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满庭芳苏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满庭芳苏轼范文1
传说,北宋时候,有一天晚上,苏轼和黄庭坚二人到河边闲步,但见暮霭成金,水天一色,渔歌唱晚,悠扬悦耳。对此良辰美景,黄庭坚口占一联曰:
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苏轼一听,知道这是以词牌入对,他稍加思索,便以春节时瑞雪呈祥的情景对道:
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
黄听后,连声称妙,妙就妙在以词牌“普天乐”巧对“满江红”,一语双关,别有情趣。苏轼笑着说:“不瞒老弟,这词牌对是跟小妹学来的。”
苏轼赶回家后,正好遇见苏小妹在操琴,便打趣地说道: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一听,此句巧妙地嵌入了“水仙子、碧玉簪、声声慢”三个词牌名,缀成一条雅致、形象的上联,心中不禁为之一惊。这时,华灯初上,玉兔东升,一位脚穿红绣鞋的侍女前来送茶,苏小妹灵机一动,脱口对出了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这副下联,也连缀了“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三个词牌名,而且流畅自然,天衣无缝。
苏小妹有个女儿,自幼才思敏捷,但性格文弱,出嫁之后,苏小妹对她很不放心。一天,苏小妹思女心切,冒雨前去看望,母女二人相见,不免一番嘘寒问暖,当女儿问及来由,苏小妹说:
高阳台上酷相思,为娘心念天仙子
女儿听出了母亲的心声,也知道这上联中连用了“高阳台、酷相思、天仙子”三个词牌名,属对十分不易。她追念慈母恩情,不禁浮想联翩,百感交集,答道:
满庭芳中诉衷情,小女难得相见欢
满庭芳苏轼范文2
1、 清似水沉香,色染蔷薇露。 ——宋·向子諲《生查子·木犀》
2、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宋·高观国《菩萨蛮》
3、 西风扫尽狂蜂蝶,独伴天边桂子香。 ——宋·韩驹《木犀》
4、 飞轩下瞰芙蓉渚,槛外幽花月中吐。天风寂寂吹古香,清露冷冷湿秋圃。 ——元·顾瑛《玉山亭馆分题得金粟影》
5、 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 ——清·洪昇《长生殿·惊变》
6、 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清·张云璈《满觉陇》
7、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唐·张九龄《感遇》
8、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宋之问《灵隐寺》
9、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10、 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 ——宋·苏轼《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
11、 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宋·曾几《岩桂》
12、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3、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14、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宋·辛弃疾《清平乐·忆吴江赏木犀》
15、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宋·朱淑真《木犀》
16、 只饶篱菊同时出,高占红梅一着先。重露湿香幽径晓,斜阳烘蕊小窗妍。 ——宋·陆游《嘉阳绝无木犀偶得一枝戏作》
17、 纤纤绿裹排金粟,何处能容九里香? ——宋·范成大《次韵马少伊木犀》
18、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宋·杨万里《木犀》
19、 水边一笑,十里得清香。 ——宋·向子諲《满庭芳·岩桂》
1、 清似水沉香,色染蔷薇露。 ——宋·向子諲《生查子·木犀》
2、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宋·高观国《菩萨蛮》
3、 西风扫尽狂蜂蝶,独伴天边桂子香。 ——宋·韩驹《木犀》
4、 飞轩下瞰芙蓉渚,槛外幽花月中吐。天风寂寂吹古香,清露冷冷湿秋圃。 ——元·顾瑛《玉山亭馆分题得金粟影》
5、 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 ——清·洪昇《长生殿·惊变》
6、 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清·张云璈《满觉陇》
7、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唐·张九龄《感遇》
8、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宋之问《灵隐寺》
9、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唐·刘禹锡《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10、 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 ——宋·苏轼《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
11、 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宋·曾几《岩桂》
12、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3、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满庭芳苏轼范文3
第十七讲 酒与艺术境界 (三)
无论诗人还是作家,通过联想把现实生活虚化和升华。在这种过程中,他们凭借自己的审美经验和联想能力,把原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打破了,经过一种神奇的重新组合,构造了一幅与现实生活有着较大距离的艺术世界。美国莱昂内尔・特里林对梦与艺术创作在心理学上的共同点作了一些概括,他在《弗洛伊德与文学》一文中写道:
那么,梦和神经病在一方,艺术在另一方,其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显然,它们是有某些共同点的。没有一个诗人或批评家会否认无意识过程在两面都起作用,都具有幻想的成分,只是程度不一样,但是它们之间有一个重大区别,查尔 斯・兰姆认为真正的天才精神必定健全这一论点时曾清楚地看到了这个区别:“……诗人是醒着做梦。它不为自己的主题所左右,反能控制它。”
在这段议论里指出了一个重要事实,即无意识在艺术创作中起了作用。同时又指出了诗人、作家并非被非理性所操纵。这也正如特里林最后所归纳的:“整个区别就在这里,诗人能主宰自己的幻想,而神经病的标志恰恰就是被幻想迷了心窍。”有了这个结论,我们这里的引文显然就不会被那些片面强调“创作无意识论”的论说钻了空子。我们同样赞成在艺术创作中无意识活动的参与,这不仅适用于梦境,更适用于酒醉之态的创作。也正因为如此 ,才使诗人、作家创造的艺术境界具有相当的神秘性质,而且可以说明艺术境界的创造为什么不可以重复,更不可以由别人来代替。人在酒醉之后使一部分理智层失控了,潜意识于是跑出来发挥了作用,不仅把埋藏在诗人、作家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感情释放出来,也把由这种感情所造成的幻想释放出来,从而造成一种凝聚着作家审美经验和他的热情的、美丽的显像,通过笔端展示在我们面前。由此,给我们提供了一幅美好动人、发人无限联想并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酒醉之境,也是如弗洛伊德所说的诗人白昼梦,对艺术的帮助也是理所当然的。通过这样的阐明之后,我们再回过头去读前面课程中引录的诗文,就更加明白了。
酒醉不止对文学创作有作用,对其他艺术创作也显现其神奇的功能。书法家、画家也有很多好饮酒,而在醉态之中尤其有神奇的创造。如大书法家王羲之善饮,据说他于公元三五三年,曾邀集孙统、孙绰、孙放、王献之、谢安、郗昙、耿友、王玄之、王凝之等四十一位名流、隐士,集于兰亭临水饮宴。以漆制羽觞漂于清溪之流,觞到谁人面前须赋诗一首,不能赋者罚酒一觞。结果共得赋诗三十七首,王羲之乘着酒兴以蚕茧纸用鼠须笔写成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兰亭集序》,即后世称《兰亭帖》。其笔法变化多端、随类赋形,各尽其态;凡有重文者,则字体悉异,没有一字雷同的。第二天他酒醒之后,又一连挥笔写了几遍,都不及原书的神韵。唐代大书法家张旭也好饮酒,被称为“草圣”,杜甫《饮中八仙歌》中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可见酒使他达到了艺术境界。怀素是个僧人,但却嗜酒如命,每写字前痛饮得如醉如痴,于是纵笔驰骋,写得一笔好字。钱起评论他说:“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宋画家米芾也好饮酒,据《语林》载,苏轼一次在维扬置酒招待诸名士,共十余人,米芾也在座。酒喝得快醉时,米芾忽然站起来自赞说:“世人皆以芾为颠,子赡以为如何?”苏轼说: “吾从众。”米芾好画,好书法,好饮酒,如狂人,因号米颠。他的《满庭芳》词:“雅燕飞觞,清谈挥尘,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雪溅紫瓯圆。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座中客翻愁,酒醒歌阑。点上纱笼画烛,花聪弄月影当轩。频相顾,余欢未尽,欲去且流连。”写的酒醉情态,如画如诗,令人沉醉。
满庭芳苏轼范文4
花开的季节,我们念着春天的寄语,装饰着绿色的青春;花开的季节,我们轻轻地松手,让心情去流浪,寻觅童话里的神秘诗篇。
花季,属于多梦的少男少女,带着朦胧的渴望,在日记里诉说心语。
花季?雨季?要用驿动的心去感觉!
花朵里诞生的文字--花与华
“华”字是古字。在古代,“华”的意思就是花。成语“华而不实”就是指开花不结果;“春华秋实”就是指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甲骨文中没有“花”字,只有“华”字,“华”的字形就像一棵开满繁花的植物。在汉字造字之初,“华”和“花”是同一个字。
成语探源--闭月羞花
“闭月”是貂蝉的代称。这个代称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有一天,貂蝉在后花园赏月,忽然一阵轻风吹来,一片浮云遮住了皎洁的明月。这一幕正好被貂蝉的义父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便赶紧躲到云彩后面去了。从那以后,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唐朝开元年间,杨玉环被选进宫来。一天,她到花园散心,看见盛开的朵朵鲜花,想到自己被关在宫中虚度青春,不禁叹了口气。
杨玉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儿年年盛开,而我在深宫中什么时候才能出头?”说完,她伸手去碰鲜花,刚碰到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顿时卷起。这时,恰巧一个宫女走过看到了这一幕。
事后,宫女对唐明皇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羞愧得低下了头。”唐明皇当即要见杨玉环。唐明皇见杨玉环貌美如花,喜出望外,立即升她作贵妃。
相传唐朝博陵人崔护考进士没考上,心情很郁闷。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正赶上口渴,他便敲这户人家的门。不―会儿,一位美丽女子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之心。
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却见这户人家的大门紧锁着。他怅(chSng)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人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表达爱恋的情思。
五花八门和花没关系
“五花”是指五行阵,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又代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五种颜色按不同组合可变成多种颜色,使人眼花缭乱。“八门”是指八门阵。八门阵是按照八卦的顺序排列的,可变成六十四卦,运用在作战中常使敌军陷入困境。相传,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将八门阵改变成“八阵图”,所以“诗圣”杜甫作诗颂扬他“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满庭芳
――鉴赏诗中的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孟浩然:《过故人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时令花正月里,茶花阵阵香;
二月里,杏花暖洋洋;
三月里,桃花喷喷香;
四月里,蔷薇都开放;
五月里,石榴红似火;
六月里,荷花香满塘;
七月里,凤仙是七巧;
八月里,桂花满园香;
九月里,堆得高;
十月里,芙蓉小阳春;
十一月,荔枝满树花;
十二月,腊梅黄灿烂。
小延伸
形容人貌美的,还有一个成语叫“沉鱼落雁”,你知道这又是什么典故吗?
小八卦
难得一见的花――铁树开花
令人讨厌的花――
满庭芳苏轼范文5
对于宋代龙风团茶形制的成型,有“始于丁谓,成于蔡襄”之说。其与福建的石岩白茶还有一段佳话,石岩白茶产于福建建安的能仁寺,茶树生于岩石缝隙,又是白叶茶,在宋代崇尚“茶以白为贵”的背景下,是上等名品。宋人彭乘《墨客挥犀》卷四记载:蔡君谟善别茶,后人莫及。建安能仁寺有茶生石缝间,寺人采造,得茶八饼,号石岩白。以四饼遗君谟,以四饼密遣人走京师,遗王内翰禹玉。岁余,君谟被召还阙,访禹玉。禹玉命子弟于茶笥中选取茶之精品者,碾待君谟。君谟捧瓯未尝,辄曰:此茶极似能仁石岩白,公何从得之?禹玉未信,索茶贴验之,乃服。石岩白虽是名品,但数量极少,幸有蔡襄此段佳话,才得以借人传播,为后人知晓。由于饮用建茶需要点茶法,即将茶碾制成末茶粉,然后再进行冲点,还有更重茶色比拼的斗茶法,对茶器的要求更高,出于实用功能的考虑,斗茶的参与者极重黑釉盏,因为只有在黑釉盏的衬托下,才能更好地分辨茶汤、茶品以及水痕。况且宋代茶色以白为贵,宋代斗茶非常重视黑釉茶盏,正是由于黑釉盏最适合斗茶所需。斗茶时汤花似雪,与黑盏相互衬映,黑白分明,相得益彰。宋代自北宋初期直到南宋,皆以建安建阳窑所烧制的黑釉盏为贵。宋初陶榖《清异录》就提到“: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⒁《,茶录》亦云“: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⒂。而《大观茶论》中提及的盏,虽未说出具体何地所出,但据其“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直立,易以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之描述,亦可以推断为建盏。结合陶榖、蔡襄以及宋徽宗对黑釉盏的论述,与建窑出土的及流传存世的建盏实物来分析,建盏的特征与诸人的描述一致。建盏胎厚、釉厚,内外壁上釉,圈足稍往上一部分不上釉,故而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高温而导致独特的挂釉滴现象。
宋代其他窑厂所出的黑铀盏,均不似建盏这样胎厚。因建盏胎厚,加之胎泥中含铁量偏高(大于5%),盏胎中还有一定比例的中空气泡,故“熁之久热难冷”,即烤炙后,建盏能保热较久,因此能使茶汤的汤花持续更久,是故斗茶者“最为要用”之茶盏。建盏常见的以兔毫盏居多,它也有一些别称。最早出现在唐代吕岩的大云寺茶诗,其中有“兔毛瓯浅香云白”⒄之句,宋代蔡襄的“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兔毫紫瓯新”。苏轼“忽惊午盏兔毛斑”,“老凤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苏辙诗句“兔毛倾看色尤宜”。黄庭坚则有“酌兔褐之瓯,瀹鱼眼之鼎”。宋徽宗的“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陆游有“绿地毫瓯雪花乳。”杨万里的“松风鸣雪兔毫斑”,“二者相遭兔瓯面”等诗句提及的兔毫盏从侧面说明了兔毫盏使用范围及影响极广。审安在《茶具图赞》中将12种茶具之一的茶盏称之为“陶宝文”,名为“去越”,意为宋时的茶盏已经不重越窑所制了;字为“自厚”,即蔡襄所说的“其坯微厚”之意;号为“兔园上客”,因茶盏以“纹如兔毫”、“玉毫条达者为上”。故推断审安所言之茶盏为建盏无疑。宋人称建窑所产的茶盏为建盏或建瓯、黑建、紫建、紫瓯、乌泥建、紫泥等。茶盏的称谓也多延用唐制,如“盌”“、椀”、“瓯”等。宋诗中所咏“紫盏”“、紫瓯”多指建盏。如蔡襄《试茶》“: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薄酒有馀清。”,苏轼《游惠山并叙》三首之三“:明牕倾紫盏,色味两奇绝。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尝新茶》“:兔毛紫盏自相称,清泉不必求虾蟆。”、又《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张耒《初伏大雨戏呈无咎、曹辅》“:紫盏新茶如泼乳,天工未费一杯水。”杨万里《陈蹇叔郎中出闽漕别送新茶李圣兪郎中出手分似》“:鹧鸪椀面云萦宇,兔褐瓯心雪作泓。”,黄庭坚《咏茶》“:紫玉瓯圆,浅浪泛春雪。”,陆游《烹茶》“:兔瓯试玉尘,香色两超胜。”等等,皆为士大夫文人之流饮茶品茗使用建盏的例子。建盏在烧制过程中,由于加入不同的釉料成份,会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除前面宋诗所提的兔毫盏,建盏中的鹧鸪斑纹茶盏也颇受文人喜好。点试茶时也常常用鹧鸪斑纹盏。僧惠洪《无学点茶乞诗》“:点茶三昧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黄庭坚《满庭芳》咏茶词亦云“:纤纤捧,冰瓷莹玉,金缕鹧鸪斑。”等都是咏鹧鸪斑建盏的诗词。
建盏的釉色与器型结合,正好迎合了当时建茶的点茶、斗茶的方式,既能满足文人们的审美趣味,也能满足普通百姓实用功能需求,尤其是建盏独特的釉色在易衬显茶汤乳花的同时,还能在饮茶过程中供人赏玩,给人以许多饱含意蕴的遐思,因此建盏成为“雅俗共赏”的茶盏,乃至后来也被宋朝廷另眼相看,选为“供御”“、进琖”之物,一时荣盛至极。由于建茶的品第高,加之又有贡茶的名声,使得众多文人士大夫之流以饮建茶为荣,于是,建茶与建盏成为宋代文人点茶的绝佳组合,建盏与建茶的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共同成就了宋代茶文化的一段佳话。
满庭芳苏轼范文6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离别抒怀”自然也成为我国古典诗歌歌咏的重要内容。唐代以前的送别抒怀诗,感情基调一般都是低沉伤感的。真正使送别诗以刚健高昂的格调、动人的情致出现于诗坛,是从初唐、盛唐开始的。从内容上说,多抒写亲情、爱情和友情、同僚情。有些送别诗借送别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从抒情方式来说,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如李白的《赠汪伦》,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多种形式,大多是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和以喻显情。(1)借物抒情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别之意来烘托,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2)借景抒情,如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竹林寺远,钟声触动思绪,归影勾起作者的归意,但作者形象隐于诗外,在闲淡的意境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3)以喻显情,如刘过的《柳梢青 送卢梅坡》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在阅读鉴赏送别抒怀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送别诗的结构形式。关于送别抒怀诗的写法,《诗法家数》曾作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2.通过典型意象,理解语言传达的信息。送别抒怀诗中有一些典型的意象,找出这些典型意象,有利于解读和把握离别诗。如“长亭”是古代送别的常见场所,“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杨柳”中的“柳”与“留”谐音,古代有折柳留客的习俗,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常见意象;“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举不胜举。
3.开拓景物意境,领悟作者情感倾向。送别抒怀诗往往注意营造送别氛围,在景物或生活气息中透露出送别时的主观情感和诗歌情调。其情感表达主要是朋友间真挚友谊的告白,或临别时坦诚的慰抚,或依依不舍的留念,或发自肺腑的感慨。阅读鉴赏送别抒怀诗时,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意境,才可以推断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明确情感表现方法,分析运用表达技巧的效果。就送别抒怀诗的抒情手法来说,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景中寓情、情景交融;就送别抒怀诗的表达技巧来说,多见的是运用修辞和虚实结合;就送别诗景与情的关系来看,常是“哀景哀情”来渲染,或“乐景哀情”来衬托。
【阅读训练】
江亭夜月送别
王 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本诗四句四景,形成了特定的空间,简析四句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国维曾说此诗着一“寒”字“境界全出”,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注]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将军,曾以和戎政策消除晋国边患,这里用以类比魏大。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首句运用了什么典故?首联给人怎样的感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横”“接”的妙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请简要分析“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在诗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后两句在写景角度上与前两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
[注]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在景物描写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最后一句表现了李白朋友的哪种性格?李白对他有怎样的告诫?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①自鸣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②。
握手祝君能强饭③,华簪常得从鸡翘④。
[注]①山鸟: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鹘”。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人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②白璧招:即以白璧招聘。典出“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③强饭:平阳公主对汉武帝卫皇后卫子夫说的话,卫子夫原是平阳公主家中的一名歌女。她初入宫时,平阳公主拊其背说:“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愿无相忘!”努力加饭,即保重身体。④鸡翘: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庭芳
苏 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①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遣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②,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①雪堂: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位于长江边,是他到黄州一年多之后友人帮助营建的。②黄州再闰:苏轼谪居黄州五年,阴历三年一闰,故称“再闰”。③洛水清波: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故云。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词运用了一些浸润情感的词语,请找到并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性格与词风?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声慢
别四明诸友归杭
张 炎①
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②。淡泊秋光,恰似此日游情。休嗟鬓丝断雪,喜闲身、重渡西泠③。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z。
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旧隐新招,知住第几层云。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
[注]①张炎:宋末元初词人。宋室南渡后举家迁至临安(今杭州)。入元以后,不仕新朝,以“遗民”自居,落拓而终。这首诗作于元成宗大德二年,其时诗人已51岁,在宁波一带飘荡。四明,四明山,这里指它附近的鄞县。②东瀛:东海。③西泠:西泠桥,西湖胜景之一。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作者即将归杭时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章法整饬,结构匀称,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吕]一枝花
春日送别
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
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花②做主?
[注]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②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元曲抓住哪些景物来写“春日”景致?通过这些景物表现了怎样的春景?透露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