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导线测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导线测量范文1
一、导线测量布设形式
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支导线没有校核条件,差错不易发现,所以支导线的点数不宜超过两个,一般仅作补点使用。根据测区的具体条件,导线还可以布设成具有结点或多个闭合环的导线网。
二、加密导线点
加密前应熟悉设计单位交付的原始控制点的位置,通视情况是否出现问题,有无破坏情况,出现问题及时报测量监理工程师及筹建单位和设计单位,要求设计增加通视导线点;还应准备图纸工程占地图,可以通过占地图大概寻找下合适的通视位置,可以了解加密点对以后施工利用程度。
加密原则:
a、相邻点间必须做到良好通视,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复测导线一般都在冬季,要考虑以后夏季农作物和树木生长后带来的遮挡,影响通视。
b、导线点尽量选在土质坚硬、地形平整的地方,以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相邻标段的共用点位必须选在不易破坏的地方,并做好保护措施,还要做到每天或几天内巡视控制点是否有破坏情况发生,如有破坏及时通知测量监理工程,进行控制点恢复。
c、导线点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以防雨水、泥土覆盖等原因产生沉降,以便于进行碎部测量或加密以及施工放样。
d、在桥梁和隧道处,应考虑桥隧布设控制网的要求,在大型构造物的两侧应分别布设一对通视的平面控制点。
e、导线各边的长度应按规范规定尽是接均边长,且不同导线各边长不应相差过大,除特殊条件外,导线边长一般在50~350m之间。
f、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路面施工前导线加密注意事项:土建标段施工结束后,路基、桥梁已经成型,造成一些导线不能通视,所以此时导线加密、复测与开工前一样重要,应及时将导线点、加密点移到能控制桥面且能永久保存的位置,对部分不通视的点进行连测,重新加密至适合施工测量的位置,以便下道工序施工放样和控制点的移交,再者不得设置到路基边缘,防止在修整边坡等问题而造成连续导线点破坏。
三、导线测量过程
a、首先成立4-6人组成测量班组,一(二)人前视,一(二)人后视,一人测站点,一人记录。前(后)视必须使用三角架,不得使用对中杆进行导线复测。对于附合导线应统一观测左角或右角(在公路测量中,一般是观测右角),对于闭合导线,则观测内角。
b、观测前应先检验仪器,测量仪器及量具均应备有相应检定合格证书。施工中发现仪器有误差应立即进行校正,并采用盘左、盘右取平均值和用十字丝交点照准等方法,减小和消除仪器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测回数不得小于规范要求(一般高速公路使用一级导线控制施工,观测为两个测回)。
c、安置仪器要稳定,脚架应踩踏牢固,对中整平应仔细,短边时应特别注意对中,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观测时,应严格整平。
d、目标处的标杆应竖直,并根据目标的远近选择不同类型的标杆。
e、观测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定。例如:照准时应消除视差;水平角观测时,切勿误动度盘;显示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等。观测时,应以十字丝交点附近的竖丝照准目标根部。竖直角观测时,应以十字丝交点附近的横丝照准目标顶部。
f、读数应准确,观测时应及时记录和计算。记录数据时必须重复观测人读取的数据,经观察人确认后记录。并及时计算各项误差是否在规定的限差以内,超限必须重新读取数据。原始记录应真实齐全,数据应准确无误,资料不能随意涂改。如已知边长出现距离差距大,及时检查测站点、前视、后视的对中是出现偏差,水准管泡是否超限,有测重新对中整平。
g、外界环境的影响包括有:大气密度、大气透明度的影响;目标相位差、旁折光的影响;温度湿度对仪器的大气密度随气温而变化,便造成目标成象不稳定。注意外界天气,不利于观测的情况下不得复测导线点。
四、导线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获得各导线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因此外业结束就要进行内业计算,已求得导线点的坐标,内业计算也应该注意一下2点。
a、附和导线的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是a前=a后±180o+β左(-β右)应注意当a后180o时,用“-”号。导线的转折角是左角(β左)就加上,右脚(β右)就减去。
导线测量范文2
关键词: 闭合导线测量 内业计算 讲解方法
引言
工程测量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步步有校核”的原则,即首先在指定测区选定控制点建立控制网,使用精密仪器利用精确方法进行控制测量工作。在控制测量平差完成的基础上,根据控制网进行碎部测量或测设。控制网可以分为两种: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其中,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位置(H)的工作成为高程控制测量。导线测量由于线路的布设形式,是比较适合进行建筑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
导线测量内容在大部分工程测量教材中都位于后半部分,原因是它的学习需要有前期的一些学习基础,这就说明学好导线测量需要将前期的知识首先融会贯通,而这些基础知识在建筑工程专业体系内别的课程中很少涉及。总结可知,导线测量中涉及水平角度测量、边长测量,所以外业方面一定程度上综合,同时,在内业计算中,涉及坐标正反算、角度误差处理、测距误差处理。这些知识的综合应用,尤其是内业的数据整理计算,对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采取什么样的授课方法,能够尽量让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前期所学的知识融汇到导线测量内业计算中,顺利完成数据整理,是每一个讲授工程测量专业课程的教师头疼的问题。
本文提供一种讲授思路,相对来说更能让学生理解、掌握导线测量内业数据整理计算的方法,其主要过程如下:
一、讲明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所使用的基本公式
导线测量实际是计算待求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计算公式如下:
x?=x已知+Δx;y?=y已知+Δy
公式中坐标增量Δx、Δy计算的基本原理来源于坐标正算,公式如下:
Δx=Dcosα;Δy=Dsinα
在上面两组公式的组合公式中即可得到,要计算待求导线点的坐标,实际取决于外业中量测的导线边长D和坐标方位角α,其中导线边长D是直接观测值,而坐标方位角α需要通过推算才能得到,推算公式如下:
α前=α后+β左±180°
α前=α后-β右±180°
可以知道,坐标方位角与外业实测的转折角关系密切。
二、计算的基本步骤
由于测量数据总是存在误差,要进行闭合导线内业计算,首先应该考虑对观测值进行误差处理。由内业计算所使用的基本公式可以得到结论,要进行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实际,只需要三个大的步骤:
(一)处理实测转折角误差;
(二)处理实测边长误差;
(三)利用坐标正算公式,将处理过的转折角和边长带入公式计算出待求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三、测量数据误差处理基本思路
由于前边总结的计算步骤中两个步骤需要处理实测数据误差,因此将误差处理基本思路总结如下:
(一)计算线路实测总误差,计算线路容许误差,并将二者进行比较,当误差小于限差时,可以进行第二步处理;
(二)计算改正数(分配误差,将误差反号按一定原则进行处理);
(三)计算改正后的数值以用于后期计算(改正后数值=实测数值+改正数)。
四、具体计算步骤
按照二中的计算步骤,将三中的观测值误差处理步骤插入,进行计算即可。
(一)处理实测转折角误差
1.计算线路实测总误差,计算线路容许误差,并将二者进行比较,当误差小于限差时,可以进行第二步处理。具体如下:
f■=∑β■-(n-2)×180°
计算f■
对二者进行比较,若误差比限差小,则进行第二步计算。
2.计算改正数:
v=-f■/n
3.计算改正后的数值:
■=β+v
至此,实测转折角误差处理完毕。由于处理转折角的目的是计算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因此,可以利用坐标方位角推导公式,将改正后的转折角数值带入进去,从而推导出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α。
(二)处理实测边长误差
1.计算线路实测总误差,计算线路容许误差,并将二者进行比较,当误差小于限差时,可以进行第二步处理。具体如下:
边长与转折角不同没有实测理论值,所以将有误差的实测边长D值带入坐标增量中,计算总的坐标增量的误差,即为实测边长D产生的误差。
Δx=Dcosα,Δy=Dsinα
fx=∑Δx,fy=∑Δy
导线全长闭合差f=■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f/∑D=1/M
与容许误差进行比较,若误差比限差小,则进行第二步计算。
2.计算改正数:
vx=-fx×Di/∑D
vy=-fy×Di/∑D
3.计算改正后的数值:
Δ■=Δx+vx
Δ■=Δy+vy
(三)利用坐标正算公式,将处理过的转折角和边长带入公式计算出待求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x?=x+Δ■
y?=y+Δ■
结语
这种讲授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给学生一个“纲”,即计算的三大基本步骤,这三个步骤是计算的一个主线思路。
在理解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三大基本步骤的基础上,想办法解决三大步骤中每个步骤的解题思路。可以发现,三大步骤中的前两个都是关于误差处理的。误差处理应该如何做,在本课程的第一部分知识水准测量数据整理中已经学过,但是由于学生的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已经比较长,大多数学生已经记不得如何做,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列出处理误差的基本方法步骤,这是一个重点。
在大纲和骨架的基础上,将公式依次带入其中,边讲边写出相应步骤,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
参考文献:
[1]史.浅谈市政工程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4.
[2]胡伍生,潘庆林.土木工程测量(第四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12.
[3]林长进.建筑施工测量[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4.5.
导线测量范文3
关键词:全站仪;三架法;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by a summary of the Suli Mining Company II 3 mining area through measurement of the practical work, and put forward a feasible measurement method to improve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i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mine production: three total station method wire measurement.
Key words: Total Station; three law;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D1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1、 全站仪三架法导线测量
全站仪三架法导线测量是指在全站仪导线测量中,利用三副角架,一台全站仪,两台棱镜进行导线测量的一种测量方法,此测量方法在地面控制测量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这里不作阐述,主要介绍三架法导线测量在生产矿井测量中的应用。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附示意图)
测站点A架设在全站仪,精确对中、整平,后视点B架设棱镜,精确对中、整平,前视点C架设棱镜,精确对中、整平,安置完成后,进行观测,测角、测距,具体测量方法同常规测量方法。本测站观测结束后,转入下测站测量时,测站点A松开全站仪的照准部锁紧扳钮,取下照准部,至C点,C点同样松开棱镜锁紧扳钮,取下棱镜将全站仪照准部插入,锁紧扳钮,由于基座未产生任何位移,所以此时全站仪应处在严格的对中,整平状态下,作为本站的测站点。同法后视点B点的棱镜转到原测站点A,锁紧扳钮,作为本站的后视棱镜,此时棱镜也应处于严格的对中、整平状态,而后视点的角架同前视棱镜C一同到下一测点D点处,进行安置,对中、整平,作为本站的前视棱镜,然后进行本站的观测,如此进行其他测站的观测。
2 、全站仪三架法测量的优点
2.1全站仪三架法测量在起始点观测时,需三点对中、整平仪器,在以后各点的观测中,只在前视点进行对中、整平,在变换测站时,测站点、前视点保持基座部不动,这样就确保了每个测点由前视点变测站点再到后视点时的仪器中心都处在同一钻垂线上,消除了由于测站点、后视、前视对中误差带来的影响,提高了施测精度。同时由于仅在前视点安置仪器,又可大大缩短每测站的观测时间,加快测量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2.2由于此测量法在每点上仅进行一次对中、整平仪器,故此测量方法可在不设中间点的情况下,任意安置仪器下进行测量,最终测定其他待测点坐标及其待测边的方位。
3、 利用全站仪三架法进行导线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
3.1 施测所用的仪器、棱镜、基座必须配套统一,确保每次变换位置后各仪器中心处在同一钻垂线上。
3.2每次仪器变换后,由于保持角架基座整体不动,所以重新插入仪器后,仪器应仍处于对中整平状态下,如果水准管偏离较大,则必须进行重新对中整平。
3.3 为了消除棱镜参数间误差,每次变换棱镜时,前后视棱镜不得互换。
3.4三架法导线测量中,施测精度仅代表各测站仪器中心点的精度,而所测各点的精度还要取决于各站的仪器对中精度,所以在测定控制点时要提高测点的对中精度。
3.5 此法测量应尽可能的形成闭合,或附合,支导线要进行两次以上复测,以便检核。
4、 全站仪三架法导线测量在生产矿井测量中的应用
淮北朔里矿业公司是淮北矿业集团大型煤矿之一,1971年7月正式投产,2009年核定生产能力为180万吨/年。井筒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境内,南距淮北市16公里,北距江苏省徐州市40公里,西邻312国道,北部和东部与连霍高速公路、合徐高速公路毗邻,矿区内有铁路专用线可经符夹线与陇海线相通,交通十分便利。
此次贯通为采区下山相向贯通,全线贯通距离6000米,经过测量人员的多方的考察和论证,选出了一条最短的闭合测量路线和合理的施测方案,具体井下路线是:7″级控制导线从副井下口首级控制点基1―基2开始经井底车场北一大巷北一轨道上山Ⅱ3总回风巷Ⅱ3轨道下山Ⅱ3回风下山,整个贯通导线独立两次施测到预计贯通位置。贯通点位置位于Ⅱ3回风下山。井下巷道施工距离为3.6KM。工程要求水平重要方向(x,)上的容许偏差为0.3m,竖直方向上的容许偏差为0.2m。
我们采用了全站仪三架法导线测量,进行贯通闭合导线测量,大大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速度,减小误差影响,取得良好的效果,贯通后经实际偏差测定Δх=-0.072m,Δy=+0.084m,ΔZ=-0.037m,确保了此项重大贯通的精度和工程质量,圆满完成此项测量任务,为矿井生产正常接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导线测量范文4
关键词:导线测量;粗差定位;Cass7.1
1.前言
导线测量具有布设灵活,要求通视方向少,易于选点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已知点稀少的隐蔽地区,因而在控制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随着全站仪在测量外业的普遍使用,导线测量已成为确定控制点点位的主要手段之一。导线测量是通过测定边长和转折角来确定点位的。既然是观测,测量结果必定存在观测误差,即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及粗差。对于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加以消除或减弱其影响。而粗差是指比正常观测条件下所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还要大的误差,经常混入观测值之中,不易发现,因此在数据处理时,必须剔除粗差的影响,才能得到正确的平差值。通常,导线测量中的粗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起算数据的粗差,一类是观测值的粗差。本文主要讨论后一类粗差问题。在传统的判断粗差方法的基础上,利用CASS7.1数字化成图软件绘图,来确定观测值粗差的位置。
2. 绘图法确定导线测量粗差点
2.1基本思想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文献所提到的传统定位方法及CAD绘图法相同。但由于传统绘图法所用工具是量角器和直尺,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绘图误差很大。只有粗差很大时,才可以判断其位置;CAD绘图法是利用相对极坐标绘制点,在绘图前必须计算各条边的方位角,虽然目前利用平差软件计算速度很快,但也需要一定的工作量。因此本文提出在CASS7.1成图软件中,直接利用观测数据,从开始到终端和从终端到开始绘制两条观测导线,再根据图形进行识别粗差的位置,并判断是测角粗差,还是侧边粗差。
2.2 应用前提
1)该导线的布设形式为附和导线或闭合导线;
2)该导线存在粗差的个数只能是一个(边长或转折角);
3)所获得的观测资料必须是真实的,对观测过程中方法不当或仪器本身达不到观测精度而引起的累积误差,此方法不适用。
2.3 绘图方法及步骤
2.3.1绘图准备
由于CASS7.1数字化成图软件坐标系统与测量坐标系统纵横坐标轴方向不同,因此绘图之前必须转换。测量中纵向为X轴,横向为Y轴,方位角顺时针方向为正,逆时针方向为负;在CASS7.1数字化成图软件中纵向为Y轴而横向为X轴,角度顺时针方向为负,逆时针方向为正,绘制某角的直线边均是相对于水平方向而言的,所以必须进行转换,其方法如下:
1)在输入已知点的坐标时,将该点的X、Y值互换,即将测量中的X值作为CASS7.1中的Y值,Y值作为X值输入。
2)绘图时输入的观测值角度加上正负号,即由起始端到终点端为负值输入,由终点端到起始端正值输入。
2.3.2绘图方法
进入CASS7.1界面后,先输入已知点的坐标,通过绘图工具栏点的命令既可实现。接下来按边长和角度观测值绘出导线。在CASS7.1成图软件中,没有能直接做出角度的命令,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是旋转已知方位边,旋转角等于观测角。从开始点绘制到终端点,再从终端点绘制到起始点,做出两条观测导线,注意这两条导线在两个图层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做出。实例如下:
已知观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点号 观测角β
° 边长S(m)
M
A(P1) 99 01.0 225.85
P2 167 45.6 139.03
P3 123 11.4 172.57
P4 189 20.6 100.07
P5 179 59.3 102.48
B(P6) 129 27.4
N
图 1
表中所给的观测值都为正确观测值,角度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都在限差内,具体绘图如下:
1)进入CASS7.1界面,用鼠标单击工具栏中点命令,输入已知点A、B坐标,即YA,XA;YB,XB。
2)根据已知条件,利用相对极坐标法在图上绘制αMA,αBN,若M、N为已知点,直接输入坐标。
3)从A点到B点绘制观测导线。鼠标单击工具栏旋转命令后,再点击AM线,以A为基点,从键盘输入第一个观测角值β1(负值输入),鼠标点击工具栏拉长命令,选择全长输入第一段距离225.85m,即得到2点。依此类推分别绘制其余个点,便得到导线A123456。
4)从B点到A点绘制另一条观测导线,方法相同,输入角度(正值)和边长观测值,按照从后向前的顺序输入,即绘制导线B54321,这样两条观测导线绘制完成,如图1。从图上可以看出:若各项误差在限差内,两条导线基本重合;若存在粗差,则情况不同。
2.3.3假定粗差
1)角度粗差
假定3号角的观测值为133°11.4´,绘制导线图2。
图3
再假定6号角的观测值为120°27.4,绘制导线图3。
2)边长粗差
假定S1=205.85m ,绘制导线图4。
观察以上导线图:如果存在角度粗差,所绘制的导线图在该角处趋于相交,则判断该角有粗差,如图(2)、(3)所示:在图2中所绘制的两条导线为A23456,B54321交于3点,而3点正是存在角度粗差的点,在此验证了文献[1]的公式法,即坐标差最小的点为粗差点。同样,在图3中,两条导线交于B点,该点即为假定的粗差点;若存在边长粗差,所绘制的两条导线在该边重合,而其它边互相平行,则重合的边为粗差边,如图4导线边A2与21趋于重合,该边为假定存在粗差的边,因此可以定位粗差;另外,本文还探讨了边角同时存在粗差的情况,从实验得出,两条导线在有角度粗差的点有相交的趋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判断角度粗差的位置,再定位边长粗差,但不能同时确定其位置;若绘制的导线图不存在角度粗差和边长粗差,则应该考虑起算数据粗差。
3. 结论
1)该方法定位导线测量粗差,无复杂的计算,简单易学,比传统方法绘图精度高,在本文为了使绘出的导线图看得清楚,给出的粗差都较大。该法也适合于对小粗差的判断(鼠标点击放大命令既可),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2)该方法对闭合导线粗差定位同样适用。在绘制闭合导线时按照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绘制两条导线,顺时针转时角度为正值,逆时针时为负值。
3)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不能定位起算数据粗差,也不能同时定位多个粗差。但是测量员在外业观测过程中,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工作,不投机取巧,相信一定能把粗差个数降到最低点。
参考文献:
[1] 王政梅,等.导线测量中角度粗差点的两种定位方法――公式法及CAD法[J].地矿测绘,2001,(2).
[2] 熊法堂.导线测量粗差浅析[J]. 人民长江,2000,(5).
[3] 翟翊,等.导线测量的粗差分析及定位[J]. 地矿测绘,2000,(1).
导线测量范文5
关键词:全站仪;导线测量;右江航道测量;探讨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项目简介
因航道发展需要,我局于2008年4月对右江横等滩头-金鸡枢纽段83Km航道及岸顶线外50米进行测量。隆安金鸡枢纽位于南宁市隆安县,其上游83公里库区位于东经107度―108度和北纬22.5度―23.5度之间,穿越南宁市隆安县、百色市平果县和百色市田东县,库区经过的地方大部分都在乡镇农村,河道两岸多为石山,石壁陡峭,通行困难,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采用全站仪导线的形式布设控制网。
该项目施测技术方案设计要求五等二级导线方位角闭合差不超过±2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不超过1/10000,满足1:1000测图精度(点位精度小于0.1m,点间精度小于0.1m)的要求。有关要求如下:
表1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其中M为所测地形图比例尺,N为转角数
表3 天顶距观测的技术要求
二、出现的问题
1.由于刚开始时一些测量人员(主要是新进的毕业生)认识不到仪器存在“三轴误差”(即:视准轴误差、水平轴倾斜误差和垂直轴倾斜误差,全站仪在出厂前或经专业机构检验校正,虽然对仪器竖盘的指标差、水平度盘的视准轴误差已测定,并存入仪器中。但仪器经过运输过程中的颠簸和一段时间的使用,其值已发生变化。)和仪器的机械结构误差,进入测区展开作业时,没有对仪器进行再次检验,或经过检验却未及时将竖盘的指标差、水平度盘的视准轴误差及时存入仪器,测角时,就很容易就造成水平角测回超限;又以两个半测回作为一个测回或只进行测半个测回,使2C值没有在正倒镜中得到抵消,也使测角产生误差。这是造成闭合差超限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忽略对全站仪、棱镜的光学对点器及三脚架和对中杆架腿的检验、校正。笔者逐一对使用的全站仪检查发现,部分仪器的光学对点器的对中误差已超过±2mm,而一些脚架的基座螺丝和三脚架脚尖铁插螺丝已经松动,极易使整平气泡偏离。
3.观测导线的水平角时,导线点被农作物挡住视线,架设三脚架棱镜不通视。用花杆棱镜做照准目标,只能照准花杆上部,产生照准目标偏心。花杆越高,偏心越大。
4.未按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作业
根据水利水电勘测规范明文规定:电磁波测距边需经过气象、加常数、乘常数改正后的斜距,才能化算为水平距离。一些测量员在测距时简化程序,以全站仪所测平距直接代替地球表面某两个点的空间距离,忽略观测高差或观测天顶距,导致最终出现导线平差计算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不超过限差,而导线最弱点位精度、最弱点间精度、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均超限,不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情况。
5.由于一些测量小组急于赶进度,有时不顾观测条件,在大风,烈日,雾气较大,天气透明度差的天气,早晨刚日出和黄昏日落前的时段,以及视线高距水面达不到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强行观测, 而大风会使仪器不稳,地面松软可使仪器下沉,强烈阳光照射会使水准管变形,太阳的高度角、地形和地面植被决定了地面大气温度,观测视线穿过不同温度梯度的大气介质或靠近反光物体,都会使视线弯曲。产生折光现象。在不适宜的观测条件下强行观测,当然产生照准误差大、测距精度降低的情况了。
三、成果超限的主要原因总结
笔者分析施测结果超限主要有下列三方面原因:
1、观测者由于部分观测员刚毕业,技术水平有待锻炼提高,对仪器安置、照准等工作中都会产生误差。同时,观测员的工作态度也会对观测结果产生影响。
2、测量仪器测量工作所使用的测量仪器的精密度,仪器本身构造上的缺陷,都会使观测结果产生误差。
3、外界观测条件 外界观测条件是指野外观测过程中,外界条件的因素,如天气的变化、植被、地面土质的差异、地形的起伏、周围建筑物的状况,以及一天里不同时段太阳光线的强弱、照射的角度大小等。外界观测条件是保证野外测量质量的一个重要要素。
四、对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对使用的仪器、脚架要进行严格的检验、校正。全站仪也不能例外。不能忽略对光学对点器的检校,要固紧基座螺丝和三脚架的铁插螺丝。
2、不宜在雾天、雨天、大气透明度差、目标不清晰的天气中观测。
3、虽然全站仪是电子读数,也要在相对180°的2个读数装置上读取水平角和垂直角,以消除度盘的偏心差。
4、正确地选择的设置目标。注意以下几点:
(1)架设棱镜要能通视:作业时最好采用三联脚架法进行导线水平角观测,以提高导线水平角观测工效,减弱仪器对中误差和目标偏心对测角精度的影响,以提高方位角的推算精度。
(2)测导线水平角时,如导线点上架设棱镜看不见,使用花杆做目标时,使用的花杆必须经过原直度校正,杆上端绑上红白小布条(之所以用布条是:如果用小测旗容易受风吹而抖动倾斜,用布条则影响不明显),然后用3根细铁丝成120°角的3个方向,将其固定在导线点上。照准目标时尽量照准下部。
5、严格按照航道测量规范要求作业。
水平角、天顶距观测应严格按照表1-3执行,重测水平角和垂直角,避免水平角观测达不到精度要求,方位角闭合差超限。垂直角观测达不到精度要求,直接影响测距精度,使导线闭合超限。
测距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有规定;水平角按方向观测法进行观测法进行观测,各项限差要符合表2规定;天顶距观测应符合表3有关规定。当观测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重测,并应遵守重测的有关规定。
6、改变测距时只测平距,不加任何改正的作业习惯,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要求,对仪器所测的电磁波测距边进行气象改正、加常数、乘常数改正后的斜距,才能用于斜距求平距的运算。
目前现有的测距仪、全站仪都有自动气象改正装置或自动气象改正程序,只须根据实地测出的气温和气压,查出气象因子,将其输入仪器中由仪器自动改正。仪器加常数改正值,由仪器检测结果得出,可直接加在观测结果中,仪器乘常数数值随温度等条件而变化,一般不宜加此改正。
斜距划算为平距时可根据观测高差进行,也可根据观测垂直角进行。如果设站时存在仪器和反射镜的安置中心与标石或导线点中心不重合时,还应测量偏心距对平距进行归心改正。依照规范的规定,将观测到的平距划算到椭球面和高斯投影面上。
五、结束语
测距导线在作业时,只要认真按测量规范要求进行作业,遇到问题仔细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不但能获得精度较高的测量成果,而且还能加快工作进度。
参考文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导线测量范文6
[关键词]实时动态测量(RTK)全站仪极坐标放样山区地震勘探测线放样
中图分类号:TP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02-02
一、前言
山区石油地震勘探测量作业,由于受到地形、气候、森林覆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测量精度、作业速度都受到很大限制,单一的测量方法很难保证测量成果的质量及作业施工进度。大庆钻探工程公司物探一公司于2009年7月至9月在孙吴嘉荫盆地沽河地区进行二维地震勘探测量施工,工作中采用RTK定位技术与全站仪导线联合放样的方法在山区布设地震勘探测线物理点,有效的解决了这一困扰石油物探测量界的棘手难题,总结出一套适合山区地震勘探测量的方法,为山区地震勘探推广该技术积累了经验。
二、RTK定位技术与全站仪测量的工作原理
(一)作业工作原理
实时动态测量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快速地获得测量点的三维定位坐标值。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接收机架设在已知坐标的参考点上,连续接收所有可视GPS卫星信号。流动站接收机在初始后,通过无线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值、伪距观测值等数据的同时也同步观测采集GPS卫星载波相位数据,通过系统内差分处理求解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实时求算出流动站厘米精度级坐标和高程。而全站仪虽然属于电子测量设备,除了受测站互通视环境影响外,使用范围还是比较广,是一门比较成熟的测量定位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在测站上架设仪器,通过测角、测边确定测量点的位置,或直接测量待定点的坐标值,是常规的三维极坐标测量方法。
(二)测量坐标系统转换
GPS卫星观测的坐标系统为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而地震勘探中使用的是国家大地坐标系(BJ54坐标系)。由于WGS-84坐标系与国家大地坐标系之间存在着平移和旋转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将BJ54坐标系的一些已知点纳入GPS控制网。利用这些公共点,它们同时具有WGS-84坐标和BJ54坐标,这样可以确定转换参数(3个平移量,3个旋转角和一个尺度比),并检核BJ54坐标系成果的相容性。
全站仪测量不涉及到参数的转换问题。
三、测区条件及工作任务
(一)测区条件
工区ZH041线北部大约20公里为沿江平原,交通和测量条件较好。ZH045线沿逊河布设大部分在农田地中,而且多段穿河,其它测线也尽由大面积的森林覆盖,树木以落叶松、桦树和柞树为主,由于山间冲沟发育,灌木丛生,车辆通行困难,交通极不方便。ZH042线东部到乌底河边,西部穿2公里原始沼泽,测量条件极差。工区地势起伏大,呈断阶趋势,南部山区高程为400米左右,北部江边高程为100米左右。工区冲沟发育,形成沾河、逊河、乌底河汇入黑龙江,造成车辆通行极为困难。
(二)测量任务及精度要求
石油地震勘探测量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地震勘探设计,采用卫星定位RTK技术和经纬仪导线两种测量方法,将石油地震勘探测线(测网)的物理点放样到实地,为地震勘探野外施工、资料处理及解释提供符合要求的测量成果和图件。物理点平面精度根据成图比例尺而定,基本上与地形点的精度相同;高程中误差控制在±1m以内。
物理点放样误差沿测线方向不超过道距(两个相邻物理点间的距离)的1/10,垂直测线方向的偏差不超过±50m,在此范围内,根据地震勘探的要求确定每一个物理点的具置;然后测定每一个物理点的坐标和高程。也就是说,物理点是以设计测线为轴线,以一个条带形式进行布设。
四、施工过程
(一)控制点布设情况
根据工区概况和已知三角点的分布情况,在工区周边选取均匀分布的四个已知三角点,同时在工区中部选取视野开阔地势较高处布设2个加密控制点参与GPS网观测,并命名为ZHJ01和YFC。
另外根据测线分布情况,利用其他经检核的差分点布设加密控制点15个,点位选择在交通便利、通视良好、地势开阔、远离干扰源的工区中间制高点上。
(二)施工作业方法
1.首先通过静态测量的方式观测已知点,建立一个GPS网,通过该网求得该区块的坐标转换参数及加密控制点成果,加密的控制点用于RTK放样时的参考站。
2.由于本工区大部分为山地林区,耕地极少,为了能保证测量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采用GPS实时动态(RTK)测量、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测量联合作业的方法放样物理点,并记录其坐标和高程。
(三)设备及人员投入情况
1.仪器设备投入情况。Leica530 GPS接收机6台套(其中2台套做参考站),Leica 1102型智能全站仪2台套。
2.人员投入情况。技术人员10人,测量工38人(其中清障12人),司机6人。
分为两个大组,每组配1个参考站组,1个流动站组,1个全站仪组,由清障组配合施工。
(四)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在山区施工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山区地表条件的限制,电台信号传输距离有限,有时还会出现电台信号盲点,在施工过程中要提高参考站和流动站电台天线架设高度,并适当增加中继站。
2.高山峡谷、森林等地段能接收到的卫星数目有限,注意卫星预报,以选择最佳观测时间。
3.在山区由于植被茂密GPS卫星信号被遮挡情况多,容易造成信号失锁,采用RTK测量时有时需要重新初始化,为了保证定点精度,需要增加观测时间,在初始化完成2分钟后开始测量数据。
4.为解决森林树叶茂密,RTK定点困难无法为全站仪导线提供充足控制点的问题,每天收工前,RTK组可采用静态测量方法为全站仪导线准备次日工作控制点。
5.由于测区地形比较复杂,控制点间距离较近,RTK测定控制点时要将对中杆气泡居中,测站前、后视的觇标要用角架架设,且觇标的标志要明显、清晰。
(五)质量控制
1.RTK测量的质量控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物理点的放样位置必须在地震勘探规定的范围内,可通过在控制器中设置放样点点位允许偏差半径来控制;二是RTK的测量精度,可依靠仪器提供的CQ值来进行判断,CQ值是根据卫星条件及信号质量计算的点位理论精度,基本上能反应点位的实际精度。用户可根据需要设置CQ值,地震勘探作业一般要求设置在0.1以内,作业时控制器中的软件根据用户设置的放样点允许误差半径和CQ值进行判断处理,符合要求后显示并记录结果,若达不到要求则无法进行记录,这就保证了点位质量达到实时控制。
2.全站仪导线测量的质量控制:(1)放样过程中控制物理点的放样范围。(2)施测前必须对测站和方向站的距离(或坐标)与高程进行检核,如果S>2或者h>2就要注意检查,如有必要则重新用RTK测量控制点。(3)全站仪导线长度不易过长,应控制在小于等于5公里,适当增加检核点数量,全站仪放样物理点检核小于3米,否则重测。(4)内业资料处理控制导线技术指标。
五、任务完成情况及施工质量
本工区完成二维地震生产测线5条,其中南北方向线1条,ZH041,公里数62.80,东西方向线4条,ZH042、3、4、5,公里数97.44,工区检波点数12025个,炮点数4025炮,总放样物理点数16050个,总公里数160.24。
RTK放样物理点数:11364个,占总点数的70.8%。
全站仪极坐标放样物理点数:4686个,占总点数的29.1%。
(一)物理点放样质量
由于地面障碍物的原因有11个特殊点。
物理点放样误差:
RTK放样物理点最大偏移0.98米,物理点观测精度(CQ)最大值0.09,限值0.1。
全站仪极坐标放样点位误差最大为1.57米。
(二)物理点复测检核情况
为了保证野外物理点放样准确,每天施工前、接收机或手簿内的数据或参数更新后,都要对物理点或单个的控制点进行复测检核,验证参数和数据的准确性。
物理点复测情况如下:
复测点数:380个;复测率:2.386%。
物理点复测最大误差:Δx=0.46m,Δy=0.42m,Δh=0.60m。
测量中误差:Mx=±0.084m,My=±0.093m,Mh=±0.084m。
(三)测线端点与设计坐标较差情况
测线端点实测坐标与设计坐标较差统计表
测线端点实测坐标与设计坐标较差:
Δx最大0.17 m
Δy最大0.28 m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表明,本工区二维地震勘探所放样的物理点的点位、高程,准确、可靠,完全达到了测量技术设计和测量规范要去。
六、结论
通过这次山区施工,我认为使用GPS实时动态测量(RTK)与全站仪导线相结合放样物理点是完全可行的。利用RTK精确测量得到的控制点,完全能满足全站仪导线对控制点质量的要求。采用RTK与全站仪相结合,能充分发挥两种仪器的优点,弥补彼此的不足,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后续地震生产提供可靠的测线成果资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