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提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领导力提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领导力提升

领导力提升范文1

关键词:教师领导力;意义;措施

一,教师领导力的概念:

教师领导力虽然已经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但是对教师领导力的概念却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综合学者的观点,对教师领导力存在着以下观点:以权利为中心的说法,这类研究者认为教师领导力实质上是一种权利,它强调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决策能力,尤其是作为管理者等行使管理权利。[1]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种定义主要是针对一些具有行政职位的教师所具有的权利;以行为为中心的说法,即“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发动和执行学校项目的变革,使学生的学习持续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不是校长发起也不是校长终止,而是教师自主的行为,必须来自教师自身。”[2]能力说,这类研究者认为:“教师领导力是一种随着生命发展着的能力,是在不同的群体中以不同的方式变现出来的能力,是在不同情况下表现为不同内涵的名称,是无法为传统的能力概念所包容。”[3]以上的观点都从一定的角度揭示了教师领导力的本质,但是都有一定的片面性,笔者认为,教师领导力实质上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因此应该更全面地理解教师领导力。教师领导力实际上是教师在学校的群体活动中的影响力,即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权利以及所具有的非权利性要素(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情感等)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对“被领导者”的一种综合影响力。

二,从心理授权角度论提升教师领导力的意义:

近年来,心理授权已经为众多的组织管理者所接受并运用于他们的管理实践中。心理授权指出传统的授权实践和研究仅仅关注组织高层如何将权力下放给基层员工的措施和行为,而忽视被授权者的心理体验。教师领导力实质就是一种对非领导职位的教师的一种授权行为,是一种使其提升自己在群体活动中的影响力的一种行为。Thomas和velthous认为心理授权包括4种认知:工作意义;自我效能;自主性和工作影响。增强教师的领导力实质上就是增强教师的心理授权能力:教师领导力使教师真正的体验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而不仅仅是校长聘用的打工者,自己有权利对学校的决策发表一定的意见,这将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领导力使教师在学校决策或者是重大事项中有一定的发言权,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影响力。从以上可以得出,学校开发和进一步增强教师领导力,其实质是增强教师心理授权的一种表现。综观心理授权的研究发现,心理授权的提高与组织承诺、职业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员工满意度等一些正向的员工相关。因此通过提升教师领导力进而增加教师的心理授权程度,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好的投入到自身的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提高教师领导力意义重大。

三,提升教师领导力的策略

(一)真正赋权教师,增强教师专业自主性

教师领导力与学校管理人员领导力尤其是校长领导力是有很大区别的,教师领导力限定在特定的领域。众所周知,学校领导包括组织(或科层)领导、专业领导两方面。对教师来说,其领导主要是专业上的领导,但这种领导并不是一定要赋予教师一个正式的职位或行政职权,而是基于教师的自愿与自主。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基本上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教师专业发展的行政主导色彩浓厚,教师专业发展显得“被迫多于自愿,被动多于主动,为了生存多于为了事业”。[4] 许多教师感觉自己只是受雇于校长的雇员,其专业发展更多的是服从于校长的权威领导和达成校长制定的学校规划,而这离“专业人员”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须注重对教师领导力的培训和考核,给予老师更多的自由空间和发挥领导力的机会。赋权于教师,则要求校长改变观念,积极创造条件,赋予每一位教师特定的领导职责,或是有关学生学习方面的,或是有关学生生活方面的,或是教师业务文化方面的等等。

(二)创造平台,从多元渠道促进教师领导力的开发

从学校领导和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开发教师领导力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或理念上,要不断创造平台,使老师积极参与管理,并在参与中发现问题、承担责任、提升自我。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如何引导每一位老师能针对不同的问题去分析和解决,恰恰体现了学校领导的管理才能和领导智慧。[5] 学校工作有多种分工,尤其是一些需要在更大范围共同承担的任务,则更需向教师敞开管理之门,让教师能够在各种需要的场合做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从而推动学校更大潜能地实现变革和改进,这也正是开发教师领导力的应有之意。

另外,除了学校传统的职代会、教研会、学校文体活动外,还应通过其他的渠道促进教师领导力的开发。如跨学科研究、问题合作研究、与其他兄弟学校建立学科交流及协作等,同样有助于开发教师领导力。

总之,教师领导力是教师领导职能的动态表现,是对传统领导力观念的挑战。而教师领导力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除了以上两点,还需教师个人有意识地培养领导力。同时为教师创建一个学习、信任、共享的组织文化,使教师领导力的提升成为学校使命和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渗透到学校所从事的一切事务中。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课题组。领导力五力模型研究[J].领导科学,2006,(9)

[2] 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课题组。领导力五力模型研究[J].领导科学,2006,(9)

[3] 吴金瑜,戴绚.教师领导力及其形成途径[J].新课程,2008,(6)

领导力提升范文2

关键词:学习力;思考力;执行力;亲和力

中图分类号:E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党员干部的领导力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加强学习力、思考力、执行力和亲和力的塑造和修养,从而拉动提升领导力,打造新时期领导干部新形象。

学习力是领导力提升的基础。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提高学习力就是增强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党的十七大、十强调,要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已是一种社会化、制度化和终生化的行为,是现代社会个人成长进步的客观需要。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仅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透中央精神,忠于党,忠于人民,贯彻路线不偏向,执行政策不走样,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本色不变质;还要与时俱进学习管理、礼仪、法律等知识以及加强对履行当前岗位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要广泛涉猎多方面的知识,做到“专”与“博”相结合,求知与修身共进步,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思考力是领导力提升的跳板。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领导力的真正内涵是由思考力所产生的正确决策和准确判断的才智,领导者倘若失去了思考力,那么就失去了在其位谋其职的基本素质,更谈不上领导力了。许多成功的领导者,他们首先自己保持敏锐的思考力,高瞻远瞩地思考问题,直接准确地分析问题,才能提出激动人心的愿景与目标,制定出符合部门发展的战略,带领管理好整个团队,推动部门、单位和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领导力提升范文3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当教师在课例研究中有了自我实现的需要,就能努力激活自己的潜力,主动、积极参与研究。

教师在课例研究中,从原行为阶段只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到反思自身与他人的差距以更新理念,进行新设计,并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以改善行为,再到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新行为阶段,真实地体验着过程。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着眼解决实际问题,着眼于专业水平的提高,主动参与,让学习、实践、反思成为自身的自觉行为和内在需要,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对待问题、困惑和挑战。

另一方面,由于“课例研究”是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教师要全过程的参与,就必须首先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否则就无法与人交流。这就迫使教师对教材的知识体系、编写意图、编排特点、学习的重难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都进行研习,这样才不至于走偏、落伍。而这种外在的压力,也促使教师不得不主动学习,久而久之,养成学习习惯,形成“学习自觉”。这样,课例研究有了内驱力,就会取得实效。反过来,又推动参与者投入更高的热情参与,形成教师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二、通过理论梳理,提高学习力

课例研究需要先进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做支撑,教师若缺乏理论底蕴,在进行自我反思、课堂^察、课例研讨时,就只停在经验层面上,难以对课堂中发生的问题做出理性分析和深刻反思,使课例研究效果大打折扣。

在明确主题选择课例实施之前,教师要围绕课例研究主题对相关文献进行查询、收集、梳理,针对教学内容开展文献研究,针对课例研究主题和方向进行理论学习。课例研修中,要结合课例的实践广泛阅读文献,并加以分析和整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在课例研究实践过程中参考。参与教师充分利用整个学习过程,就能丰富自身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收集、处理、分析、研究等能力。当然,学习理论要围绕主题进行,要让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效链接,这样才能为执教教师的备课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也才能为观察课例、研究课例的教师提供理论支撑和分析问题的观点。

三、强化分工协作,增强凝聚力

课例研究是教师研修团队的共同行为,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不是通过教师个体的自我修为或者自然成熟而实现的,而是在教师群体中与其他教师充分的互动、沟通以及协作、分享中逐渐实现的。

开展课例研究,成员们通过合作、互动、交流,凝聚团队的智慧,提高课例研究的价值。每个参与者都具有多重身份,既是组织者又是学习者,也是教师群体学习过程的设计者、促进者和学习效果的加工者。观察者是设计的参与者,执教者是课堂观察维度的制定者,他们都是研修的受益者。在课例研究中,教师通过课堂诊断、观察反思、交流探讨、实践改进等活动,利用这个合作平台,经历同事之间的对话、合作、交流,通过同一个活动主题把组内成员紧密团结起来,人人有任务,集体共成果,既助推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个人和整个研修团队的共同成长。

四、关注行为跟进,提升发展力

开展课例研究的收获与成效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观念的变化,二是行为的改进。

领导力提升范文4

【关键词】领导力 基础石 加工场 调节剂 教育智慧

【分类号】G623.2

《论教师领导力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影响》中指出教师的领导力它是一种改变自己和学生,促使师生共同成长的能力,其关键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成长,是以 “组织者”或“领导者” 的身份迎接和引领学生完成设定的目标。它和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发号施令的 “教师中心” 的控制力是完全不同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过程。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处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领导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教师对数学目标的确定,使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还关系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一堂课高效。

一、教师的领导力――全面了解学生,是基础石。

一堂课前,我们总会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而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活动都离不开课前预设。预设时,我们要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课前调研。调研什么呢?如: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在什么地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什么更感兴趣?旧知与新知的距离有多大?需要给学生一些暗示吗?这些暗示会不会降低学生的思维强度?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作出怎样的回答?这些,都是预设时,教师须去全面了解的。因为只有在预设上多下功夫,理智地认识生成,才能更好地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

二、教师的领导力――开发课程资源,是加工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的”数学学习内容,既可以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也可以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属于思维层面的“现实”。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学既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在实际背景中应用数学,又要主动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还要重视探究应用的活动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学资源有时应该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因此,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小学生的“现实性”学习心理来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发资源,促成自动知识的生成。

三、教师的领导力――巧妙的教学评价,是调节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因此,我们应打破传统的评价体系,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让评价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发意识,促进学生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适时准确地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巧妙地运用。

例如:教“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后,我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两道题进行验算。

864÷4 5580÷9 6054÷6 7200÷3

3018÷6 1464÷8 7503÷3 7084÷7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同桌互查,并指出错误的原因,最后要求学生们根据试商的过程和计算的结果及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仔细观察与思考之后,将这8道算式分类。学生们讨论交流后的结果是多样的,有的是按商的位数来分类的;有的是按商有没有余数来分类的;有的是按商有没有0来分类的……

由此可见,当学生互查矫正后,教师引导学生去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然后根据试商的过程、结果及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这些算式进行分类。这当中教师关注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学生也就有了生成的空间,就有机会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数学思考,并巧妙地运用,最后呈现出不同的思维结果。

从上述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富含“数学味”的活动过程,它的价值取向有两点:一是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结论,习得方法,丰富体验;二是在活动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因此,我们如果遵照数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就能准确引导学生适时评价学习过程与结果,或总结出成功的经验,或查找出不足的遗憾,或领悟出改进的方法。

四、教师的领导力――关注教学细节,展教育智慧。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堂中不断传递处的各种信息,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课堂中生成的有效资源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所有这一切都无时无刻地在向教师的教学智慧挑战。

教学^程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的、生成的过程。在教学中,学生的回答有时会出乎教师的意料,但却由此给教师以教学灵感,于是教师不妨以此为切人口,顺着新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例如:在“角的认识” 教学中,在介绍三角板三个角的度数。突然,一名学生质疑:“老师,我的三角板比你的小得多,它们三个角的大小怎么会一样大呢?”教师乘“虚”而入,组织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形成了两派意见,展开了辩论……

在教学中有些事件,虽出乎预设思路,但合乎情理,合乎教学流程,教师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让学生展开了辩论,用学生所想组织下一环节的教学,学生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提高。通过辩论使学生明白了角的大小与图形本身的大小无关,只与角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既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又为他们今后学习相似形打下了伏笔,这正验证了“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发人深省的话:“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教学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是动态的,是千变万化的。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小插曲”,面对这种“意外”,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视而不见,还是追随学生的兴趣,抓住教学中的“机遇”,机智地做出相应变动?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特显出教师的教育智慧了,让课堂活起来。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教师的领导力,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创建活力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论教师领导力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影响》马淑苓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9年2期

领导力提升范文5

关键词:企业管理;员工领导力;责任感

一、自发的责任意识,是提升员工领导力的基础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责任构建的社会中,亲情缔造的责任让我们感动,友情连接的责任让我们幸福,爱情构筑的责任让我们忠诚,为什么说要带着责任感工作呢?因为工作不仅仅是为了钱,为了生存,它还是人生的一种需要,是实现自身价值和梦想的桥梁。责任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我们生命的始终,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世上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缺乏责任感的人。当一项工作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应当全力以赴集中所有的智慧去把它做到完美,因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永远不会只满足于及格的,不是一百分就不算完成;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在责任面前,很多人选择逃避,推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责任。很多人抱怨,自己没有机会成功,很多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机遇来自每一份责任感,没有一个老板愿意自己的职员都是不负责任,遇到困难避而远之,怕承担风险的人,那是一个企业的悲哀,更是自身的损失,因为一旦放弃了责任感,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

当然,责任感也不是沸腾的热血,要在具体行动中才能体现,再完美的计划也要有人来执行,方能显出其价值和作用。一项计划执行不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员工缺乏责任感造成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将永远与成功无缘,更谈不上具备什么领导力了。因此,工作中,员工不能仅仅把自己定位成一名普通的员工,应该自觉树立主人翁意识,因为企业就是家,为了家的繁荣发展,自觉自发地承担一些责任,尽职尽责,尽善尽美,为企业排忧解难,自觉地将责任感培养成为工作、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二、解决员工的领导力问题,关键是责任感问题

说白了“领导力”要解决的不是企业问题,而是人的能力问题,也可以说是帮助员工个体实现自我提升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责任。

责任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是一种全力干好工作、达成优秀业绩的追求。企业必须要求员工负起责任。那么企业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才能让员工更有责任意识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

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势教育,认清企业发展规划目标,激发员工对目标的认同感,主动承担起更大的责任。这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认清形势,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是企业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是综合素质的培训。企业可以多组织一些以提升某一项或几项领导力为目的的企业内部或外部培训课程。用这种方法使工能倾听有关方面专家的讲演。在公司内部,可以让相同职能的上级经理分享领导理念和实战经验,同时也可以请其他职能的同级或上级经理进行讲演。而外部的培训内容可以多种多样,范围可以从具体的领导方法到领导理念的最新趋势等。开展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通过推荐或在经济上资助员工到大学继续进修各种短期或者中短期的学习课程,从而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

三是组织加强岗位规范的学习,让每一位员工明白自己的岗位责任。企业可以尝试开展诸如“执行力大讨论”之类的活动,通过讨论,深化学习岗位规范,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形式。

第二,激发员工的渴望与追求,将企业价值与员工人生价值有机的结合起来。

企业员工的个人价值直接体现为个人利益和名誉的获得程度,直接刺激和影响着员工的思想、态度和情绪。如果能够将企业价值通过各种形式直接和间接的“转付”给企业员工,而且注意减少“转付”过程中的损耗,就会更多更快更持续的激发和保持员工的学习、创新、敬业和奉献岗位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落实责、权、利的挂钩制度,加强责任追究制度。对履行责任表现良好的员工,给予相应程度的奖励,对履行责任不好的员工,也要给予责任追究。不能忽视员工个人利益需求,只有真正体现了责任与个人利益的结合,才能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只有激励和帮助员工成长,最终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三、利用企业文化加强宣传和营造正确的价值理念,正确地理解责任的意义。

如果能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的员工便是合格的员工。但作为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员工,他不会满足停留于此,他会像他的上级一样去思考、去发现、去关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提出解决办法。要使每一位员工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需要公司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大力鼓励、提倡、引导和激发出潜藏在员工内心的责任感。因为对企业的责任感不仅仅是员工对企业的付出,同样也是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

领导力提升范文6

【关键词】责任政府 行政领导力 提升路径

责任政府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民主政治和民主行政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就是切实推进责任政府建设,责任政府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责任政府是一种行政法上的新理念,具体指政府具有相应的责任承担能力,并且在进行社会管理、公共事务服务的过程中能够按照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主动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在履行行政职责的任何环节,如果不当行使职权甚至违法行使职权,政府必须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相应责任,从而实现政府权力和政府责任之间的统一,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在一个十分漫长的封建时代中,政府拥有十分广泛的权力却不须承担责任。一方面,封建社会的政府是“无限政府”,其职权范围非常广泛,拥有对人民群众的绝对管理权,广大人民群众是政府的管理对象、剥削对象。另一方面,封建社会的政府是无责任政府,即便政府的权力运行错误甚至非法,也缺乏必要和有效的责任追究路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学者和政治家最先提出了责任政府的理论,要求政府必须得到议会的信任,这是政府合法性的来源,而政府必须对议会负责,如果政府行为不当或者非法,就必须承担相应责任。后来,责任政府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得到丰富发展,要求政府对议会负责,同时,政府还必须对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负责。而现代责任政府建设则更加强调了责任政治,并且将责任政治作为责任政府的核心特征,要求人民通过各种渠道能够控制公共权力的行使者。

概而言之,责任政府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和人民理论相契合的。责任政府作为一种新型政府体制,必将取代权力型政府、无限政府和管制型政府,是按照人民原则对政府的体制进行设计,政府是受人民的授权而产生的,政府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的利益服务。这就要求责任政府必须是为授权者服务的,必须能够及时有效地回应民众的关切、满足人民的要求。对于政府及其政府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政府必须承担一切政治和法律上的责任。

建设责任政府对提升行政领导力提出更高要求

责任政府和以往的管理型政府有着根本区别。传统的管理型政府是“全能政府”、“无限政府”,政府及其机构的职能膨胀,政治、经济、社会中诸多事务均由政府进行管理,政府的权能十分广泛,但是管理的手段较为单一,“无限政府”管理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权力本位”的意识,将社会成员作为政府管理的对象,且可能在管理过程中追求政府自身的特殊的、狭隘的利益,行政行为的随意性较强,难以追究政府的责任。而责任政府虽然也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进行管理,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对管理的手段和程序进行优化,在管理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权利为本”、“民为本”,追求效率和秩序,能够更多地体现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成员不再是单纯的被管理对象,政府的管理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充分考虑民众权益,如果政府行政行为不当或者违法,政府须承担相应行政责任。

和管理型政府相对而言,责任政府对提升行政领导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其一,更加牢固树立“责任”行政的理念。要求转变传统的管理政府模式下固有的思维理念,形成“责任”行政的理念,切实保障公民的人权,保障公民的个性自由,保障公民的个人财产安全,保障公民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利。要转变“大政府”、“全能政府”模式下固有的对社会经济管得过多、过死的问题,尝试将部分公共服务外包。当前,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公民能够更加自由地获取所需信息,不同地域人群之间的观念思想不断进行碰撞、交流、互动,公民个体的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而使政府作为管理者的地位相对弱化。责任政府建设,需要政府牢固树立“责任行政”、“依法行政”的理念,对自己的违法行政行为和不当行政行为切实担负起行政责任,对公民和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政府须依法进行赔偿。政府对公民的行政赔偿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审判等方式得以实现,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