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范文1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钮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

大儿做了土匪,

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

第三,第四,第五

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

在山腰里,田野上,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

这,这是为你,静静的睡着的大堰河

所不知道的啊!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大堰河我的保姆范文2

我出生在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姓蒋的地主家庭。我是这个家庭生下的第一个儿子,按理说这是要喜庆的。但因为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我会“克死”爹娘。父母迷信,因此不喜欢我,我一生下来就遭到家庭的歧视。很快,我就被送到本村一位贫苦的农妇家里抚养。这位妇女很小的时候被人从一个叫“大堰河”的邻村卖到我们村,这个村离我们村大概五华里。

“大堰河”这名字,小时候只是听口音的,1973年我回家乡,乡亲们谈起这首诗时告诉我,“大堰河”其实是“大叶荷”的误写,我们家乡的口音“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所以,我在诗里写:“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从哪里来就叫哪里的名。我在“大堰河”家一直住了五年。诗里写了:“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五岁那年,因为我要去念书,被父母带回去了。在“大堰河”家里的五年,使我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我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回到父母家里,我是在一种冷漠、被歧视的空气中长大的。所以,我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

“大堰河”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她与前夫生了三个,前夫死后,从邻村上姜村招赘,又生了两个。1953年和1973年我两次回家乡,都去看了他们。《大堰河》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我觉得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爱她。

命运轨迹:画画的,却成了写诗的

林风眠是艾青1928年就读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时的校长。1929年秋季的一天,林风眠对学生艾青说:“你在这里已经学不到东西了,去国外吧。”艾青从此踏上了去巴黎的旅程。

1931年底的一天,艾青在巴黎近郊带着画板写生,一个喝得醉醺醺的法国人走过来看了一眼他的画后,气咻咻地说:“中国人,国家快亡了,你还在这里画画,你真想当亡国奴吗?”艾青后来回忆说:“当时,这句话真好似一记响亮的耳光,把我打醒了。”他便赶忙写信向父亲要了一笔回国的旅费,“空垂着两臂,走上了懊丧的归途”。

回到上海不久,艾青便因参加左翼文艺活动而被捕,被关进巡捕房的监狱。透过唯一的小铁窗,“对于一切在我记忆里留着烙印的东西都在怀念着……”就在一个下雪天。他想起了以乳汁养育过他的保姆,写下了传世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相传,署名时,当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背叛革命,自己也身陷监狱受尽苦难,他耻于姓蒋,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又因为他生于十二月,刚好农村里十二月是青的季节,而他原名蒋海澄的“海澄”二字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之后“艾青”这个名字家喻户晓,然而他的真名倒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文学成就:提名诺奖,却擦肩而过

自从1938年赛珍珠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中国籍作家(赛珍珠生前曾加人中国国籍)再也没能获此殊荣:不过,获过提名的倒是有好几位,老舍、沈从文、林语堂、艾青、北岛、钱钟书、巴金、王蒙和李敖等。

上世纪80年代,艾青曾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据说,艾青被提名开始于1984年。而西班牙汉学家阿尔弗雷多-戈麦斯-吉尔是提名艾青为诺奖候选人的第一人,也是最为积极者。澳门的官龙耀曾在《澳门杂志》第一期即创刊号上发表大标题文章《提名中国大诗人艾青为诺贝尔奖候选人》,文章洋洋洒洒,以生动而不乏感彩的文字,介绍了艾青的历史和近况,最后说:“艾青是世界性人物,他使最古老的文化能与全世界亲切地汇合……我们认为艾青适合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此文之写作艾青应该是知情的,因为里面有他提供的照片。

其实在此之前,诺奖委员会曾数次来函征求中国作家协会的意见,要作协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一开始中国作协定的候选人就巴金一人。由于戈麦斯向诺奖委员会极力提名艾青,经过讨论,1984年中国作协将候选人名单扩展为两人,即巴金和艾青。

的确,每年获得提名的作家很多,评奖的程序也相当复杂,艾青最终还是遗憾地落选了。关于艾青被提名一事,由于他本人比较低调,坊间流传不多。以至于文学界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回事,甚至诸多版本的艾青传记也 很少有片言只语谈及此事。

诗作欣赏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冬天的池沼

冬天的池沼

寂寞得像老人的心

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

冬天的池沼

枯干得像老人的眼

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

冬天的池沼

荒芜得像老人的发

像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发

冬天的池沼

大堰河我的保姆范文3

一、细致感知,体味意境

不要只是把朗读当作初步感知课文的手段,学生对课文有所了解,朗读就不再注意引导了。其实,朗读应该贯穿现代诗歌教学始终。初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就先让学生粗略地默读课文,稍作准备,再来朗读,在分析诗歌思想内涵,表现手法之后,再巩固朗读,这样一来,对学生体味诗歌内涵意境很有帮助。

例如《雨巷》,初读诗歌,让学生体验旋律,在理解了作者时代背景之后,进一步朗读诗歌,深刻体味诗中诸多意象,体味作者对光明、自由、美好的向往意愿。同时,体验诗的表现手法特点。课后的练习设置也是提示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完成,教师一定要指导点拨学生不要偷懒,生搬硬套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二、投入情感,品诗外之意

如果说上述“感知课文内容”属于客观认知、理性思考的话,那么投入情感应属于感兴、感性、感觉的体验,诗歌朗读教学本来就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活动。

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如果抽掉了诗歌朗读中的情感要素,朗读将变得索然无味,听众的“赏听”期待成为负值,也就没有一点感染力。

在诗歌朗读活动中投入的情感可细分几个层面:一是对读诗有神圣感,认为这是崇高的精神活动,先要沉静下来,净化一下心灵;二是对诗人有亲近感,通过朗读走近诗人,亲聆謦,仰慕诗人心灵境界;三是对诗作产生共鸣,消除与诗作的情感隔阂、时代隔阂、空间隔阂。

例如,对戴望舒《雨巷》“朦胧爱情”的体味,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绵绵别情”的感受,对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赤子之情”的体验。朗读之前,先要入情入境,满含深情,情致高昂,必引人视听、夺人心魄。此时,能使朗读者和聆听者均能领悟、品味诗外之意,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境地。

有这样4首诗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 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情感“风景”可谓丰富多样。

三、把握节奏,体验音韵美

每一首诗歌,都有各自的节奏,韵律,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朗读,不但使人情感共鸣,事理共享。还能让人体验现代诗歌的音韵美。

朗读的节奏包含哪些内容?大致有语音高低、语调轻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语音高低,二是节奏快慢。把握好了这些,抑扬顿挫自然发生,诗歌朗读的艺术效果也就自然发生。

例如,徐志摩诗《再别康桥》的平仄、音高抑扬顿挫的效果如下:

轻轻地 我走了,

平平 仄 仄

正如 我 轻轻地 来;

仄平 仄 平平平

第一句先平后仄,后一句先仄后平,中间平仄互衬,细味之,一种浓浓的留恋眷顾之情环绕在轻重高低的平声仄语中。

四、做好标记,提高技巧

培养学生现代诗歌朗读的技巧,可以将诗歌朗读训练直观化,将训练所得的方法、要领等外化于各种符号标记,这种最简便的训练方法,对学生来说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处理诗作文本的符号体系是简便易行的,只要稍微熟悉一下即运用自如。下面用一些常见的符号举例说明:

升调():谁主沉浮?(响亮地提出问题)

降调():冷漠,凄清,又惆怅。(情绪极为低落,压抑着声调)

节奏( /):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娓娓道来的语气)

稍停():撑着油纸伞,独自(“独自”属跨行,即与本行相隔而与下一行相连)

着重(.):一个丁香一样的

感叹(!):浪遏飞舟?!(名为置疑,实为坚决,加一感叹号表斩钉截铁之气势)

渐无(……):不带走一片云彩。……(一是体现徐诗轻柔风格,二是与“悄悄地”相应)

大堰河我的保姆范文4

关键词:学语文 诵读 走进文本

诵读,不是学习语文的新法,可恰恰是学习语文的根本之法。诵读,词典之意,一是指读出声音来,二是指背诵。清华附中的韩军老师把“扯开噪子,忘我吟唱, 头晃脑,或婉转,或铿锵,称作美读吟诵。”他还说“回归语文教育之本――诵读。”2004年5月来自武汉的洪镇涛先生在遵义讲学时,有教师当堂提问:“洪老师,你授课的方法是好,你还说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是读。可我们农村学校的阅读教学该怎么办呢?”当时洪镇涛先生振振有词地说:“老师们!我送你一个字――读!你就带着你的学生 头晃脑地读。这一点你能做到吗?”他还说,引导学生最终“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出思想”。可见,读,在语文教育专家那里也是倍受重视。至于语文课标对诵读的注重、强调,这里就不再赘述。

2007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在遵义召开的“西部中学语文新课堂教学研讨会”,会上有来自清华附中的韩军老师、赵谦翔老师和来自武汉六中的胡明道老师,分别进行了作课和讲学。深感他们对语文教学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十分重视“诵读”。下面笔者就以上三位专家在作课和讲学中反复突出的“诵读”之法作一简要分析,并谈谈自

己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诵读”这一教法的具体操作,与同行探讨。

一、诵读――情感体验

来自清华附中的韩军老师说“诵读的诵乃心在支撑,心到音到,心不到,抑扬顿挫失自然!”这次,他教学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时,以诗人艾青的经历为自己的经历作导语引入,然后说:“古人所说的‘唱诗’的‘唱’,实际就是吟唱,就是诵读。诗歌本来就是拿来吟唱的。今天我给大家吟唱的是一首诗――《大堰河――我的保姆》。”于是,韩老师就伴着舒缓、悠扬的音乐饱含感情地吟诵全诗。韩老师读完全诗的一两秒钟后,全场才响起了雷鸣的掌声。韩老师在诵读过程中,有两三个女生在抹眼泪,上千听课教师心里也戚戚焉。另外,韩老师在读之前,读之后,始终没有说这首诗有多好,也没有说这是艾青的代表作,是现代诗的经典,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这一读,领略到《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逼人心灵的艺术魅力。这一读,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皆经历了一次情感的洗涤和共鸣。韩老师在品味文中“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一句时,将它改为“我终于回到父母的家里了”来对比让学生品读,引导学生对原句读得低缓,语气中包含诗人不愿意回家的情绪,对改句读得快而兴奋,并把重音落在”终于“上,从而语气中就透出诗人急切盼望着回到父母家而高兴的心情。类似的“换、调、增或删”等多种方式的对比诵读揣摩语言,可以说是韩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品味语言的一行之有效的方法。韩老师正是通过这样的诵读,在不断的情感把握与情感交流中,学生理解了诗人,理解了大堰河的苦难,理解了大堰河的伟大与高贵,理解了诗人情感之真挚。

二、诵读――独特感悟

同样来自清华附中的赵谦翔老师在教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词。开课时,赵老师没有任何引导语,直入新课,让学生对全词先读五遍,试背两遍,齐背一遍,抽一人背。自行背3分钟,全班一半读,另一半同步背,反复进行两次,齐背一遍,再快速齐背一遍。这样一来,该词在不到十分钟,十五六遍的各种形式的诵读,学生便记住了。赵老师在品味词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时,要求学生要诵读出词人因时光流逝而伤感的情绪。在通过全诗的赏析之后,赵老师让每位学生写“一言心得”,即每个学生用一张纸条写上一句简洁明了的句子,来概括你对该词表达的思想的感悟,最后师生共同评析。于是,有写:“表达了美好事物的不长久。”有写:“体现‘好花不常’的惋惜。”有写:“表达物是人非的伤感。”等等。这“一言心得”,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对文本有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笔者认为,赵老师这节课就很好地诠注了这一语文教学理念,并实现了这一效果。

三、诵读――拓展思维

我们再来看看来自武汉六中的胡明道老师对冰心《纸船――寄母亲》一诗的作课。胡老师对诗的诵读分三个步骤来完成。首先是学生自读、齐读、接读等形式整体感知诗文内容。其次是在学生赏析诗歌内容、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相应情感诵读该诗,并对学生在语速、节奏、语气等方面加以指导,对部分句子还作了范读,目的是充分让学生读出冰心对母亲的思恋之情。最后是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带着自己对诗的独特理解来品读诗文,完全与诗人心灵形成共鸣,读出自己类似的情感。从全堂课来看,胡老师从读开始,以读结束,并把读贯穿全课堂,在理解诗人情感上是层层推进,逼近了作者的灵魂。要不是靠诵读是很难达到如此效果的。

胡老师不但注重诵读,也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为实现这一点,胡老师是分三个步骤来训练的。首先,学生写出对诗歌鉴赏的心得或评点,并出示写评点的方法,即“选词造句写评点,词句赏析不离篇。点悟内涵评技巧,明白晓畅用语简。”其次是让学生分对子组讨论,并把自己感受到的画面制作成“MTV”,然后在班上汇报交流,评出哪一个组的构思最有创意。最后一步是“QQ连线”,即以句式“冰心奶奶:你使我想起了……”和“冰心奶奶:你让我懂得了……”说话。胡老师的这三个设计,有力地拓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诵读――走进文本

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学生“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于是笔者在教学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一词时,为了让学生感悟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就用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来有感情地对比诵读。

首先,对苏词下片“谁道人生不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引导学生在诵读时高昂,语速稍快,重音放在“少”、“尚能西”、“唱黄鸡”上,这一反问句式反复吟诵,便可以走进词人心灵,即词人不怕被贬黄州,不怕身处逆境,反而表现出虽老犹少、豁达乐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其次是对晏词,笔者引导学生在诵读“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一反问句式用降调稍慢,语气中透露出词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用沉、缓、重来读,读出词人对落花怀着深深的叹息(惋惜)之情。末句“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用低沉、舒缓、慢,重音放在“独”上来吟诵,便可领悟到词人的寂寞和忧伤。

大堰河我的保姆范文5

这种“讲风”的盛行充斥在许许多多的课堂里。

想起了鲁迅先生和他曾经读过七年书的“三味书屋”,想起了那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老先生,他读书的样子真是令人赞叹――

“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想起了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先生先生回忆恩师陈小溪这样教语文――

“在简要地讲解词语之后,他开始朗读或朗吟,读或吟到妙处就停下来,说一声‘妙啊一―嗯!’他并不说出妙在何处,但从他那眉飞色舞的神态,从他那喝彩般深情的语气,知道他的心境已经化入诗中,深深地受到感动。此时的我,也无须追问妙在何处,感情同老师一起交融在诗中了。”

两位老先生真是可爱之至,真叫人敬仰,他们的课堂无法不让人喜欢,无法不让人心驰神往!这才是最成功的教法,这才是最高效的语文课堂!

记得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中有这样一段话: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自失”一词意为“听得入神,忘了自己”,这个词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迅哥儿”渐近赵庄,还未看到社戏,只是刚听到声音时极为入迷、极其向往的神态,表现了儿童的天真的情状。我就想:如果我们和我们的学生读课文也能到这种“自失”的程度,到这种忘我而又痴迷的程度,该有多好啊。所以――

语文老师啊,要忘情地读,要醉心地读!

怎样才能做到“忘情、醉心”呢?首先语文教师要沉醉其中,同作者“同呼吸、共命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其次朗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就化身为作者,就当此文出自于我之口、我之心。我们内心一定要被文章的文字所深深地吸引,被那种魔力感召而不能自拔,才能读得入情入境,作者心中有情笔下才能有情,我们心中有情我们的朗读才能有感染力!

这不正是我们所要构建的高效语文课堂吗?在师生共同创造的忘情地读、醉心地读课文的“场”中,学生的语感形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了,对文章的观点、看法、感受形成了,原始的阅读的力量如此之大!

2001年11月,著名特级教师韩军在德州执教观摩课《大堰河――我的保姆》。韩军老师先范读了一遍,伴着哀婉悱恻的音乐,韩军老师用自己的朗读把全体听课的老师仿佛带进了那个冷酷如铁、黑暗如漆的社会,一起感受大堰河遭遇的酸辛与不幸,一起感受大堰河的慈爱善良与勤劳,一起感受艾青对乳母的怀念感激与悼念――读着读着,韩军老师情不自禁地流下了伤感的泪水,几至于失声痛哭,台下2000多名听课的老师也流下了泪水,我真永远忘不了那个悲切的场景!韩军老师的朗读成了一首悼念乳母大堰河的挽歌。我想:

韩军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联想到自己的母亲,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同大堰河一样勤劳、无私、慈爱,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生活的磨难,他是把自己当作了艾青,否则绝不可能有如此动人心魄的效果。

这就是最成功的语文课!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所谓“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是‘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吧。

读李白的诗歌,我们就是具有天才想象、万丈才情的“诗仙”太白;读杜甫的诗歌,我们就是颠沛流离、沉郁顿挫的“诗圣”子美;读苏轼的诗词,我们就是豪放大气、智慧通达的苏轼;读鲁迅先生的散文、诗篇,我们就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的斗士鲁迅――

大堰河我的保姆范文6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这改变了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语文课堂也在一定程度上“活”了起来,教师们也想尽办法让学生参与进来,使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一、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学中出现了新的问题

(一)“自主”没有落到实处

课堂上“他主”现象明显,即学生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碌”,交流、汇报、表演。很难看到学生进行独立的个性思考、自主学习,表面上热闹,实际上没有效果。

(二)“合作探究”成为形式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探究”、“自由讨论”等形式被教师们广泛采用,但存在无效现象。合作匆忙,盲目分组,缺乏深思熟虑,七嘴八舌,结果乱哄哄。热热闹闹一堂课后,有种华而不实的感觉。

(三)教师无原则的“赏识”

课堂上,教师为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无论是什么,是对还是错,都一律是“好”、“不错”,不能给学生明确的信息。

(四)探究的问题没有重点

探究学习形式化,探究的问题无意义,不需要探究的问题也探究,费时又无效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追求课堂效果。

课堂效果决定教学质量,是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才能使语文课堂真正绽放光彩。

二、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使语文课堂绽放光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角度出发:

(一)“自主”“探究”要有方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自主合作是语文教学中教师为活跃课堂的教学方法,但自主的课堂不是自由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要转换自己的角色,做好课堂教学的“导演”。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有价值,有代表性,有启发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合作探究的自主高效课堂要求老师与同学都必须改变以前的教学方式和学习行为,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要转变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应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答疑巩固提高”,让学生“动”起来,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给“大堰河”写一段墓志铭,每位学生先思考动笔,然后以小组形式展示,在班内交流,评比出最棒的小组,最棒的组员。小组之间竞赛上台展示。展示结果意想不到的好。

(二)在“合作探究”中,要正确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突出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往往提倡小组自由讨论的形式,然而学生只是把讨论探究的时间用来聊天,教师也只是把探究讨论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并没有提高课堂效率。

合作探究要有高效性,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再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班内交流意见。

合作探究以小组讨论为宜,体现集体的智慧。小组讨论以4-6人为宜,每组选组长1人。每个小组的实力要均等,要处于同一起跑线,便于展开竞争。要建立学习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机制。建立讨论学习中的规则,如发言规则。规定之后要求小组同学要积极讨论,互相提高,互相竞赛。在每个问题讨论交流之后,组长派代表发表本组讨论的结果。教师点评,总结。

例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探究的问题是,“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最后派代表发言。

效果非常好,学生们很踊跃,他们能联系到《雨巷》中“丁香”的意象,还能联系到大堰河的一生、性格等,他们有不同的诠释和见解,展现了学生们集体的智慧。

(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提问的方式要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进行合作探究时,教师提的问题要避免假问题、空问题,要有代表性、思想性。为激发学生自我探究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间相互提问、相互解答,最终以小组竞争的形式,评比出哪个小组探究挖掘的问题最具代表性和思想性。为避免学生的提问简单形式化,可以让他们在自己本组先讨论解答。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雨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完,教师点拨后,给学生自己思考提问的时间,一个小组问,在诗歌第一小节“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而在最后一小节“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为什么最后一小节改成了“飘过”?

问题提出后,学生很感兴趣,小组间合作探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他小组也争先提出有代表性有思想性的问题,课堂活跃有趣。

(四)教师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要及时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以便督促学生完成预习学习,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