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选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历史的选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历史的选择

历史的选择范文1

我读了《历史的选择》,对那些英雄、烈士的事迹所感动,特别是被雷锋的精神所感动,也深有感触。

雷峰,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对工作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对自己十分“小气”:生活非常简朴,他穿的袜子总是补了又补,什么东西都不舍得买新的。但他对别人很“大方”:有一次,区里召开大生产动员大会,雷锋就把他自己辛苦赚来的203元钱取了200元捐献出来。还有一次,辽阳受到了百年不遇的洪灾,雷锋把仅有的100元钱也捐了。他献出了所有的钱,却舍不得自己喝一瓶汽水。

雷锋用“钉子”的精神,刻苦学习,认真工作。我被雷锋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生活在新时代,要什么有什么,每天还要花几元钱买零食和玩具。也不认真学习,比如弹琴、跳舞,每天只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从来不认真,不努力,不钻研。现在我要求自己艰苦朴素,勤奋好学,上课认真听讲,极积发言,改掉平时上课做小动的坏习惯。课后认真总结,罗列出疑问,做到学不存疑。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祖国作贡献。

历史的选择范文2

1402年6月初八,历史的沦落。

燕王驱兵直逼南京城下。李景隆负责守金川门,见此,开门投降。于历史沦落中,留下遗臭万年的千古骂名!

燕王于一群亲信和降臣拥戴之下登上觊觎多年的宝座。方孝儒,追恩于先帝、惠帝之殊遇,耿耿效忠于惠帝而拒绝投降。燕王令方孝儒起草继位诏书。方孝儒于燕王之前,不屈不挠,大骂“燕贼”。大呼“宁死不从也。”燕王怒:“汝不从,则灭汝九族矣!”方孝儒怒目相斥,大骂“汝杀我十族又何矣?”。怒书“燕贼篡位”四字扔在朱棣面前。方孝儒神情凄凉,满目流泪,头发散乱,满室乱窜,高呼“忠臣发奋兮,血泪多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随后从容就死,年仅46岁,受株连者多达873人。

方孝儒在历史沦落中,挺直了脊梁。荣华富贵,诛灭十族,他无悔地选择了后者,留下了对惠帝的无限忠诚;一挥衣袖,忘却了燕王朱棣对他的诱降。他挥手告别了生命与荣华,历史的黄卷却铭记下了这永恒的悲壮。

李景隆在历史沦落中,徘徊于荣华富贵与舍生取义之间,最终选择了卖主求荣。于历史的档案中,留下了遗臭万年的千古骂名!

故有诗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又有诗为证:

历史沦落只一时,忠臣叛逆由此识。

饱览春风秋月后,方知历史少英雄。

历史的选择范文3

【关键词】史料教学;选择史料;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美国詹姆斯・洛温在《老师的谎言》一书中曾说“历史充满着迷人而又重要的故事,这些故事有力量使人们着迷……然而在讲这些过去的事情的课堂上,学生们却呼呼大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反思自己的教学现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给学生的东西,不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在知识认知和心灵成长方面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曾作过很通俗的解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提升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有很多方法,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历史是具有客观真实性的,如果在课堂中教师能够把有声有色的历史事件,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在有限的教学中以一种有效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真实中感悟历史,就能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知识认知和心灵成长的需求,还能丰富历史细节,开阔学生视野。而这种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开展史料教学。所谓史料教学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史料进行处理,使学生自主地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利用这种信息完成对历史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史料浩如烟海,典籍、图表、笔记、碑文、图画、文物、民谣等,而教学时间却有限,不可能把有关史料一一列出,这就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有所侧重地取舍史料了。

接下来我就以人教版必修三《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为例,从如何选择史料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角度来谈谈自己的浅显认识。

本课内容反映的是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简要历程,是从关注自然界到关注人类社会再到关注人的精神解放的历程,包括希腊哲学的创始人泰勒斯、智者学派的代表普罗泰格拉、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共五位哲学家及其哲学观点。理解和领会这些哲学思想、观点,把握希腊哲学发展的内在线索对于高中学生来讲显得艰深而晦涩。因此充分借助史料帮助学生建构对希腊哲学基本内容及意义的认识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选择史料以最大化实现史料的价值并最终达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帮助者,因此进行史料教学,选择史料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说从学生需要的角度出发。

首先,选择的史料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越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越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是引发思考的关键。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并认识他是古希腊“哲学之父”,引领人们敢于直接面对大自然,使人类的精神逐渐从自然的神秘中解放出来,了解他对自然哲学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我选取了一组有关这一问题的解释的材料:史料1:“可能是泰勒斯看到了万物都要靠水来滋润……动物的生活更须臾不可离水……”――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史料2:“泰勒斯观察到,水的变化形式最明显:河流聚成三角洲,水结为冰而后又化为水,水还能变为蒸汽,蒸汽成气,气以风的形式扇起火。”――唐纳德.帕尔玛《快乐学哲学》。这些史料将历史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从学生的兴趣和困惑出发,解决了学生理解上的难题。

其次,选择的史料要有针对性。就是选取的材料最好能集中说明要论述的观点,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最具典型性和启发性的史料作为素材。选择的史料还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即立足于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让学生有情趣、有体验、有感悟。选择的史料还应生动鲜活。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主张,以及“美德”的具体内涵,展示了这样一则史料:“一天,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柏拉图最后闻,然后说:‘我什么味道也没闻到。’苏格拉底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腊做的假苹果。苏格拉底说:‘学生们,你们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就是过于信任我,没有选择相信真理。而且这么多人都跟着错,说明你们人云亦云,这是你们没有主见、放弃自我的表现。’”――张志伟《西方哲学史》。通过这个生动鲜活的故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美德”的内涵就是坚持独立思考、坚持真理。这不仅解决了学生对本课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对学生的心灵也产生了震撼,从而坚定在科学知识面前要严谨、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总之,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我们在运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史料的选择,只有选好了史料,才能最大化发挥历史的教育价值。选好了史料,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严谨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和通过历史表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并运用有效信息进行论证的能力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老师的谎言》(美)詹姆斯.洛温

[2]《论史料教学的价值》李稚勇

历史的选择范文4

关键词: 细节管理; 数字化流程; 有效细节

中图分类号: C9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2)03-0126-03

Concise Remarks on the Realistic Choice of Detail Management

SHI Jian-ying1 , PAN Xiao-yun2

(1. Xi’an Municipal Party School of CPC, Xi’an 710054, China;

2. Shaanxi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of Industrial, Xianyang 712000, China)

Abstract: Strengthening responsibility is to do a good job of detail management foundation,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copy is to do the necessary detail management, developing high vocational ability is to do a good job in detail the fundamental manage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digital index is detail management means, following the perfect process is the essence of details management, trai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rules is to do detail management, the key, the effective detail decides on success or failure. The result shows that regulation awareness, digital management, occupation abilities, perfect flow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effective details, etc. are crucial and warrant to the realization of detail management.

Key words: detail management; digitalization flow; effective details

蝴蝶效应应该是细节管理的理论溯源。1972年,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专家劳伦兹发表了论文《可预测性:巴西一只蝴蝶的振翅会触发得州的一场龙卷风吗》。这篇论文的核心内容是南半球某一地方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几星期后可能引起席卷北半球某地的一场龙卷风。劳伦兹戏称这种混沌运动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为“蝴蝶效应”。[1]

蝴蝶效应给人的启示是,小的变化可能使大而复杂的系统完全改变,而大的变化可能是细小的原因所造成的。如果极小的、平凡的事成为“枢纽点”,就能改变历史的轨迹,所以说小事并不小。

细节管理实际上提出了一种杠杆理论,即它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用力的方法和位置,有一个恰当的支点,才可以运用好细节管理这一杠杆。

一个组织即使有了宏伟的战略,但没有严格、认真的细节执行,再科学的决策,也很难落到实处。[2]因此,细节管理的现实选择就尤为重要。

一、增强责任心是做好细节管理的基础

责任心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和职业素养,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拥有主人翁意识的标准之一,是员工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之一。富有责任心的人,兢兢业业,不仅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和自己承担的任务,更加关注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会自觉、主动地把工作做细、追求更高质量的工作效果。

对一个组织来讲,员工的责任心就是组织的“防火墙”,很多组织之所以成绩平平,与个体责任心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可以通过培训、教育,遵守工作流程,严格工作标准,自觉接受组织的监督等方法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只有每一个员工的责任心提高了,整个组织的绩效才能得以提高,细节管理才能得到保证。

二、提高复制能力是做好细节管理的必需

战略决定命运、决定方向,但一个好的战略必须要有强有力地执行。再好的战略,也必须落实到每个细节的执行上。落实的力度和效果取决于每一个员工的执行力。对于员工来说,它要求的不是工作横向的面面俱到,而是纵向的深入专注,从而使得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都趋于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方向。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程度越高就越容易复制,细节和执行就越到位,工作效率就越高。

可以复制的业务、制度等必然是标准、流程、规章都非常精细化、规范化并且细节化的。

在组织内部,需要在管理制度和业务上可以精确复制。如果不能精确复制,必然导致复杂性、不可控和高成本。

历史的选择范文5

“妈妈,你看,这种巧克力真的好漂亮啊。我好像从来没有吃过呢。你会喜欢它吗?”

“妈妈,上次爸爸给我买过这种香草味的冰淇淋,真的太美味了!世界上任何一种冰淇淋都不能跟它相比!”

“我过生日的时候,你们一定让我自己来选择哦。我今年一定要选择冰淇淋蛋糕!”

……

如果不是事先有约定,如果不是考虑吃过多甜食会伤害牙齿,如果不是因为我不爱吃甜食,那么“吃货”孩子这番巧妙、生动又有趣的“诱惑”,我可能早就陷进孩子的逻辑里,乖乖地掏了腰包。

有趣的是,几乎所有孩子都可以成为一枚“吃货”,他们都是在小小年纪,就都懂得了美食不可辜负,所以才会缠着父母买这样或那样好吃的。但所谓“吃货”,常常是一种对食物偏执的态度,而并不是意味着摄食很广,什么都爱吃。于是,当我家的“吃货”孩子对餐桌上的胡萝卜、芹菜、菠菜视而不见时,我也会板起脸孔来教育:“为了眼睛明亮,我们要多吃胡萝卜;为了像大力水手一样,我们要多吃菠菜……”

如何满足一个“吃货”孩子对吃的需求,我的纠结无处不在。为了杜绝龋齿,为了保证营养均衡,我一度封锁了孩子喜爱的诸多零食,如冰淇淋、巧克力、蛋糕、布丁等甜点。而大多数“吃货”孩子,都是会迷恋甜食的。因此,我的这个“封锁”对于一名“吃货”孩子来说,看似非常残酷。

我周围的许多父母跟我有同样的困扰,是任由孩子发挥“吃货”属性,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还是由大人来安排必须吃健康的、均衡的食物?有位当了十多年小学教师的妈妈告诉我她是如何纠正孩子挑食的:孩子不爱吃花椰菜,某次她专为孩子做了一顿只有花椰菜的晚餐,然后给孩子满满盛了一碗,要求必须吃完。也许是她一向严格,孩子默默地吃完了。从此这位妈妈要求负责一日三餐的奶奶在做饭前不要征求孩子意见,不问孩子吃什么,而是要求孩子餐桌上端来什么就吃什么,这样就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挑食问题了。

教师妈妈的身上有我们很多人的影子。当我们霸气地以一碗花椰菜“治愈”了孩子的“臭毛病”――偏食,但是孩子自此之后,不仅再无选择美食的机会,而且也无须再做任何选择了,因为一切都有妈妈的安排。

这个故事让我惊愕并深深反省自己。作为成人的我们,对食物也有自己的偏好,总是会选择吃自己喜欢的,我们在超市买菜、在餐馆点菜时所做的,不就是在选择自己所喜欢吃的食物吗?所以面对孩子的挑食、偏食,我们又何须操之过急与苛求完美?

最终我决定把选择美食的权利一部分让给孩子,让孩子一定程度上享受到完全是独立而自主的。最终,我家的“吃货”孩子拥有了如下权利:

“每年6月至8月可以吃冰淇淋,允许每周吃一支,时间由你定,种类也由你定。”

“全家外出旅行时,由你来为全家人选择车上需要食用的零食。”

“每天的早餐必须含有一种蔬菜,周一到周五不许重复。”

“每周吃一次胡萝卜,由你指定胡萝卜的烹饪方法、哪一顿来吃以及吃多少,最低限度是50克。”

“如果外出用餐,可以允许你来点菜,但需要跟家人或者客人确定是否愿意吃这些菜。”诸如此类的权利列了十多项。当我们一起把这些约定抄下来贴在墙上时,孩子激动得手

舞足蹈。这大概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了。孩子在这些权利中,很快学会了自己控制吃冰淇淋的次数和数量,学会了有计划的购物,学会了自己安排早餐,学会了外出用餐时如何接人待物……

在逐渐的放权和引导中,我和孩子之间相安无事,去超市购物、在餐桌吃饭时,氛围也好了许多。孩子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在做选择时渐渐显出从容和自信来,不再是从前的花言巧语、费尽心机或者蛮不讲理、犹疑不定。当孩子在超市货架前选择想要的零食时,会对我说:“妈妈,我知道吃山楂比吃奶糖要好一些,因为山楂可以帮助消化,奶糖会让我的牙齿不好。我再也不吃果冻了,听说果冻里有一种胶,好恶心。”

历史的选择范文6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去爱你,不知道做什么事情会让你开心,一切都是那样的迷惘,更不清楚应该怎样去付出,付出的又是些什么?我没有什么可以为你付出的,我只感觉,感觉你在我生命中的地位,能为你付出的也只有这么多。

爱在我心中也渐渐的变模糊了,在也没有此时的感觉,爱的重量,我已经衡量不出到底有多么的重了。我失去的不只是你.还有更多的东西。也许你失去的比我失去的更多。你离开了我。这个事实我说过要去忘记,忘记一切,忘记回忆,把你从我记忆中抹去,我不想在去回忆,因为每回忆一次,我的心就会痛一次,我原本破碎不堪的心已经难以愈合了。可是我做不到,我不能忘记。

我恨我自己,为什么总是忘不了你,我真的好累,为什么,难道爱也有错吗?为什么你总是给我加深感情的负荷,虽然说你有权利选择你爱的人。但对爱你的人你就可以随意丢弃吗?我恨,我后悔,为什么我会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我会认识你,为什么我会爱上你,既然老天让我们走到一起,又为什么会让我们彼此伤害。现在有太多不知道为什么的事情。

其实和你在一起我很快乐,真的很快乐,即使我无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能和你在一起看到你开心的笑我真的很开心。想着以前和你在一起开心的日子,那段触动灵魂的记忆。使我不能够忘记,我不愿去忘记,因为记忆中有你,我拥有的只有记忆,只能在记忆中去感受,感受那份开心,快乐与欣慰。而现实中的你却早已远离,我无法触及到你的身影,你走了,离开了我的身边。离开了我的视线。可是你却走不出我的心。

无论我这样去争取,可是我还是无法触及到你的身影,再也无法让你回到我的身边,只有那段触动灵魂的记忆,怎么也无法抹去,可是我又怎么能舍得抹去,我唯一剩下的也只有这么多了。到此刻我不得不承认,我变了,变的如此可笑,我不想再堕落了,也不想再沉迷于往事之中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失去了太多太多的东西。现在也没有什么可以再失去了,失去了那么多然而幸福又从何处而来,醉了就是折磨自己,醉了倒好,至少可以安安稳稳的睡上一觉,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去做,就不会那么的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