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爸的教育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狼爸的教育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狼爸的教育方式

狼爸的教育方式范文1

不同的叶子开出不同的花,不同的钥匙打开不同的锁,不同的孩子也适合不同的教育方式。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的人也是各不相同,一种教育方式也就不可能适合所有人。那些在社会舆论中频频出现的教育方式,不见得就是最好的。所谓教育方式,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狼爸”萧百佑对子女军事化的管理,使得他的孩子们从小听话懂事、成绩优异,其中三个孩子被北大录取,但这样的结果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许多提倡赏识教育的人对此更是坚决反对。同样华裔“虎妈”对女儿要求严格,她这种中国式的严厉教育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在美国展开了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羊爸”,羊爸们对孩子们态度温和,互相尊重,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他们的孩子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都培养出一个个优秀的学子,从而也说明了这两种教育方式都不能说是最好的,只能说对于他们的孩子来说那是一种成功,是分别适合他们孩子。

每一种教育方式都有利有弊,对于不同的孩子,利与弊的表现也是不同的。也许在某些孩子身上,“狼爸”式的教育会使他们的个性被压抑,而有些孩子则会有更多的自我约束力;“羊爸”式的教育可能会让一些孩子的性格过于软弱,但也可能让一些孩子受到赏识,从而更加自信。两千多年前,教育界的祖师爷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狼爸”“羊爸”的教育方式并不能作为一种模板去效仿,各位家长应理性思考,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慎重走好子女教育的第一步,这样才最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狼爸的教育方式范文2

究问题之源,治问题之本

安徽一考生

竖放的梯子倒下会伤着人,工作人员于是想到写一个“注意安全”的条幅进行提醒,其办事之细心,固然可嘉;而前来洽谈合作的客户想到的则是“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将安全隐患彻底消灭。

两个人,两种角度,两个不同的方案,孰优孰劣显而易见。为什么后者的方案更容易实施,更具有可操作性?就是因为客户能想到问题之根源。

生活中也一样啊!小到鸡毛蒜皮的寻常小事,大到国家的方针政策,不管是解决什么问题,都得究问题之源,治问题之本。

教育是一项关涉到祖国未来与发展、并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事业。哪个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培育出来的学生个个是精英?哪个国家、民族的未来离得开教育?然而,要想教育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精英,实在不容易。或许有人会说,可以向“虎妈”蔡美儿和“狼爸”萧百佑取经,可是,他们的教育方式能从实质上解决问题吗?那些在棍棒下长大的孩子,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吗?没有幸福的童年,何来幸福的人生?而一个人如果连幸福感也没有,那再大的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要想让新一代在阳光下快乐地成长,作为家长,更应该注重孩子的心灵教育。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将一名用泥块砸同学的学生引上了宽容、友善的道路;理学大师程颢、程颐的母亲侯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时时注意对兄弟二人悉心指导,既严格,又充满了温情与关爱。可以说,宽严有度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方式,值得推崇!

教育是个人问题,而涉及到社会风气的净化问题,更要究问题之源,治问题之本。

从“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近几年来,我们的社会风气每况愈下,以至于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见死要不要救等问题,竟然成为了国人议论的焦点。请问像北大校长在微博上的“撑腰体”类思想言论能解决问题吗?难道老人摔倒了一定要北大人去扶啊?这种问题要想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需要加强执法部门的办事效率,更需要司法部门能够做到依法办事、秉公执法。

不要一味埋怨孩子不争气、不成材,首先要考虑的是教育方法是否出了问题;更不要只顾着抱怨社会风气败坏,首先要反思的是方针政策是否有问题。

梯子倒了会伤着人,我想问,是该让过往的众人注意还是放梯子的人注意?很显然,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就要究问题之源,治问题之本。

【素材还原】

文中有两则简略而重要的素材支撑“究问题之源,治问题之本”,就是“虎妈”蔡美儿和“狼爸”萧百佑的教育方式及其效果的材料。虽然考生只轻轻提及“虎妈”、“狼爸”这一现象而无详述,却能引出大量的主题议论,令人信服。考生所及两则素材,实为可以还原并运用的典型材料,请看:

素材还原现场一:虎妈,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原名蔡美儿。蔡美儿为两个女儿制定十大戒律,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虎妈”的教育似乎大获全胜:她17岁的女儿蔡思慧(英文名索非亚)已获哈佛和耶鲁录取,已决定上哈佛大学。而在《虎妈的战歌》中,蔡思慧被她骂成垃圾。她把这种苛刻的教育方法写成《虎妈战歌》一书,该书一出版,引爆了全世界对东西方教育方式的大讨论。蔡美儿被称为“虎妈”,并彻底扬名天下。

还原链接:如果将有关“虎妈”教育方式形成的前因后果的素材完全用于考场作文中,则有轻重不分之嫌,故考生巧借事件素材之名,深议“本”“源”之理,恰到好处。

素材还原现场二: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萧百佑的4个孩子3个被打进北大,这是萧百佑引以自豪之处,也是其认为自己的“狼爸式”教育成功之处。萧百佑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并表示“打”是家庭教育中最精彩的部分。他的行为,遭到众多网友以及专家学者的质疑。

还原链接:考生作文中的“狼爸”素材内容与这则还原后的素材相比,显然有精简巧用之妙,只是此处素材能够让读者获得更多“狼爸”的具体信息,便于合理运用。

【运用揭示】

顺着考生在《究问题之源,治问题之本》中的议理思路与倾向,我们可以将“狼爸”、“虎妈”素材的内核作如下发掘与升华,扩展说理领域:

①“狼爸模式”是不能被轻易盲目复制的。原由不仅在于“教育子女并没有简单的公式,甚至也无正确的方法,爱、理解和懂得你的孩子才是首要的”,更在于:以一种就读名牌大学为标杆,用严厉体罚为手段,兼以商业化炒作意图的家庭教育模式,本身就充满了功利化与浮躁的泡沫,一味照搬式的模仿,只会让效仿者和“狼爸”萧百佑一样成为“事实上的失败者”,甚至承受更沉重的代价。我们不妨先厘清一点:四个孩子三个考上北大就意味着成功吗?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里,评判成功的标准早已变得多维度,学业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况且,这个结果需要支付昂贵的成本。

素材引申要义:的确,严格的被管教与体罚,孩子成长的个体自由被压抑,如果说考上北大是一种“成功”,那也只是应试教育的成功。要知道,“最好的爸爸”不会以爱的名义掠夺孩子的童年与少年。

狼爸的教育方式范文3

“虎妈”“狼爸”,顾名思义,他们所用的是极端严厉的“彪悍教育”。“狼爸”说,在家中父母是君,孩子是臣,一旦孩子违反家规犯错误就是一个字――打!听到这样的教育方式,我想所有的孩子都会脸色煞白。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我第一次被打的情景:那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没背熟乘法口诀,数学考试没拿满分。结果,父亲拿一根细竹鞭,重重地抽在我的小腿上,边打还边骂着:“我叫你不好好读书……”打完又把我关在房间里继续背乘法口诀,还说“再背不下来就再打”。当时我孤独地坐在房间里一边抽噎一边背书。小腿上火辣辣的,我撩起裤腿,一道道红色的条痕,触目惊心。“我肯定不是他们亲生的孩子!”“我要离家出走!”“长大了我要报仇!不会让你们好过的!”……恶毒的话语曾一遍又一遍地在我心中呐喊,父亲在一瞬间变成了我的仇人。长大以后,我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那份仇视之情也渐渐被感恩所取代,但那严厉的责骂,那抽打的红痕,那无助的孤独,永远印刻在我的心里,难以抹去。其实,父母的责打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身上的痛,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

傅雷教子之严是出了名的,然而生活中他又是一位可以无话不谈的像知心好友一般的父亲。他在书中写道:“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又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他们是父子,也是朋友。比起“虎妈”“狼爸”,我想我们需要的应该是像傅雷那样的家长。其实,每个孩子都童心未泯,谁不贪玩,谁不犯错?我们需要的不是鞭挞,而是引导。中国自古便有“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育佳话,还培养出了孟子这样的圣人。为什么非得“棍棒底下出孝子”呢?可不可以做朋友呢?

在每个人心中,家永远都是最温暖的地方,谁也不希望它变成恐怖的地狱。在“虎妈”“狼爸”成功的背后,也还有孩子因不堪家长的重压而自杀,或被家长失手责打致死的惨剧。

其实,我们还不是足够坚强!可不可以做朋友呢?

童年的记忆应该是最美好的,何况时光短暂易逝。比起虎妈狼爸们严厉可怕的面孔,我们更希望在回忆童年时能这样感叹:“我爸我妈是我的哥们儿,姐们儿!”

点评

狼爸的教育方式范文4

利用“恐吓”+“威胁”的“极限”式教育的家长,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因为自家的孩子教不好,必须用强制性的方法迫使孩子学习,这就像古代的天子用强制性的方法逼迫臣民屈服于自己。其实,只要家长与孩子沟通好,学习本该是件很开心的事,不存在任何的压迫。

以上所述的种种“极限”式教育,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据历史资料记载,在古代很多家庭都是严父慈母,古人认为“棍棒下出孝子”,因此对待孩子往往是非常严格。清代张履祥说:“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严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其严者岂必事事皆当,宽者岂必事事皆非?然贤不肖之分恒于此。严者督责,笞挞之下,有以柔服其血气,收束其身心。诸凡举动,知所顾忌而不敢肆。宽者姑息放纵,长傲恣情,百端过恶皆从此生也。”

打孩子要从舜说起,舜的父亲就很严格。舜犯了小错,他爹就用拐杖打他,舜就乖乖忍着。而一旦动了大家伙,舜就赶紧逃开了。古语有云:“凡怒子弟,小则骂,大则笞。”然而,从很多事例来看,打得太过头了,孩子就容易心理扭曲。于是,又产生了另一种说法,拿鞭子打得那是畜生,不是儿子。

清代史典说:“父母教子,当于稍有知识时,见生动之物,即昆虫草木,必教勿伤,以养其仁;尊长亲朋,必教恭敬,以养其礼;然诺不爽,言笑不苟,以养其信。稍有不合,即正言厉色以喻之,不必暴戾鞭扑,以伤其思。”当家里有了个虎狼老爸时,为了防止另一个胤秖出现,家里还得有个比较温柔的妈。《温氏母训》中就讲:“儿子是天生的,非打成的。古云,棒头出肖子。不知是铜打就铜器,是铁打就铁器,若把驴头打作马面,有是理否?”

古代那位放牛画荷花的王冕心理很强大,王冕小时候很爱读书,他幼年丧父,家里没钱,就给人家放牛,可放着放着就忘了牛,悄悄溜到学舍听别人念书。等牛的主人回到家时,才突然发现牛儿们还在那山坡吃草,放牛的孩子却不知哪里去了。牛的主人很生气,揪过王冕来一顿打,可打完了王冕还是继续丢牛。王冕有个好母亲,她不忍心强迫儿子,给了儿子很大的自由,既不要求他发奋读书、也不要求他赶紧赚钱。于是王冕每晚去寺庙里坐在佛膝上,照着长明灯来看书,终于成了一代大儒。

几岁的小孩贪玩厌学,对其打打骂骂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似乎是家长们的常态。但是随着他们的成长,到了叛逆期,这种方法还能用吗?孩子都是敏感的,他们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会记忆犹新,都会耿耿于怀。童年时期的种种不愉快,都会在日后留下影子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不愉快的童年会影响他的一生。也许,仅仅童年的一件事就会造成孩子心中一生的痛。孩子需要什么,你们懂吗?家长们只顾着实现自己的目标,大肆对孩子进行人性的摧残。聪明的古人很讲究平衡,不论是太极图案还是家庭关系,除了极端家庭,一般父母总会有一个扮演着鹰爹、一个扮演着兔妈,这就是动态平衡。严父慈母或者严母慈父,这也是古人的智慧所在。

狼爸的教育方式范文5

【素材展示】

70多岁的王振明老人,花费了7年时间,在北京西郊门头沟大台地区的南山,开凿出 700多级台阶,让南山崎岖的小径成了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路。

每天有很多居住在北岭的矿工需要翻过南山到达矿区,还有很多附近居民上山休闲锻炼。多年前,上山的路没有台阶,每逢雨雪天气就变得泥泞不堪,常有行人滑倒受伤。2005年,年过古稀的王振明看到南山的路越来越不好走,就自己掏钱购买了工具,开始上山修路。从此,无论春夏秋冬,上山的人总能看到这位老人辛勤劳动的身影。几年下来,光镰刀、斧头和铁镐就用坏20多件。遇到下雨,他会在雨停后及时填补石阶上被雨水冲空的缝隙,以保持山路的平整。

如今,上夜班的矿工不再担心天黑路滑了,因为路好走而上山遛弯的人们更多了。王振明老人还特意在山顶和山腰各修了一个近十平方米的平台,让爬山的人休息。

【素材解读】

古有愚公,用筐子簸箕等工具运土,天长日久,终于移走了太行王屋二山;今有王振明,用镰刀、斧头和铁镐开山,几年下来,终于修出700台阶山路。他们都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默默坚持,终于让自己的理想得以实现。但王振明在很多方面超过了愚公,愚公移走两座山是为了方便自己,而王振明修路是为了方便他人,他有着更让人钦佩的奉献精神和无私情怀,有着心怀他人的高贵风格。他洒下了汗水和辛苦,却收获了与人为善的快乐。

【适用方向】

坚持;理想;奉献;助人为乐;与人为善;高贵

萧百佑:“中国狼爸”

【素材展示】

最近有一位父亲非常有名,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品行、成绩不符合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如今,他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大录取,长子萧尧和长女萧君在2009年分别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法学院录取。今年夏天,二女儿萧箫紧随其后,成为了哥哥姐姐的校友。最小的三女儿萧冰目前正读高二,她有古筝特长,目标是同样位于首都的中央音乐学院。他的“棒式”教育虽有专家学者和家长质疑,但也有大批家长力挺。您怎么看“狼爸”的体罚教育呢?

【素材解读】

中国素有“棍棒底下出孝子” “不打不成器”之说,在这种教育下,确实培养出了不少人才,萧百佑坚定地认为,只有中国传统教育才是最正统、最优秀的教育方式。他用“棒式”教育把三个孩子送进北大,可见这种教育方式的确具有一定效用。因而可以从正面对狼爸的做法予以肯定,即从赞成“棒式”教育的角度立意。但是,这种“棒式”教育存在很多弊端,会给孩子带来心灵的伤害,会让孩子产生恐惧感,因而遭到很多人的质疑,他们认为家长和孩子做朋友,在温言细语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身心才会真正健康。因而对狼爸的教育也可以进行批评,从否定棒式教育的角度进行立意。

【多维立意】

①打是亲,严是爱;②关爱为本,反对体罚;③进入好大学未必等于成功;④严慈相济的爱;⑤凡事要把握好“度”。

学校:该不该给成绩差的学生戴“绿领巾”

【素材展示】

2011年10月17日,中午放学后,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外,一些孩子胸前的绿领巾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学生队伍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两类:一部分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据了解,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被老师刻意发放了绿领巾,以示激励。校方向外界表示,绿领巾并非有意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只是作为激励学生进步的一种机制,“绿领巾的含义,就是告诉他们要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对此,你怎么评价?

【素材解读】

“绿领巾”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绿领巾”,美其名曰是作为少先队员预期的教育形式。但无论哪里的绿领巾,都有一种贬低、歧视差生的意图,是给差生贴上的标签,让世人皆知戴绿领巾的孩子学生成绩不好,而戴红领巾的孩子成绩好表现好,是听话的好孩子。这是对孩子们的侮辱和歧视,会大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用某种标志对学生的品行贴上了“好与坏”的标签,是摧残青少年心智的行为,会让戴绿领巾的同学心生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自信心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因而立意时应从批评、否定戴绿领巾行为的角度入手,分析这样做的弊端。

【多维立意】

莫为人品贴标签。

以人为本,实施关爱教育。

蒋英:中国的骄傲

【素材展示】

蒋英,生于1919年,浙江海宁人,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著名钢琴家和歌唱家,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音域宽广优美。

蒋英自幼喜好音乐,1936年随父游欧洲,旅行意奥诸国,1937年进入德国柏林音乐大学研习,1941年毕业。1943年瑞士“鲁辰”万国音乐年会上,蒋英参加匈牙利高音名师依隆娜・德瑞高所主办的各国女高音比赛,名列第一,为东亚获胜之第一人。1944年毕业于瑞士路山音乐学院。1947年5月31 日,蒋英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行归国后第一次演唱会,由钢琴名家马果斯基教授伴奏,成绩甚佳。1947年起定居美国。1955年回国。长年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历任声乐系教研室主任、歌剧系副主任、教授,蓍有《西欧声乐艺术发展史》,合译有《肖邦传》,《舒曼传》等。

蒋英对科技事业、科学工作者的艰辛十分关心和理解,她曾以巨大的热情,不顾连续几个月的劳累,参与组织、指导了大型音乐会“星光灿烂”,歌唱航天人,歌唱航天事业。

在中央音乐学院教学45年之久的蒋英,一对一地亲手培养了26个学生,其中近一半都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取得过骄人的成绩,像傅海静、祝爱兰、多吉次仁、杨光等都是国际乐坛上声名显赫的歌唱家。他们为祖国争光的同时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艺术教育的水平。蒋英说,中国的声乐教育虽然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距离,但是基础非常扎实,有了扎实的基础,再加上天赋和后天的努力,当然能够成就人才。作为歌唱家,蒋英创造过辉煌,作为教育家,蒋英又为世界输送了中国的骄傲。

蒋英从不喜欢别人称呼她“钱学森夫人”,她说:“我自己就是艺术家、声乐教授。”尽管她一生成绩卓越,功勋显赫,但一直低调、平和。

狼爸的教育方式范文6

关于教育缺失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也引发人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反思。我们不禁呼吁:让孩子在平等中成长。给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为祖国花朵撑起一片平等的蓝天。

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撞车事件一度引发大众热议。李天一从小表现出优异的天赋让老来得子的李双江万分欣喜,对孩子的溺爱也更加浓烈,就是这样一个性情温和,表现优秀的孩子在溺爱之下少年才情毁于一旦。我们不禁想要发问难道只有李天一错了吗?作为父亲难道没有觉悟吗?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道德,子不教,父之过。也是这句话反射了当下教育问题的弊端丑态,我们更应该让孩子在平等中成长,少些自私,多些宽容。而不是让孩子在溺爱中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而胡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