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者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守护者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守护者计划

守护者计划范文1

【关键词】心理特点;护理干预;计划生育手术

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人口的控制越来严格,计划生育是一项实现人口控制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计划生育手术主要包括人工流产术、节育器放置与取出术、中期妊娠引产术和输卵管结扎术。患者实施手术,很可能会导致疼痛并引发一定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我院对324例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心理特点,并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整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24例病例均为我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自愿接受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年龄为24-46岁,平均年龄为35岁,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可知:(1)学历:18例为小学;160例为初中;146例为高中及以上;(2)生育情况:73例为未生育,141例生育孩子为1个,110例生育孩子为2个及以上(3)手术类型:158例实施宫内节育器放置与取出术,9例实施输卵管结扎术;134例实施人工流产术,23例实施中期妊娠引产术。所有患者计划生育手术均顺利完成。

2 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2.1 术前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2.1.1 抵触特点及其护理干预

一些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前,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并且会引发恐惧,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会对手术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术前护理干预工作,详细向患者讲解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义务。

2.1.2 恐惧特点及其护理干预

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取得相关的计划生育知识,担心实施计划生育手术会产生较大风险,产生一些手术后遗症,担心对自己术后的性生活和生育造成影响等,很容易引发恐惧心理,并且会产生焦躁和不安等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详细向患者讲解计划生育手术方法,结合手术的要点,让患者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保持亲切和热情的态度,运用合适、体贴的语言,让患者获得安全感和信赖感,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减少患者顾虑,有利于计划生育手术的顺利完成。

2.2 术中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部分计划生育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加上受到手术室气味的刺激,在听见手术器械的声音后,会产生恐惧感,临床表现主要为心率加快、言语增多和面色苍白等。出现这种情况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感觉进行询问,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及时向患者解释,并对患者进行安慰,指导患者深呼吸,以平定心绪。护理人员在做各项准备操作时,应该让患者注意保暖,尽量减少患者的暴露,保护患者的隐私。同时,医护人员应保证轻柔动作,减少刺激声响。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可紧握患者的手,向患者传递温暖和支持,如出现紧急情况,应保持冷静,迅速反应,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保证患者可安全度过手术期。

2.3 术后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一些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在成功完成手术后,术前和术中各种不良情绪完全消失,随着身体的逐渐康复,心情逐渐好转。但是,也有部分患者手术产生疼痛,或者引发术后并发症,从而出现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对这类患者进行鼓励和安慰,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详细向患者描述其手术效果,告知患者手术十分顺利,让患者安心静养。针对患者出现的术后疼痛不适等随症反应,应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手术效果。根据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可知,患者术后产生的疼痛不适等随症反应,其相关因素不仅包括手术方式和手术部位,还包括患者的文化教养、注意力、个人经验、情绪和心理因素等,需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并保持良好氛围,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最大程度降低噪声,通过分散患者注意力等方式减轻疼痛,让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守护者计划范文2

【关键词】计划生育手术;心理分析;护理

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计划生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实现人口增长的控制,随着计划生育工作在我国深入推进,计划生育手术成为了计划生育的重要方法,且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1]。计划生育手术主要包括了宫内节育器的安置和取出、人工流产术以及输卵管结扎术、中期妊娠引产术以及人工终止妊娠术等,且主要以育龄妇女为主,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手术的风险和难度较之以前也有很大程度的控制,但仍然无法彻底避免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给女性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为此,加强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当前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现结合我院124例行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从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行计划生育手术患者中选取124例,患者年龄在22-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5±0.5)岁;已婚57例,占总人数的45.97%,未婚67例,占总人数的54.03%。54例患者学历在高中以上,44例为初中学历,26例小学学历;主要手术类型分别为:3例输卵管结扎术,58例宫内节育器的安置和取出,11例中期妊娠引产术,52例人工流产术;124例受术者均顺利完成加计划生育手术。

2心理分析及护理

2.1术前心理分析及护理

2.1.1抵触情绪大部分接受计划生育手术妇女均是经过较长时间动员而来的,这使得大部分患者的情绪非常低落,甚至可以说是满腹怨言,抵触情绪非常浓厚。在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积极主动地为患者讲解我国计划生育的主要目的,使她们能够真正认识到计划生育手术的重要性,确保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进而配合积极主动地接受手术。经过有效的疏导,本组资料中124例患者的抵触情绪均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2.1.2紧张及恐惧相对而言,计划生育手术妇女的知识水平多较低,无论是在自我保护还是计划生育方面的知识均非常缺乏,当面对手术时,非常担心因手术而无法再次怀孕或出现术后后遗症,对将来的生活造成影响,为此,患者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担忧和恐惧情绪。护理人员需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掌握手术的相关知识,在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保持文明礼貌的用语,以耐心的态度解答妇女的疑惑,使护患之间的信任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高。

2.2术中心理分析及护理大部分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后,但当进入手术室后,闻着手术室的味道,听到手术器械的声响以及面对陌生的空间,心理的恐惧逐渐被放大,不少患者出现了面色苍白、语言增多、心率加快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当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以诚挚的态度和和善的态度,给予患者安慰和解释,帮助她们通过深呼吸来缓解恐惧心理[2];同时,做好各项手术准备工作,尽可能避免过多暴露,使患者能够保有隐私,并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保证动作的轻柔,避免出现过于刺激的声响,给患者的造成过大的压力;护理人员应当陪伴在患者的身侧,通过握手或语言来给予支持;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沉着应对、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帮助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本组资料中所有患者均安全顺利的完成了手术。

2.3术后心理分析及护理多数患者由沉睡中逐渐清醒过来后,术前所担心的各种问题已消失,手术非常成功,她们心理始终压着的大石放了下来,情绪也得到了有效疏解,心情也逐渐开朗。但仍然有少部分患者因失去孩子以及身体的疼痛而陷入了自怨自艾的情绪中,护理人员必须主动接触患者,掌握她们内心所苦,把握问题的根源,以鼓励的态度安慰患者正确面对手术结果,引导她们将内心的想法诉说出来,找到正确的舒缓方法;手术完成后由于术后疼痛以及行动不便等使得患者不得不求助于他人的帮助,内心非常苦闷,为此,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使他们在充分认识到计划生育手术的重要性,并在交流中叮嘱家属必须注意的相关事项,以积极的态度感染患者,使患者能够倍受鼓舞,进而树立起康复的信心。此外,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祥和的入住氛围,并注意保持室内环境的整洁,定期更换衣物和床单被套,减少感染。调整室内温湿度,使其患者的入院患者更加舒适。同时,注意避免噪声的阻隔,尽可能远离吵杂的环境,使患者的心境祥和。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为患者提供电视、音乐、收音机等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在本组资料中,17例患者出现了随症反应,经过有效的护理,患者的疼痛感得到了很好的缓解,情绪在有效疏导中得到了很好的稳定。

3总结

计划生育手术主要针对的对象是生育后再次妊娠或采取节育措施失败的育龄期妇女,但由于很大部分妇女在该方面上的知识非常匮乏,传统思想浓厚,甚至有些农村妇女,她们认为多生育是养老的保障,为此,接受计划生育手术的妇女均有着非常强的排斥情绪,加之,女性对孩子的先天保护意识,更加不愿意接受计划生育手术,这使得计划生育工作开展非常困难。为此,护理人员在接受患者时,应当及时与其建立起沟通交流,向其详细解说计划生育在我国的重要性以及手术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心理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积极的状态。本组资料124例患者中,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所有患者的情绪均非常稳定,术后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守护者计划范文3

【关键词】  脊髓损伤;围手术期护理;后纵韧带骨化症

脊髓损伤是指脊柱骨折或脱位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功能障碍的综合征[1]。它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胸腰段损伤使下肢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可致截瘫。如果颈段脊髓损伤后可致四肢功能障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指颈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改变,引起颈椎管狭窄,导致颈脊髓受压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往往因创伤导致急性神经系统压迫症状加重、脊髓损伤。脊髓损伤的患者预后较差[2],患者恢复较慢,治疗费用较高[3,4]。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急性脊髓损伤的患者96例,本文主要就该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6例中,男72例,女24例;年龄年龄17~82岁,平均45.5岁。其中78例患者急症入院,18例患者于院外住院后转入我院。所有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

1.2 方法

1.2.1 治疗原则:治疗愈早愈好;整复脊柱骨折脱位;综合治疗脊髓损伤的患者;预防及治疗脊髓损伤相关的并发症情况;脊柱和脊髓功能重建与康复。

1.2.2 非手术治疗:合适的固定、防止因损伤部位的移位而产生脊髓的再损伤。一般先采用颌枕带牵引或持续颅骨牵引;减轻脊髓水肿和继发性损害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地塞米松入20%甘露醇静脉滴注消肿;甲强龙冲击疗法;高压氧治疗也可以提供很好的治疗效果。本组非手术治疗27例。

1.2.3 手术指征:脊柱骨折脱位有关节突交锁者;脊柱骨折复位不满意,或仍有脊柱不稳定因素存在者;影像学显示有碎骨片凸出至椎管内压迫脊髓的功能;截瘫平面不断上升,提示椎管内有活动性出血者。

1.2.4 手术禁忌证:切口附近有感染性伤口;发热、低蛋白、贫血患者;脊髓完全横断性损伤的患者;外伤性脊髓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的患者;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2 结果

69例患者手术治疗,27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所有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前无死于体征异常引起的呼衰、严重坠积性肺炎、压疮和泌尿系感染所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的病例。

3 护理体会

3.1 术前护理

3.1.1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尤其是呼吸变化;对烦躁患者要采取加床档、约束带等安全防范措施; 采用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时持续心电监护; 观察四肢感觉、运动、大小便情况。

3.1.2 预防并发症:主要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枢性高热等。在护理时候需要密切观察。给予气垫护理,定时翻身,骨突处给予透明贴保护;助患者翻身叩背,教会患者有效的深呼吸及咳嗽运动,如吹气球,2~6次/d,每次15 min;鼓励患者多饮水,会阴护理1次/d;被动活动肢体,预防血栓形成。活动方法包括:踝关节的跖屈背伸、环转、内外翻,脚趾屈曲伸直,及床上足部负重练习,并可使用足底静脉泵(vfp)、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梯度压力弹力袜(gcs);颈髓损伤四肢瘫痪者,由于自主神经失调,汗腺不能分泌,皮下血管扩张,体热不能散发,刺激增强细胞新陈代谢,可出现39~40℃高热,可应用乙醇擦浴、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措施[5]。

3.1.3 心理护理:护士要给患者真诚的关怀、安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成功病例,消除恐惧紧张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勇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

3.1.4 :颈髓损伤颈部制动呈中立位,颈托保护,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若或翻身不当,可加重脊髓再损伤,严重者导致死亡。持续颅骨牵引者应保持有效牵引。

3.1.5 术前准备:备皮(以切口为中心周围20 cm),合血,练习床上大小便,深呼吸、咳嗽排痰训练,完善术前检查,术前8 h禁食水。

3.2 术后护理

3.2.1 生命体征观察: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尤其观察呼吸状态,观察有无气管黏膜水肿或血肿压迫引起的呼吸困难,术后要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多饮水,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2.2 卧位:轴线翻身,颈髓损伤患者给予颈托固定。

3.2.3 神经功能观察:严密观察四肢感觉、运动、大小便情况,并与术前比较,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2.4 伤口及各种管道观察:观察有无渗血、渗液、血肿,引流液颜色和量,保持引流管及其他管道通畅。

3.2.5 预防腹胀、便秘:卧床、麻醉、手术创伤均会导致肠蠕动减慢,易引起腹胀、便秘。指导患者顺时针按摩腹部,多食蔬菜、水果、萝卜汤等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饮水,亦可口服缓泻剂如:四磨汤、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等。必要时给予甘油(开塞露溶液110 ml/支)110 ml肛入。

3.3 康复训练 适当功能锻炼是促进sci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有研究表明,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和住院期间与患者受伤至康复计划实施时间有关,康复实施越早,所需住院时间越短,经费开支越少,而功能恢复越多,并发症越少[6]。功能锻炼采取主动与被动锻炼四肢肌肉和关节功能。如下肢截瘫患者卧床时,为防止肢体畸形,足下垂和肌肉挛缩发生,每日被动活动下肢关节,踝关节可行背屈、内收、外展,膝关节可行伸屈活动,髋关节先行抬腿(屈髋)运动,再行内收外展活动。不做被动活动时应保持瘫痪肢体关节处于功能位。定期按摩下肢肌肉。特别强调未瘫痪部位的主动运动,如利用哑铃或拉簧锻炼上肢及胸背部肌肉,为扶拐下地做好准备,同时可在仰卧位或俯卧位积极锻炼腰背肌。在上肢的帮助和上身的带动下,借助辅佐工具,如双杠、支具、四腿拐等,下地练习站立和行走,如每天站立及行走能达到2 h以上,将可防止骨质疏松[7]。

综上所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预后差,恢复慢,医疗费用高,患者及家属都承受很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我科通过对以上患者的护理,认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加之及时康复指导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脊髓损伤.中华骨科杂志,1997,17:340343.

2 bracken mb,holford tr.effect of timing on recovery of segmental and long tract neuologic function in nascis.j neurosurg,1993,79:500507.

3 党耕町,孙宇,刘忠军.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及外科治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581582.

4 sekhon lh,fehlings mg.epidemiology,demographics and pathophysiology of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spine,2001,26:212.

5 黄红云.脊髓损伤后并发截瘫的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

守护者计划范文4

【关键词】恶性肿瘤 首次化疗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导致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1]。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四大手段之一[2]。恶性肿瘤病人从患病开始就承受着身心的双重折磨,尤其术后病人体质虚弱,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大,疗程长,价格昂贵,化疗效果因人而异,易导致病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悲观失望,动摇治疗信心,对疗效带来不利的影响。培养病人良好的情绪,配合化疗治疗、树立信心,是护理癌症病人的当务之急,本文针对恶性肿瘤首次化疗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护理,为病人顺利完成化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2010年我科收治恶性肿瘤首次化疗患者92例,男55例,女37例;年龄28~72岁。青年组28~40岁23例,中年组41~59岁45例,老年组60~72岁24例。疾病种类:乳癌20例,肺癌18例,肝癌16例,胃癌15例,肠癌9例,盆腔恶性肿瘤8例,食管癌6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38例,初中以下54例。

1.2 方法 患者心理特征调查:①调查方法:主要采取交谈观察的方法,在收集病人一般资料的同时,审视病人的心理活动,观察病人面部表情、精神状态,将收集到的资料从生理、情绪、认知三方面进行归类。②调查内容:患者对自己疾病的认识程度,恐惧心理,对化疗毒副反应的心理准备,与人交谈的需要,接受化疗的态度,治疗疾病的信心,化疗药物的认识水平,化疗费用的承担能力。

2 结果

本组92例病人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为焦虑、抑郁、不安,他们对周围事物较敏感、多疑,特别是对医务人员的言行观察敏锐,希望得到医生护士的帮助、关心、体贴。

3 护理对策

3.1 创造有利环境 要为病人创造温馨舒适、安静优雅、温度适宜的生活环境。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病人身心休息,促进病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病人心理治疗效果,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治疗目的。

3.2 了解病人心理状态 护士要经常深入病房,多与病人交流,仔细观察病人的一言一行,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感到安全感,亲切感和信任感,使他们置身于身心安全、愉快、有足够心理支持的社会、家庭环境中,减轻心理压力和疾病痛苦,更好地配合治疗。通过观察和交谈了解病人的性格特征、心理活动、对疾病的态度,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有利于获得最佳疗效。同时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又可增强患者的抗病信心,如此形成良性循环,最后控制肿瘤而达到痊愈。

3.3 做好治疗前的健康宣教 护士应向病人及家人宣教化疗目的、对其疾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耐心介绍所用化疗方案,化疗前的准备,化疗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毒副反应的预防、处理以及预防过程中需要病人配合的内容、注意事项,疗程结束后的自我保健措施等全面而系统进行介绍,从而消除病人的担心和恐惧,增加信心,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

3.4 激发病人乐观情绪,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士应主动与病人交往,告诉病人乐观的情绪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动员化疗已取得一定效果的病人,或经过化疗后处于康复期的病人现身说法,以自身的经历作为榜样,以激发病友战胜疾病的勇气,增强化疗反应的耐受力,以增强病人的求生信念,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此外,还要讲解一些医学研究的进展,让患者对前沿医学有所了解,使病人对生活和社会充满信心,从而能顺利完成整个诊疗计划。

3.5 加强与患者沟通 护士要经常与病人沟通,明确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娴熟的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争取病人的配合。

3.6 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缓解病人的经济压力 30%的病人无经济承受能力,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有同情心,给予安慰,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用药也尽量使用一些价钱低、效果好的药物。同时应取得患者家属、朋友、同事的关心、支持,创造良好社会支持,以利于疾病康复。情感上的安慰与关爱,生活上的帮助与照顾,让病人能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爱及自身存在的价值,使病人更快的恢复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守护者计划范文5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fis,AP)是胰酶在多因素作用下被激活出现的消化自身胰腺及周围组织的化学性炎症反应,轻者仅表现出消化道症状,但有15%-20%的AP患者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fis,SAP),SAP患者可发生出血或胰腺坏死,常伴有其他重要脏器的损害,病死率高达20%[1]。我院对入院的AP患者在保守治疗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措施,效果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资料来自我院2011年收治的38例AP患者。所有患者突然发病,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等症状,疼痛多阵发性加剧,向腰背部放射;B超检查显示胰腺增大,腹腔积液;其中,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8例,急性肾功能不全5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组制定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2],APACHE II评分7-11分。予禁食、解痉镇痛、持续胃肠减压,对症营养支持、静滴生长抑素等综合性保守治疗。

2 系统化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易引发心理障碍,导致机体调节功能减弱[3]。为此,对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责任护士除按医嘱给予解痉镇痛外,要耐心向患者解释引起以上症状的病因;进行各种治疗与护理操作前,认真解释操作过程与配合要领,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对留置胃管实施胃肠减压与留置鼻肠管进行肠营养而感到疼痛、焦虑的患者,要告知患者此项操作的必要性,消除疑虑;心理护理过程中可采用暗示疗法,列举成功治愈病例,分散AP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2.2 病情观察与监测。AP患者治疗过程中,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与性质,疼痛剧烈时协助患者取屈膝侧卧位以减轻疼痛,必要时按医嘱肌肉注射度冷丁止痛;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况与瞳孔变化情况,注意有无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等,警惕胰性脑病发生。胃肠减压过程中要严格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若引出血液,须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患者有10例引出血性液体,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加强抑酸治疗出血量减轻;密切监测患者体温波动,体温超过39℃时要给予物理降温并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和退热药,若体温不升、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则应积极补充血容量,预防循环衰竭;如SpO2低于90%则存在出现低氧血症的风险,应及早给予持续中、低流量氧气吸入,必要时用面罩高流量吸氧。

2.3 围导管管理。AP患者护理过程中,各种管道必须妥善固定,注明其位置和长度以便观察有无脱出或移位;侵入性管道插管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并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创口洁净。静脉输液尽可能使用中心静脉导管(PICC),连接三通可同时输注多组液体,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不适。胃管内注入药物后需夹管0.5-1h,胃肠减压吸引管要保持通畅,发现阻塞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确保通畅和吸引的有效性。留置鼻肠管进行肠营养患者,每天需更换1次体外管道。行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须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

2.4 饮食护理。AP患者入院初期禁食,禁食期间对AP尤其是SAP患者行全肠外营养(TPN),静脉输入高营养并适量补充血浆及人体白蛋白,期间要控制滴注速度,输液完毕用肝素盐水封管,严防导管败血症;TPN1-2周后,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EN),EN用百普素稀释后经鼻肠管,匀速滴人,观察患者有无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约1周左右胃肠功能恢复后,可逐步过渡至低糖低脂流质饮食。

2.5 并发症预防。文献报道约80%的SAP患者死亡是因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或与感染有关的器官衰竭[4]。若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SPO2下降等要考虑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可加大氧流量至5-6L/min,防止肺泡损伤变性,必要时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若患者出现皮肤黄染症状伴肝功损害,要考虑消化道出血与DIC情况。对出现意识障碍、反应迟钝的患者要警惕胰性脑病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并做相应处理。

2.6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嘱禁酒,低脂、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与蔬菜,忌食生冷,对胆道源性AP患者要建议积极治疗原发病,择期手术。

3 结果

38例急性AP患者经综合治疗与护理后, 37例(97.4%)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4.8±3.2天,其中3例(7.9%)并发小肠瘘,反复从肠道排出暗红色血液及坏死组织,经对症治疗后,血便停止。2例入院并发MODS患者,医治无效死亡,病死率5.2%。

4 体会

AP尤其是SAP具有发病急骤,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目前医疗措施并不能阻止胰腺的自身消化和并发症的发生[5]。笔者认为重视AP患者的早期治疗与护理,可明显提高治愈率。AP保守治疗的关键是加强监护,补液扩容,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病情观察、围导管护理、呼吸机操作、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是系统化护理的重点,系统化护理措施要求护理人员熟悉该病的有关知识,在入院时就应对患者状况做出评估;同时,密切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及早发现并发症,围绕以上重点的操作责任护士需要掌握的重要临床技能。

参考文献

[1] 代红艳,蒋艳.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优质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11,5:27-28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97, 35(12):773-775

[3] 周鲜英,王磊,刘文侠.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8, 6(5): 534-535

守护者计划范文6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胃癌;围手术期;不良情绪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174

临床上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 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相关研究报道[1], 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有效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以2010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观察比较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在2010年8月~2016年8月诊治的10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4例。对照组男26例, 女28例, 年龄43~75岁, 平均年龄(62.2±4.8)岁。观察组男27例, 女27例, 年龄44~74岁, 平均年龄(62.4±4.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健康知识宣讲和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①术前护理:入院后, 护理人员用饱满的热情、温和的态度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将病区、主治医师和护理人员的情况向患者进行介绍, 尽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术前用通俗的语言对手术的目的和健康知识进行宣讲, 认真回答患者的疑问并及时纠正患者的不正确思想, 组织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消除不良情绪带来的困扰;保证病房内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保证病房内空气的流动性, 给患者创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护理时, 护理人员需增加巡查频次, 保证患者随叫随到, 对其隐私部位进行及时遮盖, 更好的保证患者的隐私。②术后护理:患者清醒后, 指导并帮助患者选则合理舒适的, 每天定时按摩患者的下肢, 帮助患者进行伸腿及屈伸练习, 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叮嘱患者尽量避免咳嗽, 指导其采用注意力转移法应对轻微疼痛, 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遵照医嘱进行止痛;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恢复情况与其进行及时沟通, 消除患者的顾虑, 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 多采用非语言沟通帮助患者稳定情绪,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2] ①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评定, 满分100分, 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护理后, 观察组非常满意35例, 满意16例, 不满意3例, 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44%;对照组非常满意25例, 满意19例, 不满意10例, 护理满意度为81.48%;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护理后, 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社会的进步, 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升高, 故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考虑以人为本进行护理, 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的思想运用到护理工作中, 于是出现了人性化护理模式[3], 该模式更好的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 在更加周到护理治疗的同时更加尊重患者、关心患者, 对患者的心理情绪以及住院期间的舒适度更为系统详尽的做出护理方案, 并认真做出计划并严格执行, 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4]。本研究中, 通过术前及术后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 术前主要体现在患者入院后, 进行健康知识宣讲, 环境介绍, 令患者掌握自己的病情, 熟悉自己所处环境, 并通过病友间的沟通增加患者的信心, 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5]。术后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了解掌握, 并通过有效沟通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变化, 对患者的术后疼痛做出有效的处理, 帮助患者尽可能的保持舒适的状态[6, 7]。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44%, 高于对照组的81.48%(P

综上所述, 对胃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丽娟. 优质护理措施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分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2):103-105.

[2] 李宁, 章凡, 张健敏, 等.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21):4031-4032.

[3] 林红.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 19(1):126-129.

[4] 彭小兰. 循证护理模式对改善围手术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及情绪状态的效果评价. 吉林医学, 2015, 36(7):1460-1461.

[5] 丁敏. 优质护理对胃癌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研究. 医学信息, 2014, 35(22):613.

[6] 李益萍, 谢浩芬, 费惠, 等. 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5, 22(3):190-192.

[7] 李威.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34):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