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欧美妈妈和儿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欧美妈妈和儿子范文1
有的孩子已经十三四岁了,在聚会场合,父母还要督促他们问候其他人。孩子完全不融入聚会的活动,自己玩手机,父母此时也会对我说:“我们家很民主的,用欧美素质教育的方式带孩子,多给孩子空间和自由,少干涉他。”
这种论调让我很困惑,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身上,我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看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连打招呼都还要父母教,都不具备一个正常的交流能力,谈何“素质”呢?再者,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欧美的素质教育?
教不好孩子的妈妈也要“培训上岗”
大家都知道荷兰是个开放自由、社会容忍度很高的国家,可是幼龄教育里面首先教的是规矩以及对规则和权威的遵从。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在没有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前提下,不提倡批判和反抗,更不会容忍散漫无礼。言论自由,也是要在没有歧视和对他人的人身及情感没有伤害的前提下。
在荷兰的幼儿园,如果一个小朋友不服从团队安排,不遵守公共场合的基本礼数,在被教育几次不改后,老师绝不会容忍,而会根据规定,让家长把孩子领回家,孩子要接受幼儿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和治疗。家长也必须配合,完成孩子能正常融入社会和团体的过程。有时候,家长自己也要接受培训。如果孩子不幸被确定为“问题儿童”,那就只能去收纳有行为和社交问题的孩子的特殊学校了。
我有个荷兰同事,她四岁的儿子在上学前班的第一周,经常去毁坏其他小朋友搭好的积木,在公共场合到处乱窜,老师制止他,他就大哭跺脚,生气毁物。老师马上就叫家长来把孩子领走了。孩子妈带着孩子去幼儿心理师那里,在候诊的时候,孩子要吃摆在桌上的巧克力,妈妈对他说:“你只能吃一块哦!”他吃完了一块再去拿,妈妈就说:“你不能再拿了!”孩子不听照样拿了就吃。此后孩子依旧连续拿了5块巧克力吃,妈妈也重复了5遍:“你不能再拿了!”可是对孩子的行为完全没有影响力。这一切都被幼儿心理师看在眼里,一进诊室,医生马上建议妈妈和孩子一起接受治疗,因为她完全没有对孩子的控制力。
在进行了行为评估诊断后,医生更肯定了之前的建议,对孩子妈妈说:“一些当母亲的基本能力你还不具备,所以必须要学习。就像会计和医生都要有执照一样,你要通过训练取得当母亲合理管教你孩子的资格。”第一次咨询,医生就严格地训练孩子要知道在一个场所的“领导者”是谁,并要服从;如果你自己是“领导者”,那么就要服从社会规则和法律。无理的发泄情绪和不满,不会被姑息。
建立孩子的社交素质
再说说孩子的社交素质。欧洲是一个非常重视社交礼仪和相互交流的地方。在一个家庭聚会里,孩子被教导要积极参与和融入交流,而当着大人的面不管不顾地玩手机是不被允许的。
我先生的家庭是个大家族,孩子众多,每次家庭聚会少则三十几号人,多则六十几号人,总要包个度假村或是大餐厅来搞活动。我们会给孩子们安排他们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可在绝大多数时间(比如吃饭、下午茶和家庭游戏时),孩子们都必须参与和亲人的互动。在他们的活动时间没到和大人没有允许之前,他们不能做自己的事情。
上次我先生表哥一家四口从美国回荷兰探亲,家庭聚会被安排在一个自助餐厅。夫家的聚会因为人多,有个传统就是一般吃上一道菜,大家就换个位子,好去和坐得远的亲戚也能聊到天。为此,表哥的两个儿子,一个十岁、一个十四岁一开始就被父母打散坐在桌子的不同位置,都没挨着父母坐,让他们自己多和在荷兰的亲友自由交流。
十四岁的Brahim当晚想看美国队在世界杯的足球比赛,开席前就和他爸爸商量能否只吃半个小时的饭,球赛开始了就离席去餐厅的电视间看球,不参与聊天。他爸爸马上拒绝:“我也很想看比赛,可是大部分在这里的家人都更希望和我们聊天。你可以每隔十五分钟起身去看一下比分,两分钟内必须回来。”
Brahim没有讨价还价,回到自己的位子上,还站起身给大家幽默地声明:“我在以后的三十分钟内,身心全是大家的,可是之后,我每十五分钟会去看一下美国足球队的赛况,如果谁对‘最强大的美国队’的比分感兴趣,举手,我负责给你们更新!”
我坐下来,对面刚好是十岁的弟弟Armin,还没等我开口呢,孩子说话了:“蔻蔻,你更喜欢用哪种语言交流?荷兰语还是英语?我知道你肯定更想说中文,可是抱歉我的中文只会说几个菜名。”接着我们用荷兰语交流,我本想顺着孩子聊聊体育什么的,可是姨妈、表舅和两个姨婆开始聊宗教发展变革对欧洲现在政体的影响。
我怕Armin觉得无聊,可一看,他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提一两个问题,再讲讲美国的宗教情况,比我还能聊。最后,他还做总结:“其实我觉得,宗教之间的教义有很多不同,为此也进行了很多战争,有善有恶。虽然我不信什么教,但我觉得任何的教义本质上都是让我们能有力量成为更好的人,我们自己能好一点,这个世界也会好一点。”
后来我和表嫂聊天:“你们在美国住那么大的房子,你一个人侍候三个男的,家务一定很多,很累吧?”她说:“前几年有点累,不过四年前,他俩一个六岁、一个十岁的时候就好了。他们的衣服都是自己洗自己叠,每周一人打扫一天家里,一人做两顿晚餐,我和他们爸爸只在我们该负责家务的那天做一下,所以一点也不累,因为大家都在共同承担。”
欧美孩子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自由”
可能大家不相信,我认识的拥有跨国婚姻和恋爱关系的朋友抱怨最多的就是荷兰人的家规太多太严。很多荷兰爸爸和中国妈妈吵架最多的就是,爸爸认为孩子应该关上电视专心和父母共进晚餐,孩子吃完饭没经过允许不能离席,孩子对父母不能有不恭的态度。而妈妈觉得吃个饭随意就好,家里那么多规矩干嘛,孩子有个气儿不跟我们撒跟谁撒啊。爸爸认为全家过圣诞节,就算圣诞前夜没睡好,也必须要早起吃家庭传统的圣诞早餐,妈妈则说让孩子多睡一会儿,吃个饭嘛,取消就算了,反正天天都要吃。欧美人的孩子,不是像中国人想象的那样是漫无边际的“自由”。
其实我们中国家庭也有很多有原则的教养方式,我自己就是从一个家教严格的家庭出来的,所以我的教养和荷兰的这些规矩不谋而合。这种教养,教导的是一种对形式感的尊重,也是对自律和公众责任感的培养。想想看,在一个社交场合,最重要的不就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自我约束力吗?而这种能力,就是从一点一滴、耳濡目染的家教和社会环境里学到的。
欧美妈妈和儿子范文2
尽管生活无忧,可是露丝却渐渐发现了问题:“晚上我在家里的工作室里忙着,路易斯待在他自己的房间里。我不仅没有时间教育他,甚至连眼神的交流都很少。”露丝意识到这一切必须得改变,“在我童年时,父母通过旅游让我感受到他们的爱。”
边旅游边学习
经过18个月的筹划,露丝卖掉了所有的财产,包括房子车子,只留下一些有意义的纪念物品,而路易斯则要求妈妈把自己重达40公斤的玩具送给那些有需要的孩子们。
露丝把玩具带到斐济的一个小岛上,在那里,路易斯把一个个玩具送到当地儿童的手里,露丝说,当时儿子脸上天真的笑容让她至今难忘。
以斐济为第一站,露丝带着本应上小学二年级的7岁儿子开始了环球“探险”。
在露丝带着儿子出发时,亲戚朋友们都以为过几个月,他们玩够了玩累了就会回家的,可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四年多过去了,这母子二人还在旅途中,而且完全停不下来。他们已经去过65个国家!露丝的计划是在未来的两三年里再访35个国家,目标是100个国家!
最开始露丝的计划是边旅游边让路易斯同时学习学校里的各门功课。这有点像盛行欧美一些国家的“家庭学校(Home schooling)”,就是孩子不上正规的学校,而是在家里由家长辅导学习同龄人应该学习的各门功课。
每天晚上露丝都让儿子做学校里留的家庭作业。她希望儿子能和同龄人保持一样的学习进度。
可是很快她就发现,在经过白天的奔波,到了晚上路易斯已经是筋疲力尽,根本没法按部就班地做那些功课。于是露丝决定不再强迫孩子做学校里的作业了。
不过,不做作业不等于不学知识。露丝认为旅途中处处皆学问,只要留心引导,孩子就可以随时学到用到各种知识。“当他在不同的国家兑换货币时,这是在应用数学;当他协助我策划到下一个国家的行程时,这是在学习地理;当我们参观每一个国家重要的历史遗址时,这是在学习历史和文化。”
那么路易斯的学习效果怎么样呢?在最开始出去旅游几个月后,因为需要更换护照,他们回到澳大利亚小住了一段时间,期间路易斯在学校里上了一个星期的课。路易斯在旅行中学到的各种知识让老师们惊叹不已,在课堂上的各种测验中他的成绩都是A!
路易斯的表现让露丝坚信自己的选择,“离开传统的教室,让孩子在周游世界的同时学习,让整个世界成为孩子的学校。”
旅行中的收获
露丝和路易斯的旅行可不是那种在沙滩晒太阳的享乐型的。每到一个地方,他们不仅参观名胜古迹,还去参加当地社区的活动,他们总是与各种人接触,了解各处的风土人情。他们还在旅途中结识很多朋友,有人还会热情地邀请他们到家里住上几天。
“环游世界是个冒险的游戏。”确实如此,他们住过没有电没有自来水的穷乡僻壤,目睹了南美部分地区可怕的贫困,在突尼斯恐怖袭击中他们甚至经历了被锁在酒店房间里的惊魂一刻。
露丝说:“我们经历了很多事情,那些是坐在家里永远都想象不到的。我们还学会了如何面对这些意外处境。”
路易斯现在11岁了,四年多的旅行中,他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用妈妈露丝的话说,就是“拥有爱与同情心。”路易斯总是设法帮助遇到的有困难的人,不管是玻利维亚的盲人乞丐,还是尼加拉瓜缺少衣服和鞋子的孩子们。
露丝重建亲子关系的初衷也达到了,在旅途中母子“相依为命”,关系格外亲密,路易斯总是问妈妈,自己可以做什么来帮助她,有这样贴心懂事的儿子让露丝感到无比的骄傲。
欧美妈妈和儿子范文3
玩游戏也要节约子弹
我租住的是一栋三层小楼,房东名叫玛丽,是个寡妇,一个人带着儿子约翰尼生活。一天,我到玛丽房间交房租,看到约翰尼正热火朝天地坐在电脑前玩射击游戏。玛丽好像对此并不反对,一边和我聊天,一边关注着“前线”的战况,及时为约翰尼颁布口头嘉奖令。
在妈妈的鼓励下,小家伙越战越勇,捷报频传:报告妈妈,我又过了一关!报告妈妈,我换装备了!就在这时,玛丽突然对儿子叫道:“约翰尼将军,请马上停止战斗!”约翰尼马上按下暂停键将游戏定格,扭过头来一脸迷茫地望着妈妈。我也十分不解,只见玛丽脸上毫无笑容、严肃地说:“刚才那架飞机,明明一枚导弹就能将它击落,你为什么要用3枚导弹?你知道―枚导弹的价格是多少?至少300万马克!你知道现在世界上还有多少人饿着肚子等待救济?你……”
约翰尼的脸涨得通红,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眼看就要大哭起来,可妈妈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我连忙说这只是游戏而已,不必那么认真。“打游戏也要节约子弹。”玛丽根本不买我的账,一直到约翰尼低头认错并且保证以后打游戏不再浪费时才善罢甘休。
玛丽为了培养和锻炼孩子,抓住孩子生活中的细节,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决不姑息和迁就,因为教育针对性强,不是空谈大道理,所以更具实效。
爱心比金钱更重要
有段时间,约翰尼对中国的毛笔书法产生了兴趣,天天求我教他写毛笔字。我自然不愿放过这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于是欣然答应。这天下午我和玛丽带他到一家华人开的书店去买宣纸和毛笔。刚走到街头,就见到一个乞丐蹲在街角正对着约翰尼笑。约翰尼犹豫着掏出口袋里的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把买笔的钱送给这位叔叔。”还没等玛丽说话,我连忙抓住他的小手说:“别这样,约翰尼,这些人都是骗子。”约翰尼疑惑地望了我一眼,轻轻挣脱我的手,继续对母亲说:“妈妈――”还没等他说完,玛丽就微笑着鼓励道:“去吧,约翰尼,你让妈妈感到骄傲。”
望着孩子的背影。我忙告诉玛丽:“可是,很多乞丐好吃懒做,专门装出一副可怜相骗取大家的同情。”玛丽对我抱歉地一笑。说:“谢谢你的提醒,但我认为约翰尼的想法应该得到鼓励。如果我们禁止约翰尼这样做,他就会错误地认为人与人之间是自私和冷漠无情的,毕竟,爱心比金钱更重要。”
约翰尼的劳动节
每到星期六和星期天下午,约翰尼都要自己带着拖把、抹布等劳动工具在楼道打扫卫生,从不间断。在国内时经常听说欧美国家的很多孩子为了挣零花钱,常常为自己的父母或别人打工。我以为约翰尼也是如此,可一问才知道约翰尼这样做完全是义务劳动。这让我既惊讶又感到迷惑不解,顺便说一下,“约翰尼将军”只有9岁多一点,左脚有点跛。平时空手上下楼都不大方便,拖着重重的劳动工具更是摇摇晃晃举步维艰,每次都累得面红耳赤气喘吁吁,让人于心不忍。可他偏偏拒绝任何人帮忙,生怕别人把他的“美差”抢走似的。天下哪有这么狠心的母亲,请一个清洁工不就完了吗,干吗非要这么为难自己的儿子呢?
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去找玛丽理论。谁知玛丽的一番话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作为母亲她当然最明白儿子行动的不便和劳动的艰难,但决不能去帮他,否则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因为他宁愿自己困难也不愿别人因为脚跛而可怜自己。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约翰尼因为脚跛,会失去很多优势,因此必须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百折不挠、不怕失败、不怕困难的精神。而且,打扫卫生的任务还是他自己主动申请的,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他还将这两天定为自己的劳动节呢!
八点四十一分
有一次玛丽和我约好礼拜六去市政厅广场玩,临出发时玛丽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请她帮忙查阅一些资料,然后再用传真发过去。没办法,玛丽只好请我带着约翰尼先走,说好八点四十分在市政厅广场东边第二个长椅处会合。
我带着约翰尼到广场后,一看已经是八点二十分了,心想查阅资料那么麻烦,玛丽肯定不能准时来了,于是便和约翰尼痛痛快快地到处游玩起来。过了一会儿,我看了一下表,八点四十分,回头向马路上望去,只见玛丽正一路小跑往这边赶。我心里好笑,干吗那么着急呢,这不正好嘛!这么想着,也领着约翰尼向第二个长椅走去。
欧美妈妈和儿子范文4
豁胖就是炫耀、得瑟的意思。大家都不喜欢豁胖的人,但偶尔也会忍不住亲自豁一记,所以呢,大家在吐槽别人的同时,偶尔也会有膝盖轻轻中箭的小刺痛,这真是个有趣的话题啊。
在豁胖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事是不能“豁”的。如果目前手头没什么值得别人羡慕的资源,也可以回顾一下往昔,表达一下“曾经有过一段blah blah blah的什么什么放在我面前但老子不稀罕”,比起炫耀祖宗十八代的官职地位或者妈妈的同事的邻居家的亿万家产,八一八自己狂霸酷拽(关键是身边没人有空去查证)的青春期就显得不那么凄凉。
但也不是人人都会豁胖的,有些人会“豁瘦”——这是我们在聊天时硬造的词,意思和豁胖刚好相反。更多时候,不声不响不豁胖的人其实日子过得更有花头。我来八两个“豁瘦”的段子吧,主角都是阿姨。
我的朋友小Z在刚进她服务的这家游戏公司时就说,我们公司有个勤杂工阿姨,长相漂亮气质超好,简直是阿姨中的明珠。阿姨做给公司员工吃的甜点有专业水平,阿姨带公司行政小姑娘出去采购的东西价廉物美,阿姨除了会简单的英语竟然还会说一些法语,阿姨因为“头子活络”很会说话于是被邀请兼任了公司前台……阿姨成了这家时髦的公司里最受国内外年轻人欢迎的人物,她还在年会上一展歌喉——那真的不是一般人的水平!在公司里,只有和阿姨混得很熟的人才知道阿姨的背景。阿姨年轻时是歌舞团的专业歌唱演员,经常出国演出,老公也赚得动,她就早早退休相夫教子;如今老公依然赚得动,儿子也名校毕业,在大公司混得风生水起,作为一个没负担没心事的家庭妇女,她开始觉得日子有点无聊,就找了个年轻人多、气氛轻松愉快的公司来打工,每天开着奥迪来上班,让家庭主妇的各项家务料理技艺都得到充分发挥,在“小朋友们”中间发光发热。
听到这位游戏公司阿姨的故事时,我和另一位朋友小薇薇都表示“哇,这真是小型都市传奇啊”。没过多久,小薇薇就发现了她自己身边竟然也有这样的事儿。
小薇薇的父母常年在国外,父母就雇了个阿姨来照顾她的饮食起居。阿姨工作节奏和田螺姑娘差不多,年纪和小薇薇的妈妈差不多,她可怜东家的女儿那么小年纪就要独立生活,母性光辉就散发出来。比如,她看到小薇薇从日本买回来的超贵的破洞牛仔裤,就心疼小姑娘穿那么旧的东西,一针一线把所有的破洞都补好,小薇薇看到裤子时虽然心里在流血,但还是感谢了阿姨的心意;阿姨还在小薇薇去参加party之前把一个乐扣饭盒塞进她的包,饭盒里装着她亲手做的茶叶蛋。于是穿着小礼服的薇薇在出租车上默默吃掉了四个蛋……
有一天,阿姨说,囡囡啊,阿姨辞职了,以后不能再照顾你了。小薇薇就去买了一条香奈儿的丝巾,想在最后一次见面时给阿姨做礼物,阿姨人那么好,她也应该有一两样漂亮东西。结果阿姨在最后一次亮相时简直换了个人,她化了妆,穿着时髦又得体的大衣,拎着双C的包包,戴着卡地亚的戒指和手表,看起来比小薇薇的妈妈更贵气,灰姑娘的故事被改写成了灰阿姨!阿姨说她要跟儿子去美国生活了,还留下了自己的邮件地址和微博账号,让小薇薇以后有空就和她多多联络,然后就坐上儿子开的宝马,告别了薇薇家。后来小薇薇去看阿姨的微博,都是些在欧美各地度假时的照片。她至今没问清楚阿姨为什么要出来做阿姨。
欧美妈妈和儿子范文5
威震八方的摇滚女星
格温・史蒂芬妮被人们所知是因为她是美国著名Ska-Punk风格的No Doubt乐队主唱,在这支多次获得格莱美奖的乐队中,格温・史蒂芬妮性感而富有征服力的演唱是乐队最吸引人的地方,格温・史蒂芬妮也成为了乐队绝对的标志性人物和领导核心。
1969年10月3日,格温・史蒂芬妮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小城Fullerton,她和做键盘手的哥哥Eric Stefaai以及主唱John Spence受到一些新浪潮乐队的影响,于1987年初的时候,在加利福尼亚州西南部城市阿纳海姆创建了N0Doubt的乐队。尽管乐队成员John Spence后来因故自杀,但是No Doubt乐队阵容稳定后,还是于1992年Interscope唱片公司发行了第一张专辑《No Doubt》,并且在之后十多年时间里发行的多张专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同时还让他们获得了连续两届格莱美奖的最佳流行乐队奖。
在No Doubt乐队里,格温・史蒂芬妮真正成为乐队明星成员是从1995年10月10日的第二张专辑《TragicKingdom》开始的,而这张专辑也正是乐队取得商业上突破的成功之始。No Doubt乐队的女主唱格温・史蒂芬妮以其中性的发型,性感的着装,以及女权主义者的强硬随着这张专辑而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而在此后的时间里,格温・史蒂芬妮也是经常开始以个人身份作为一些明星专辑的客串嘉宾。2001年格温 史蒂芬妮和说唱女歌星Eve演唱的单曲《Let Me Blow Ya Mind》获得了第44届格莱美最佳说唱歌曲合作奖,这首歌曲的获奖也肯定了格温・史蒂芬妮个人的实力。
No.1最潮父母
格温・斯蒂芬妮现已单飞,而当年她组建的No Doubt乐队是美国音乐界,特别是摇滚乐界特点非常鲜明的一支乐队,性感而富有征服力的她是乐队永远的聚焦点,她的个人魅力远远超过了乐队其他成员。
除了在音乐界越唱越红之外,她还有自己的服装品牌L.A.M.B,而儿童服饰品牌Cosatto公布了“十大最潮父母选举”结果,格温和丈夫加文・罗斯代尔打败了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丽成为No.1最潮父母,气势十足。格温・斯蒂芬妮四个月前产下了他的第二个儿子Zuma Nesta Rock,虽然之前也有一些街拍到了这名好莱坞宝宝,但是始终不是很清晰。10月29日,格温・史蒂芬尼在自己的前乐队No Doult官方网站上放了她和宝宝Zuma Nesta Rock的照片。照片上的Zuma长着和爸爸一样的谈蓝色眼睛,格温的高挺鼻子,现在已经有了几分明星的样子。
坏消息是,姓名学家对Zuma Nesta Rock的名字评价很差,他们分析Zuma是格温一家人常到的一个马利布海滩的名字,Nesta是格温与老公Gavin Rossdale的偶像鲍勃・迪伦的中间名字,而Rock则代表格温与Gavin的摇滚音乐事业。他们表示格温儿子的名字女性化又难读,亦因其个人化的感觉,他长大时恐怕会有人际沟通上的问题,不过他要发展演艺事业的话还算合适。
不可模仿,无从复制
跟格温・斯蒂芬妮认识多年的Garbage主唱说:“世界上有很多人可以被拷贝,除了格温・斯蒂芬妮之外。”除了艺术才能无法模仿,作为孕妇时的格温・斯蒂芬妮也是让一票喜欢她穿衣style的粉丝无法企及。格温・斯蒂芬妮的style很有自己的特点,不像现在满大街所谓潮人,都走一个路子。
格温・斯蒂芬妮的风格可能对于亚洲人穿衣没有太多借鉴意义,金发碧眼红唇可能就算对欧美人来说,平时这样也夸张了点。不过穿在格温・斯蒂芬妮身上就是那么的和谐,气场问题吧,我们只能说她太有明星范儿了,生来就是大明星。
儿子的出生,让史蒂芬妮从一个时尚女明星成为时尚妈妈。现在她既是女明星,也是妻子,更是妈妈。没有经历过生育的女人,很难想象孩子的出生给自己带来的震撼。格温
欧美妈妈和儿子范文6
国际钢琴巨星李云迪,在18岁那年就一举夺得空缺15年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他的演奏震撼了古典乐界,被欧美权威媒体称作“东方巨星的风采”。他不仅是首位与柏林爱乐乐团发行现场录音的中国钢琴家,更是首位获得波兰“荣耀艺术”文化勋章的中国人,堪称当代最浪漫最诗意的国际钢琴大师,被誉为“钢琴王子”、“中国的肖邦”。
然而在他成功的背后,却有着一位铁腕母亲。是她隐忍着柔情、挣扎与苦痛,让儿子在她的扶持之下,高高地飞翔……
家有“狼妈”,
严厉母爱渗透钢琴王子的童年岁月
1982年10月,李云迪出生于重庆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李川在重庆一家钢铁公司工作,母亲张小鲁在十八冶金公司的实验室工作。可能是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总喜欢听一些古典音乐,小云迪也喜欢古典音乐,还钟情于各种乐器。小云迪4岁生日那天,父母送给他一个儿童手风琴,小云迪如获至宝。
见儿子这么喜欢音乐,张小鲁决定给儿子报名参加少年宫的音乐班。
从家到少年宫,一趟就要两个小时,要转3趟车,母子俩清晨6点钟就出发,风雨无阻地在8点前赶到教室。儿子太瘦太小,上课时张小鲁得把他抱在腿上听课,一会儿大腿就麻木了。小云迪学一会儿就要出去玩,张小鲁只好带一个笔记本,把讲课内容都记录下来,回家自己先弄懂,再反复讲解给儿子听……儿子练琴,她就坐在琴凳旁织毛衣,只要一个音错了,一个指法不准,她就用毛线针狠敲小云迪的手背。小云迪稚嫩的双手很快结起了茧,经常双目含泪,希望其他家人来“救”自己。妻子的强硬,丈夫李川看不下去了,夫妻俩常为儿子的教育问题争吵……
然而,天赋加上勤练,李云迪的音乐才华很快凸现出来。1987年3月,5岁不到的李云迪夺得了四川省少儿手风琴比赛第一名。
1989年,李云迪7岁时,张小鲁考虑钢琴的发展空间更大,毅然让儿子改学钢琴。那时夫妻俩月薪才200多元,张小鲁四处借钱给儿子买了一架旧钢琴。每天晚上,儿子先看半小时动画片,7点准时练琴,她一直陪练到10点。李云迪的琴架前有永远也翻不完的枯燥曲谱,他练得手脚麻木,一见曲谱就想吐,内心充满抗拒。他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对他这么狠?
好在李云迪悟性极高,钢琴老师但昭义对这名学生爱惜不已。但昭义是四川省音乐学院附中钢琴教师,在业界威望甚高。可是,他不久回了成都,不再在重庆授课。失去恩师就是失去前程,张小鲁一咬牙,每周带着儿子赴数百里外的成都学琴。
路途遥远不算什么,让张小鲁忧心忡忡的是:孩子马上小学毕业,如果选择继续学琴,就得报考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当时报考该校的学生很多,钢琴专业只招5名学生。若儿子失败了,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她决定背水一战:辞去“铁饭碗”,只身去成都陪读。当时丈夫李川在重庆钢铁厂面临下岗,妻子这个疯狂的决定无疑会给这个家庭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但张小鲁铁了心。为了孩子,李川只得辞工南下打工。
1993年底,张小鲁义无反顾地带着11岁的李云迪,在成都郊区租了一套墙面剥离的老房子。她每天监督儿子练琴,傍晚就去市场挑一些最便宜的菜。为了挣点生活费,她找了两份钟点工的活,整天忙得像陀螺。虽然在儿子面前她总是一副坚强的样子,但远离家乡,远离丈夫,她常常感到孤独无助。
屋里有台老式电视机,成为这对孤儿寡母仅有的一点娱乐。如果母亲出门了,手脚麻木的李云迪就会偷看电视。这晚下着雨,张小鲁要出去办事,临走时,她一再叮嘱儿子好好练琴。她一走,李云迪就禁不住诱惑看起动画片来。过了不久,他隐约听到母亲回来的脚步声,就从沙发上跳起来,抢在母亲打开房门前将电视机关上,然后在琴凳上正襟危坐,按下了琴键。进门后,张小鲁显然感到了房间里的异常,摸了一下电视机,机箱还热着。她气得没有理会已跪在地上认错的儿子,也不管此时是狂风暴雨的夜晚,疯也似的冲向街头,叫来一辆三轮车将电视机搬走了。李云迪失声大哭,他用雨点般的琴声来发泄内心的愤懑与无助……此时,张小鲁也满目悲情。她希望儿子成年后,能理解她今天的良苦用心。
就在那段只有钢琴陪伴的日子里,李云迪名列榜首考取了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并在“华普杯”全国少年钢琴比赛中赢得人生的第一个全国冠军。
1995年,但教授应邀到深圳艺术学校任教。为了儿子的前途,张小鲁带儿子又一路跟到深圳陪读。
极具音乐天赋的李云迪迅速崭露头角,在1992年至1999年国际国内多项著名钢琴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并在全国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人格至上,
“狼妈”继续强势打造国际钢琴师
2000年10月,18岁的李云迪如音乐界冲出的一匹黑马,代表中国参加在波兰举办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这是国际公认的最高级别的钢琴比赛。张小鲁虽未能前往,却远在万里之遥的深圳鼓励儿子沉着应对。
决赛时,“重要的是自己跟自己比”,妈妈的话始终萦绕在李云迪耳边。一曲协奏曲在他的指尖跳跃下如潺潺流水渐渐展开。李云迪逐渐忘我,最后一个和弦戛然而止,现场掌声雷动……比赛结果震惊世界:李云迪打破了金奖连续两届、空缺15年的沉寂,捧走了举世瞩目的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成为开赛73年来最年轻的金奖得主和首位获得第一名的中国人。
比赛时间是中国的夜晚,张小鲁一夜未眠,不安地等着儿子的消息。次日早晨,聆听着18岁儿子打来的报喜电话,她再也止不住眼泪……
载誉归来,李云迪不仅被国际乐坛称为“中国音乐界的里程碑”,更被誉为“中国的肖邦”。他开始参加国内外各种演出,满世界地飞。以前在妈妈的陪伴下,他如鱼得水。如今,张小鲁已跟不上他的脚步,他有了助理和经纪人,张小鲁再也不能牵着儿子的手闯世界了。从儿子的舞台悄然隐退,张小鲁难免失落。而她最担心的事发生了:没有了妈妈照顾,儿子显得手足无措,经常丢三落四,弄得焦头烂额。
有一次,李云迪要到美国举行大型演出,到了机场才发现机票不见了,急得满头大汗,忙打电话给母亲求援。张小鲁把儿子用过的东西都清理了一遍,终于在一本书里找到了他飞往美国的机票,立刻打车赶赴机场,终于在起飞前15分钟把机票送到了儿子面前……张小鲁身心疲惫地回到家,这才痛心地意识到,这么多年自己只顾培养儿子学钢琴,却忽略了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李云迪演出回国后,张小鲁又一次使出了铁腕。这次她一改过去的粗暴,而是善意地提醒儿子:使用过的东西须归位,钱包、钥匙、手机出门时须一一检查。她还专门给儿子总结了几条应对健忘的小技巧,打印出来放进儿子包里、床头。然而,面对母亲的一片苦心,李云迪很不以为然:“你烦不烦啊?艺术家都不修边幅的。”张小鲁气得直哆嗦:“你以为你弹个钢琴就是艺术家,就可以不修边幅了?这是懒人给自己找的借口!”
李云迪不想继续听母亲唠叨,躲到朋友家里。几个小时后回到家,他发现自己的房间被母亲打扫得一尘不染,还放了一束散发着清香的百合花。张小鲁对儿子说:“孩子,别嫌妈妈啰嗦。你试一试,在这样清爽宜人的氛围下弹一曲,心情是不是不一样?”明丽的阳光洒进来,李云迪迟疑着坐在钢琴边,悠扬的旋律响起来,他的心渐渐变得宁静安然……他终于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连忙道歉。张小鲁回答:“我不会接受你的道歉,你要有诚意,就按我的要求来。”李云迪只得点点头。
李云迪的房间里,以前都是书,袜子漫天飞,被子拖到地上……现在在张小鲁的监督下,他早上起来叠被子,擦桌子,东西归类放置……不仅如此,他还开始学做饭,在妈妈的指导下,竟然炒了两个好菜。
随着名气日盛,商业演出潮水般涌来,李云迪开始变得浮躁。一次他的手机响个不停,他就是不接。张小鲁问原因,李云迪不屑地说:“是以前的一个老师,当时我成绩不好,他看不起我,现在求我来了,我才懒得搭理他呢!”儿子的话,让张小鲁很不是滋味,这样下去,围绕在孩子身边真心的朋友会越来越少。她一次次劝儿子:“作为人,宽容和善良是根本。这样,你才会得到更多人的爱。”
转眼快到春节,张小鲁买了一大箱子贺卡搬进家。李云迪很吃惊:“弄这么多贺卡干什么啊?”张小鲁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和过去的老师同学都不联系了吧?忙不是理由,永远都不要忘记从前。这些贺卡你写好后,我帮你邮寄出去。”
在母亲的督促下,李云迪开始写贺卡,好几百张,手都写酸了。张小鲁帮他把那些贺卡一一寄了出去。没过多久,李云迪就收到了很多贺卡和信件。有个老同学来信讲述了以往的趣事,并写道:“你那么有名了,还记得我们,谢谢……”阅读那些信件,被急速的名利弄得有些飘飘然的李云迪找到了久违的感动,在演奏时感情愈发细腻深沉。他在日志中写道:“妈妈,我明白了,只有不忽略生活中每一个细小的感动,我才可能走进生活,真正成为钢琴大师。”
高处不胜寒,
趟过忧郁的河流为爱高高飞翔
2004年,李云迪先后在维也纳、柏林、纽约等世界著名音乐厅举办音乐会,与小泽征尔等国际顶尖大师同台演出。他轻柔的指尖弹奏的强劲之音和略带忧郁的眼神,让他以“钢琴气质男”的标识屹立在国际主流音乐舞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
然而,此时,频繁飞世界各地演出,李云迪须不断倒时差,生物钟失调,长期失眠,患上了严重的“时差症”。而且,生于重庆的李云迪喜欢麻辣口味和饺子,严重的偏食让他对世界各地的饮食很不适应,经常面对一桌山珍海味却提不起兴趣,演奏前往往会叫工作人员准备一些维生素C泡腾片。巨大的压力和饮食的不适应让他身体日渐消瘦。
儿子的健康状况,让张小鲁很揪心。儿子演出一回国,她就第一时间做好儿子爱吃的韭菜饺子,并一定要拌上他最喜欢的镇江陈醋、麻辣酱;她还变着花样为儿子做各种西餐,以调理他的口味。儿子每次外出演出上飞机前,她都悉心在儿子的随身行李里放上一个依据仿生学原理设计的“太空记忆波浪形头枕”,帮他在旅途中安眠……渐渐地,李云迪适应了世界各地口味,在微博中表明自己成为一个“吃货”,睡眠也逐步恢复正常状态。
然而,就在李云迪的艺术感觉恢复时,又一件敏感事件刺痛了他的神经。
2012年,中央电视台邀请李云迪参加春晚的录制,而和他合作演出的是名噪的“少女杀手”王力宏。李云迪意气风发,和王力宏以一曲《金蛇狂舞》,引发阵阵惊呼,成为龙年春晚的最大亮点。春晚过后,李云迪的名气激增。
然而这时,网上掀起关于“郎朗与李云迪谁更胜一筹”的争议。有网民称:李云迪是标准的王子型,当年“肖邦大赛”不是一般人可以为之的,可是近两年他很少有大动作,而郎朗现在比较红。因为低调,有人甚至说他已经过气了……网络关于李云迪的评论一时爆棚,他心里经常堵得慌,紧锁眉头,琴声中也带着淡淡的忧伤。
张小鲁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冷静下来,仔细查看了大量的网络评论,然后带着李云迪赶赴深圳,找到李云迪的恩师但昭义教授,请他指点迷津。但教授和李云迪语重心长地逐一分析:“虽然在大众眼中,你和郎朗同为天赋异禀的‘钢琴王子’,但只要深入了解,就会发现你俩从性格到演奏风格都迥异。郎朗的表演激情澎湃,极富表现力;你则内敛含蓄,以柔克刚。这也正切合了你俩的性格,一个像火,一个像水……你们都是中国人的骄傲,只是艺术风格不同罢了。孩子,你就是你,你就是独一无二的李云迪,任何人都无法取代你,你也不必取代任何人……”
在母亲和但教授的悉心开导下,李云迪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坚守自己清冷淡定的艺术风格,百炼钢化为一曲曲华美的绕指柔。那段孤寂的日子,儿子弹奏时,张小鲁总会退到身后,当儿子惟一的听众。一曲弹完,她给儿子一个深情的拥抱,说:“孩子,艺术的最高境界注定是孤独的!让自己的艺术独立,这才是真正的音乐家!”母爱隐忍而深沉,李云迪心里满是感恩。从2012年9月20日开始,李云迪的亚洲巡演高达21场之多,所到之处,人气爆棚。
2013年,李云迪接到春晚的邀请,联手刘谦再次走上春晚舞台,表演魔琴。想想去年那些难解的心结,而今,再次登陆春晚,李云迪更要感谢妈妈的启迪。他要证明,有实力不怕流言蜚语。2013年2月9日晚,李云迪亮相春晚,在他钢琴王子忧郁的艺术气质下,迸发出的是沙漠燃烧般的艺术激情。指端的美妙之音,感染了全国亿万观众,让亿万观众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云迪”。表演完毕,现场掌声不断,余音绕梁,达到了蛇年春晚的沸腾点。当晚,看着电视上的儿子,终于走出了自己的心结,用实力捍卫了自己的地位,想想那些过往的片段,张小鲁不禁热泪盈眶。
2013年春晚之后,李云迪的名气更是如日中天。一路走来,时光深处,依然忙碌的李云迪渐渐领悟到,铁血母爱的温暖,是多么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