔接”和学生从业的“零间距”。

1.1课程设置与市场接轨

课程内容滞后性是目前很多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的最严重问题,许多高校的课堂教学仍停留在理论知识培养的最底层目标上。而社会需要的网络技术人才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传统的课程体系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尤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对应要求从业人员必须随技术的更新不断跟进自己的知识,因此,高校的教学内容必须随技术的更新而更换,与地方企业保持稳定的产学研机制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法,按照市场及企业对学生要求的从业技能设置相应课程,减少课程中的原理溯源及定律推导,增加课程中的实际设计、编码规范、组网配置、网络防范等实用知识。湖南工学院网络工程课程设置采用“2+1+1”模式,即所有专业大学教育安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学一、二年级,主要开展基础教育,开设以扎实基础知识、拓宽专业口径和训练基本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第二阶段为大学三年级,主要开展专业教育,开设以获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培养综合专业技能为目标的专业核心课程;第三阶段为大学四年级,主要开展行业企业教育,开设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专业方向课程和企业实训课程。

1.2教学方法与市场接轨

教学方法陈旧是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案例式、研讨式和项目式教学方法应用较少,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提高,惟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替代以教师为中心,以实践操作为中心替代以叫课堂教学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替代以课本为中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间团队合作的精神。

1.3实验实训环境与市场接轨

实验实训是提高学生从业能力的最好方式,为了使学生在毕业时能顺利就业并且适应工作岗位,实验室或实训基地的软硬件环境需趋向企业开发环境,让学生基于真实项目按网络工程规范进行的模拟实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真题真做的效果。同时实验过程中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已达到计划实验学时的45%。

1.4课程设计与市场接轨

在课程设计教学中,我们强调以案例分析和以实际项目设计为驱动的教学理念,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加了学生对现场工作环境及要求的了解。同时用大型的综合实训项目设计取代过去教学中的分离的各科课程设计,引入企业分工的模式将具体工作量化到每一位学生身上,既明确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任务,又强调设计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真实地感受企业的具体要求,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工作环境。

1.5教师队伍与市场接轨

高校扩招后,教师的数量在持续增加,新增加的很多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博士、硕士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的,虽然理论水平较高,但是实践技能相对薄弱,缺少实践工程的锻炼,在上课的时候很难把握时代和社会对学生的专业需求。为适应市场对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经验、新技术实践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通过案例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创新式教学等教学改革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弊端。同时,高校可以通过多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充实教师队伍,如聘请IT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教学或专业主干课的教学,并定期聘请有经验的计算机网络相关企业高级人才举办讲座,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化[1]。

2.社会需求导向的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根据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对部分企业人士以及毕业生的访谈调查的情况分析,地方企业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应用技能需求主要包括:嵌入式网络终端设计、网络攻防、网络安全管理、网络程序设计等[2]。地方高校要服务于地方产业经济,其专业设置应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毕业生就业面向,设置相关的专业方向[3]。湖南工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的网络工程技术人才,在探索与实施人才能力培养方案中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着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5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1)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进行教学改革,(2)聘请IT企业资深工程师为学生授课,(3)深入计算机网络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4)学科竞赛驱动,(5)科技创新项目驱动。

2.1注重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运用目标任务驱动法、工程案例式教学方法以及项目教学法,力争使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明确,在教学安排中,每个知识点后面均安排相应的实践环节。进行工程化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最有效的教学活动就是结合案例实际进行的实践教学。学生在工程化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更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将“网络设计与工程”、“网络仿真与模拟”、“网络综合布线”、“网页制作与开发”、“Java程序设计”、“Android程序开发”、“基于.Net的WEB程序设计”等网络工程专业课全部以案例式项目化教学在实验室中进行授课,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2.2加强立体化的课程资源整合

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资源,网络工程专业的校内实验室建设采用三种模式共存的方式,即:利用计算机机房进行软件应用及开发设计类实验;针对原理性很强的验证性实验建设独立的专用实验室,如:网络协议开发实验室、锐捷网络工程实训室等;整合专业课的实验,与企业联合,建设综合实训室。为让学生课外更好的学习,依托《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原理》2门精品课程建设,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整合。到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教材、试题库、案例库、项目库、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平台等课程资源。

2.3拓宽网络工程专业口径

依托网络项目规划、网络开发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分析与测试4个课程群,拓宽专业口径,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注重整体效益,优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的配置;体现适度的超前性和前瞻性。2.4依托校企合作的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建立以有企业背景或工程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作为本科生指导教师的创新培养体系,通过加强创新设计竞赛、实习实训、工程设备应用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设计和创新的能力。依托合作企业的相关设施和工作环境完善了实践教学的管理、评估、考核体系,使实践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补充,拓展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2.5聘请IT企业资深工程师授课

企业资深工程师长期在现场操作,对网络工程标准与规范、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网络工程师职业认证、网络综合布线等课程的掌握更加熟练,在相关课程的教师的选择上我们一般聘请企业资深工程师。通过长时间的教学效果显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工程认识更加深刻。

2.6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科技活动机制

我院每年都开办“计算机科技文化节”,把“网页制作”、“广告艺术设计”“网络工程DIY”等活动都纳入进来。并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利用实验设备的可开发性为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台,它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创新设计提供实验环境,而且可以开发、设计新的实验项目。

参考文献:

[1]毛腾跃..网络工程专业产业人才培养探析[J].软件导刊,2014(3):163-164.

[2]肖德琴,潘春华,殷建军.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20):27-30.

上一篇声速的测定

下一篇花木兰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