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诗歌的表现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诗歌的表现手法范文1
“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一直都是高考诗歌鉴赏中的热点,很值得同学们重视。对于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有时在考查中分得并不清楚,但对同学们总的要求是――能识别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并能鉴赏其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二、基础知识积累
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拟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衬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寓情于景:把自己要表达的情感不直接说出,而是寓于景物描写。
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往往带有了人格化色彩。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佳节倍思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动静结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三、感悟高考题
例1: (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夜煮茶。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案】①反衬手法;②以鸦归巢反衬人却不能归家;③表达了作者在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例2:(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清]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答案】①“带”采用了拟人手法。②赋予“老鹤”以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③使画面具有动感。
例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出关[清]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对比鲜明;②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典型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③蕴含了思乡的情感,自然地引出下句“出关争得不回头”。
例4:(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唐]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借景抒情;②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③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四、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具体解释这种手法是怎么运用的。
(3)运用此手法带来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鉴赏表达技巧绝不是仅仅列出一两个名词,最关键的还是要结合诗歌内容将创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分析出来。
那么如何才能将原诗句描述得形象生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呢?就是要“身临其境”,将自己置于诗歌所描述的环境和历史大背景中,抓住包含作者情感的词语,去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力求用最有表现力、最到位的词语再现原诗的画面。语言组织要上层次,要有美感(多加形容词),要体现高三学生的水平。
五、趁热打铁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前两句诗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这又是什么表现手法?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行[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式,借画中________________(特点)的梅花来表达作者的志向。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宋]刘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用了对比的技巧,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令人耳目一新,顿显奇意。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借一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诗歌画面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2.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以及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
诗歌的表现手法范文2
我们看2012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考查情况:
①广东卷考查了元代白珽的《余杭四月》,第一小题的提问是: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②浙江卷考查了两首诗的比较鉴赏,一首是唐代钱珝的《未展芭蕉》,另一首是金元好问的《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提问的方式是: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③北京卷,则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诗歌《江堤》的写景手法,其中C是:“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以上都是以诗歌的艺术手法设问,直接考鉴赏查诗歌的艺术手法。此外,间接考查诗歌艺术手法的,如:
①辽宁卷考查张耒的《初见嵩山》,其中第1小题的设问是这样的: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②江西卷考查秦观的《江城子》,其中第2小题的设问是: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从历年高考对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来看,主要的设问方式有:
①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结合诗歌赏析。
②诗/某诗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③诗/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④诗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哪些修辞手法?揭示了什么主题?
⑤诗歌在写某景、某物时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⑥诗歌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作分析。
从上面的设问方式可以看出,有些是“小角度”设题,而有些则是大角度设题。小角度设题,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上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一般说来,小角度设题考查的是诗词的局部,大角度设题,则侧重于考查全诗词,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态度等内容综合设题。前者难度低、分值小,后者难度高,分值大。答题时,要弄清题目的要求,看清分值很关键。
那么,如何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呢?
首先熟知诗歌常见的艺术手法,这是基础。如果连常见的艺术手法都不能识别与判断,鉴赏显然是一句空话。诗歌中,艺术手法主要分三类:①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烘托、渲染、用典、虚实结合等。②修辞手法。主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双关、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通感等。③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五种。熟知这些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利于我们确认被考查的诗歌的艺术手法,从而展开鉴赏。例如2012年江苏卷《梦江南》最后一句“曳碧云斜”,这句是写景,写景通常运用的手法与描写有关,还与抒情方式有关,从诗句分析不难看出,这里运用了白描,同时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有了这样的确认,后面的赏析就可以顺利展开了。
其次,掌握运用艺术手法的技巧与规律。尽管诗歌艺术贵在创新,但是诗人在长期探索、运用艺术手法时,却形成了一些固定的套路,或者说规律,为我们理解诗歌提供了依据。如,写景诗,诗人往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所借之景与所抒之情有着必然的联系,甚至形成了一些套路,如杨柳、芳草、长亭、关山、烟波表达离别之情,用西风、残照、斜阳、鹧鸪表达羁旅之愁。再如咏怀古诗,往往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
这“古”与“今”必然存在着今昔对照,言古其实是为了说今,只是诗人因某种原因,不能明说罢了。还有咏物诗,往往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诗人常常通过刻画、塑造物的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来表现自己的“志”,“物”与“志”有着必然的联系。例如2012年天津卷《野菊》,就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野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这正是诗人杨万里的人格写照。
最后,理解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诗人运用艺术手法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表达效果。而诗人别具匠心的构思、立意往往就通过一定的表达效果传达出来,所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关键是理解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这表达效果,包括对诗歌的意境、形象、构思、立意、语言起到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情感、哲理等。如烘托,它可以营造气氛,加深诗意,强化心里感受。2012年山东卷“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两句,通过描写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孤独。再如用典,能使诗歌简洁含蓄,余韵盎然,言在此而意在彼,曲折表达诗人的心曲。2012年天津卷的《野菊》,首联与尾联用典,写野菊不追逐流俗,不迎合文人,保持自己的节操,以菊写人,含蓄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再如2012年全国卷《落叶》则动静结合,写出了一场秋雨后,庄稼已收割,田野空旷,深红的落叶,脱离树干,层层叠叠地在半空飞舞的情景,营造凄凉的氛围。
当然,联系作者的背景,整体把握诗句的意思,揣摩诗人作诗的意图,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艺术手法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
小角度设题,通常问什么答什么,这比较简单,这里主要探讨解答大角度、综合性强的题目方法。从长期的教学、备考中,我们总结出了这类题目的答题范式:确认手法+分析手法的运用+点出效果/情感。这个答题方式可以阐释为三个答题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有什么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下面,我们以2012年浙江卷为例,给同学们一个答题示范。
未展芭蕉
(唐)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诗歌的表现手法范文3
先秦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主要是屈原的《离骚》)、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民歌和部分原始社会歌谣。先秦诗歌以其丰富的内容,完备的韵律,精巧的构思,成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中《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而《楚辞》(主要是屈原的《离骚》)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因此鉴赏先秦诗歌,最重要的是掌握和理解先秦诗歌中的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一、品味赋比兴等表现手法,理解先秦诗歌的内容
作为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赋比兴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通过品味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可以加深对先秦诗歌内容的理解。
“赋”即“铺”,敷陈其事,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即直接表达某一事物或人物的言行情志,也可称为直陈法。如《氓》的整个叙事思路是女子恋爱――结婚――追悔――婚变――自哀――决绝的过程。具体来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是运用“赋”的表现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这个男子一脸憨笑,耍着小小的花招,假装卖布,向女子求婚。一方面表现出男子嬉皮笑脸有点不太严肃,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男子求婚心切,不惜伪装身份。
“比”就是比拟、比喻,以物比物,以人比物,以物比人。它是我国诗歌史上重要的思维形式与表现技巧。如《氓》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的情感旺盛。“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抛弃。从桑叶青青到桑叶枯黄,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坠入爱河,则无法挣脱。这是多么形象的比喻啊!
“兴”的意思是“起”,是托物寓情,是寄托,是联想,其作用是使文章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些情感如果直言表达,容易穷尽。只有把情感寄寓在形象之中,让读者不知不觉地从形象中受到感染,才能产生意味无穷的效果。《氓》中的三、四两章皆以桑树起兴,从女子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过程。
二、抓住赋比兴等表现手法,体会先秦诗歌的意境
意境深远的诗歌,让人感受到它的诗味浓郁、情意盎然;使人沉浸于其中,深思回味,浮想联翩。或者受到思想启示,引发哲理性的思考。如何才能体会出先秦诗歌的美好意境呢?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如《离骚》的比兴渗透在诗篇整体艺术形象的构思中,开拓了中国诗词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传统,构成了一种象征,使诗歌既有丰富的形象性,又表现了诗人的美学观念。用王逸的话来概括就是“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喻小人。”这样,“善鸟香草”“恶禽臭物”“灵修美人”“宓妃佚女”“虬龙鸾凤”“飘风云霓”等意象就都有了与之对应又比较稳定的象征对象,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意象系统,从而创造出一种文采斑斓、寄托幽远的意境。
诗歌的表现手法范文4
1. 正确诵读诗歌,读出诗句的节奏和停顿。
2. 了解诗歌主要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3. 体会诗歌意境,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试一试:我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1. (2011・四川省成都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菊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 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11・四川省德州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 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011・江西省南昌市)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题目。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 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一听:我一定会深受启发!
本课时侧重于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方面的训练。一般来说,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诗歌具有想象丰富、语言精练、讲究押韵与节奏等方面的特点。具体考试题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从关键词语上着手,把握动词、色彩词语的含义与作用,品味词语的妙处。
2. 从关键诗句上着手,展开合理的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写诗歌展现的画面。
3. 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4. 从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等)着手,分析其作用。
5. 从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着手,分析其作用。
6. 从作者的风格(浪漫与现实、婉约与豪放)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着手,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7. 从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着手,体会诗歌的节奏美与音韵美。
本课时的知能点属于诗词鉴赏的难点,考试中普遍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古诗词常识欠缺,特别是涉及古诗词手法分析、语言特点、语言风格、文章结构等方面的专用名词术语,知之甚少,无法准确地使用诗歌鉴赏的术语来提炼概说其精妙;另一方面源于鉴赏能力不强,想象力不够丰富,对于要求创造性地描写画面类的题型,答题时往往缺乏形象的勾勒,流于干瘪的字词翻译,缺少美感。
要想掌握解答古诗词鉴赏题的表达技巧,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抒情方式。
诗歌往往都要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在情感的处理上,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常表现为借景抒情与借事抒情。借景抒情是抒情诗中最常见的一种,我们要准确判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是触景生情呢,还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借事抒情,则主要表现为运用典故,抒发作者的情感。比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两个典故,说明自己遭贬时间之久,抒发了回归后对世迁的怅惘心情。
准确把握古诗词的描写方法。
古诗词往往借助形象来表达感情,而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描写的方式加以展现的,所以作为古诗词运用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描写,将是考试的重点所在。
我们要理清几种关系: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关系;虚与实之间的关系;动与静之间的关系;点与面之间的关系;概括描写与具体描写之间的关系;等等。比如江西省南昌市的诗歌鉴赏第(1)题,考查的就是虚实之间的关系,诗歌尾句化虚为实,描摹乡愁的浓重。再比如,常建的“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以及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均使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环境的幽静。
准确把握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一般而言,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比较常见。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既增添了诗歌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又为古诗词平添了一份深远的意境,积蓄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比如李煜的《相见欢》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人以丝的千头万绪来比喻离愁的纷繁难解,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寄托了作者的亡国哀思。又如李白《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白发如此之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再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人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用几组能代表萧条秋色的景物勾勒出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这一系列景物的铺排,渲染了悲凉凄冷的氛围,为“断肠人”作铺垫,烘托出游子思乡的愁苦心情。
准确把握古诗词的基本表现手法。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想象、象征、对比、衬托、渲染铺垫、伏笔照应等等。正因为这些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诗歌凝练的语言才绽放出特有的光辉。
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言简与意丰之间得以联系起来的桥梁就是想象。比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中两次出现“巴山夜雨”,一次实写,写出今夜的愁;一次虚写,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诗人想象的未来之乐,自然反衬出今夜之苦;而今夜之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现实与想象的交融中,我们领悟出诗人对妻子热切的思念。
象征是中国诗歌的生命线,“犹如心脏之于躯体”,“没有象征,诗歌就失去力量”。运用象征,可以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可以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使诗歌更含蓄,意境更深远。比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诗人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表现自己不与争宠献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此外,对比衬托的运用可以凸显诗歌的主体对象;渲染铺垫中可以创设诗歌的情境;重章复唱中可以增添诗歌的节奏韵律……这些手法的运用无不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抒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
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1.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杨花”这一意象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__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____季节的一种__________的气氛。
(2)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颈联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与尾联表达的情感相似的一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游从之,宛在水中。
(1) 这首诗各小节开头的环境描写表现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的表现手法范文5
有关“表达技巧”的表述,在一些高考设题中也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的重点,命题形式上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态度等内容综合设题。那么,如何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现谈谈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明确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高考试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因此要首先明确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构思立意四大部分。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动静结合、渲染、烘托、白描、虚实相生、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咏史抒怀、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等)。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比兴、联想、想像等。
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双关、互文等。
构思立意:承上启下、起承转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或先扬后抑。
二、做到“四看”“两知”
鉴赏古诗的基础是要具备有关古诗的知识结构,比如通过多读古诗,全面把握古诗的特点,了解古诗的类别、古诗的一般表达技巧和古诗的常见语言风格;鉴赏一首古诗的前提是读懂这首诗歌,要做到“四看”“两知”,即能准确解释诗句、整体感知诗的“六要素”——“何景”、“何物”“何人”、“何事”、“何情”、“何理”。
具体来说“四看”包括——看题目,初知类别(如咏物诗、送别诗、田园诗、怀古诗、闺怨诗等);看作者,知人论世;看内容,做到“两知”,即知道本诗运用的手法、知道本诗表达了什么情感;看注解,有助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理解诗歌。
三、明确答题步骤
虽说文科不能像理科那样有公式可寻,但文科的解答也有一定的答题套路,要想每一题都拿高分,精心组织答案的答题公式也是很重要的。
首先,我们要遵循“谨慎下笔”的原则,一定要“先构思,后落笔”,切忌涂涂改改。其次,答案要有理有据,要结合作品论述,简明扼要,切忌冗长而繁琐。再次,要适当运用鉴赏古诗词的术语,平时要把握采分点,多多积累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方面的术语。最后,总结一些答题公式,分点答题,按点得分。具体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步骤:
步骤一、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内容解释这种手法是怎么用的;
步骤三、阐明此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描绘怎样的景、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是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阑干:纵横的样子。
此诗二、四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诗歌的表现手法范文6
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诗歌的艺术概括力很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把握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品味诗歌抒发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具体来说,鉴赏现代诗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诗歌一般都会抒情言志,鉴赏时必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具体地讲,就是要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有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准确把握诗歌形象的内涵,以便加深对感情的理解。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