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德育渗透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德育渗透教案

德育渗透教案范文1

关键词:生命安全教育;体育课堂教学;高职学生;《体育与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因素也日益增多,主要表现在车祸、火灾、踩踏、暴力、溺水、校园安全事故以及地震、台风、泥石流、洪水等所造成的伤亡损害上,因此,生命安全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生时代是学习安全防范技能的最佳时期,学校应该成为生命安全教育的首要场所。如何从生命安全教育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掌握有关生命安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存,学会保护生命,提高应对危机、避免灾难的能力,已成为教育专家及学校师生员工共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堂教学的探究来展开相关问题的讨论,分析目前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阐述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与内容,探究两者有机融合的途径,以期能为高职体育课堂介入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其他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为更多的研究者提供素材。

1国内外对生命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视

1.1国外对生命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视

在生命安全教育进入学校体育教学这一问题上,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了生命安全教育理论思想,著作有《生命教育》。美国中小学开设了一门《健康与幸福》的生命教育必修课。从文献资料分析,美国的安全教育专家对生命安全教育目标的研究,多基于对威胁学生生命安全的因素进行,如提高认识、个人技巧、行为改善等,以其达到认识危险、评估危险、避免危险的能力。俄罗斯学校体育课程分设体育与生命安全基础两门课程,体育课程包含了身体发展、运动技能、卫生、意志、心理的身体调节方法等内容,生命安全基础课程则包括了自然灾难、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预防与处理等内容,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认识危险的能力,学会在出现危险时进行自救、互救的方法。

1.2国内对生命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视

我国对生命安全教育研究较早的是江苏省和上海市的学者,但总体情况还是滞后,仍处于缺位和起步状态。我国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过于偏重认知教育,缺乏实践锻炼,学者也主要侧重于校园安全制度的建设、生命安全意识的树立、生命安全知识技能传授等方面的研究,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不多。国内对于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与生命安全教育如何结合的研究与实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缺乏两者相结合的策略方法。当然,随着生命安全教育受到的关注度逐渐上升,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

2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与生命安全教育的关联性

2.1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

生命安全教育是指针对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应急、应变能力的教育,是提高自我保护、安全防卫、法制观念、健康心理和抵御违法犯罪等能力的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涉及生活、生命、生存等各个方面,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可使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

2.2高职体育健康第一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体育能力为出发点,以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以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公共体育必修课。

2.3体育与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目标一致

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课程定位与指导思想上和生命安全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以身体锻炼为主的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与生命安全教育的结合有其优越性,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两者有机融合是大学生获得生命安全基本技能、基础知识、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

2.4生命安全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现实需求

生命安全教育自身的价值迎合了现代教育的发展理念,生命安全教育是学生发展的诉求,体育课程的特殊性能更好地实践生命教育。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拓宽了体育教学功能,对当前和未来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平安校园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3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

3.1生命安全教育的时代性、紧迫性和创新性

生命安全教育和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结合,紧扣当今社会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和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的大背景,切合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急需完善的现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紧迫性和创新性。实施生命安全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是对学生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掌握和安全素养提高的养成教育,是在校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

3.2《体育与健康》课程为生命安全教育搭建平台

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殊性,能更好地实践生命安全教育。通过搭建生命安全教育与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平台,使高职体育课程能够更好地和高职学生的职业特点和需要紧密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提升学生岗位迁移能力、应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3激发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学习兴趣

通过审视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找到适合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内容与相应的载体,把生命安全教育渗透到高职体育课堂教学当中,在现有的教学内容中引入互动性强、形式多样的项目载体,实现生命安全教育在运动中、在项目内容中完成,激发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学习兴趣,提高生命安全的意识和技能,最终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4生命安全教育与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融合的途径

4.1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高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4.1.1身体安全教育

在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运动安全、运动损伤、急救等专业知识的理论和实践培训,使学生理解各种危险的发生原因及防范处置方法,储备身体安全应急避险知识,熟悉自救、互救措施,并将安全知识践行于日常生活之中。

4.1.2公共事件安全教育

通过灾害的逃生技能教育、自救互助教育等,使学生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知识和安全准则,理解采取安全行动的意义,端正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锻炼对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4.1.3心理安全教育

通过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安全教育、心理疏导与预防教育等主题教育,营造学生相互间信任、尊重、关心的氛围,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掌握调适心理状态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期望,从而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4.2生命安全教育与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融合的途径

4.2.1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目标应从培养社会安全责任感、学会运动安全技能、了解法律法规常识、掌握心理安全知识、具备自救自护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等几个方面制订。

4.2.2教学内容选择

如选择安全救护、防身术、定向越野、拓展训练等运动项目,擒拿格斗、走跑攀爬等身体素质练习,紧急疏导、灾害自救互助、伤害应急处理等实战演习进行教学。

4.2.3教学形式设计

通过现有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各种选项课,渗透体育运动的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分阶段、分批进行授课,或者在全校开设大学生集中式生命安全教育课。

4.2.4加大科研力度,提升教师素质

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高职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掌握大量的专项技能以外的知识,很多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掌握,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与科学研究能力,并将获得的知识通过有效的途径传授给学生。

4.2.5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而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堂教学需要在一定的运动技能课教学中穿插一些安全教育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如果教学内容为遭遇突发事件的逃生练习,教学中可根据不同险情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应用运动处方教学、团队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方法。如果安全教育内容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需融入主题教育,通过学生活动体验、分享回顾、教师引导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5结论

明确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使生命安全教育成为体育课程教学的一部分,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书育人的实效。论证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充实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搭建生命安全教育路径,积累体育课程改革经验,使体育课堂教学成为生命安全教育的载体。培育校园生命安全文化,建立长效机制,开发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教材,发挥两者有机融合的优势。

作者:卓贤迪 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曹湘.生命安全教育初探.体育世界.学术[J].2011,(1).

[2]马忠利.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增设生命安全教育方向的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6).

[3]王晓萍.大学生生命安全和生命安全教育现状分析[J].黑河学刊,2011,(1).

德育渗透教案范文2

关键词: 体育教学安全自护意识渗透

安全自护意识是青少年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认识,对青少年进行初步的安全自护教育和指导,逐步提高他们预见危险、排除危险的能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加强理论指导,树立安全自护意识

首先教师要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老师应提醒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与健康,根据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做见习或是适量的运动,避免参与激烈的运动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此外,一些特殊的学生需要给予特殊的提醒与关注。

二、严密组织教学,指导安全自护方法

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在新学期初,老师可安排一节《如何认真上好体育课》的体育常识课,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体育课前要做好以下准备:体育课衣着必须宽松合体适合运动,尽量穿运动服装,不要穿皮鞋或塑料底的鞋,应穿球鞋或胶底布鞋;上课前要取下衣服上的纪念章、队徽等;口袋中不能放小刀、钥匙等坚硬锐利的物品,以免戳伤;患近视的同学尽量不戴眼镜上体育课,如果必须戴眼镜,则做动作时要小心谨慎。

2.指导学生做好设施器材的安全检查工作。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往往忽略对活动设施器材安全性的检查,在他们心中,只要是老师布置的场地,老师提供的器材一定没有什么问题,或是根本就不会考虑活动器材的安全性。例如篮球、足球的充气是否合适;羽毛球拍连接杆是否松动;长短绳手柄的绳结是否牢实;跳远用的沙坑是否松软,等等。

3.培养学生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锻炼往往是一个急速的过程,缺乏必要的准备活动,这恰恰是学生参加活动的不科学性所在,也是容易造成运动伤害的一个主要原因。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做好准备活动的意义:一是可以提升肌肉的温度,克服肌组织的粘滞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二是可以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适应身体运动的需要;三是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运动锻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会一些做准备活动的方法,如一般性的慢跑、徒手操、踢腿等,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渗透预见潜在伤害事故的意识。

4.注意动作要领,形成良好运动习惯。

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而且他们有着无与伦比的模仿力和创造力,在学习体育技术动作时,老师除了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外,也有必要给他们打一打“预防针”,使他们遵循技术动作的形成规律,掌握好用力的顺序、方法,哪一个部位紧张,哪一个部位放松,等等;禁止学生做尚未学习过的有潜在危险的动作,如肩肘倒立,以免造成颈部扭伤等伤害事故。

5.遵守活动规则,安全有序活动。

也许有的学生会认为体育课就是跑跑跳跳,没有必要用条条框框的规则加以规定。其实不然,体育课大多是全身运动,活动的范围较大,还需要使用多种多样的器材,尤其需要同学们遵循活动规则,保障活动的安全有序。如进行投掷训练时一定要按老师的口令行动,令行禁止,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短跑等项目要按照规定的跑道行进,不能串跑道,否则容易因互相冲撞而造成伤害……此外,激烈的竞技比赛同样也需要规则平衡。男生对篮球运动情有独钟,上体育课时只要有篮球打就可以忘记一切,任凭老师在打球前如何反复强调避免身体冲撞,千万注意安全,一到了赛场上就全忘了,以致老师陷入两难的境地――不让他们打,显然是打击他们运动的激情,封杀他们的运动潜能;要让他们打,在比赛过程中总免不了发生擦伤、撞伤之类不想发生的事。该怎样解决这对矛盾呢?我静下心仔细思量,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学生在打球过程中对篮球比赛的规则不够明确,认为打球就是要勇敢,要敢冲敢抢,而不知道撞人和阻挡都是会犯规的。接下来我就开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在平时的篮球课上我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一些篮球比赛的规则和裁判知识,并及时应用于实际比赛,在一部分学生打比赛时其他学生轮换着做裁判,并要求他们哪怕是看到一些小的犯规动作也要吹出来,而对于一些大的犯规动作,更要让比赛停下来讲清楚其性质及危害,并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应对技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教育了一个犯规的学生,而且让所有的学生都引以为戒。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规则意识丰富而强化了,比赛中的犯规动作也明显变少了。

6.培养学生对运动环境的观察判断能力。

学生在活动中对周围的环境因素缺乏观察和预判能力,这样的“不留心”却极易对他们造成伤害,因而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对环境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学会分析事情发生的经过和结果,从而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践,掌握安全自护技能

安全自护可分为自我保护与帮助他人两种,但不论是哪一种在体育运动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体操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保护与帮助在前滚翻教学中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合理的保护与帮助不但可以预防外伤的发生,还可以增强同伴的感知能力,加快掌握动作。而前滚翻本身的动作技巧也使学生在突发身体失重摔倒时能够进行自我保护。

此外,教师可利用体育健康课的时间,借助多媒体资源,较为形象地向学生传授一些运动损伤和创伤救护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沉着应对意外伤害。如盛夏时节发生中暑要立即抬到阴凉通风处救治;发生扭伤事故后要及时冷敷或用冷水冲淋,切不可按摩揉捏;手指出血可用另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按压受伤手指的根部两侧进行止血,等等,这些简便实用的安全救护技巧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救助。

“学会安全自护,撑开健康之伞”,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安全自护意识,是时展的要求,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求。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深入细致地从日常教学实践着手,相信不久的将来,学生就一定会将安全自护铭记于心,从而实现真正的“健康第一”。

参考文献:

德育渗透教案范文3

关键词:初中 生物教学 食品安全 教育 探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存。大多数食品安全问题都与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初中生物课程中相关的素材也使我们在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成为可能,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食品安全教育的意义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频频爆发的动物疫病以及“劣质奶粉”、“瘦肉精”、“毒大米”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使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消费者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显得十分必要。

初中生物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也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初中生物学科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食品安全教育是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食品安全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一)把食品安全知识当单一的考试知识

应试教育思想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食品安全教育。由于食品安全知识在考试中很少出现,所以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没能对食品安全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即使学一些,也是呆板地当考试知识学不当活的生活知识使用。

(二)食品安全知识表述不直接,教师知识储备不足

中学生物教材中食品安全教育资料不直接、零散,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关注。再加上有些生物教师本身就缺乏应有的食品安全教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想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但感觉无从下手,这也制约了中学生物教学中食品安全教育的开展。

(三)认为食品安全教育无用

面对食品生产和流通体系的复杂化、监管不严不全、假冒伪劣食品很多,消费者往往会对食品品质的判断感到无能为力。即使教师对食品安全教育有一定的认识,但也觉得这些知识对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来说可谓是“蚍蜉撼大树”,最终选择了放弃。这是制约中学生物教学中食品安全教育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生物语境下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应该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些适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食品安全知识

在初中教学的各主要学科中生物可以说与食品安全联系最为密切。新的初中生物课程内容中含有大量与食品相关的生物知识。其中初中生物新课标中的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和“健康地生活”中就包含有关食品安全的内容。在具体的知识内容中涉及食品知识的有:“饮食与营养”、“营养物质的作用”、“合理的膳食”、“食物链”、“现代生活与人类的健康”等章节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认真分析教材,深入探讨课本中可供食品安全教育的素材,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食品安全教育。

(二)结合实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如在讲解“饮食与营养”时通过鉴定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每种食物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不同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的数量不一定相同,不同方法可观察到不同现象。增加了学生对食品中某物质检测方法的认识,真实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对生物学有好处。

(三)结合生活实际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深化食品安全意识

如果说课本上的食品安全知识对学生有离自己很远的感觉,那么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及时进行剖析就会有非常震撼的效果。如奶粉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大头娃娃”事件、“三聚氰胺”、“性早熟”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食品安全的警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关心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针对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的科学认识,进行购物决策教育。生活中有可能会遭遇食品安全问题,因此知道一些维权方法也是学生想了解的内容。

(四)注重宣传,丰富“食品安全”教育的色彩

“食品安全”教育可以做到全方位且丰富多彩的,组织学生出墙报、办手抄报、组织“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同学疾病小门诊等等。在学校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接受食品安全知识。

四、几点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结合同行的教学经验,笔者对实施“食品安全”教育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要立足于肩负学生身体健康,创建和谐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食品安全”教育,是对学生身体健康的负责,也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人生肩负起责任。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容易对教师产生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等情感,课堂气氛和谐,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中要注意教学任务与“食品安全”教育有机结合

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以及课外调查等形式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要注重它们的有机结合,切勿脱节。例如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怎样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呢?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1)王鹏是我校的一名初中生,这天周末,他想去选购一些零食,你能给他提供一些建议吗?(2)王鹏打算中午去学校附近的餐馆就餐,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你有何建议呢?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相互交流讨论,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德育渗透教案范文4

    案例 1: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艺术》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课题二:跪拜的藏羚羊教学目标1.利用图片和影像资料了解藏羚羊及它们的生存现状;欣赏文学作品《藏羚羊跪拜》,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涵及生态道德价值观。

    2.运用绘画、制作等手段对藏羚羊这一题材进行创作练习,能创造性地使用表现材料进行个性化的表现。

    3.根据文学作品《藏羚羊跪拜》,学生尝试用表演等综合形式进行表演,注意把握不同角色的心理特征,用艺术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对藏羚羊产生深厚的情感,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生态道德意识。

    教学准备

    1.自然界中表现藏羚羊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

    2.表现藏羚羊的美术作品。

    3.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所需的工具、材料等。

    一、导入

    1、借助图片、影视资料的欣赏,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藏羚羊,了解藏羚羊的基本结构,观察、分析藏羚羊都有哪些显着特点。

    二、新授

    1、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藏羚羊是怎样一种动物,它们现在的处境如何,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藏羚羊。

    2、结合学习活动内容,有选择性地观看藏羚羊惨遭杀害的图片,以此激发学生对藏羚羊命运担忧的情感,树立自己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由于人类的贪婪,野生动物正面临着灭顶之灾。让学生知道美丽的羚羊角与柔软的羚羊绒,只有生长在活着的藏羚羊身上才能构成真正美丽的风景线。

    3、制作参考:(1)创作一幅表现藏羚羊题材的绘画作品。(2)选择多种材料进行表现藏羚羊题材的手工制作。如:挂饰、装饰画等。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3)组织学生制作表现藏羚羊的头饰、面具,为以后的戏剧表演学习做准备。

    三、布置作业

    试一试,用连环画的形式进行《藏羚羊跪拜》的艺术创作。可以用“接龙”的方式分组进行连环画创作。

    四、小结展评

    1、能否抓住特征将藏羚羊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2、能否在作品中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并有一定的创新。

    3、能否欣赏其他同学的优点?

    4、能否在本课学习中体会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并由此延伸课后讨论。

    五、课后延伸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无节制的向自然索取,所导致的生态灾难最终受害的只能是人类自己。不要让我们子孙后代孤独地生活在一个没有野生动物的世界里。

    案例 2:结合包头本地特色,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人文为目的的美术综合探究活动《“小丽花文化科技节” 美术综合探究活动方案》一、活动创意:国有国花,市有市花,人们常用花卉的品质、外形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形象,而小丽花作为包头市的市花,其喻意何在呢?活动通过对小丽花起源、种属、习性、栽培等知识的了解,探究其作为市花的喻意;通过美术拓展性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对植物生长与环境改善关系的认识,体验绿色与环保的关系及重要性;通过对小丽花及包头历史文化的了解,引发对拓展小丽花文化,打造包头文化大市形象的兴趣和行动。从而使队员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建立活动新型评价机制,充分发挥队员的自主意识,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准备:

    1、召开队干例会,组织假日小队,确定活动方案。

    2、联系家长,做好协同调研准备。

    3、联系市园林研究所,做好调查访问准备。

    三、活动组织领导机构:

    组 长:左琳(校长) 沈宏伟(副校长) 常廷俊(书记)副组长:赵欣(大队辅导员)顾 问:汪恩长 (校外科技辅导员)组 员:一—五年级中队辅导员和美术教师、常磊(校科技辅导员)四、活动过程及进度安排: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4 月初):通过队干例会、队会、校园广播等途径向全校队员宣传“小丽花文化科技节”的活动创意,调动队员参与的积极性。

    要求:三~五年级每中队选出 5 名队员,其中小队长一名,自定队名,以假日小队的形式组织中队调研活动。

    第二阶段:活动阶段(4 月—12 月):(一)、刨根问底:为什么?(4 月初—5 月中旬)包头作为祖国的塞外明珠,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条件恶劣,只适合耐干旱、抗风沙、花期长的植物生长。而小丽花为什么会在“市花”评选中脱颖而出?其中有许多原因和故事……三—五年级各假日小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1、小丽花的起源、种属、习性;2、小丽花的栽培;3、小丽花的品质与象征;4、小丽花被评为市花的根本原因及意义。

    要求:以调查报告、资料册的形式写出调查结果。(如是资料摘抄,请写清出处;如是网上下载,请保留网址、网名,最好附带图片资料。)(二)、奇思妙想:做什么?(5 月中旬—10 月中旬)小丽花不畏恶劣环境,仍然顽强生长,而且其姹紫嫣红、竟相开放的景象,把包头装点得如塞外春城一般,这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也是包头人民所认同和宏扬的包头精神。我们作为包头的一个小市民,既应积极学习种植小丽花的知识技术,培养更多的花卉美化城市、净化环境,还应从不同角度去开发“小丽花”资源,发展“小丽花”文化,继承和宏扬小丽花精神。

    1、活动标志征集:为我校“小丽花文化科技节”设计标志(每假日小队设计一份);2、花仙子行动:以小队或个人为单位,栽培小丽花。一段时间后以花卉生长效果及体验日记的记录情况为标准,以年组为范围评出“花仙子”若干名。

    3、各假日小队以查资料、访问、上网等形式调查:“小丽花”文化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开发?以此拓宽活动思路。

    4、以中队课题组为单位,成立“小丽花”文化资源开发组,从衣、食、住、行、玩等方面,开发小丽花的文化资源,如:研究小丽花植株品质、制作小丽花系列插花(干花)、设计小丽花服装、制作小丽花相关网页等。

    5、找出队员身边与小丽花品质相似的人和事,在黑板报中建立“小丽花在闪光”专栏,宣传我们身边的“小丽花”。

    要求:各中队自选一项感兴趣且力所能及的内容来开发“小丽花”文化资源,活动强调队员间的合作、互动,重在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日积月累:SHOW(秀)什么?(10 月中旬—11 月)将前期活动成果以各种形式积累起来,展示出来!1、“花海如潮”时装设计展:以花的形状、色彩为设计元素,采用环保材料设计、制作“小丽花”系列童装,进行展示。

    2、“花香满径”花卉图片展:以植物分科为范围,拍摄或积累菊科花卉的图片,进行专题展示。

    3、“花草影集”干花标本展:制作小丽花系列干花标本,并附说明文字或诗歌等。

    4、“花之物语”花卉知识册:将一些花卉知识、花卉礼仪等积累制作成册,进行展示。

    5、“花间小憩”网页作品展:将小丽花的相关知识及个人作品制作成专题网页,进行展示。

德育渗透教案范文5

【关键词】 聚氨酯凝胶头圈; 面部急性压疮; 小儿神经外科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8-0106-02

神经外科手术常在显微镜下进行的,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常常切口较深,手术区域较小,但是手术时间相对于其他手术较长,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更需要谨慎,避免各种细小的失误导致对患儿大脑发育产生各种不良影响,因此进行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时间往往更长[1]。神经外科手术常常采取的是侧卧位,侧卧位需要对患儿的头部进行固定,临床上多采用头圈进行固定,患儿额颧部为主要受力点,但是此部位的皮肤较为细嫩,传统的手术中常使用海绵式头圈进行固定,患儿手术后常出现急性压疮[2]。急性压疮主要是因为皮肤长时间与一个地方接触,透气性较差,导致皮肤红肿溃疡,为避免急性压疮的出现笔者所在医院特使用聚氨酯凝胶头圈进行对照试验,理论上聚氨酯凝胶的透气性要好于传统的海绵式头圈,通过临床实验后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2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共有146例患儿采用侧卧位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其中男73例,女73例。年龄1~5岁,平均(2.6±1.3)岁。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其中观察组男36例,女37例。年龄1~4岁,平均(2.8±1.1)岁。对照组男37例,女36例。年龄1~5岁,平均(2.9±1.9)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以及既往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侧卧位进行手术,并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当麻醉生效后对照组选择与患儿头部大小相近的海绵填充式头圈对其进行头部固定,对患儿躯干及腿部均加垫棉花垫,使患儿整个躯体处于功能位状态,并加以妥善固定。观察组的患儿同样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进行侧卧位手术,当麻醉生效后选择与患儿头部大小相近的聚氨酯凝胶头圈(奥克兰高分子医用材料(天津)有限公司)对头部进行固定。其他躯体各部位的摆放与对照组一致。在术后14 d内对患者出现急性压疮的情况做以评估。

1.3 观察指标

患儿手术后由护士对患儿全身皮肤做以检查,在术后的2 d,护士需每日进行一次检查。如果患者皮肤出现红斑、发痒但未出现皮肤破损的为Ⅰ期压疮;如果患儿皮肤出现破损,出现水泡疱疹,损伤到真皮层的为Ⅱ期压疮;如果患儿皮肤未出现任何症状则为无压疮。压疮总发生=Ⅰ期压疮+Ⅱ期压疮。在两组患儿康复出院之前对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选项。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进行为期14 d的观察后,观察组无压疮35例,而对照组仅15例,观察组的压疮总发生为38例,对照组为58例,观察组的压疮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

在两组患儿康复出院之前对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观察组的满意度为78.08%,对照组的满意度为52.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神经外科手术常为较精细的手术,多数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且手术时间一般较长[3]。由于神经外科手术部位较为特殊,常在脑部进行,因而常需要患者采用侧卧位对其进行手术,由于侧卧位的姿势,所以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给患者加垫头圈以固定患者的头部[4]。使用头圈固定患者的过程中患者的额颧部是主要的受力点,与头圈的接触较为紧密,加行额颧部位的皮肤较为细嫩,且手术时间较长,所以常会出现压疮[5-6]。在以往的手术中都会采用传统的海绵填充式的头圈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由于传统的海绵填充式的头圈在使用的过程中通透性较差,加上皮肤与之贴合时间较长,常会出现局部皮肤的红肿瘙痒,进而形成急性压疮[7-8]。在本次临床试验中采用的聚氨酯凝胶头圈是一种透气性相对于传统海绵填充式头圈好的头圈,可以降低在较长时间的神经外科手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观察组无压疮有35例,而对照组仅15例,观察组的压疮总发生为38例,对照组为58例,观察组的压床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约27.4%。使用聚氨酯凝胶头圈后急性压疮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可以有效的预防急性压疮,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在两组患儿康复出院之前对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两组患儿由于恢复程度不同,出现压疮的情况也不同,所以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有较大差异。观察组的满意度为78.08%,对照组的满意度为52.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对照组约26.03%。在手术中使用聚氨酯凝胶头圈后由于降低了急性压疮的发生率,所以患者家属对于治疗效果普遍满意[9-10]。

综上所述,使用聚氨酯凝胶头圈在预防小儿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中患儿面部皮肤急性压疮的临床效果良好,急性压疮的发生率低,压疮的程度较轻,患儿家属对于使用聚氨酯头圈的预防效果较为满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爱华,刘霞.颅脑手术患者发生急性压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56-958.

[2]欧晓莹,李广群.压疮防护标识及防护方案的设计与使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68.

[3]张颖.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2010,8(12):3160.

[4]陈杏梅,卢春红.90侧卧位手术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5):193-194.

[5]张秀平,任杰平,张兰梅.集束干预方案预防术中压疮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7):71-74.

[6]汤秀云,蒋劲林,汤银惠.两种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2,7(5):196-197.

[7]费美霞.神经外科手术术中压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2754.

[8]魏革,胡玲,祝发梅.手术患者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78-580.

[9]Souza T S,Maciel O B,Meier M J.View from specialist:It is creative,and of certain scientific and educational value[J].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2010,16(10):1366-1368.

德育渗透教案范文6

关键词:历史教学;道德情操;渗透德育

一、制度保障是基础,教育评价是抓手

为保证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常态化、正常化开展,学校必须建立相应的历史学科德育管理机制,制订中学历史学科教学德育渗透实施细则,根据各年级特点,提出具体要求并落实到考核中。要把学科渗透德育的教学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教师履行岗位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师教案、试卷、作业检查中,将是否体现德育渗透的内容、渗透的方式作为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把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成效与教师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结合起来。

二、队伍建设是重点,理念更新是关键

目前尚有教师存在“德育是政教处、班主任的事”的观念偏差,因而在教学中“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技能轻道德实践”,把课堂教学上成单一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课。有的教师虽注意到德育渗透,也只是蜻蜓点水、生搬硬套,说教化严重。因此,加强历史教师队伍建设,更新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落实历史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关键点。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者,也是学生道德学习的生动教材,教师的言行举止、理想信念、待人方式、人格魅力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极高的亲和力。要使教师认识到德育渗透工作与学科教学工作并不矛盾,德育教育塑造健全人格更会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三、因材施教抓落实,因时制宜促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