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据中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据中心范文1

数据中心建设硕果累累

中金数据从公司建立之初,就定位在为全国的重点行业客户提供服务。如今,中金数据的全国数据中心布局全面覆盖北京、上海(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广州(珠江三角洲经济圈)这三个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目前国内领先的高等级数据中心外包服务提供商。中金数据的核心数据中心节点将组成覆盖全国的大型高等级数据中心网络集群,不仅为当地客户提供生产中心、同城备份中心和远程异地备份中心服务,还将作为网络化的存储、计算和应用运行资源,以其国际领先的可用性和功率密度等级、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规模和容量,成为最先进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平台之一。

中金数据的主要客户是金融行业用户,中金数据是目前中国金融后台服务领域领先的服务商,在生产中心外包、灾难恢复和业务持续管理、云计算服务领域,成功服务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交通银行总行、华夏银行总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总行、新华人寿保险、泰康保险、银行业协会、安诚保险、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富滇银行、广州商业银行、临商银行、广发基金等金融客户。

中金数据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2008年,中金数据被认定为国家信息安全专业化服务项目,并获得国家资金支持。同年,中金数据参与了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规划、标准、管理政策制定工作。2008年12月,中金数据被北京市政府认定为首批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中金数据参与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是标准工作组的发起组织单位之一。2010年,中金数据成为国家指定“云计算”试点城市北京市“祥云工程”的核心企业,牵头组织“云计算”产业链项目,为北京市“十二五”期间云计算相关产业发展实现2000亿元市场规模贡献力量。2011年,中金数据成为广州“天云计划”、重庆“云端计划”、哈尔滨“云飞扬计划”等多个城市和地区的云计算发展规划中的核心企业,帮助广州、重庆、哈尔滨等城市规划云计算产业链发展,以实现“十二五”期间云计算产业发展目标。

2011年7月,北京市“祥云工程”正式在中金北京数据中心建立“中金云后台”。“中金云后台”是北京“祥云工程”规划的第一个云后台,目前可以为北京“祥云工程”提供超过2000平方米的机房面积,能够支撑近万台服务器的运行,2013年,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将提供超过1.6万 平方米 的机房面积,能够支撑10万台服务器同时运行,并支持10PB级别的数据存储。

北京数据中心

中金北京数据中心是国内首个定位于社会化专业服务的大型高等级数据中心,拥有独立的中央机房,按行业最高的可用性等级建造。

中金北京数据中心一期工程于2008年建成投产。工程设计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获得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筑设计一等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银质奖,是国内数据中心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并成为众多用户和同业企业的参考对象。中金北京数据中心一期工程为众多高端客户提供了安全稳定的服务,充分体现了其先进的设施条件和完善的运行管理,深得客户的好评。

中金北京数据中心二期工程将于2013年建成投产。二期工程采用更加先进、高效的设计方案,供电和制冷密度将由每平方米1千瓦提高到2千瓦。同时,二期工程还将采用更加节能的水制冷系统和自然冷却方式,建成投产后将为客户提供更大规模和更为高效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服务解决方案。

烟台数据中心

中金烟台数据中心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金数据建设的第二个数据中心。在北京一期工程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最新工程技术的发展,中金数据对烟台数据中心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优化,供电和制冷密度提高了30%~60%。

华东数据中心

中金华东数据中心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东距虹桥交通枢纽约15分钟车程,可经密集便捷的高速路网和轨道交通,快速到达上海市区及浦东、苏州和江南部、嘉兴以及浙江东北部,地理位置极为优越。中金华东数据中心紧邻苏州河畔,周边环境优雅,配套设施齐全,为客户建立生产中心和备份中心提供了保障。

如今,中金华东数据中心率先在国内高等级数据中心中采用具有最高能效比的大型水制冷系统和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具有高达每平方米2千瓦的供电与制冷能力,并支持局部热点区域的强化制冷,满足今后更高密度的IT设备部署需要。中金华东数据中心标志着中金数据系统以及我国在数据中心的设计上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在容量指标和节能水平上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能够满足国内外高端客户以及云计算的应用运行要求。

数据中心范文2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角色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IT已从一种降低成本与提高企业效率的方式,演变为向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新服务的途径。例如,迪斯尼最近开始为游客提供能实现无线连接的腕带,其能通过实时数据分析来改善游客的园内体验。此外,中国的博康智能开展了一项智能交通安全计划,以寻求在一个拥有千万人口的城市中确定合适的交通模式,并智能地为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提供更好的路线选择。

传统数据中心面临挑战

可以看到,随着更多移动设备连接至互联网,通过从数以亿计的使用者及设备上获取的经验,基于云的软件与应用正变得更加智能,从而可为用户带来更加精彩的环境感知型体验与服务。但它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网络连接和持续的实时、非结构化数据流。随着数据中心传输、收集、汇总和分析的数据量不断增长,网络、计算和存储面临的新挑战也开始层出不穷。

“传统的数据中心不外乎三个基础点:计算、存储、网络,而目前这三个基本构件都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数据中心及云计算业务产品市场总监贺晓东举例说,“比如网络,20年前企业建设一个网络,至少一年都不会有大的变动,只是偶尔会增加一些节点而已。但现在差不多一两个星期就要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对网络进行重新规划。”

确实,随着企业内IT应用系统数量的增加,各个IT应用系统对于网络资源的需求也有很大不同。如何能够让网络在不同场景、不同时间下适应各种IT应用系统的需求,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在运营数据中心时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此外,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由极其复杂的交换机、路由器、终端以及其他设备组成,这些网络设备使用着封闭、专有的内部接口,并运行着大量的分布式协议。在这种网络环境中,对于网络管理人员、第三方开发人员(包括研究人员),甚至设备商来说,网络创新都是十分困难。

数据的急剧增长,给数据中心存储方面所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如果企业还采用传统的数据中心存储架构,那么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这对很多企业而言,是难以承受的。“数据量的猛增,令企业用户十分头疼。前段时间,我和一位CIO交流,他就表示,在传统的存储架构下,如果要满足企业快速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需要花费几百万元去购买昂贵的存储设备。所以,他希望能够建设一个可以弹性部署的存储架构。”贺晓东说。

事实上,在存储方面,传统数据中心面临的不仅是存储数据量剧增的问题,同时还有存储质量的问题。例如,企业的数据如何分层:分成热数据、温数据和冷数据,并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来定义相应的存储架构,从而使企业的存储资源能够得到最大化地利用。

“通过分类,看看哪些数据应该放在内存里,哪些数据应该放在云盘里,哪些数据应该放在SSD固态硬盘里里,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数据流的应用模式,所以说很多数据中心的存储系统也需要重架构。” 贺晓东分析道。

在服务器方面,遇到的挑战则更为严峻。事实上,在很多企业当中,服务器的利用率一直都很低,即便是在实施虚拟化之后,服务器的利用率也低于50%,这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资源和成本浪费。因此,如何利用好数据中心内服务器的效率,如何根据各种各样的负载满足服务器动态配置,对于企业数据中心运营,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除了在基础设施层面,传统数据中心的交付模式也遭遇严峻的挑战。在传统的交付模式下,部署一个新的系统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对当今处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的企业而言,显然是无法满足需求的。那么,是否能够将IT服务交付从原来的几个月变为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呢?

在贺晓东看来,这是可行的。但前提条件是要考虑未来的数据中心重架构。

如何进行重架构

那么,什么是数据中心重架构?是不是要把之前传统的数据中心推倒,重新建设一个数据中心呢?

贺晓东表示,数据中心重构并不是说要推倒重新建设,而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变化,对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进行优化和创新。“比如银行原来的BI系统或者是CRM系统,可能是运行在IBM的小机上,采用DB2的数据库,以及外接式的存储,这已经形成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随着新的移动互联设备的接入,很多银行都在考虑掌上银行,这会带来很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是服务对象的转变,以前银行的IT系统只服务于内部的员工,但现在,一夜之间,可能会产生成千上万的外部用户。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原有的数据中心就必须进行优化和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所带来的新的需求。”

贺晓东认为,从英特尔的视角来讲,重架构就是指如何建设一个统一的、可弹性扩展的,而且是高效的全新数据中心架构,实现IT服务的快速交付。这样的解释听上去仍有些抽象。那么,具体到数据中心建设层面,重架构又该如何开始呢?

贺晓东介绍说,首先可以把数据中心所有的应用简单的划分成两个维度,横轴表示I/O需求,纵轴表示计算需求。然后按照应用的类型,对其需求进行具体分析。比如,动态模拟、气象分析、数学建模、金融建模等模型仿真计算,既对I/O有非常高的需求,同时对计算需求也非常高。而ERP系统,对于计算的需求非常高,但是对I/O的需求并不是太高。通过对应用需求的分析,形成一张应用需求的战略图,“现在数据中心的架构不再是用一个标准的双路服务器、机柜式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就可以满足业务系统的需求。而应该是IT管理人员首先要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个应用的具体需求如何,并根据这些需求进行网络、存储、计算资源等的调度、分配。比如网络,传统的网络基本上都是手动的、静态的,但通过网络重架构,可以实现动态的、自动化的、完全可以虚拟的网络。”

那么,作为一家传统的芯片生产厂商,英特尔在数据中心重架构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数据中心范文3

“微模块数据中心的出现,是数据中心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腾讯公司副总裁别洪涛在腾讯“数据中心分享日和开放日”上说。微模块的技术最先是由腾讯借鉴国外模块化数据中心经验,再结合腾讯自身的业务特点自主创新研发出来的,具有易复制、部署快、高效灵活、标准化、节能和可靠性高等特点。因此最近几年国内华为、中兴通讯、浪潮和云立方等公司也纷纷推出各自微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以抓住这个日益增长的市场所带来的巨大潜力。比如2013年,在深圳坪山新区,腾讯、深圳联通和中兴通讯共同打造了亚洲最大的微模块数据中心。

9月11日,腾讯首次公开自己的第三代数据中心技术,《计算机世界》记者受邀实地参观了腾讯天津数据中心。这也是腾讯迄今为止最大的自主规划、设计和运营的数据中心,采用了典型的微模块设计。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里,腾讯已经推出了几个版本的微模块数据中心,经过不断测试验证目前已经标准化定型。腾讯对微模块数据中心的标准定义是,以若干机架为基本单位,包含制冷模块、供配电模块以及网络、布线、监控在内的独立的运行单元。

微模虽小 但五脏俱全

从2001年开始,腾讯就开始在国内外布局自己的数据中心,截至现在已经在国内13个城市拥有超过58个数据中心,承载了数十万台服务器。本次参观的天津数据中心共4栋楼,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可承载超过20万台服务。

通过验证后参观团队先进入3号楼,这栋楼承载了10万台服务器,用电负荷差不多相当于8万个城市家庭的总用电量。在一楼基础设施层,记者看到规模庞大的水冷系统,巨大的管道用不同的黄、蓝等颜色来区分,分别代表供水和回水管道。在这些管道上还可以看到有各种大大小小的阀门。腾讯天津数据高级经理闫昆介绍说,“整个天津数据中心有上千个这样的阀门,因为冷水系统的管道设计成环形,当管道上任何一个位置出现破裂或其他故障时,就可以通过关闭附近的阀门来隔离故障点,不致于影响整个水系统的运行。”另外,水冷机组在运营过程中会消耗掉大部分的电力,当春秋冬季来临时,天津运营团队就会关闭水冷机组,通过板式换热器和楼顶的冷却塔,利用室外冷空气对水降温,达到节能的目的。而所有这些转换和控制都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

三层是供电系统,在这里已经看不见传统的UPS,而是采用“高压直流(50%)+市电(50%)”的供电模式。“采用这种供电方案后,市电侧无中间转换损耗,效率高达100%;高压直流侧可采用节能休眠模式,全负载范围内94%以上高效率。因此,综合供电效率高达97%。”负责数据中心电气设计的高级工程师李典林介绍说,“未来还可以无缝升级成市电主供+高压直流后备的供电模式,达到99%以上供电效率。”

到达数据中心的核心区域――服务器机房,终于看到重点展示对象:微模块。每个微模块都包含自身的配电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和监控系统等,可以简单认为微模块就是一个微型数据中心。据现场工作人员讲解,微模块的所有组件都在工厂预制和测试完成,到数据中心现场拼装好即可投入使用,这个时间最短只需要两个星期。因此,微模块和整机柜解决了传统数据中心建设的周期冗长、配合复杂的问题,可快速、灵活地部署,这个特点使微模块更容易安排分期建设,保护投资。当数据中心退役时,这些微模块还可以很方便地被拆卸下来,搬运到其他数据中心使用。此外,微模块内部的电源模块、行间空调数量等可以根据IT机柜功率灵活配置数量,满足不同功率密度的需求,目前微模块内可支持的最大机柜功率可高达15KW,而整个数据中心的PUE可保持在1.2到1.4之间。

这也是微模块数据中心之所以获得大型互联网企业青睐的原因之一。物理上,微模块数据中心将配电、制冷、机柜、冷/热通道、桥架等设备集成到一起,舍弃架空地板、电力电池室、空调室等在传统机房似乎必不可少的依赖条件,实现与机房环境的解耦,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署单元,结合微模块整体方案和组件的标准化设计,可以实现数据中心的快速部署、弹性扩展。更为重要的是,在基础设施集成化的基础上,微模块内的IT设备有了自己专享的配电和制冷单元,就可以实现二者间的智能协同工作。

“如果把服务器看成标准砖头,机柜看成厨房、阳台、洗手间,微模块就是小户型套房。通过微模块,我们可以不断复制堆叠,形成机房楼,乃至整个园区。”闫昆说道。

实践高效运维 建设开放生态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其数据中心除了自身数量、规模体量在快速增长外,其承载的业务也是海量增长。腾讯拥有即时通信活跃账户超过10亿个,最高同时在线用户超过2个亿;微信/WeChat合并月活跃帐户数达到4.38亿;QQ空间月活跃账户数达到6.25亿个;每日发送通信消息超过180亿条,每日上传图片3.60亿张。

面对如此海量的设备和需求,如何才能安全、高效、稳定的保障数据中心的运营也是重中之重。在数据中心的自动化系统方面,腾讯这两年投入重兵,开始研发基于SDI(software defined infrastructure,软件定义基础设施)的控制系统,并将逐步向业界推出数据中心监管控系统的南向和北向标准。腾讯IDC平台部数据中心高级经理郁智华在分享日上围绕海量运营体系、安全应急保障体系、运营节能、成本控制和自动化运营平台等方面,分享了腾讯的运营优化实践案例及发展计划。他将海量运营的关键之道归纳为:做好计划性运营、做好自动化运营、做好外包管理和人员培养、做好预防性维护和应急演练、做好精细化运营。

数据中心范文4

加拿大迈克・史密斯基因组科学中心有200多名科学家和科研人员。该中心系统维护人员Greg Stazyk表示:“由于我们的大部分工作都属于前沿的科学研究,这使得我们对数据的需求急剧增长。科学家需要保存一切科研结果,后期科研还会生成几千万份文件,而一个单独的卷其实可以容纳近三千万份文件。我们现有的文件服务器架构在性能、可靠性和易管理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因此我们希望在确保生产得以顺利进行,预算减少的情况下,提高生物学家的工作效率,这是我们进行变革工程和高性能计算环境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高性能计算市场的企业客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他们急需能够帮助他们加快产品上市周期、提高营业收入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面对急剧膨胀的存储需求,IT预算却正在缩减。许多企业逐渐意识到,除了服务器和技术应用,存储对数据中心也同等重要。客户只有从存储系统中获得的越多,才能从科学和工程应用革新中获得更多。

而对于变革工程和高性能计算环境应该注意三个方面。首先是借助全新系统和智能数据缓存来提高性能,其中包括加速科学和工程计算、实现全球协作、充分利用现有投资,其次是虚拟化存储资源。这包括为每个工程师创造自己的虚拟化环境、加速配置周期、降低测试和QA次数。

最后则是利用节省空间技术以应对数据爆炸式增长,例如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可删除冗余数据副本、提高利用率以及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营造绿色数据中心。

正是看到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NetApp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客户实现业务突破,提升速度和效率,创造更大价值。

加速产品上市周期:NetApp的高扩展性和高性能系统可以满足工程应用客户最苛刻的技术应用需求,从而加快产品从概念到运输和销售的上市周期。

提高工程生产率:NetApp有效的数据访问和数据连续性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工程师加快生产模拟,提高全球协作和生产率,并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

全面节省空间:通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存储效率,客户得以优化存储基础架构的投资回报,从而节省电力、空间和冷却设备。

随着FAS3100系列的面世,NetApp了两项用于不同存储工作量的最新行业标准性能基准。基于文件服务工作量的行业标准性能基准是工程数据中心和技术计算的常用基准。在SPEC_SFS97测试中,NetAppFAS3170每秒读写次数为137306次,总响应时间为0.94毫秒。NetApp在今年年初的基于联机事务处理工作量的测试中已表现不俗,NetApp FAS3170在这一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以每秒60515.34次的读写次数创造了SPCITM新的记录。

数据中心范文5

中型企业正崛起为数据中心改革的先锋

赛门铁克公司信息管理集团高级副总裁Deepak Mohan表示:“虽然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型企业趋向于重视并以更快的速度采用新技术,但他们同样面临一个问题,即新技术的引入可能导致数据中心变得更加复杂。跨平台解决方案的标准化将有助于管理新技术,并使流程自动化,从而促进成本的迅速降低。而从长远的角度看,工作也将化繁为简。”

以下为此次研究报告中的一些重要发现:

与小型或大型企业相比,中型企业更具闯劲和开拓精神。在采用新技术方面,如云计算、重复数据删除、数据复制等,中型企业的比例要比小型或大型企业高11%~17%。

数据中心的日益复杂和应用的愈加繁多,是最困扰企业的问题。大多数企业有10个或更多的数据中心计划被列为“较重要”或“特别重要”,而50%的企业预计2010年,自己的数据中心将发生“重大”变化。一半的企业认为应用正在增加或快速增加,而一半的企业则认为,要满足服务水平协议(SLA)要求很难而且成本很高。三分之一的企业认为,应用的过于繁多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除了复杂性,数据量也在与日俱增,这使得71%的企业开始考虑采用可帮助减少数据的技术,如重复数据删除等。

数据的安全、备份与恢复,以及持续的数据保护是2010年最重要的计划,排在虚拟化之前。83%的企业认为数据安全“较重要”或“特别重要”。79%的企业认为数据备份和恢复“较重要”或“特别重要”,而76%的企业将数据持续保护列为自己最重要的计划之一。

员工配备和预算仍十分紧张。有一半的企业称自己的人员配备不足或严重不足。寻找资金和符合条件的求职者是企业招聘面临的最大问题。其中,76%的企业在2010年的招聘中,对人员招聘的需求与往年相同或多于往年。

灾难恢复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三分之一的灾难恢复计划未被提到议事日程,或仍待实施,而且增加诸如云计算、远程办公室和虚拟服务器等重要的IT组件,却也未能被包括在其计划中。几乎三分之一的企业在过去十二个月里未能对其灾难恢复计划进行重新评估,使得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虚拟机的保护仍然是企业关注的一个重点。有82%的企业考虑在2010年使用虚拟机技术。同时,受访者表示,虚拟机映像中的粒度恢复是虚拟机数据保护中的最大挑战。

基于此研究报告,赛门铁克提出以下建议:

对于那些大胆采用新技术的中型企业来说,采用支持异构环境和消除信息孤岛的软件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些软件可以降低数据中心的复杂性。

企业应在靠近信息源的地方部署重复数据删除技术,以删除冗余数据、降低存储和网络成本。

在对整个异构服务器和存储环境的管理中,数据中心管理员应充分利用新技术,如存储资源管理、自动精简配置、重复数据删除、存储虚拟化和数据持续保护和恢复等,来减少存储设备的购买。采用整体存储管理方式的企业可以控制存储购买的预算,并通常能够推迟存储设备的购买。

数据中心范文6

人们通常认为数据存储是成本最低的IT开销之一。随着磁盘价格的猛跌,以及支持大规模部署的新存储网络技术和差异化成本的多层存储技术的出现,数据存储的性价比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理想的程度,但是存储消耗总量的增速却抵消并且超过了单位成本的降幅。

赛门铁克数据中心基础包括Veritas NetBackup、Veritas Storage Foundation、Veritas Server Foundation和Veritas i3应用性能管理等解决方案,它们取代了以往保护关键信息和应用并确保它们可用性所需要的几十种不同的工具。

为什么需要改进存储管理?

现在许多企业数据中心和存储网络所面临的情况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由于业务和法规的要求,企业关键信息是以几何级速度增长,并且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商务和电子系统不断涌入数据中心,而这种情况预计在未来还将持续下去。

对于不断增加并被存储的企业数据流必须进行管理。存储的数据量越大,需要进行的管理、资本费用以及运营开支也就越多。随着存储成本在企业的IT资本和运营开销方面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企业正寻找方法来尽可能减少这些因素。

现在的企业网络架构一般都是由分散和移动系统构成的异构网络,并且采用了多层存储架构。大多数数据中心的设备都来自多家UNIX厂商,并且有更多的数据中心采用了Linux和Windows两种操作平台。该领域的企业正在寻找新的工具和最佳实践来减少它们存储网络的成本和复杂性。

Veritas Storage Foundation包括了Veritas Volume Manager、Veritas File System、和Veritas CommandCentral Storage。Veritas Storage Foundation核心包括了一个名为VxFS的文件系统,并集成了名为VxVM的数据存储管理器/存储虚拟系统。

Storage Foundation是一种管理企业存储的高性能、可扩展的工具集,它可以在所有主流UNIX平台上提供一个共享的用户接口。这些UNIX平台包括:Solaris、HP-UX、AIX和Linux (RedHat 和 SuSE)。

存储基础管理服务器

存储基础管理服务器(Storage Foundation Management Server,简称SFMS)是一种改变存储管理的免费技术。通过结合SMFS和Storage Foundation,IT企业可对其存储环境拥有前所未有的可视能力和控制能力。

通过单独、安全和基于WEB的平台,IT企业可以查看跨应用程序、服务器和存储资源的独特资源。

CIO负责管理运行Storage Foundation的服务器,可以通过安全的、基于WEB的用户界面迅速查看企业中是否有应用程序面临威胁(比如:磁盘故障、复制链接问题、路径故障)。管理员可以迅速修复这些问题(所有恢复工作都通过同一个控制台)并且消除对企业造成威胁的隐患。

集中存储和数据管理:虚拟化

对于连接到服务器的在线存储访问,VxVM数据存储管理器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控制:一种是直接进行控制,就像对磁盘驱动那样;而另一种方式是则是作为逻辑单元(简称:LUN),比如存储网络上的磁盘阵列。

通过与主操作系统中的适配卡和设备驱动的协同工作,VxVM组织这些设备的模块存储并以类似磁盘驱动的虚拟存储设备与上一级进行交互。

由VxVM表示的虚拟存储设备在文件系统和实用程序看来就像是类似磁盘驱动的模块存储设备。这种类似磁盘驱动的数据存储设备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几乎所有的存储实用程序、文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都可以处理存储在磁盘驱动上的数据。通过像磁盘驱动那样的工作,应用程序和数据管理系统便可使用这些存储设备,而无需投入额外精力或者进行任何修改。

多层存储功能

Storage Foundation的动态存储分层(Dynamic Storage Tiering,DST)功能可以允许IT经理将时间较为久远、或者不经常使用的信息转移到便宜的存储层中,而无需改变用户或者应用程序访问这些文件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