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名师课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名师课堂

名师课堂范文1

一、名师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学科专业素质难复制

面对一堂课我们习惯用好或坏来评价,笔者认为用“水平”一词衡量一堂课更恰当。水平暗含着一种标准,符合标准是必须达到的,低于标准就是不合格的,高于标准就应该成为典范。课堂水平的高低是由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所决定。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对传授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名师通常能够站到学科最前沿来反观课堂教学,同时表现出学科专业知识的丰富性。例如,我们熟知的上海语文名师于漪老师,她的语文课堂除了课程意识,更表现出了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语文要看古今中外、要辨真善美丑、要突破“术”的桎梏。从于漪老师的身上我们还能感受到语文教师要站在世界文化的天空下,立足教育实践,更新文化认知力。我们说学科专业素质水平高的教师课堂是一气呵成的课堂,课堂上充满了师生思维的碰撞、交叉,呈现相互引导呈螺旋式上升的状态。每个学生个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宰着课堂,与教师思维碰撞后不时地迸发着思想小火花。教师会用精炼准确又易理解的语言巧妙地把这些散落各处的小火花连接起来,织成一张充满着活跃思维的网。

二、名师在课堂中彰显的学科领域内的教学智慧难复制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针对一定教学内容所进行的,不存在没有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学智慧体现的是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的智慧。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各异,但就同一学科的教学内容而言往往具有某种共性。例如,数学知识的特点是高度抽象性、广泛应用性、逻辑验证性和结论确定性,而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基础性、人文性和工具性。学科知识的独特性及其育人功能的独特性构成了教师教学智慧的独特性。具体到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度和驾驭度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度和驾驭度决定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参与性和参与度。同样教授《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青年教师的课文分析是情节简单,富有想象力;人物关系简单,人物之间充满真善美。基于这样的理解,在课堂上青年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盲孩子的情感变化,学生是一个旁观者。而名师W老师的课文分析是人物比较简单,情节也不离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营造出美妙的环境和心理氛围,带给人遐想,引领读者在美的氛围中体味美的情感。在语言使用上,课文长句、短句的使用与人的心理变化契合,叠词的使用与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情感和情态高度契合,增加了课文的表现力。基于这样的分析,W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读叠词,用学生自己的身心感受去品读盲孩子的情感变化,学生是一个参与者。所以同样的教学内容,呈现出的课堂深度是不同的,而课堂深度是由教师的见解和主张决定的。

2.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智谋的设计

名师的教学设计中表现出的智谋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刻解读,同时在一定的课程教学理念支配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遵循教学规律、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媒体、制定教学流程。遵循学科规律的课堂教学是启智而又丰富的课堂。比如高三数学“等差数列”的复习课,常规课堂是教师首先领着学生把等差数列的概念、公式、性质一一罗列复习,时时叮嘱要记住。然后就是例1,后面跟着练习1、练习2;例2,后面跟着练习1、练习2……而数列特征是什么、如何使用函数的思维思考数列问题、数列性质的研究方法等思维层面的问题,教师都没有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这种长期的、反复的练习基础上也许会得到相对比较高的分数,但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未必有多大的提高。而这样的结果与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是相违背的。面对同样的内容,数学特级教师张鹤老师关注的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训练,强调对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知识形成过程的揭示。

3.教师对教学现场机智的调适

教师面对真实的学生进行施教,经过“加工”的知识形态遭遇学生的学习活动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复杂的情况,教师必须进行及时的判断、决策和行动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此时教学智慧体现为一种教学现场的调适机智,它集中体现了教学智慧的意蕴。教学活动是一个转瞬即变的系统,其中充满了生成性和不确定性。应该说,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外在知识的传递与掌握过程,还是师生双方借助于理性进行的一次次“探险”,师生双方不断地借助于理性将思想的触角伸向远方以超越自我,探索种种“未知世界”的过程。任何已有的规律和“充分”的设想都难以完全预测课堂上可能发生的状况,当“险情”发生时,可能任何既有的应对措施都难以直接奏效,我们必须随机应变,即时创造新的应对之法,这就是现场调适的机智。

三、名师对个人教学的不断反思难复制

名师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纵观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名师如语文特级教师王荣生、李镇西、于漪、当代教育家魏书生,他们能够成为名师的主要原因是对个人教学不断的反思、否定、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有的是对教学的创造性思考。王荣生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探究了语文教学内容与语文教材、教学方法、语文知识等相关问题,同时对文学作品教学内容、文章教学内容、写作与口语交际教学内容进行了研讨;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的《听李镇西讲课》采取第一人称的写法,将课堂发生的一切有意义的场景、对话、课堂智慧、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等娓娓道来,可谓是原汁原味的课堂,读者如身临其境,能得到最多的信息,从而引发深入的思考。名师的自我反思体现了他们的坚韧性,更体现了对中学教学的理想。

名师课堂范文2

一、课前调研,因学定教

“因学定教”要求教师上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学习困惑和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让教师的“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坚持“因学定教”的首要任务是课前做好学情调研,而设计预习作业、组织课前测试和课前谈话是教师进行课前调研的有效方式。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就是通过与学生的课前谈话进行学情调研的。孙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伊始,他就引导学生针对课题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之门慢慢打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教师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明确了他们心中的困惑,找准了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润物无声,施教无痕,乃教学的最高境界。看似简单的课前谈话,孙老师准确把握住了学生的思维“脉搏”,为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勾画出一条清晰的“问题线”。

二、课中调研,顺学而导

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启”与“发”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达”的准确把握。在当前的“课堂转型”中,我们一再倡导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少讲”。其实这样的要求只是“顺学而导”教学原则的一个外在表现,而其本质内涵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时间、方式、对象都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表征和临界状态。只有学生进入孔子提出的“愤”“悱”状态,才是教师进行“启”与“发”的最佳时机。怎样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表征和临界状态?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教学进程中扎实做好学情调研。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在执教《小括号》时,刚刚认识了小括号可以改变原有运算顺序的规则后,突然有一位同学提出:“我认为小括号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它的存在,照样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学生体会不到小括号的作用,这节课岂不白上了?吴老师突然看到了讲台上摆放的同学们为灾区捐的书,灵机一动提出一个问题:“王红同学积极支援灾区,她有92本课外读物,自己留下32本后,把剩下的送给5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得到几本?请列综合算式解答。”借此引导学生体会小括号的价值,也为我们诠释了“顺学而导”的实践价值。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一定要眼中有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倾听、个别询问等方式捕捉并搜集学情信息,进而有的放矢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三、课后调研,以学论教

“以学论教”要求教师对课堂的评价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而作。任何教学评价都不应该是模糊的、想当然的,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反馈做好定量、定性分析,只有让学生想学、会学并且学好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课后调研是学情反馈的一条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学情反馈的信息越丰富,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就会越清晰,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就会越深刻,对教学的改进就会越适合学生。因此,课后调研内容必须与三维目标相一致,不仅要关注学习的内容、方法、流程等外在因素,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水平、学习情感等内在因素。教师只有通过课后调研获得足够的学情信息,才能彻底抛弃个人的主观臆断,根据学生的学情做好课堂诊断,进而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讲《草》一课时,为了解学生对古诗的背诵情况,先后扮演了哥哥、奶奶等角色与学生表演背诵。他的故意出错和反问,检验了学生对古诗的作者、诗句、诗意和主题思想的掌握与理解,在不动声色之间完成了学情的反馈,真是匠心独运,功力深厚。

名师课堂范文3

关键词: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价值定位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1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03

2012年4月,江苏省教研室自主研发的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正式启动,它是一种网络教研现场直播活动,其主要流程为:主持人介绍主讲名师、研讨主题及特邀嘉宾播放名师课堂录像主讲名师按主题说课专家品课在线互动。“名师课堂”开播两年多以来,在省内外反响良好,从中学化学“名师课堂”活动次数的统计来看,“名师课堂”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爱;笔者积极参与了“名师课堂”活动,申报和承办了8次活动(笔者也上了1节课),应邀作了7次专家点评,多次引导、组织教师参与观摩学习和现场互动;在学习中研究,在实践中反思,笔者对“名师课堂”的价值定位有深入的思考、理解和认识,现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 问题研究∶“名师课堂”的切入点

“名师课堂”是一种“主题式”教研活动。“名师课堂”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研讨主题为线索,以解决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重点。每一次活动都是针对主题而进行的,目标明确,内容充实,过程流畅;每一位执教者在课前要认真准备和精心设计,要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将问题转化为主题,将问题寓于主题之中,选择和确定1个主题,从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来进行较细致的、系统的和深入的研究;点评者在反复观摩、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要针对研讨主题来研究问题,要诊断教学事实,赏析和质疑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效果,从多角度、多层次和多方式等来品课、评课和议课,尤其是提出新的问题和好的建议;从体验到经验,从问题到方案,研究和研讨的过程成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成为了反思和创造的过程。

“名师课堂”基于问题,重视研究,走科研兴教之路。“主题式”教研活动具有较好的创造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对三年多来中学化学已有“名师课堂”活动的研讨主题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有从不同主题对同一课题进行的研究,如4位名师以“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课题,从学科观念、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角度来研究;又有针对同一主题的不同问题进行的研究,如分别从转化观、分类观和守恒观等方面来研究基于学科观念的化学教学。新课程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观念为本”的教学,引领学生从“知识为本”走向“观念建构”,基于学科观念(如知识类、方法类和情意类等)的化学教学备受大家的青睐,成为了教研的热点课题,由此课题引发了许多主题和问题的研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方式,目前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进退两难而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基于实验(或实验探究)的化学教学得到了大家的重视,但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大家对知识教学、学习能力、科学素养、学习方式(如自主、合作、探究)和问题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以“问题主题课题”为特点的教研活动,尤其是以“由点到面”、“以小见大”为亮点的问题研究,吸引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探究,引发了自我反思和行为跟进,有效激发和增强了教师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智慧分享∶“名师课堂”的着重点

“名师课堂”是一种“交互式”教研活动。“名师课堂”依托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新型交互式网络教研组织平台,创新了教研的机制,转变了教研的方式,实现了教研与现代技术的有机整合,做到了人与人之间“线上线下”、“即时延时”的交流与互动,在线研讨的教师常有几千人,如笔者上“名师课堂”公开课时,在线观摩、学习、互动和交流的教师达3000多人。基于技术的“交互式”教研,拓展了教研的时空,优化了教研的成果,广大教师既可以参加现场互动、又可以收看在线视频,教研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确保了教师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从而有效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经验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等,有效促进了智慧的生成和分享。

“名师课堂”基于学习,重视自觉,走专业成长之路。实践研究的目的在于实践本身,在于实践者的智慧性行动[1],“名师课堂”为教师创造了许多研究、学习、交流和分享的机会,引领教师在共享资源、分享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思想和智慧的生成与分享,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创造性地借鉴经验,就是在发展自己的教育思想,也是在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智慧不是知识、不是经验、不是聪明,它是一种心理素质和运筹能力,是教学的一种境界,智慧似水一般渗透、似光一般普照;实践智慧来源于教师的经验和反思,生发于教师的直觉和顿悟,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机智的反映;实践智慧是在实践与反思中生成,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反思中提升经验,在实践和反思中生成实践智慧[2];“倾听与对话”是分享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专心倾听,积极对话,参与自己的思想,参与自己的情感,实践者、参与者以开放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来认识自我、完善和超越自我,智慧在分享中生成,在生成中分享,智慧的生成和分享成为了自主、自觉和自省的行为。如笔者多次观摩和学习了南京金陵中学特级教师江敏老师在“名师课堂”上的2节公开课:一是“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研讨主题是“感知真实的化学”(2012年10月);二是“物质的分离方法”,研讨主题是“为了理解而教”(2013年6月);笔者认为,江老师视野宽、境界高、学问深,对教育、教学、学习、学科和学生等有深度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有独特的思维和创意,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学科的价值和教学的智慧等;听了江老师的课,深受启发,内心充满了敬佩和感谢,笔者认为,“名师课堂”的每一次优质的课例都是教师实践智慧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学机智的充分展现,是教师对知识传授的超越和对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

三、共赢发展∶“名师课堂”的落脚点

“名师课堂”是一种“合作式”、“开放式”教研活动。合作是社会、时展的特点和要求,教研需要高品位、高质量和高效益的合作。省教研室明晰和满足了教师的教研需求,“名师课堂”的主持人一般由省教研员来担任,执教者要求是中学正高级教师、中学特级教师、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大市学科带头人和省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等名师;特邀大学教授、中学教师(特级或正高级)和教研员等作点评,特邀中学校长和年轻教师等参与现场互动,以网络直播和在线视频的形式对外开放。因此,“名师课堂”实现了省、市、县(或区)、校之间的合作,实现了名师、教师、教研员之间的合作,实现了理论专家和实践专家的合作。

“名师课堂”基于自主,重视合作,走共同发展之路。教师是实施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变革的研究者、实践者、反思者和创造者,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名师课堂”是以教学研究为重,以教师发展为本,旨在价值引导和专业引领。其一,名师有机会向大家推介教学经验和教研成果,展示人格魅力、学术境界和专业素养等;事实上,名师的课例也成为了大家共同研讨的课题和话题,名师接受了挑战和考验,名师在与他人和自己的“对话”中有效实现了自我反思和自主发展。其二,广大教师有条件学习和研究许多名师,有机会认识许多专家和教师,发现不同的风格和个性、视角和思维、思想和观点,视野更宽广,思路更开阔,经验更丰富,能力有提高,专业有成长;每一个课例,无非是个例子,众说纷纭、百家争鸣,但往往需要“结论待定”;教研之所以有成效,是因为每一位教师针对不同的经验和思想等有主体的参与和理解,博采众长、厚积薄发,从“基于经验”走向“基于实证”的研究,多在实践中尝试、运用、调整和发展,多在自主体验和合作探究中内化吸收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使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成为了自主建构知识和意义的过程。因此,“名师课堂”是学科教研有力的抓手,是教师专业发展有效的平台;“名师课堂”恰如“导火线”和“引航灯”,引领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深化,在合作中探究,在共赢中发展。

创新是教研发展的源泉,顺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名师课堂”立足于校本教研,着眼于区域教研,致力于网络教研,是新型的、综合的教研方式,体现了教研转型的时代性、规律性和时效性[3];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名师课堂”呼唤和期盼更多的教师基于真问题,开展真研究,成为“研究型”、“专家型”和“创新型”的有思想、有个性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洁. 教研员:断层间的行者[J]. 人民教育,2008,(19):46-48

名师课堂范文4

学校将名师培养模式分为4个子模式。

“1-4-4-1”教科研模式是指设定1个目标――培养名师,确定4个步骤――研究什么?怎么研究?预期目标是什么?保障措施是什么?明确“4个1”推进――上一节课题研究课、组织一节课研讨、形成一节实验课例、每人写一个本月实验的反思,建设1个平台――成果转化平台,有效促进学校科研工作全员开展,实效化开展。

“4-4”科研管理与名师培养对接模式是指建立校务会领导班子、学校教科研室、教学处、课题组四级科研管理系统,学校名师培养领导小组、分部名师培养工作小组、专业培训与档案管理组、学科名师培训项目组四级名师培养系统,实施科研管理与名师培养整合的机制。

“5-3”高效课堂培训与操作模式,利用“国际理解课程――3.0”理念与方法,整合三级课程,实施独学、对学群学、小展示、大展示、学案整理达标测试“五步”和三次学情检查。

“3-10”骨干教师考核与评价模式包括针对骨干教师的六种考核表。“3”指业绩性考核、发展性考核、基础性考核三大类;“10”指表中十项“评价要素”量化评价内容及标准。

名师课堂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培训会,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283-01

人们常说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我想我们老师也应该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怎样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呢?大抵有三种方式:读书、读人和思考。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一次品读名师的机会,我身感荣幸。于3月30日至3月31日参加了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精品展示会(即: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培训会)。这次培训会共有7位名师为我们做了报告并展示了精彩的课堂,下面我做一下简要汇报:

在这两天的学习中,听了6节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版本的示范课、一个专题知识讲座和两位分别来自商州、石泉县教研员的评课。其中,黑龙江的赵昭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匆匆》一课,他用他那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深厚的语文功底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匆匆流失的过程,领悟时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他总是极力的把学生推上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用一幅自己制作的动画,让学生面对面的,眼睁睁的感受“60”秒的流失,同时再配上他那赋予深情的朗读,这就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向了,真可谓是教学无痕,在不知不觉中渗透教学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学生情绪饱满,让我感受到语文教学,如此读中生趣。

江苏的刘广祥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姥姥的剪纸》。他面对初次见面的小朋友,毫不吝啬,入场就献上一首《故乡的云》给同学们,几分钟后,刘老师以他那优美动听的歌声很快赢得了所有小朋友的掌声、呐喊声,甚至还有部分小女生的热情拥抱。就这样,刚才还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经过几分钟时间后竟成了打成一片的朋友。他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句子做批注,体会姥姥剪纸的技艺之高,并通过句子比较,感受作者的不同写作方法,接着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句,让“读”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并写话表达对姥姥的怀念之情。由始至终,用 “神”和“拴”两个字来贯穿全文,让学生反复体会姥姥剪纸的技艺高,祖孙情深。这节课,充分展示了教师个人的魅力,他用他那轻松幽默的语言及优美动听的歌声不时引发会场听课老师的热烈掌声。

听完几位老师的精彩讲授,我们不仅看到了声情并茂的朗读,而且发现教师引导也相当巧妙,学生也朗读得沉醉,想想这些课堂无不体现出了教师要具有多功能的教学功底。以前我们经常提倡学生要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如今我认为如果老师不具备多功能的教学功底,又如何能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呢?怎样提高课堂的高效益呢?通过此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今后,我努力把学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应用到我的教学中,从而服务学生,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在备课上下功夫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上课前要做到课前四问,我打算让学生学到啥?用多长时间去学?怎样去学?学生学到了没有?把这四个问题搞清楚了,准备就更加充分,思路就更加明确,教学逻辑清晰可见,学习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又是高新课堂的最大着力点。在上课时,应该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什么时间学生自己学,什么时间老师开始讲,什么时间开始练,这些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更应该准确把握课堂节奏,重难点精讲细讲。根据学习规律,学生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就20分钟,因此,我们在40分钟的时间安排上,要重点突出,把重难点内容尽量安排在前15分钟里,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理解和记忆的效果最好。剩下的时间里,可以安排讨论、练习、拓展思维等等,当堂检测,当堂反馈。要想使高新课堂落到实处,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师要认真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能力。要善于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备受劳而无功的煎熬,究其原因,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敢于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名师课堂范文6

能够有幸去呼和浩特参加第六届全国“名师之路”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我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给我的这次机会,也要感谢同行的8位老师对我的一路关照。

两天的日程安排很紧张,从早上7:50到下午5:00,中午休息两小时。给我们讲课或做讲座的老师共有8位,其中,特级教师4位,全国小语大赛特等奖两名,本地骨干教师两名。

在两天紧张的听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北京的吴琳老师,吴老师气质优雅,和蔼可亲,最让我难忘的是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像电台主持人。吴老师在讲座中讲了三点:一、要想让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首先需要让学生走进写文章的作者,体会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这样再去讲授课文,学生才能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感悟。吴老师在讲授《生命生命》一课时,几次介绍作者杏林子,及其作品。让学生非常深度了解了作者,为学习课文,感悟生命的真谛打下有力的基础。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要了解编者的意图,大纲的要求以及学龄学情。这样才能因材施教。三、语文老师要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这里的高度是指阅读的高度,思想的高度),这样就能多角度,深入的解读文本,就能引领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度。吴老师强调语文老师要热爱阅读,想办法用自己的阅读热情去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语文老师要在课上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文字美,内容思想上的人文美。这才是语文老师要实现的目标。吴琳老师说:“苍白的心灵无法产生丰富的语文素养!我们应用书籍充实自己的头脑。”他还推荐了一些绘图本的儿童读物,非常适合成人去阅读。于是,我一会来就去书店买了几本她推荐的儿童读物,有谢尔的《失落的一角》《爱心树》,还有美国另一位作家写的《逃家小兔》,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这些书用浅显的语言讲述生动的感人的故事。我读给我的女儿听,我也打算读给我的学生听。希望他们能给热爱阅读。

27号上午为我们做课的老师是来自深圳的特级教师赵志祥老师,赵老师师从支玉恒、于永正,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成果丰富,他的课堂教学注重动态生成,,他驾驭课堂机智幽默,师生互动灵活多彩,给人形散而神不散的感受。赵老师的课给我的感觉就像听单田芳说评书,特别吸引人,他丰富的表情,精彩的语言,渊博的学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老师在讲座中谈到如何上好公开课,要做好以下四点:一、环节简单一点,课件简明一点,教材简化一点,感情荡漾一点。具体来说,环节简单一点就是把环节控制在3——4个,不超过5个,切合实际,舍弃不合学生的无效环节,开头不必追求精彩完美,开头可以低调一点,慢慢上升,把好的放在后头。第二,课件制作简明一点,ppt最好,自己能做到的最好不要去麻烦别人。没有用课件的必要就不用。第三、教材简化一点,把主要部分拿出精讲,细讲,不可面面俱到。感情要荡漾一点,该高兴时愉悦一些,该悲伤时就压抑一些。赵老师强调,作为一名普通老师,不可盲目去效仿某位名师的风格,学窦桂梅的热情奔放学不好就会学成疯子,学支玉恒的深邃丰富,学不好就学成了傻子。名师有名师的特点,自己要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只要是你自己的特长就可以发挥,发扬。我很认同他的这一说法。

这次呼市之行,时间虽然有些紧张,但我们一路比较顺利,心情比较愉快,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出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