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投资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投资管理

风险投资管理范文1

尽管我国的金融风险投资机构取得了十分良好的发展,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我国的道德风险和商业风险较高、我国的政府部门并没有给予支持,或是风险投资机构退出不顺畅等等,所以,必须要加快我国风险投资的福利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法律保护环境,加快组建以风险资金为中心的良好风险投资市场,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内容.

1.1法律的缺失

我国的金融风险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并没有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对我国风险投资进行制约,不能够对风险投资体系做好法律保障工作,除了最基本的法律法规之外,还需要建立一些特殊的法律法规内容。其中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与投资对象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公司法》、《证券投资法》等等。第二点是与风险投资过程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经济法》、《产权保护法》等等,还有对财务管理人员以及相互律师顾问约束方面的法律法规等等。我国现阶段对于这些内容还处于严重的空缺状态,举一个较为简单的例子,我国还没有《风险投资基金管理法》等针对于风险投资行业的法律法规,导致我国的风险投资操作过程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因为,我国制约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没有进行建设,风险投资企业不能够采取公开募捐的形式建立相应的风险投资基金,只能依靠私募的形式成立相应的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相关的风险投资资金操作,虽然,我国人民群众的储蓄资产已经达到了六万亿人民币,但是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这些资金并不能进入到风险投资市场当中。

1.2没有相关的税收福利政策

没有相关的税收福利政策,导致风险投资领域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根据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状况调查研究发现,相关的税收福利政策是推进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一九六九年美国对税率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其中最高的税率为百分之四十九,对于美国的风险投资领域发起了巨大的冲击,导致风险投资领域几乎受到了毁灭性的冲击,美国的风险投资总金额也急剧的下降,甚至逐渐下滑到政策推行前的百分之六。面对此情况美国政府不得不将该政策取消,重新对税率进行调整,将最高的百分之四十九的税率下调至百分之二十八,所以在1978年的时候美国的风险投资领域渐渐有所好转,资金总额度不断的增加。到了1980年美国政府为了进一步促进风险投资领域的发展,有奖税率表下调至百分之二十,这一政策的有效落实,使得美国风险投资领域如同由年迈的老人转变为富有活力的年轻人,以每年百分之四十六的增长幅度逐年增长。英国在1983年期间也制定了一些关于促进企业发展的计划,其中明确指出对于个人投资人员可以免除税款。但是对我国的风险投资现状而言对于相关的福利政策还十分的缺少,甚至存在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重复收取税款的现象。而且对于一些高新技术项目的税收方面,因为在该项目中智力成本占据着很大的成分,所以,在税收的过程中不能开取相应的税票,也就导致企业不能在税款计算的过程中进行税款的抵消,为企业的税收增加了许多压力[1]。

2如何完善我国金融风险投资管理

2.1注重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

风险投资人才是完善我国金融风险投资管理的关键,目前我国对于拥有业绩考核证明具有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还十分的缺少,也正因为如此导致以下不良状况的出现:我国每一年的省级科学研究成果高达三万多项,但是真正能够投入到经济市场上成为产品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且能够成为具体产业的只有百分之五左右。我国的科技研究人员虽然对于创业十分的积极,但是没有相关的经验,而且相关的企业投资机构虽然对于科技项目十分的看重,但是不能够找到权威、可靠的风险投资人才。

2.2企业需要不断的加强投资资金的管理

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反复的研究资金的投入计划,要以突出企业的主业为重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中心,从而最终确定企业资金投入的项目选择,将企业资源的利用率扩大到最大化,最终实现企业资产的不断增加。企业必须要经过相关单位的批准后才能够进行股票、理财等金融风险投资业务。而企业要对目前所拥有的所有项目进行深入的调查,对于委托机构生产经营状况及时的进行了解,一旦发现该企业的经营出现严重的恶化情况,一定要及时的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从而将企业的资金进行回收,将企业的损失降低到最低,保证国有资金的安全。如果企业经过我国相关部门的认证,可以进行金融风险投资业务,一定严格的依照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资金操作,要严格的控制资金投入规模,不断的对投入资金流程进行优化,吸取大量的专业人才,保证金融风险投资业务能够具有高度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对于一些期货的投资金额,要以锁定投资成本为最初的目的,有效的降低投资资金所承担的风险[2]。

2.3对于金融投资风险,重点在于风险的防范

我国的相关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部门,能够及时的收取相关的信息,并且根据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做出合理的预判,或者是能够在风险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了解并且与总部进行联系,及时的做出相应的决策,将资金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减少投资资金的损失。而且将整体的资金进行分化,分散投资也是降低投资风险的有效方式。在一些机遇面前,企业一定要抓住机会,同时也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因为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企业。

3结语

风险投资管理范文2

一、我国金融风险投资主要存在的问题

虽然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是我国风险投资行业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我国金融风险投资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缺乏完善的与风险投资相配套的法律体系。风险投资作为一种经济行为,涉及到法律和体制许多相关问题,这些都需要有完善的经济体制作为保障,才能使其顺利运行。风险投资虽然在我国已经进行了很久,但至今仍然没有相关的风险投资的基金法。立法工作严重滞后,直接影响着风险投资的发展。我国目前的《合伙企业法》、《公司法》中的许多规定都和风险投资的规则相冲突,比如《公司法》第12条第2款中规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这个规定限定了公司对外投资的金额不可以超过一定的比例,成为风险资本供应的一个障碍。又比如,因为我国的风险投资基金法并没有出台,这样风险投资机构就不能通过公募的形式设立投资基金,却只能通过私募的形式组成股份制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才能进行运作。这样我国居民手中的储蓄不能通过基金形式合法的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2.缺少税收政策的优惠,也对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制约。从各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优惠的税收政策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强心针”。1969年,美国政府曾经将资本收益的最高税率从原来的29%提高到49%,这个政策几乎给美国的风险投资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使美国风险投资的额度从1969年的1.7l亿美元下降至1974年的0.0l亿美元,这仅仅为原来的7%。后来在美国政府不得不取消了原来的决策,把资本收益的最高税率从49%又降回到了原来的28%,这样从1978年开始美国风险投资的规模又神奇地增加到了5.8亿美元。l980年,美国国会鼓励私人的风险投资,将风险企业的税率降到了20%。这一政策的实行,使美国风险投资规模在80年代初期大约以每年47%的幅度增加。法国也在1985年颁布法案,规定风险投资公司从持有非上市公司股票中获得的收益或资本收益可以不交所得税,税费额度最高可达收益的三分之一。英国正府在1983年制定了“企业扩大计划”,即个人投资者可免税。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风险投资的税收政策的专门规定。风险资金的提供者包括风险投资公司、被投资的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重复缴税的问题。

二、怎样完善我国当前金融风险投资管理

1.加速培养我国自己的风险投资人才。完善我国金融风险投资管理的关键是培养我国风险投资人才。当前我国还非常缺少通过实践证明有能力的风险投资者,因此形成了这样的问题:目前每年我国的省级科研成果大约有3万多项,但能够真正成为商品的不到25%,而进行产业化的也只有6%;科研人员虽然有创业的积极性,但是却缺乏管理及融资的实践经验;外资及民间的资金有对风险投资的想法,但是却很难找到可以信任的人。

2.完善政府对风险投资业的扶持体制,扩大风险投资的融资途径。国外风险投资的成功已经表明,风险投资的初期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帮助。安全收回本金是投资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政府支持下建立的风险投资可以为民间的投资提供相关的政府优惠贷款,而且还可以为民间风险投资的贷款提供政府担保,我国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做法扶持风险投资企业。在政府建立的风险投资体系中,还要广泛开拓融资途径,保障风险投资的资金。这样可以通过政府的引导,鼓励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的行业,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也可以适当放松保险基金投资的限定,允许一定金额的保险基金进入到风险投资产业。过可以考虑引进国外的风险资本,加大风险资金的来源。

3.企业要加强金融风险投资管理工作。企业要结合未来发展战略,认真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投资计划,遵照突出主业并且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则来选择投资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而且未经国家批准省管企业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和其他金融高风险的投资项目。有关企业要对目前现有的项目进行集中检查,对经营情况已经恶化的,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资产保全,确保国家资产安全。

风险投资管理范文3

【关键词】风险投资;技术创新;金融创新;高新技术

1.风险投资概述

1.1风险投资的内涵

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简称VC,是指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进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技术专家、风险投资者的关系,三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风险投资方式。

1.2风险投资的特征

风险投资的广泛性决定了其在众多行业中具有以下五种特点:

(1)由风险投资人周而复始地进行风险投资。

(2)以股权投资方式积极参与投资事业。

(3)是一种长期性、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与股票、基金、国库券等投资方式相比,风险投资的回报率可以达到20%左右,同时也必须具备驾驭风险的能力。

(4)目的是追求投资的股权早日收回,而不是以控制被投资公司所有权为目的。

(5)是一种集资金融通、企业管理、科技与产品研发等诸多因素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活动。

2.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政策的影响,风险投资不断的被市场认知、接受、容纳,已经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经济力量。与此同时,风险投资的积极作用也带动了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2.1风险投资的介入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风险投资可以采用股权投资形式,比如发行可转换优先股或可转换债券的方式投资中小企业。投资的目的并不在于获取短期的财务利润,而是为了企业进入成熟期股本增值之后的股权转让中获取一次性的中长期高额回报。

2.2风险投资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般来说,风险投资家在选择投资对象时,首先考虑投入高增长的行业,同时企业的业务发展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风险投资家在注资中小企业后,出于把握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参与管理。这对企业经理人员的聘任、内部激励机制的完善、财务体制的架构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和监督作用,风险投资家在提供风险资本的同时,也会将自己的技术、管理、营销等先进的理念注入到企业当中,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完善

目前,我国的投资市场中大多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都已经成为新技术革命中的生力军。发展风险投资,不仅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更能提高全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资源向优势产业流动,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和完善。

3.风险投资管理模式与路径选择

3.1提高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

3.1.1建立风险意识

任何危机都不是随机出现的,它总是潜伏在没有风险意识的企业中。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90天”,如此强大的微软都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何况是在风险投资行业没有站稳脚跟的中小企业呢!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随时随地都会面临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的不确定性。据统计,世界500强中,每过10年就有1/3的企业消失。国内公布的数据也显示,国内500强企业每年的淘汰率为20%,也就是每年有1/5的企业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所以说只有树立正确的风险投资意识才能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高风险投资的管理意识是风险投资企业成长的首要问题。

3.1.2完善风险管理体制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今后需要面对的是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竞争对手包括国内企业和那些具有科学管理模式、先进管理理念、体制健全的跨国公司,中小企业想要发展壮大,除了要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之外,还需要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为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减少管理上的风险,企业可以在内部建立审计机构,由具有扎实专业技能、丰富风险管理经验、精通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的工作人员担任,直接向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决策机构负责,借此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的要求和变化,做出有效的审计计划,以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3.2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模式和路径选择

3.2.1创新风险投资模式

企业发展能否具有持续性关键在于企业的核心能力,只有专注于建立核心能力,向专业化发展,中小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产品差异化方面取得成功。我国的中小企业应该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对现有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可以复制的,但是商业模式却是企业独有的。比如说诺基亚、九阳等知名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特有的无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在某一个领域确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商业模式的创新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收入模式、行业模式和协作模式。

收入模式创新主要是指通过重新配置产品或推出新的定价模型实现的创新,是一种利用客户体验、选择和喜好进行创新的模式。这一模型的鼻祖就是吉列公司。吉列最初生产销售的是剃须刀,每把剃须刀的定价都不到其成本的1/5,表面上是在做赔本生意,实际上,吉列大赚特赚,因为当公众习惯了使用吉列的剃须刀之后,必须配套购买吉列的刀片,而每个刀片的售价是成本的5倍。

行业模式创新是指通过向新行业转移、重新定义现有行业,并创建全新行业,实现行业模式的创新。这一形式的代表是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原来主要经营电脑及数字产品,通过与ipod与iTunes的结合,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行业。

协作模式创新是指通过专业化分工和价值链分析,重新定义企业在价值链中的角色和组织边界。如美特斯邦威,将重点放在服装设计、品牌运营和渠道建设上,将生产全部外包给其他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与档次的同时,控制了成本。

3.2.2中小企业战略路径选择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中小企业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以新观念、新视角、新思维和新对策来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骤热的情况下,更应切实掌握好战略路径的选择和实施,这不仅是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中小企业创新战略路径的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创新的战略路径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战略、产品创新战略、管理创新战略三个方面。一般而言。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的企业,权力高度集中,管理比较松散,因此中小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包括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管理组织、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方法、企业管理手段等。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没有能力进行自主创新的情况下,模仿创新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产品创新战略是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保证生产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尔瑞.风险投资概论[M].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1,8.

[2]何超.利用风险投资发展中小企业[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0,10.

风险投资管理范文4

(一)高风险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投入是研发投入。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具有计划性和探索性。其研究是否能为企业获取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开发是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或产品等,也具有不确定性。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根据市场调研开发的产品,可能遭遇市场失败。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层出不穷,产品成本可能显著下降,新产品可能没有推广就遭到市场的淘汰。高技术产品的研发周期长、投资规模大、融资渠道不畅,极有可能遭遇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二)高知识型员工比例较大

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组织方式创新、原材料创新、产品创新、生产方式创新、市场创新等。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环保等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产品技术含量较高,需要在研究、开发、试制和质量检验等方面投入大量的智力资本。基础研究和开发团队的形成需要一批专业造诣深邃、占领技术高点、深谙技术应用的知识型员工。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员工队伍中,高学历、高技术、高职称的知识型员工所占的比例较大。知识型员工专有投资较多,人力资源的专用性程度较高,有利于专门创新。

(三)重技术轻管理

科技型中小企业初创者通常是拥有专有技术、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科研技术人员,其对企业拥有绝对控制权。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等要素投入中,技术是核心要素。在股权结构中,拥有技术的人才处于控股股东的位置。因此,企业章程、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治理结构的设计必然造成“重技术轻管理”。即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精于管理善于经营,如果科技人才掌握绝对控制权,其管理才能也难以有效发挥。

二、风险投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

风险投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是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微软、苹果、英特尔等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在其产生和发展中,风险投资功不可没。风险投资在优化融资结构、激励知识型员工、完善内部治理和降低上市成本等方面有利于增强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一)优化融资结构

企业资金来源于债权人或所有者的投入。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合理匹配可以降低成本、控制风险,有利于企业的价值创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者通常拥有雄厚的技术,但缺乏企业发展必需的资金。初创期,基础建设、研发投入、新产品的试制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产品销售等主营业务收入尚未形成规模效益,企业内部积累杯水车薪。企业内部管理尚不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尚未形成、内部治理结构尚不完善,导致决策随意性强、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财务信息不透明、缺乏信誉积累等。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专有技术、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较多,有形资产较少,可抵押财产较少。高科技企业初创阶段通常面临技术、管理、市场等风险。这些因素均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结构不合理。由于信息不透明、缺乏信誉积累、长期资产较少、高风险等原因,导致外部资金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受限,优化融资结构的空间缩小。政府投资的风险基金或政府扶持风险投资公司,可以给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与此同时参与管理与监督,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风险投资增加企业有形资产,促使企业规范管理,增加信息透明度,可以减少金融机构的甄别成本等,从而为金融机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了条件。因此,风险投资可以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

(二)激励知识型员工

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立与发展的动力,知识资本的形成是创新的根本。知识的有效获取和知识资本转化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重点和难点。无论是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外部获取知识,还是内部研发形成知识,其关键因素是拥有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具有追求自主创新与团队意识的融合、挑战风险与把握机遇并重、需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忠诚度低流动性强等特点。因此,激励知识型员工既需要显性的“劳动契约”又需要隐性的“心理契约”。风险投资利用员工持股、股票期权、相机控制权、对赌协议和离职限制等方法激励知识型员工。规定员工持股比例是采用“劳动契约”激励知识型员工。股票期权、离职限制等是利用“心理契约”激励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对风险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可以通过相机控制权、对赌协议等改变风险分担,调节知识型员工的风险偏好,增加知识型员工的收入。

(三)完善内部治理

科技型中小企业通常是创业者一股独大,享有绝对控制权,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导致内部控制不规范、内部管理混乱、决策随意性强、缺乏监督机制。风险投资企业拥有成功的创业者和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专家,有能力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投资企业参与管理对风险企业的业务经营、公司战略、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有全面的促进作用。风险资本家通过委派财务总监等高管、财务报告等重要信息的知情权、重大决策的参与权与表决权等参与风险企业的管理,有效地行使对风险企业的监督权。风险资本家如果拥有控制权,那么就有动力聘请业绩优良的职业经理人来提升企业的价值。风险资本家持有优先股或可转换证券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企业家的机会主义行为。分阶段投资中,采用可转换债券可以遏制风险企业家偏向短期业绩的行为。

(四)推动企业上市

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方式有管理层回购、股权转让、收购与兼并、清算、首次公开发行(简称IPO)等。2012年,风险资本市场中风险投资共有177笔退出案例,其中:IPO方式退出124笔,股权转让退出30笔,并购退出9笔,管理层收购退出8笔,股东回购退出6笔。①IPO退出方式占总退出比例约为70%,是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方式。风险投资家为了高质量尽快收回投资,通常采用筛选、分阶段投资、参与管理、监督等方式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风险投资,由于风险投资具有筛选、认证功能,向市场传递被投资企业优质的价值信号,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使被投资企业迅速壮大。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帮助企业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团队管理专业化水平、建立战略运营等来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完成企业价值增值,培育和扶持企业发展,使被投资企业首次公开上市。

三、风险投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创造能

力的制约我国风险资本市场建立时间不长,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价值创造还存在风险资本来源与投资风险不匹配、风险投资与企业融资错位、参与企业治理不积极、上市渠道不畅等问题。

(一)风险资本来源与投资风险不匹配

政府财政、国有投资公司和未上市公司的投资是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政府财政投资的重心是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但资本量有限,国有投资公司的投资缺乏效率,未上市公司的投资是为了利润最大化而较少关心企业的科技创新,而个人、上市公司、外资、各类金融机构等投入占比较低,风险投资来源渠道狭窄。由于投资于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高、资金量大、回收周期长,这就需要风险资本的来源广泛、资本雄厚、可用周期较长。显然,我国风险资本来源与投资风险不匹配。

(二)风险投资与企业融资错位

中小科技型企业由于高投入性需要大量的资金,而风险资本家拥有大量的资金需要优质的投资资源,风险资本如果能与高技术融合,既有利于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又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然而,风险资本家在追逐“暴利”与规避风险的原则指导下,往往把资金投入具有优秀的管理团队、核心竞争力、高成长性、投资回报率高、产权明晰和内部控制规范的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需要大量资金的初创阶段,通常产权不明晰、内部控制不规范。这就造成风险资本大量配置个别优质企业,大量需要资金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得不到发展急需资金的尴尬局面。风险资本与企业融资的错位阻碍了风险投资和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三)参与企业治理不积极

风险资本投资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是资本、技术、管理和人才融合为一体的金融创新。风险资本家通过实施对被投资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与约束、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管理与控制风险、构建并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等措施,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这就需要创业成功、懂技术精通管理的人才进入风险投资领域。而我国风险资本市场建立的时间较短,缺少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人才,风险资本家参与企业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政府部门对中小科技型企业的投资,主要解决创新型企业的资金问题,它们无能力也没有意愿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国有投资公司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具有很大的成本,规避风险意愿强烈,不愿意投资于创业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更不用说参与其治理。未上市公司的投资目的是获取利润,投资对象通常选择成长快、风险小、回收周期短的企业,参与企业治理的积极性也不强。

(四)上市渠道不畅

中小科技型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风险规避等因素造成这部分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有限。企业上市可以筹措企业发展新的资金。企业上市后,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需要披露企业的内部控制、内部治理和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被投资企业IPO是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方式,退出渠道畅通有利于风险资本家的发展、壮大。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历史短、发展快、收益波动大等,很难获得上市资格。发起人股东的股份在股改前不能全流通、禁售期长,风险资本难以及时退出。

四、完善风险投资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路径选择

(一)拓宽风险资本融资渠道和优化资本结构

政府资金和国有资本的投入是风险资本的重要来源,在风险资本市场建立初期,这种模式对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所需风险投资不断增加,融资渠道狭窄、资本结构不合理越来越阻碍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居民个人储蓄居高不下,存入银行收益低,投资于股票风险大,投资于房地产滋生泡沫经济,可以尝试引导个人投资者投入风险投资基金,然后投资于风险投资公司,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大型上市民营公司可以建立专门的风险投资部门,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是富民强国的根本,应引导各类捐赠基金参与风险投资。社保基金、保险基金面临保值、增值的压力,应借鉴美国等风险资本市场比较完善的国家的经验,适时、分阶段、渐进引入风险资本市场,以拓宽风险资本融资渠道和优化风险资本结构。

(二)政府引导风险投资于科技型中小企业

2007年,财政部与科技部印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创业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税收的优惠客观上推动风险投资的发展,激励风险资本投资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但法规的规定没有细化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不同生命周期。初创期,研发投入大,收益少,风险大,政府创业投资应引导基金大力扶持,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发展期,高成长、高投入、高回报,政府应引导民营风险资本投资,为风险投资提供一定担保,逐渐减少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辅以适当的税收优惠;成熟期,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全部退出,取消全部税收优惠。此外,政府应为PE投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与管理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或规定政府采购中采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的比例等。

(三)建立风险投资评价体系

建立风险投资评价体系,可以甄别不同风险投资企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贡献度,从而引导社会资本的合理配置,以及为税收优惠、政府引导等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清科公司与投中集团分别从募资、投资、退出、业绩等方面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其指标通常是数据易于获取的静态指标,没有针对风险投资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设计的详细指标。借鉴福布斯等成熟风险投资评价机构对风险投资机构的排名指标,风险投资评价的指标体系应包括:最近5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初创期的投资数量、投资总额、参与治理度、贡献度等指标;最近5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初创期投资的成功率,成功的标志是进一步引进较多的风险投资;被投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上市情况等指标。

(四)完善风险资本市场

风险投资管理范文5

    关键词: 科技评估 风险投资 风险管理

    1 科技评估

    1.1 科技评估的概念

    2000年12月28日科技部颁发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将科技评估定义为“是指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发展领域、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科技评估是对与科学技术活动有关的行为,根据委托者的明确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适用的原则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专业化判断活动。其结果要归结为能够回答委托者特定目的评估结论和评估分析。

    1.2 科技评估的范畴

    科技评估的范畴主要是职能性评估和经营性评估两大方面,职能性评估是指对政府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决策、监督职能提供服务。经营性评估是指对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与科技活动有关行为进行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为他们对被评事物的决策、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评估作为一种咨询活动,不应仅仅只为政府决策服务,还应深入到市场中的各类科技活动之中,接受非政府机构委托的评估任务,如企业投资项目的科技评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科技评估、企业产权交易中的科技评估等。

    1.3 科技评估的分类

    科技评估可从不同角度分类。从评估时间上,可分为事先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和跟踪评估四类。事先评估是在某项科技活动实施前所进行的评估,主要包括实施该项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内容。它常常带有预测的性质,但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分析;事中评估是在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监督性评估,着重检验是否按照预定的目标、计划执行,对前面工作的进展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并对未来进行预估,以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正目标与策略;事后评估是科技活动完成后进行的评估。另外,从评估空间上,可分为国家评估和地方评估;从评估规模上,可分为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微观评估;从评估方法上分,可分为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从评估形式上,可分为通信评估、会议评估、调查评估、专访评估和组合评估等。

    1.4 科技评估的方法

    评估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方法,狭义概念特指评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科技评估可选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依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评估方法。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有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数法及经济分析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估方法等。

    2 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企图运用系统的、综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效地扩大投资活动的有利因素,控制和抑制不利因素,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安全、可靠地实现风险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企业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存在于企业自身周围的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论是潜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与企业相关联的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在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回答的问题。在风险投资中,风险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由公司之外的各种因素引起的,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相联系的风险,是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而分散的,因此又称作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重要的系统风险有政治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非系统风险也被称作可分散风险,它是由公司本身的商业活动和财务活动带来的,如企业的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市场营销风险以及法律诉讼等,其可以通过多角化投资组合而分散,是公司特有的风险。重要的非系统风险有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完工风险和市场风险。作为风险投资者,其关心的往往只是项目的系统风险,因非系统风险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分散。

    2.2 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其损害程度的过程。风险衡量的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和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又可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传统的主观评价法主要有观察法、资产负债表透视法和事件推测法等。现代的主观风险评价方法致力于将传统主观方法涉及到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并且设法将传统上的主观方法的定性分析特征转向定量分析上,由此而将主观分析扩展到能够同时完成综合评价风险因素与测量风险临界值的双重任务。现代客观风险评价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记分”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风险企业风险的方法,“Z记分”方法首先挑选出一组决定企业风险大小的最重要的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在预先显示或预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方面的能力大小给予不同的加权,最后将这些加权数值进行加总,就得到一个风险企业的综合风险分数值,将其对比临界值就可知企业风险的危急程度。定量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等。2.3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将损失的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实施风险控制的步骤是风险预测——风险决策——实施决策方案——方案的成果评价。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有风险规避、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风险抑制等。

    3 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科技评估与风险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科技评估作为一种专业化判断活动,在介入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后,其任务便是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其结果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决策和制定风险控制实施方案的依据。可见,在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科技评估实质是风险的识别和衡量的过程,而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控制的实施过程,这样科技评估就可以作为风险管理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科技评估与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的关系如附图所示:

    3.1 科技评估是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技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评估规范和技术方法,在评估设计、评估信息采集、综合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同时,由于科技评估机构长期致力于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项目、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评估,对于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其他咨询机构无法比拟的。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还未出台较为完备的有关风险投资事业的行政法规,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对风险管理人才培训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将科技评估运用到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中将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3.2 科技评估方法是衡量风险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

    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是科技评估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这与现代风险评价所采取的方法既有相近又有其独到之处,科技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它是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之后,设计一套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都制定具体的标准和统一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对金额、人数等可计量的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同时对社会影响等因素亦可做定性评估的描述。这与上面介绍的“Z记分”方法仅依靠可计量的数据作为评价基础相比较更为有效。采取科技评估方法衡量投资风险也更为准确、可信。 

    3.3 科技评估是推动风险投资管理创新的动力

    引入评估机制,使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与投资决策相分离,使得风险投资管理更为透明化,也遏止了内部人员的“暗箱操作”等种种不良现象。通过独立的、专业化的评估中介组织的运作,将能使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层能更客观地认识到投资风险,从而可集中精力于投资决策,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

    3.4 科技评估参与风险投资管理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科技评估工作现阶段主要是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而且大部分科技评估机构是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产生,但由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单位评估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项目、科技计划等等,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因而,评估水平难以提高。因此,科技评估机构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各类资产评估机构一样,应逐步社会化和多元化,如参与到风险投资管理的咨询工作中,只有社会化、多元化,才能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提高评估水平,促进科技评估事业的发展。

风险投资管理范文6

【关键词】企业 投资风险 管理策略

在现代经济体制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投资活动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投资风险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企业要想取得投资收益,就要选取正确的投资方案来规避风险。只有对投资风险成因进行分析,才能有效地从根源上降低投资风险,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提高收益。

一、投资风险的概述

(一)投资风险含义

投资风险是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特定对象进行投资,由此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说不能获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是企业为获得不确定的预期效益而承担的风险。

(二)企业投资风险分类

从企业投资风险产生的环节,我们把企业投资风险细分为: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与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有关,宏观经济形势好,会带动企业向高利润发展,宏观形势不好,带动企业利润降低。

(2)政策风险。政策对自己有利,利润会提高;政策对自己不利,利润会下降。甚至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

(3)企业内部管理风险。企业要明确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了解自己产品的种类及在市场中的需求状况;明确企业的形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明确自身内部的价值链,优化价值链,使企业朝精益化发展;处理好内部领导与职工的分配关系,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如果上面几点做得不好,都会带来投资风险。

(4)市场风险。供给风险。原材料的提价、减价,影响企业的利润。盲目生产会出现供不应求的风险;需求风险。国外、国内需求市场的变化,产量同比上升与下降同市场的需求成正比;价格风险。同质量的产品价格与其他竞争者的价格偏差不大,风险较小;若比其他竞争者价格偏高很多。风险就增大了。

二、企业投资风险的预测方法分析

企业要进行投资风险管理,应该从识别和确定风险开始,建立完善的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将企业的经营管理融入风险机制这个要素,从而实现企业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掌握投资风险分析的预测方法。下面以2009年钢材企业为例进行投资风险预测方法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分析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全世界,我国的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其中,粗钢、钢材均呈负增长,导致出口也进一步萎缩。2008年9月份的数据显示,国内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为2000年以来首次均呈负增长;我国钢材出口虽然同比增加,但环比下降;国内钢铁企业也在加紧限产,国内钢材出口的难度加大、利润空间变窄。

(二)供给风险分析

钢材的原材料如铁矿石、焦炭价格下跌。截至2008年底,河北迁安国产66%铁精粉、天津港63.5%的印度铁矿石、山西河津二级冶金焦的价格均较年内最高价格下跌。目前我国原矿生产的铁精粉成本价格远高于钢铁行业及其他用钢行业,铁矿石难以维持高盈利。而焦炭行业则陷入全行业亏损状态。

(三)需求风险分析

国家采取“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十六字方针,加强民生工程、重点工程、特别是加快高铁、铁路干线、高速铁路网、城乡电网建设改造,以及灾后重建、经济房、核电站建设等,将积极有效地促进建筑钢材、型材、彩涂板等钢材的有效需求,有利于钢材价格的回稳,促进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和钢材息息相关,建设住房要用到螺纹钢、公路的桥梁要用到桥梁用钢、电网建设要用到钢筋;加快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带动钢铁行业中的线材、桥梁用钢及铁路建设中轨枕的型材等;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等各项工作也可以带动钢铁行业发展;房产是钢材产业链的下游产业链,商品房的需求会带动建筑钢材的需求。

(四)价格风险分析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钢材出口锐减。2008年8月建筑钢材的价格直线下降,同年11月,建筑钢材市场价格震荡调整,上海、杭州等华东地区价格有上涨态势,但很快又进入下跌的通道。北方市场在资源陆续补充后,价格一直在下调中。据统计,线材资源价格下降比较明显,而螺纹钢市场资源价格压力也比较大。

(五)企业竞争风险分析

国家2008年1月出台的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钢材产品结构的调整起到长远的作用,利于我国从钢材大国向钢材强国发展。为了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获得高额利润,企业应该提高钢材的质量,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发展。在此次钢材销售危机中,普通钢材产品降价幅度大于优质型钢材,大企业由于产品种类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等优势,其抗冲击能力明显强于中小型企业。如秦皇岛首钢板材有限公司起点高的企业,由于产品多为高端的板材,产品基本没有亏损;而宣钢集团由于设备、技术落后,其产品均跌破成本线。

以上钢厂从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国家政策风险、产业链风险、供求和价格风险、企业竞争风险分析可知:2009年我国钢材市场投资机遇很好、风险不大,各个钢材生产厂家把握自己在钢材市场中所占的比例进行投资,会获得不小的利润。2008年底,钢材价格最低,属于低成本,低利润阶段,2009年钢材价格有望回升。钢材厂家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含量,增加技术方面的投资和新项目的开发,以利于长久发展,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

三、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性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政策变化或调整的趋势很难把握,往往只有事后才能看到,在这种情况下,做企业如何认清形势就十分必要。我们认为就是看清政策,提高对政策的预见性。但是,不少企业喜欢钻政策的空子 “逆势而为”,就为企业危机的产生埋下了隐患。同时,管理体系的缺乏,导致很多企业危机的产生,就是因为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一个企业要真正能够抵御风险,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

(二)企业财务管理可控范围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所依据的信息是变化且不完整的,同时也会存在大量的主观意见。企业进行一系列地财务预测、计划、决策和控制,所依据的财务分析、会计报表、市场分析、经营分析等信息都不能说是完全反映事实,只能是尽可能接近真实情况,因此由于管理依据的不可靠,从而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常常会遇到采用不同财务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的情况,这时决策人员就要判断哪个方法更科学,哪个方案更可行,大量的判断也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

(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策略不合理

我国不少企业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减轻企业的经营风险,然而,现实中采用多元化经营策略却使一些行业的“单项冠军”企业发生了财务危机甚至濒临破产,究其原因,是企业的领导班子只是简单地移植或采用原有的经验,没有及时更换决策理念所致。企业没有在合理的时机进行多元化,不具备多元化的资金基础、团队基础、产业基础、技术基础,不具备了风险控制的手段;项目的规模效益不明显,形不成规模效益;企业的品牌、团队、销售渠道等多元化的软件基础不成熟,竞争成本居高不下,资源储备不足。

(四)企业领导风险意识薄弱

对照企业危机管理过程,可以看出企业所有危机的产生都直接或间接地归因于企业领导者的管理素质,因此,企业领导者的风险意识需要提高。在企业出现的各类直接原因中,有的是政策层面的原因,有的是团队缺乏的原因,有的是管理体系不具备的原因,有的是决策层面的原因,这些原因归根结底都可以归因于企业领导者的市场风险意识薄弱。

四、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投资具有其普遍的规律,但在不同的投资环境下,必然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同时,应适当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对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外部环境的实施对策

(1)加强风险投资管理人才的培养。风险投资是涉及诸多学科理论和知识且实践性较强的一项非常特殊的投资活动。目前我国十分缺乏既通晓企业经营管理又懂得专门科学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补救,譬如设置相关跨学科、跨领域的培训课程对风险投资家进行整体培训,请国外的资深专家进行培训,加快国内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同时引进国外相关优秀人才的大量。

(2)建立健全风险投资融资体制。完善投融资体制就是要拓宽融资渠道,使融资市场化,形成有效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降低风险。随着我国风险投资业逐步走向成熟,风险投资主要来源于民间资本、政府财政资金,此外,我国也应适当创造条件引入国外的风险投资基金,扩大我国风险投资资金的来源;引进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养老基金和捐赠基金等在内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增加个人投资基金,由于资本市场金融工具单一,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不畅,风险投资就是一条转化途径。

(3)建立和完善法律支持系统。我国的风险投资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因此,保证风险投资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是严格规范风险投资的运营机制。当企业有可能面临法律责任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当然是积极与有关当事人协商解决。国家应尽快对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转移、创立、运营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制定法律法规。

(二)企业内部的实施对策

(1)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企业要以市场为主体,不断开发新产品,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企业应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同时设置高效、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企业除了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以外,还要加强生产经营管理,使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培养风险为先、负责任、共赢、诚信为本、合法经营、资源整合等理念,避免企业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财务风险,增强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危机管理。企业应建立动态、实时、全面的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利用金融、财会、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理论,采用数学模型、比例分析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对财务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3)开拓投资渠道,转移企业投资风险。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全部或部分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包括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非保险转移是指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的行为。如将一些特定的业务交给拥有专门人员和设备、具有丰富经验技能的专业公司去完成。企业也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进行对外投资,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或者将企业闲置的资产,采用立即售出或出租的处理方式,把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购买方或承租方的方法来进行转移。保险转移,即企业就某项风险向保险公司缴纳保险金。总之,企业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

(4)进行投资产品研发,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产品开发对于我国企业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企业运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于产品开发,无论是从认识上还是开发能力上都非常薄弱,影响了企业竞争力。而产品是企业竞争力的载体,产品开发对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产品有其生命周期因不同产品不同市场而定,它与用户需求的变化速度有关,也与市场竞争的程度有关。现代社会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科学技术呈加速发展,两者结合的必然结果使企业开发产品的速度加快,在市场上谁开发产品块,谁就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就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则面临丧失市场的风险,限制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企业通过开发另一种产品进入新的领域,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为了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连续性、稳定性、高效性和安全性,企业必须正确选择投资方案,尽量规避风险,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做好投资风险成因的分析,不断提高投资项目的决策水平,提高有效防范各种项目风险的管理能力,从根源上降低投资风险,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投资效益,使企业在经济大潮中稳定,迅速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陈霞.企业投资风险成因的分析与控制对策[J].企业管理,2009.

[2]哥利斯.企业与风险投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王爽.试论企业的投资风险及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