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区域发展战略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范文1
关键词:文化 民族 习俗 市场定位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228-01
区域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已经逐渐成为富有潜力的新增长点,区域文化发展战略的导向作用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体现更为明显。但是纵观目前各省(市)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仍存在着明显缺陷,如对文化产业属性认识不足,在规划过程中经济分析的缺失,导致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缺乏突出的产业优势,思路单一,结构雷同。该市在现有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也面临着如何结合其他相关地市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把区域文化产业及其发展战略有机结合,以推动衡水市区域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目标。
针对衡水市特有的地域文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应因地制宜,探索出有衡水特色的区域特色。
1 立足于区域文化资源的优势,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
努力实现体现区域特征的现代区域文化产业结构。通过深入调查我市现有的地区文化传统与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区资源优势,如中国丝网之乡,皮草之城,衡水湖等品牌优势,以这些既有的文化名片为依托,以拓展新的文化为重点,通过资源重组,技术保障等手段,争取实现创意新颖,具备市场开发潜力的区域文化产业体系。在文化开发的过程中,应以现有的文化品牌为基础,以“旧瓶装新酒”的创意为出发点,重点强调如何赋予这些现有的文化品牌更多的活力与市场价值。
2 跨行业联动模式的重组与联合
区域文化产业的跨行业联动模式,不应考虑行政区域内的跨行业模式。在具备发展共性与相似文化特征的相关行政区域内,可以通过跨行业互补的方式平衡不同区域内的不同区域文化产业特色,通过这种更加有效的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对于相邻区域见的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投资渠道和金额可以通过这种跨行业联动模式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人力、技术等重要资源也可以在这种模式中得到充分利用。
科学的跨行业联动模式并不仅仅指相邻区域间相似区域文化产业间的联动模式。这一模式首先要求行政区域内对区域文化产业的进行整体认知与规划,强调核心基础文化的同时,以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文化与相关文化多渠道式发展,拓宽三种文化之间的外延,争取探索出与相关文化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其次,组织建设科学的电子商务发展平台。现代化科学的区域文化产业必须有成熟完善的平台为依托。在现代化信息时代,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为不同区域文化的跨行业联动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最有效的技术支持。最后,行政区域内的跨行业联动模式必须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否则,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动模式将很难变为现实。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来进一步完善区域间的文化产业重组,这也必将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长远的增长点。
3 准确市场定位,确立区域文化品牌
该市应重点开发本地既有的文化产业与文化品牌,鼓励既有文化品牌和产业通过品牌创意和市场开拓,赋予既有品牌新的市场和活力。并逐步培养这些既有文化品牌走出区域性发展区间。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调研,拓宽品牌的省际、国家乃至国际效应,通过政府政策支持以及有效的电子商务平台把区域性文化品牌做大做强,使之真正成为能够代表区域经济的一张名片。
4 支持发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事业
群众文化事业是也区域文化内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本身就有植根于群众的优良传统。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事业的配合与支持。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群众文化道路也应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并符合时代要求。群众文化生活必须走社会化发展之路,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都是不切实际的。群众文化事业的自发性特征决定了它的市场性特征,不同的街区,不同的年龄层次群体对于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形式有不同的需求。各种运动休闲场所与设施的完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群众文化事业更适合走社区化发展的道路,以点带面,以少聚多,健康积极,丰富多才的群众文化事业也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保障。
文化产业对社会发展,尤其是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得到了更多专家与大众的认同。但是,文化产业究竟应该以何种方式参与到经济发展中,并且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要求呢。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区域发展极其不均衡的国家,如何通过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变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问题。通过以上的分析与阐述,我市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汲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但是又不能照搬照抄。应该切实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体现区域特色的基础上,力争构建一个科学的均衡的区域文化产业模式。
参考文献
[1] 林枫.简评《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经济的整合研究》[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1):161.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范文2
关键词:长吉图产业先导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的实力与声誉的总称。长吉图产业先导区具有资源禀赋和工业基础等发展优势,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长吉图产业先导区形成了汽车、石化、医药、农产品、光电五大优势产业集群,集群效应凸显,区域品牌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一、长吉图产业先导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现状
1、汽车产业集群
长吉图产业先导区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汽车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形成了以“一汽、长客”为龙头的区域品牌产业集群,是目前发展最早和最成熟的集群,集群效应凸显。已经形成了以“一汽”为核心品牌、“解放”“红旗”“速腾”“迈腾”的自主整车品牌和“桑塔纳”、“奥迪”合资品牌的立体区域品牌,品牌建设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长春客车厂自主开发了中国第一辆地铁车,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最大的铁路客车、动车组和城轨客车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其产品占全国铁路客车保有量的40%,占国内城轨车在用量的近50%,长客已经成为铁路客车的代名词。
2、石化产业集群
石化产业是长吉图产业先导区的第二支柱产业,现已形成了以吉林石化公司、吉林油田为核心,形成了精细加工和合成材料等新产品为产业链的集群格局。该集群中众多企业坐落于吉林化工园区,产业集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在业内达到较高水平。其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在业内产生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但由于化工产品品类众多,公众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3、医药产业集群
吉林省是我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长白山具有“世界生物资源宝库”的美誉,凭借独特的中药资源优势、生物资源优势和科技研发优势为该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形成了修正药业、长春生物制品所、吉林敖东等一批国内知名的医药制造和研制机构,中小民营企业成为该集群的主力军。
4、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东北地区有黑土之乡的美誉,土地广袤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强大的农业资源优势,形成了以吉粮、裕龙、大成、天景、好雨、御泉、海兰江等品牌的玉米大豆大米精细加工产业,以皓月、德大、华正、双阳鹿乡等品牌的畜禽深加产业集群,以吉林林蛙、长白山黑木耳、延边安图人参等长白山生态食品三大产业。由于长吉图产业先导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得独厚的农产品资源和生态优势,具有区分其它农产区和农业集群的特质,加之农产品的市场容量日益扩大,利润空间广阔,因此,农产品生产加工集群品牌是先导区内最具发展潜力的集群品牌。
5、光电信息产业集群
光电信息产业集群作为长吉图产业先导区的新兴产业,依托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长春经济开发区,以吉林大学、长春光机与物理所和长春应用化学所为技术核心的高新产业示范集群,是产业先导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该产业集群属于新型产业,区域品牌属于发展初期,市场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实施长吉图产业先导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分析
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步转化为品牌竞争,区域品牌对产业集群的升级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区域品牌的形成是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它既是产业集群内部相互网络关系的具体表现,也是区域内各类资源集中利用的体现。
长吉图产业先导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目前处于全国中游水平,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相比差距较大;区域品牌建设基础薄弱,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缺乏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品牌,各产业集群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区域品牌较少。长吉图产业先导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要能够实现长足发展,必须采取品牌发展战略,提升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知名度,让品牌走出去,带动产业集群的升级。
三、长吉图产业先导区区域品牌发展战略建议
长吉图产业先导区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飞速阶段,深入推进区域品牌发展战略意义深远,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品牌集群和品牌经济集群,努力发挥品牌引领经济所起到的突出作用。
1.加强政府引导,构建产业集群品牌体系
采取政府引导的方式,企业、行业共同努力,坚持名牌带动战略,推进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产业集群升级,构建产业集群品牌体系。如汽车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中国一汽”品牌带动作用,发展产业集群内部品牌,形成以“中国一汽”为核心的,“解放”和“红旗”为重点品牌,扶持“速腾”、“奥迪”等品牌的立体品牌结构,争取不断提升产业集群整体品牌资产。
2.加快品牌创新,强化品牌培植
积极创新品牌,力争打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世界知名品牌,发挥汽车、石化、医药和农产品产业集群现有品牌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品牌战略的发展。强化对光电信息产业集群品牌的培植,对于刚刚起步的集群,采取扶持发展战略,有选择性的扶持发展优势产品,使其能够在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3.加大品牌宣传,营造良好的品牌环境
为了扩大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多渠道、多方位的宣传品牌,通过品牌文化、品牌个性来吸引众多消费者,与此同时,营造良好的品牌环境,优化品牌市场环境,提升各产业集群环境。
4.建立品牌全程管理机制
建立品牌全程管理机制,完善品牌培植配套扶持政策,充分运用国家、省、各级部门针对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的各项政策,对于品牌产品的开发、升级换代和技术创新优先支持,在生产要素和配套资源的选取上优先安排,支持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做大做强。
5.积极推进企业品牌升级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范文3
【关键词】区域经济 战略体系 盐城
沿海开发是江苏省“十一五”生产力布局“四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区域上看,盐城、连云港、南通等沿海地区地处我国南北交汇枢纽地带,是江苏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但目前我国沿海经济发展还处于“低谷”区。近期,《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的制定为盐城等苏北地区的沿海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充分利用盐城的沿海优势,以系统的思维确定盐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体系,这是盐城的重要发展机遇,对促进整个苏北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一、盐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1、经济快速发展,但与苏南的差距仍较大
“十五”期间,盐城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目前拥有悦达集团、森达集团等销售超亿元的企业1102家。2005年,盐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4.90亿元,同比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4893元,同比增长10.8%;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264亿元,增长39.8%,增幅列全省第一。但由于历史、区位、政策等多种原因,盐城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内苏南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表现为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水平低。以2005年为例,盐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585元,而苏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6766元,是盐城平均水平的5.3倍。
2、县域经济增势强劲,但县域间发展不平衡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可将盐城所辖9个县(市、区)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东台、大丰、亭湖、盐都)已达到或超过苏中地区的平均水平,其中东台市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已达167.31亿元,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市中位居第57位;第二板块(射阳、建湖、阜宁)经济快速增长,后发优势逐步显现;第三板块(滨海、响水)近年来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均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与第一板块相比仍属贫困地区,其中响水县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仅为46.4亿元,滨海、响水两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苏北地区的平均水平。
3、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产业趋同化明显
“十五”期间,盐城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形成了农业结构协调、工业结构改善、服务业升级加快的格局。全市三大产业结构由2000年31.538.629.9调整为2005年的22.345.632.1,基本形成“二三一”产业格局。但从盐城工业产业的总体情况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传统产业在整个工业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附加值不高的纺织、化工、机械和食品四大产业占产业总产值的70%左右;二是产业趋同现象较为突出,区域经济特色产业尚未形成;三是大型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不足10%,企业有数量而无规模,产业集中度低,创新能力不足。
二、盐城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潜力
1、海洋和滩涂资源丰富
盐城海岸线全长582公里,占江苏省海岸线总长的56%,盛产鱼、虾、贝类等各种海产品。沿海滩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含辐射沙洲),占全省沿海滩涂面积的75%,近期可供开发利用的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目前,每年以10余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大海延伸的射阳河口以南沿海地段已成为江苏最大、最具潜力的土地后备资源。此外,盐城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丰富,已探明石油天然气蕴藏量达800亿立方米,沿海和近海有约10万平方公里的黄海储油沉积盆地,居全国海洋油气沉积盆地第2位,勘探开发前景广阔。
2、农产品资源优势突出
盐城是江苏最大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已建成8个全国商品粮基地县、1个优质油料基地县和6个优质棉基地县,粮棉油、桑果菜和禽蛋鱼等主要农产品的种养规模和总量均位居全省首位,是轻工、纺织和食品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基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居全省之首,全市有4个县列入省级农产品产地认证;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种植业产地212个,畜牧业产地87个。新建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省级外向型农业生产基地6个。全市通过认定的有机食品基地2个,绿色食品基地6个,并有179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称号。
3、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盐城市域东部拥有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并已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保护区内建有世界上第一个野生麋鹿保护区和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为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成员。当前,大丰野生麋鹿保护区有麋鹿种群600多头,其野生种群总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类野生动物12种,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7种,每年来此越冬的丹顶鹤达到1200多只,占世界野生种群的60%以上。市域西部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为典型的泻湖型湖荡湿地,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此外,盐城海滨湿地还有长200公里、宽140公里近岸浅海区的辐射沙洲,面积10多万亩的海滨林场和辽阔的海滨草原,形成了集蓝天、大海、滩涂、森林、草原和珍稀动植物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盐城滨海风光。
三、盐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方案体系
盐城区域经济发展已具备了良好的工业基础,但总体经济实力仍相对较弱,社会经济发展在全省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盐城应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挖掘区域优势与潜力,通过正确战略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沿海错位开发战略
一个经济区域只能是在适当的产业或产业链条的适当位置形成相对竞争优势,而不可能在每个产业领域都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区域经济个性越强,越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越能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如前所述,江苏“十一五”规划纲要把沿海产业带建设作为全省“十一五”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盐城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突出临海生态特色,实施沿海错位开发战略。
具体而言,除了继续积极发展海洋渔业,提高名、特、优、新产品的比重之外,还应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发展。一是在现有1300平方公里可利用滩涂上发展沿海速生林带,并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商品用材林产业和优质高效经济林产业,扩大沿海滩涂综合林业产业规模。二是利用沿海发展畜牧业的独特优势,建成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食草动物产业带。三是充分发挥沿海无公害、污染轻的特点,大力推行质量认证、环保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在现有农业标准化基地的基础上,加快建成以盐土农业为依托的绿色食品基地。四是围绕特色资源,重点发展港口火电、苇浆、木浆、天然气、石化等能源和原材料基础工业,积极发展海洋医药、海洋化工等新兴产业,建成结构合理、外向度高、特色明显的临海工业体系。五是充分发挥滨海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以建设沿海国家生态旅游区和中国东部沿海重要湿地生态文化旅游基地为目标,以丹顶鹤、麋鹿、中华鲟三种珍稀动物为品牌,形成特色鲜明、规模较大、吸引力强的沿海旅游带。
2、区域关联发展战略
盐城、南通和连云港位于我国沿海、沿江和陇海-兰新铁路沿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同时,盐城又是“长三角”和“淮海”两大经济圈的交汇区,这为盐城的区域关联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众所周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区域;淮海经济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边缘,目前虽属于沿海欠发达地区,但该区地处江淮平原,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巨大。盐城应积极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立足淮海,面向长三角”,努力成为“长三角”与“淮海”两大经济圈相互促进的桥梁,通过促进经济圈内各城市的共同发展带动自身的跨越发展。在经济区域之间的关联发展中,要突出发展目标、经济政策和经济利益上的相互依赖及产业的前后关联,在不影响其他区域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区域利益的帕累托改进。
3、“第四产业”发展战略
江苏省的南北差异梯度明显,苏南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第二产业正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而盐城正处于工业化初中期,苏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等行业必然会向盐城等欠发达地区扩散。但为了实现生产力的跳跃式发展,盐城在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有利于发挥后发优势的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的后发优势主要体现在沉淀成本小、技术调整快,易于进行产业规划和布局,而且可以充分借鉴和利用他人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因此,对于正处于工业化途中的盐城等苏北城市而言,信息化是其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发展信息产业,当务之急是加快区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系统,改善区域的信息化投资环境。
4、大市区、小城镇发展战略
长期以来,盐城中心市区一直存在着“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大市区战略是在将亭湖和盐都两区纳入中心市区范围的基础上,以市开发区、亭湖开发区和盐都开发区作为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实力的重要载体,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错位发展,通过“三驾马车”的合力拉动市区经济快速发展。在城市功能上,进一步明确盐城作为“江苏沿海中心城市、新兴工业城市、海洋经济服务基地”的城市区域定位,着力彰显“水绿生态盐城,东方湿地之都”的景观特色和人文特色。与此同时,作为城市化基础支撑和工业化重要载体的小城镇的发展要提升到战略高度,不断完善现有城镇各项设施的配套水平,强化小城镇集聚产业的功能,增强小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于推进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和市场要素向小城镇集中,优化各类资源配置。同时,必须自觉走上行政区域建设与区域经济建设的有效结合之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的良性互动。
四、结语
盐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找准特色的原则,通过实施正确的战略组合,将潜在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逐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本文所构建的战略体系是基于盐城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区域条件而提出的,但又立足于我国当前沿海开发和区域一体化的经济背景,因此既有较强的针对性,又有适度的扩展性,对于苏北以及其他沿海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盐城统计局:盐城统计快报[R].2006,1(22),45。
[2]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06(电子版)。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范文4
关键词:长吉图先导区;工业发展;路径
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比复的《中国图们汀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标志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迄今唯一一个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确立了地区新型工业发展目标。在工业领域,要积极借助东北亚合作平台,引进先进技术,存长吉地带集中布局先进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向高附加价值、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转移。
一、长吉图先导区工业发展现状
经过21世纪初的十年发展,长吉图地区工业发展取得重大成绩。主要表现在:区域工业总体实力进一步壮大,对长吉图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显著,进而影响吉林省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水平;工业内部结构及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驱动经济快速增长特征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加,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光电子信息、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实现链式发展,产业集群与产业链逐步形成;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大量涌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的潜在基础逐渐形成,形成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的良性增长机制。但也应看到长吉图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高级人才,制约产业做大做强。除个别重点企业具备较好的发展潜力外,大多数企业尚不具备行业发展优势,科技投入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绝大多数企业经营都是按传统模式进行,缺乏现代管理人才和技术研发人才及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强,难以承接产业技术转移的需要。第二,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外部拉动力量利难度较大,经济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长吉图周边国家因政治体制不同、地区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的全面深度经贸合作存存诸多障碍。长吉图与黑龙江绥芬河等沿边开发开放重点地区相比,在跨境贸易合作、市场发育程度、经济管理体制上存在一定差距;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相比,在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社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上亟待提高。第三,区域内部工业体系整合难度较大,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互补能力较差,相邻地区政府间的经济联系较少,没有经济与行政方面的重要合作,地区经济行政一体化基础不强,缺少外部拉动力量。短期内政府在体制改革、职能转变、提高效率等方面面临一定挑战。第四,地方财力较小,发达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对地区工业发展支持力度不足。虽然长吉图地区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但由于吉林省整体经济实力较弱,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等建设性支出资金紧张。并且创业投资基金及其相关的评估等投资服务企业发展滞后,不仅对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对工业发展的技术支持不足,进而导致区域内工业经济一体化整合难度加大。
二、长吉图先导区工业发展环境
长吉图先导区的工业发展已成为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升级与重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点,建设长吉特大型城市综合体也迫切需要长吉图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支持与推进。一方面,长吉图先导区具有坚实的工业基础和较强的科技支撑,具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条件。长春市是全国最大的汽车综合生产基地,一汽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整车生产企业,拥有与从事汽车研发工作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40多家,有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省级技术中心17个。吉林市石油化工产业已形成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化肥、农药、涂料、化学试剂、燃料乙醇、化工仪表等多门类、千余种、较完整的生产体系。另一方面,长吉图地区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具备成为东北地区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东北亚区域经济技术合作重要平台的优势条件。通过实施图们江大通道建设,可实现区域内各种要素的流动与优化配置,充分挖掘开发吉林省乃至东北对外开放合作的潜力,从而形成具有重要发展活力的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促进东北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区域。随着图们江区域合作逐步升级,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将向深层次拓展,日韩等国加工业向我国大陆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促使长吉图地区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区域。
三、长吉图先导区工业发展战略
(一)重点发展战略
选择确定长吉图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重点产业、先导产业,结合产业链特征与产业所处周期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支持方式和支持程度及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产业,特别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高起点发展战略
利用重大项目对产业集聚的作用,积极引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从根本上决定吉林省存国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
(三)高科技支撑战略
新兴产业主要通过技术突破、价值链分解、内需扩容产生,实际上就是技术、价值链及市场细分的结果。存产业细分的过程中,新兴产业获得发展空间,集中创新资源,进而实现增长。
(四)内外资兼重发展战略
密切关注央企及其他大型企业的发展,重视国外与国内资本投资,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注重吸引投资投向基础设施、交通通道等硬环境和人力资源、政府政策体制等软环境建设。重视生产业发展,建立发达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金融业的重要作用,实现商务服务业与t业企业协调发展,在建设长古图现代工业产业聚集区的同时建设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五)协调发展战略
重视环境保护,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建设现代产业生态园区,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促进经济与环境、人与阳然的协调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长吉图先导区重点发展领域及对策
(一)汽车工业与新能源汽车
加快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和吉林汽车工业园建设,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积极参与国资委牵头组建的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申报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基地,以纯电动汽车作为吉林省汽车工业转型和保持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主要战略方向。把长吉图地区建设成为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基地。推进一汽大众、一汽轿车、
一汽丰越及地方专用车等整车项目建设,实施300万辆整车扩能工程,形成汽车研发生产配套加工区。加大研发投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特别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支持,争取财政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投资和补贴。考虑到新能源乘用车在企业销量规模中占比较小,近期重点关注新能源客车的生产。
(二)石化工业与节能环保
节能服务项目分布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涵盖钢铁、石化、建材、交通、电力、建筑、水泥等行业。在建设吉林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时,重点强调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重点推进“中节能”集团的绿色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以吉林龙潭化工星火密集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要产业集群区,配套基础设施、科研、中介服务和管理体系,以中石油吉林石化、吉化集团为产业龙头,以众多的中小化工及其相关企业为支撑,把长吉图石化工业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大型产业集群和生产基地。建设大型化工原料基地。进一步扩大炼油能力,形成规模优势,建设以炼油、烯烃、芳烃、合成气、有机硅、合成洗涤剂原料六大化工系列产品为主的国家大型化工原料基地。以地万配套为主,突出搞好石化产品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塑造一大批操作优良型和产品领先型的化工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产业链条互动、生产要素互补、综合效益最大化的优势企业,形成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精细化工企业集群。存化工园区引进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实行集中供热、热电联供,积极采用先进高效的三废处理装置,建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中水回用系统、余热发电系统和区域绿化隔离林带,全面提升区域环境治理水平。
(三)农产品加工产业与生物技术
重点建设中新吉林农产品加工园区,建成世界级农产品加工基地。加速推进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培育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材质、品质,开发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地膜、新型食品与饲料添加剂等新产品。依托大成、中粮、天景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100万吨化工醇等重点项目。加强生物资源的深度开发,培育一批新的生物产业。建设创新网络,提高产业研发能力及技术水平,大力发展精深加工、质量监测、保质保鲜、包装等方面技术,使产品质量和档次达到国际标准,营造知名品牌。搭建农剐产品信息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培育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农副产品销售市场。适度发展玉米深加工,积极培育并形成一批国内玉米综合精深加工行业中具备技术和规模优势的知名企业。重点开发长白山林特产品及矿泉水特色资源,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高档保健品方向延伸,提高产品的国际知名度。积极发展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使其向终端食品、生物保健品方向延伸,率先建立食品安全体系,争创全国知名品牌。
(四)冶金建材产业
利用吉林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存量资产、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较完备的设施条件,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注重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积极建设以通钢集团、中钢吉炭、中钢吉铁、吉林吴融有色集团、亚泰集团等重点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建设新型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基地,建成北方重要的精品钢基地、新型建材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炉料基地。推进建设300万吨精品钢、80万吨不锈钢、钼深加工项目。推进建设300万吨水泥熟料、300万吨矿渣超细粉、36万吨无机粉体环保纸等项目。积极鼓励吴融集团对省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整合和投资勘探与开发。重点建设塔东铁矿项目。重点推进不锈钢工程。推广水泥工业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建设熟料基地,支持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生产水泥,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扶植吉林亚泰和辽源金刚两大水泥集团,整合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等地的水泥市场,做大做强吉林省水泥产业。
(五)装备制造业
以北车集团长客股份公司为龙头,以长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吉林风电核电装备产业园、长春和延边农机产业园为载体,发展独具特色的装备制造业。重点推进1000辆高速动车组和1000辆城轨车项目。加快园区建设,筹划建设世界级轨道客车产业基地。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为载体,打造轨道客车出口加工区。依托中机北方、中航液压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工程机械、拖拉机核心零部件、液压控制系统、大型起重设备、模具研发、新能源装备等重点产业,推进中机集团的农机产业园项目,建成东北地区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基地和吉林省最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合作开发相结合,按照市场需求,跟踪世界机械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突出以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重点推广能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提高工艺装备水平。突出抓好机电一体化产品、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工业及民用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产品、大型环保设备、配电自动化技术产品等四大系列产品。
(六)生物医药业
充分利用医药行业未来10年的黄金发展时期,以实现医药产业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为目标,推动大型骨干企业上市融资,形成以敖东集团、修正药业、吴太药业等核心企业为龙头,以华康、力源、东北亚、凯莱英等企业为骨干,集种植、生产、流通、研发、医疗、金融保险、销售于一体的医药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区内生物医药和现代中药等产业发展优势,实施千亿元医药产业工程。重点建设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国北药(国际)中药高科技产业园区、吉林生物高技术产业园区、敦化——延吉现代中药产业带,组织实施生物医药高技术工程。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重点发展小分子化学药,积极开发生物药。通过加强制药企业之间和企业与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对核心产品的改良与升级及对新产品的研制与商业化。提高医药产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医药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促进企业进行联合营销,营造全国和区域知名品牌。
(七)电子信息产业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终端产品、汽车电子、智能控制设备、仪器仪表、计算机网络及通讯产品,通过激光电子产业园、汽车电子产业园、软件园及新型整机产品系列、电力电子产品系列项目建设,营造技术工艺服务平台,强化企业孵化功能。依托启明公司、东光集团、华微电子、永大集团等重点企业,形成产业链和产业群,实现信息产业、信息化发展双突破。建设光电子产业园区、汽车电子园区和软件园,积极发展电力电子产品生产。
(八)新能源产业
风力、太阳能、核能等是新能源发电的主流技术。积极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吸引区外单品硅和多晶硅电池生产企业,构建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产业链。加快建设投资120亿元的兵装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依托长吉图地区丰富的水能和风能,积极开发利用风电、水电、太阳能,大力引进风电设备研发制造企业,重点完成抽水蓄能电站、风力发电、牡丹江梯级水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建设产业园区,形成配套产业,完善能源产业链条。重视松花江水电资源梯级开发利用、丰满电厂大坝重建、中广核吉林核电工程、航盛铁锂材料研发及中试基地等重点项目,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九)新材料产业
大力发展碳纤维、工程塑料、汽车橡塑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金属材料等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围绕主要化工原料产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建立高科技平台,由国家和地方共同开发,建设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化工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
(十)航空工业
立足现有装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基础,与中央大型国有企业紧密合作,重点推进中航集团的航空科技产业园建设。
参考文献:
[1]支大林.长吉图先导区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研究[j].经济纵横,2010,(12).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范文5
[关键词] 中部地区 装修装饰行业 发展状况 战略创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质量和环境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改善生活、享受生活已成为老百姓美好的愿望,装修装饰行业以前所谓有的速度蓬勃发展。但我们也看到,这种发展还带有很大的不平衡,尤其是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相比,中部地区的装修装饰业还存在诸多差距,行业整体呈现出滞后性和跟随性,这在一些地级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对装修装饰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解剖性分析,并对该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战略研究,以促进中部地区装修装饰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装修装饰行业现状
1.行业年产值和发展速度
当前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全行业年产值已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家庭装饰装修产值约为4500亿元人民。行业共有企业二十多万家,从业者达一千余万人,年实现增加值超过两千亿元。整个建筑装饰行业的总产值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全国家装行业总产值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中国建筑装饰行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发展壮大。
作为中部地区欠发达的南阳市,装修装饰业起步晚,发展快。根据企业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河南省装修装饰产值160亿元,南阳市2007年完成装修装饰产值7亿元,占河南省装修装饰总产值的5%左右,装修装饰产值年均增幅为15%,已成为南阳市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从业人员数量和创造的就业机会
目前,南阳市装修装饰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转移社会剩余劳动力约2万人,每年新增就业机会上千个。建筑装饰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扩大就业、培育新的消费领域、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建筑装饰企业数量和资质
到2007年11月份为止,南阳市装修装饰企业共计118家。其中二级资质22家、三级资质96家、设计资质6家,装修装饰企业数量和设计企业数量位列河南省第三位。
二、装修装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行业发展认识不足,行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装饰装修行业作为新兴的独立行业,装修装饰技术工艺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装饰产品的综合质量水平低、工程质量低,装修装饰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与经济发达城市差距仍然很大,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企业资质水平整体偏低,较高等级资质企业严重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2.行业发展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大
目前该市家装工程没有统一的价格指导性标准,业主没有可供参考的价格依据,司法鉴定工作没有可执行的标准,市场监管难度较大。
3.行业部门发展不平衡,产业带动力弱
一些县、市、区行业管理部门存在着体制机制不顺,组织机构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职能缺失,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致使当地行业管理长期处于无序、失控甚至瘫痪状态,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影响了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行业和协会虽拥有组织资源,但缺乏带动能力,造成行业缺乏强大实力和整体合力,装饰企业规模小,经济总量少,经济效益低,创新能力和产业带动力弱。
4.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装修装饰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尤其缺乏对项目经理、安全生产三类人员和设计人员的开展,行业的持证上岗率不高,施工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率低于其他行业,设计师的培训和持证情况也不容乐观,这些都是目前行业上下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装饰装修行业的未来发展战略
1.创新管理机制,把好市场准入关
要根据装修装饰行业的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宽进严管、淘汰清出机制。宽进,就是尽可能降低行业准入的“门槛”,把更多的“装修游击队”纳入管理之中,逐步把它们改造成为“正规军”;严管,就是加强对装修装饰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逐步建立、完善政府监督、企业自控、社会监督、用户评价四位一体的管理新机制,使每个装修装饰企业都成为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服务优质、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并对违规违纪企业实施行政、经济、法律、舆论等方面的惩处与谴责;淘汰清出,就是对在从事装修装饰工作中,经营违法又不知悔改、诚信缺失且影响恶劣、不遵守行业规定的害群之马决不姑息,坚决清出装修装饰市场之外。
2.加强诚信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诚信是兴业之本。装修装饰行业直接服务百姓生活,诚信与否事关行业的发展。为此,应制订《室内装饰行业诚信企业评价办法》,制订诚信守则,完善投诉制度,建立信用档案,开展诚信企业评价活动,把企业的资质等级和信用等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要对企业的基本情况、业绩、市场行为及时记录,及时掌握本市企业外出施工情况和外地企业来我市施工情况,对诚信缺失的企业公开曝光,使社会舆论监督与自发的市场选择和行政清出机制相结合,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市场秩序,提升装饰行业整体形象和竞争力、影响力。
3.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1)强调规范竞争。一是规范业主的市场行为。检查业主执行法定建设程序情况,避免出现规避招标、假招标及合同欺诈行为,严格执行施工图文件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和招投标等法律法规制度;二是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情况。杜绝偷工减料、使用劣质材料的行为;三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情况。
(2)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动态考核企业资质条件和人员资格,杜绝无证施工,无证上岗,严格执行合同备案、安全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备案等制度。
(3)加强合同管理,公装工程合同要备案,家装工程要推行示范合同文本,规范工程报价和价款支付,打击合同欺诈行为。
(4)积极参与装修装饰工程招投标监督管理,完善工程建设审批程序,将装修装饰工程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使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
4.重视品牌与文化建设,打造装饰装修名牌企业
目前,南阳市装修装饰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知名企业少,现有的几个较有名气的装饰企业基本都是外来品牌,缺乏本土优势品牌企业。因此,重视企业品牌和文化建设,重视市场客户关系的培育,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顾客价值,发展特色经营,是当前中部地区装修装饰企业的主要关注点。
5.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行业素质
人力资源是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也是实现行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装修装饰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急需培训和提高。具体可采取旗下措施:
(1)依据设计质量、检测验收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开展装修装饰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再教育活动。
(2)组织企业一线技术工人的岗位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逐步提高企业人员持证上岗率。
(3)针对装修装饰企业大都存在的技术资料管理不够健全和规范的问题,开办企业技术资料整理、归档培训班,促进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4)突出设计地位,大力提倡设计创新,努力提高装修装饰的艺术文化品位,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消费需要。
(5)制订并实施行业人才开发战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广泛引进人才,培训现有人才。
(6)加大与有关大中专院校的合作和交流,在教学研发、人力培训、实习就业、人才招聘、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为行业发展储备人才与后劲。
6.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服务企业发展
装饰行业协会是行业和谐发展的重要纽带。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行业协会将肩负重大的社会责任,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也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室内装饰行业协会要以维护会员利益、服务企业发展为己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为企业发展出谋献策、呼吁助威。具体讲,行业协会应在以下六个方面发挥作用:
(1)从行业的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分析问题,提供信息,担当改革与制度建设的参谋。
(2)创造和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前瞻性、专题性、骨干师资性的培训,担当培养人的学校和课堂。
(3)协助政府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企业遵守政府法令、进行公平竞争,担当政府与企业联系的桥梁与纽带。
(4)分析研究装饰行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问题,担当起新的消费观念的传播者和正确思想的引导员。
(5)发现、培养、推荐、树立具有装饰行业特点、体现时代性的先进典型,担当行业先进典型的孵化器。
(6)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研究装修装饰行业各类人才的现状,协助企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建立专家人才库,担当行业发展的人力资本银行。同时要团结会员单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行业崭新形象。要本着为会员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制订和完善行规会约,促进行业协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的和谐共存,促进行业和消费者的和谐共赢,努力营造装修装饰行业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区域发展战略研究范文6
【关键词】英语词汇 记忆策略 发展趋势
前言
词汇是一切语言技能的基础, 学习者在进行第二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活动时, 都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才有可能使这些活动继续下去。而在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词汇的有效记忆是最为重要的。社会的发展要求英语学习者掌握越来越多的词汇。近年来,随着学习策略的研究在国内的迅速升温,词汇学习策略也逐渐受到了关注。研究发现,积极、有效的词汇记忆策略是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学会运用正确的词汇记忆策略记忆单词十分必要。本文在系统回顾我国英语词汇记忆策略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指出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以期为词汇记忆策略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方法
本文选取从1998年至2011年所发表的130篇有关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核心期刊及优秀期刊作为研究题材,分别从英语词汇记忆策略发展趋势、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角度对文章进行分类、分析研究。
二、结果与讨论
(一)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
近年来,国内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图1)。从图1可知,1998~2004年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的相关文献总计约 24篇,占论文文献总量的18.5%; 2005~2011年8年相关文献达106篇,占论文总数的81.5%。可以说,自2005年以来,我国对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越来越多,尤其是2011年,我国学者对其研究又上一个新台阶,这与策略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受重视以及我国在外语教育政策等方面的改革有很大关联。
图1 1998-2011年词汇记忆策略研究趋势
(二)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的主要方法
(1) 1998~2004年
我国关于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方面的文章较少,据统计7年间发表的文章只有24篇,平均每年发表文章数量不到4篇,其中材料性研究文章8篇,非材料性研究文章16篇,分别占7年来文章总数的33%、67%。由此可以得出:这7年间,我国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主要以非材料性研究为主。
(2) 2005~2008年
英语词汇记忆策略方面的文章大量涌现,仅4年就有43篇文章发表,平均每年发表10多篇,其中材料性文章14篇,非材料性文章29篇,分别占4年内文章总量的32.6%、67.4%。这段时期,词语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已得到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但仍然以非材料性研究为主。
(3) 2009~2011年
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据统计,这三年共有63篇词汇记忆策略研究文章问世,其中材料性研究文章26篇,非材料性研究文章37篇,分别占3年内文章总量的41.3%、58.7%。
由此可以得出,1998~2004年,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在我国外语教学中所受的关注度并不高,其研究多局限于理论描述和个人经验等方面的非材料性研究。2005~2008年,我国学者开始关注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非材料性研究仍占主置。2009~2011年,这个时期是我国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取得突破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平均每年发表文章20篇以上,并且材料性研究文章已占到文章总数的40%以上,这说明,我国关于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已开始逐渐向材料性研究转变,更多的实证性研究将大量涌现,这对我国外语教学及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对象
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成人、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以及其他综合性人群,研究对象所占比例依次为:3.9%、50%、22.3%、5.4%、18.4%,具体见图2。可以看出: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其次是中学生,其中大学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占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总量的一半以上,中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所占比例不到总量的四分之一。成人和小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所占比例最少。词汇记忆策略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学会快速、准确记忆单词的关键。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首先应注重其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培养,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记忆单词,因此应该对所有外语学习者都进行相关的策略培训。从研究得出的结果来看,学生群体中,大学生是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对象的主要群体,中学生次之,而小学生和儿童所占比例最小,其他学习群体所占比例也不是很大。这就反映出一个现象,我国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对象存在一定的偏差,研究对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在我国外语学习者群体中,学生只是这个群体的一部分。英语词汇记忆策略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仅对学生发挥作用,对所有外语学习者同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图2 词汇记忆策略研究对象所占的比例
四、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近14年来,我国外语教学中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总体发展较大,但存在的问题仍然显著。
(一)研究方法单一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英语词汇记忆策略文献的分析, 得出我国外语教学中关于词汇记忆策略方面的研究在绝大多数是非材料性研究,材料性研究较少,理论方面的文章多,实践方面的文章较少,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单一,实证性的研究结果相对就较少,对外语教学的实际指导作用力度就不够大。
(二)研究对象比例不均
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成人、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以及其他综合性人类。而其中,大学生是主要的研究群体,其他群体所占的比例较少。
(三)解决现存问题的方法
我国关于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和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研究步伐相对缓慢,因此可以向策略研究先进的国家学习,结合我国外语学习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我国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考虑学习者群体差异、个性差异等因素,进行多方面、有效的策略培养, 促进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结 语
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合理运用可以改变学生学习词汇中死记硬背、反复记、反复遗忘的现象。国内外众多研究者们已从不同角度对英语词汇记忆策略进行了研究。如何让学生学会使用记忆策略,增强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至关重要。词汇记忆策略作为学习策略的一种,是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词汇学习效率的有效策略,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提升词汇记忆水平及能力,对外语学习所起的作用已日渐明显。在学习策略备受重视的前提下,词汇记忆策略的研究也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范琳, 刘振前, 李旭奎. 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记忆策略训练研究[J]. 外语教学, 2008 ( 29) : 33- 39.
[2]洪珍. 高一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策略的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7.
[3]贾砚萍. 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思考[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5):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