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人信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人信贷范文1
关键词:消费、消费信贷、个人信用
消费信贷也称信用消费,是由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消费者购买消费品或进行消费活动。理论上,消费信贷可以架起生产与消费的桥梁,疏导巨额储蓄适当向消费领域分配,解决现实购买力与消费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促进社会远期购买力转化为即期购买力,化解当前生产能力的闲置问题,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消费信贷在扩大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与人们的预期相差甚远。本文将分析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原因及应采取的策略。
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缺乏理想的社会经济环境
消费者承受能力较弱,限制了消费信贷的规模根据国外消费信贷发展的经验,居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即承贷能力的大小,是决定其是否负债消费的根本性因素。居民家庭承贷能力越大,消费信贷所能发挥的作用就越明显。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相对于住房、汽车等高值商品而言,其现有收入水平还是难以接受。
社会保障制度体制不健全,使消费者对消费信贷仍有疑虑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目前还相当脆弱,尤其是接轨时期变革的社会住房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等改革措施的不断出台,安身之处、子女上学、医疗保健、退休养老等将越来越多地有个人承担,使消费者对消费信贷有疑虑。
社会法律环境不规范完善的法律对于保护消费信贷各方,特别是信用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至关重要。世界上消费信贷业务开展得较好的国家都有一套专门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如美国颁布有《统一消费信贷法典》、《真实贷款法》、《公正信用法》、《信用机会公平法》等法律来规范消费信贷双方的行为。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至今仍未制定消费信贷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因无法可依,在目前业务操作上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运行机制不健全及业务操作不规范
个人信用机制个人信用机制是国家监督、管理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正常开展的一套规章制度和运作模式。目前我国完整的个人信用机制尚未健全,银行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通,获取的信息不准确、不全面,且成本高,这都无形加大了消费信贷的风险程度。
消费贷款担保机制实行消费信贷往往要求消费者提供担保,担保是还款的第二来源,担保是否真实有效,直接关系到消费贷款风险的大小。但我国现行的《担保法》只有生产性信贷规范,没有针对消费信贷的相关规定,致使许多消费者在申请消费信贷时难以提供借款人要求的担保而无法获取贷款。
消费信贷风险防范和转移机制不成熟当前消费信贷的一个突出现象是,除住房贷款外,其他各种消费信贷的贷期均较短,首期付款比例较大。这是因为贷款的银行承担的风险较高。在“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经营原则下,不可能不做出严格的要求。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缺乏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机制。同时,我国的贷款安全保障制度,如办中低收入阶层提供的政府担保,保险公司提供的信用保险担保尚未健全,致使银行的贷款风险不能有效地转移和分担。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不得不提高贷款的“门槛”,以达到自我防范风险的目的,这就使得许多消费贷款的条款设置与消费者的愿望大相径庭,限制了消费者信贷的使用。
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
长期以来,受短缺经济的影响,我国绝大部分消费者仍然抱有传统的消费观念。“先入为主”、“无债一身轻”等观念仍然是统治消费领域和消费信贷领域的主导思想,现代消费理论和消费观念还没有深入到广大消费者心中,更谈不上成为广大消费者的自觉行为。消费观念不更新,传统消费观念不破除,消费信贷市场将很难有所发展。
发展我国消费信贷的主要措施
为消费信贷的发展营造一个理想的社会经济环境
发展消费信贷,重要的是优化社会经济环境。一是优化政策环境,要调整国家的收入分配政策,抑制贫福差距的扩大,使社会公众的收入稳定在一个大体平衡的水平;要调整消费体系,取消限制消费的政策,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要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使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规范化。二是优化金融环境,要改善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方式,使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有利于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发展;要制定灵活的利率政策,使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产品价格增大调整的空间与弹性;要完善消费信贷的发展。三是优化法制环境,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消费信贷的经验,建立健全我国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有利于消费信贷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
健全和完善消费贷款担保机制
消费信贷与保险业务相结合英国的银行在提供新建房屋抵押贷款时,都要求申请人参加人寿保险和房屋保险,以保证其死亡之后有足够的资金偿还贷款。我们亦可开展以保险公司的合作,推出寿险、财产险、信用险三者合一的新险种,使银行、保险公司、借款人三方受益,以此推动消费信贷的发展。
加强与开发商、经销商的合作在香港的房屋按揭贷款中,房屋开发商是借款人的保证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这样不仅降低了风险,而且还可按照固定模式批量处理贷款,简化了手续,降低了成本。
建立消费信贷担保基金公司由政府部门出资筹建信贷担保公司,专门为消费信贷,尤其是长期消费信贷提供担保。
建立个人信用法律制度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消费信贷业务的推广必须以个人资信判断为基础,因此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法律制度,也就成为现阶段我国消费信贷急待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树立个人信用观念。第二,建立个人信用调查和评估机构。第三,推广信用卡的使用范围,使信用卡成为每个具有行为能力公民的个人信息记录,以形成个人信用档案的基础;然后结合存款实名制,建立以信用卡为核心的个人信用总帐户。
个人信贷范文2
一、消费信贷的倾向性及消费意向情况
在被调查的居民中,准备申请消费贷款的有3036位,占43.6%。从有贷款消费意向的被调查者职业分布看,不同职业的消费群体有消费信贷意向的比例普遍较高,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只是这种差异程度不大;从收入分布上看,中高收入阶层打算申请消费贷款的比例较高。其中,打算申请往房和汽车等主要信贷品种的也是这样,尤其是打算申请汽车消费贷款的更是这样;与中高收入阶层相对应,家庭金融资产拥有量与打算申请消费贷款的相关程度不是很高,其中打算申请住房贷款的也是如此,但打算申请汽车消费贷款的被调查者却与家庭金融资产拥有量的相关度很高;从打算申请消费贷款的被调查者年龄层次来看,则明显是越年轻打算申请消费贷款的越多,尤其是打算申请住房消费贷款的更加明显。
按照被调查者打算申请消费贷款购买的对象分析消费者的消费意向,可以看出,在打算申请消费贷款的3036户居民中,有1206位准备购买商品房,占39.7%,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其次是供子女上学,选择该项的人数为564位,占18.58%;打算贷款用于建房的有358位,占11.8%。另外,打算申请贷款购买大件消费品、装修住房、买家用轿车、用于婚嫁和旅游的也都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其所占打算申请消费贷款总人数的比例均小于10%,具体所占比例依次为7.84%、7.11%、6.82%、4.25%和2.14%。这基本符合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总体现状,即我国目前正处于温饱和温饱有余。富余不足的阶段,居民消费主要以生存(居住)和发展为主。
二、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受传统消费惯性的深刻影响,对信用消费的认知程度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在3895位不打算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的被调查者中,“没有也不愿意有贷款消费习惯的”有1106位,占不愿申请贷款人数的28.4%,认为“目前消费状况还可以,没有必要贷款消费”,的有730位,占18.74%,二者之和47.14%,反映了传统消费观念的根深蒂固。“别人不贷款消费自己也不愿意这样”的有391位,占不申请消费贷款的10%。上述三个因素是消费信贷普遍不旺的重要原因。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商业银行对消费贷款的宣传力度也远远不够,又34.2%的人不知道什么是消费信贷,这一部分人多数是农民和国有企业职工;略知一二的有55.7%;很清楚的占比仅为10.1%,甚至基层商业银行一部分工作人员对消费信贷业务也不甚了解。这种缺乏舆论引导氛围的信贷消费,显然无法将其优越性展示给农民,更谈不上引导居民前来参与。
(二)居民现有收入决定了其较低的承贷能力,同时未来预期降低了即期消费倾向。
调查显示,未来消费信贷需求主要集中于住房和供子女上学,尤其是住房。然而,尽管这种需求非常迫切,但是居民的实际收可支配收入的低下和多数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并且大批职工收入不够稳定决定了这种需求不可能大面积转化成有效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家庭金融资产在1万元以下的为33.29%,1—2万元的占27.96%,2—4万元的占21.44%,4—7万元的占9.73%,7—10万元的占4.38%,10万元以上仅占3.2%。受经济景气状况及医疗体制改革的影响,居民未来支出的预期增加,不打算申请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的被调查者,分别占40.5%和51.61%。
(三)消费信贷需求的供给约束。
1.与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相关的配套机制不完善。缺乏个人信用制度,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机构建立个人信用情况档案,因而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其他债务情况难以让放款银行放心;消费信贷运作机制的可操作性不强。如汽车的抵押登记,目前许多城市尚没有办理抵押的机构,只能通过有价证券或房地产等其他财产抵押或单位担保;对于房地产市场,抵押登记管理不够规范。政出多门且收费标准不一;房产证难办且收费较高是存在的突出问题;缺乏抵押资产流动的二级交易市场,抵押资产的变现相当困难。当然,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尚没有制定和出台消费者认可的简便易行的消费贷款操作规程,贷款条件过严。贷款方式不够灵活等也是制约目前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因素,这在调查中均有显示。
2.消费信贷的特点决定了基层商业银行开展此项业务动力不足,消费信贷的适当形式需要重新加以探索。由于没有专门的个人资信评估机构,银行没有精力对个人信用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同时根据规定,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发放个人往房贷款时,利率按法定利率减档执行,且不准上浮,这些都造成了此项业务的较高成本。从银行本身来讲,由于各商业银行取消了贷款规模限额管理,这在基层银行产负债比例原来很高,同时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自上收和贷款终身责任制实行的情况下,从各个方面限制了消费贷款的发放。
三、大力开拓消费信贷市场的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43.8%的居民有消费贷款意向,并且不同职业、收入阶层中此倾向性呈现较稳定和均衡的特征,因此,未来巨大消费市场发展前景应该说十分看好,潜力巨大。
(一)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目前必须考虑再次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因为与其仅仅通过发行国债筹集资金扩大投资,远不如在大幅度调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础上再进行。因此,可考虑抓住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以及通胀不存在压力的契机,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并拉开工资档次,允许有条件企业参照机关工资标准确定工资水平,改变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下降的局面,提高即期购买力;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养老统筹保险金、职工疾病统筹保险及各类商业保险,解决居民负债消费的后顾之忧。
(二)商业银行要转变自身观念,把消费信贷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拓展和创新消费信贷方式。
1.对于小额耐用消费品信贷,应简化其繁杂的申请手续,提倡信用卡消费。
2.对于住房、汽车消费信贷,政府各部门之间应相互协调,简化房产证办理、抵押、担保、公证等手续,降低收费标准,同时银行内部也要积极采取措施,缩短贷款评估和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为客户申请和办理贷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针对住房信贷消费者量大且分散,信用难以调查以及按揭贷款中未完工住房信贷评估和抵押制度难以完善,操作性不强,银行收回贷款没有保障的情况,可采取商业银行向中介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消费贷款的偿试办法。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较强的可行性,值得推广和借鉴。
(四)完善消费信贷相应的配套政策。
1.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要建立专门的评估个人信用的中介评估机构,建立个人信息档案资料库,形成一整套客户资信评定体系;
个人信贷范文3
一、基本情况
我行十分重视个体工商户信贷工作,严格落实《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截止2012年6月末,个体工商户贷款户数XXX户,占个人贷款户数的XX%,贷款金额XXX万元,占个人贷款总额的XX%。在个体工商户贷款户数中,农村承包经营户贷款户数XXX户,占个人贷款户数的XX%,贷款金额XXX万元,占个人贷款总额的XX%。个体工商户贷款中,不良贷款XXX万元,占个人贷款总额的XX%,占银行贷款总额的XX%。我行所发放个体工商户贷款在城镇主要用于建办小企业和用于经营小商业,农村承包经营户贷款主要用于农业种植、养殖方面。我行建立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对做出个体工商户信贷成绩的部门和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认识不到位、工作不作为、措施不落实的部门和人员进行严肃批评,限期整改。
二、做法和成效
为做好个体工商户信贷工作,我行把个体工商户信贷工作纳入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目前,我行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员工XX人,经过专门培训,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较高,懂得发展个体工商户信贷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搞好个体工商户信贷工作,促进个体工商户稳健发展。在个体工商户信贷管理上,我行2012年对个体工商户实行单列信贷投放计划,新增额度XXX万元,对个体工商户实行单独统计和调控,为做好个体工商户信贷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我行采用个体工商户贷款额度单列的方式为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绿色通道,在全行资金较为紧张的宏观背景下,依然保证个体工商户贷款额度充足,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个体工商户优先放贷。我行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创新金融产品和担保抵押方式,进一步满足个体工商户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进一步优化信贷审批流程,积极推广灵活高效的贷款审批模式,努力实现个体工商户贷款评审的标准化、流程化、批量化作业,提高审批效率。在营销方式上,我行根据个体工商户特点,制定个性化产品,推广适合个体工商户流动资金循环贷款等产品,满足个体工商户的信贷需求。
我行专门配备X名客户经理负责个体工商户贷款营销工作,为个体工商户提供个性化差别服务,密切双方合作关系,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对有需求的个体工商户给予财务顾问服务,帮助个体工商户分析财务存在的问题,从专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规范财务管理,减少财务风险,帮助个体工商户做大做强。目前,我行个体工商户一笔贷款业务审批最短时间为X天,最长时间为X天,有效方便了个体工商户贷款。我行完善利率风险定价机制,对个体工商户实行差别定价,增加个体工商户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切实帮助个体工商户发展经营,提高赢利水平。
个人信贷范文4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存在的风险种类繁多,既面临系统层面的风险,也面临非系统层面的风险,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较大的种类归纳如下。
1.经济风险。
目前全世界经济都处于一个下行的周期,经济增长乏力,对于目前个人信贷影响很大,毕竟经济增速下降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收入,其原来的收入预期就被打破。经济风险中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泡沫风险,这一点突出的体现在房地产领域,我国房地产多年持续过热,目前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风险,作为个人信贷领域的主体部分房地产抵押贷款因此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就会危及到整个个人信贷体系。
2.利率风险。
目前我国通货膨胀严重,CPI居高不下,货币的贬值正处于一个加速通道,货币超发使得我国的实际存款利率一直处于负水平,在此背景下,对于银行而言实际收益下降,对于个人而言希望拖长还款时间,从而导致风险发生。
3.经营风险。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经济风险及利率风险都是普遍面临的,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加以化解,而经营风险则是目前商业银行最大的个人信贷风险,绝大部分的个人信贷呆账坏账的产生都是因为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导致的,而不是其他的因素。
4.政策风险。
所谓的政策风险是指政府层面所出台影响到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金融政策、法规等所带来的风险,政策风险对于商业银行属于系统风险,当一个政策出台以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会受到影响。考虑到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各项金融政策不断出台,举例而言,在住房贷款领域,各类金融政策不断出台,金融政策对个人的信贷产生了极大的风险。考虑到金融行业在一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国政府金融行业的管制力度比较大,政府依然在采用大量的行政手段来进行对金融行业的管制,这都会给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带来巨大的风险。
5.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个人信贷业务风险防范的核心内容,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安全的重要保障。信用风险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借款人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的不对称,商业银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够实现对个人信贷业务的信息的全部把握,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成因
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银行方面以及个人方面的原因,也有外部宏观环境方面的因素。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自身管理水平薄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对于个人信贷这一业务,很多商业银行对其内在的风险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在抵押贷款领域,认为既然有资产抵押,就不怕个人信贷会发生风险。同时在相关的制度制定以及制度履行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种种因素导致商业银行的个人信贷风险管理难以满足需要。此外,商业银行在个人信贷风险管理人才方面也比较缺乏,人才的匮乏使得风险控制这一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这也放大了风险的发生概率。从个人角度来看,对于个人而言,其不理智的消费行为往往会导致风险的发生,一些消费者往往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未来的收入状况,过于激进的消费理念导致不能按期偿还贷款。同时,如果个体认为其违反契约所遭受的损失比较小,那么也会助涨其实施违约的行为,很多个人都没有一个良好的信用意识,不具有契约精神。此外,一些个体也容易遭受各类不可预测的风险,诸如伤残、死亡、解雇等,这些都会导致信贷风险的发生。从宏观环境层面来看,国家有关个人信贷风险的法律法规不全面,缺少法规使得个人信贷的随意性大增,举例而言,当商业银行强制拍卖贷款人的住宅时就会面临如何安置个人的问题。同时国家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没有完善的个人信用资料的背景下,仅仅通过收入证明、身份证明是很难确保信息的全面性以及真实性。总之,上述各个方面的因素导致个人信贷风险呈现出高发的态势。
二、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控制的国际经验借鉴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个人信贷风险控制方面所形成的经验,对于我国来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多年的发展中所形成的被实践证明有效的经验进行梳理,可以保证我国在个人信贷风险的控制方面少走弯路。
(一)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
观察国外商业银行在个人信贷风险控制经验中,个人征信体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信息的不对称,不能够对客户的信用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由此导致了风险的存在。针对这一情况西方国家特别注重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国际上常见的征信模式主要有欧洲、日本、美国三种模式。欧洲模式是通过立法强制要求企业以及个人将信用提供给政府设置的征信机构,并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征信机构将个人的信用资料共享给各金融机构。日本模式采用的是会员制,即几家会员企业通过共同出资构建征信机构,会员企业一方面享有征信机构信息的权利,同时也承担着向该机构进行信息供给的义务,这些信息资料仅仅会员企业能够进行查看。美国的征信体系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专门的公司来进行个人信用资料的收集,然后有偿提供给需要的企业,由市场来淘汰那些信息不准确的机构,政府仅仅负责监督以及指导。通过构建信用体系以后,对于个人而言,其违约成本大增,因为一旦留下不良的信用记录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知道,其就不能通过隐蔽自己的不良信用获得贷款或者工作。在个人信用信息的评估方面,美国的做法也比较规范,其综合运用主观判断以及定量分析的方法,将个人信用的关键指标量化,增强了可操作性。
(二)重视风险技术与文化
风险管理技术是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技术可以在个人信贷风险控制效果的提升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一些商业银行都有专门的风险分析部门,这些部门运用各类数学模型来对个人信贷资料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从而为风险决策提供资料。同时,风险文化在国外的很多商业银行非常重视,文化作为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中所形成的,为广大员工所认可以及接受的行为规范、准则,对于员工的工作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例如英国的商业银行就非常注重风险文化的建设,通过构建风险管理至上的企业文化,商业银行的职工在具体个人信贷工作的开展中能够做到谨小慎微,力求信贷工作的细致全面,有效地减少个人信贷风险的发生。
(三)完善的商业保险制度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个人信贷风险客观存在,为了将这种风险进行转嫁,一些国家通过投保的方式进行了化解。如美国及加拿大利用信用保险这一模式来将个人信贷风险进行转移,即商业银行以贷款人的信用为保险标的进行投保,一旦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款,则由保险人给予商业银行一定的经济补偿,避免其独自承担巨大的损失。英法等国采用的是人寿保险与财产保险齐头并进的作法,这种作法弥补了财产保险的不足,对于个体而言其不仅仅面临各类财产损失的风险,同时还面临人身风险,当贷款人发生人身意外以后,商业银行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补偿,这种做法一举多得,对于银行而言可以化解风险,不至于因为贷款人出现意外所导致的损失,对于保险机构也能获得收入,对于贷款人家人而言则可以避免因为贷款人的意外出现经济负担加重的情况。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有效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的信用环境
良好的信用环境对于个人信贷风险控制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改善信用环境成为了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控制能力提升的一个外部因素。完善我国信用环境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与个人信贷风险控制有关的法律法规。
与个人信贷业务蓬勃发展相矛盾的是目前我国在相关立法方面远远落后于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需要,既有的法律法规无论是从层次方面来看,还是从内容方面来看都有很大的不足,从层次来看,既有的与个人信贷有关的法律基本上都是部门规章,其法律权限不足,从内容层面来看,个人信贷业务发展中出现的诸多新问题都没有相关法律可供借鉴。鉴于此,国家应立足目前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实际,出台专门的个人信贷法、个人破产法等,来为个人信贷风险的控制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在相关法律制定实施以后,还应加强宣传,让个人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
2.加强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
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虽然已经起步,并逐步在完善,但是建设的速度、信用的覆盖面、信用资料的使用等等都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及完善。我国应利用市场力量加快信用体系的建设,个人的信用资料也是商品,有专门的市场机构来进行信用体系建设,向使用信用资料的机构索取一定的费用,实现商业化运作。
3.国家应加快个人信贷保险体系的构建与运作
通过让商业保险介入这一领域来分散商业银行的风险,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来引导保险公司切入这一领域。毕竟对于个体人员而言,其无法按时偿还贷款的可能性客观存在,例如死亡、疾病等,一旦出现这类不可预测的风险,个人信贷的风险必然剧增。国家为个人信贷的投保进行规范的话,可以将这种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这无论是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还是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都有利可图。
4.政府应注重社会诚信风气的塑造,大力弘扬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诚信文化
注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让整个社会具有良好的诚信氛围,通过不断的强化社会整体诚信体系来提升个体人员的诚信度,从而规避信用、道德层面对个人信贷所产生的风险。
(二)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
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个人信贷风险的控制,外部有利因素仅仅是条件,内因才是基础,商业银行发生个人信贷风险以后,应多从自身寻找原因,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是个人信贷风险控制的必要条件,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强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是加强个人信贷风险控制的首要条件,毕竟只有观念层面对此重视,才能在行动中得到践行,针对目前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对个人信贷风险认识不够的现实,银行管理层应加强个人信贷风险重要意义的宣传,让广大工作人员,尤其是基层信贷人员内心深处有风险意识,从而在具体的行动中严格按照风险控制的要求进行放贷工作的开展。
2.构建完善的个人信贷风险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
良好的内部管理制度可以使个人信贷工作的开展做到规范有序,最大限度减少风险因素。在相关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商业银行的管理者一定要做到立足实际,即通过追溯机制来对发生的个人信贷风险的原因进行挖掘,在对风险诱因摸清以后,据此进行制度的制定,这样能够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制度制定以后,要严格执行,避免制度流于形式。
3.加强风险管理技术的创新。
良好的风险管理技术对于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商业银行应与时俱进,通过引进更加先进风险管理技术来进行风险控制决策,银行管理者应鼓励员工进行风险技术管理的创新,通过激励员工创新风险管理技术,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风险管理技术方法。从国外商业银行的做法来看,采用定性的风险控制技术已经渐成主流,通过引入风险控制模型,在对个人信贷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来对风险进行评价,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及时加以化解。
4.加强贷款后的管理。
贷款后管理的推进从根本上解决了商业银行个人信贷粗放、贷款以后就放任不管的情况,对于个人信贷风险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采用渐进的贷款方法,根据贷款人的资金使用进展分阶段给予资金,这种资金发放方式不仅仅确保了资金的使用途径,而且还能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来决定是否继续发放贷款,如果贷款人按照约定要求将资金都使用在了规定的方面,且项目进展顺利,则继续给与贷款,否则就果断的停止贷款,这样可以避免因为项目中途终止所带来的进一步损失。
5.加强个人信贷风险控制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个人信贷范文5
个人信贷发展的特点
个人信贷业务总体速度快速增长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个贷业务飞速发展,金融机构个贷余额已经由1997 年的172 亿元猛增至2008 年1月末的51970.42 亿元,占金融机构信贷总规模的比重也由0.85%上升至2008 年1月末的18.13%,相应地,年增长幅度则由1998年的326%降至2007 年的67.36%。在2006年个人贷款余额就达28700亿元,占GDP总量的10.46%,占银行贷款规模的7.6%。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这种趋势将会继续存在。
个人信贷业务品种日益丰富 个贷进入快速增长的轨道,不仅总量迅速地上升,而且品种也日益增多,呈现多元化发展。从业务品种领域看,发展到住房、助学、汽车等多个消费领域;从信贷工具看,发展到信用卡、存单质押、国库券质押、其他支持抵押等多种方式;从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的机构来看,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展到有条件开办信贷业务的所有商业银行。
个人信贷业务存在地域性不平衡 从总量上来看,截至2004年,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余额占全部金融机构个人贷款余额的78%;广东、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和山东六省市个人贷款余额占全部个人贷款余额的60%以上;而在某些内陆省区的个贷额占总信贷额还不到2%,个贷的70%又集中在省会等少数几个大中城市,其他城市和农村的个贷仅占相当小的比例。从个人贷款的结构上看,个人经营性贷款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大城市;在个人消费贷款中,汽车和信用卡贷款也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省份和省会城市,比例高达85%以上,住房贷款也是发达的省份和城市占绝对优势,而助学贷款则集中在高校密集型城市,上海、北京、武汉、成都四大城市的助学贷款占到总额的60%以上。
个人信贷还款压力问题突出 2007年以来,人民银行连续六次提高贷款基准利率,虽然每次加息的幅度有限,但在政策的累积效应下,个贷客户实际还款压力的增加及对其心理产生的影响已突显无疑。特别是2007年12月末,商业银行个贷提前还款甚至出现排队现象。仅以某大型商业银行河南省分行为例,个贷还款与投放之间的比率,由2007年6月末的50.67%陡增至2007年12月末的60.85%,经济发达地区的占比则更加惊人,导致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运用和放款计划的压力陡增。
个人信贷风险管理上
存在诸多问题
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征信系统从2003年才开始起步,当前已经逐步建立起个人信用征信系统,但要建立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仍然有很大的距离,增加了商业银行开展个贷业务的风险,同时也使个贷业务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商业银行对个人的财务收支缺乏有效的跟踪和监控手段,无法对借款人的信誉、品德、工作和收入、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监控。
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现行的有关信贷方面的法律法规,其条文基本上是针对法人信贷这方面来制定的,而专门针对个贷方面的条款很少,对失信、违约的惩处办法不具体,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在开展个贷业务时没有必须的法律保障,出现问题时往往无所适从。对出现信贷风险时,往往是法律规定可以采取的手段对法人客户能够取得效果,但对个人借款人却无法产业效果,有些手段更是无法对个人借款人采用。由于个贷业务的客户比较分散,均是借款人个人,并且贷款金额小,笔数多,保护银行债权的法规又不健全,特别是在个人贷款的担保方面缺乏法律法规,风险控制难以落实。
缺乏有效的金融工具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贷业务主要集中在住房、汽车等消费贷款上,都具有期限长、金额大、客户分散,与商业银行负债期限不相匹配,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增加。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并不健全,个贷业务的二级市场至今还未完善,商业银行无法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建立长期资金的融资渠道,造成"短存长贷"的局面,使得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流动性风险显著上升。面对这样的现状,商业银行只能通过第三方担保或者抵押来控制个贷业务风险,但是担保往往无法足额补偿个贷业务的风险损失,而抵押品的变现在当前的现状下往往十分困难。
社会配套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先后进行了住房改革、医疗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教育体制改革等,需要商业银行提供个贷业务方面的支持。但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配套补偿和保障体系,如由于学生毕业后,就业状况不佳、收入不高、诚信度没有引起社会重视,助学贷款出现大量拖欠等问题,成为银行质量最差的贷种之一,而银行很难得到有效补偿和保障,从而形成新的信贷风险。
银行自身风险管理薄弱 国际上个人贷款不良率安全标准为2%,但国内有些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超过了10%,个别贷种的不良率高达50%,这说明我国银行业个贷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存在贷款发放随意性较大等现象。假个贷、假按揭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风险评价和预警体系不健全,反映不及时、不准确,风险管理机制不配套。另外,个贷客户经理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有的职业道德水准存在缺失,使银行个贷风险管理任重而道远。
个人信贷风险管理应多管齐下
首先,要完善市场环境。
一是加快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我国经济运行还不能完全市场化,因此,征信体系的建设也必须以此为基础,借鉴国外但不能照搬国外,避免出现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状况。并且依靠法律的强制约束力,有效推动信用经济的发展。目前,在制定独立的信用管理法律的同时,还要对现行的相关法律调控进行修订,要对个人征信体系进行专门立法。征信体系法律应对征信体系中个人信息的获得和传递、信息的保密性、信息供给和使用的合法主体、信用中介的行为权限等方面的内容予以明确,从而保证征信体系的顺畅运转和真实准确的信息获得。
二是完善担保抵押制度。改进个贷抵押物的处置程序,保证银行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性。目前国内市场个贷业务的办理大多要依赖于担保方式来降低风险水平。商业银行在对个贷违约者行使债权、处置抵押物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国家有必要调整关于个人财产抵押处置的法规制度,为商业银行的债权行使提供有力的保障。推广车辆抵押登记制度,为汽车贷款发展提供支持。
三是形成良性的同业市场竞争机制,共同抵制失信行为。一些地区的银行已开始加强同业间的沟通,实行个贷不良客户信息共享,如北京地区银行同业协会就建立了北京汽车贷款市场黑名单共享的机制。这些举措对市场的健康发展、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都具有促进作用。各商业银行应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内加强同业信息交流,形成对低信用水平客户的联合抵制机制,从而对个人借款主体形成一定的约束,促进这一市场的良性发展。
其次,要形成科学的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科学的个人客户信用评价标准。做好客户信息积累、统计分析,是信用评价的基础性工作。我国个贷业务刚刚起步,没有现成的数据积累。各商业银行现阶段在业务开展的同时,应注重对客户信息的汇总积累,为下一步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数据信息资源。充分运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和科技手段支持客户信用评价标准,在占有充分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必须运用数学统计模型的科学方法分析客户信用信息的规律性,从而建立精确的客户信用评价系统。
二是规范流程操作,合理职能分工。建立适应个贷业务特点的集中审批体制。应调整现行的个贷审批体制,设立个贷的集中审批机构和专职审批人,实现个贷的专业化审批,从而保证审批人在准确把握个贷的风险点的同时实现审批的规模化,提高效率。实行贷后管理的专业化、规模化,建立个贷统一贷款催收中心。
三是探索提高个贷资产流动性的途径。借鉴国外的做法是将资产证券化,当前国内商业银行也已开始这方面的探索。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可以使社会上的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投资,从而解决了个人住房贷款资金的流动性风险,保证了贷款机构的经营安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还解决了贷款银行资金不足的问题,给社会增添了一种新的投资方式。
第三,要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高服务能力。
一是研究市场和客户需求。要做好市场营销,首先必须研究市场,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市场发展趋势是什么,我们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对市场发展有什么影响,特别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在哪里,有什么需求,有哪些消费行为和偏好等等。现有的产品和服务能否满足,是否需要创新,组合和个性化的服务都值得我们去进行市场调研。只有了解了市场,明确了目标客户,才能去有目标地做好营销。
个人信贷范文6
关键词:个人信用评估;TwoStep聚类;模型融合
高信任维持与低监管运营成本是互联网金融行业面临的核心难题,而基于机器学习的信贷风控模型从源头上提供了解决方案。风险控制意识与能力的不足曾一度成为行业的顽疾,并间接诱发了2018年以来的行业整顿风波。随着P2P业务“三降”、网贷机构转型、个人征信体系健全、金融牌照制度改革等监管举措的持续推进,行业秩序不断改善。如今互联网金融在强监管与促创新并存的政策环境下逐渐形成了新的行业生态。经历了从粗放式发展到集中整改,再到稳健经营的发展历程,监管部门及互金企业逐渐意识到依赖金融科技构建成熟的风控模式在行业可持续发展、企业降本增效中的决定性作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要求,“运用数字化监管协议、智能风控平台等监管科技手段,推动金融监管模式由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监管转变”;众多企业和银行或依靠自身实力研发智能风控平台,或与金融科技公司及征信机构广泛开展业务合作,将以大数据机器学习为核心的信贷风控方案深度嵌入信用风险控制流程之中。已有研究表明,大数据机器学习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技术能够挖掘颗粒状、实时性的非标准化信息,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使其盈利能力得到提升。然而,由于我国金融资源分布不均匀,金融科技应用存在较大的个体和地域差异,网络借贷中多头共债、逃废债现象仍频繁发生,亟待成熟、稳定的信贷违约预测模型的普及应用。目前学术界对机器学习在建立个人信贷风险控制模型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探索,但仍存在特征工程精度不高、缺乏与业务实际的结合等问题。
一、文献综述
机器学习算法在金融决策支持领域的应用已有丰富的成果,现有研究已经逐渐从单一算法的对比与择优转向不同算法间的集成与融合。集成学习通过把单个分类器的预测结果进行组合,以使模型得到性能上的提升。对于单一分类器的选取,常按照性能接近且相关性系数低的原则进行。目前学者已经尝试运用不同方法融合单一分类器结果,并总结出stacking、blending等有效的集成方法。丁岚、骆品亮以支持向量机为次级学习器构建stacking集成的违约评估模型,其相较于初级学习器显著降低了一类和二类错误比例。白鹏飞等采用加权投票对SVM、RF和XGboost预测结果进行集成,依据单个模型表现赋予其在加权融合公式中的权重。胡忠义等则针对以往集成方法中同一训练集用于所有分类器训练提出改进,在对样本进行K均值聚类后以不同的基分类器处理不同区域样本,从而构建出多分类器动态集成模型。王重仁等在移除低方差特征后使用特征递归消除法(RFE)进行特征选取,使用贝叶斯优化对XGboost算法进行超参数的调整,发现这种算法相对于网格搜索与随机搜索更加有效。董路安对机器学习算法指导决策树构建的传统教学式方法进行改进,在生成伪数据集过程中结合weight-SMOTE算法改变决策树的学习偏好,在准确度、解释性与一致性上均优于传统教学式方法与CART决策树。改良现有算法以适应信贷审核的业务特点与现实需求,是学者研究的又一重点。一方面,金融决策具有“高风险”特点,对预测结果解释性要求较高;另一方面,从业务实践中积累的训练数据往往高度不平衡,影响模型训练效果。欧盟颁布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中指出,银行所使用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需要为其预测结果提供必要的解释,以保证申请人平等的贷款获取机会。吴晖等提出模型无关类倾向评分归因算法,输出平均因果作用值(ACE)以衡量不同特征在多种算法中的解释性强弱,发现对于底层理论相似的模型,同一特征的解释性也相近。刘志慧等通过XGBoost算法构建违约预测模型,并将模型输出的概率值转换为传统的信用评分值,从而提高算法结果在金融业务中的可操作性。陈战勇在构建信用评分卡过程中同时考虑借款人“硬信息”和“软信息”,将定性变量经过WOE编码后依据IV值进行筛选,构建基于逻辑回归的信用评分卡模型,将借款人分类为从Aaa到C的九个等级。徐桂琼、李微在研究中重视金融样本高度不均衡造成的少数样本错误分类风险,运用TwoStep聚类思想对样本进行均衡化处理,从而构造结构平衡的训练集。但其方法存在一定缺陷,会导致逾期样本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重复出现,进而造成预测模型准确率虚高。本文对徐桂琼、李微提出的方法做出改进,提出基于TwoStep的改进组合分类算法。该文献在数据样本均衡化后得到的所有子集中,抽取一份作为测试集,其余为训练集。由于训练集与测试集中的逾期样本(即少数样本)为同一批,使得已训练过的数据被重复放入验证集中,导致测试结果准确率虚高。同时,这一方法只能得到比例均衡的测试集,无法有效测试模型在样本极度不均衡的信贷实际业务中的表现。因此,在综合应用粗糙集约减和递归特征消除法进行特征工程之后,本文提前将少数样本切分出一定比例用于组成验证集,剩余部分则按原方法进行训练集的构造。由此,在保证训练集正负样本比例均衡的同时,解决了少数样本重复使用的问题,亦使得测试集数据分布及正负样本比例均与原数据集保持一致。而相比于SMOTE等通过生成新增样本点来增加正样本比例的方法,本文所用方法避免了原本不存在的新增样本对数据集内在分布的改变。得到各份训练集后,本文参考了集成模型加权投票的思想,分别将各个分类器用于1份训练集而不是所有训练集进行训练,以防止模型过拟合,最后各个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加权投票的方式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
二、改进组合分类模型设计
(一)数据均衡化处理
设一不均衡样本数据集D,该数据集的目标列为0和1两个类别。该数据集中目标列值占多数的记为多数类样本集M,目标列值占少数的记为少数类样本集L。组合分类:经过数据均衡化处理后会产生k1个训练集及1个验证集,将k1个分类器分别训练各个训练集,最后让各个分类器进行加权投票,输出最终结果。利用验证集来评价模型的性能。由于在本文中k2=4,因此最后需要训练3个分类器。本文所采用的分类器为XGBoost,AdaBoost,高斯朴素贝叶斯模型。
(二)Xgboost模型
Xgboost在考虑正则化的前提下,使用任意一阶与二阶可导的函数作为损失函数,特定CART树作为弱学习器,用损失函数的一阶与二阶导数信息拟合损失函数中的残差信息。算法在第k次迭代中生成强学习器,其对第i个样本的预测结果y^i(k)为其中gi与hi是对应训练样本的损失函数的一阶和二阶导数信息,λ与γ是正则项中的惩罚系数,T为叶节点总数。在切分特征与特征的切分点的选取上,Xgboost算法采用CART树的切分方法,并通过自身定义的Gain指数衡量切分质量。
(三)朴素贝叶斯算法
朴素贝叶斯分类基于概率论中贝叶斯派的主张,通过对于参数θ的经验提供的先验分布与数据提供的样本信息估计给定样本X下参数θ的后验分布。比较相同样本在不同类别假设下的后验概率,将最大后验概率对应的类别作为本样本的估计类别。
三、实验与分析
本文基于LendingClub平台信贷数由表3可以发现,进行集成投票后,各项指标均有小幅提升,这是由于本模型的三个分类器分别对不同的均衡样本训练集进行了训练拟合,且通过投票加权的方式增强了模型的鲁棒性。而通过数据均衡处理后得到的验证集满足原来数据的分布,正负样本比例也维持不变,训练好的模型在该验证集上也能得到不错的效果。为了进一步验证被本文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利用原来数据中未进行数据均衡化处理的数据进行实验。其中由于本文所选取的验证集的样本为45524个,占总数据样本的25.0%,因此对传统单一模型所采用的训练集和验证集由总体数据样本随机切分得到,其中切分比例为训练集:验证集=3:1,但只取其中的训练集部分进行训练,对于验证集则进行丢弃,而用数据均衡处理得到的验证集用以进行最后模型效果的验证。通过以上的方法,即可保证传统模型和本文模型得到的有效训练和验证样本数量是一致的。考虑到切分的随机性,对切分实验重复进行50次取平均值,即可得到各单一模型训练的效果。通过表4可以得到,进行随机切分进行训练得到的各个分类器得分明显低于本文模型所训练出的分类器及集成投票模型。尽管传统XGBoost模型在准确率上仍有优秀的表现,但其其余的指标明显低于本模型所训练的XGBoost。由于验证集中正负样本比例为3:1,传统XGBoost模型准确率高而其他指标较低,这表明传统模型在预测多数样本集上有着较好的表现,但是在预测少数样本上不具有稳定好的表现。而传统AdaBoost模型和传统GaussianNB模型的表现也比本文所提出的模型更低。综上所述,从各个指标上看,各个传统模型在本数据集上的表现都不如本文所提出的模型。本文提出的模型能够适用于数据样本不均衡的情况,并且在保证性能的情况下做到对多数样本及少数样本的精准预测。因此,本文基于TwoStep聚类算法的改进组合分类方法能够有效适用于逾期风险监测。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