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练习歌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练习歌词范文1
“物联网”传播回顾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一概念,最早由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具体而言,“物联网”是通过在物品上嵌入电子标签、条形码等能够存储物体信息的标识,通过无线网络的方式将即时信息发送到后台信息处理系统,而各大信息系统可互联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从而可达到对物品进行实时跟踪、监控等智能化管理的目的。换句话说,“物联网”可实现人与物之间的信息沟通。
到2005 年的时候,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此概念。该报告提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而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对于现在信息膨胀以及快速消费的年代来说,许多信息可以瞬间同时传递至所有人,但是同样也有许多信息淹没在滚滚洪流中。
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任后,提出了“物联网”的经济振兴计划,启动投资110亿美元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建设。2009年1月8日,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由于智慧地球将带动信息产业与经济发展,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全球每个角落的电网、铁路、桥梁、公路等设施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至此,全世界掀起了智慧地球研究与实践的热潮。
2009年6月,日本提出“i-Japan”计划。GE、Intel、Google、西门子等信息产业巨头也投入智能电网业务。2009年秋,北京国际通信展,中国移动正式推出关于“物联网”的家庭安防等应用。2009年下半年,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提出了“感知中国”概念,并在江苏、上海视察时提出要重视“物联网”的发展。2010年3月,“物联网”再次引起了“两会”与全国人民的关注。由此可见,无论是奥巴马的物联网“经济促进论”、总理提出的“感知中国”,日本政府提出的“i-Japan”,还是IBM的“智能化地球”,都蕴含了各国对于“物联网”传播的热切期待。
“物联网”的传播基础
“物联网”=电子标签(RFID)+ 传感器+ 互联网,这只是形象的比喻,但还不够严谨。实现“物联网”的环境和条件主要有:互联网是实现“物联网”的网络基础;无线传感器网是实现“物联网”的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是实现“物联网”的内部条件;标准化是实现“物联网”的关键;立法是保障“物联网”顺利运行的社会环境。“物联网”的六大基础技术要素包括互联网、射频识别装置、读写器、“物联网”中间件、“物联网”名称解析系统、“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了“物联网”,“物联网”的基础技术还包括电子数据的交换(E D I )、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关键技术。实现“物联网”传播,还要有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
“物联网”可划分为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的三层体系。感知层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以及M2M终端、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网关等,在这一层次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感知和识别物体、采集和捕获信息。
网络层首先包括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形成的融合网络,这被普遍认为是最成熟的部分。网络层不但要具备网络运营的能力,还要提升信息运营的能力,网络层是“物联网”成为普遍服务的基础设施,有待突破的方向是向下与感知层的结合、向上与应用层的结合。应用层是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专业领域技术相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物联网”通过应用层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应用层的关键问题在于信息的社会化共享,以及信息安全的保障。
由此可见,“物联网”传播基础是融合各种信息传播技术,突破互联网的限制,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实现“物联网”,在网络泛在的根基上,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那么,“物联网”全新传播方式的实现,对于传统传播方式又有怎样的突破呢?
“物联网”的传播突破:智能化
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的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从本质上看来,“物联网”是互联网在形式上的延伸与扩展,它传承了互联网的普遍性特征,也并非只是将传感器联接成网这样简单。“物联网”的关键不在“物”,而在“网”,实际上,早在“物联网”这个概念被正式提出之前,网络就已经将触角伸到了“物”的层面,如交通警察通过摄像头对车辆进行监控,通过雷达对行驶中的车辆进行车速的测量等。
然而,这些都是互联网范畴之内的一些具体应用。此外,还有人们在多年前就已经实现了对物的局域性联网处理,如自动化生产线等。“物联网”,实际上指的是在网络的范围之内,可以实现人对人、人对物以及物对物的互联互通,在方式上可以是点对点,也可以是点对面或面对点,它们经由互联网、通过适当的平台,可以获取相应的资讯或指令,或者是传递出相应的资讯或指令。比如通过搜索引擎来获取资讯或指令――比如当某一数字化的物体需要补充电能时,它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自己的供应商,并发出需求信号,当它收到供应商的回应时,能够从中寻找到一个优选方案来满足自我的需求,而这个供应商,既可以由人控制,也可以由物控制。
既然,无处不在的网络能够成为人类传播无所不能的工具,为什么我们不能把网络运用为物体与物体之间、人与物体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沟通的工具呢?正如中国移动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宙所言,“物联网”是赋予物体智能的传播。在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的沟通与对话。IBM大中华区首席代表佘端志也强调整个“智慧地球”的重要元素之一就是要引入计算和数字分析处理,达到智能化。
由此可见,“物联网”的传播突破,远远不止是对物实现连接和操控。“物联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扩张,重新生产了网络的意义,而且还实现人与物之间的相融与互动,甚至是交流与对话。从数字化、网络化到现在的智能化,“物联网”是信息传播技术演化的新进展。
“物联网”的传播断想:物体即讯息
以往,传播学界还对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观点而感到百思不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传播技术的进步,媒介延伸程度的加深,“媒介即信息”已然得到许多人的认同。“物联网”的传播,使得物体都能赋予“内容”,并在不断进行人与物交流、物与物交流中生产“内容”。我们不难发现,相对麦氏的“媒介即讯息”,“物联网”这种新型传播形态在传播意义上有更大的突破。在“物联网”的传播中,正如物体本身的物理属性,信息是固有的、弥散的、非集中化的,但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物体将循环地进行讯息的“生产”与“再生产”,更大程度上消除了对于媒介性质的认识,甚至可以认为“物体即媒介”。“物联网”传播中的物体的“内容生产”却是人类感兴趣的,获得了物体的“内容”,人类将有更广的触角去解读物体乃至自然,而物体的这种“内容生产”却又是依赖于“物联网”赋予的传播智能而得以实现。
如果说麦氏描绘的媒介图景是“媒介即讯息”,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物联网”传播环境下的图景是“物体即媒介,物体即信息”。这一新型传播形态将极大程度上打破物体自然属性的困扰,通过持续的“内容生产”,实现“物物相通”、“人物相融”的传播梦想。
“物联网”的传播展望与隐忧
2009年9月央视经济频道《对话》节目曾展示一套住宅与一部手机间的特殊关联,让大家大开眼界,主人即便不在家,也能对家中的情况了如指掌,如客人来了,可以通过手机为他开门,帮他打开电视,设定频道,他抽烟时,房间的排风装置自动开启;小偷破门而入,主人手机立刻收到通知,并启动家中报警装置。这一幕原本只在科幻电影场景中才出现的情节,却在“物联网”的智慧传播中上演。我们可以期待的是,不久的将来,“物联网”的运用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我国手机网民一年增加1.2亿,手机上网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 3G业务开展的影响,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迅速增长,规模已达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手机和笔记本作为网民上网终端的使用率迅速攀升,互联网随身化、便携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商务交易类应用的快速增长,也使得中国网络应用更加丰富,经济带动价值更高。“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将非常广阔,它的发展前景将会十分广阔。未来的趋势,“物联网”逐渐会跟电信网、互联网融合在一起。现在已经有人预言“泛在的互联网”,也就是说这个网不但是人对人,而且还是机对机、人对机、机对人,形成一个泛在的、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将会掀起网络应用的新。
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 年会发生一次变革,人们将它称之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 年前后,出现大型机可以作为是变革的标志;1980 年,个人计算机普及成为变革之标志;1995 年,则发生了所谓的互联网革命。那么,下一场革命,是否会由“物联网”掀起?
当然,我们看到“物联网”给人类传播带来便利的一面,也要看到,“物联网”可能带来的问题,如安全、隐私、数据保护、数据管理、资源控制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等。“物联网”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概念已热,但到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诸多环节还有待加强完善。因此,在物联网“唱热”的喧嚣中,更需要的是理性、踏实的研究与建设,而不是“炒作”。
练习歌词范文2
【关键词】国际化
四年前,联想并购IBM电脑业务被业界喻为“蛇吞象”,但这家仅有23年历史的企业却一直不甘心生活在IBM品牌的光环下。从赞助奥运、F1到NBA,它近年来的一系列营销举动都清晰地表明,他正在以积极的态度实现品牌的国际化。然而,令联想头疼的是,在海外市场,IBM的“阴影”始终没有消失。联想正视了这一点,并把这当作机会。奥运会,让外国友人走进中国,走近联想,体会到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的成熟和发展。
吕:当外国朋友来到中国,他们自然想体验中国特有的文化,但反过来说,电脑坏了,他们也想体验中国特有的维修方式吗?不见得。他们在这方面希望是按在自己国内的习惯。在中国报修电脑,一般呼叫中心会问你叫什么名字等等一系列问题,而在美国很简单,只需要知道你的机器号就行了。流程上小小的改变,我们是站在外国人的角度上思考了的。让他们感受到联想的服务,其实也就是让他们感受到今天中国服务业的能力。
王:怎么样真正地理解一个外国客户的感受,怎么样给外国客户提供跟本国一致的服务?再举一个例子,外国客户到中国来,他们怎么知道我们的400电话呢?他们可能不知道Lenovo是干什么的,但他们知道IBM。于是,我们除了在Lenovo的网站上和其他宣传渠道中体现这个电话外,还考虑到一些国外记者会打回他们本国的IBM询问,所以我们跟全球的IBM呼叫中心都打好了招呼。
【关键词】第一次
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的第一次,是联想作为独家提供商的第一次。对专为MPC和BIMC服务的服务中心来说也是第一次,对他们来说,有没有什么特别难的事儿?
吕:联想电脑服务中心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在媒体中心设立的服务中心,以前奥运会赞助商只提供奥运会赞助,没有一个服务中心面向记者提供服务的,因为很多电脑都是记者自己带来的,如果坏了,只能在当地找相应品牌的维修中心解决。但在北京,联想的服务是零故障的,这让不少等着出负面消息的媒体记者彻底地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王:第一次,其实我们挺紧张的。所以在之前,我们一直在培训我们的工程师怎样去放松。刚开始的时候,工程师一看外国记者来了,说话都有点哆嗦,但通过这一次,我们锻炼出来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工程师们要明确规则,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比如对联想以外品牌的笔记本,我们是不能做开机维修的,但为了解决客人的问题,我们会租借给他们联想笔记本。
【关键词】有求必应
这些一线的工程师是如何为国内外媒体记者服务的?这个是我们最关心的。
徐:我们的工程师分两个班,一班8小时。白班的同事基本不受影响,但对晚班的同事就存在一个倒时差的问题。
Matti:有一次我值晚班的时候,有一个俄罗斯的记者过来报修,他不会说英语,我不会说俄语,所以我只好打电话给我的另一个会说俄语的同事,当时已经是深夜了。
王: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一个事情,就是奥运会期间交通方面都是很严格的。所以我们的工程师外出服务时也要考虑到预留足够的时间来通过安检,还经常会徒步去给奥运村的客人服务。
【关键词】不变胜变
几年来,联想一直在改变、在进步,面临奥运会的大考,服务中心针对奥运有什么特殊的变化吗?
吕:正如我刚才说的,我们在呼叫中心的接待方面有一些细微变化,但后台,以及核心的工作流程,是跟联想原有的服务实施流程一样的。也就是说,真正在背后做支撑的这套体系,是我们多年来已经形成的一套模式。现在看来,是足可以支撑国际化的服务的。
王:补充一点特别的,就是我们为奥运会特别设置了一个问题升级机制。如果一个问题在4个小时里得不到解决的话,就升级到管理组,再升级到管理层。
【关键词】免费
这么完美的服务,收费怎么也得比一般情况下要贵吧?你猜错了,非但不贵,而且根本是不收费的!
练习歌词范文3
这就是受人爱戴和尊敬的大师的建议,他解释道,年幼儿童较难控制自己,所以不易进步,而且不会识谱就更行不通。但我依然想试试,就决定通过游戏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来试教自己的两个孩子。
我体会到,让学生一边弹一边指出这个键的音名,这样的游戏是很见效的。如,弹“爬上山”的音阶练习,就是让学生从最低的A音弹到最高的C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辨认每个白键的音级名称。起初,学生们无需考虑指法是否正确,可用任意一个手指来弹,但最终仍然必用传统的指法技巧弹奏方妥。
练习弹奏“滑下山”难度较大,因为学生要倒序说出这些音名。孩子们喜爱的另一个游戏是“降落伞”练习。让学生闭上双眼,手自然向下降落,落至某一白键上,并说出其唱名,再从键盘上找出与其相同唱名的键。当学生们练熟了,老师再给学生加码。有了进步后,便以资鼓励。如奖个红五星或粘贴画等。教孩子识别黑键时,要有进一步的要求,告诉他们弹上行键使用升号,下行使用降号。待他们能熟练地说出这些键后,再让他们说出两种音名。
对于初学儿童的教学内容应包括练习手型、指法并把每课所学的简短乐曲背熟为好。给学生介绍七个基本音级名称时,要让学生边弹边唱A、B、C、D和E,然后再反过来弹这些音符,弹到A音再顺弹。这样来回反复练习,边练边唱。用同样的方法练习C、D、E、F、G,学生们便开始听出大调和小调在键盘上的区别。边重复五声调式练习,边唱。歌词可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写,但学生们首先当唱音名来进行练习,如此施教,收益更大。
学生们熟悉音名后,就可介绍一些有上、下行三度的音程和重复音的歌曲。这首曲子是可从C音开始到D或F音进行弹唱,使孩子们了解不同的键,给他们解释墨键帮助他们唱得更准确。鼓励学生课上、家中练习弹唱音名的同时也要练习弹唱歌词。
从一开始学琴,就让孩子们背谱,使他们有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感觉,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他们学识谱以后也很有裨益。如果学生能在不同的音符上起奏旋律,预先又练习了平行音阶或进行了五指练习,背谱的学习方法就更有价值了。要尽早把指法练习,音阶和分解和弦介绍给学生,并注意观察手指在键盘上的位置,使一指和其余四指穿越自如。待他们能流畅地弹奏,再对手指、手腕和手臂进一步地严格要求,但对于每一正确指法和技能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可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孩子们识谱。比方,让学生边弹边说出音名,要求他们每首弹三遍并说出音名,然后大声数拍子,大声唱歌词。要把每个二分音符、附点音符及全音符弄清,仔细数够拍子。
为了帮助孩子们判断高音和低音音符,可让他们在课上、家中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将音符写在五线谱纸上。儿童喜爱用音名来做拼单词的游戏,并在不同的八度音中找出同样的音符。然而,要找出五个G音或五个F音,学生们就必须能判断出五个C音,而且还要知道他们之间的所有音符。教师可使用这样的指法练习册。但是,许多五线谱的间隔太密,孩子们不便写记音符,这个问题可由老师解决。画张放大间隔的五线谱,然后将其复印在音乐纸上即可。
开始读谱时,伴随着的歌词帮助眼睛从左向右移动,同时还增添了感彩。配有歌词的曲子强调这样一个事实,音乐与词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应鼓励学生自己填词配乐或改写新歌词。
钢琴学生往往阅读低音谱号不如阅读高音谱号那么流畅。如果是右撇子,左手比右手弹得更差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用左手在低音区练习弹奏,而且要加强从低音到高音读谱的能力。右手主旋律相对于左手易于弹奏些,左手主旋律也应同样如此。练习双手一起弹奏前,在低音区先进行右手弹奏练习,不但有助于读谱能力的提高,而且也增进手指力度。
初学者还应掌握好节奏。弹奏时,学习数拍子的好方法是二重奏,为了使学生专心数拍子,让学生用一只手弹并要求学生大声数拍子的同时老师弹奏其余的音符。
练习歌词范文4
关键词: 英文歌曲 大学英语听力 导入 题材与结构
1.引言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日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是大学英语教学新大纲对于英语教学目标的规定。近年来,我国不少高校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纷纷为学生开设了独立的英语课程。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一期间必修的英语课程分别为大学英语听力、读写及口语课程。大学英语听力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听力技能、提高听力水平的主要渠道。然而直至目前,仍有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按照直奔主题,播放录音,学生练习,教师讲评的步骤进行听力教学,缺少课程引入,乏味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趣,易于疲惫,最终影响教学效果。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为听力教学设置一个良好的开端,使学生在听力练习之前对听力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如何巧妙地向学生传达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使他们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到听力活动中,等等,都是教师进行听力课程导入时值得仔细探讨的问题。
2.英文歌曲在听力课程导入中的应用意义
音乐是人类的共通语言,英语歌曲可以说是英美文化的浓缩。英文歌曲中的旋律和音韵,与英语的语音语调基本一致,歌词是语言文化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美文化内涵。课程导入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当听力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与流行音乐结合时,我们更易于感受语言的强大生命力及听力学习的无穷乐趣。因此,英文歌曲除了被视为娱乐与消遣的手段以外,亦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手段。旋律的流转,动人的歌声,以及蕴含深意的歌词,使学生以自然放松的状态进入学习模式,听力课堂不再被贴上乏味的标签。
3.英文歌曲题材与词曲结构的选择
3.1歌曲题材的选择
3.1.1歌曲题材的相关性
教师在课程导入部分选取歌曲时,需先注意题材的相关性。以笔者目前教授的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为例,第四册第十单元标题为“A friend indeed”,教师可选取与主题相关的歌曲作为导入。其中The Perishers的歌曲Come Out of the Shade讲述了友情是一种爱的感觉,友谊让人不再害怕与无助。Bruno Mars的歌曲Count on Me也表达了相近的主题。第一册第二单元标题为“Chilling out with the folks”,教师可选取与家庭关系相关的歌曲作为导入内容。如Skylar Grey的歌曲Coming Home或Elton John的Home Again。
3.1.2歌曲题材的清晰度
发音与吐字清晰、歌词容易分辨,是选材的另一重要标准。学生做歌曲听力练习是为了提高听力能力,若歌词难以听辨,那么所有的练习都将是徒劳。比如Tang nguoi toi yeu与Tiffany的合唱曲You Can Trust in Me,歌词简单,节奏较慢。John Legend的情歌All of Me几乎由纯钢琴伴奏,吐字清晰。日本创作歌手藤原惠美的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节奏柔和,歌词容易听辨。
3.1.3歌曲题材的难易度
笔者所在高校按高考成绩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分级教学,从低到高分别为101,201和301级,由此教师可按学生水平选取选取歌曲作为练习。对于基础不甚扎实的学生,Ellie Goulding的歌曲How Long Will I Love You及Hugh Grant与Haley Bennett的合唱曲Way Back into Love是不错的选择。而对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教师选择的范围更广。以第三册第五单元的“Death’s lessons for life”为例,教师可将Dumb Ways to Die,If I Die Young及Pray for You几首节奏稍快、歌词变化较多的曲目纳入使用范围。
3.1.4歌曲题材的新颖性
笔者经了解后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中依然选取传统或相对老旧的曲目作学生练习之用。笔者并非要否定这一做法,毕竟传统曲目的影响力从未退减,经典永不褪色,但在听力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做到新旧兼容,与时俱进,适时引入潮流曲目,也许学生更容易投入其中。Rihanna的Take a Bow,乐队Imagine Dragons的Demons,Christina Aguilera的Say Something等流行歌曲,更能让学生产生共鸣。
3.2词曲结构的选择
词曲结构或词曲形式是歌曲成功的基本因素,无论什么风格的曲目,词曲构成段落不外乎包括这些因素:主题句(hook),叙述段(verse),重复段(chorus)和过渡段(bridge)。教师可分析词曲的这些基本因素,根据其特点为学生选取合适的听力材料。
3.2.1 AAA型纯叙述段曲目
叙述段曲目是指整首歌曲旋律相同,每一段歌词不同的歌曲。叙述段通常称为歌曲的A部,因此称为AAA型纯叙述段曲目。由于AAA型歌曲形式固定,简单易记,更贴近于讲故事的形式,因此不少民歌或传统歌曲都属于这一类形式。Eagles的经典歌曲Desperado,Tim McGraw的Don’t Take the Girl和Kevin Zack的Be Still,歌词叙述性强,节奏稍慢,适合以整段听写或复合式填空的形式作听力练习之用。亦可在无法将全部歌词听写下来的情况下,让学生自行创作未能完成的部分,在练习听力的同时锻炼写作能力。
3.2.2 Verse-Chorus叙述段+重复段型曲目
歌曲的重复段一般出现在叙述段之后,利于突出主题和强调重复段。这种类型的词曲构成称为Verse-chorus叙述段+重复段形式的歌曲。重复段往往是概括性或感悟型的表述。那么在课堂导入中,我们可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做针对性的重复段(Chorus)重点单词的听写练习,加强词汇积累,巩固语音语调,听力过后也可布置后续的单词背诵任务。James Blunt的Tears and Rain,曲婉婷的Drenched及Keith Urban的Tonight I Wanna Cry都属于此类型歌曲。
3.3AABA型叙述段+过渡段曲目
歌曲中的过渡段是以与叙述段不同的音乐和歌词出现的,通常称为B部,因此由叙述段和过渡段组成的歌曲称为AABA型歌曲。过渡段词曲甚至演奏乐器的不同,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听者在欣赏相同的旋律过后找到不一样的兴奋点,听过之后回味无穷。教师可以利用过渡段的特殊性,在进行听力练习后对过渡段的歌词作详细讲解,更充分传达歌曲的深意与文化内涵,也可以布置过渡段的歌词背诵任务。此类型较适合课堂使用的歌曲有Beatles的Yesterday,Sting的Every Breath You Take,Taylor Swift的歌曲Ronan等。
3.4曲式混合使用型曲目
叙述段、重复段及过渡段混合或共同使用的曲目在流行音乐中最为普遍。叙述段作为铺垫,重复段加强词意传达,过渡段新颖而深刻,每个段落各自完成其不同的任务。这样综合运用的曲目,可以根据题材的相关性与难易度进行多方面的使用,如复合式听写、整段听写练习、歌词背诵、分组合作型听写或歌词互评等听力练习的形式。这类型的歌曲有Brian McKnight的Back at One,James Blunt的Goodbye My Lover及Emeli Sande的Read all about it,等等。
4.结语
大学英语听力课程使用英文歌曲作适当的导入,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在题材与词曲结构的选择方面,教师可根据上述几点,多花时间与心思选定最适合学生的歌曲,为后续的听力教学设置良好的铺垫,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不管对于教师还是学生,相信与音乐相伴的英语听力学习过程必然是如觅知音,韵味无穷。
参考文献:
[1]顾秋蓓.英语歌曲欣赏(教师用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谢贵华.外语课堂游戏――设计与应用[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3]刘影.英文歌曲与文化研究[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4]唐文艳.英文歌曲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课堂上的运用[J].考试周刊,2009.32.
练习歌词范文5
《开心里个来》是苏教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根据江苏民歌(《吴江歌》,源自宋代民歌《几家欢乐几家愁》)改编的现代民歌。歌曲中间加入一段表现城市日新月异变化的数板,表达了人们开心自豪的心情。在民歌中加入数板,增强了歌曲的现代感,是这首歌曲最大的特色,可谓是“老歌新唱”。想要适当地引导学生用富有弹性地声音完成说唱部分、带着开心自豪地情绪完成演唱部分,并能对这两部分进行多种表现形式的创编与实践。以往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教学格局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以学生声音的均衡、统一为基础,破“格”求“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创新”贯穿整节课,使学生完全融进歌曲的学习中,融入歌曲的意境中,融于崭新的体验中,获得音乐课堂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教学实录】
一、聆听比较,导入新课
1、欣赏张明敏版的《龙的传人》,说一说歌曲的情绪、速度、表现形式,完成表格。
1)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并回答问题。
2)教师简介作品:这首歌曲早在20年前已经红遍了中国,作者和原唱都是台湾人,抒发了华夏游子的爱国之情。由于歌曲深受大家的喜爱,翻唱它的歌手可真不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王力宏演唱的版本,找一找速度、情绪上有变化吗?有没有加入新的表现形式?
2、欣赏王力宏版的《龙的传人》,比较说出歌曲的情绪、速度、表现形式,完成表格。(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体验、参与,随音乐动一动)
3、初步了解RAP这种表现形式(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导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出流行音乐RAP这种音乐形式的特点,使学生很快融入课堂,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学习说唱
1、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学,试着按节奏念一念。
过渡语:老师这儿有一段词你能看着节奏念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
2、学生集体练习。
3、教师声情并茂分句范读,请学生比较和老师读的一样吗?一起念一念。(如果有问题可再次示范学生再次比较练习)
4、突出强拍练习。
师:我们可以把哪些字读得重一点,使我们的声音更整齐、更有弹性?(教师可范读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5、对数板部分创编表现形式并且进行练习。
A、接唱:(分、分与合)
1)师:刚才我们用了齐唱的表现形式,下面我们来分分工(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你瞧,句子有长有短,现在我们有两大组,你们准备怎么分?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1―2人),集体实践练习。
3)师:有分有合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哪些句子我们可以把声音和在一起再用上齐唱的方式呢?谁再来分分看?
(此环节如果学生没有把最后一句用上齐唱,教师可以从歌词的内容、情绪上做适当地引导。如:放在中间齐唱范儿衬得结尾较弱,听着不过瘾,还可以怎么分?)
B、声势练习。
1)聆听音乐,找一找RAP的伴奏有什么特点?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它隐藏在音乐里,听一听、找一找RAP的伴奏有什么特点?
2)学生聆听、感受、表达。教师出示节奏:X X X X X | 腿 手 腿腿 手
3)学生起立带上动作再次感受。
4)为说唱伴奏。
5)分组合作、交换。
【设计意图:数板部分的教学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声音是否达到有重音、有弹性等这样的声音要求。教师可以从坐姿、情绪、歌词的内容等方面进行引导。如:身体、口型应该怎样?我们的学习条件和从前相比这么优越,你是怎样的心情?如何用声音表现你自豪、发自内心的开心等等。通过多种演唱形式的尝试、练习,引导学生融入数板部分要表达的情绪中,能用均衡、有弹性地声音演唱数板部分。】
三、学习演唱
1、 过渡语:同学们的想法可不少,你们的RAP反映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听的人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2、 教师范唱,请学生说一说老师在演唱的时候情绪如何?歌曲中多次出现了一个衬词表达开心的情绪你能找到它吗?
3、 教师出示歌名,学生齐读。
4、 学生再次聆听范唱,请学生找出歌谱里哪些乐句相同,哪些相似?
5、 顺着学生的答案学习歌曲。
A、相同的句子:第三乐句(“变化真是快”)
1)教师范唱前半句歌谱,学生模唱后半句。
2)教师范唱前半句歌词,学生模唱后半句。
3)师生小结:这一句旋律、歌词完全相同。
B、相似的句子:(三句“开心里个来”)【用比较法学习】
1)师:有三处歌词都是“开心里个来”,那么它们的旋律是相同还是相似呢?我们来比一比。学生观察比较,唱一唱、练一练。
2)听辨旋律并模唱。
师:下面请你听听看老师弹得是第几个“开心里个来”?用手指说出答案,在老师说出答案之后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3)比一比这三句“开心里个来”情绪一样吗?说一说、唱一唱。
(第二句比第一句声音拉长了,在情绪上又推进了一步,进一步抒发自己开心的情绪。结束句则要唱的干脆、有力。)
4)师生接唱。
师:现在请你们把这三句放到歌里唱一唱,其余部分我来唱,找一找老师演唱的句子还有没有相同的?
练习歌词范文6
但是,对于专业性强,专业素质要求相对较高的职业艺术教育来说,唱名法却又显露出很多不足之处。所以,在实际音乐生活中还有一种“无唱名法”,如欧美常用“la、la、la…”,中国民间常用“郎哩格郎”,钢琴、大提琴等器乐教学交流实践中,也常用模拟乐器发声方式的简单音节来演唱旋律。只不过无唱名法是一种自发的、根据个人喜好、有着很强的专业表现性的自由组合唱名方式,它比唱名法更灵活,更贴近生活,能更好地表达乐曲情感。因此,在以声乐表演(包括戏曲、戏剧表演等)为主的音乐专业群体中进行有计划的无唱名法视唱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
视唱训练不是简单的识谱练习,而是一门学习音高、音程、调式调性以及乐曲风格与情感表达的综合演唱训练课程。笔者曾在某戏曲表演专业班的视唱课中做过以下试验: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视唱《杨白劳》片断:
由于“do re mi fa sol la si”这七个唱名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含义,在学生不知旋律出处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带感情视唱,结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表情处理方式,但基本上都是比较干涩的 “do re mi……”感觉,很难达到我们所要求的视唱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旋律填上相应的歌词,简单地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故事梗概,再请同学来视唱,效果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虽然同样是用 “do、re、mi…”唱。
当同学们内心已经有了那时、那景、那人的情感,尽管每个人的理解与情感表达不同,但演唱表情明显丰富起来了。
接下来我们又作了进一步要求,请同学们用歌词来作有表情地演唱,同学们基本上可以将他们所能够理解的情感融合演唱技巧较真实地表现,个别乐感好的同学甚至将歌曲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
由此可见,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 无唱名法视唱(唱词)比唱名法视唱(唱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用“心”歌唱,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习惯了唱名法视唱的同学要想拿起歌谱就唱词,确实还有一定的难度,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无唱名法”视唱训练以后,才能达到拿起新谱就能够有表情地歌唱的能力。
一、建立语言音节的音高概念,其实文字就是“音符”。为了让所有的歌唱学习者都能掌握并很好地应用这种方法,我们很有必要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建立语言音节的音高概念,让学生感觉语言文字可以替代任何一个音符来发音,文字就是音符,就是音高,能够出口成音。
1、 一字一音长音训练:从全音符同度反复练唱音阶开始,先用“a”母音,再用“e”母音,然后相继用“y”、“o”、“u”各个母音练习,并逐渐过渡到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唱的时候心里只想着母音与音高,不要去想原来的唱名do re mi。此法目的在于用各种母音替代一成不变的“唱名”,逐渐消除学生视唱时对固定音节唱名音高的依赖,建立不定语言音节的音高新概念。
a-
e-
y-
o-
u-
2、 一字多音短音训练:用汉语中的十三辙或十八韵结合视唱基本音程构唱练习进行反复训练,并不断替换母音,要求发音清晰、归韵到位、强弱分明。
a- a- a- a-a-a- a- a-
ia iaia ia ia iaiaia
母音替换练习将是一个相对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练习过程,不管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都可以用不同的母音进行练习,或许是“la la la”, 或许是“li li li”甚至还可以用“郎哩格郎”,长音用复杂些的韵母,快速乐曲则可以选用发音灵巧的韵母,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培养语言音节的节奏感,让讲话变得像唱歌一样好听。生活言语是很丰富的,可因讲话的语气、情绪、情感、场合等不同而抑扬顿挫、变化万千。一个会讲话的人,除了语言词汇精辟、语法组合正确之外,还应在语气重音、语言节奏等方面进行修饰,词汇、语法是骨肉,那么灵魂又在哪里?灵魂就是你语言表达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你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因此,建立语言音节的节奏感是一个歌者应有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我们实现无唱名视唱的必须环节。
1、 纯节奏朗诵:将选好的诗歌或散文按照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朗诵规律,划分节奏,标好重音,然后再根据节奏边打拍子边朗诵文字,注意此时身体一定要放松,可以边打拍边摇头晃脑,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下进行歌词朗诵练习。
2、 带旋律的节奏朗诵:纯节奏是平直的视觉效果,相比上下跳动的旋律节奏来说要容易得多,因此,第二步是训练带旋律的节奏朗诵练习。直接翻开歌谱本(五线谱),根据旋律的节奏有情感地朗诵歌词,同样,练习过程一定要全身心放松,身体跟着乐曲节律晃动,注意吐词清晰、重音明确、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情感到位。
通过节奏朗诵训练,无形中促使学生们做了很多平时没做的练习,如:语言节奏、语气重音、语言情感、拼音吐词标准化、吐字清晰度等等,这是一个明显的综合工程,但我们把它融为一体,就是带节奏的朗诵,所有问题一并解决了,从此,同学们讲话也像唱歌一样了。
三、唱出你“心灵”的歌,让你的歌声拥有灵魂。讲到这里,我们稍稍回顾一下前面所讲,第一节是音节与
音高训练,目的是培养你语言的音高感;第二节是朗诵与节奏训练,目的是让你拥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良好语感;那么到这一节,我们很有必要来训练你的乐感了,所谓乐感就是当你赋予文字以音高,语言以旋律,歌词以情感时,你对音高、节奏、旋律、歌词等进行全面表达的内心表现能力,是要用“心”去领会,用“心”去融合、用“心”去表达的。
1、 为旋律找歌词(为歌词找旋律):首先从视唱练习中找一条自己熟悉的练习曲,认真理会旋律的内涵,再根据自己对旋律情感的理解,找一段相应的文字按照乐句规律,一句对一句地为旋律填词,边填边唱。注意语言节奏与语气重音等关系,可以用一字一音,一字多音或多字一音等形式,当乐句与语句对不上时,就采用压缩或拉伸的手段进行处理,总之以唱得顺畅,不影响词意表达为好。填词完成后,就认真地进行歌曲演唱练习,通常情况下,歌词填完了,新歌基本上也会唱了。接下来就是用“心”去演唱你自己参与创作的“作品”了,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直到把这首歌的每一个细节都牢记在心。这个练习应从熟悉的歌曲旋律入手,把握由熟悉到陌生、简单到复杂、由平淡到丰富的渐进过程。这种带创作性的训练方式有助于学生主动分析原作者的创作心理,理会原乐曲的思想表达,并从细节处去理解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关系,把你自己真实感情融入到新填词的歌曲里,回头再演唱时就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