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煤矿机电 安装 创新 对策
0 引言
随着煤矿机械设备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其在具体的安装与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日趋多样化。作为煤矿企业核心力量的机电设备,落后的工艺和安装方法无法满足现在设备的智能化要求。提升、瓦斯抽放、采掘、安全监测监控等设备在安装过程中的新技术和工艺的选用促进了煤矿机电安装的不断创新,并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因此,如何对其故障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安装创新性方法,对改善煤矿机电设备的工作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机电设备安装在煤矿生产运行中,无论是方法创新还是投入实施,都更加科学规范,对企业的发展及资源利用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第一,煤矿机电设备的特殊性及精密性要求,促使其安装创新成为推动企业长足发展、提高竞争力和保证生产安全、产能高效、采掘成本低廉的充分条件。
第二,煤矿机电安装的不断创新有效促进了煤矿机电行业安装方法及安装理念的推陈出新,有助于准确合理寻找安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使其不断满足行业新技术的需要,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将煤矿安装创新工作落实到实处有助于与新兴技术相结合协调发展、及时调整新方向、掌握安装新技术,可保证安装质量,满足社会各界对煤矿安装企业的认可度。
2 煤矿机电安装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煤矿机电安装创新取得了举目成绩,但其安装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还需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不断地改进创新思路来提高煤矿机电安装水平,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首先,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条件使得安装环节繁琐,而管理与技术力量薄弱、员工流动性大、安装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不能与创新发展速度相适应,致使煤矿机电安装方式粗放、管理涣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装创新工作进程甚至导致部分企业走入生产效益较低的困境。
其次,由于井下条件恶劣,技术人员匮乏,致使缺乏专职的高专业技术安装团队,造成安装速度慢、成本高而采掘机械化水平低的现状。此类问题的存在导致部分设备被动应付,与煤炭高增长的需求状况相矛盾,恶化了机电安装的质量安全,形成潜在隐患。
再次,部分企业和安装人员对煤矿机电设备安装的标准化把握不到位,缺乏相关的机电安装质量标准化流程,致使安装随意性大,影响设备功能和效率的发挥。
最后,在安装过程中缺乏充分的电气方面考虑,导致安装缺乏科学性,如安装空气开关达不到安全标准、外附零序电流互感器与其穿过的电缆终端头金属屏蔽接地线相对位置不正确等现象,导致电气危险,造成机电设备故障。
3 煤矿机电安装创新的建议与对策
3.1 加强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对安装创新能否顺利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落后的安装技术和工艺方法使得安装无法满足煤矿机电设备的新材料、新技术的要求,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明显诟病甚至无法使用。通过技能培训和再教育等手段加强复合型人才储备,同时通过引进高技术专业人才创建专业技能精湛的团队,有利于煤矿机电安装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3.2 掌握先进的安装技术,推动原有技术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为“发展”,而煤矿机电安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技术的先进程度。它直接影响着未来企业的进程和发展趋势。在设备日趋智能化的前提条件下,吸取国内外领先技术是其保持生命活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全球化竞争的大环境为煤矿机电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安装新工艺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有助于提高整体质量水平、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路径。密切关注国内外安装市场,掌握最新动态,把握创新先机,可为我国煤炭机电安装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3 建立煤矿机电安装创新机制,健全规范化标准
煤矿机电安装企业创新理念的形成和员工创新的热忱程度有赖于创新机制的建立。创新机制,有助于为员工提供安装创新的心理暗示、科学合理地运用创新规律、保持企业创新的源动力、把握发展脉搏,进而促进其发展历程符合企业创新轨迹。
煤矿机电安装的创新还需在规范化基础上进行创新,严格遵照《煤矿机电安全操作规范与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检修标准》,采用实践检验真理的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具体的创新技术和手段,在安装中检验其效果,不断推广符合煤矿机电安装发展的创新,摒弃不符合的创新,保持其连续性和规范性。
参考文献:
[1]黄志彬.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价值工程,2010.04.28.
[2]杨青.制动器机电混合惯量的数学模型,2010.10.08.
[3]刘凌.机电专业学生工程素质培养与科技创新研究.价值工程,2011.07.08.
创新的意义范文2
当前,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充满创新的世界里,创新层出不穷,无时无刻不环绕在我们的周围,由创新产生的大量信息充实着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创新无所不在。不仅如此,创新正加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方式。芬兰图尔库高等商业学院未来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尔库·维莱纽斯曾发表谈话认为,在今后一二十年,以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新经济将以锐不可当的势头蓬勃发展,世界将因此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凯恩斯同时代的经济学大师熊彼特对资本主义的运转曾经做过深刻的观察。他认为,“创新”是资本主义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而企业经营者将创新和生产手段结合,正是资本主义经济飞跃向前的主要原因。在熊彼特心中,“创新”可能是技术的新发展,熊彼特所处的经济时代从现在看来应当算是以对物质性资源进行配置和优化为主的“旧经济时代”,最主要代表就是工业革命带来工业生产。但是,他所提出的“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的见解,在目前以知识为基础,以对知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主的“新经济时代”仍然适用。网络是新经济的主力,而将网络和生产手段相结合,发展出创新的企业运作方式,正是不少企业得以创造高获利产品的重要原因。
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和知识急速更新的时代,加快国有林场创新,对我国林业改革及经济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创新是国有林场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随着我国买方市场的形成,国有林场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国有林场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在调整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其内容包括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核心。可以说,在今天企业外部环境激烈变动的形势下,只有进行创新,国有林场才能达到调整与发展的目的。也只有这样做,国有林场才能真正获得竞争的优势。因为只有创新,国有林场才能不断地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价值中的知识含量和高科技含量,这不仅能大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还可以开拓出新的市场领域。正因为如此,国际著名大企业都纷纷确立以创新开发为主导的经营战略,不断加大对企业的创新投入,由此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综观国内外成功企业发展史,就是一部企业的创新史。只有持续不断地创新,国有林场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二、创新是国有林场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国有林场是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跟生物一样有生有亡。林场工作无论是困难的,还是实力雄厚的,都感到危机潜在,忧患意识袭来。在外部环境并不宽松、市场竞争尤为激烈的态势下,国有林场要想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改革、要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创新。因为社会在发展,只有创新才能赶上时代的新潮流;科技在进步,只有创新才能站到科技领域的前沿;产品在更新,只有创新才能占领市场。由此可知,变、创新才能使林场能够更好的生存,并由此而得到发展。不要说产品更新更快,生命周期更短,就是国有林场生命周期也发生着变化。国外有的大企业生命周期只有30年,有的小企业生命周期只有几个月。20世纪80年代的卓越企业,到了90年代有1/3风光不再,为什么?因为竞争激烈,缺乏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无所作为、停滞不前,自然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而有了变的思想、变的精神,就会去创造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开拓新的领域,企业也就有了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这也是国有林场所应遵循的生产与发展之道。
三、创新是国有林场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
创新在国有林场持续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国有林场持续发展是讲国有林场不仅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实现发展,而且能在变化的条件下发展;不仅在短时间内实现发展,而且能在较长时间内实现持续发展。国有林场能否实现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不断调整自身行为,跟上时代的潮流。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而国有林场不思进取,不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则必然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世界上众多的成功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成为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大公司、大集团,无不是以不断创新来实现的。国有林场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国有林场不仅要能在顺境中实现发展,而且要善于在逆境中实现发展。为此,只有通过创新达到与国有林场生存环境的协调,从而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并获得发展。国有林场只有在持续不断推出并实施新的思想、新的管理方式、新的工艺、新的产品、新的市场战略,才能不断地实现创新的经济效益,带来国有林场的持续不断的发展。
四、创新是国有林场提高整体效益的根本途径
创新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必要性;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就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在医院资金统筹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生存、发展、和稳定。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医院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评价分析以及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等方面的内容,它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下面我们对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乏财务管理意识。有些医院的领导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医院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只能做基本的财务工作,不但效率低而且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牵扯医院前途的预算和支出调用等财务问题,根本不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2.投资建设盲目性大。医院在投资建设方面不够科学,没有风险意识,投资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对医疗设备的采购等固定资产的投资方面,由于对医院的财务状况和设备的需求市场等方面缺乏科学的分析,出现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等问题。有些医院片面追求高、精、尖,对使用率、回报率考虑不够,出现了设备闲置现象,造成资金浪费。
3.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不到位。财务预算管理是医院进行各项活动的基础,但是因为预算编制不够科学,没有科学的可操作性论证和有效的控制监督,财务预算管理起不到引导经济行为的作用,使得医院运作中的风险加大。
二、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意义和必要性
准确的财务预测、分析、计划、和控制监督是保证医院安全运行、良性运转的关键,只有不断地进行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才能增强医院管理科学性、超前性和适应性。
1.为医院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财务部门提高的预算信息,支出数据等各种资金使用情况可以使领导对全院的资金运作情况迅速了解,领导可以依据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对医院的发展规划做出正确的决策。
2.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生命力。财务工作不是盈利部门,做好财务工作,可以减少医院的财务漏洞,有利于资金的收回。在对资金的利用分配方面做出很好的规划,良性的资金循环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为医院的运作提供良好的资金保证。
3.保证医院的经济活动在正确的经济轨道上运行。财务管理的直接对象是钱和物,财务工作就是要在合法的范围内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监督医院资本的运作,保证医院的经济活动合法运行。
4.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财务管理的创新可以让医院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达到医院效益的最大化。医院财务管理可以对医院设施、环境建设、医疗费用等方面实施有效监督,在防止财务漏洞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良好的质量和较低的成本使医院和患者双方受益,也增强了医院的市场竞争。
5.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医院财务管理的关键是资金管理,医院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理念的增强,择优而医是大多数患者的选择。这就对医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先进的医疗设备,良好的医疗环境以及先进专业人才的引进等,都需要资金作为保障。财务管理的创新可以在合理计划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消耗、进行合理融资和投资,使医院适应社会的需求,不断地发展强大。
三、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1.强化医院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 有效地监督可以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医院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监督功能,使资金的利用达到效益最大化。
2.改进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医院要围绕国家“全额管理,差额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政策,以增收节支为目的,加强对业务流程、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做好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于医院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要进行定期核查,保证账实相符,避免出现管理漏洞。
3.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要做到财务管理创新,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首先要有法制观念,其次要精通财务管理业务,最后要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为管理层在医院的发展评估、资金决策等方面提供有效的建议,将财务风险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4.加强预算,做好医院财务活动的分析和评价。要实行科学预算,力求资金的使用合理、真实、高效。财务分析是做出科学决策的前提,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掌握财务活动的规律,发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为医院的各种经济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总之,医院要健康发展,财务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财务管理工作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利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才能提升财务管理效率,达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医院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璐璐:浅谈中医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05).
创新的意义范文4
南音传承剧本题材教育意义一、引言
南音,又称为南乐、南曲、南管、弦管乐、郎君乐等。为我国“四大古乐”之一,因其典雅优美、委婉缠绵、深沉恬静而被世人誉为“东方古典艺术的珍品”“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等。2009年9月30日,福建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何更好地保护作为“世遗”南音艺术,并实现南音在传承和发扬进程中的内涵深化和文脉延续,是具有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的研究领域。这一课题领域需要在南音传承和发扬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和研究。
除了继承模式与社会环境之外,南音和其他剧种一样,本身就是一个艺术表现的综合体系,南音剧的剧本题材也应该是南音传承和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南音剧本题材创新的必要性
南音溯源汉唐,至今仍保留着汉《相和歌》的“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演唱形式。可见南音不单单是一种单纯的声音,应该是综合的集奏乐、表演、吟唱的艺术展现体系,所以,排除了南音自身的音律魅力之外,统领南音表演艺术的剧本(曲目)也是南音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南音剧本题材创新是南音艺术形式内在需求
虽然南音的表现形式包涵了演唱形式和记谱形式。但是对于传播意义上来说,南音主要是要通过演奏(唱)来进行表现和展示的,因此,南音表演(唱、奏)是南音魅力的主要承载途径。
根据泉州师范学院对南音问题进行的社会调查表明:在被问及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南音时,有40%的人选择了电台、电视等媒体,49%的人选择了观看现场的南音表演。可见现场的南音剧表演几乎占了人们了解南音途径的一半。好的南音剧本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也有利于南音艺术魅力的更好展现。因此,南音剧本题材的创新是南音表现和传播形式的内在需求。
2.剧本题材的创新能够丰富南音表演的艺术语汇和感染力
由于南音所使用的语言是泉州地方古方言,虽然南音的曲调具有古朴典雅、委婉柔美的特点,但是其唱腔较为晦涩,唱词咬字不够清晰,再加上它历史悠久,所表演的内容大多为年代相当久远的历史故事或人物故事,且这些故事人物不一定是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或者事件情节,因此有很多听众甚至包括相当一部分懂得闽南方言的人都无法听懂其唱词的内容,因此不很好地理解南音表演所要表达的意思,即使在现代舞台表演中有字幕辅助的情况下,也无法使听众能够实现“形式”和“内容”双重的享受,相反还会容易使人昏昏欲睡,导致原本优美高雅的南音艺术显得没有吸引力。
所以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如何从现代人的欣赏格调出发,在保证南音原真性的基础上,对南音的剧本题材进行创新。通过新颖高雅的剧本情结来丰富现代文化背景下的南音表演的艺术语汇和感染力。从而适当地将原生态形式的南音推向市场,与市场机制相协调,逐渐形成具有再生态性质的南音。
3.剧本题材的创新能够有利于南音爱好群体的扩展
根据泉州师范学院对南音问题进行的社会调查:有49%的人表示听过南音,但并没有听懂。这表明南音的受众并不宽泛,喜欢南音的人群规模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虽然,南音的地域性相当明显,但是南音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和发扬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的研究课题。如何扩展南音艺术的爱好者,对于传承和发扬南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南音剧本题材的创新,就是要选择和设计更多人喜闻乐见的或者具有亲和力的故事人物作为素材,运用南音的演唱演奏技巧和幽雅清和、深沉古朴的艺术风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新剧情的内容和情绪的发展,有效地注入新的音乐节奏、音乐色彩和音乐情绪,这样能够既保留南音古色古香,又增加新的变化,从主题和音乐中都能让观众感到全面的愉悦,这样即使在听不懂唱词,但是能够通过剧目展演或者字幕感受到南音艺术的内涵和魅力,从而实现南音爱好群体的扩展。
原封不动地保护南音的原生态是一种静态的博物馆式的传承,而非物质文化认知下的南音保护注重活态传承。南音剧本题材的创新正是在非物质文化认知下对南音的活态传承。
三、《情归何处》剧本和题材的创新契机分析
《情归何处》为厦门市南乐团新创作的大型清唱剧,用南音的音乐为载体,汇总了历史上中国古代四大才女的情感故事片段,给予观众视觉和听觉上耳目一新,其表演主线为四大才女中李清照晚年对于年青美好爱情的回忆,对比四大才女年少执着的感情和现实遭遇,并萌发的种种思考。
1.有关古代四大才女的界定
历史上的四大才女究竟为哪四人,艺术界和文化节一直存有争议,较为普遍的说法为:蔡文姬(东汉)、李清照(宋)、卓文君(西汉)、班昭(东汉)四人,另有说法为:蔡文姬(东汉)、李清照(宋)、卓文君(西汉)、上官婉儿(唐)四人。
旅法女油画家王俊英就以“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为主题创作的油画《四大才女图》中包含的是:蔡文姬、妙观、卫夫人、管道升四人,这主要是根据琴、棋、书、画四个领域来甄选的古代才女。
《情归何处》的四大才女的界定采取了具有情感共性的的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班昭四人,根据这四人的情感和遭遇展开艺术创作和故事演绎。
2.古代四大才女的亲和力(文化与历史)
选材古代四大才女进行集中情感的艺术展现,主要是基于四人在文化和历史上的广泛亲和力:
蔡文姬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之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相传其精于天文数理,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其中《胡笳十八拍》更被誉为琴奏的千古绝唱。“文姬归汉”也是较有影响的历史事件,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创作题材。
李清照作为家喻户晓的女词人,是婉约词派的杰出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广为流传,其中名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等深入人心。
汉代才女卓文君,除了自身的才气和美貌,加上与司马相如的恋情被人们广为乐道,其与司马相如因情私奔的故事也是后世文艺创作和文学作品描述的绝好题材。
班昭是我国第一个女史学家,她博学高才,其父是东汉史学家班彪,其兄更是著名的班固和班超,她继承父亲班彪和兄长班固未完成的事业,整理并最后完成了重要史籍——《汉书》。班昭还写了《女诫》七章,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成为封建妇女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流传久远。
可见古代四大才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熟悉程度非常高,在这样的前提下,以这四个人的情感作为南音艺术表演的题材,本身就形成了极强的亲和力优势。此外,人们对于四大才女的熟知主要集中在她们的才气和作品以及历史功绩上,对于才女内心情感的探寻,更是人们相对陌生而非常感兴趣的领域。
3.以四大才女的流传典故、诗词作为唱本
由于四大才女的故事广为流传,其典故乃至作品名句人们耳熟能详,因此将这些典故或诗词名句作为唱词唱本,如李清照的“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卓文君的“一曲凤求凰,私奔付终身”、蔡文姬的“胡笳本自出胡中,十八拍兮恨苍穹”以及班昭的“悔恨不该写女戒,天陷女娲敢补天”等。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南音作为古乐的生晦难懂的一面。同时,这些世人熟知的诗句在唱词中能够表现出极强的情感概括力和渲染力。
4.四大才女的情感共性
《情归何处》的四大才女尽管家世、年代、造诣、遭遇都不尽相同,但是同作为封建女性,她们的情感却惊人的相似,将四个杰出女性的情感进行集中展现也是《情归何处》剧本题材的创新点。
四位才女虽然才华横溢,博学多识,但是在中国古代,她们却无意例外地属于男性的附庸,所以最后的遭遇都有凄惨悲苦的共性。
此外,四位才女的才华和作品被人们广为称颂,但是她们的个人情感却受到了忽略和轻视,乃至误解,四位才女的才华并不是她们情感精神的全部,因此,通过音乐演唱和舞台展示的手法,将四位才女的情感进行对比和集中呈现,可以使得四大才女的情感世界在观众心目中表达得更加完整和丰富。
四、发掘“文化”和“情感”的力量
南音剧本题材的创新,是南音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内容,然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南音剧本题材的创新和设计,须要遵循文化的脉冲,发觉文化的力量。而借助历史文化的力量来传承南音艺术,本身就是将作为世界遗产的南音艺术进行有效保护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南音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也是一种民间化的娱乐。其“雅文化”特性决定了南音题材创新的文化基调,南音舞台剧始终要保持着作为高雅艺术应有的“高贵”身份。同时,南音作为民间流传的艺术,寻常百姓也乐于将它作为自娱、甚至是陶冶情操的艺术方式,所以如何扩大南音的受众,并且使更多的人能够亲近南音艺术,并且能够感受到该艺术的魅力和精髓,也是南音传承和发展工作的重要方面。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潮流下,大众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变中,但是人们的情感却有着相对稳定性和从一性,任何人都有自身的情感追求,可以肯定的是,情感在文化历史中的体现贯穿着社会历史发展的始终,因此,艺术题材中对于情感的追求和提炼,是获得成功和认可的关键。
所以,在剧本题材创新中发掘“文化”和“情感”的力量,着力体现其教育功能,这也是南音延续传统、融入现代和接续未来的关键。
五、结语
南音正处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之中。一种完美的艺术必须是在不断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中发展壮大。南音这门古艺术虽然历史悠久,但并非抱守陈规而停滞不前,她应该是充满生机和活力。南音艺术的创新,使得其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多姿多彩内容更加丰富充实,也更加符合现代人对南音艺术的鉴赏需求。而南音剧本题材的创新,是南音与众不同的艺术内涵和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南音艺术情感和教育意义的重要载体,是新时期南音艺术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南音在传承和发扬进程中的内涵深化和文脉延续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思萱.重识南音的文化价值[J].福建艺术,2011,(5)
[2]沈华玉.非物质文化认知下南音保护现状及对策——角色定位视角[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1)
[3]陈洁君.南音传承问题浅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4).
[4]刘建生.南音传承与教育[J].艺苑,2010,(6).
创新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模仿;找准自我;鉴赏;创新
现在,在声乐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对“模仿’一词讳莫如深,不大愿意提到它,总认为“模仿”是一种惰性、机械性的学习方法,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发展。还有人认为“模仿”不是艺术,也不会成为真正的歌唱家,不予提倡,甚至坚决反对。在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对“模仿”的概念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可有可无。
另外还有一种过分强调“模仿”,认为模仿要精确到位,字字、句句以及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表情都要模仿得很精确,稍有点个性的成分、即兴的东西就是叛逆。这样,又使模仿学习完全丧失了个性,失去了自我,更谈不上发展创新。
“模仿”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依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声乐权威夏里亚平说过:“教师必须能够说清楚,什么是他要求学生去做的事,解释和模仿是所有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笔者认为模仿在声乐学习中不是惰性、机械性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积极诚实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初学阶段应予提倡与正确引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入门,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它能使我们吸取前人的经验,早日进入声乐艺术的殿堂。在声乐学习中,注重模仿,将有利于传承发展,提高创新。
一、在模仿学习中入门
模仿虽是一种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它同样也适用于现代声乐教学。模仿的首要任务是要使学习者尽早入门,更快地提高。我国的戏剧、曲艺、山歌号子、民间小调传承都是口传心授,这种方法代代相传。意大利美声学派的早期教学也是模仿式教学。在现代的声乐实际教学中,声乐教师给学生做示范演唱也是在向学生进行模仿的启示。学生跟着老师的示范与磁带、光碟中的声音模唱,照着做,虽然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却是初级阶段很重要的一种练习方法。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应尽量“依样画葫芦”,就像初学写字的人一样,先从“描红”开始,模仿得越像越好。到了学生对老师的范唱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模仿中对歌唱的器官、气息、位置、共鸣等技能技巧有了一些体会,并能较自如地配合,较灵活地运用时,学生还应加强理性的认识,只有多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思考和反复地练习,掌握好歌唱中控制运用各器官的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模仿。这一阶段的模仿学习时间是较长的,也是模仿学习中打好基础最重要的阶段。在此基础上,到了只要通过老师某一个手势、眼神或某一声乐术语的提示,学生就知道,老师是什么意思,指的什么地方,该怎样去做时,就到了模仿学习的高级阶段。这时学生能基本体会到老师的要求、方法,理解歌曲的风格、韵味,在扎实模仿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悟性、理解,去运用自己的声音,自如地发展个性,追求特色,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经过不断追求和不断地创新,便有可能会成为极具个性特色的歌唱演员或歌唱家。
二、在模仿学习中找准自我
从学习模仿的初始阶段起,学习者首先最重要的是找准自我位置。其一,要正确估量自己,清楚地认识了解自己的音色、音域、乐感及音乐素质等声音条件。如果你的声音粗犷、低沉,就不要拼命去追求声音的清纯、亮丽。你的音域不宽,不能唱高音,就不要刻意地去追求音域的宽广。其二,要找准老师,千古名言曰:“师高弟子强”,所以,要拜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为师。老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教学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模仿学习,是模仿学习中找准自我的有利保证。
当学习者找准了自我,根据自身的条件、基础、艺术水准找准了模仿对象之后,就可以去选择适合自己模仿的磁带、光碟。在模仿学习中,通过分层次、分阶段的学习,通过演唱者与老师、与范本(磁带、光碟)的不断磨合、不断领悟与消化,通过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持续不断的努力,他们的发声器官就能凭借听觉的音响信号作出快速的反应,从而,由心理听觉来指挥生理的条件反射,下意识地调节好发声状态,逐渐形成好的歌唱习惯,逐渐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在模仿学习中掌握技能技巧
汉普尔认为:“对于优秀模式的模仿不会有什么害处,只是不能机械的或奴隶式的模仿。”要认真分析模仿范本和歌唱家的演唱技法,不能盲目地照搬和复印。在模仿者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时,不要去盲目地发展个性,过早地追求个性可能是没有根基的花朵。模仿学习首先要有敏锐的鉴赏能力。什么是好的、优秀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坏毛病,要分得清、看得准。好的方法,好的特点可模仿学习,不好的弃之、不可学,千万不要优点没学到,某些歌星的坏习惯、坏毛病却沾上了。例:有的学生认为某某歌星的声音有特点,有沙哑的效果,于是就捏着嗓子,伸长脖子去挤压声带,结果丢掉自己自然的声音和好听的音色。沙哑的声音学得有点像了,自己的声带却受到了损伤。正像当年一曲电影插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使多少盲目的模仿者,唱哑了嗓子,喊出了多少个“破锣式”的“哥哥”“好汉”。自然的声音不等于不要方法,甚至可以说,自然正是要靠“方法”才能得到的。在模仿中学习理解与掌握声乐的一些技能技巧:歌唱的意识与感觉,内在的气质,正确的发声,通畅而又有支持的呼吸,高位置与“关闭”集中的声音,“打开”与整体的共鸣,音色与音质的变化,情感的处理,咬字吐字、归韵收音等等,这些声乐上的技能技巧都可在模仿学习中学到并掌握。
四、在模仿学习中发展、创新
声乐的演唱风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论何种演唱艺术形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会逐步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唱法、流派,这就是在模仿传承的基础上发展,提高创新的结果。声乐诸多唱法流派的产生,是声乐艺术发展繁荣的必然产物,如果我们的声乐演唱与学是寄托在无休无止的模仿上,那只会成为古董,尽管模仿达到惟妙惟肖,甚至达到乱真的地步,那也只是廉价的仿造品。模仿是为了学习先进经验,避免走弯路,缩短学习时间。模仿的目的是提高,但模仿的出路在创新。所以我们在声乐学习中要培养自己的情操和美德,提高我们声乐技巧和艺术修养,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怀着创造精神去观察分析每个作品,用创造的思维去表现处理每个作品。
创新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 管理创新 循环经济 竞争力
在全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个大环境下,我省的循环型工业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必须依靠管理创新,因为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光有技术和产品是不行的,必须通过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无论在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文化、管理方法和管理标准等方面都要进行调整和创新,否则,滞后的管理水平和手段必将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从我省现状来看,广东循环型工业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不仅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广东建设循环型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广东循环型工业企业的管理创新将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力的提高。循环经济作为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必然成为一个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构成之一。广东人口密度大,人均资源少,生态承载能力薄弱,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十分迫切,广东循环型工业企业为发展循环经济所进行的管理创新将极大地增强企业的循环经济竞争力。
1.将增强企业产品的环境竞争力
传统上,企业产品的价格因素和非价格因素(包括产品质量、包装、装潢、品牌及服务等)是构成其竞争力的主要内容。而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提高,环境竞争力即构成产品竞争力的环境因素已成为产品竞争力的又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有些产品尽管在价格和质量等方面占据优势,但如果不利于环境保护要求,也会使产品丧失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管理理念曾先后经历了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再到“追求服务”的转变,这些管理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因此,广东循环型工业企业必须树立绿色生态管理的理念。所谓绿色生态管理就是在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系统论和现代科学技术学科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它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企业及企业的各部门都是其中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环节,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强调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协同、稳定和持续的发展。企业将绿色生态系统的管理理念贯穿到管理的目标、方法、手段、标准等管理的方方面面,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对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使产品“从摇篮到坟墓”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这种为适应循环经济发展而进行的企业管理创新,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企业的环境竞争力。因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被企业的绿色产品和服务所吸引,产生极大的市场需求,这将为企业打开新的市场,大大刺激企业绿色生产。而且企业环境的改善,也会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更多的投资。
2.将增强企业的成本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是应想方设法降低成本。过去许多企业采取的是粗放式的生产方式,管理的目标往往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些甚至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把环境成本转嫁到社会,导致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而随着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深入开展,国家产业政策对产业环保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更高,总量控制更严。同时,社会大众的环境意识也不断增强,对企业的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的外部压力不断增大,很难再靠转嫁成本来谋求生存与发展。而转变生产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管理创新能够最直接、最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因为,管理创新要求企业重新调整经济目标和生态目标的关系,以循环经济来降低企业成本。企业在进行管理控制时必须考虑对资源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利用,实行资源减量化、废弃物再利用和废弃物再生转化,这会有效地降低单位GDP消耗的各类资源的水平,降低生产消耗,使投入产出比发生大的变化;通过管理创新,企业能够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不合格产品和废品,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从而节约企业成本,全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将增强企业的技术竞争力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依靠技术和管理两个轮子。长期以来,企业一般比较重视技术创新,而管理效益由于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不像技术创新那样能够短期见效,使人们容易忽视管理。然而实践证明,“企业一年成功靠促销,十年成功靠产品,百年成功则靠管理”。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水平相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因为,企业通过对生产技术的强制性控制管理,可以实现预算控制;管理者根据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限制调整预算指标,使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的技术创新能够达到控制目标;ISO14000管理标准强调了污染预防,全过程的环境管理与控制,推动了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为清洁生产技术提供了程序上的保障。总之,企业的技术引进、改造和开发,与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相结合,可以保证先进技术有效发挥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技术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因此,广东循环型工业企业只有依靠技术和管理的结合,通过管理创新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使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二、广东循环型工业企业的管理创新将增强其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能力
近年来,企业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不平衡不断加剧,新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开始抬头。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表现形式,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更具隐蔽性,强制性,其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达到保护本国企业,维持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
绿色壁垒(又称生态壁垒)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之一。表面上看,它是为保护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而采取的措施,具有合理性,但客观上它对国际贸易产生某种限制或阻碍,实质上是利用环保之名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有效地阻止外国产品的进口,为本国市场提供有效的保护屏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被逐步削减,绿色壁垒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近年来,绿色壁垒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制定了较高的环境标准,包括对产品的研发、原料投入、生产过程、运输、销售及售后服务整个周期,甚至厂房、后勤设施、医疗卫生条件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绿色环保的要求,他们利用国际社会所制定的有关环境政策、环境标准、环境标志和一些发达国家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进口产品进行限制,实行严格的环境标准制度、环境标志制度和绿色包装制度,客观上为发达国家的市场设置了贸易壁垒,使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因此,我省的循环型工业企业通过管理创新,树立绿色生态的管理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目标,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管理文化,采用循环经济的管理方法、环境管理标准等等都有助于应对绿色壁垒。例如,企业自觉坚持ISO14000的环境管理标准,通过绿色标志的认证,生产环境质量信得过的“绿色产品”,将冲破欧美等国家对没有取得绿标的进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上的限制;在包装上加强绿色管理,满足发达国家在包装上的环保要求;另外,新贸易保护主义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出口产品中未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入成本,是在进行环境倾销,应通过反倾销措施来均衡不同环境标准下的成本差异。然而,我省的循环型工业企业在管理目标上自觉地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不以增加社会的环境成本为代价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对打破绿色贸易壁垒,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将具有重要意义。
三、广东循环型工业企业的管理创新将推动广东建设循环型社会
循环经济是通过多层面的经济循环,即企业内部的循环,企业之间的循环和社会大循环来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广东的循环型工业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将从多层面促进广东循环经济的发展,对广东建设循环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企业实现循环经济的增长方式
企业要实现循环经济的增长方式,需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共同配合。技术创新为循环经济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管理创新则为循环经济的发展给予了制度上的保障,增强了技术创新的动力,使技术创新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广东的循环型工业企业通过管理创新,树立绿色生态管理理念,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管理目标,在管理文化、管理方法和管理标准等方面均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将生态环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进行新的规制管理,将促使企业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循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有助于促进广东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生态工业园区是区域循环的典型模式。通过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使区域内一个企业的废弃物成为另一个企业的资源或能源,逐步建立起企业间、产业间物资能源互换或转换的供求关系,实现整个体系向系统外的零排放。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前提是企业在管理理念上必须有合作共赢的意识。传统的企业一直将竞争作为其管理思想的核心,采用各种方式在原材料的采购上,产品的销售上与对手展开恶性竞争,企业实质意义上的全面合作却很少。循环经济模式给企业间合作指明了一条道路,必须改变过去的单纯的竞争关系,把企业都看成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个环节,这将促进企业间的联合与合作,加快广东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步伐,在园区建立企业间物质能源的相互转移与供求体系,确保物质和能量在企业间循环流动。随着企业循环经济管理理念的建立,不仅便于我省规划新建一批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设计的新园区,而且便于在原有经济开发区、高新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引进配套互补型企业,构建生态工业链和生态网,推动其向生态工业园区转型。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将从深层次上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充分发挥工业生态效应。
3.有助于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
建设循环型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因此,广东要建立循环型社会,必须营造循环经济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夯实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广东循环型工业企业通过创立绿色生态管理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管理文化,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企业管理文化对企业员工具有教化功能,它能培养员工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责任意识。同时企业文化也具有辐射功能,每位企业员工回到家庭是家庭的一员,走向社会又是社会的一分子,成功的企业文化会使员工将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融入社会生活中,激发员工处处延伸企业的理念,它会促使员工在促进本企业发展的同时,以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为己任。企业文化的这种外溢效应,会极大地丰富社会文化的内涵,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使人们消费观念由原来的注重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和产品质量与服务的基础上,同时更加关注产品的环保性能,关注资源的循环利用。企业文化所倡导的循环经济的理念具有示范效应,它能够提升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为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从而有力地促进广东循环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吴季松: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2]季昆森:循环经济大有可为[N].经济日报,2004,05,13
[3]王吉发 陈小兵:论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J].财经论坛,2006年第 12期
[4]黄茂兴: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我国企业运营方略[J].经济前沿,2005(8):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