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计划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融资计划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融资计划书

融资计划书范文1

就是你的大纲!你的商业计划书的第一印象,你如果第一印象不能抓住投资者,你就失败了一半。我们都知道商业计划书的最终目的是要说服投资者,那么在大纲范围内,有条不紊的呈现你的想法就是你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所以,当你开始写商业计划书的时候,你心里必须有大纲。希望看官可以一行一行看完,这样的思维模式对创业是很有帮助的。

摘要

一句话说明理念由来。(切入点)

一句话说明市场的需要。(市场前景)

一句话说明你们提供了什么需要。(产品)

一句话说明还有谁提供了这些需要。(竞争对手)

一句话说明你们提供的比他们提供的强在哪?(优势)

一句话说明你们如何做出这个强;(研发)

一句话说明你们如何把强弥补到需要那里去。(市场运作)

一句话说明你们弥补的需要能赚多少。(盈利模式)

一句话说明你们赚的分给我们多少,要我们提供什么。(回报)

一句话介绍一下你们。(团队优势)

如摘要的思维逻辑,正文就是在这样的思维框架下进行。

还没有注册公司的话则自行换为;团队,再引公司的思路自行编制计划书,而我给的这份思路文案里,有一部分是可以删除的。

正文要求:所有一句话能说完的,绝不两句话。

第一章基本情况篇

公司叫什么。

公司在哪。

公司是什么性质。

公司股东有哪些。

控股结构是怎样。

公司主要业务是什么。

公司员工组成是怎样。

公司财务怎样。

公司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什么。

第二章公司管理

概述。

高层是哪些。

高层简介。

高层怎么分工。

管理体系是什么。

融资后要设立哪些机构及相关的人员配备。

管理层及关键人员将采取怎样的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

管理层的薪酬,是否有员工持股计划。

公司是否建立人事管理制度。

对有关知识产权、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采取的保护措施。

公司是否存在关联经营。

公司、公司主要管理人员是否卷入法律诉讼及仲裁事件中,对公司有何影响。

第三章行业情况

概述。

市场前景怎么样。

谁在使用产品。

使用的目的,为何购买。

列出产品的前三大客户类型,以及他们购买力。

所投资的产品行业目前所处发展阶段。

是否拥有的专门技术、版权、专利、配方等。

更新换代周期是多久。

说明本产品是否有标准。

产品与同类产品的比较。

本公司产品的新颖性、先进性和独特性。

重点说明在性能、价格、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优势。

本公司与行业内五个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

影响行业和产品发展的因素。

过去3~5年各年全行业销售情况,列明资料来源。

未来3~5年各年全行业销售收入预测,列明资料来源。

公司未来3~5年的销售收入预测(融资不成功情况下和融资成功情况下)

第四章研发

概述。

产品成品演示。

产品功能表。

依据功能表的研发架构。

已研发成果及其先进性。

未来要研发什么。

公司在研发资金总投入是多少。

计划再投入的研发资金是多少。

列表说明每年购置开发设备、开发人员工资、试验检测费用、以及与开发有关的其它费用。

现有技术资源。

研发模式是怎样。

对研发队伍有怎样的激励机制和措施。

未来3~5年在研发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计划,列表说明。

第五章产品制造(互联网行业则自行替换成产品运营)

概述。

公司目前的年生产能力,厂房面积和生产人员数量(替换成互联网行业即维护人员多少,服务器并非数据量,维护效果如何,以下自行替换)。

生产方式。

生产设备先进程度如何,价值是多少,是否投保,最大生产能力是多少,使用寿命。

如需增加设备,采购计划、采购周期及安装调试周期。

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和工艺流程。

何控制产品的制造成本,哪些措施。

产品质管理体系。

关键质量检测设备,成品率控制方法和采用的控制标准。

原材料、元器件、配件,零部件等采购情况。

采购渠道。

原材料质量控制手段。

第六章市场方案

概述。

产品定价方式。

销售成本的构成。

销售价格制订依据和折扣政策。

销售网络、广告促销、设立商和售后服务方面的策略和办法。

市场方案的竞争优势与哪些因素有关。

对销售人员采取什么样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竞争对手的销售方案。

你们有哪些优势。

短期销售目标。

长期销售目标。

列表营业额预测。

列表说明市场份额的预测。

第七章财务状况

概述。

列简表说明公司在过去的基本财务数据。(主营收入、主营成本、主营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净利润、补贴收入、总资产、总负债和净资产,主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毛利率和净利率。)

说明财务预测数据编制的依据。

在你们这个依据下,提供融资后未来3年项目盈亏平衡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说明与公司业务有关的税种和税率。

公司享受哪些优惠政策,由谁提供。

第八章风险

概述。

详细说明创业中可能遇到的政策风险、研发风险、市场开拓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对公司关键人员依赖的风险等。

如何量化这些风险。

这些风险的对策和管理措施。

决策后风险是否降低,程度如何。

最终投资分险有多大。

第九章融资计划

概述。

融资目的和额度。

说明拟向投资者以什么价格出让多少股权,作价依据是什么。

资金用途和使用计划。

列表说明融资后项目实施计划,包括资金投入进度,效果和起止时间等。

说明投资者可享有哪些监督和管理权力。

哪些方式参与公司事务及参与程度。

说明公司将为投资者提供怎样的报告。(如年度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年度审计报告)

说明投资的变现方式,上市,转让,回购等。

说明融资后未来3~5年平均年投资回报率及有关依据。

融资计划书范文2

产品或服务性质:在这一部分,要详细描绘出你的产品或服务,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你的产品或服务能解决什么问题,其模式该如何运作等等。 在融资计划书中,要重点突出产品服务的核心特点及优势。具体内容比如:产品或服务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如何使用及运作,客户的价值如何等。在写作过程中,要突出用户价值,例如登山鞋,他可以在登山时比普通的鞋摩擦力更大,利于攀登陡峭之地。用户从产品或服务中得到的价值才是产品存在的根本所在。

行业背景: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仅仅有的只是一个创意、想法,对于这个创意的产品、服务如何去盈利还很模糊,这个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你必须要确定你这个创意的产品有很大的市场前景,拥有实用价值即可。在投资商的眼中,考虑的是产品的客户价值是否足以拉动更大规模的人群去使用的问题。在这部分,你要充分叙述你的创意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这样,即使你不知道如何去操控盈利,也可以通过寻找有商业运用经验的人来管理即可。

竞争分析:在每一个行业中,无法避免的会遇到竞争对手,在商业运作模式或产品服务模式上相近,分析出你的优势和劣势。优势方面,决定了你创业以后的发展方向和空间,预测出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劣势方面,分析你的不足,应该如何去挽回劣势带来的损失,并改进产品和服务。

管理团队:详细的介绍你的管理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包括教育程度、工作经历、做过的业绩等等。创业融资计划书中不仅仅是要你描绘产品或服务美好的未来,更重要的是要说明创业者能够完成这项事务。

(来源:文章屋网 )

融资计划书范文3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 季度指数 主成分分析

一、引言

金融自由化在理论上起源于McKinnon(1973)和Shaw(1973)的经典著作,主要指的是利率的自由化和政府干预的减少,强调放松金融管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金融自由化理论不断发展和实践的过程中,金融自由化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外延和扩张。在后来的文献则对金融自由化概念进行了拓展,Williamson & Mahar(1998)进一步将金融自由化的内容扩大到包括放松利率管制、消除贷款控制、金融服务业的自由进入、尊重金融机构自主权、国有银行的私有化以及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六个方面;Bandiera等人(2000)、Koo & Maeng (2005)又作了一些拓展。对于金融自由化通常有正面和负面效应两种经济后果:第一种观点以McKinnon和Shaw为代表,认为发展中国家封闭的、不成熟的金融制度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通过培育金融开放市场为中心的金融自由化来促进经济增长Levine(2000)实证表明了金融自由化正面效应结果;第二种观点认为,在金融自由化方兴未艾的国家,金融体系脆弱性日渐呈现,若加强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加大了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和频率,由此形成了金融约束论的负面观点。

Laeven(2000)度量了13个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的金融自由化程度,他将金融自由化分为六个方面,围绕每个方面设置一个虚拟变量,自由化指数就是这六个虚拟变量的加总。如果某一方面进行了自由改革,那么赋值1,否则为0,通过加总,各年度的自由化指数取值区间为0到6。这种测度方法的优点是重点突出,便于计算,但缺点是六个方面等值加权,无法体现影响金融自由化的关键因素的作用;并且这种测度依赖某种明确的自由化举措,比如彻底放开利率,无法测度渐进改革;同时六个方面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所包含的冗余信息过多,测出的金融自由化程度精确度可能不够。Bandiera et al.(2000)把金融自由化看作是放松管制、私有化和全球化的综合体,选择了8个指标,他们将每一项改革措施对应一个虚拟变量,如果某项指标实现完全自由化的年份及此后的年份统统赋值为1,否则为0。赋值结果按照国家和地区及时间序列构成一个刻度矩阵,基于该矩阵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金融自由化指数。指数越高,说明该年度金融自由化程度越高。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影响因子的权重问题,同时能消除各变量之间相关性带来的冗余,但和Laeven(2000)的方法一样,这种方法同样无法测度金融自由化改革过程的渐进特征。Jaewoon(2005)就对Bandiera et al.(2000)的方法做了改进,即在每一个领域的赋值上更加精细化,不再只取0、1两个值,而是随着各种金融法规的颁布,赋值不断累加,增加值的大小则取决于法规放松管制的力度。

国内文献中,黄金老(2001)在其专著中用8个指标度量了中国的金融自由化程度,把每个指标划分为5个等级,其权重分别为1、2、3、4、5,由此得出2001年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为40%,但该研究没有得出一个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时间序列,从而无法判断我国金融市场化的渐进进程。刘毅(2002)等人的文章尝试计算了1997-1999年得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在该文中,考察指标为黄金老(2001)的8个指标基础上添加了一个衡量外汇市场自由化的外汇储备需求程度,仍然通过设置虚拟变量对相应时间进行赋值,同样无法测度渐进式改革的进程和特征。易文斐和丁丹(2007)使用和Bandiera et al.(2000)相同的8个指标来考虑中国金融自由化,对相应领域内金融自由化事件,根据事件的重要程度,赋值为0.5,1,2,采用逐步累加的方法得到各个领域的指数,仍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综合的金融自由化指数。庄晓玖(2007)也采用相类似的方法构建我国金融自由化年度指数。

二、 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设计

本文关于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的设计:与以往文献相同的是,指标的选择参考了庄晓玖(2007)的7个指标来衡量中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见表1);方法仍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这样够消除各变量之间相关性带来的冗余。不同之处在于,构造1982-2010年各季度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China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dex,CFLI),本文测量到2010年并且是各季度的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以往文献构建的是年度指数;为了体现中国金融改革过程中的渐进过程,指数采用了逐步累加法进行赋值,逐步累加法的优点在于能够体现这种渐变的过程,在逐步累加法中自然涉及到在具体事件的赋值大小问题,这将由政策变化的力度和影响力来主导。首先对中国从1982年到2010年的金融事件进行梳理,然后对于影响中国金融自由化的事件按照其重要程度进行赋值,我们将对每类事件从0到1赋值,0表示完全压抑,1表示完全自由,最小间隔0.01。

表1 中国金融自由化评估指标指标名称

指标说明

利率自由化

(利率)

主要指政府放松乃至取消对金融机构的利率限制,使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确定。其衡量标志主要是指金融机构是否获得确定利率的自主权。作为其阶段性目标,利率浮动幅度是衡量利率自由化的重要标志。

信贷管制的消除

(信贷)

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在配置资金方面的自主程度,从资金配置的规模和资金配置的对象来反映。

金融部门的自由进入

(进入壁垒)

主要是指对金融机构设置的审批完全是审慎的,在营业许可上没有经济需求测试或数量限制,以此来衡量金融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

银行自治

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的商业化经营行为不受政府性指令的控制

银行产权多元化

(所有权)

主要是指降低金融机构的国有化比率,增加非国有产权所占比重。

证券市场改革

(证券)

主要是指证券市场受政府干预的减少和发展规模的扩大

资本自由流动程度

主要是指政府对资本流出、流入的管制程度。

三、中国金融自由化度量结果

通过对中国金融市场化基本进程(各指标赋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表2总方差解释。从中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是6.580,对总方差的解释程度已经达到93.999%,因此,采用第一个因子作为金融自由化指数的度量是合理的,并定义为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

表2 总方差解释  

因子

数据相关阵的特征值

因子提取

因子特征值

占总方差%

累计%

因子特征值

占总方差%

累计%

1

6.580

93.999

93.999

6.580

93.999

93.999

2

.310

4.426

98.425

 

 

 

3

.042

.603

99.028

 

 

 

4

.028

.397

99.425

 

 

 

5

.022

.308

99.733

 

 

 

6

.012

.176

99.909

 

 

 

7

.006

.091

100.000

 

 

 

表3 因子得分矩阵

指标利率信贷进入壁垒银行自治所有权证券资本自由

流动程度第一主因子.991.890.982.981.974.976.988   

根据表3的因子矩阵,可以得到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的计算公式:指标

利率

信贷

进入壁垒

银行自治

所有权

证券

资本自由

流动程度

第一主因子

.991

.890

.982

.981

.974

.976

.988

据此,我们可以计算出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的数值,为了便于说明,根据上述权重,定义我国金融完全自由化取值为:

金融完全压抑指数为0,这样我们将CFLI标准化,即除以6.782便得到各时间点上中国的金融自由化指数,为了节省篇幅,没列出1982年到2010年各季度的金融自由化指数数据,只是呈现对应数据的时间序列图,见图1。

图1 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1982—2010)

图1列示了1982-2010年各季度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趋势图,从中可以看出,随着信贷管制的放松、经常账户的开放以及银行自治等政策的逐步推进,中国金融自由化程度在不断提高,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金融自由化的上升趋势的斜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根据计算结果,我国2010年的金融市场化程度已达到66.65%,换句话说,中国金融市场化之路已完成了一大半,但与完全实现金融自由化的要求相比,我国还处于部分金融压抑状态。

融资计划书范文4

一、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现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高新SMEs)已迅速成长为科技发展和产品创新的主要力量。据统计,2008年中小企业拥有66%发明专利,74%技术创新和72%新产品开发。但同时,高新SMEs的特殊性使其融资问题较普通中小企业更多更复杂,纵观我国高新SMEs,其融资特点明显:

(一)内部融资潜力有限 高新SMEs自有资金缺乏。据研究,股东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高新SMEs资金来源的30%和26%,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严重影响了企业内在的发展要求。

(二)债务融资供给不足 高新SMEs最为倾向的融资方式就是银行借贷,但囿于担保缺乏与发展前景不明,银行向轻资产、高投入的初创期高新SMEs提供融资时行动谨慎,总量不足。直接融资方面,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发达,缺乏足够公信力的中介体系,能够参与发债的也仅仅只有极个别已初具规模的高新SMEs。

(三)资本市场条件苛刻 当前我国沪深主板对企业上市在规模、经营年限、连续盈利年限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限制,显然主板并非高新SMEs乐园。即使是条件相对宽松的创业板,也并不欢迎表现一般的中型高新技术企业,更别提技术、产品仍在研发之中的高新SMEs,严苛的融资条件和较高的门槛使在股票市场获得直接融资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凤毛麟角。

二、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研发是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须手段,若研发资金得不到保证,高新企业发展将难以为继,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一纸空文。大量案例分析表明,高新SMEs从研发产品的初创期到导入期存在一个特殊的时期。由于这一时期存在许多的不可预见性,往往导致银行无法判断企业融资风险,如果缺乏包括银行在内的外部资金的持续投入,极易形成经营风险。对于高新SMEs而言,这一阶段是融资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能否度过这个时期对企业生死攸关,这颇像航天器返回大气层后的四分钟——“黑障期”

如前所述,“黑障期”既是高新SMEs权益性资本消耗殆尽,亟须外部融资支持的关键期,又是信息极度不透明等多种因素叠加作用下企业因融资困境而极易出险的高危期。因此可以认为“黑障期”的存在是高新SMEs融资问题产生的主因,而“黑障期”的产生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信息严重不对称 与传统产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市场难以预测的特性尤为突出。在“黑障期”,企业经营风险高、盈利难以确定,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有限,缺少相关专业分析人员,投资者与被投资企业之间信息难以有效流通,市场信息大部分集中在企业手中,增加了投资者的不信任。另外,投资的回报期也不确定,产业更新频率快,高成本研发不一定带来持久高回报,高新技术有很强时效性,一旦落伍就有被市场彻底淘汰的可能。出于以上原因,银行或投资者自然不愿冒险为企业提供融资。

(二)研发时间长,费用高,风险大 高新技术产品往往需要长时间研发,“黑障期”高新SMEs由于经验不足,自有资金少,现金紧张,市场份额不大,起步所需要时间往往较长。资金流一旦断裂,企业就将面临研发中断或失败以至破产。事实上, 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 高新技术行业企业成活率远低于传统行业。据统计, 完全成功和完全失败的企业各占20%, 一般企业占60%,如此高的破产风险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又增一道难题。

(三)市场预期不明,企业前景难测 高新技术能否成功转化为生产力并被市场所认可是高新企业能否立足市场的又一瓶颈。“黑障期”高新SMEs即使能通过技术认证,使高新技术能形成新产品,但能否如预期被市场所接受,进而形成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在缺乏抵押物保护下极易让银行爱莫能助。

(四)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健全 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要投入很多资源与时间,但在我国,产品研发成功并不代表它一定能为企业赢得市场和利润。因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仍有待完善,新产品问世不久市场上就会出现低价仿制品,使得高新技术产品难以获得可观收入,且“黑障期”的高新SMEs往往无足够精力和经验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三、高新SMEs融资策略优化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对高新SMEs融资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创新融资工具,推动高新SMEs债权融资 依据资本结构理论,债权融资因有财务杠杆效应,资金成本低等特点而成为企业外部融资的首选。但“黑障期”中小企业具有抵押品不足,破产率高等特点,难以获得所需融资。因此,企业若想获得必要债权融资,必须创新融资工具。

(1)再担保高新中小企贷款。即政府成立高新SMEs再担保基金,为向高新SMEs提供担保的商业性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服务。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商业性担保公司为其提供担保,同时以较低的费率向再担保公司投保。此类贷款不仅引入了担保公司共同分担风险,而且把政府放在了“最后担保人”位置,在贷款出险时银行、担保公司和财政各承担部分风险,使企业更易获得贷款。

(2)高新SMEs集合票据。该债券由部分高成长性高新SMEs作为联合发行人,由券商担任主承销商,银行承担簿记管理人,通过结构化偿债保障机制,确保债券具有能为债券购买者所接受的信用评级并面向公众发行。由于发行人经过慎重挑选,且有多家中介机构介入,因而集合票据信誉较高。另外,对该类债券可以进行结构化评级,例如将其中的80%作为高信用等级债券发行,另外20%作为次级债发行,以次级债券为高信用等级债券提供保证,相应提高次级债的发行利率。由于该类集合票据减少了投资者面临的交易和契约风险,吸引了更多的债券购买者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风险溢价补偿,最终节约了企业财务成本。

(3)组合贷款。银行在固定资产等传统抵押物评估值基础上,放大抵押物贷款率,其放大部分的价值由商标权、专利权、软件著作权等无形资产承担。此前,专业评估机构将对该产品相关技术的收益和风险进行评估,并依此确定抵押物价值和贷款额度。“黑障期”中小企业的无形资产相对充分,且大多已研发完成,可以得到客观公允的评估结果。因此,该项贷款能够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增加企业资产利用率,优化企业资产整合。

(二)发展股权融资,补充高新SMEs债权融资 股权融资虽存在筹资成本高、融资条件苛刻等缺陷,但能为企业提供稳定持久且数额巨大的资金,有利于企业稳健发展,因此股权融资可作为“黑障期”高新SMEs债权融资之余的一种补充。由于公开市场发行股票条件严格,对于“黑障期”企业来说,应尽量用私募股权方式融资:

(1)风险投资(风投)。风投较其他融资方式有显著的优势。首先,风投可以较好解决“黑障期”信息不对称问题,现代企业制度授予股份所有者额外的控制表决权以及董事会席位,风投既是企业所有人又是日常经营参与者,既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监督经理人行为,使企业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从整体上提高信息对称性。其次,风投能够增加企业资本中权益资本价值,降低资产负债率和债股比率,优化资本结构。一方面帮助企业寻求最优资本结构,提高企业价值;另一方面降低财务风险,使企业满足银行贷款所需的附加性契约限制条件,降低债权融资财务成本。

(2)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私募融资。在传统私募融资方式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开展非上市公司股权托管、挂牌交易,建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促进非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并通过不断培育孵化,为更高层次资本市场输送优质上市后备资源。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私募融资不仅有一般私募融资的优点,在“黑障期”企业市场辨识度不高时,企业还能利用托管中心的优良信誉以 “搭顺风车”方式提高“黑障期”企业对银行、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聚集优质金融资源,增强金融创新活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三)协调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构建混合融资模式 充分利用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各自优势综合运用是当前融资创新的一大趋势,这一模式对“黑障期”企业优势尤其明显。

(1)风投+银行借款。一方面风投对企业的严谨的独立调查和充分评估有助于银行了解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前景,提高了信息的对称性,另一方面由于风投资本进入,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在这二大因素作用下,银行借款对高新SMEs融资的瓶颈基本消除。这一模式既可充分融入开发所需资金,又可满足债权融资优序要求,最大程度减轻企业负担。

(2)担保转股权+银行借款。商业性担保公司以极低的担保费用为贷款提供保证,企业则根据担保公司优惠的担保费用安排一定对价的股权期权。这一模式既低成本地解决了高新SMEs的融资问题,又通过担保风险转股权的方式实现了商业担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只要有少数几家高新SMEs成功,其所带来的丰厚回报足以覆盖商业担保公司风险。

现以电子信息技术企业为例,根据其特点,制订了综合融资方案。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个大类,电子信息技术类企业特点显著:技术含量高,创新速度快;研发投资高,生产成本低;需求方规模经济效应突出;客户锁定成本高;渗透性高。因此,电子信息技术企业极易进入“黑障期”,同时因其高技术特点难以让其他管理者介入,故在“黑障期”更倾向于债权融资。基于其特点,可首先选择组合贷款,使用软件著作权等无形资产助益抵押贷款率以有限固定资产从银行处获得足额贷款,最大限度地解决行业缺乏抵押物带来的融资困窘。其次可以适度引进风投,风投进入有助于增加企业资本,从而提高银行融资的可能性。另外高新SMEs集合票据对于此行业也是很好的融资工具,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企业应尽可能参与集合票据发行。

(四)优化融资政策,帮助高新SMEs拓展资金渠道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1)引导民间融资发展。作为高新SMEs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民间融资因为法律缺位,运营不规范,风险高,影响差,直接威胁高新技术企业的安全发展。作为借款方,企业很多融资行为仍处灰色地带,风险较高。但民间融资简便灵活、抵押品要求低,吸引“黑障期”中小企业使用。为多元化构建融资体系,建议规范保护民间融资,一方面使其规范化,实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双轮驱动”,并最终纳入国家金融体制。另一方面按照理论保护放贷人利益,制定相关法律增强保护效力,使民间融资合法化,继承其“短,快,灵”等优势服务于企业。

(2)加大扶持力度。当前针对高新SMEs的扶持政策主要体现于前期研发和后期上市两端,若能加强在企业创新成果产业转化阶段的资金支持,从担保、采购强化对中小高新企业“黑障期”的扶持,定会壮大该企业群体。担保方面,政府应针对“黑障期”高新SMEs特点,专门组建再担保机构。与商业担保机构、社会风投共担贷款风险,形成“政府+担保机构+银行”的融资担保模式。同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如监管检查机制、中小企业信用征信制度,建立企业风险评估机制,明晰项目预期收益准则,并将一部分成长性较高的“黑障期”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

此外,针对“黑障期”高新SMEs中标履约能力较弱,政府在集中采购方面应设定相关指标,规定给予高新SMEs一定的中标比例,且在采购政策执行时,应尽量向高新SMEs倾斜。中小企业局应帮助企业编写采购计划,提高中标率,并监督、检查和评估采购活动的落实。

融资计划书范文5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电磁兼容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迅猛发展和在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特别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通信、控制和测量领域中应用的计算机系统(包括单片机系统) , 电磁兼容问题更为突出。

电力系统中微机型产品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并已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类产品的发展方向。但是电力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电磁环境亦非常恶劣,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机型产品很容易受到这些电磁干扰而导致误动、拒动、数据丢失或死机等故障,给电力系

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非常严重的事故隐患。因此,在这里针对电力

系统中的电磁兼容问题作一讨论很有必要。

2、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问题

2. 1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电磁干扰的来源

由于电力系统本身是众多一次系统设备和二次系统设备的集合体, 因此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作为二次系统设备的一部分, 其电磁干扰的来源十分复杂。外来电磁辐射、一次系统设备、二次系统设备、二次系统设备之间、自动化设备内部元件之间、各传送通道间的电磁干扰均对自动化设备产生干扰与破坏。

2. 2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微机系统(包括单片机系统) 电磁兼容的特殊性

(1)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均包含有以微机系统为核心的大规模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 其中应用最多的是二极管、集成电路块、微分电路、AöD 转换电路、DöA 转换电路, 他们既是干扰源, 又是对干扰的敏感器件, 尤其以CMO S、DöA 最为敏感。

(2) 脉冲干扰是研究的重点, 因为微机系统以识别二进制码为前题的, 其组成以数字电路为主,数字电路传送的是脉冲信号, 同时也易对脉冲干扰敏感。以开关模式工作的开关及开关电源变化频率高达几十万赫, 容易在内外产生脉冲干扰。

(3) 干扰信号在微机系统表现的形态有差模与共模两种形态。电磁干扰侵入微机系统的主要途径有电源系统、传导通路、对空间电磁波的感应三方面(包括内部空间的静电场、电磁场的感应) 。其中静电场、电磁场的感应在微机系统内部普遍存在, 静电是CMO S 电路的大敌。由于微机系统工作于低电压大电流方式(5V、几百安) , 电源线、输入输出线构成高速大电流回路, 故有较强的电磁应。

(4) 对电源影响比较敏感。电源对电子系统的影响有电源波动影响和系统作用影响两个方面。所谓电源波动影响是指由于电源波动引起的信号紊乱和系统失调。系统作用影响是指因电源是系统所有信号的交叉点而引起的系统各信号之间的相互影响。系统作用的大小与电源功率裕度、滤波能力及电源连线方式、分布形状有关。

(5) 微机系统之间的系统内部传输线有延时、波形畸变、受外界干扰等三方面问题。

3 、电磁干扰对策

3.1 硬件抗干扰

在方案设计、结构设计、电路与线路板设计、电缆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安排。

3 . 1 . 1 方案设计

(1) 设计接口电路,尽量使用平衡电路,必要时可以在接口电路上使用隔离变压器、光耦合器件等提高抗共模干扰的能力。

(2)明确所开发的设备或系统要满足的电磁兼容标准。 有时根据用户的要求或实际情况( 例如,周围有高灵敏度的接受机,或产生强干扰的设备),需要提出专门的电磁兼容要求。

(3)电路中尽量避免使用高速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的上升/ 下降沿尽量平缓,模拟电路的带宽尽量窄。

(4)根据系统工作原理和地线设计原则,画出系统地线图,不同性质的电路使用不同的地线,不同的地线用不同的符号表示。

(5) 确定需要采取那些干扰抑制措施,例如屏蔽、滤波等,需要屏蔽的效能和滤波性能(包括频率范围、衰减量等)。

(6)尽量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这样可以获得很小的环路面积,提高抗扰性和减少发射。

(7)确定系统中的关键电路部分,包括: 强干扰源电路、高度敏感电路,考虑对这些电路采取隔离措施(局部屏蔽、滤波)。

3 . 1 . 2 结构设计

(1)首先确定制造屏蔽机箱的材料,看是否有低频磁场的屏蔽要求,如果没有,可以选择铜、铝、钢等常用的材料做屏蔽材料。如果有,需要采用合金等高导磁率的材料。

(2)进出屏蔽机箱的电缆是否采取了措施,例如屏蔽或滤波(屏蔽一般对频率较低的干扰作用较好,高频时效果取决于屏蔽电缆的结构和屏蔽层的端接方式),电缆的屏蔽层与电缆两端的机箱是否满足“哑铃模型”的要求。

(3)对于传输频率较低的信号的电缆,或一端没有屏蔽屏蔽体的电缆,在电缆端口处采用滤波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4)显示窗口的处理:如果使用屏蔽玻璃,在屏蔽玻璃与机箱之间必须使用电磁密封衬垫。

(5)对静电放电路径附近的敏感电路进行电磁屏蔽,屏蔽层接到电路地上。

(6)如果使用了滤波连接器或滤波阵列板,在它们与机箱之间要安装电磁密封衬垫。

(7)电源线滤波器的外壳要直接搭接在金属机箱上,电源进线要尽量短。

(8)机箱上的缝隙或孔洞应尽量远离强辐射源(例如导线、电缆、线路板等)或敏感电路。

3.2 软件抗干扰

( 1 ) 数字滤波

数字滤波主要是数据采集误差的软件抗干扰措施。数字滤波实质上是一种程序滤波,即通过一定计算程序,对采样信号进行平滑加工,减少干扰在有用信号中的比重。

( 2 ) 看门狗电路

看门狗实际上是一个软件监视系统,通常利用软件定时器或硬件定时器的中断,在中断程序中查询某个设定的标志,若标志不为零,则清零或减1后退出;若标志为零,则执行复位指令或转向出错处理程序,在出错处理中完成各种善后工作,再使系统复位。在系统程序中根据要求的监视时间的长短设置标志,一旦程序未能在给定时间内重置标志,就会导致系统复位。

( 3) 空指令

空指令是指在一些对程序流向起着决定作用的指令及对系统工作状态起至关重要的指令前面,人为地插入几条空操作指令,以保证跑飞的程序能重返正常轨道以实现指令冗余。

4、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问题的新动向

微机系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核心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必将向着高速度、高灵敏度、小型化、多功能、大系统的方向发展, 这就使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问题有了一定的新内容。例如, 高速度带来宽带噪声, 高灵敏度使原可略去的弱小干扰信号不可忽略, 小型化增加了内部的耦合干扰, 大系统使干扰源增多, 干扰问题更为恶化。预计今后的电磁兼容性将涉及如下问题:

(1) 数字逻辑电路与软件技术的微妙结合, 正成为抑制干扰的有利武器。软件的应用将占越来越大的比重。例如, 利用错误纠正码的软件手段检查并纠正错误, 是去掉进入系统后的干扰的危害或切

断干扰的有力手段;

(2) 集成电路元件的封装材料含有微量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钍和铀, 它们的原子裂变将产生A射线, 使存储器误动作。因此, 要从元器件的制造技术和系统的制造两个方面考虑电磁兼容的设计问题;

(3) 在抗静电干扰措施中, 用“分布式的静电保护涂覆”弥补静电保护的不足。在CMO S、A öD等芯片板及印制电路板的接头上作静电涂覆,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 采用光纤电路抗电磁脉冲干扰被认为是最理想的途径。目前, 光纤通讯已进入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实用阶段, 随着纤维光学和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必将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结语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 电磁兼容技术问题越来越突出, 必须充分注意并加以研究。当前的首要工作是要大力推广现有的、成熟的电磁兼容技术, 建立完善的试验、测试制度和检验标准, 培养专门的研究电磁兼容技术的人才, 研究电磁兼容技术的新问题、新方向, 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技术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融资计划书范文6

1、引言

金融部门在经济发展和增长中的作用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金融系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W.Bagehot(1873)和J.Hicks(1969)指出,资本市场在为“巨型工程”动员资金从而引发英国工业革命上发挥了关键作用。J.Schumpeter(1912)主张,银行通过识别出那些最有可能成功的企业家并向他们提供资金,促进了技术创新。R.Merton(2004)指出,“金融系统提供了将创新转化为实施的手段。要是没有金融系统,技术进步将不会对经济发展和增长产生显著的影响”。

但是,也有经济学家对金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持怀疑的态度。Robinson(1952)宣称,“企业走到哪里,金融跟到哪里”。Lucas(1988)认为,经济学家过分强调了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发展经济学家们也常常通过忽视金融系统而表达其怀疑态度。

一个多世纪以来,这样的争论一直没有止歇过。辩论的结果使得这一领域涌现出了数量可观的理论与经验文献。尽管这些先导性工作改变了理论思维的方向,但因果性问在此后的理论争论中依然悬而未决。

本文回顾有关国内金融自由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大量文献,它们包括金融与增长的先驱性文献、McKinnon-Shaw学派的基本观点及其推广、McKinnon-Shaw学派所遭受的批评。

2、金融与增长的理论先驱

在有关金融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上,金融抑制观点多年以来统治了理论界。在1960年代以前,理论界压倒性地支持金融发展追随经济增长的假说。Gerschenkron(1962)将银行部门的作用置于被他称之为“经济退步”的背景之下。根据其假说,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初期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其银行部门的作用。Patrick(1966)甚至比Gerschenkron更具体地聚焦于金融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他识别出“需求追随”和“供给拉动”等两种模式,并将两种模式分别赋予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根据Patrick的观点,供给引导模式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居支配地位,并且随后逐渐转化为需求追随模式。Patrick通过这个框架提供了一个经验上可验证的清晰的假说。

Cameron et al.(1967)指出,金融系统可能既诱导增长,也追随增长。但是,他强调金融系统的服务质量及其提供效率的关键作用。Cameron等人主张,大部分技术创新是通过建立能获得银行融资的企业而引进的。然而,Cameron等人的研究的优点并不仅仅在于理论判断,他们还提供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在Cameron等人的分析中,有两组国家显现出来:在苏格兰、比利时、俄国、和日本,金融系统积极地促进工业化;在德国(1870年以前)和法国,金融发展受阻于错误的政策,而在英格兰,不恰当的政策未能阻止迅速的金融发展和创新。Cameron et al.(1972)提供了更多的国别案例研究,它们包括未能在1914年以前实现显著工业化的国家(塞尔维亚和西班牙)、工业化不彻底或滞后的国家(奥地利和意大利)以及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美国和日本)。第二组案例研究在表明,不当的金融部门政策阻碍了工业化进程,而且金融并不能补偿其他部门的瓶颈。

Goldsmith(1969)断言,金融中介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可能是由于它们同时提高了投资效率和数量,尽管他指派给投资数量的作用相对较小。Goldsmith最先提供了显著的证据,显示金融与增长之间在一系列国家存在相关关系。通过构造一个定义为金融资产价值与GNP之比的金融发展指标(称之为FIR或金融相关比率),Goldsmith 为该领域后来的经验研究做出了开创性工作。对于由35个国家构成的一个样本,他发现了金融发展变量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大致的相关关系。

Gerschenkron、Patrick、Cameron以及Goldsmith等人的研究引发了一场正在进行中的学术辩论,该辩论同时影响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他们的理论框架尚属相对简单,关于金融和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经验证据还依然粗糙。然而,他们导致对该主题感兴趣的人们大量涌现。

3、McKinnon-Shaw学派

在详细地描述McKinnon-Shaw学派的政策主张及其经验证据之前,我们首先简要地概括金融压制政策的主要特征并解释为何许多发展中国家使用了该项政策。

3.1、金融压制的特征与原因

金融压制是McKinnon-Shaw学派的主要焦点。他们宣称,这个政策减少了可以用于投资的资金数量,因而有害于长期经济增长。金融压制政策以Keynes(1936)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为基础。Keynes认为,充分就业均衡的实际利率水平往往低于由流动性偏好决定的实际利率水平,因此,为了避免收入的下降,政府必须让利率降下来。在Tobin(1965)模型中,存在小型的家庭生产者,他们将自己的财富在货币和生产性资本之间进行配置;金融压制减少了对货币的需求,从而提高了资本-劳动比并使经济增长加速。

不过,Fry(1995)声称,金融压制是一种严重而无意识的金融约束;金融约束对于征税能力低下的政府来说是一种次优政策。法定储备要求或利率上限帮助政府当局低成本或无成本地将储蓄转移到公共部门。在这个方面,银行和信贷部门是最合适不过了,因为从私人股票和债券市场攫取铸币税的难度要更大。

3.2、金融自由化的政策主张

1973年,R.McKinnon和E.Shaw向占主导地位的金融压制论学派发动了抨击,主张实行利率自由化并取消其它金融压制政策。他们的基本模型由金融中介、储蓄者和投资者构成。该模型是一个内源货币模型,因为发放给私人部门的贷款由私人部门的内部债务所支撑。名义利率是固定的,实际利率被保持在均衡水平之下。储蓄是实际利率的正函数,投资是实际利率的负函数。当实际利率因为通货膨胀加速或者固定的名义利率下降而降低时,储蓄趋于减少。在存贷款利率上限的情形下,必然会发生非价格的资金配给。信贷分配取决于交易费用、感觉到的违约风险、抵押品的质量、政治影响力、借款人声望、贷款规模以及给予贷款官员的隐蔽利益等诸如此类的标准,而不是投资的预期生产率。投资的平均效率下降了。此外,当贷款利率上限设置在足够低的水平上,收益率较低的投资变得有利可图了。于是,逆向选择发生了,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受到负面影响,信贷配置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随机性。所以,McKinnon和Shaw提出的政策处方是取消对名义利率的制度约束并降低通货膨胀率。

McKinnon-Shaw辩论的结果是涌现出了许多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以特定的方式推广了初始框架。Kapur(1976)、Galbis(1977)、Mathieson(1980)以及Fry(1980)发展了正式的宏观经济模型,在模型中,各国政府通过将存款(而非贷款)利率定在市场出清水平之下而实行金融压制。货币需求依赖于固定的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不断加速的通货膨胀使实际货币需求减少,用真实单位衡量的银行负债从而收缩了,这就减少了用于投资的信贷供给。

Kapur和Mathieson引入了一种特殊类型的金融压制:即使利率没有上限,法定准备要求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在既定的通货膨胀率下,法定准备的下降会提高银行系统借贷活动的余地。Kapur、Mathieson和Fry还建立了动态模型,这些模型能够说明利率自由化作为稳定政策的手段所具有的效应。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从金融压制状态出发,利率自由化具有双重优点:除了对长期增长具有积极影响之外,还弱化了货币稳定项目的紧缩效应。

在所有McKinnon-Shaw类型的模型中,使得增长率最大化的存款利率是来自自由市场均衡的利率。这类模型的支持者建议取消利率上限,放弃选择性的或指导性的信贷项目,降低法定准备要求,保证金融部门的竞争条件。

4、对金融自由化政策的批评

Mckinnon-Shaw学派在受到广泛关注和传播的同时,也遭到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批评。这些批评或者是针对其效果不良的政策主张,或者是针对其缺乏微观基础的理论结构。

4.1、新结构主义者的观点

由于金融自由化政策的效果好坏参半,引发了新结构主义学派。该学派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批评金融去管制化。在Taylor(1983)和van Wijnbergen(1982,1983 a,b)提出的模型里,首先,受管制的或无组织的货币市场在决定金融自由化是否能促进经济增长上起到关键的作用。实际存款利率上升导致资产由无组织的货币市场流向正规的信贷市场,而法定准备金的存在则引起金融中介活动的下降。其次,实际利率提高引起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有可能导致实际信贷量和有效需求的急剧下降,从而使经济增长放缓。

然而,新结构主义模型建立在无组织的市场是竞争性的假设基础上,尽管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这些模型的另一个成问题的特征是,它们考虑的是信贷和投资总量,而不是投资效率,后者可以通过信贷成本的提高而得以增进。

4.2、信息和市场的不完善性

另一批经济学家将注意力集中于宏观政策的微观基础上。Stiglitz和Weiss(1981)指出,信贷市场非均衡的原因除了政府干预之外可能还有其它因素。信贷价格可能影响交易的本质,从而可能不能使市场出清。高的或市场出清的利率可能会吸引劣质的借款者,或引致借款人从事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其结果是借款人违约的风险就更大。这会导致银行选择不将利率提高到市场出清水平。结果是可能发生信贷配给,而且仅仅配置那些大规模的贷款。造成这些不利结果的原因是自由信贷市场的微观经济缺陷。

Mankiw(1986)在逆向选择背景下讨论了金融崩溃问题。在他的模型里,利率的微小变化可能会改变整个借款人群体的风险性。如果贷款申请人群体的风险高到不能向银行支付其必要的收益率的水平,则可能会引起信贷市场的崩溃。与此相关,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并不仅仅是让经济沿着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移动。在极端情况下,它可能引起金融危机。

Shleifer和Vishny(1986)以及Stiglitz(1985)研究了委托人―人问题。他们认为,在一家公司拥有许多小股东的情况下,对于任何小股东来说,去监督管理层都是划不来的事情。这种搭便车问题源于个别股东为了获取信息而做的昂贵的努力具有公共物品性质。

然而,有关市场失灵的另一分支的文献讨论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是因为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金融中介机构只有在花费监督成本之后才能核实投资的成功与失败。信息不对称之所以是一个问题,是因为它们可能会引起资本的错误配置和监督成本。

道德风险是一个人们经常讨论、与存款保险安排相关的问题。存款保险制度原本是被用来纠正银行业务活动对其客户所产生的外部性的,可是,存款保险制度也有可能引起另一种类型的市场失灵――它可能鼓励银行经理承担风险。例如,Gennotte和Pyle(1991)指出,在有存款保险时,实施更加严格的资本要求可能会导致资产风险的上升。通过监管当局监督和控制资产风险的安排必然会抵消存款保险制度所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Bagehot,W.(1873),Lombard Street,Homewood,IL:Richard D.Irwin.

[2]Gerschenkron,A.(1962),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A Book of Essays,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Goldsmith,R.W.(1969),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New Haven,CT:Yale University Press.

[4]Hicks,J.(1969),A Theory of Economic History,Oxford:Clarendon Press.

[5]Lucas,R.E.(1988),“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6]Keynes,John Maynard(1936),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London:Macmillan.

[7]McKinnon,R.I.(1973),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DC:Brookings Institution.

[8]Merton,Robert,C.(2004),“On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Foreword in Harvard China Review Vol.5.

[9]Patrick,H.(1966),“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Economic Development Cultural 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