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铅笔英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铅笔英语范文1
[关键词] 考前动员 规避作弊 心理影响
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这一问题困扰着不少学校教育工作者。学生素质太差是人们常听到的对作弊行为的总结性定记。难道能完全简单地把作弊的责任完全推给学生吗?难道能简单地把作弊归结为学生的品质问题吗?学生作弊行为的背后有着更深刻的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问题,对于作弊不仅是当事学生应负责任,老师、管理者都应反思自身承担的相应责任。在以反作弊为主题的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考前动员作为防作弊的手段之一却为人们所忽视,考前动员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产生的心理影响有助于规避作弊行为。考前动员包括教师思想工作班会、教务主管部门校会、院长讲话。
1 教师思想工作班会产生的心理影响
通过辅导员或教师思想工作班会进行考前动员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包括对教育者起到改变态度并对受教育者产生皮革马利翁效应。
1.1 考前动员对规避作弊产生的心理影响――改变态度
从教育者看,教育者的松懈、放任是造成学生作弊泛滥的主要客观原因之一。人们在探究学生作弊的原因时,常常把目光投向学生自身、家庭、社会、教育体制等方面,而教育者的影响却被忽视,通常成了“灯下黑”。其实教育者对学生考试作弊缺乏深刻认识,对学生作弊管理松散甚至纵容都会导致作弊现象很大程度的扩散。
教育者对作弊者的放松表现有:
一是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考风考纪不重视,监考松散。他们之所以这样,或是错误地认为这是随和、平易近人,或以此拉拢学生,换取学生对其的好感,或担心学生有报复心理、或错误地认为处理作弊是辅导员的工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些科任老师认为处理作弊学生是班主任、学工处的事,只是埋怨学生考风不好,却不教育,使对学生的考试教育时紧时松,因此有学生就视监考老师是谁来确定是否作弊。
二是学校或教师的双重标准助长了作弊行为。学校或教师对重大考试的考风考纪抓得较严,但对平时测验的作弊现象没有或很少作出处理;对夹带、传抄等作弊行为给予处罚,但对扭头偷看、打暗号等违反考场纪律行为却没有有效的制止和合理的处罚,这种管理中出现的双重标准没有将考试作弊掐死在萌芽状态,导致多人采用后种方式作弊,积少成多,积小成大,养成作弊恶习。
三是少数学校和教师出于自身的经济私益或其他利益的驱使,对学生作弊睁一眼闭一眼,放任不管甚至纵容,以期取得教学“好成绩”。对考试中的作弊者采取包庇或内部处理。这些行为使投机取巧的学生更为放肆,严重败坏考风考纪,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并且影响更多的学生。
对于这种种现象,教师在考前举行别开生面的考前动员会,如制定好作息时间计划及复习安排讨论会,减轻心理压力的练习活动、试前对作弊问题作个全面的分析以加强意志训练活动等多种动员形式,可起到不同凡响的作用。其一,教育者对学生开会,纠正学生错误观念,明确学习目的和考试意义的,主观上树立考前应认真复习所学内容的目标,诚实得考出自己的水平,降低侥幸心理,以一种良好的健康考试心理应付每场考试。其二,伴随着是教师监考责任感意识的提高,避免考场组织工作不认真,客观上为学生作弊造成了条件。其三,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如果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如何能对学生提出要求?因此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每位师生充分了解学校关于考试纪律的各项规定。这样,教师有意识地起到表率作用。其四,作为教育者,会很好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内容、考试以及教师的教育观念进行反思。比如,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现在一些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与热情。能否采取更为灵活的考试方式,要解决学生的作弊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要处理前端的哪些问题,如:如何改革考试模式,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通过教育者自身的反思、总结,逐步促进教学水平提高,从而吸引住学生认真学习,降低学生作弊的可能性。
1.2 考前动员对受教育者产生的心理影响――教育者期待的作用
考前动员能给受教育者带来“皮革马利翁效应”。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钟致榕在他中学时代有一段经历:当时社会风气很坏,很多学生受到影响,不求上进,考试作弊。一位责任心很强的老师,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就从三百个学生中挑选六十人组成“荣誉班”。钟致榕是这个班成员。“荣誉班”学生被告知说,他们被挑选是因为有发展前途。因此,他们都很高兴,对自己前途充满了希望,在学习中严于律己,踏实求真。结果,奇迹出现了,这个班大多数学生后来都成了有成就的人才。后来,钟教授遇到那位中学老师,一问才知道,这六十人是他随意抽签决定的,并未专门挑选。这个例子生动地告诉我们,由于老师对这六十个学生寄予一种良好的期待,这些学生在这种期待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激起了他们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积极效应,所以最终成了有成就的人才。这就是在当时的环境下,荣誉班的与众不同,从而最后取得成功,“皮氏效应”发挥了关键作用的结果。
2 教务主管部门校会对规避作弊产生的心理影响
通过教务主管部门校会,除了有助于加强校风校纪建设外,它还有助于树立群体目标,形成群体规范,为规避作弊施加心理影响。考前召开监考教师动员会,提高监考教师对监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强化广大教师、学生对考试违纪作弊危害性的认识。对违纪作弊行为制定严格惩罚标准并重申学校必定执行,明确监考教师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增强监考教师在监考工作中的责任心。这些措施都能对考试作弊者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教务主管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公开、反复宣读《关于学生考试违纪、作弊的处分规定》,并公布上学年无作弊班级和专业,将会潜移默化地形成群体规范,对群体产生一定的压力。因为群体规范会能群体成员产生一种压力,迫使群体成员按照群体目标和准则调节自己的行为。如果个体一旦偏离群体规范,就会受到群体的惩罚,这种惩罚不仅有明文规定的措施,更令人心理上难以忍受的是群体大多数成员对个人的心理疏远和孤立。因此,群体规范形成的压力,对改变个体行为的作用,有时比权威命令还要大。这种压力令学生个体在心理上感到难以违抗。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的一致性,在遇到群体舆论压力时,容易产生从众行为和服从行为。因此教务主管部门的校会营造了拒绝考试作弊,反对考试作弊的群体舆论。在学校中形成一种讲诚信光荣,弄虚作假可耻的文化氛围,弘扬正气,打击歪风,并使每个学生在此过程中正如感受到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精神和道德境界。美国杜克大学校长N・基奥恩说:“这是一种心理效应,倘若人人都希望你成为―个受人尊敬的人,你更有可能变得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我们必须要建立一种文化氛围,让人们从心底厌恶这种作弊丑行。”
3 校领导讲话对规避作弊产生的心理影响
领导讲话能因一种权威作用而形成一种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规避作弊的效果。在考前全院召开考风考纪动员大会,校领导召开学生考前“诚信考试”动员会,对全体学生提出“诚信考试光荣,抄袭作弊可耻”的要求。要求每人写出诚信考试保证书,保证在考试期间不作弊,诚实守信,树立学校良好的考试风气;宣布院长领导要亲自到考场巡查;全体学生干部集体表态,保证带领各班同学诚信考试,考出各自的真实成绩,向学校领导及家长做一个满意的年终汇报等措施都是领导发挥权威作用以规避作弊的很好做法。
铅笔英语范文2
想必最突出的问题便是应试教育下的所谓“活跃课堂”能否实行下去。老师既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轻松的感觉,愉悦的氛围,却又不可忽略学生在成绩中的表现。而又想学生成绩优秀,又想学生学的轻松,这无疑是对教师的一大严峻考验。多数老师都选择一半老师教学,一半学生互动的形式开展课堂,但效果也并不算理想。有的学生把互动作为讲话的外衣,谈论着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有的同学更是借此机会睡回笼觉。学生毕竟还是不成熟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好,只怕单单把时间交给他们也无法好好利用。但课堂若老师的参与过多也会显得枯燥乏味,这样的矛盾在每堂课中都存在。而我认为的最后的解决方案便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多形式教学。所谓教师为主即指由老师来把握整堂课,教师还是要为课堂的主导者,指引学生,而多形式则是这种课堂很重要的部分,为了让学生与课堂融合,“意外的惊喜”显得尤为重要。很多老师借助一些工具如:鲜花,音乐,演讲等吸引学生的眼球,许多中学都实行的“课前三分钟演讲”便是值得推崇的,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为本堂课作铺垫,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赶走了学生的瞌睡虫。“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此富有趣味的开始相信会影响这整节课。英语教学中我认为英文歌应当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英文歌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对英语的兴趣,因而教师有的时候也不妨教学生唱首英文歌来放松一下,这样的放松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倘若教师的教学内容都已完成,英文电影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阿甘正传》这种具有哲理的电影不仅对学生的英语有帮助,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都会有良好的影响。
英语教学中还有许多的弊端,这些弊端依赖于老师的倾向。比如有的老师注重口语,而有的老师注重语法,他们便会把时间倾向于他们认为重要的部分,这在无形中也影响了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的学生英语考不及格却可以很流利顺畅的与外国人交流,然而这种学生又可否称之为人才?我想也只能称为偏才吧。我们应以学生的整体素质来衡量一个学生,而某方面的优异并不能遮盖某方面的缺失,所以老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平衡”。不仅仅是教学方面的平衡,也是对待学生时的平衡。大多数老师都喜欢学习好的、听话的学生,于是把精力集中在这些学生身上,而忽略了那些成绩平平、表现平平的学生。其实,老师不应该给学生分等级,这些成绩一般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的一句鼓励,一个微笑或许会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老师的重视关心以及爱护或许会改变他们的一生!
英语的学习不能只靠老师的督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方法显得尤其重要。老师不仅要给学生灌输知识,更要意识到方法才是成功的关键。课下有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开展英语学习,其实课下的学习方式有很多,比如:每天早上起来读英语单词或文章:每天给自己制定目标学习几个单词:每天听英语磁带以提高自己的听力等等。而老师往往只注重自己的课堂而忽视学生课下的学习,建议老师每天上课之前都可以拿出几分钟的时间来给学生交流学习心德来鼓励学生们课下多拿出时间来学习英语。目标是学生进步的基石,很多学生漫无目的地学习,只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考试,没有任何积极性,其实在每个学期的开始老师就应该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到一个学期的结束再来总结这半年里做的好的以及做的不好的,是否达到了当初的目标,如果达到了,下一个目标又是什么,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什么做的好的可以继续采取,如果没实现,也不要灰心,仔细想想问题出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从那些方面来改进等。只要认真总结一定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本,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铅笔英语范文3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令师生们耳目一新,网络为我们浏览大量的教学资料,学习各种教学方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但是,目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还不能全面普及到每一个课堂。因此,我认为我们不能一味盲目地追求"现代化",而将某些优秀的传统方法遗忘。它们之中不乏有效、实用、又简单方便的教学手段。简笔画就是其中一种,它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简笔画能够形象直观地教授字母、词汇
1.1 学英语首先接触的就是二十六个字母
在进行字母教学时,借助简笔画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初学字母时,有些字母容易混淆,如b和d、p和q,课堂教育中可以在黑板上画半把蒲扇,利用变换方向来区分它们。再如画两座连在一起的山就是W,双峰倒影就是M,画个鱼钩就是J,画个独脚台就是T。通过这样,就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了,从而使他们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
1.2 小学英语中,学生接触最多的还是词汇
大多数教材要求学生在小学毕业前能掌握大约500个词汇 。记忆单词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大难关,许多学生就是因为记不住单词,听、说、读、写都跟不上,最终只好放弃了英语学习。教师与其直接告诉学生单词的中文意思,还不如随手勾出它们的简单形象。从而达到"精、妙、新、活"的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然地去学习语言。如,牛津小学英语3B,Unit3 Family members 一课,就可以用简笔画进行father,mother,aunt, uncle, son,daughter,brother和sister的词汇教学。Step1,将A Picture of My Family画在黑板上,右边是Hele's Family Tree;Step2 ,让学生看图,使他们产生感性认识;Step3,老师讲述照片上人物,请学生看图猜出father,mother,aunt, uncle, son,daughter,brother和sister的意思。由于有了图,很容易猜出意思;Step4,根据Family Tree教生词和发音;Step5,用已学过的句型Who's he/she?What's his /her name?Can you spell it? 配合词汇进行反复操练直至掌握。这样做,使呆板无聊的文字一下子"活"了起来,给学生一种近在眼前的"立体感"。学生摆脱了死记硬背的"苦海",只需看着简笔画,就能把当堂学到的单词记忆下来。简笔画可以明显改善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减少用中国语言文字解释英文词汇的繁琐,学生也可以脱离对母语的依赖,而对所学单词的词义一目了然。从而使英语课上得生动活泼,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
2.简笔画能够有效地再现情景,教授句型与课文
英语是一种语言,具有很强的交际性。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 。语言作为工具是为社会上各项交际活动服务的。要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我们的教学活动就要以学生为中心,为他们提供真实的情景和外语环境,使学生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 。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简笔画开展如造句、问答等练习。例如教学完This is…这个句型后,教师可随手勾些简笔画来配合巩固练习。如画一个苹果,边画边教学生说Apple,apple,an apple.This is an apple.This is a red apple.这样就操练了该句型。再如教完There is/are…句型后,教师同样也可以利用简笔画配合巩固练习。如先画一个空荡荡的房间,表示某人的卧室或学校的教室。然后逐渐在里面添置物品,让学生利用刚学的句型There is/are…来叙述,同时也复习了behind、beside、on等介词的运用,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幅幅简单的画可以将生活中各种场景栩栩如生地再现入课堂。加上一点想象力,学生就犹如置身于生活之中,将他们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简笔画能够有效地设计课堂活动
铅笔英语范文4
关键词:CBI(内容教学法)商务英语;教学;应用
一、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这就对21世纪的商务英语教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21世纪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宽厚的人文素养,掌握较宽广的国贸商务基础知识和理论,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适应各类国家政府和机关、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商务活动需要的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的学习者既不是商科专业的学生,也不是有商务工作经历的学生,可以说“语言知识”和“专业内容”双重缺失。使用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只能是“复合型”的,即:需要同时兼顾“语言知识”和“专业内容”,这就使CBI(Contend—Based Instruction)引入商务英语教育成为了必然。
二、 CBI理念简介
1.1 CBI理念的理论基础
依据依托课程内容进行外语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以下简称“内容教学”或“CBI”)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二语/外语教学模式。Brinton(1989)认为内容型教学法是特定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的融合,是理论学科内容与二语技能共存的教学。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交际语言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交际教学路径。
CBI的理论主要来自两方面:1、认知学习理论;2、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Sticht认为,内容知识是将人们的认知能力提升到较高水平基础。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习得依靠“有意义、可理解的输入”,不靠大量有意识地使用语法规则或枯燥的练习。Krashen主张,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是在较宽舒的环境(10w anxiety situation)中获得一种X 1的输入,x是学习者一直的语言成分,X 1表示语言输入应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具备了这些条件,习得就能发生。
1.2 CBI的主要教学模式
根据CBI的基本主张,CBI有四种常用的教学模式:(1)主题模式;(2)保护模式;(3)辅助模式;(4)专门用途模式
(1) 主题模式(the Theme—Based Instruction):由语言教师授课。教材选自目标语,所选主题符合学习者的需求,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授课过程围绕主题,结合听、说、读、写及语法在内的各项语言技能,展开综合训练。教学评估及语言知识测试加过程评价等手段来进行。该模式操作简单易行,对学习者语言水平要求极低,因而常用于基础阶段的教学。
(2)保护模式(the Sheltered Content Instruction):也称课程模式,主要有专业教师授课。教材选自目标语的各类专业课程,难度符合学习者语言水平及专业水平。该模式视语言为学习专业的工具,要求学习者掌握学科知识而不是语言知识,学习者语言能力要求在中等或中等以上。教学评估以测试知识学科知识掌握程度来考察学习者语言水平,并加过程评价来进行教学评估,不进行专门的语言测试。该模式对教师要求极高,教师既要熟悉某一学科知识,又要能熟练运用目标语进行可理解性讲授。
(3)辅助模式(the Adjunct Language Instruction):辅助模式是指同时开设专业课和语言课的一种模式,是一种相对复杂的模式,要是特别设计的语言课程与正常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语言与专业在同一门课中相辅相成。授课内容有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共同承担。这种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有较高要求,它主要适用于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在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时采用。
(4) 专题模式(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s):专题模式的授课内容与某一行业或专业有密切关系,教学材料来自实际工作岗位或有关学科领域;常用于各种职业或团体的培训,为特殊岗位训练特殊人才,教学对象可以是在岗的工作人员、职业学校学生、高等院校学生、有学术研究任务的研究人员等,专题模式的教学可以有专业教师主持教学,也可以由语言教师负责,可根据不同教学对象选派不同教师,教学评估通过专业测试和过程评价来进行。
三、CBI与高职商务英语教学
铅笔英语范文5
一、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因材施教
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它的作用对个别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集体教学在教学内容和进度上一般取决于学生的平均程度,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就难以体现。但是,利用多媒体,效果就不一样了。
2.多媒体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多媒体技术以及特有的声光电技术,可以把枯燥的英语学习演变成图文并茂、表情生动、声音逼真的情景剧本,使得教学环境进一步贴近学生的生活,把英语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可以使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和关键地方变得突出,让学生易于掌握和理解。现在的学生喜欢直接和直观的知识表达,而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三维动画与视频技术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心理。在三维动画和视频技术的演示下,英语学习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再是枯燥、乏味和难以记忆。相反,因为三维动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更好地理解了英语语法的难点,并产生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内容新颖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容量大、内容新颖,为英语教学创设了情景,节省了教师的书写时间,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节奏,同时展示教师新的创意,促使教学改变老师说、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英语教学基本上是老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课堂气氛沉闷,以至于学生精神不佳,打瞌睡或走神。而多媒体教学拥有极强的表现力、重现力和较好的受控性、交互性;新颖的方法、动画以及新的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学生学英语的情绪就高涨,积极性很容易调动起来,尤其是听、说、读这三种能力提高很快,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欢多媒体教学方法,并且受益匪浅。
4.多媒体可以为英语新课改的推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入21世纪后,整个教育系统都在实行新课改,英语更是其中之一,英语新课改要求学生从掌握知识到能力培养转化,这一转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那就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出现使英语课堂教学更活跃,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可充分展示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为英语新课改地推行和实施打下了基础。
二、开展多媒体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过于依赖机器,弱化了课堂师生间的交流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其能形象地表达出很多抽象的概念,以及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大量的信息,但是它在语言、手势和表情等表达方式上并不具有优势,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长时间,甚至是一整堂课都坐在电脑前操作鼠标,讲解知识。学生往往都只能望其声而不见其人,整堂课就像是会议报告,没有激情,没有交流。教学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要有任课老师对知识的传播,同时也要有学生的适时反馈,更要有师生之间不时的眼神交流。但是,这些在多媒体教学中很难展现。
2.课件的制作水平与演示质量普遍不高
目前,很多老师为了省时间,都直接从网上下载课件,或者是使用教材配备的多媒体课件,课件虽然能够与教材相匹配,但是这样的教学就等于是完全按照书本讲解,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了。这对于教师自己素养地提升是非常有限的。还有的老师就索性直接拷贝了其他老师的课件。这样的结果就是由于没有参与制作,导致课件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师的需求,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3.过于花哨的课件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知识的摄入
多媒体教学的关键在于课件。离开课件,再好的硬件设施,也只能成为摆设的花瓶。优秀的英语课件需要有图、有声音、有情景,内容真实,但衡量一节课,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的标准,并非在于媒体和课件使用的量,而是视其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任务地完成。有些英语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制作的课件过于花哨,内容低俗,起到了喧宾夺主的作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精心挑选和运用适合的教学手段,才能让课件的优化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
多媒体教学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并不是说有了这种模式就可以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衡量某种教学手段的好坏应该基于教学实践中是否满足教学需求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多媒体教学模式都只是教师授课的一种教学手段而已,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授知识,它们是一种互相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进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铅笔英语范文6
论文摘 要:词是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是翻译的基础。汉英互译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对应转换。文章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汉英两种语言词汇语义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汉英词汇的翻译策略。
词是可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语义相对应的词,这是汉英翻译的基础。但由于处在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汉英两种语言中也存在许多不对应的词,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汉英互译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对应转换。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汉英两种语言词汇语义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汉英词汇的翻译策略,以便有助于英语学习、教学和文化交流。
一、汉英词汇语义对比
一个词既有指称意义,又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由于汉语和英语产生并存在于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两个民族对同一个词所产生的联想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有时甚至会完全相悖。从翻译的角度来看,汉英词汇的语义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种。
1.词义完全对等
科技术语、专有名词等没有文化色彩的词,往往只具备指称意义,词义完全对等。例如,医生doctor, 教师teacher, 学生student, 污染pollution。但要注意的是,专有名词并不一定完全对等。例如,He was shanghaied. 划线部分并不是地名 “上海”,而是是“被人诓骗或强迫”的意思。
2.词义基本对等
有些词的指称意义、语用意义同时具备,且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意义基本对应。例如,“心(heart)”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指心脏器官,同时,又都可表示感情、品格、重要部分、中心等等,如,好心肠(kind-hearted),问题的核心(the heart of the problem),市中心(the heart of the city)。但是,此类词的意义并不完全对等,那些差异部分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中注意。
3.词义并行
有些词(尤其是习语)的意思一致但表达上变通,即语用意义相同但指称意义不同。例如,红糖 brown sugar,小菜一碟a piece of cake,肝肠寸断heart-broken, 笑掉大牙laugh off one’s head, 沧海一粟a drop in the ocean, 等。这类词的语用意义一致,但采用的具体形象不同,表面上不对应。
4.词义空缺
文化色彩特别浓厚的词往往在译语中缺少对应词。比如,汉语中的“麻将”、 “叩头”、“功夫”、“龙井”、“一国两制”、“大舅”、“三姑”、“旗袍”在英语中是没有的。而汉语本来也没有logic, humor, engine等这些英语词所对应的汉语词。
二、汉英词汇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1.翻译策略
从以上对汉英词汇语义的比较可以看出,词汇的翻译涉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需要一定的翻译理论作指导。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得到了翻译界的广泛认可。他在《翻译科学探索》(奈达,1964)中指出:“在动态对等翻译中,译者所关注的并不是源语信息和译语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动态关系,即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和源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由此可见,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两种语言的接受者的感受应该大致相同,所追求的是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而不是语言形式的机械对等。
2.翻译方法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于常见的词义完全对等、词义基本对等、词义并行与词义冲突四种情况,一般采取直译、意译、直译加注三种具体方法。这在充分了解词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后,是容易做到的。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词义空缺现象来探讨合适的翻译方法。
词义空缺现象给汉英互译带来很多障碍与困难,但我们可以通过对两种语言语义关系的比较,找出其区别之处和原因,并采取以下几种不同的翻译方法,从而忠实准确地传达原语的意思:
(1)音译
例如,汉译英的“功夫kung fu”、 “阴阳yin and yang”、“炕kang”;英译汉的“logic逻辑”、“humor幽默”、“engine引擎”、“sofa沙发”、“cool酷”、等。音译是翻译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之一。除普遍用于人名、地名的翻译外,在翻译一些外来事物的词汇、新发明的材料或产品的名称时,因为对所翻译的内容未能完全把握,或在译语中找不到与源语相对应的词汇,译者往往采取“音译”的方法将其译出。
(2)直译
直译既传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又传达原文的文化色彩,因此许多译家主张凡能直译的尽量直译。如霍克斯(David Hawks)在其《红楼梦》英译本《序言》中就说:“我自始至终遵守一条不变的原则,就是把所有的一切……甚至双关语……都译出来……我敢于假定小说中的一枝一叶都有其作用,必须用各种方式加以交待。”英语中的一些习语已经通过直译进入汉语,比如forbidden fruit禁果、the last supper最后的晚餐、cold war冷战、paper tiger纸老虎。汉语也是如此,如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等等。
(3)音译加直译
如“internet因特网”中,将“inter”音译为“因特”,而将“net”直译为“网”。
(4)音译加意译
例如,“beer啤酒、bar酒吧、jeep吉普车”三例中都是先采取音译,再分别加上意译的“酒、吧、车”,从而大大方便于读者的理解。
(5)音译加注
这种方法“一方面保持了原语的丰姿,另一方面又能较好地为译语读者接受,在翻译文化内涵比较独特的词语时,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比如,西施、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但在大部分英语读者的认知中是没有这一概念的,因此我们有了“西施(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诸葛亮(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等广为流传的译例。此类翻译方法中的注越精炼越好。
翻译不但是把一种文字转换为另一种文字,还要特别注意原文中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翻译那些独具民族和地方色彩的词语更是如此。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会影响汉英两种语言词汇的产生、存在情况及语用意义。正确解读汉英两种语言词汇语义差异,对我们从事英语学习、跨文化交际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只有充分了解汉英词汇的语义差异,才能使翻译更生动、形象,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Baker, Mona. In Other Words: A Course on Transla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