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高中数学 项目化教学 学生素质 培养

近几年来,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出现了很多的教学设计模式,尽管它们各不相同,但是还是具备一些共同属性。从构成要素看,所有教学设计过程模式都包括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从涉及的步骤看,所有教学设计过程模式都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从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看,大致分为三类: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模式[1]。数学教学倡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本文主要介绍高中数学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这一模式既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凸显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能力本位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项目”工作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关键能力可归纳为5个方面,即:a.组织能力。包括有明确的任务目标,任务的实施要准时精确,有良好的切、调技巧等;b.自主性和责任感。包括会思考,为人可靠,行事慎重,善于自我批评、自我辩护等;c.交往和合作能力。包括为人坦率,善于表达,有合作精神;考虑他人,讲求公平等;d.承受能力。包括能够专致集中,持久坚毅,警觉清醒,容忍挫折,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等;e.学习技能。即会学习的能力,包括善于学以致用,全面考虑,具备抽象能力、迁移能力、动手能力等[2]。

2、高中数学项目化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然是设计,就需要思考、立意和创新。因而,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既要满足常规教学要求,又要进行个人创造的过程。数学教学设计,是为数学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完成高中数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教师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明确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必须完成课程标准设置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按照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2)形成设计意图。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形成科学、合理、实用、艺术化的设计意图。这种设计是一种创造过程,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3)制定教学过程。将设计意图转换为采用可操作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序地实施各个教学环节,拟订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促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达到原定的目标。数学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是一份教案,恰如一份工程总体设计蓝图和具体的施工图纸。将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能力和德育,体现了这位“准教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3]。

这是一份完善的、比较优秀的实习生教案。它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教学过程的展示三个要素上是清晰的,三者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

3、高中数学项目化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3.1 数学教学活动应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数学高度抽象造成了其难懂难学,如果教学方式不当,还会加深难懂难学印象。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感受、亲自去感悟,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的方法学习数学,只有当学生通过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懂得数学,学好数学。而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过程,正是为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提供有效的途径。我们应让学生置身于学习活动中,从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抽象、建构等活动,去发现数学概念,去猜测数学结论,然后进一步去证实或否定这些发现或猜测通过这种“数学化”的活动过程获得的数学知识,与被动接受、强化储存获得的数学知识相比,效果是不同的。在“数学化”的活动过程中,既能使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数学知识,又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及其价值。

3.2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

学习的本质是个体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数学教学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地、有效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包括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这需要有学生的身体投入、心理投入,通过思考问题、讨论困惑、发表观点、交流看法等等方式,通过同化和顺应的心理活动,不断地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把客观的数学知识内化到认知结构中。以上正是对数学教学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需要教师积极地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这种转变是有困难的,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但是教师必须要依据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并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

3.3 数学教学活动

教师要设计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体现数学内涵的活动,通过丰富的情境信息和数学关系,引导和组织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推理、建构等活动,在真实情境中,在活动过程中,在互相交流中,使学生去认识和理解数学,去获得和建构数学。在上述这些活动中,教师既是数学教学的设计者,也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在数学上给予启发帮助,要在方法上给予引导指点,要在情感上给予赞赏鼓励,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动力、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互动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主动了解、积极思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包括心理上的、数学上的、认知上的,针对学生问题给予具体指导帮助,让学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

参考文献

[1] 罗新兵,罗增儒主编;安海龙,安振平,陈宝安等编.数学教育学导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125-127.

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 音乐教学 教学小机智 创新

新教材内容以单元主题形式展现,每个单元都围绕主题由唱歌、欣赏、实践与创造四大块组成,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样多元化的音乐内容让教师的教育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那么在这种不断追求思索与创新的教学时代,教学机智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使再缜密的教学设计也会在课堂实践中面临各种随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所以教师要善于随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机智地化解新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活跃音乐课堂。正所谓教学小机智让教学方法“活”起来;教学小机智让音乐课堂“美”起来;教学小机智让教师学生“笑”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抓住教学小点滴进行尝试与研究、反思与完善,获得了一些心得和体会,记录下来与同行们共同研究与探索。

一、学科综合的快乐

在第13册音乐书第六单元教学中,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并没有把《雪绒花》的英文纳入进来;但是在学唱歌曲过程中,有的同学展现了对英文的兴趣和好奇,于是我马上留了这样的作业:课下同学们自己学会歌曲英文的朗读。在下一课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们自己朗读英文,然后复习汉语的《雪绒花》,最后由学生们演唱英文的《雪绒花》,并且让学生们用英文与汉语对唱合作。整节课气氛优美,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仅声音圆润、感情真挚,而且体会了学科综合的乐趣,音乐和英文相得益彰,师生们都感受了音乐的美和快乐。

二、美妙和谐的合唱

如在歌曲《踏雪寻梅》的教学设计中,由于考虑到合唱的难度和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没有把合唱作为教学内容;但在教学实践时学生们学习歌曲非常快,而且兴趣很高,非常喜欢这首歌曲,我看到这种情况灵机一动,引入了低声部的教学尝试。学生们同样显示出极高的学习热情,感觉很新鲜又充满乐趣,学得十分开心,唱得也很投入。然后我把学生分成声部进行演唱,并对双声部的配合与演唱提出了要求和提示。学生们演唱的声音更纯净了,在配合中找到了和谐的节奏,感受到了和声的美好,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增进了对歌曲的情感再现和理解,也提升了学生的团结与合作精神。一节课下来师生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节拍律动,激活心灵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的机会并不多。首先并不是每一首歌曲都适合律动,而且初中生们也少了小学时候的活泼好动的特性。因此,教师要恰当地抓住有这样风格的歌曲特色,给予学生们适当的机会进行展示,让学生们快乐地动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如在第15册音乐书第五单元《我的祖家是歌乡》的教学中,由于歌曲旋律简单、歌词朗朗上口,学生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演唱得比较有热情。这时我针对不同班的不同接受程度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环节:(1)特别不爱动不活泼的班,和学生们一起做书上的拍手活动配合演唱。(2)对于接受比较快并且相对活泼热情的班,不仅和学生们边唱边拍手,而且站起来简单地律动,活跃课堂气氛,唤发学生潜在的热情。这样的教学尝试在不同班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热情点燃学生的热情,节拍和律动的引入带动了音乐课堂的快乐气氛,课堂像Party一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深情导入,创设情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教学导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学生的热情程度、专注程度、感情投入情况都会因为教师的不同导入有波动。因此一个深情的导入、优美的语境会给一节音乐课创设良好的音乐气氛,为学生们打开快乐之门。如在学习《桑塔露其亚》歌曲时:(1)教师用如诗的语言介绍歌曲的背景,结合书上的背景画和学生们对海的认知描绘一幅优美的欧洲风景画;(2)启发学生们用诗一般的声音深情朗诵歌词,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脑海中再现歌词画面,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情感;(3)向学生们简介八三拍的特色、船歌的风格、歌曲的力度。在这样一系列的教学环节进行深情导入,唤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感情积累,为学习歌曲创设良好的情境和心理铺垫。

五、了解学生差异,完善教学设计

即使是同一个年级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也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而且一个音乐教师往往会教好几班级,这时教师的教学设计就不能一视同仁,使用同一个版本。音乐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班级有个清楚的认知,在教学设计时给予合适的教学梯度与策略;并在教学中找到适合每个班级特点的教学方式,把握这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来完善教学设计,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的班级学生视谱能力音乐接受能力都较强,我就会采取视唱法教学或以学生自学为主体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有的班级学生视谱音乐接受能力较弱,我就会采取模唱、学唱等方法展开教学,教师多示范多引导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感受音乐的美好。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而且社会需求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的展开,新的教材的实施,都在深切地呼唤着教师的进步与发展,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不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和宗旨要求教师是智慧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应该是充满机智的;做一个研究型、学习型、反思型的新时代教师,更应该用发展的目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展开教育教学研究,充满机智地进行教学实践,跟上时代滚滚的教育潮流,让学生们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绽放美丽的笑容,收获美好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师.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13册、15册).人民音乐出版社.

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文3

一 树立课程的目标意识,由“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把握好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树立起课程的目标意识,明确《标准》到底对语文课程提出了哪些目标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来把握某一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要求。1.把握教学目标要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标准》的设计思路是:①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分学段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③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可见,《标准》已由传统的“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这是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根本着眼点。2.把握教学目标要整合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把上述多维目标中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整合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做到:①从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阶段目标的现实性,又着眼于整体目标的长远性;②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一目标的达成度,又着眼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发展;③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互渗透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项训练的效果,又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④从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角度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既立足于语文学科特点,又着眼于学科间、课内外、校内外的互补与衔接。

二 树立课程的主体意识,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处理好教学关系

《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课程主体意识,把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考虑并设计如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学习,演好学习的“主角”。1.从“学”的角度,定学生“学”的任务。即要求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确定学生“学”的任务。一是定“学”的内容(包括知识、方法、能力、情感等),变“知识性学习”为“综合性学习”;二是定“学”的形式(包括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选择性学习、积累性学习、体验性学习、观察性学习、策划性学习等形式),变“被动接受识记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三是定“学”的机会(包括预习、读书、思考、讨论、质疑、想像、查询、交流、演练、展示、评价等机会),变“教师主演”为“学生主演”,从而使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在内容上更适合不同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和需求;在形式上更适合不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和兴趣爱好,便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时机上更充分地给予学生学习、实践和发展的空间。2.从“学”的角度,定教师“教”的任务。即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让“教”服务“学”,让“师”协助“生”。一是定“教”的任务。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并设计如何完成“指明目标、引导深入、鼓励进步、点拨偏差”四大任务的内容、时机和方式。二是定“教”的方式。考虑并设计如何变“讲授分析问答式”为“启发式、讨论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三是定“教”的角色。考虑并设计如何当好“主持人”角色,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何当好“向导”角色,在哪些字词句段篇的难点上、读写训练的重点上、读写方法的指导上用力,应为学生提供哪些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如何当好“咨询者”角色,及时释疑解惑;如何当好“发动机”角色,应提供哪些成功的机会,如何通过评价及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鼓足学习干劲;如何当好“榜样”角色,范之以“字”、范之以“声”、范之以“文”、范之以“情”,做好学生学习语文的榜样。

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文4

(一)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

由于现在的教材一般都配有相应的课件,所以教师一般不再自己认真备课,一味地依赖提供的课件组织教学活动。课前没有认真思考教学活动,那么课堂上的突况也就得不到合理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率。同时,由于教师没有亲自完成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也难以有效的进行。所以,整个过程中,教师成了课件的播放者,被动的完成课堂的组织,这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二)教师运用现代技术的技能有待提高

由于教师队伍里,年龄学历资历等,不是十分统一,造成教师队伍里使用现代技术的的技能也参差不齐。年龄较长的老师可能在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情况下,使用多媒体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只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多媒体资源就是一种浪费。

(三)师生过于关注多媒体课件而忽略教材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很容易直接按照课件的教学环节组织课堂,顺着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而忽略教科书。教师没有做一定的引导的情况下,学生也不会给予教科书过多的关注,所以很多情况下,教科书就成了一个空壳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课件固然丰富生动,但是它只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平台,学生课下的学习还是要多以教科书为主的。

(四)长时间被动观看多媒体课件造成学生课堂参与度下降

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更多的是教师播放幻灯片,学生被动的观看。教师需要呈现课件上大量的知识,就会减少课堂上师生互动的频率和强度。所以,学生长期被动的观看幻灯片,及其容易形成视觉疲劳,学生就会注意力不集中,最后发展为只是眼睛盯着屏幕,却不做积极的思考,这样以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就大大下降了,教学效率也就相应的下降了。

二、优化中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建议性策略

(一)培养教师自主进行教学设计的理念

课堂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不仅包括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而且包括学生的随堂反映,实际教学效果,还有课堂上的随机事件,所以整个课堂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课前认真准备,自主完成教学设计的理念。单纯的跟随多媒体课件就是及其被动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树立积极主动自主创新教学设计的理念,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反思,改善,而不是以多媒体课件为模板,把课堂形式化。

(二)多种措施促进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要想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活动,教师就要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操纵能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学校可以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提高举行一定的培训活动,给予老师高效科学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本身要注重自己相关能力的提升,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注意多媒体课件与教材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多媒体课件要与教材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一味地为了追求放映课件,而忽略了课本,那就是本末倒置了。首先,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就要注意课件内容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重视教材,认真仔细的研读教材,并要督促学生课下自主复习教材内容,从多个方面既保证学生从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中获益,又保证学生的学习不脱离教材。

(四)注意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成功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反馈的课堂,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也要组织师生互动或者是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一方面环节学生的视觉疲劳,另一方面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值得注意的是,有了多媒体的参与,师生活动的形式就大大增加了,如果教师能够合理使用多媒体,认真设计教学活动,英语课更将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三、结语

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8.058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08-0163-02

一名合格的高職生不仅具备相应专业技能,更应具备相应人文素质,这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尊重人才培养规律,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时兼顾“职业人”和“社会人”的培养,因此在高职教育阶段《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理应得到重视。结合护理人员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及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标准[1],对高职护理专业《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体系从课程定位、课程教学特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设计,为护理教学提供资源。

1课程定位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是高职高专护理、助产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主干课程。本课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培养职业素养为本位的课程观,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2]。主要任务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树立与他人沟通及礼仪意识,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及护理实践中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融洽人际关系,并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适应职业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也是内、外科护理等专业岗位群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为后续其他课程的开展起到桥梁作用[3]。

2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2.1按照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对护士的要求划分为若干学习模块《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教学设计参照了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理念,将此课程的内容按照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对护士的要求划分为若干学习模块:绪论、护士仪表礼仪、护士行为礼仪、护士言谈礼仪、护士交往礼仪、护士日常工作礼仪、跨文化护理礼仪、护理人际关系、人际沟通与有效沟通、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人际沟通与护患冲突、综合训练及考核。

2.2课程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教学中寓职业道德教育于课程教学之中,充分运用礼仪的道德功能,规范护生的行为方式,要求护生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保持慎独精神,自觉地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护士职业道德规范和患者的利益,使护理礼仪成为护生乐意接受的约束,自觉遵循的规范和努力追求的修养,塑造“美好情操,良好气质,端庄仪表,严谨作风,精湛技术”的白衣天使形象。

2.3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实训为主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专业礼仪和职业修养特点,增加护理礼仪、人际沟通与交往的实训力度,加强课堂的互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成立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营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同时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灵活应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适应临床奠定基础。

2.4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教学和课堂实训的同时,在学校组建“礼仪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在学校举办的大型活动、文艺演出、社会服务中进行实践锻炼,使学生能把课程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及护理实际结合起来,成为融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为一体的优秀护理工作者。

3学时分配

总学时不变,将理论与实训课比例由2∶1调整为1∶1。目前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和实践各16学时,见表1。

4教学方法

4.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充分体现以护理实践中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课程设计思想[4]。通过开展沟通实践的活动项目来驱动,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理论讲授、多媒体展示、视频录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训练、见习、实习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式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沟通与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资源,生动形象地演示护理礼仪服务和沟通的技巧和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关键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体现在个人形象的树立,护理工作过程中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能力的运用,工作中各种关系的沟通能力,与各种病人沟通的能力等;方法能力体现在自主学习,分析迁移应用能力,决策的能力,实践应用的能力;社会能力体现在团队合作、溝通、协调及包容的能力。

4.3课外辅导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师在辅导学生训练基本礼仪规范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及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4.4转变教师观念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对职业教育改革现状和趋势要有全面的认识,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模式。本课程特别要重视实践,注重自身双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

5考核方案

5.1理论考核理论考核占40%,命题应注意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减少机械性记忆,尽可能运用生活中的实例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俗化。考核包括平时的课堂考核、小组讨论,作业以及期末结业考核组成。

5.2实践考核实践考核占60%,分成模块考核和综合测评,如护士礼仪的化妆、形体、接待、引领、日常礼仪、求职应聘、简历制作、自我介绍等模块,综合测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自编情景剧设计各种护理工作情景、交往情境,并将礼仪及沟通知识运用情境中,根据承担的角色表现给予不同评价,通过考核无形之中也在提升学生的能力。

通过实施以上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增加了胆量和自信心,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同时给予教师新的挑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小玲,秦素霞,安晓妤.浅谈高职高专助产专业《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设计[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3,4(5):302-303. 

[2]高燕.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0-12. 

[3]邹琴,赵延慧,李晓玲.《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课程改革实践与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5,8(30):73-75. 

[4]王静.人际沟通与交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8-111. 

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文6

一、三个认知层次要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按照张熊飞教授在《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提出的认知过程:“观察(探索)——思维(研究)——迁移(运用)”,我设计了“复习回顾、奠定基础——思考探究、总结规律——学以致用、提升能力”三个认知层次。在第一个认知层次“复习回顾、奠定基础”中,无论是背着回忆,还是翻书回顾,只要能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就行;在第二个认知层次“思考探究、总结规律”中,更是把“思考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感悟、探索为主,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第三个认知层次“学以致用、提升能力”中,要求学生亲身体验练习,巩固对定义和性质的理解,达到学有所用。这样就做到了环环相扣,前一个认知层次为后一个奠定基础,后一个认知层次是对前一个的深入和升华。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犯错误、逐步成长、独立自主”的机会,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地“修正自己、展示自己、完善自己”。

二、变“满堂灌”为“满堂学”,学生会学了,教师轻松了

过去,我整堂课都在激情飞扬地唱“独角戏”,口干舌燥,可是学生却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就拿本节内容来说吧,以往授课主要是我讲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的概念和性质,反复强调记住公式,然后给出示范,结果学生做练习题时并不顺手,连公式也记不准,有的甚至都搞不清怎么入手解题。久而久之,学生感觉数学高不可攀,我也开始抱怨学生“笨”了。现在,学生满堂课都在活力四射地演“大团结”,积极主动、兴致高昂,而我也是轻松愉悦、画龙点睛,赢得了敬佩。本节课改变了以往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教学模式,树立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新理念,就连例题都是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的。本节课我利用课件给出例题和导向性信息,不仅节约了抄写例题的时间,增加了课容量,而且导向性信息也告诉学生怎样做,我也轻松了。学生由“配角”变成“主角”,演得津津有味、兴趣十足。虽然我由“主角”变成了“配角”,但当学生遇到悬而不决的问题时,我来一个“画龙点睛”,他们恍然大悟,对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现在,我终于体会到张教授所言“并非教师教了,学生就能进步;而是学生真正学了,自身才能发展”的深刻含义。

三、合理设置“导向性信息”,创造高效课堂

“每个有效的活动都要坚持落实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真正地学,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这一活动中究竟‘学什么?怎么动?’以具体、扼要、明确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的该项学习活动。”这是我认真聆听张教授的课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我上完课后,张教授对我的导向性信息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尤其是对课件“请回忆:(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定义。(2)样本的平均值,若同学们回忆不起来,请翻阅课本《选修2-3》第46页和《必修3》第71页的有关内容”中“若同学们回忆不起来,请翻阅课本……”这句话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张教授说:“对于过去知识点的复习,不一定非要学生背着回答,只要学生能很快回忆起来,为现在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就行;尤其是那些较难的和很长时间没用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翻阅课本及时准确地回忆是非常好的方法,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对旧知的回忆上。”这使我深深感受到“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导向性信息下,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魅力。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收获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增强了信心,这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四、学无止境,积极反思,勇于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