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反思范文1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 02-0845(2007)01-0071-02
收稿日期:2006-08-15
作者简介:汪涛(1958-),男,安徽怀宁人,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从 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
教学反思是一种教育资源。虽然它是隐性的,但它却是无价的。它既是学校校本教研中 “反思、互动、引领”三大核心要素的基础,又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实践”两大知识 支点的桥梁。随着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教学反思的作用越来越彰显。
一、教学反思的现状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自我教学反思,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认为反思没必要。教师的工作就是写写教案,上上课,改改作业。只 要把教案写周全了,把课讲到位了,把作业改细致了,就算把任务完成了。至于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的反思,是学校领导评价的事,是教研人员研究的事,教师没必要进行反思。
二是认为没什么反思的。教书就是教“书”。“年年岁岁书不变,岁岁年 年课相同”。运用自己多年习以为常的“套路”,来应付那薄薄的课本知识,不但轻松,而 且无风险,哪来反思?
三是认为反思是出于无奈。为了督促教师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养成良好的 反思习惯,教育管理部门已把“教学反思”纳入教学工作、职称评聘的重要评价指标。一些 教师出于无奈,不得已而“思”之。
四是不知反思是什么。有的认为反思就是对号读论文,于是在交流反思时 ,张冠 李戴地读起报刊杂志的文章,不管恰当不恰当;有的认为反思就是作检讨,于是在评议教学 时,“谦虚谨慎”地道出“自己的种种毛病”,不管真实不真实;有的则把看到的一些“似 曾相识燕归来”的特例,克隆到自己教案的缝隙处,不管合适不合适。
存在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和指导不到位。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反 思的内涵、内容、策略和形式加以明确,以期更好地指导教学反思实践。
二、教学反思的内涵
顾名思义,教学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反思不等于回顾。反思需要回顾,但反 思更需要思考。反思既要在回顾中思考,又要在思考中回顾。反思不等于反省。反思包含对 “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局限于反省的反思是不全面的反思。反思不等于总 结。反思需要总结,但反思更侧重于随感。反思既可以三言两语,也可以长篇大论。框定于 总结的反思是不现实的反思。教学反思是理性扬弃的过程。教师的每一次反思,都意味着对 过去教学行为及其折射出来的教学理念的扬弃。教学反思是财富积累的过程。教师的每一次 反思,都累积着过去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教学反思是自我超越的过程。教师 的每一次反思,都蕴涵着对未来教学乃至专业发展愿景的规划。自觉地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 ,才会实观自我超越。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要“思”之有物。这里的“物”特指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经历教学实践后,总 会产生一些难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自问”来梳理 。
一问“特色”是什么?教学的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风格。独具 特色的教学,给人的感受是别样的,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涵于教学评价诸多要素之中 :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 ,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学习方式上, 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等等。其间,当别具匠心的构思、别出心裁的创意、别树一帜的诱导、别开生面的合作等 等要素汇合成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时,就构成了教学的特色。
二问“精彩”在哪里?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精彩的教学片断。精彩 的教学片断,给人的感受是惊叹的,给人的启迪是深远的。它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 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运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 ,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 ,等等。
三问“偶得”有哪些?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中得到的意外收获。意外 的收获,往往源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顶牛”,教师如何打发; 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对;面对学生阴差阳错的“歪答”,教师如何引 导;面对学生没精打采地“走神”,教师如何处理;面对学生无所用心的“沉默”,教师如 何对待;等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源自对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如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 ,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四问“缺失”在何处?再完善的教学预案也难免有疏漏之处。教师上完一 节课之后 ,总会或多或少地感到有这样或那样的缺失。这就需要教师从教学的全过程中去耐心查找: 哪一内容处理不恰当,哪一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活动组织不得力,哪一实验演示不清晰, 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语言评价不得体,等等。
四、教学反思的策略
教学反思如何“思”?“思”之要有据。这里暂不谈对教学中成功之处的反思,主要谈对教 学中存在不足之处或困惑的反思。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有些是个别的现象,有些 则属共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采取“四个策略”找根源。
策略之一:对教材质疑。出于稳妥,有时的教学是“照葫芦画瓢”:铺垫 是 教材的“复习题”,新授内容是教材的“原例题”,反馈是教材的“做一做”,巩固是教材 的“练习题”……这在事理上本无可非议,可教学下来总感觉心里不是滋味。这是为什么? 我们不妨对教材质质疑:复习的知识是否有利于新知的展开?例题的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 活实际?反馈的练习是否具有反馈的功能?巩固的习题是否灵活有趣?如果“没有”,就当跳 出教材用教材,将学生生活中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融入例题与习题之中,体现教学的生 活化,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展现教学的价值观。
策略之二:与学生换位。出于责任,有时的教学已尽了全力:该讲的讲了 ,该问的问了,该做的做了,该练的练了……这在常规上无可挑剔,可教学下来总感觉效果 不很明显。这是为什么?我们不妨与学生换换位:如果我是学生会怎样?如果学生是这样, 我该怎么样?是不是不该讲的也讲了,不该问的也问了,不该做的也做了,不该练的也练了? 如果“是”,就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这一切,让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更符合 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策略之三:和他人比较。出于课改,有时的教学“赶鸭子上架”:直观、 谈话、操作、演示、验证、归纳等多种手段并用。这在经验上无可厚非,可教学下来总感觉 没有起色。这是为什么?我们不妨和他人比较一下:在学校里听一听同行的课,在刊物上 看一 看他人的设计,在录像中观一观名家的课例。然后反思他人的教学好在哪里?自己的教学弱 在何处?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
策略之四:请名师指点。出于创新,有时的教学也真够“前沿”的:创 设贴近生 活的实际,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安排充足时间的实践,组织双向互动的合作……这在闯劲 上无可指责,可教学下来总感觉特色不够鲜明。这是为什么?我们不妨请名师指点一下,或 邀同行听一听自己的教学,评一评得失,在“听”与“评”中“把脉”,还可请名师改一改 自己的典型教案,作一作公开课例,在“改”与“作”中“会诊”,从而使自己由“当事者 迷”向“当事者清”的目标迈进。
五、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学反思怎样写?笔者认为写无定式。教师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呈现在教案中 的教学反思,惯用的形式一般有四种:旁注、点批、总评和串析。
旁注。旁注就是在教案旁边的空白处写反思。旁注的重点是教学的“细节 ”:由教学过程中,某一具体内容或过程所引发的点滴感受,及时用简要的语言真实地记下 来,防止突如其来的感悟成为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坚持旁注有利于灵感的积累。
点批。点批就是在教案环节的中间处写反思。点批的重点是教学的“片断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令人难忘的东西,或典型的经验,或深刻的教训,或得意的做 法,或失落的感悟,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坚持点批有利于“教艺”的提升。
总评。总评就是在课时教案的结尾处写反思。总评的重点是教学的“整体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回顾,从多个角度去透视教学实践。坚持总评有利于“风格”的形成 。
串析。串析就是在章节教案的结束处写反思。串析的重点是“归纳”:对 一个阶段积累的教学反思进行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从多个特殊的现象中梳理出本质的 东西。坚持串析有利于经验的提炼。
六、教学反思的升华
教学反思要“思”之有理。这里的“理”特指思出的道理,思出的门道,思出的规律。其实 质就是反思的层面由“现象”向“本质”升华;其过程就是教师的角色由“经验”向“科研 ”转型。
教学是反思的基石。真知源于实践。任何反思“真经”的获取,都必须经 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构思的胆子应 当壮一点,改革的步伐应当大一些,创新的力度应当强一些。宁要“失败”的创新,不要“ 成功”的守旧。因为守旧无出路,唯有创新才有希望,才有进步,才有跨越。当教学的预案 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后,必然有“得”有“失”。此时的教师,人要坐下来,心要沉下来, 脑要动起来,分析“得失”的成因,寻找对症的“良药”,制订改进的方案,进行再实践。 这样经过“实践”与“反思”的循环,就会识破“庐山真面目”。
理念是反思的支柱。教学行为是受教育理念支配的。教学反思必须在先进 理念的支配下进行:在目标上,要由“单一”向“三维”转变;在内容上,要由“书本”向 “生活”转变;在教法上,要由“灌输”向“引导”转变;在要求上,要由“统一”向“差 异”转变;在训练上,要由“结果”向“过程”转变;在评价上,要由“评判”向“诊断” 转变;等等。只有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扎根于心底,反思才会“一览众山小”。
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学;教师职业化发展
近年来,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继续推进的浪潮中,外语教师职业化发展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部的重视。在2013年召开的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教育部高教司特别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以改进教学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保障。”这意味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大学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促进外语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反思性教学理论的提出,批评了教学工作的行为主义的机械模式,注重以整体的方式把握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的思维和行动,将教师“反思性的教”和学生“反思性的学”有机结合,使外语教学在实践中互动并逐步改进形成良性的教学循环,为外语教师职业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1 反思性教学的概念分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反思性教学”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在西方形成一种教学思潮,并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反思性教学”也称“反思性实践”,源于1933年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的how we think一书中提出的反省性思维的概念,后经美国思想家舍恩(schon)发展,在其著作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中正式提出。舍恩教授认为,师生一起实现反省性思维的教学,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中的理论。著名教育家胡森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定义“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他认为反思性教学是理性的思考,批判的态度和方法,是教育主体自我分析和批判的过程,反思性教学能够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果。
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采撷众说之长,对反思性教学的定义进行“反思性”的总结,将其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这个定义揭示了反思性教学的主要特征。一是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解决问题。按照行动研究的要求,反思性教学要组成研究小组,研究小组要帮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提出假说,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假说,直至解决问题。由于问题来源于实际,通常没有现成的答案,因此其解决办法往往有一定的创造性。二是“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在反思性教学的视界里,学会教学是直接目的,学会学习是终极目的。这一特征反映出反思性教学不仅关心学生的发展,同时关心教师的发展,与以往仅关心学生发展的教学颇不相同。三是在探索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永无止境的追求,是反思性教学的使命。在反思性教学中,反思型教师借助行动研究的群体反思的教学,是以发展教师为直接目的的教学,不断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
2 反思性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实施
目前西方比较流行的反思性教学模型有:埃拜(j.w.eby)模型、爱德华兹-布朗托(a.adwards & d.brunton)模型及拉博斯凯(v.k.laboskey)模型等。尽管这三种模型的理论基础与表达方式不同,但从根本上看,这三种模型都表现出通过反思“提出问题一探讨研究一解决问题”的实质,都突出了教师本身的提高。其中,埃拜的反思性教学模型由反思性计划、反思性教学、反思性评价三部分构成一个连续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反思性计划是相对起点。课堂教学是将反思性计划付诸于行动。反思性评价要收集关于教学的客观资料和主观信息,然后进行分析处理,做出事实和价值判断,到达相对终点。于是一个反思性教学周期结束,然后再进入新的反思性教学阶段。
2.1 反思性教学计划阶段
反思性教学计划即反思性教学设计,它与常规的操作性教学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包含操作性教学的备课与预习等合理的基本环节,同时又要超越操作性教学。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从以下几个
骤进行教学设计:
1.反思实践,明确问题
反思实践,即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或整体的教学实践。一旦发现教学中确有需要探讨的问题便将之确定下来。不过这里的问题不是单纯的“不足”或缺陷这种意义上的问题,而是中性的,即“课题”的意思。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明确问题:(1)通过教学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教学中的发生的重要事件;(2)观察自己的教学录像,客观分析课堂教学,发现问题;(3)邀请教研组教师或专家共同观看录像,听取意见;(4)与学生交谈,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发现问题;(5)在教研组活动中,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听取同组教师的建议。
2.围绕问题,确定目标
反思性教学有两个目标:一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二是让教师学会教学,即发展学生与发展教师统一。这些目标都是抽象的,需要具体化到每一次教学活动中。比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那么教师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便可定为目标,并具体落实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通过调节、运用、提高包括道德、文化、能力、身体等多方面因素逐步实现目标。围绕问题确定目标,关键在于选定的问题基本上是学生学习中和教师教授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实现的却是学生更会学习、教师更会教学的目标。这些目标通常与教学内容有内在的一致性。也就是说,要借助操作性教学的备课活动,把这些目标落实到教学计划中去。
3.设计方案,撰写计划
反思性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如同操作性教学一样,有三种计划,包括学期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然而这些计划与操作性教学的计划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方面,不仅有发展学生的目标而且有发展教师的目标。发展教师的目标也要明确地写在教学计划上。二是学期进度计划和课时计划甚为详细,单元计划次之。反思性教学的学期计划类似于课题研究计划,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措施、教学时间、教学总结。课时计划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师的教授动机。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收获英语知识,同时了解英美文化,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升文化素质修养;教师通过教学使其教学道德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2.2 反思性教学的实施阶段
在授课和听课方面,反思性教学吸收了操作性教学的基本内容,与操作性教学有较大的相似之处。不同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及时反思并有效地调控。这是反思性教学不同于操作型教学的重要标志。反思与调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反思与调控教学的进度和步骤,增强计划性,避免松散现象;
2.反思学生注意力涣散的情况,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课堂;
3.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课时计划。
2.3 反思性教学的评价阶段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质量或效果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反思性教学评价在吸收操作性教学评价之长的基础上,坚持如下评价标准。
1.科学评价与人文评价的统一
反思性教学和操作性教学均坚持科学评价的标准,严格把握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最大限度降低评价手段等方面的主观因素,确定合理的评价程序。与此同时,反思性教学也强调采用人文评价,且必须采用人文评价。这里的人文评价不是指随心所欲的主观评价,而是指把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融为一体的评价,不仅依赖客观事实,而且允许被评价者或评价者的反映着主体的理智程度与客观精神的主观因素融入其中。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统一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大多推崇定量的评价方法,这对于单纯采用定性评价的教学大有好处,但由于它忽略了教学中的“人性”,因而很难说明一些复杂的教学现象。因此,对于教学中比较复杂的情况,除了定量评价外还要用定性化的语言评价,如用评语描述。
3 反思性教学对外语教师职业化发展的意义
3.1 反思性教学为外语教师向学者型教师发展提供了方法和动力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仅注重英语教学法、英语教材等方面的革新,同时对大学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教师的职业化发展能力的提高是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稳步发展的不懈动力和前提条件。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反思和
解决自身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一些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随着教师对实际问题的不断反思并解决,教师创造性地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为外语教师向学者型教师发展提供了方法和动力,是提高教师职业化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
3.2 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提高外语教师的道德素养
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动性,自觉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教师自觉反思教学的前提。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对其教学行为负责,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并呈现螺旋式向上的循环发展。这有利于促进教师将持续不断地反思作为一种研究方式。教师在反思性教学中不仅学会了教学,而且能够在反思中学会做人,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造就高尚的人格,从而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习积极性。
3.3 反思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外语教师研究创新的能力
探索研究性是反思性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学反思的过程即使教学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学改革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的各环节,从明确问题、搜集材料、计划构思到实践应用、效果监测再到反思研究、改进完善,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探索和改革的过程。因此,反思性教学的开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此外,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教学问题本身就具有特殊性,为了解决不同的问题,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探索精神,从多方面多视角观察分析遇到的问题,探索性地解决问题。这就使得教学过程本身和教学问题的解决具有了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不断发现新问题和新意义,提升了自己的研究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建国,蔡建功.反思性教学与教师素质的提高[j].石油教育,2007,(5)
[2]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2,(7)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07-221
[4]高翔,王蔷.促进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2002,24(2)
[5]郭金花,吴星.反思性教学与实施程序[j].化学教育,2005,(10)
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教学反思 内容 形式 意义
Simple discussion on turning over to think about teaching
Xu Li
【Abstract】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effective thought about teaching can help teachers reduce the regret left behind the class teaching. In addition, she has made a detailed discussion on the content, the form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hought about teaching from three aspects.
【Keywords】Turning over to think about teachingContentFormSignificance
现今教学倡导“聚焦课堂,优化教学”,教师除了备教材,还备学生,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课后反思有时被教师忽略,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教学反思。
1.反思的内容。
1.1反思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更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是否改变了一味传授的权威;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拉近了。
1.2反思情景设计:情景创设是上新课之前引入教学主题的教学手法,教师创设的情景是否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情景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否与本节课内容相符。
1.3反思教学方法:现在的教学不再是一支粉笔,教师一讲到底就能解决的。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是否发挥合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是否科学;教学是否体现以学生为本。
1.4反思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等环节,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是否完成;习题是否另有解题方法;板书设计是否合理;语言表达是否表达清晰精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和闪光点。
1.5反思亮点与不足:在教学中是否有失误或疏漏;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什么;可以通过何种方法弥补教学不足之处。
2.教学反思的形式。教学反思的形式可以是多样性的,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
2.1随笔形式。教师在上完课后应养成记随笔的习惯来反思这一堂课的教学,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和困惑记录下来。
2.2备课组活动形式。在备课组活动过程中,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集思广益,互相学习。教师可以针对上课碰到的教学问题而进行讨论,这样既解决了问题,也为其他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类似的情况起到借鉴的作用。
2.3同行教研活动形式。不同的教师对于教材的处理方法不同,对学生往往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校与校之间或区教研活动中,通过听课、评课的多种方式进行反思是很好的一种方式。它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面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
教学反思范文4
反思一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反思二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反思三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反思四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反思五
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自己都能感到特别兴趣。
反思六
教学《元、角、分》,我就结合实际让他们去发表他们的意见,在解决自身的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实际问题。这时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而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教学意义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反思七
在分类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应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结果许多孩子们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们除了按年龄,按性别,有的还按衣着分、按发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说明了这样的教材设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
反思八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在《位置》中,教学完前后、上下、左右时,我出现了"去火车站"一题,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叔叔去火车站的路,当一当小小导行员。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说得很详细,还给了建议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
反思九
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老一辈人常常认为数学学得好的人往往比较聪明,这并不无道理。因为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任,一套好的数学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设计得多么美丽,也不在于设计得多么新颖,关键是是否能给学生们广阔的思维训练空间。在加减法(一)5的加减法一课中,小鸡吃米的数学故事是这样设计的:5只小鸡吃米,有两个盘子都装有米,同学们猜猜看,小鸡吃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几和几"相比,无疑前者给了学生一个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与教材的新思想靠拢,在上《前后》一课时,我让学生们装扮成不同的小动物,依次是小熊、乌龟、公鸡、兔子、大象、小狗。请他们说说大象现在排在第几?如果我想让大象排在第二,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当然学生们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实现了数学课的价值,进行了思维的锻炼。
教学反思范文5
我严格遵守三步四环节的教学模式,严格按照“课前导学---模块探究------总结归纳”的教学步骤组织教学,在模块探究环节遵循四个环节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精炼反馈”,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发展。在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我也碰到了许多困难,我采用了实践——反思——探讨——再反思的方式,想办法让自己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情分析:我们班有52人,由于小学基础原因,习惯非常不好,不会听讲,不专注,上课小动作很多,在下面说废话,思想上对学习没有兴趣,作业不写或是交了乱写,课后基本没有练习 。在化建你必须知道学生想要的是什么,他们想学什么,他们能学会吗?因此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我从教材上选取数学课本作为唯一的教材,教辅选用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的基础训练作为对课本知识的复习与检测,紧扣课本,传授基础知识,教给学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教学反思范文6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的特点
重力教学反思(二)
对于《重力》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前一节学过的力的知识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在坐标上作图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质量的关系,这种做法思路简捷。学生容易掌握,同时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图象法。关于重力的方向,首先说明用线将物体悬挂起来后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叫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通过想想议议让学生明白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它与“垂直向下”的区别。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明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最后告诉学生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认为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
生活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教学中我注意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创设问题情景。以观察思考开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于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通过探究解决本书中“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重点问题,通过让学生利用重垂线观察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利用重心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力的方向及作用点的难点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本节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一些同学,对于重力的方向的理解还不够准备,对于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强调,对于比例系数的物理意义还需在今后的练习中不断地加以巩固。
重力教学反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