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预防青少年犯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预防青少年犯罪范文1
关键词 预防 青少年 犯罪
作者简介:谢荣忠,宁夏西吉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违法犯罪事件在社会上时有发生,在所发生的犯罪事件中,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和很多家庭对于青少年教育的失败。青少年的犯罪事件不应当因为其年纪小就对此类事件忽视,正是因为他们的年纪小,他们的人生还有很大的可塑性,才更应该让青少年真正意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从而有标准的要求自己,严以律己,才能使人生一片光明,不会走入歧途。
一、导致青少年犯罪行为产生的因素
青少年会产生犯罪意识并将其付诸行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是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既有外部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也有青少年自身的问题。我们要采取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首先要充分了解是哪些因素催发了他们的犯罪意识,只有找到了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采取高效的解决措施,真正将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一) 社会因素
这里所说的引发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交往中的人群和所处的良莠不齐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则是媒体技术传播的视频、犯罪观念等。
从社会交往中的人群和所处的良莠不齐的社会环境这个层面来看,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人际交往圈,现阶段的很多青少年都讲究交朋友要随性,也就是说很多青少年在没有了解对方的身份的情况下就和对方开始称兄道弟,这又给怀有不轨之心的人创造了机会。社会中有一些人专门扮演着这种讲义气的角色,然后通过不良诱导、哄骗的方式误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判断,很多青少年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患上毒瘾的,而很多暴力犯罪也是从小打小闹逐渐发展起来的。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立法建设不完善,制度中存在漏洞,青少年您犯罪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也就不能引以为戒。
从媒体技术传播的视频、犯罪观念这个层面来看,青少年尤其是男性对港台电视剧尤为痴迷。在港台电视剧中最常见的情节就是黑社会老大带领一帮“兄弟”和另一帮黑社会群体打群架,这样的情节通常会使心怀热血的青少年感到振奋,也就曲解了媒体作品原本想要传达出的思想主流。他们认为电视电影中的黑社会老大有一帮手下的“兄弟”很威风,不管杀人放火都能够轻易搞定,于是就有很多青少年开始模仿电视剧和电影中的情节,召集一帮好朋友为非作歹,到处耍威风,享受那种让别人恐惧自己的心理。很多青少年就是在这样的盲目崇拜中越陷越深,使人生逐渐走向不归途的。
(二) 家庭和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最深刻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现在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他们认为青少年自身有能力辨别是非好坏,不需要家长操心,也就疏忽了对青少年进行有价值的人生教育,同时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在心理上是对他们有所亏欠的,因而总是以金钱来弥补,对青少年所做的事不加过问,殊不知这样正是放纵了青少年的劣根性的发展,久而久之,青少年也习惯了这样颓废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肆意挥霍,等到家长发现苗头要进行教育时才发现一切都来不及了。第二,家长对青少年或是要求过于严格,或是本身脾气暴躁,一旦青少年犯了一点小错或是家长自身心情不好就会将青少年作为发泄的对象,青少年整日处于家庭暴力的恐慌中心理就会变形扭曲,逐渐变的愤世嫉俗,将在家长那里受到的伤害,施加到其他人身上以获得心理平衡。
从学校这个角度上来看,青少年在学校中主要接受的就是知识的传授,只要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为目的,有的学校单纯的育才,而忽视了育人的重要性,这样的学校对青少年最大的关注只停留他们作为学生其学习成绩的取得上,而没有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生活沟通,调解心情,对学生的个人品德素质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青少年自身因素
预防青少年犯罪范文2
关键词:预防犯罪;犯罪原因;法制教育
近些年来,农村青少年犯罪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经研究发现,农村青少年犯罪呈现出团伙作案、社会危害性大的特点。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呢?致使农村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第一,心理发育不够成熟,这是导致农村青少年犯罪的首要原因。因为生活在农村的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够成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此时的他们心理比较脆弱,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法律意思又淡薄,因而极易走上犯罪的不归路。
第二,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农村,教育水平落后,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有的乡村学校甚至缺乏师资力量。在教学条件如此差的条件下,青少年在学校很难受到良好的教育,青少年的文化水平也难以提高。同时,他们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农村的家长,他们本身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农活又比较忙碌,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甚至有的农村家长为了生计,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孩子只能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这些孩子通常被叫做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和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又比较溺爱,有些留守儿童会比较任性。此外,加之爷爷奶奶疏于教导,使那些留守儿童在家庭里也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缺乏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会致使农村青少年走上犯罪之路。
第三,不良思想文化的冲击也是导致农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农村,改革开放使农民比以往富裕了,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农村的文化水平还相对落后。一些不良思想文化大量涌入农村地区,淳朴的乡村思想文化受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影响着农村的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此外,网吧、歌厅、舞厅以及一些不健康的书籍、音像制品对青少年也形成较大的影响,刺激着他们的内心世界。如今,大大小小的网吧在农村可谓是遍地开花,由于监管不力,许多未成年的青少年进入网吧,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而网络中的暴力、犯罪、等不良思想又腐蚀、毒害着他们,进而走上犯罪这条不归路。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家庭幸福,关乎社会和谐。面对农村青少年犯罪率不断攀升的问题,我们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而是要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他们远离犯罪。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措施,使农村青少年远离犯罪:
第一,提升农村的教学水平,改善农村落后的教学环境。由于落后的教学条件,致使农村的青少年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头脑简单,受落后封建思想、不良思想文化毒害较深。因此,提升农村教学水平,改善农村教学环境尤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投身到农村教育中去,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更新农村落后的教学设备,对农村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与指导。这样,农村学校就能更好的教书育人,教育好我们广大的农村青少年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从而使他们远离犯罪。
第二,丰富农村青少年的课外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他们进行课外活动,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使他们的课外生活丰富又多彩。首先,可以对农村青少年进行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让法律走进他们的生活。我们的法律工作者要深入农村进行普法宣传,使农村不再是普法的盲区。对农村的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可以使他们了解法律,知道哪些行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提高法律意思和法制观念,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源头上杜绝犯罪。其次,还可以开展一些体育活动,比如球类比赛,这样既益智又培养团队意识,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再次,开设农村图书馆或是社会公益组织捐赠图书来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组织广大的农村青少年多看些健康有益的图书、杂志、音像制品,促进农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通过开展这些健康有益的活动让农村青少年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进而能够减少他们犯罪的发生。
第三,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建设文明乡村。对于社会上的歌厅、舞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要加强监管力度,防止他们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清除农村文化中封建残余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净化文化市场使农村青少年远离那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我们要共同努力建设文明的乡村,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青少年能够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成长。此外,对于那些有过犯罪前科的农村青少年,我们不要放弃,更要加强教育,防止他们再次犯罪。
生活在农村的广大青少年,他们是家乡的未来建设者,是我们国家走上繁荣富强的强大力量。对于他们,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防止他们走上犯罪的不归路。(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陆士桢、高洪主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导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宋浩波主编《犯罪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3、陈鹏、祁占勇主编《教育法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预防青少年犯罪范文3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原因;预防
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未来长远的发展,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因素,也存在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原因。该如何有效的预防、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产生原因
(一)主观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是青少年的“个人原因”,青少年个人素质决定其是否参与违法犯罪活动的关键。由于少部分青少年自身素质较低,自控能力差。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好逸恶劳、无事生非、游手好闲的不良品行和嗜好,自身性格孤僻,心理障碍,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加上法制意识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和影响,极容易落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二)客观原因
1、家庭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教室”。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子女形成不良性格的根源,这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父母自身的不良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子女;二是父母对子女的信心丧失,放任自由,随波逐流;三是子女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父母对子女管理会更加困难;四是父母离异后,孩子疏于看管,使其过早流入社会;五是父母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不会教育,不够耐心。
2、学校原因。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第二“摇篮”。学校教育方法出现问题是导致部分青少年流向社会、落入犯罪深渊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把应试教育放在第一位。 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受到褒奖和青睐,学习差的学生则受到歧视和排挤,结果无形中就形成巨大反差,造成的局面就是成绩差的学生自暴自弃辍学后流入社会,极易受到社会的不良因素诱惑,以至于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教育处分过于草率,缺乏处分后的继续教育引导。对违犯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处分,是教育、挽救学生的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起到教育警示作用,也会使受处分的学生产生悲观、消极情绪,从此自暴自弃,在歪道上越走越远,落入犯罪的深渊。
3、社会原因。青少年受到的不良影响其中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视。青少年受到的社会影响包括有对低俗文化的影响;受到社会腐朽思想的侵蚀;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不良分子教唆;不健康娱乐场所的诱惑等等。
二、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当今社会犯罪组成的一部分。在充分考虑青少年犯罪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对待青少年犯罪,要以教育、感化、挽救为主、惩戒为辅。《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以法律的形成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特定环境,针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作出规范性的诠释。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对未成年的刑事责任年龄作出规定。只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努力消除青少年犯罪产生的条件,通过扎实有效的社会帮教工作,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让他们远离违法犯罪,早日成长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
(一)从内因解决问题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子女最早的、也是时间最长的老师。因此,家长应切实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育义务。从小就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习惯,教育子女遵守法律和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从小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以健康的思想和品行带动、影响他们。
(二)从外因制定对策
1、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是未成年人教育的决定性环节,是衔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学校应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实际情况,聘请辖区民警担任法制辅助员,定期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
2、加强社会预防措施。净化社会环境,强调综合治理,使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日常化、体系化。以一种积极的、疏导性保护性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青少年的学习、就业、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的需要。具体地说,青少年正处于学习的最佳年龄,我们要切实加强基础教育,普及十二年制义务教育,降低学生较早流入社会的比例,让所有的青少年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促使他们丰富知识,提高思想,加强品德修养。
3、政法机关要充分发挥打击犯罪、预防犯罪和矫治犯罪的职能作用。防治对策是多方面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未成年人本身。未成年人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是说在未成年人犯罪上,未成年人自身存在的缺陷是其犯罪的决定性因素,而客^因素只是其犯罪的诱发因素。
三、结语
总之,青少年犯罪预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社会各部门都应积极参与,并根据转型时期的社会实际,新旧制度的冲突以及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融合,不断探索和研究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新思路、新办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吴鹏森.犯罪社会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1.
预防青少年犯罪范文4
关键词: 农村 青少年犯罪 预防措施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如果能很好地解决这一个问题,那么对于实现社会治安会有根本的好处,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数量趋于上升,而且其中农村青少年犯罪的案件呈逐年增长趋势,犯罪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5―19岁,主要的作案对象为自己熟悉的同学、邻居等。而这个年龄段正符合我国刑法所规定的青少年犯罪应付刑事责任的规定。刑法第十七条是这样规定的:已满十六周岁的青少年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一
农村青少年犯罪为何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法律意识淡薄。法律意识淡薄是农村青少年犯罪率高的一大原因。其实这和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一些父母本身法制意识就特别淡薄,遇上事情喜欢逞能,付诸武力或是私下解决,从不知道运用法律解决问题。而且,现在的家庭一般是独生子女,父母非常溺爱孩子,生怕自己的“心肝宝贝”在外面“吃亏”。于是传授给孩子一些“不吃亏”的方法。如此教子,虽说能培养孩子好强争胜的性格,但最终也有可能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2.学校和社会对学生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不愿承担社会责任,对后进学生和问题学生不因人施教,放任自流,有的学校甚至将存在“问题”的学生一推了之,简单做开除处理,致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过早踏入社会,这部分青少年有的对社会产生了仇视心理,进而采取过激手段报复社会。有的学校虽然每个学期都有开展对学生的法制报道,可是没有谁有想过这有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上面拿着稿子在读,而学生在底下却因为这半天的课没有上而兴奋着,管你台上干什么。有的学校就连这样的形式都没有搞过。学校有关领导对学生如何进行法制教育真应该好好反思反思。
3.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及腐朽思想和不良网络文化也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现在很多人注重追求经济利益,其他的一概与自己没有关系。有的学校附近就有专门给学生提供下载所谓“黄色看点”的网吧,下载一次五元钱。可是有谁想过就这五元钱带来的严重后果?青少年正处于正是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富于变化而不稳定的时期。一些学生受黄色音像制品和书刊及不良网络内容的诱惑,萌发尝试、模仿的念头。
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小树长弯了,简单方法伐掉就行了。然而一个未成年人出现了偏差,那就会影响他的人生。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应该有效地防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使农村在校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长,那么究竟怎么样做才可以很好地帮助这些青少年呢?
1.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法制知识。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但是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教养认知水平偏低。所以应加大农村法制宣传力度。由于农村受农业特征的影响,应选择农闲时节召开家长会宣传法制,但是一定要做到宣传不能走过场,而要多宣传依法维权的手段及方法,培养农民家长的法制意识。这样若形成良性循环,则可以影响农村几代人。
家长还要注重孩子的交友情况,及时与学校沟通。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地预防和矫治,但切莫采用暴力手段解决,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思想。如果父母的话他们听不入耳,就可以设法找一些孩子能接受的亲朋好友从旁劝导,以便及早发现情况,即使有“苗头”,也可以完全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2.把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渗入每一门学科。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特别是法制教育,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因此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而作为青少年教育主要阵地的学校,应责无旁贷把法制教育纳入平时的学科教学中,力争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长期以来,学校的法制教育投入精力很多,但是效率不高,未能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甚至还造成了学生以消极方式抵触,以至于学生谈法生厌,除了其内容上缺少针对性之外,最主要的因素是教育方式呆板与枯燥乏味。其实在学科教育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法制资源。只要我们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伸出自己热情的臂膀,用现代法理的眼光审视我们的学科教学,就会发现语文、生物、体育等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与法制教育相联系的内容。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法制教育因素,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学科史上有趣材料作为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法治文明、公平正义、恪守规则等方面的教育。
预防青少年犯罪范文5
>> 论青少年犯罪预防 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论青少年犯罪的人格因素及其预防对策 论青少年犯罪之社区预防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预防 论青少年犯罪预防的体系构建 论青少年犯罪及预防对策 论当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法律规定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论青少年犯罪现状及预防犯罪的策略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建设和健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社会体系 论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认知与预防控制 论青少年犯罪预防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论农村青少年犯罪状况、原因及预防 论青少年违法犯罪及其预防 论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 论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 论暴力电影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论青少年犯罪与教育团体的关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新华网2013年5月31日,http:///ziliao/2005-09/21/content_3522096.htm.
?!e 0 ? @ ?[; :shapes="_x0000_i1026">
归一化之后得:
计算综合评价结果:
将向量归一化后,得到了特征向量B。
求得:B=(0.26 0.41 0.26 0.11 0.01)
鉴于此结果中第二个值最大,就说明贝亲坊的员工忠诚度属于较高状态,但其员工忠诚状态尚有提升空间。
五、提升员工忠诚度的建议和对策
李志(2006)等人认为事业型员工的忠诚度通过系统性的、有计划的培养可以提升;新员工的忠诚度可借助于情感管理、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科学的薪酬,营造员工的工作安全感,更大的事业发展机会等手段提升。贝亲坊类服务型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将人文关怀融入到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宣传和凝聚人心等作用,利于提升员工忠诚度。贝亲坊自身不生产产品,主要为顾客提供适合的产品,是典型的服务型企业。在为顾客服务的过程中,销售人员必须让顾客感受到企业的“诚心诚意”,员工必须具备这种心态,而非矫揉造作出的表现。企业必须塑造“诚意、知足、助人”等文化,并将该文化传递给员工,员工才可能具有这种心态,并将其传递给顾客。
2.制定合理的薪酬、福利政策
薪酬福利政策是影响员工忠诚度的重要因素。高薪酬福利对外具有竞争性,但其成本却较高;低薪酬福利不具竞争性,难以留住员工。恰当的薪酬福利政策对企业至关重要:若企业在本行业是“领先者”,则制定较高的薪酬福利水平;若在行业内处于较低水平,制定较低的薪酬福利水平即可;若居于中间位置,且没有大的企业战略的转变,则薪酬水平适中即可。
3.保证管理过程的公平性
管理过程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报酬、考核以及制度公平上。在执行企业的政策和制度中,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对事不对人。在执行过程中,企业始终用一点衡量――“该事件可公开否?”若能公开,该事件基本保证了其公平、公正性。
4.追求卓越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卓越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助于提升员工忠诚度。具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人员通过专业素养能规范地执行相关工作,能够以较小成本获得有利资源,并提升员工的忠诚度,使企业和员工能够得到双赢的效果,这是非专业人员难以达到的,这是卓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先前条件。如(1)员工招聘:“真实工作预览”。不夸大企业优点与事实,减少潜在员工对企业产生不合理、过高的期望;降低有离职倾向员工的录用几率;(2)员工培训:除了将公司文化、行业特点、运营模式、管理特色等内容传递给新员工,还引导员工的思维模式、心智模式和行为方式,使其早日融入公司;合理分析在岗培训内容及方式,提升员工技能水平;(3)员工离职:挽留有离职倾向的员工,并制定相应措施防止连带离职;对离职员工进行深入的交流,探知其离职原因达到防微杜渐的效果;与辞职员工联系,维护良好的关系。
5.采用关系型领导风格,提高员工工作参与度
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很多时候源自于对领导者的忠诚,对领导者的忠诚可能演变为对企业的忠诚。对领导者的忠诚分为:认同(对领导有高度的认同和尊敬)、追随(对领导有强烈的依附感,希望能与其共同工作)、努力(为了领导,愿意付出相当程度的努力)、奉献(为领导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等四种情况,此类忠诚的主要驱动因素赫然就是公司领导者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者直接关系到员工队伍的构成以及员工队伍的稳定性。贝亲坊类企业,宜采用“关系型领导”风格:领导者要经常向下属征询意见和建议,鼓励下属参与决策,鼓励集体决策和书面建议等。领导者要尝试建立和谐的团队氛围、以增强团队士气、改善员工之间的交流,以及建立员工间的信任。
流动性变大的当代,员工忠诚度受到了管理者们和学者们的重视。操作性强、便于掌握的员工忠诚度模型和方法,是学者们与企业在该领域中可以共同探讨并继续延伸的话题。
参考文献
[1]郑庚峰.如何提高知识员工的忠诚度[J].政策与管理,2002(12):34-36
[2]陈进,吴茂森.员工忠诚度综合模糊评价及应用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2008(3):226-227
预防青少年犯罪范文6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 学校教育 应对措施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日渐突出,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也给青少年和家庭带来灾难,这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教育他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进而增加他们的法律素养,深化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不仅是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遏制严峻的青少年犯罪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实施科教兴国的基础性工作,更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百年大计。
青少年犯罪的形势很严峻,已被公认是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公害。究其原因,既有青少年的主观因素,又有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一些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极为贫乏,法律意识极为淡薄,不知法、不懂法、犯罪后而不知的状况,也是青少年犯罪的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尤其是在校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自觉守法的法制观念和良好品行,是一项保障青少年远离违法犯罪,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但我国学校法制教育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1.重视不够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目前,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挥之不去,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致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价标准。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重视程度上还不够。
2.形式简单,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
近年来,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增设了法制课程,但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经常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缺乏直观的教育,使法制教育取不到好的效果。
3.标准不一,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化
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安排自习课,有的挤占政治课一点时间,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即使是安排上法制课,在时间安排上也视情况而定。在教材上,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4.质量不高,老师队伍缺乏专业化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仅依靠自学课本掌握一些理论知识,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5.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
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对在校生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即使进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针对我国学校法制教育的缺陷,应采取以下对策:
1.学校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
学校的法制教育要从素质教育高度出发,明确教育目标,提高教师素质、调整课程设置、建立法治环境,使法制教育产生明显实效。首先,必须纠正重智育轻德育,注重思想教育,淡化法制教育的错误思想,而要从培养青少年的角度出发,用科学的知识和法制的观念来教育其做人的道理,明确树立以培养纪律观念、增强法制意识、讲解法律知识为内容的法制教育目标;其次,教师加强《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青少年保护法》的学习,并起到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第三,调整课时设置,提高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比例;第四,加强学校行政管理,建设依法治校的校园环境;第五,建立家长学校,针对有问题学生的家长和部分认为教育只是学校责任的家长进行个别谈心,提高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法制讲座,以提高家长法制教育的责任心,使法制教育在学校、家长之间形成良好的循环。
2.家庭教育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环节
家长应当深刻认识到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切实履行自己的监护职责,认真承担起法制教育的义务,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不能“只重生理,不顾心理”、或采取溺爱、放任或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要从其刚刚懂事起,培养其知法、守法的观念,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思想,并教育其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侵害。
3.社会教育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